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一
2021政、残联、老龄工作坚持以党的十x大会议精神为指针,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心全意为优抚对象、残疾人、老年人排扰解难,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特制定201x年工作计划。
1、认真学习、宣传、贯彻执行有关文件精神,积极完成上级部门布置的各项工作任务。
2、春节、“八一”节期间,组团慰问共建部队,开展文化体育活动,加强军政军民团结,不断增进军民感情,形成“军爱民、民拥军”的良好社会氛围。
3、落实国家优抚政策,保证烈军属、老复员军人、参战退役人员应享受的政治生活待遇,并组织开展好节日期间的慰问活动。
4、充分发挥“复员退伍军人之家”作用,让“复员退伍军人之家”成为为广大复退军人服务的平台,成为党工委、政府与复退军人沟通联系的桥梁与纽带。
6、配合武装部开展冬季征兵工作,把秀的适龄青年输送到部队,参加国防建设。
7、继续加大力度做好“三道两区”清坟工作,健全殡葬管理制度,坚持不懈抓好“三落实”,杜绝土葬现象发生,力保火化率达100%。
8、围绕实现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完善街道、社区康复服务机制、康复服务体系,拓展社区康复领域,加大康复扶贫力度,使贫困残疾人都能够得到康复训练与服务,并为精神病患者免费送医送药和做好贫困白内障患者的复明康复工作。
9、“江北残疾人之家”继续为辖区的残疾人提供康复训练服务;并对社区残疾人活动室和农村社区康复站进行指导,努力为残疾人提供周到的服务。
10、发扬人道主义精神,加大残疾人事业宣传力度,利用“全国助残日”、“精神卫生日”等宣传高潮日,鼓舞带动社会力量参与扶残助残工作,营造全社会参与残疾人事业的良好氛围。
11、继续落实扶贫对象的各项工作,想方设法扶持残疾人贫困户发展生产,争取早日脱贫致富奔康,并尽量安排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参与社会工作。
12、继续做好走访慰问工作,做好贫困残疾人家庭、重残家庭、残疾人学生、贫困残疾人子女救助工作。
13、继续完善村、社区老年人协会组织建设,使老年人协会走上规范化的轨道。
14、认真接待和办理老年人来信来访和投诉,热情为老年人办理《老年人优待证》,做好90岁以上老年人长寿补贴的发放,保障老年人的合法权益。
15、中秋敬老节期间,广泛开展“敬老月”活动和敬老游园活动;认真做好元旦、春节等重大节日的慰问工作,进一步弘扬中华民族尊老、敬老传统美德。
16、通过组织老年人参加文体活动,外出观光等,不断丰富老年人精神生活。
17、继续配合区文明局、区民政局、区老龄办等部门做好有关空巢老人的关爱志愿活动。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二
我国残疾人事业是随着新中国的诞生和我国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逐步发展起来的。
残疾人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固有问题。中国解放前,残疾人处于黑暗社会的最底层。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关怀残疾人的生活,残疾人工作也逐步提到各级政府的议事日程上来。现在大连市有22万残疾人,全国共有6000万残疾人。涉及到全国近五分之一的家庭。
建国初期至六十年代中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初创阶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特别是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以来,我国残疾人事业随着经济腾飞而走上了稳健发展的道路。残疾人工作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时期。
中国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两个阶段:
(一)初创阶段(1949~1966)
新中国成立以后,社会稳定,经济发展,残疾人也由沿街乞讨、流离失所转由政府供养救济。残疾人和全国人民一样有了政治权利和基本生活权利。50年代中期,我国的残疾人福利工厂、伤残人福利院、荣军疗养院、精神病院等相继出现。到1965年,全国盲校、聋哑学校由解放前的44所增至266所,相当于以前的6倍,在校生由解放前的2000人增至23000人,增长了10倍。
1953年,我国政府批准成立了中国盲人福利会。1956年,在_主席和_总理的关怀下,成立了中国聋哑人福利会,1960年5月召开了我国盲人聋哑人第一届代表会议。尔后,至1965年,全国各地纷纷建起了地方残疾人组织,残疾人工作得到了广泛的活跃,密切了政府与广大残疾人的联系。但由于“_”十年的动乱,使刚刚起步的中国残疾人事业陷入停滞。
(二)开创新局面阶段(1978年以后)
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国家对推进残疾人事业发展采取了一系列重大举措。1988年3月中国残疾人联合会成立;1990年12月_常委会审议通过了《_____残疾人保障法》;1991年_批准颁布《中国残疾人事业“八五”计划纲要》;1993年9月_批准成立由34个部委组成的_残疾人工作协调委员会。这一系列重大举措的实施,使中国残疾人事业由救济安养为主的初创阶段,步入以“平等、参与”为宗旨,康复、教育、就业、文化体育、福利、环境、法制建设全面发展的阶段,全国残疾人工作进入历史上从未有过的最好时期。
近年来,我国残疾人事业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关注和充分肯定。中国残联主席邓朴方因其对中国残疾人人权保障的杰出贡献以及为推动世界残疾人运动发展的不懈努力荣获“联合国人权奖”。这一国际大奖第一次授予中国人,也是第一次授予了残疾人。这是我国人权保障事业的一件大事,也是我国残疾人事业的一件大事。同时也充分表明了国际社会对残疾人事业的关注与重视。
目前,我国残疾人事业已步入了继往开来,开创新世纪残疾人事业新局面的美好时期。____在深刻阐述残疾人事业的地位和作用时指出:“残疾人事业是崇高的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从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重视和支持残疾人事业的发展,将残疾人事业纳入实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规划。因而,我国的残疾人事业在新世纪之初,就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二、先进城区的经验
一是与时俱进的“人本”理念。这些省市城区的残疾人工作普遍能坚持以满足残疾人这一特殊群体日益增长的.特殊需求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各级党委政府到残联组织,都把实现、维护、发展好残疾人的根本利益作为神圣职责。他们认为残疾人的事办不好,政府不称其为好政府,领导不称其为好领导,社会也不称其为一个文明进步的社会。政府的工作使最困难的群体满意了、高兴了,才是真正的人民代表。
二是切实纳入“主导”地位。上述一些城市的城区坚持残疾人工作以政府为主导,切实把残疾人工作纳入到党委、政府工作的大局,统筹安排,从政策的制定到领导亲自参与,无不体现出“主导”作用和社会性的齐抓共管。
三是适时有效的财政投入。随着经济和社会事业的发展,他们不断加大对残疾人事业的财政投入。厦门市城区为300万元,广州、海口、杭州、温州、深圳市的城区每年财政批拨残联事业经费都在350万元以上,上海市的城区分别达600万元。
四是充分利用社会资源。苏州市区残联在残疾人康复服务方面卓有成效地全方位挖掘和充分利用社会资源,与区辖所有的普通医院联手设立残疾人康复科,为残疾人就医实行半价;与精神病医院联手,对精神病患者实行优惠救治;与儿童医院联手,开设聋儿早期干预、检测项目和脑瘫儿童康复训练项目等。
三、我区残疾人事业的基本情况
(一)工作机制不断完善,职能作用进一步增强
区委、区政府对各级残疾人组织建设高度重视,适时地调整、充实和加强了区、街两级残工委和残联组织,强化了“代表、服务、管理”职能;社区残疾人协会作用得到了较好的发挥,不少的服务项目做到了进楼入户;各类残疾人专门协会组织普遍得到了加强;区、街、委三级志愿者队伍和结亲帮扶对子等系列服务载体的作用得到了充分地发挥。
(二)坚持政府为主导,切实将残疾人工作纳入全区社区建设的总体规划
一是纳入计划,同步实施。区委、区政府先后制订下发的《关于加强社区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社区建设的实施意见》、《2003年—2022年社区建设发展规划》和《深化社区建设,丰富和完善“西岗模式”的意见》等文件中都有残疾人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明确要求。我区的残疾人工作全部纳入了《西岗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纲要》之中。保证了我区残疾人工作从规划、目标、任务和步骤上与全区其它社会事业同步协调发展。
二是加强领导,健全机制。区街两级残工委和社区建设指导委员会及工作联系点等组织领导机构的建立,残联和社区残疾人工作任务指标的分类细化、量化、层层分解和工作目标考核体系等制度的建立都形成了以政府为主导、社区为依托、有关部门配合、社会各界共同参与的社会化残疾人工作的运作机制。
(三)重点工作有亮点
一是康复工作。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我们坚持“巩固基础,讲求实效,重点突破,全面发展”的工作思路,使康复工作基础扎实,服务成效显著。全区组建了9处残疾人康复机构,建立了47个残疾人康复服务站点。近两年来得到不同程度地康复服务的残疾人达10494人次,全区已有500多名白内障患者实施了复明手术。
二是扶贫帮困工作。区委、区政府一直坚持把残疾人的扶贫工作纳入全区社会扶贫工程的总体设计、统筹规划之中。去年以来,我们通过“帮、包、带、扶”等多种方式,开展内容丰富、形式灵活多样的载体活动,全区共走访慰藉残疾人家庭6000余户;累计捐送米、面、油和保健用品合计约70余万元;全区未达到我市最低生活标准的贫困残疾人家庭全部享受到了最低生活保障线待遇,实现了“零”的突破。
三是就业工作。我们本着“强化安置、重在上岗、先易后难、分类开展”的基本思路,保证了我区残疾人就业工作的动态和静态管理始终保持着稳定的发展态势。近两年,我们共举办各种职业技能培训班11期,培训各类残疾人600余人次,召开用工洽谈会41次;全区有劳动能力的残疾人3189人,已安置动态与静态就业2913人,实现就业率达。收缴残疾人就业保障金120万元,这两项指标均处在全市十一个县市区的前位。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三
残疾人掌握残疾人数、状况和需求,做好建档立卡和登记统计工作,组织志愿者,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多渠道、多层次安排残疾人就业。扶持残疾人个体就业和自愿组织起来就业,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
做好社区残疾人宣传工作,充分利用社区的宣传栏宣传健康知识讲座、心脑血管疾病的防治、康复训练的保健知识等一系列义务咨询活动。并且不定期的到残疾人家中进行走访慰问,了解他们的疾苦,尽最大的努力帮助他们。进行广泛宣传,提供法律援助,提高残疾人工作者和广大残疾人的法律素质。通过开展系列活动,不仅宣传了正式实施的《残疾人保障法》,也为建立平等,互助的社区氛围,维护残疾人合法权利,发展残疾人事业、构建和谐社区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我为社区残疾人申请了康复器材的有几人,多位残疾人康复需求申请了拐杖、冲凉椅、助听器、辅助器具等等,参与社会活动,从而使残疾人达到更好的康复,让每位残疾人真正体会到党和政府对他们的关心和温暖,也为残疾人功能康复有了保障。并帮助社区几位残疾人申请了特殊困难临时补助金及低保定补的有几个。每月亲自上门一次为几个精神残疾人送去免费服药单,同时关心他们在家中的情况,用爱心去帮扶每一位残疾朋友,进行心理辅导残疾人和家属,协助政府有关政策落实到每一位残疾人身上。按照市政府规定,本市户籍的残疾人可以申请《残疾人免费乘车卡》。我认真核对了社区每一位符合条件的残疾人全部办好免费乘车卡。以家庭为基础,对聋儿、智残儿童、脑瘫儿童、偏瘫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改善其功能;对精神病患者实施家庭监护,降低肇事率和复发率,对社区不能满足康复需求的提供转介服务。全面落实残疾人应有的维权和保障。
落实对残疾人的各类优待政策。检查和倾听残疾人对优待政策的落实情况,对落实好的要进行宣传,并制定本社区户籍的残疾人可享受的特别优待政策,制定工作计划,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努力改善残疾人状况。
残疾人是社区内的一个特殊群体,他们生活在社区,需要社区的关心和爱护。绝大多数残疾人可以通过康复训练康复、补偿功能,提高生活自理和社会适应能力。残疾人康复工作是残疾人事业发展的需求,是帮助残疾人恢复和补偿功能摆脱困境的重要手段。为残疾人办实事、做好事,要以务实的态度对待工作。在公正公平的基础上服务于每个残疾人,让他们都得到关心和支持。因而摆在我们面前的工作是艰难的,也是充满希望的。
残疾人工作的事业崇高而艰巨,任重而道远,在平时的工作中我坚持学习,不断积累自己的业务知识,业务能力得到不断增强。只有各项业务熟练我才能把社会,朋友,给予我的爱。我会用社会予朋友给予我的爱来帮助他们。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四
20xx年,滕庄子乡党委政府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继续发扬砥砺奋进、攻坚克难的干事精神,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明确目标、坚定信念、锐意进取、开拓创新,努力推进全乡经济社会的和谐发展,实现乡域经济的不断壮大和农村环境面貌的持续提升。
20xx年全乡将重点围绕实施“五大战略”、争创“五个第一”、实现“三大变化”、打造阳光政治,结合全市“千项基础性工作”建设,紧扣“创新务实促和谐,实干为民谋发展”的主题,加快推进园区和项目建设、全力推进小城镇建设、打造精品307国道、持续进行美丽乡村打造、发展生态旅游业、推进生态农业发展,创新乡镇干部工作模式,建设靓丽、繁荣、宜居、和谐滕庄子。
(一)园区和项目建设
园区是经济发展的增长极,项目建设的集聚地,城乡统筹发展的结合部,抓住了园区经济,就抓住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脉搏。滕庄子乡将结合企业发展趋势、特点和内外部环境变化的实际,着力调整园区布局,狠抓园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短期与长远发展相结合,新老园区发展并重,立足构筑新平台、营造新环境、创造新机遇、谋求新发展。将把握xx市汽车产业迅速发展的良好时机,以其为依托,把强力推进xx市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城西工业园以及南滕新产业园功能建设做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集中人力、物力、财力、智力强力推进。
1、焕发老园区新生机。做好滕庄子乡汽车零部件产业园的改善提升,力促老工业园焕发新的生机动力。一方面把南滕线田路分家与工业园区的规划设计结合起来,从园区土地、道路、机井等硬件基础设施上加大力度,确保改善提升。另一方面从政策和企业服务上做好支持,利用好白庄老园区现有的4000亩未利用地,调整规划,整合未利用地资源,真正实现园区的招商扩容。
2、聚集大镇区小产业。加快镇区产业聚集,利用镇区郝二师父庙北侧土地,引进一批投资小、投产快、效益明显、能够聚集劳动力的小微项目,形成产业聚集。以产业聚集财气,以财气吸引人气,以小城镇的人口聚集和经济繁荣促进镇区范围的逐步扩大。
3、打造新园区新起点。充分利用中王曼片区500亩土地资源,以韩国世原为龙头,带动周边汽车相关产业发展,引进现代汽车配套商落户我乡。充分发挥我乡的近城优势,打造商贸综合体,积极促成深圳海吉星城市物流项目和浙江渤海五金商城项目的早日落地。同时,借助南滕线开工建设的良好时机,解放沿线土地资源,规划建设一个占地4000余亩,与北汽、现代汽车相配套的中型企业新兴产业园区。
(二)小城镇建设
按照“城乡互动、以镇带村、重点突破、整体推进”的原则和“四镇同创”相关要求,加大小城镇建设力度,加快城镇发展步伐,完善功能,强化管理,努力提高城镇品位,在推进在建工程的同时,优化小城镇布局,努力实现小城镇集中连片发展。
1、确保在建项目收尾完工。完成20xx年小城镇建设规划的收尾工作,抓好商住小区的开工和建设,保证建设质量和进度,确保20xx年实现入住条件。做好镇区小学、幼儿园建设的按时完工和配套建设,确保20xx年9月份具备入学条件并实现招生。同步做好商贸街的规划建设、滕庄子卫生院的改善提升和“西大门”标识物的设计建设。
2、确保镇区范围不断扩大。充分利用供销社存量土地,灵活运用基础设施建设资金,拓展小城镇建设空间,扩大镇区范围,把小城镇做成大文章。
3、确保小城镇建设连线扩面。利用岭庄老政府开发商住小区,做好前期土地出让、拆迁改造和商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力争早日开工建设。把岭庄做为我乡小城镇建设的一个亮点工程,实现小城镇建设的连线扩面。
4、确保医疗条件改善提升。促进滕庄子卫生院和岭庄卫生院的改造提升,积极争取资金,实现人才引进和医疗器械的升级更新,提升我乡卫生院的服务水平,进一步改善附近居民的医疗条件,打造成我乡小城镇建设又一亮点工程。
(三)美丽乡村建设
美丽乡村建设是一场改变农村落后面貌,提高农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方式,转变农民生活观念的一场革命。要通过基础设施的改善,让百姓感悟到美丽乡村带来的好处,唤起农民观念意识的转变。更要通过后期的制度建设和长效运行,保障来之不易的建设成果,实现农村环境的根治和改观。
1、探索长效机制。做好20xx年北王曼、岭庄、西白庄等9个美丽乡村示范村的持续改善和长效运行。根据各村实际情况,因地制宜的培育各村特色和探索长效运行机制,保障美丽乡村建设成果,做到精益求精、特色鲜明。同时推动乡村环卫一体化工作的不断完善,引领村民卫生意识转变,丰富环卫资金筹集来源,优化垃圾最终处理方式,并适时引入市场机制,确保环卫一体化的长效运行。
2、扩大覆盖范围。按照三年做完全部乡村的标准,按照沿线分布、连点扩面的标准,新增孔店、岭庄、前庞、后庞4个美丽乡村示范村,追“净”逐“绿”,实现人居环境的改变和文明村风、民风的培育。根据各村实际,统一设计具有特色的村庄标识,同时做好307道路沿线的绿化、净化以及违章违建处理,做好沿线村庄的绿化、美化、净化的纵深发展。
3、组织文化活动。把探索美丽乡村长效机制同农村文化建设联系起来,通过各类文化组织活动的开展带动村民文化素质的不断提高,引领村民自觉摒弃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提高建设美丽乡村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根本上实现美丽乡村的长效运行。
4、制定村规民约。结合美丽乡村建设,推动农村打黑除恶灭霸扫痞行动的深入开展,促进农村社会的和谐稳定。并通过包村干部帮助各村建立村规民约,倡导农村形成积极、健康、和谐的核心价值观念。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五
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和服务面,确保20xx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1、采取多种形式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得到就近服务。
2、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残疾用品用具。
3、为视力残疾人配用助试器,为视力残疾人进行功能训练。
4、组织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康复知识。
1、提高我们康复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2、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3、入户走访了解调查,切合每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指导康复,转借康复,心理康复。
4、利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采取上街宣传,发放材料,板报,组织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义,普及康复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全民的康复意识。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六
一、落实残疾人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和登记工作。为残疾人的衣、食、住、行、康复、文化、教育、就业等提供服务;及时了解掌握残疾人的需求,帮助解决实际困难,保障残疾人的基本生活。
三、搞好残疾人扶贫助学活动。向贫困残疾人开展扶贫济困活动,将贫困残疾人全部纳入城市低保,解决贫困残疾人基本生活。关心残疾儿童、贫困残疾人子女使他们顺利完成义务教育。
四、组织开展志愿者助残、邻里助残等帮扶活动,向残疾人家庭送温暖,营造扶残助残良好环境。
五、继续开展好社区残疾人工作,利用各种宣传手段,广泛宣传动员全社会都来关心、帮助残疾人,向残疾人献爱心;做好残疾人体育、艺术类人才库建立;定期走访重度残疾人和留在家中的残疾人,对重度精神病患者,做好监护工作;做好残疾人来信来访工作,真情、真心,实实在在帮助残疾人解决实际问题,协助残疾人依法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社区残疾人工作者的职业道德和综合服务能力。
20xx年我们将从残疾人工作实际出发,着眼于解决残疾人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得利益问题,努力营造残疾人平等参与社会建设的环境,为推进社区残疾人事业又快又好的发展。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七
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和服务面,确保20xx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1、采取多种形式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得到就近服务。
2、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残疾用品用具。
3、为视力残疾人配用助试器,为视力残疾人进行功能训练。
4、组织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康复知识。
1、提高我们康复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2、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3、入户走访了解调查,切合每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指导康复,转借康复,心理康复。
4、利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采取上街宣传,发放材料,板报,组织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义,普及康复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全民的康复意识。
小学残疾学生长期目标规划篇八
一、指导思想
全面提高残疾人康复服务质量和服务面,确保20__年残疾人“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目标的实现。
二、目标和任务
1、采取多种形式对有康复需求的残疾人进行康复训练,使他们得到就近服务。
2、为有需求的残疾人发放残疾用品用具。
3、为视力残疾人配用助试器,为视力残疾人进行功能训练。
4、组织好“爱耳日“,“爱眼日”,“助残日”等系列宣传教育活动,普及康复知识。
三、主要措施
1、提高我们康复工作者的自身素质,增强为残疾人服务的能力。
2、实现“人人享有康复服务”的目标。
3、入户走访了解调查,切合每位残疾人的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指导康复,转借康复,心理康复。
4、利用“爱耳日“,“全国助残日”等重大节日,采取上街宣传,发放材料,板报,组织讲座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残疾人康复工作的意义,普及康复知识和残疾预防知识,提高全民的康复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