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讲稿也叫演讲词,是指在群众集会上或会议上发表讲话的文稿。演讲稿是进行宣传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演讲的作用是表达个人的主张与见解,介绍一些学习、工作中的情况、经验,以便互相交流思想和感情。演讲的直观性使其与听众直接交流,极易感染和打动听众。以下是我帮大家整理的演讲稿模板范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德孝家风演讲稿篇一
中华文化传承千百年,历久弥新,恩泽了无数炎黄子孙,之所以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沿传千百年不绝,是因为其核心“孝”道,孝作为各大世家的家训家风,是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传承优良家风必不可少的,传承中华文化必以“孝”道为核心。
还记得央视一套的一则公益广告吗?劳累一天的年轻的母亲,晚上给自己的孩子洗完脚,又大汗淋漓地端着一盆水给自己的婆婆洗脚。孩子没有睡觉,跟在后面偷偷看到了,就仿效着也端着一盆水走向这位年轻的妈妈。
人间自有真情在,那窄窄的楼道,那不太稳健的脚步,还有那微波荡起的水花,孩子纯真的笑脸,再加上那句稚嫩的童声:“妈妈,洗脚。"多么温馨与幸福啊。年轻妈妈满脸的疲惫瞬间化成世间最美的笑容,人间的真情与天伦之乐的幸福展露无遗。
看看,关爱老人与儿童。 “妈妈,洗脚“这稚嫩的童声依然回荡在我们心中,成了”孝心“的代名词,“中华美德,代代相传”也成了我们行动的指挥棒 。
父亲,为人父要关爱伟德儿子,形成子承父志的家风,这也是构建和谐家庭达成“家和万事兴”的基本途径。
百善孝为先。孝作为中华文化的根源,有千年的渊源。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悌。”家风主要是伟德后人成为栋梁之才,然做人必先学孝,羔羊尚且跪乳,乌鸦尚懂反哺,人若不孝,何以万物灵长自诩?古人较为重视家风的作用,培养子女以孝为核心的伦理道德体系,更兼以悌、忠、信、礼、义、廉、耻,让继承的后人懂得进取,胸怀凌云,心系国家民族之荣辱,会为社会创造价值,为人民谋福。这也正是我们当代面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
一个国家必须要有自己的国魂,一个民族必须要有自己的精神, 才能把全民族的智慧集中起来,形成无比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物质财富。承继传统美德 弘扬民族精神,倘若我们都重视家风的作用来重振家风,那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将会得到弘扬,社会风气将会蔚然成风,让我们手拉手、心连心共同把文明美德传承下去,弘扬我们的民族精神,让中华民族这朵美丽的生活之花开遍世界的每个角落!
德孝家风演讲稿篇二
下原小学
徐云桦
尊敬的各位领导、同事们:
大家下午好,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家风,传承的力量》
“寒门家风好,少年早成才”,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生活方式、文化氛围。大凡家风家训,或为一条意义厚重又深远的格言,如诸葛亮曾有教子名言“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或为一整篇谆谆教诲的文章,如司马光那篇传颂至今的《训俭示康》;或为如曾国藩者,在家书往来中教授子嗣为人做事的道理,这些家训在祖祖辈辈的传承中便成了家风。
勤俭、正直、低调、清廉,读这些伟人的家风家训,令人动容,也令人心生敬畏。我的家庭是幸福的四口之家,然而,自我记事起,确从不曾听闻父母对我有关于家训家风的专门教导,父亲老实憨厚,母亲性子温和,他们的一生平淡无奇,却一直在用行动让我明白人的一生,什么是最重要的,那就是——孝道。我的外婆今年已经80岁了,由于性格要强,经常会因为菜不合口味、米饭又太硬这样的小事发脾气,可爸爸妈妈总是耐心的劝说,从不顶撞她,即使有时候外婆说的话我都觉得没有道理,爸爸妈妈也没有责怪她的意思。依然处处顺着她的心意,爸爸总对我说“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对长辈首先是顺从,要他们顺心,感觉到被人尊重,只要不是原则性的大问题,尽可以由着她来。人老了就应该愉快的安度晚年,这也是我们做儿女应尽的职责。爸爸的话很让我感动,我在心里记下了这句“百善孝为先,百孝顺为先”,这就是我们的家训,我有责任和义务把我们的家训世代传承下去。现在每次休假回家,我都会第一时间去看外婆,听她给我讲那些我都能背下来的过去的事情。因为看见她的微笑我就会觉得我是幸福的!
良好的家风形成绝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让。首先,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良好的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让好家风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其次,要营造学习的氛围。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读书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最后,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你的穿戴、举止、观点等都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理应该人人都明白。家庭是社会的细胞,良好的家风会带动好的社会风气。所以,好家风就是一种正能量。我们要从每个家庭做起,让家家有个好家风、家家培育文明人。如此坚持下去,社会的正风正气就会发扬光大、中华民族的文明程度就会进一步提高。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德孝家风演讲稿篇三
大家好!很高兴今天能够代表我所在的科室做一次主题为《学家风,立家训,讲身边故事》的演讲。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传统的中国家庭非常注重门楣家风,重视庭训家教,家风家训并非虚无缥缈,而是贯穿于生活潜移默化的影响着我们的为人之道、生活作风。
我是广德县49.5万人口中的小小一员,我的家是广德无数家庭中的一个温馨的小家。我的父母也都是地道的广德人,生在这里,长在这里, 他们的身上有着广德世代传承下来的风俗文化,而我的身上则是由他们所引导,耳濡目染吸收着学习着在他们身上所看到的品质 。
还记得那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我下班回到家,却没有闻到饭菜的香气没有看见等待我吃饭的爸妈,等来的却是妈妈的一通电话,"外公病重!正在医院手术!"电话里的妈妈语气焦急带着哽咽,我听着也不觉默默留下了眼泪,好在科技在进步,医生医术高明,外公平安的下了手术台。手术过后的外公很虚弱,时时刻刻都离不开人的照顾,总想着能看见亲人在身边。于是那段时间我成了"留守儿童",妈妈常常日夜在医院照顾外公,每天守着外公挂水,生怕药水掉空,常常药水挂到深夜妈妈也不敢合上眼睛。每天想着给外公补充营养,在家里做好饭,又风雨无阻的送去医院,一口一口的再喂给外公吃;每天给外公擦洗身体,水温既不敢太冷也不敢太热,有时会调试好几遍才能满意。就是这些一件一件的小事,妈妈却每天认真的做。有时妈妈回到家,我都来不及跟她说几句话妈妈就睡着了,虽然妈妈什么都没说,但她睡着的样子却仿佛在言传身教,告诉我:"百善孝为先"。
一个人只有爱自己的父母,心中有爱,才能做到去善待他人。工作中,我是一名护士,正是妈妈身上对外公的孝道影响着我,让我将这份对亲人的爱转化为对他人的爱。面对我要护理的患者,切身处地的为患者考虑,耐心细致的为他们解决住院期间遇到的不便之处。"有时是治愈,常常是帮助,总是去安慰 。"这是位西方医生特鲁多墓碑上刻着的一句话,这句话话深深触动着我,也是我一直身体力行的宗旨。
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的形成,无关贫富,只关德行。让我们从自己做起一起传扬家风家训,使传统美德、优优秀品质撒遍中华大地。我要忠于我的职业,热爱我的职业,始终心怀善意,与医院,与广德共同进步!
我的演讲到此结束,谢谢大家!
德孝家风演讲稿篇四
大家好!
国有国法,家有家风,我家的家风就是好好做人,好好学习。长辈们从小就教导我要好好做人,少惹事。
有一回,我和妈妈去新华书店买学习用品,妈妈走出店门后数了数营业员的找零,发现多找了五元,便拿着钱回到柜台,对着营业员说:“不好意思,你钱找错了。”而营业员则是一脸不耐烦地说道:“离柜后一概不负责任。”妈妈却一点也不恼,道:“你多找了五块钱。”这时营业员惭愧地接过了钱,放回了收银机里。妈妈虽然没有告诉我要诚实的道理,但已经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我。
俗话说:“百善孝为先。”孝敬长辈也是很重要的,这是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必备的传统美德。在家里,我时常孝顺我的爸爸妈妈,每周末,我都用空余时间帮他们干一些我力所能及的家务事。如煮饭,扫地,拖地之类的活。我的孝顺都是爸爸妈妈的言传身教的。这么多年来,爸爸妈妈几十年如一日地孝敬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我现在还记得爷爷生病住院时,爸爸妈妈轮流守夜。外公住院时,妈妈也是到处跑医院。我孝顺都是因为他们。
节俭也是很重要的。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少花,而不该花的钱一分都不能多花。就像我需要买学习用品或者是课外书时,妈妈总是给我足够的钱,让我可以挑选自己需要的东西。在我看见同学们新买的玩具时,我很羡慕,希望自己也有。但妈妈教育我:好钢用在刀刃上,这些钱可以给你买好多东西了。别和同学们比吃穿玩,要比比学习成绩。
爸爸妈妈还教育我要珍惜时间,俗话说一寸光阴一寸金,时间无情,他每天从我们身边悄悄地溜走,不留下一点点的痕迹。所以我要好好珍惜时间,每天安排好合理的时间。不要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家风如春雨,润物细无声,随风潜入我的心灵。爸爸妈妈给我留下了这么多的精神财富,我一定会努力的地教我的家风世世代代传承发扬。
德孝家风演讲稿篇五
中国文化非常重视家风的培育,强调制定和传承家规、家训、家约、家礼等伦理道德方面的劝谕和规范。几乎每个中国人生来就或多或少受到传统家风的影响与制约。正是这些看似平常简单、实则蕴含深刻道理的家风家训,给我们带来温馨、安全、抚慰和支撑,也带来保家进而卫国的责任和使命。
家风就是一个家庭的风气、风格与风尚。家风决定了民风,民风决定了国风,而今社会,家风的变化体现出的,正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改变,时代的变迁对人的反映。
孟子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庭是社会和国家的细胞,家风则是国风的天然基石和集中体现。中国社会转型加速,但家庭作为个人肉体和心灵港湾的作用未发生根本改变。优良家风传统的传承培育,既是国家社会的责任,也是家庭和个人的使命。只有好的家风,才有好的国风;只有重温家风,才能重整国风。
所以说,家风是一种力量,一种被信仰的力量。它支配着家族成员的思维模式和行为模式,也决定着整个家族乃至国家的命运和未来。
家谱是一个家族的发展史。一个家族要发展壮大,除需要雄厚的物质条件外,还需要足以“强宗固族”的精神条件,而良好的家风的形成,正是这种精神条件的基础和内容之一。
家谱中所保存的家规、家训以及治有格言等,从一开始就以积极、进取的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态度来讨论家庭环境和家庭氛围的建设。
家谱研究的另一现实意义是通过家谱研究,满足海内外炎黄子孙“寻根谒祖”的需求。“树高千丈,叶落归根”。海外华侨看到祖国繁荣昌盛,欣欣向荣,欣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纷纷回国寻根谒祖,探亲访友,慷慨解囊,投资家乡的经济建设。家谱作为一个家族血缘关系的总记录,将海外华人与祖国亲人紧紧连在一起。
在家谱文化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本姓本族的发展兴衰、历史变迁,还可以看到一定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变革、风土人情、价值取向、生存状况等。这些内涵宏富的记载内容,实为我国史学领域有待开发的丰富宝藏。还可为家庭结构与功能、优生学、民俗学、地方史、村镇开发史、地方风俗、地域文化等领域的研究,提供大量可信的资料。
正如冰心所说,家谱是承上启下的家庭历史,对家史的注重和关怀是爱祖国爱人民的起点。这对当代的精神文明建设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德孝家风演讲稿篇六
每个家都有属于自己家的家风、家规、家训,要说起我家的家风、家规、家训,那可就要跟我小时候的几件事有关了。
五岁时,我就可以做任何我想做的事情了。但是吃饭很挑食,不是挑肉就是挑菜,而且还常常剩饭。并且我洗手时,每次洗一次,就要浪费半盆水,洗完后水龙头也不关,白白浪费了很多水。妈妈知道了我这两个不好的习惯以后,对我说:“勤俭节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所以以后就不要再挑食了,而且也不要再剩饭了,并且要节约水资源。”从那一刻起,我知道了要“勤俭节约”。
又过了一年,我要上小学了。我们坐下来打算开个家庭会议。爸爸说:“今天的内容就是讨论家风、家规、家训。目的就是想让你上学后能约束自己管好自己。”我们讨论了很久,才确定下来。
家风就是勤学、上进、诚实、善良。
家规是勤俭节约。
家训则是尊敬长辈、孝顺父母、自强自立。
上学以后,我感觉自从有了家风、家规、家训,无时无刻不在谨记着,约束自己。
德孝家风演讲稿篇七
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家庭文明状况不仅是社会文明的缩影,而且可以影响和改变社会风气,营造社会新风尚。所以,良好家风的构建与传承不是小事私事,好的家风利家利民利国,相反则害己害人害社会。
良好的家风是优良品质在家庭中的积淀和传承,是家庭留给每个成员的宝贵精神财富,古有仁智礼义信,今有勤孝谦和思,良好家风因背景各异,也各有千秋:或仁爱宽厚,父慈子孝,兄弟和睦,邻里友爱;或克勤克俭,常怀一粥一饭来之不易之念,靠勤奋兴家聚业,讲节约精打细算;或本分做人,不为富动,尽职敬事,诚信待人。以上种种,在无形中影响着家人,让子女终身受益,其价值取之不尽,用之不竭。
良好家风的形成决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长期的熏陶与积淀,应该加强教育,反复训练,注重养成,成为每个成员的自觉意识和行为。
一则要有意识的去培育养成。要明白代代相传的不仅是家财和地位,更应该有内涵和精神。把老一辈留下的美好品德和作风接续下来、传递下去,是造福当代、惠及后人的大事,接力棒在手,我自有责任,让良好家风薪火相传,发扬光大。
二则要在家庭中营造崇尚学习的气氛。古人讲,“非学无以明志,非学无以广才”,知书才能明礼,学习就能升华。要让家里多一分书香气,茶余饭后,看看书,读读报,谈天论事,让家人从中得到更多的教化和启迪。当然,家庭的学习不同于组织,不需要有计划的开展什么活动,但培养家人的读书情趣,在悠静的家庭环境里畅游书海,总能给人心情恬淡的意境,使人有所收获,有所感悟。
三则长者要做好传与带。家长是塑造孩子的`无形力量,耳濡目染影响着孩子世界观的形成,你的穿戴、举止、观点、接人待物等,无不对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上行下效,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样的道德应当人人都明白。
四则要创造和谐文明的家庭环境。居家里外,干净、明亮、整洁、有序。去朋友家串门,有的家庭还很注意家风家教文化,悬挂着激励感人的家训格言,如“积金积玉不如积书教子,宽天宽地莫若宽以待人”、“敦行致远,吃亏是福”、“家和万事兴”等等,让人置身其中,产生良好的心理状态,一种清新雅致的感受油然而生。
好家风就是一所好学校,其教育的方式就渗透在方方面面的密切接触里,谆谆诱导,亲切教诲,热情鼓励,严格要求,无不影响着家庭的每个成员,并且影响到邻里和社会。让大家都来关注家庭文明建设,给社会留下一片和谐、一片温馨。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