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下社会,接触并使用报告的人越来越多,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报告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农业生产创新 农业农村局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调研报告篇一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为运用政府资金、民间资本撬动金融投入,破解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我市组建了xxxxx公司作为xxx项目的实施公司,规划建设xx特区xx镇猕猴桃基地,启动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为了解该项目实施进展,总结经验和问题,近日,市农业农村局成立调研组先后多次到试点项目实施地,采取进村组、访农户、问企业、开座谈会等方式与企业、金融机构、基地负责人员以及基地务工农户进行深入交流,现将调研情况总结如下。
一、主要做法
(一)以企业为基础,组建xxx公司
xxx即xx的简称,即特殊目的公司,是指以实施特定项目为目的并按照《公司法》管理的特殊项目公司。组建xxx公司是农银企产业共同体的基础,通过xxx产业项目公司作为创新试点项目的主体,实现政府服务、企业经营、银行融资、合作社组织、农民参与的产业共同体。经市长办公会研究,同意由市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联合xx特区瑞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共同出资组建xxx产业项目公司——xxxxx公司。公司成立后,以建设银行为合作银行,开展了项目立项审批、开设专户、项目融资、基地建设等工作。
(二)以项目为载体,规划建设万亩猕猴桃基地
本着量力而行、科学务实的原则,众鑫公司规划了xx特区xx镇万亩猕猴桃基地项目。计划种植猕猴桃xxxxx亩,涉及xx镇xx塘村、xx村、瓦窑村等xx个行政村,2020年建成后将惠及农户xxxx户xxxx人,其中贫困户xxx户xxxx人。项目分三期实施,一期实施xxxx亩,于2019年上半年完成建设;二期实施xxxx亩,计划2020年一季度完成建设;三期实施xxxx亩,计划2020年底前完成建设。
(三)以坝区为依托,精心选择项目实施地点
xxx众鑫公司选择在xx特区xx镇万亩坝区发展猕猴桃产业主要是着眼于便利的交通条件和良好的农业生产条件。该坝区位于xx特区东部,紧邻都香高速公路,距xx市约xxx公里,农产品90分钟车程即可运达xx市。坝区耕地面积xxxxx亩,面积居我市xx个500亩以上坝区之首。优越的地理区位,平整的地形地貌,完善的配套设施,良好的产业条件为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发展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四)以利益为纽带,合理分配各方利益
一是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激励作用。组建的xxx公司在分配投资收益时,地方国有企业可视创新试点项目性质,在不超过净利润的10%的范围内适当向社会资本让利,充分调动社会资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在市场、技术、管理方面的优势。二是充分体现财政资金的公益性。地方国有企业在xxx公司获得的投资收益,在项目区内以“xxxx”的方式分配:xx%分配给村集体经济、xx%分配给贫困农户(贫困农户全面退出后分配给村集体经济)、xx%分配给流转土地的农户、xx%用于自身发展。这样的分配比,可充分调动农户、村集体的积极性,有利于推进产业发展。
(五)以创新为动力,着力破解资金筹措和融资难题
一是着力破解资金筹措难题。创新试点项目的总投资x.x亿,以“xxx”比例构成,即市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出资xx%计xxxx万元,xx特区瑞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出资xx%计xxxx万元,银行贷款xx%计xxxxx万元。其中,地方国有企业出资部分可申请省级财政资金xxxx万元支持,由市政府授权市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履行出资人职责,有效解决了地方国有企业资金筹措的难题。二是着力破解融资难题。众鑫公司xx万亩猕猴桃基地项目总投资x.x亿,其中xx%亿申请银行贷款,由建设银行以“xxx供应链”金融模式提供,“x”即x个主体:xxx产业项目公司;“x”即x项抵押物:农用地经营权、生物性资产;“x”即x项增信措施:土地综合性长期收益、资源沉淀增量收益、上下游资金闭环运行收益、农业保险功能、农业担保。此模式有效解决了农业企业无抵押物、缺少增信措施的融资难题。
二、效益分析
(一)政府效益:放大了综合效应
一是强化了社会资源聚合效应。政府发挥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制度优势,通过xxx融资模式集聚各方政策、资源和力量,重点支持发展有特色、有基础、有市场的优势产业,推动现代农业实现跨越式发展。二是强化了财政资金带动效应。在众鑫公司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中,省、市、县三级整合投入财政资金xxxx万元,带动企业和银行投入xxxxx万元,实现x﹕x的放大效应。三是强化了农村社会治理效应。随着基地建设的推进、产业项目的带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将全面加强,推动农民专业合作社等各类社会服务组织不断发展和健全,有效助推农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不断迈向新台阶。
(二)银行效益:拓展了发展平台
一是新增1+n个稳定客户,1即xxx公司,n为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区的农户、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建设银行通过参与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增加了业务合作客户。项目实施以来,建设银行已为基地务工的农户办理银行卡xxx张,办卡数量还将随着土地流转规模不断扩大和务工人数不断增加而增加。二是新增一批存款。亿元贷款的利息收入外,农户劳务费、土地流转费、项目工程进度款、结算款、质保金转账支付以及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投产后的长期收入都将作为存款进入建设银行专户,同时可吸引商家及施工单位其他存款,大大增加了银行储蓄金,提升了银行盈利水平。三是新增合作领域。银行通过农银企产业共同体项目增进了对“三农”的了解,可挖掘更多合作领域,在乡村振兴新时代和农村产业革命中开展更多业务合作,开发更多涉农金融产品。
(三)企业效益:破解了融资难题
一是融资能力增强。农银企产业共同体融资模式促进了政府、银行和民间资本联动发力,有利于共同应对市场挑战,增强企业综合实力。此外企业还能够利用土地经营权、林木所有权等生物性资产作为抵押物,以土地综合性长期收益、资源沉淀增量收益、上下游资金闭环运行收益、农业保险功能、农业担保作用为增信措施,进一步提升了企业信用度,畅通了农业企业融资渠道,极大缓解了融资压力。二是盈利水平提升。由于社会资本具有市场、管理、技术等优势,是产业发展的主力军,所以在组建xxx公司时,社会资金出资额虽然只占xx%,但按照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利润分配原则,社会资本可以获得xx%的利润,充分体现了市场分配原则,有利于增强企业发展信心,有利于激发企业发展潜能,有利于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三是产业发展加速。通过政银企合作,企业在短期内集聚了大量资金,满足了生产、加工、科研等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资金需求,能够让企业迅速按照规划投入产业化经营,相比原来依靠逐年积累发展资本,极大缩短了产业发展周期,推动农业产业化发展步入 当前隐藏内容免费查看“快车道”。2021年xxxx基地猕猴桃即进入初挂果期,2022年逐渐进入盛挂果期并开始产生利润,2023年全部进入盛果期,收入和利润将持续提升。从2024年开始,猕猴桃亩均产量可稳定在x.x吨左右,收入和利润将稳定增长,产业发展进入“全盛期”。
(四)农户效益:拓宽了增收渠道
一是土地流转助力增收。目前xx镇土地流转费为xxx元/亩,xxxxx亩的土地流转费用每年合计达xxx万元。2019年至2020年两年土地流转费用达xxxx余万元,可带动10个村xxxx户均增收xxxx元/年。二是“三变”改革促进增收。通过“三变”模式,农户以土地等生产要素入股农银企产业共同体企业,把农银企产业共同体企业与农户紧密联结在一起。xx猕猴桃基地项目产生收益后,市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所获取的xx%的利润将按照“1144”方式进行二次分配,进一步拓宽了农民增收渠道。三是基地务工带动增收。xx猕猴桃基地能够为当地农户提供如土地整治、栽杆搭架、育苗管护、苗木移栽、绑苗剪枝、翻地浇水、打药施肥等大量工作岗位,周边村寨的农户经过简单培训即可胜任。基地平时每天平均可为xxx人左右提供务工岗位,在5—6月的用工高峰期每天可达xxx人以上。自2018年12月以来,基地已经用工x万余次,截至2019年2月底已支付农户劳务报酬xxx多万元。
三、存在问题
(一)土地流转方面
xx镇仅各类种植大户就达上百家,他们少则流转土地xx余亩,多则上百亩,平均每户xx—xx亩,合计已经流转土地xxxx余亩,主要种植小黄姜、西红柿、芋头等时令蔬菜,收入颇丰,这些大户的土地流转意愿不强。
(二)经营主体方面
xxxx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项目由于筹备时间短,一时间难以寻找到合适的社会资本进入,出资组建xx公司的市农业开发投资有限公司和xx特区瑞民农业投资开发有限公司都是地方国有企业,还需要引入有实力、有市场、有情怀的民营企业参与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
(三)银行网点方面
在农村地区的银行服务网点主要是农村信用合作社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网点,长期以来广大农民群众已经习惯通过这两家银行机构办理有关业务。建设银行在农村缺少存贷款服务机构,增加了土地流转费、劳务用工费、项目工程款等通过建设银行办理的难度,导致农银企产业共同体融资闭环管理存在风险。
(四)劳务用工方面
目前,xx猕猴桃基地劳务用工的组织及服务工作由xx县xx种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具体负责,而基地务工人员主要来自xxxx镇xx塘和xx两村,随着xx猕猴桃基地建设的推进和需要的务工人员进一步增多,需要xx本地有机构健全、功能齐全、经营有力的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基地建设与管理,处理在劳务用工组织、务工人员权益维护、职业农民培育质量等方面出现的问题。
四、工作建议
(一)加快项目用地流转
进一步完善农银企产业共同体所在坝区土地利用整体规划,加大政策宣传力度,通过建立更为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引导坝区内种植大户加快土地流转进度,提升坝区土地集约化程度,满足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基地猕猴桃种植用地需求。认真开展土地适宜性评估工作,根据猕猴挑生长所需的光、温、水以及土地理化性质等因素科学确定适宜猕猴桃生长地块。按时兑现流转费用,为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基地建设提供良好条件。
(二)积极引进民营资本
加快构建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发展的支持、保护、优惠等政策体系,为民营企业参与农银企产业共同体打造营造制度氛围,通过树立典型、示范推广、实地观摩等方式让民营企业切身体会到农银企产业共同体的发展成效,引导更多民营资本参与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发展。
(三)切实保护农民权益
创造良好的劳动生产条件,足额兑现劳务费用,构建和谐劳务用工关系,切实维护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
(四)健全完善金融服务
结合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机遇,认真做好农村金融市场调研,积极主动研判农村金融需求,创新开发农村金融理财、服务产品。建议建设银行扩展农村金融服务网点,配套布局农村自动存取款设备,向广大农村延伸金融服务。强化农村金融政策供给和宣传,尤其是围绕农银企产业共同体融资模式制定专属的优惠便民政策,让农民在家门口就能享受优质金融服务。建议建设银行加强与农村信用合作社、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的合作,办理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基地农户存取款业务。创新农村金融产品和提供增值服务,吸引更多农户主动使用建行存款和理财业务,确保农银企产业共同体融资模式闭环运行。
农业生产创新 农业农村局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调研报告篇二
目前我市已有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435个,其中龙头组织带动型271个,中介组织带动型111个,专业市场带动型30个,农业产业化组织从业人数170万人,占全区农业人口总数的1/3。砀山和萧县被确定为农业部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试点县。全市现有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家,市级龙头企业37家,其中销售收入1亿元以上的龙头企业10家,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农业产业化组织固定资产总值18. 5亿元,销售收入53亿,上交税金8200万,全市已建设交易额5000万元以上的专业市场14个,已认定的优质农产品无公害生产基地20多万亩,发展定单农业300万亩。
1、六大主导产业在农村经济中的地位更加突出。
我市立足资源优势,紧紧围绕具有地方特色的水果、畜牧、小麦、棉花、蔬菜、林业等六大主导产业作为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优先发展的产业,集中主要精力,实行政策倾斜、成立专门机构、开展分工合作,寻求重点突出,初步形成了规模化、区域化发展布局。砀山县水果面积70万亩,水果总产量达15亿公斤,年销售收入21.5亿元,农民从事水果产业化人均增收600元,占纯收入的37.5%。萧县把小麦加工作为产业化经营重点来抓,培育了皖王面粉集团、新锦丰实业企业集团、银海面粉集团、金鸽面粉集团等大型面粉加工企业,不仅消化了当地小麦,使小麦价格比周边地区每斤高3分左右,还向江苏铜山、安徽墉桥等地扩展。墉桥和灵璧县积极发展畜牧养殖业,全市畜牧业产值已占农业总产值的35.67%。
2、企业与农户和基地的联结程度更加密切。
为了解决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农户的对接难题,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过程中积极探索和推行了“公司+农户+基地”等多种利益联结机制,其中合同方式占47%,合作方式占23%,股份合作方式占20%。砀山县通过建立农民水果协会,带动了农村79.8%的果农参与产业化经营。皖王集团与周边15万户农民签定优质小麦种植收购协议,仅此一项农民增收1350万元。灵璧县林汇养鸡协会,已发展会员2300人,辐射到苏、鲁、豫、皖部分地区养鸡发展。砀山县唐寨水果专业合作社在河南民权县建立了几百亩优质水果基地。
3、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更加强劲。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加大对企业发展的科技投入,打造了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和市场竞争力的品牌产品。安徽省东方面粉厂自1997年建起了我省第一家粮食系统最大的科研开发中心,20xx年被科技部批准为国家星火龙头企业,20xx年科研投入415万元,“东鼎”牌系列小麦粉各项指标均优于国标。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以生产出口罐头为主,20xx年生产各类罐头近2万吨,今年上半年出口创汇88万美元。宿州著名农产品符离集烧鸡和砀山酥梨畅销上海、北京等大中城市,最近又新开发一批名优农产品如锦丰牌方便面、科技牌水果罐头。我市共有省级名牌农产品9个,获绿色食品证书8个,无公害农产品8个,经过认证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17个。
4、龙头企业规模档次更加提升。
我市坚持多种形式创办和培育以农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不断提升企业的规模和档次。一批老企业经过改制重组,进一步盘活了资金,为使企业焕发新的活力,如砀山县倍佳福食品有限公司、荷金来肉牛集团、萧县皖王面粉集团、银海面粉集团等企业通过更新改造,实力更强,带动能力更大了。一批新引进的企业起点高、规模大、管理先进,科技含量高,如砀山丰原集团梨业、宿州科技食品有限公司、宿州绿洲人造板厂、安徽新锦丰实业投资有限公司,企业实行现代管理制度,产品质量国达到内先进水平,更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
1、制定科学发展规划,落实工作责任制。
我市制定了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市成立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下设六个专业指导组,每个指导组负责人和县(区)主要领导为第一责任人,年初制定年度实施计划,年终组织检查考评。今年七月,市政府分管副市长带领市直有关部门负责人深入重点龙头企业调查研究,现场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今年市政府两次搭建平台,组织了粮油和畜牧产业两个大规模的银企对接会。畜牧、水果、棉花和粮食等专业指导组分别开展了活动。
2、加大政策扶持力度,拓宽招商引资渠道。
市政府制定了招商引资的政策措施,并结合实施东向发展战略,组织有关单位和部门成立招商引资分队到江浙招商引资。市政府将水利、综合开发、扶贫、良种补贴、科技示范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建设等农业项目资金实行捆绑使用,优先用于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优质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并结合“121强龙工程”,选择十多家龙头企业予以重点扶持。金融部门对符合政策条件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给予积极帮助,已累计投放1.5亿元左右。我市还积极组织龙头企业参加各项经贸活动,上半年组织15家企业参加徽商大会,10月份又组织2家省级龙头企业参加第三届中国国际农交会。
3、加强对产业化指导,积极做好督察和服务工作。
我市在农业产业化经营中,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服务意识。在全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重点扶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中,我市有8家企业符合条件申报了项目;今年根据省集中产业化资金重点扶持粮油和畜牧产业省级龙头企业的政策规划,积极组织6家省级龙头企业申报项目,已争取项目资金400多万元。上半年,市政府及有关业务部门先后进行了水果产业化工作督查,开展了农业产业化优惠政策落实情况调研,进行了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情况统计调查等项活动。最近,为筹备全省农业产业化工作会议查看了路线,提供了现场,准备了资料,使会议代表对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加深印象和了解。为了扩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的宣传,配合报社对省级龙头企业进行系列报道。
经过几年的扶持和推进,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已经成为大家的共识,但从现实和发展看,仍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1、总体投入不足,缺乏发展资金。
虽然我市制订了一些鼓励和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优惠政策,由于地方财政困难,农业产业化发展始终受到资金短缺“瓶颈”的制约。省政府皖政[20xx]56号文件中指出“市、县也要增加资金投入,重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与我市相邻的周边地方如阜阳、淮北、蚌埠等,每年财政都安排200、300万元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而我市及县(区)至今没有安排农业产业化财政专项资金。另外,在不少地方对农产品认证、产品评优、技术创新、企业升级、人员培训等都安排了政府专项经费。我市(县、区)在这方面明显投入不足。
2、部门协调不力,上下缺少互动。
农业产业化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产加销各环节、贸工农各方面,横跨三大产业,牵扯诸多部门,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关注和支持。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中已明确6大优先发展产业并成立了专业指导组,各级、各部门抓农业产业化的劲头也很大,但在工作中缺少统一安排和协调,特别是有的部门在支农资金如农业开发、良种和农机补贴、扶贫资金、水利建设等资金,没有围绕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投放使用,把企业、基地、农户串起来,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更大的作用。因此,在实际工作中出现了都在抓而又都不知如何抓的状况,难以形成上下互动、左右联动、整体推进的合力。
3、政策落实不到位,企业存在贷款难。
扶持农业产业化经营就是扶持农业,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国家和省出台了一系列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的政策。但在实践中,有部分扶持政策在一些地方没有落到实处。据调查反映,不少龙头企业对上级的优惠政策不了解、不掌握,没有在税收、用地、供电、融资等方面得到应该享受的政策优惠。企业反映较为强烈的是贷款门槛高、限制严,金融部门没有根据实际情作相应的变化,如招商引资企业融资授信受年限限制,个别中介机构为企业融资提供担保的收费过高,中介型龙头企业缺少固定资产抵押而贷不到款。
4、企业制度不健全,利益机制不规范。
现在有不少的企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更加看重的是发展的速度和规模的扩张,各项规章制度不太完善,没有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个别企业法人满足现状,缺乏开拓创新精神,有的实行家族式管理,忽视人才的引进和职工的培训。农业产业化的核心问题是企业与农民之间的利益机制,目前一般采用的是合同契约方式,由于容易受市场行情影响,加之部分农民、企业法律不强、诚信不够,合同不规范等原因,导致合同履约率不高,纠纷时有发生。
20xx年我市农业产业化工作的重点是:认真贯彻中央1号文件精神,按照《宿州市农业产业化“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的部署,创新工作机制,集中部分财力,以粮油深加工和畜牧养殖业为突破口,大力扶持13家规模大、带动力强的重点龙头企业,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经营再上新台阶。
1、实施强龙工程,在整体推进中寻求重点突破。
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总体水平不高,最根本的原因就是龙头企业规模小、挡次低、带动能力差。因此,提高我市农业产业化经营水平的关键是培育和壮大一批的规模、高效益、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按照我市农业产业化发展规划和“121强龙工程”实施意见,要对省、市级龙头企业进行分类指导,重点扶持。一是对进入省“金融服务三农安徽行动计划”和全省十大主导产业排头兵以及我市六大主导产业排头兵的13家龙头企业,进行逐个研究,重点扶持,及时解决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以此来促进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尽快上规模、上挡次。二是以发展农产品加工为重点,优先发展和重点扶持粮油及畜牧业中规模大、牵动力强的龙头企业,为加速实现我市粮油转化增值,带动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开辟新出路。三是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积极引进社会资金,鼓励工商企业领办农产品加工企业。四是积极为龙头企业申报项目,争取更多的扶持资金的支持。
2、落实扶持政策,建立农业产业化发展专项基金。
长期以来,中央和各级政府都十分重视农业产业化发展,制定了一系列扶持政策和措施,今年中央1号文件明确指出:各级财政要增加扶持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支持龙头企业发展。省财政安排农业产业化项目专项资金比上年增长近20%。我市应该根据经济发展和农业产业化经营的实际,安排一定的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并列入财政预算,专门用于扶持龙头企业发展。金融部门要进一步增强“服务三农”意识,加大货币信贷投放,结合农村金融改革,实行灵活务实的贷款抵押、担保、授信等办法,解决中小龙头企业贷款难问题。工商、税务、土地、供电等有关部门也要结合实际,积极为农业产业化发展提供优惠政策和办法。
3、整合社会资源,形成多元投入和激励机制。
我市在发展农业产业化经营中,要坚持“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政府投入为导向”的思路,对各项支农资金如农业示范项目、农机和良种补贴、农业综合开发、农村土地出让金等项目资金,通过整合,围绕农产品加工和生产基地建设,进行捆绑使用;通过政策引导和优化投资环境,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工作的力度,紧紧抓住中部开发的机遇,以优越的资源和优惠的政策,尽可能多的引进资金和技术;政府要为龙头企业发展搭建平台,组织企业招商引资和参加各种交易会,对企业升级、技术创新、产品评优、人员培训给以必要的补助和奖励。
4、强化企业监管,完善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
根据省有关规定,按照“动态管理、优胜劣汰”的原则,加强对各级重点龙头企业的监测管理;要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项目资金落实和使用情况的跟踪督查;要积极引导企业发展“定单农业”,逐步规范公司与农户的产销合同,进一步完善农业产业化利益联结机制;要大力推广龙头企业、合作组织与农户有机结合的组织形式,积极引导和支持农民发展各类专业合作经济组织。
5、创新工作方法,加强对产业化工作的指导和服务。
各级政府要转变观念,转换职能,为农业产业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法制、政策环境;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每年要进行专门研究,定期听取各专业工作组情况;农业产业化工作指导委员会办公室要制定年度工作计划,经常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龙头企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不断充实和完善扶持措施;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积极主动地落实有关农业产业化的扶持政策,形成促进农业产业化发展的合力。
农业生产创新 农业农村局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调研报告篇三
今年以来,为大力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和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开展了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异常活跃。为推动此项工作开展,按上级要求,我镇建立了流转服务大厅,并做到人员到位、各项制度上墙,配备办公电脑,做到及时收集发布信息,并做到档案齐备。
到20xx年7月为止,我镇农用地流转面积为9619。9 亩,其中由外省市农民租用的面积为1500亩,用于退耕还林用地流转面积为2519。4亩。农用地采用流转方式用于建设用地的面积约为5600。5亩,其中镇村组道路用地为103亩,圩堤建设用地为30亩,县工业园区流转面积为5300亩,集镇、中心村用地面积为114亩,其他建设用地面积为53。5亩。
在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过程中,由农民直接与用地单位签订流转协议的有68户,流转面积为1033。5亩;由镇、村与农民签订流转协议的有1137份,流转面积为5350亩。我镇建立了土地流转百亩示范片。
我镇农用地流转于一产的流转费平均每年每亩约80至200元,农用地流转于非农建设用地的流转费约为每亩800元。截止20xx年3月,县、镇财政共拨付土地补偿金约5000万元,涉及土地使用面积约为5300亩。
1、除道路建设搞土地流转外,在其他项目建设中也存在把农村土地由农用地向非农建设用地流转的做法。
2、承包地的流转合同不规范,没有统一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合同范本,个别地方发生不与农民签订书面协议的做法,农民的经营自主权得不到尊重,还发生“一田两证”的情况。
3、少数村组土地流转工作缺乏公开、透明的办事机制,进入流转程序的承包地面积、补偿或收益情况等重要信息,在流转过程中没有加以公布。
4、农民在流转中获得的收益较少。除农民之间自愿的流转补偿外,补偿的标准较低,每亩收益低于土地本身价值的附加值或我镇的农业增加值。集体建设用地占用承包地,个别村组也没有给予农民相应的补偿。
5、镇农经站在农村土地经营权流转方面没有完全发挥其管理职能。
(一)加大力度,学习宣传。
在《农村土地承包法》的宣传工作上要注重面向两种对象,一是面向广大农民,继续采取多种方式和多样形式,加大宣传力度,不断提高农民对于这部关系他们切身利益法律的知晓率,增强他们维护自身权益的法律意识;二是面向镇、村、组干部,提高他们依法行政的自觉性。在宣传与学习中要让广大干部明确几个重要的观点:一是农村土地不等于农村耕地,它包括有宅基地、公共用地、自留地、耕地及非耕地(含杂边地、河道);二是在土地所有权性质上,农村的土地除国有以外,都是农民集体三级所有;三是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是农民的财产权利,可以用货币来量化;四是除法定征用或不可抗拒的自然灾害以外,不得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不得以三分之二以上村民代表同意的方式调整或收回农民承包地;五是农村土地承包权的流转一定要遵循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其中“依法”是第一位的。
(二)稳妥推进,保障权益。
1、在经济大开发、大建设的形势下,贯彻实施农村土地承包法,首先要正确处理土地承包工作与经济建设用地的关系问题。政府职能部门在审批项目、制定政策、落实规划时,要重视执行农村土地承包法,维护农民的承包经营合法权益,把眼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统一起来,重视国家、集体、农民三者利益的一致性。
2、农经站要经常性地开展关于农村土地用途变化情况的调研,实事求是地解决土地承包与流转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做好农民在土地承包权益方面的代言人,做到管理与服务并重。
3、严格依法办事,规范农村土地承包与流转工作。首先要按照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制定和完善我镇有关土地和流转方面的实施办法;其次要适时调整农村土地使用权流转的补偿规定,尽量从保障农民权益的角度,适当提高现行流转的补偿标准;三是坚决纠正实际工作中各种不符合农村土地承包法规定的做法,把农村土地全部承包到户,把承包经营权证全部发放到户,积极稳妥地处理好第二轮土地延包的其他遗留问题。
(三)、建章立制,规范运作。建议及时出台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政策法规和制度,明确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原则、范围及操作程序,构建适应市场化及农村实际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制度,同时要建立流转台帐。要进一步规范土地流转行为,体现土地经营权流转中自愿原则。流转时必须经双方当事人协商一致,签订由县农委统一印制的流转合同范本,报村集体经济组织、乡镇土地承包管理部门备案。土地流转的期限应由双方协商约定,但最长的期限不得超过第二轮土地承包期。应签订流转的合同,以合同的形式将流转双方的权利义务固定下来,流转合同应标明双方当事人的姓名、住址、流转期限、流转土地的用途、流转价款以及违约责任,使双方一旦发生纠纷,调处有据。
农业生产创新 农业农村局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调研报告篇四
今年以来,我镇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对促进农业发展、农民增收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大力发展肉牛产业。
在桥丰、治冈村建立了杂交母牛保护示范专业村,户年养母牛34头,全镇饲养母牛3783头。镇畜牧兽医站优化技术服务,发挥四个牛改冷配站的作用,上半年冷配1520头,专门组织淘汰劣质公牛2头。我镇在桥丰村扶持了母牛馒头专业户1户,目前养牛规模36头。
二、大力发展生猪养殖大户。
全镇培植了50头以上专业大户38户。禾院周瑜龙、彭冬福,芦源肖世均,萍芫罗六秀、刘秀兰,官陂曾志刚年饲养生猪都在200头以上。在江北莲花塘水库新建生猪场20__平方米,预计年饲养达1000头。
三、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龙头企业。
引进浙江客商投资1千万元组建了云天木业有限责任公司。
四、加强了组织领导,加大了政策扶持力度。
我镇农业产业化领导小组,具体负责农业产业化工作实施。加强与农行、信用社联系,加大了对种养大户贷款款力度。五、落实了责任,建立目标责任制。对重点项目,我镇指派专人负责,跟踪问效,帮扶到位。另外把农业产业化工作列入村级目标考评。
农业生产创新 农业农村局农银企产业共同体创新试点项目调研报告篇五
为了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全会精神,缩小城乡差距,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提高农民生活水平,建设幸福美丽乡村,乡政府按照县农业局建设要求,结合我乡实际,开展了以“生产发展、农民增收、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为目标,以加快农村经济发展,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提高农民生活质量和自身素质为重点的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乡采取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典型示范、逐步推进和国家投入、乡村自筹、部门扶持、农民参与的方式建设一批幸福美丽新农村的典范,培育一大批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讲文明、守法制的社会主义新型农民,促进了全乡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与和谐社会建设又快又好的发展。
一、加强领导,明确责任,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
乡把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纳入全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进一步建立健全“三抓”工作机制:一是乡村重点抓。年初,乡成立了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领导小组,下设了专门办公室,建立健全了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工作人员专门抓的工作机制。乡根据2015年乡的实际情况制定下发了新农村实施方案,进一步明确了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的工作任务和工作目标。认真做好建设规划,采取目标化管理的方式推进新农村建设,在具体工作中要把各项工作任务细化为每一个具体指标,逐一进行落实。二是工作小组指导抓。乡成立了2015幸福美丽新农村建设工作小组,负责新农村建设的指导、协调、服务工作。结合灾后重建和扶贫开发双攻坚任务,组织开展了“四进农村”活动,即科技培训进农村、政策法律进农村、文明新风进农村、致富项目进农村;切实做到“五联”,即思想教育联做,环境卫生联搞,文明新风联抓,公益事业联办,产业项目联谋,因地制宜地制定农村增收方案。
二、突出重点,稳步推进,坚持把握“四项”原则
在幸福美丽新村建设专项推进工作中乡把握“四项”原则:一是政府引导,以农民为主体的原则。各村两委班子充分发挥导向作用,按照《县域新村总体规划》和“四型五中心”要求,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通过资金支持、项目扶持等形式,引导农民积极参与新农村建设。切实尊重农民意愿,主要依靠农民开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引导不误导,领办不包办,真正把农民愿意不愿意、高兴不高兴作为衡量新农村建设成效的重要标准。二是科学规划,统筹安排的原则。我们本着“因地制宜、量力而行、民主商议、注重实效”的原则,结合乡实际,围绕产业发展和现代农业建设,明确工作思路,提出建设任务,搞好建设布局,突出建设重点,强化建设措施,健全建设机制,积极稳妥有序地开展新村建设工作。三是突出产业、全面发展的原则。通过招商引资上项目,增强发展后劲。切实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生活富裕的文明发展道路,逐步形成了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四是多元投资,齐抓共建的原则。
三、基础先行、务求实效,突出抓好“四基”建设 我们在新农村建设中从农村目前急需解决的问题入手,突出抓了“五基”建设。即:农村基础产业发展,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农民基本素质提高,农民基本生活改善,农村基层民主完善。把农村产业发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作为新农村建设的落脚点,下大力量抓好新农村建设试点村规划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
1、在农村基础产业发展方面,我们加快了农牧业结构调整步伐。乡农村经济总收入4078万元,其中种植业收入1383万元,畜牧业收入1385万元,林业收入765万元,第三产业505万元,劳务创收1082万元。
2、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新进展。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引导相结合,进一步加快城镇和基础设施建设步伐。
3、提高农民素质,培育了新型农民。各村创建了农民文化活动室,完善农家书屋,组织农民参加培训,提高农民劳务素质,增加农民再就业和新产业发展。
4、在农民基本生活得到了改善。重点围绕幸福美丽新村建设,完成“四改、三建、三清、两调”和旧村落改造任务,搞好人畜饮水、公路建设、沼气能源综合利用、文化活动中心等建设项目规划的落实,完善“1+n”村级公共服务体系建设。
四、重视档案管理,健全监督机制
乡政府高度重视惠农政策落实,建立分工协作、齐抓共管的工作机制,建立监督举报机制,设立举报电话、信箱,建立责任追究机制,完善农村建设、政策落实档案管理,在今年农村建设政策落实中无违纪违规问题,群众满意度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