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体会是个人在经历某种事物、活动或事件后,通过思考、总结和反思,从中获得的经验和感悟。心得体会对于我们是非常有帮助的,可是应该怎么写心得体会呢?那么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心得体会怎么写才比较好,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一
段落一:引言(总结培训目的和重要性)
三农项目培训是为了提高农村地区的农民技术水平和生产效益而进行的培训活动。这项培训对于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减少农村贫困、增加农民收入具有重要意义。我有幸参加了一次三农项目培训,并且从中收获了很多宝贵的经验和心得。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我对三农项目培训的体会和感受。
段落二:培训内容与收获
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很多有关农业生产和农民技术的知识。我们学习了农田施肥、种植技术、农作物病虫害防治等方面的知识。通过实地考察和专家指导,我们了解了实际的农村生活和农民的困难。在培训过程中,我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我们一起讨论问题,交流心得,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通过培训,我学会了合理利用农业资源,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我学会了使用农业机械和现代化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益。同时,培训还加强了我对农民权益的了解和保护意识,让我意识到我们应该关心农民的生产生活,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段落三:培训带来的变化与启示
三农项目培训不仅提高了我们的知识水平,也带来了很多积极的变化。培训让我明白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基础,农民是国家的脊梁。培训过程中,我看到了一些农民朋友已经通过学习培训中的知识改变了自己的生产方式,提高了收入。这让我深感培训的重要性和影响力。
培训还让我们感受到了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对土地的热爱。农民是最直接面对自然环境和风险的人群,他们默默耕耘,为我们提供粮食和蔬菜。我们应该尊重他们的劳动成果,关注他们的权益,为他们提供更多的支持和帮助。
段落四:培训的局限与建议
尽管三农项目培训具有很多优点,但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培训时间较短,内容较多,有时难以完全掌握和消化所学知识。培训人员和专家的数量有限,很难满足所有农民的需求。培训活动主要针对农村地区,城市居民很少参与。为了提高培训的效果和覆盖面,我们应该加强和拓展培训资源,多渠道宣传,引导更多的人参与到三农项目培训中来。
段落五:结语
三农项目培训是一项非常有意义的活动,通过培训,农民可以提高技术水平,增加收入,改善生活质量。培训也让我们更加关注农民权益,推动农村经济发展,实现农村现代化。我对三农项目培训充满信心,并将继续为农民提供支持和帮助,共同推动农村发展,实现农民的美好生活。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二
——湖南省慈利县江垭镇农业税取消后基层政权 转变职能的探索与思考
慈利县委常委、江垭镇党委书记 舒洪波
一、深化机构改革,推进职能转变分流精减人员
江垭镇是张家界市农村最大的建制镇、慈利县第二大乡镇,是由原江垭区公所、江垭镇、江垭乡、龙潭湾乡和熊家庄乡五个区乡镇单位合并而成的,总面积298平方公里,人口4.8万人,辖45个行政村、3个居委会,年国民生产总值近2亿元。2002年前全镇政府机关在编干部职工达120余人,镇直部门31家,省、市、县驻江单位13家。在全县各乡镇中,江垭镇的干部结构老龄老化,部门机构雍肿,人浮于事的现象十分突出,政府部门职能不清、办事效率不高的现象也伴随而生;全镇村干部职数也是超额满员,少则5至6人,多则8至9人,全镇村干部人数达215人,每年仅支付镇村干部的工资补贴就高达150万元。到2002年底,镇财政拖欠外债高达500多万元,这给本来就十分吃紧的乡镇财政来说,无疑是加了一副沉重的枷锁。针对这一严峻的的现状和窘境,镇党委、政府首先从政府职能转变、机构改革和人员精减入手,在做好配套改革的“减法”上采取一系列积极稳妥的措施。
一是严格“三定”方案,进一步巩固机构改革成果。2002年以来,镇党委政府按照省、市、县有关机构改革和人员分流的精神,采取一系列改革举措,镇政府行政机关在编干部职工由原来的120人减少到42人,清退临时聘请人员11人,为以后进一步推进改革做好了铺垫。2004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积极应对农村税费改革的新形势,按照“积极、稳妥、精减、效能”的原则,严格控制新增编制和人员,进一步推进镇村机构改革,进一步裁减冗员,并依据公益性和经营性标准,逐步削减半公益性和经营性事业单位的财政补贴,推进乡镇事业单位改革,把经营性的事业单位逐步推向市场;在公益性事业单位的机构设置和人员配备上立足实际,推行宜合则合,宜撤则撤的原则,不强行搞上下对口。目前镇直部门精简合并后为20个,重点将政府及部门的工作职能由过去的“收钱收粮”向为群众服务、为市场服务转变。如镇农科站、种子站、农机站、畜牧站合并为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镇广播站、有线电视站合并为江垭广播电视站,镇中心卫生院和慈利县第二人民医院(江垭医院)合并为一家中心卫生院等等,降低了行政运行成本。目前又正在实施镇财政所和镇经管站的工作职能转变合并改革试点(合设镇财经管理所)。同时根据经济形势发展的需要,在不增加编制和人员的基础上,成立了镇旅游产业办。
二是提倡交叉任职,努力精减镇村两级干部职数。镇党委政府在干部任用上,从2004年以来大力提倡政府干部、部门干部、村支两委干部“交叉任职”或“一肩挑”。如选派政府干部向国清、邓扬年分别担任镇经管站站长,民政所所长。随着农业税的全面取消,镇村两级可用财力越来越少,村级干部工资报酬难以得到保证。我们在充分调查研究、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以第六届村委会换届为契机,积极稳妥、因村制宜地推行并村撤组、撤村建居、精减村组干部职数、贯彻落实“四个提倡”的配套改革。如合并三叉溪、金鸡等偏远小村,合并丁字街、兴隆街、东河街三个街道为娄江街道居委会;取消大部分的村民小组建制,如有的村将原来的3-5个小组合并为一个片,每片设一名联络员,联络员由村干部或无职党员担任,实行一事一酬。经过换届选举,全镇28个村实行了村支部书记和村委会主任“一肩挑”,76名村干部实行了在村委和支委的交叉任职;同时根据少数村的实际情况,还选派了政府、镇直部门干部进村担任村支部书记,如选派镇政府干部杜新国、唐珍生、张华清、动检站长赵云双、企业办副主任唐先如等五名干部分别担任白岩峪村、笔架山村、细木坪村、教场坪村、长峪村的党支部书记,既能减少村干部职数、减轻村级负担,同时还能发挥他们较高的政策水平、社交能力和组织协调能力。随着村委会换届选举工作的基本结束,到5月底,全镇行政村和居委会由52个减少到48个,村民小组由500个减少到210个,村干部职数由215人减少到128人。通过改革,在确保村级组织正常运转的前提下,能有效压缩村级开支,今年全镇仅村干部工资一项就将减负15万余元。
三是鼓励干部外出学习锻炼,大力分流机关富余人员。江垭镇政府目前共有在编在职干部职工47人,过去就存在一定的人浮于事的问题,农业税取消之后,干部干什么,还需不需要这么多乡镇干部,今年镇党委政府有意识的组织了一次大讨论。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县委、县政府有关精神,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力推行干部外出学习锻炼制度,即鼓励机关干部外出学习锻炼,保留其编制、人事关系和基本工资,外出协议一年一签,一年后可回原职工作,也可继续在外学习锻炼或工作。通过广泛的宣传发动和细致的思想动员,在全镇引起了很大反响,不少干部职工都积极主动要求离岗学习,外出锻炼增长才干。到目前,全镇已有5人自愿外出并签订了协议,而且这5人也都已在广东沿海各省市找到了发挥才能的工作岗位,发展前景看好。其中镇政府办公室干部唐汇季同志已在深圳一家外企担任部门经理,月薪4000元以上。此举一方面分流了部分富余人员,同时也能增强外出干部的综合素质,更激活了乡镇干部的择业创业观。
二、积极培植财源,切实增强乡镇财政支撑能力
实施农村综合配套改革,“精简人员”只能治标,治本还得靠发展。特别是农业税的取消,给乡镇财政带来的收支矛盾和财政压力更加突出。以江垭镇为例,仅镇政府本级开支除县财政统筹拨付的人头工资外,全镇120多人一年的自筹工资、办公费、公务费及接待费等缺口资金至少在200万元以上,还不包括偿还历史老帐。所以,镇党委政府必须始终把发展作为执政兴镇、富民强镇的第一要务,围绕增强乡镇财政支撑能力,重点壮大传统财源,积极培植新兴财源,确立了围绕旅游带动战略、抢抓湘西开发机遇,加快旅游产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三化”进程,依托本地资源优势和产业优势,突出招商引资和项目带动,把江垭建成张家界东线旅游核心区的战略思路,在做好配套改革的“加法”上大作文章。
一是依托本地资源突出抓好传统骨干财源建设。乡镇财源的主体过去主要是农业税、农业特产税和其它地税的少部分分成。农业税取消之后,受益最大的是农民群众,在国家转移支付配套到位之前,受损最大的还是乡镇政府。所以必须及时调整财政工作思路。今年镇党委政府围绕烤烟、水果、牲猪、渔业、蔬菜五大农业支柱产业突出抓骨干财源建设。2004年全镇仅有15个村种植烤烟,烤烟面积3400亩,收购7000担,全镇烟农收入500万元,镇本级财政实现烟叶特产税35万元。由于烤烟特产税目前已经成了乡镇的主体税种,所以镇党委政府高度统一思想,把烤烟生产作为乡镇财源的第一支柱来抓,作为“书记工程”来抓,今年下大气力发展28个村182个组1026户栽种烤烟,落实烤烟大田种植面积5034亩,比上年增长1694亩,增幅达51%,占全县增长面积的45%,计划收购烟叶过万担,预计能实现烤烟特产税50万元以上,仅此一项,就能填补镇本级财政缺口的四分之一。镇党委政府还确定了中长期烤烟发展目标,力争在三年内发展烤烟面积过万亩,收购烟叶2万担,创镇本级财政税收过100万元,把江垭建成全市最大的烤烟生产基地,实现农业大镇向财政强镇的转变。在农业产业化其它项目上,加大对高产、高效、优质农业的扶持力度,建立规模化农产品生产基地,重点打造2万头牲猪基地、1万亩无公害有机蔬菜基地、8000吨柑桔生产片、2万亩退耕还林、1万亩龙潭湾库区水面养殖等产业化基地,培植江垭银鱼、利民养殖、九溪桔柚等产业品牌,形成市场引企业、企业带基地,基地联农户的产业化格局,以此进一步巩固和壮大传统财源。
二是围绕招商引资突出抓好新兴财源培植。我们认为,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干部的主要精力完全可以从过去“收钱收粮”的繁重任务中解脱出来,进而将主要精力转向围绕本地资源广泛进行招商引资、项目开发,政府的主要职能也转向提供投资环境和公共服务,进而发展一方经济,带富一方百姓。
作为张家界东线旅游的核心区、全市城市总体规划的二级城镇、全省小城镇建设重点镇,江垭镇党委政府充分利用区位、资源优势,抢抓市委市政府加快张家界东线旅游开发和慈利县“旅游带动,工业强县”战略的利好机遇,成立招商引资工作领导小组,建立招商引资工作责任制,编印《江垭投资指南》,制作《投资网页》,按照引入外力、启动内内、增强活力的思路,2004年共引进江垭温泉改造、龙王洞万龙公司一期开发、新东燃气、清李公路、九溪索桥、汇能发电等10个项目,协议资金5000万元,实际到位资金3600万元,同比增长220%,江垭镇也成为2004年全县招商引资工作突出贡献单位。招商引资的成效有力促进了全镇旅游产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特别是以国家水利风景区、aaaa级景点、“百姓最喜爱的湖南百景”、张家界健康休闲之旅精品旅游线路江垭温泉度假中心、三星级宾馆温泉大酒店、“地心之门”龙王洞、娄水漂流、江垭水库平湖游、九溪古城等为主体的旅游产业已初具规模,2004年共接待中外游客35万人次,创旅游收入4500余万元,分别比上年增长110%和95%,同时吸纳第三产业从业人员2000余人,新增各类宾馆酒店22家,床位800多张。今年以来,江垭的旅游形势更加火热,到5月底已接待中外游客19.5万人次,按照这个趋势,预计今年江垭可以突破50万人次。通过招商引资,借鸡生财,这里面产生的营业税、增值税等地税分成正逐步成为我镇财源的又一支柱。
在城镇化方面也注重招商引资和经营城镇的理念,围绕建成“旅游城镇、生态城镇、绿色城镇”目标,在今年基本完成城镇规划总体修编和评审工作,完善城镇配套基础设施的基础上,进一步转换城镇经营思路,激活土地市场,带动社会资金投入小城镇建设。2004年争取县政府召开了江垭小城镇建设县长现场办公会,并争取到县政府每年从江垭产生的城镇建设维护税中返还20%(2005年基数17万元)用于镇本级基础建设和镇容环卫的政策。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总投资1800万元的国土资源部6000亩土地开发整理项目、投资500万元的江垭新汽车站项目也已成功立项并有望今年启动。
在能源工业方面,总投资3.3亿元的关门岩电站也已全面动工,镇党委政府按照工程进度要求全力配合做好重点工程的移民稳定、征地拆迁等稳定和服务工作,若按照工程2006年8月第一台机组发电的进度,以及县政府出台的服务招商引资新增企业税收乡(镇)县两级二八分成的政策,从2006年起,江垭镇本级财政每年仅从关门岩电站的发电税收分成中就将增加30万元以上。这一系列招商引资成效的显现,将立竿见影地缓解乡镇本级财政困难的窘境,新兴财源将成为支撑起江垭镇富民强镇的重要支柱。
三、创新规范管理,理顺管理机制夯实执政基础
管理出生产力,管理出效益,为了应对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管理工作的新形势,更好地运用乡镇党委政府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一方经济社会文化发展的手段,协调组织资源以实现执政目标的最优化,江垭镇党委政府在做好配套改革的“乘除法”上也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
一是切实加强对干部队伍的管理,即管好“人”。乡镇干部在过去大都采取的是松散式、目标化的管理,由于管理方式、干部素质及乡镇待遇不能落实等原因,乡镇干部的管理难免存在一些不到位的情况,农业税取消之后,乡镇干部管理的空档将进一步拉大。为有效管好这一支乡镇基层干部队伍,镇党委政府推行了“人性化管理”和“目标化管理”相结合的管理措施。在“人性化”管理方面,借鉴现代管理科学中的梅奥人际关系理论和行为科学理论,注重干部职工的政治、经济待遇,积极培养优秀干部,按政策尽可能保证职工福利待遇。2004年将5名优秀干部推荐到领导岗位,今年又送培2名干部到上级机关抽调和跟班学习;2004年在财政十分紧张的情况下,为树立“诚信政府”形象,一次性将政府两台小车拍卖,偿还政府所欠历史外债,兑现干部职工以前未发放的150元生活补贴,并通过严控、硬挤、多方筹资等办法,确保政府120在职及退休干部职工自筹工资的按月发放,积极筹资为干部职工办理医疗保险;改善职工食堂,完善办公条件,有计划地组织干部外出考察参观学习,有意识地开展一些报告会、谈心谈话活动,用江垭发展的美好远景激励干部,关心职工及家庭实际困难,为干部创造宽松、融洽的工作和生活环境,坚持用感情留人,用事业留人。在“目标化”管理方面,贯彻落实县委九届四次全会作出的关于加强干部管理、改进干部作风的决议,进一步完善干部管理制度,坚持用制度管人,用制度管事,先后出台《领导分工负责,干部一岗多责》、《加强干部管理,转变干部作风十条规定》,完善干部考核考评、政治学习、督查通报、财务管理、内务管理、上下班签到等27项制度。同时将各项经济社会工作目标通过“层级管理”方式进行分解,将全镇工作分为“经济发展组、党群内务组、安全稳定组”三个大组,每个组由一名党委副书记任组长,将班子成员和干部职工捆绑到三个大组;将45个村、3个居委会分为熊家庄片、龙潭湾片、江垭上片、江垭下片四个大片,形成了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管的领导管片、干部包村、目标分解、上下联动的工作格局。
二是规范财经管理,即管好“钱”。镇党委政府坚持民主理财和非赤字理财的思路,严格实行“一支笔”签字,全面推行村帐镇管,强化支出管理,优化支出结构,严格按财务制度办事。重点是改革接待制度,抓好“四费”管理和使用。如严格控制招待费支出,对开餐接待实行限额接待,对口陪客,非特殊情况一律在食堂就餐,超标部份由陪客自付;改革电话费、办公费、交通费、差旅费管理,实行基数包干到人,超支不补,结余留用。同时严控消耗性支出,尽量压缩非办公性开支,把有限的财政资金用在保工资、保运转和基础设施建设上,确保了乡镇基层政权的正常运转。
三是加强基层组织管理,即管好“组织”。基础不牢,地动山摇。为确实加强对镇村两级基层政权的管理,镇党委政府始终牢牢把握镇党委班子建设和村居两委班子建设这个主题。通过健全和落实民主生活会、民主评议、评职述廉等制度,狠抓政务公开和镇村两级财务公开,进一步提高党委和基层支部的战斗力、凝聚力,促进了班子整体的团结。同时重点加强党风廉政教育,加强对党员的监督管理,建立起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党风廉政评议制、离任审计制、责任追究制等。通过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开展“三争三建”活动,带领出一支靠得住、能办事、作风正、谋发展、顾大局的干部队伍和各级组织,提高了新形势下基层组织的执政能力。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三
三农问题是中国面临的重要挑战之一,抓好“三农工作”是实现中国现代化的必然要求。然而,尽管多年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但仍然存在许多短板。本文将探讨三农问题的具体表现以及对策,并总结一些心得体会。
2. 三农短板之一:农村基础设施薄弱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主要表现在道路、供水、电力和通信等方面的薄弱。这导致了农民在生产经营、生活和文化交流方面的不便,进一步加剧了城乡发展差距。针对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并制定相关长期规划,确保农村地区基础设施的全面提升。
3. 三农短板之二: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农民在农产品生产中往往缺少现代化的种植和养殖技术,同时也缺乏必要的设施和管理经验。这导致农产品质量安全问题时有发生,不仅对农民自身造成损失,也延误了农产品进入更高端市场的机会。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推广现代化农业技术,加强监管,提高农产品质量水平。
4. 三农短板之三:农民生活水平相对低下
农民的收入水平相对较低,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农业劳动力流失和农产品价格不稳定所导致。同时,医疗、教育和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在农村地区也相对不完善,进一步影响了农民的生活水平。为解决这一问题,政府应加大对农村地区的公共服务投入,提高农产品价格稳定性,并改善农民的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条件。
5. 总结与展望
三农短板问题的解决既需要政府的大力支持,也需要全社会的积极参与。政府应制定更具针对性的政策,加大财力和物力的投入,解决农村地区的基础设施、农产品质量安全和农民生活水平等问题。同时,农民自身也应转变观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积极参与现代农业发展。只有通过联合各方的努力,才能真正实现农村地区的全面振兴,进而推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通过深入分析三农问题的表现和对策,并总结心得体会,可以更好地认识和解决这些问题。这不仅是国家建设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促进社会稳定和农民幸福的重要途径。希望政府能够进一步重视这些问题,制定更加有力的政策,为农民及农村地区的发展提供坚实的支持。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四
再近三农
三下乡的工作已经进入第二天了。前期的准备工作也已经进入了如火如荼的阶段。现今的主要任务是通过各种渠道收集有关这次三下乡活动的资料。例如:国家惠农政策、新型农用机械等。通过网络,我查找到了许多的相关资料,印象特别深的是那些先进的农用机械,例如最新的履带式全喂入联合收割机。
众所周知,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接近9亿,占全国人口70%,农业人口达7亿人,占产业总人口的50.1%。农民的生活水平普遍偏低,往往很多农村家庭根本买不起那些先进的农用机械,造成了许多劳动力投向工业生产。试想一下,如果中国没人再去从事农业,那将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也许有人会说粮食可以进口,但进口也是有限度的,再说荒废田地也不是上策。由此可以看出来,农业、农村、农民—三农问题仍然是我国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就三农问题方面,我有这样一些看法。国家大力扶持农业发展,每年都会有惠农政策出台,比如说国家的粮食补贴,购买农用机械的补贴等,但是政策的执行程度如何,谁也不敢打包票。政策是否能够实行才真正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利益。与此同时,农民自身素质也是很重要的。如果一味地走以前的老路,那么农业跨越式的发展是难以实现的,农民必须运用新科技,学习科学种植、科学管理才能使自己真正的富裕起来。
每一天都在继续,每一天都在改变。相信农机政策的出台会给三农翻开一页新的篇章。
通讯员:董校鹏
作者:董校鹏 程勇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五
作为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的孩子,我深深地感受到三农问题的重要性。同时,也意识到要想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在不断探索和实践中,我也悟出了许多关于解决好三农问题的心得体会。
第一段:认识三农问题的重要性
三农问题一直是我们国家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不仅关系到农民的生计和福祉,也关系到国家的稳定和发展。不过,长期以来,三农问题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解决。传统的“物质扶持与政策支持”似乎已经无力应对当今社会的挑战。因此,对于三农问题必须有一个全新的思考和解决的模式。
第二段:多方面共同努力
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多方面的共同努力。政府要出台更加合理的政策,制定更加具体可行的计划,加强支持农村基础建设和发展农村产业。社会各界要积极关注农村问题,提供帮助,降低农民的生活成本,提高他们的生产效益和经济收入。个人在农村中开展务农经营活动,增加农民的收入,提高农村人的素质,促进农村的发展。
第三段:推进农业产业化
产业化是推进农业现代化的重要途径。特别是在当前的时期,农业产业化的发展已经成为解决三农问题的必要手段。农业产业化不仅可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还可以提高农民工作效率和收入水平。通过建立良好的生产体系,让土地流转、用工等变得更加精细化和智能化,提高产业化水平,为农民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第四段: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
建设好农村基础设施是解决农业问题的首要任务。在这个过程中需要加大对农村道路的建设力度,提高农村道路质量;加强农村用电、用水、用气等基础设施建设,落实到位,提高农村人们的生产和生活质量。这样能更好地为农民们的工作助力,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农村的发展,并且满足农民们的生活需求。
第五段:农村人口流入城市化
农民工进城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手段之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发展,吸纳了大量的农民工人员,他们为城市的繁荣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农民们来到城市,提高了农民人口的素质和总产出,同时也取得了发家致富的机会,也可以在城市中获得更多的基础教育及文化熏陶,增强自身的文化素质。
总之,要想解决好三农问题,需要政府、社会和个人各自发挥作用。同时也应该注重建设农业产业化、农村基础设施、人口流入城市等方面,以期达到切实解决三农问题的目标。要让农民群众有更多的收获,才能够更加充分的释放农村和农民的发展潜力,从而推进农业现代化,推动国家的美好发展。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六
恶劣的越南热带丛林地理环境使美军深深陷入了泥潭,而丛林战似乎成了越战的代名词。山高谷深.密林沟壑、火热潮湿、虫蛇出没。这样的作战环境使美军完全放不开手脚.虽然美军在武器装备上占据了很大优势。而且许多武器甚至是手榴弹在丛林作战时的战术都受到了影响,不得不针对环境创出许多新的方法,而这个代价是鲜血和生命。惨痛的教训使美军在越战后开始重新审视丛林战,并将其列入西点军校的训练项目。
在陆地边界上与中国相邻的国家有14个: 东:朝鲜(以鸭绿江和图门江为界河)
北:俄罗斯(以乌苏里江、黑龙江为界河,同时大兴凯湖是中俄两国的界湖)、蒙古(以贝尔湖为界湖)
西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它与中国关于帕米尔高原的划界也已经结束,原来地图上是虚线的“未定国界”变为实线的“国界”了。)
西:阿富汗、巴基斯坦(通过巴基斯坦实际控制的1/3的克什米尔地区相接)
南:缅甸、老挝、越南(广西东兴北仑河为界河),同时与越南的关于北部湾划界问题也将解决,中国将撤出几个实际控制的小岛,同时将北部湾北部的海域划回中国。去年报纸上还炒作过,某些的标题吓人的很。
南为马来西亚、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以上都是以南中国海相隔)
农民问题:是“三农问题”中的核心问题,表现为农民收入低,增收难,城乡居民贫富差距大,实质表现为农民权利得不到保障。
农村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村面貌落后,经济不发达。形象比喻为中国的城市像欧洲,农村像非洲。
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农民种田不赚钱,产业化程度低。
解决三农问题实质:是要解决农民增收、农业增长、农村稳定。这是一个关系十三亿人口大国的,经济社会国计民生的大问题。
公开承认并拥有核武器国家是美国,俄罗斯,中国,法国,英国,印度,巴基斯坦。不公开承认但确认拥有核武器国家:以色列。可能已拥有核武器国家:朝鲜。正积极发展但还未拥有核武器国家:伊朗。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七
三农项目(农村农业农民)是指中国政府为农村发展而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和项目。为了加强对三农项目的培训和推进,我参加了一次三农项目培训,并从中获得了许多收获和体会。在这次培训中,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农业的重要性,体验到了克服农村困难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同时也明白了发展三农项目的关键因素。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三农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农民工作有了更为敬意。以下是我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的培训使我深刻地认识到农村农业的重要性。农业是国家的基础产业,而农民是最底层的劳动者。没有农民的辛勤劳动和农村的发展,就没有城市的繁荣和国家的富强。农村地区的发展也是国家繁荣的重要保证。通过这次培训,我看到了农民在不容易的环境中辛勤耕耘的身影,他们为国家的粮食安全做出了巨大贡献。我对他们的辛勤工作充满了敬意和钦佩。
其次,通过这次培训,我学到了克服农村困难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在农村地区,因为基础设施不完善、人才匮乏等原因,农民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障碍。在培训中,我们学习了种植技术、养殖技术、农产品加工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通过学习这些实用的知识,我们可以帮助农民克服一些具体的困难,并帮助他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这些技能和知识对于改善农民生活和推动农村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此外,我在培训中也明白了发展三农项目的关键因素。农村地区的发展面临着诸多问题,比如资源匮乏、市场不畅等。发展三农项目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的关注。政府要加大对农村的投入,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同时,社会各界也应该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在农产品购买和推广上给予更多的支持。只有政府和社会携手合作,共同发展三农项目,才能使农村地区真正迈入现代化和富饶的新时代。
最后,通过这次培训,我对三农项目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对农民工作有了更为敬意。三农项目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政府、农民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农民是三农项目的主体,他们是改变农村地区面貌和实现农村振兴的关键力量。作为一个城市居民,我认识到了自己肩负的责任,要关注农村地区的发展,为农民的生活出力。同时,我也明白了农民工作的艰辛和不易,感受到了农民为国家做出的贡献。我相信,只要我们共同努力,农村地区的发展会取得更大的成果。
总之,这次三农项目培训给我带来了很多启发和收获。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加认识到农业的重要性,学到了克服农村困难所需要的实际技能和知识,明白了发展三农项目的关键因素,对农民工作有了更为敬意。我将会把这次培训的经验和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为农村地区的发展尽自己的一份力量。同时,我也希望更多的人能够关注和支持农村地区的发展,让三农项目成为国家繁荣的基石。
三农心得体会精简篇篇八
暑假读了《鲁滨孙漂流记》这本小说后,一个高大的形象时时浮现在我的眼前,他就是勇敢的探险家、航海家——鲁滨孙。他凭着顽强的毅力,永不放弃的精神,实现了在孤单一人在孤岛上生存下来,并成为航海家的愿望。
鲁滨逊放弃了富裕而又舒适的生活,厌恶那庸庸碌碌的人生,从而开始了一次与死神决斗的生存大挑战。种种的不幸与困难并没有压倒鲁滨孙,反而使他更加坚强。上苍给予鲁滨孙的困难,对于他也更具有挑战性!
在风暴海啸中,全船除鲁滨孙无一幸免,但真正的生存挑战才刚刚开始!
流落孤岛,他为了找到合适的住所,在岸上跑了一整天,在一个山岩下找到了一个栖身之所。鲁滨孙在小山下搭了一个帐篷,而且尽量大些,里面再打上几根木桩来挂吊床。第二天,他把所有的箱子以及木板、做木排的材料,堆成一个临时性围墙,作防御工事。但只过了十几天,突然发生塌方。鲁滨孙不但把落下来的松土运出去,还装了天花板,下面用柱子支撑起来,免得再次出现塌方的灾难。永不放弃,鲁滨孙奠定了生活的基础。
一次,鲁滨孙无意中掉在墙角的谷壳,竟然长出绿色的茎干,不久,长出了几十个穗头,这真是老天的恩惠。从此,鲁滨孙一到雨季就撒下半数种子来试验,以得到更多的粮食。最糟糕的一次试验,大麦与稻穗的收成仅获了半斗而已。但是,经过这次试验,使鲁滨孙成为了种田高手。知道什么时候下种,现在他知道一年四季播种两次,收获两次。永不放弃,鲁滨孙有了生活的口粮。
造船回乡,鲁滨孙又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无数的心血。光砍树就是数月。但由于事先没有考虑周全,船离海边太远,他怎么也无法让船下水。这下,数年的心血白花了,一切希望都破灭了。直到星期五的出现,这个希望才重新油然升起!
鲁滨孙是个伟大的人,坚毅的人,孤身一人在这个荒无人烟的孤岛上生活了27年。他敢于同恶劣的环境作斗争,勤奋劳动,把小岛经营得有条不紊。他在逆境中锻炼了自己,成就了一番不平凡的事业。
这本书教会我们只有坚持才能胜利,只有实干才能让我们摆脱困境,实干比信念更重要。在人生的航海中,勇敢前进,永不放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