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是对过去一定时期的工作、学习或思想情况进行回顾、分析,并做出客观评价的书面材料,它有助于我们寻找工作和事物发展的规律,从而掌握并运用这些规律,是时候写一份总结了。怎样写总结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总结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提纲式个人总结篇一
准备时,最重要的一个步骤在于熟悉题库和认真准备提纲。对于立论文(issue)而言,自己动手拟一份完整的提纲是很有必要的,当然可以参考各种资料,但必须勤动脑,想一想提纲的逻辑连续性。实际上,有偏向性、但又不要绝对化的思路才是最易上手的。
对于驳论文(argument)而言,熟悉题库更为重要。很多人觉得一个题目拿过来随便就能挑出五六个错误。正常情况下是这样的,但的确有些难题若不事先好好准备,五分钟之内能找出两个错误就不错了。在第一次考试时,我正是因为在准备时放掉了一道我只找出两个错误的题目,而在正式考试时恰恰碰到了这道题目,所以写得很不好。
虽然逻辑作文满分只有6分,可千万别小看了它的重要性。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它是gre的精华——因为gre考的就是逻辑,用英语写两篇作文只是形式而已,主要目的就是考察你的逻辑分析水平。
写驳论文有很多小窍门,如需要锻炼出区别“事实”和“观点”的能力,不论题目中所给的事实有多夸张都需认为它是对的,不能攻击,只能攻击观点中的逻辑漏洞;凡是跟统计数字、统计方法有关的逻辑错误都尽量不要攻击,最多只能一笔带过等等。
至于gre作文的语言,其实不是很重要,只要通顺、没有语法错误就可以了,掌握了这些就可以更好地备考gre作文。
提纲式个人总结篇二
“心得体会好提纲”,这是一句广为流传的名言。当我们在参加各种活动、写作文、或面试时,常会遇到这个要求,即要求我们写出一个条理清晰、内容丰富、表达准确、结构合理的心得体会。怎样才能写好这样一个提纲呢?下面我将从多年的经验和反复实践中,总结出一些心得。
第二段:提纲的核心与构成
提纲是写一篇好文章的核心。它包括题目、序言、主体、结语等部分。一个好的提纲应该分清主次、把握重点,内容的前后呼应、层次分明。有了这样的提纲,作者就可以在构思文章时把握全局,逻辑性强,让读者轻松跟随自己的思路。
第三段:写作过程和技巧
在写提纲之前,我们应该对所写的主题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首先制定总体框架,明确自己的思路。接下来,我们应该化繁为简,把一个整体的大主题分为若干个具体而微小的主题。每个主题应该包括一个明确的标题和简洁有力的概括性语句。在写作过程中需要注意的技巧包括注重内容的丰富性而不是数量的多少,用简单明了的语言表述自己的思想和观点,注意措辞的准确和文采的斐然。
第四段:心得体会与经验
如何写出一篇充满感触与体会的文章?首先,我们应该在总体框架中添加个人的思考和经验。这样能够使文章富有人情味,更有说服力。其次,我们应该注重语言功底的锤炼。在写作中,我们应该多训练自己的语言表达能力,学习好的表达方式和技巧。这样,在面对各种情况时,我们才能够言之有物,令人钦佩。
写一篇好文章需要一个好的提纲,一个好的提纲需要一个全面、深入、透彻的认识。一篇好的文章需要表达个人对所提问题的深刻思考和体会。最后,我们要不断地发掘自己的潜能,不断地提高自己的写作能力,使我们的作文越来越简洁明了、逻辑性强、高层次、更有思想深度。这样,我们才能够真正驾驭好“心得体会好提纲”的写作技巧。
提纲式个人总结篇三
《教类的本质》一书在一定程度上否定了这种唯心主义的观点,建立起自己的唯物主义的观点。但是这种观点有她片面的一面,而且有很多的局限性、消极性和直观性。就是我们所说的旧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在阅读《教类本质》时,写下了这一片字数不长,但却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的《费尔巴哈提纲》。
的确是这样的,在这字数不多的提纲中,我们可以看到每一句话都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经典语句,可谓之“一字千金”,而且“惜墨如金”,没有丝毫的赘言,句句切中肯綮,直接指明真理的所在。
插一段话:“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邓小平最经典的话之一。当1976年____结束后,讨论中国该走怎样的路线时,我们依旧要依靠马克思主义来指导我们,同时我们还必须在马克思的基础上创新,与中国实际国情相结合,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我们通过实践来明确自己走什么路线,检验真理。我们中国有今天的发展,有今天的地位,离不开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同时也离不开我们将马克思在主义与中国的实际国情相结合的轰轰烈烈的现代化运动的伟大实践。
马克思在《提纲》中十分强调革命实践的伟大意义,把实践观点引进认识论,奠定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础,把实践观点应用于社会历史领域,提出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从而阐明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显著特点,提出了无产阶级哲学的历史使命和根本任务。
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费尔巴哈提纲》的作用,也指明了“实践”的重要性。结合我自己的专业来看待这个问题,我学计算机,要学很多计算机语言,但是如果我们只是停留在理论的层面去讨论问题,我们将不会有人和发展。因为计算机它 是一个很注重实践的学科,如果只是在你大脑里去将所学得知识行医一个意识,那么我们将不会有任何进步。
马克思把是将实践的观点应用于认识论,相对于费尔巴哈的就唯物主义理论有一个很大的进步就是:革命的实践意义。而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哲学虽然比传统上的唯心主义有一定的进步,但是却有很多的狭隘性,引用马克思的一句话就是“他在《教类的本质》中仅仅把理论的活动看作是真正人的活动,而对于实践则只是从它的卑污的犹太人的表现形式去理解和确定。因此,他不了解“革命的”、“实践批判的”活动的意义”。他没有掌握革命的实践性,在提纲中的第二条写到“人的思维是否具有真理性,这不是一个理论问题,而是一个实践问题”。只有实践才可以判定你的思维是不是真理。
可以说人类因为有了思维,才让我们有更广阔的想象空间,但是我们的思维不能离开实践。
费尔巴哈在《教类的本质》中,批判了宗教理论。但是他并没有将这件事情做得彻底,只是稍微起了一个头,对于宗教没有从本质上去分析,比如宗教的来源怎样消灭这些宗教的影响等等,这些问题,都没有解决,就如马克思所说,“他做的工作只是把宗教师节归结为它的世俗基础”。而马克思的观点则是“对于世俗基础本身应当在自身中,从他的矛盾中去理解”,进而分析这些矛盾,认识这些矛盾,在实践中通过革命的手段来推翻原来的制度,建立起一个全新的世界。
对于这一句“旧唯物主义的立脚点是市民社会,新唯物主义的立脚点则是人类社会或社会的人类”,对于这句话,可以说马克思主义中的唯物论是费尔巴哈就唯物论的升级版,在费尔巴哈的《教类的本质》中,费尔巴哈只是将“直观的唯物主义作为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给新的唯物主义定义为“把事物、现实和感性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并从主观方面去理解的实践的唯物主义”。
那么我们就可以得到一个结论:费尔巴哈的就唯物论的立足点就是市民的社会,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理论才是实质意义上的唯物论,因为他的出发点是“人类社会抑或是社会人类”,马克思是站在全人类的角度去思考这个问题。正如马克思主义的终极目标是“追求全人类的解放”“创建一种超越既有形式的自由、平等和实现全人类解放的‘自由王国’”。
这是一种不同于资本主义现代文明的形式。
提纲式个人总结篇四
- 介绍上班的背景和重要性
- 引出下文要讨论的主题
第二段:适应和社交
- 上班的开始往往需要适应一段时间
- 提出适应的方法和技巧
- 讨论如何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
第三段:工作和职责
- 强调专注和承担责任的重要性
- 介绍高效工作和时间管理的技巧
- 分享个人在工作中的体会和感悟
第四段:自我提升和发展
- 强调终身学习的重要性
- 探讨在职业发展中如何不断提升自我
- 分享个人的职业规划和学习心得
- 总结全文内容,强调上班心得的重要性
- 展望未来,希望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
- 结束语
整篇文章可参考如下:
上班心得体会
上班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一段崭新的开始,它意味着即将融入一个新的工作环境,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和责任。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需要适应新的工作环境,还要学会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同时还要专注于工作并不断提升自己。我将从适应和社交、工作和职责、自我提升和发展三个方面,分享我在上班中的心得体会。
适应和社交是上班中必须面对的一项任务。刚开始上班的时候,新环境和陌生的同事往往让人感到有些不适应。为了更快地适应新环境,我会尽量主动与同事进行沟通和交流,了解他们的工作职责和需求,从而更好地融入团队。此外,我还会与同事一起参加一些团建活动,通过游戏和互动增进彼此之间的了解和信任。与同事和领导建立良好的关系对于工作的顺利进行至关重要,这不仅能够增加工作的效率,还能带来更多的机会和发展。
工作和职责是上班中最重要的一项任务。在工作中,我会充分发挥自己的专业优势,保持专注和高效。为了能够更好地管理时间,我通常会制定工作计划和任务清单,将任务分解成具体的步骤,从而更好地掌控工作进度。此外,我始终坚信责任心的重要性,无论是对于工作还是对于团队,我都会始终全力以赴,承担起自己的职责。在工作中,我也深刻感受到了工作带给人的成就感和满足感。
自我提升和发展是我在上班中非常重视的一点。在现代社会,能力更新迭代速度极快,因此持续学习是必不可少的。我会利用业余时间进行阅读和学习,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和技能。另外,参加一些培训和进修课程,与一些业界专家交流,也是我的一个常态。通过不断地学习,我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和见识,也更好地适应了工作中的变化。
总结来说,上班是我们每个人人生中的必经之路,而如何更好地应对工作中的挑战是我们每个人都需要思考和努力的问题。适应和社交、工作和职责、自我提升和发展是上班中值得关注的重点。通过适应新环境、与同事建立良好关系,并在工作中保持专注和高效,我们可以更好地完成工作任务。同时,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我们能够更好地应对未来的挑战,取得更大的成功。让我们共同努力,不断探索和成长,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
提纲式个人总结篇五
我看完胖子《读后感》,于是想写个前呼后应的“读后感”的“读后感”,读后感的读后感。我不喜欢空叹空谈,所以没有什么叙事方式或者抒情、说教的词汇用来起承转合了,真是对不起自己的氪金狗眼。
但如果有人说出“一辈子都快乐无忧无虑的人,肯定是个肤浅的人。”实在是该庆幸这个世界上其实还是有单纯的大人存在的。
因为这个无脑语句中形容的那种人类,在现实中根本不存在。
没有经历过失落痛苦的人,如何了解什么是无忧无虑,如何确定快乐的范畴?这么简单的道理都没有发现,而他们建立在错误上摇摇欲坠的“深刻”,总能带给我一些快乐幼稚的时光。
所以常常面对残酷弱肉强食的世界之余,我更喜欢观察这些暴露自己软弱的人心和灵魂。
说到底,那句话只是深深羡慕那种理想状态的逆反心理而已。
人类历史上编织过无数的教条、真理、意义,也都无非是想证明各自的行为和信念不是错误愚昧,借语言来说服自己不安摇荡的内心世界。
听到这句话,接下来弱气的人会说,“怎么这样……”
可惜人本来就是这么浅薄的。而且按照全国的近视比例,只顾眼前而盲目的年轻人比例也不少。
不过拿这句话来显摆的人也很真诚得可爱呢。谁都知道,本来人与人之间的结果就不是以被爱的程度来参考的。因为“人喜欢的不是欲望的对象而是欲望本身”。而我相信并且喜欢的,是这个世界黑白的属性。黑夜与白昼、勇气与恐惧、信念与背叛、伟大与贫乏。地球也好,不同维度构成的空间也罢,本质都是扭曲的,所以这个出现这样的情况也是理所应当的事实。
但是我在极北的地方,每天晚上抬起头看到的,即便是全黑的夜空也会存在星光,虽然我并不觉得夜空的星火有多么明亮,但这已经足够。那些刻意编织的虚假,以及不可能的事物词汇,在我的眼中闪耀了太多。所以我宁愿相信动漫里不可能的剧本,也不愿意浪费精神力在现实情节中不知动机为何的诺言。真实的人,理当喜爱正义,也同情罪恶;热爱施舍,当然会紧紧抱住欲望;似乎一切都如此符合逻辑,内心才能平静。
最后干脆直接引用《death note》的最终对话作为我短短读后感的末尾。
提纲式个人总结篇六
党课是每个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参加的重要课程,在学习党课过程中,我们需要认真学习党史知识,理解党的思想路线和党的基本原则,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思想境界和组织能力。通过党课的学习,我获得了许多心得体会,接下来我将从五个方面谈谈我的党课心得体会。
第一段:汲取理论知识
党课是公共课,是党员必须参加和学习的。在我认真学习党课过程中,我了解到许多在平时工作中难以汲取的理论知识,通过学习党课,我对共产主义思想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深刻理解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卡尔·马克思所提出的著名哲学思想。懂得了党员的职责,更加坚定了我为实现中国梦不断奋斗的决心。
第二段:提高组织能力
党员是党的基本组成部分,作为党员,我们需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组织能力,为党组织的工作做出更大的贡献。学习党课是提高组织能力的重要途径,通过课程学习,我学会了如何领导和管理群众,如何鼓舞士气和调动工作激情,这些都是提高组织能力的核心能力。
第三段:增强自身素质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不仅需要有强烈的党性观念,还需要增强自身素质,以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通过参加党课,我更加明确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和自身发展方向,提高了自己的业务能力和思想素质,增强了自己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第四段:坚定理想信念
党课是为使党员更加坚定理想信念而设立的,它不仅是一门课程,更是一种思想洗礼和心灵召唤。在党课中,我见证了许多共产党员的英勇事迹,更加坚定了自己要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终身的信念。一份坚定的理想信念是我们迎接任何挑战、走向更高层面的重要保障。
第五段:践行初心使命
我们每个人都要珍惜自己身为一名共产党员的机会与荣誉,在工作和生活中践行初心使命。通过参加党课,我加深了对初心使命的理解,意识到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要始终和人民在一起,无论面对什么困难,都需要坚持不懈的努力和奋斗,为实现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
总之,学习党课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非常重要,它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种信仰和精神境界。我们需要不断深入学习党史知识和崇高思想,增强自身素质和组织能力,始终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践行初心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而顽强奋斗。
提纲式个人总结篇七
马克思和恩格斯创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统一的无产阶级世界观和方法论,即关于自然、社会和人类思维发展的最一般规律的科学。它是唯物主义的高级形式。
辩证唯物主义这一术语最早出现在j.狄慈根1886年出版的《一个社会主义者在哲学领域中的漫游》一书中,狄慈根用这一概念表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后来g.v.普列汉诺夫也是这样表述的。列宁、斯大林、毛泽东在讲到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时,还用过完备的唯物主义、唯物辩证法等概念。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是互相渗透密不可分的,它们的有机统一构成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是彻底的唯物主义,是客观世界的最一般规律的自觉反映。它看到物质的原因是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一切现象的基础,世界的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它认为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这一高度组织的物质的机能,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辩证唯物主义又是彻底的辩证法,是最完整深刻而无片面性弊病的关于发展的学说。它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双方的相互联系和相互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内在原因,是一切现象自我运动的根据的客观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人类认识发展史的科学总结,它建立在现代科学和先进社会实践的基础上,并随着科学和实践的发展而不断丰富发展。辩证唯物主义的产生,是人类认识史和哲学史上的伟大革命,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它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
产生和发展在哲学发展的历史中贯串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斗争,同时也交织着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斗争,辩证唯物主义是对哲学发展中积极方面,即唯物主义因素和辩证法因素的吸取、发展和升华。
辩证唯物主义的直接思想来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德国古典哲学。马克思和恩格斯打破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的保守的哲学体系,吸取了黑格尔辩证法中革命的`因素,即联系和发展的思想,矛盾是发展的内在动力的思想,批判地继承了费尔巴哈哲学的唯物主义的基本内核,摒弃了它的社会历史观、宗教、伦理的唯心主义杂质,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同时,马克思和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英国的政治经济学和法国的空想社会主义,成功地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原理科学地分析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特别是详尽地分析了资本主义政治经济的发展,揭示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秘密,发现了社会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趋势,指出了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是通向社会主义的唯一正确道路,由此创立了科学的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辩证唯物主义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的社会主义学说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它们的形成是一个相互促进相互论证的统一过程。
19世纪40年代初,马克思、恩格斯在由唯心主义向唯物主义、由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转变的过程中,特别是通过对黑格尔的《法哲学原理》和《精神现象学》的批判,已经提出了一些重要观点,但它同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影响交织在一起。真正作为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是马克思写于1845年春的《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在其中,马克思对实践作了科学的解释,批判了否认实践能动性的直观唯物主义,也批判了抽象地发展能动性的唯心主义;用革命的实践观点解决了旧唯物主义者难以解决的二律背反——“环境决定人”和“人改变环境”,揭示了产生宗教神秘主义的秘密;指明人的本质实际上就是社会关系的总和;指出以往的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847年《哲学的贫困》的出版和1848年《共产党宣言》的出版则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的正式问世。马克思没有写过专门论述唯物辩证法的著作,但是,他写的《资本论》是成功地运用唯物辩证法和历史唯物主义剖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范例,具有普遍的哲学意义。恩格斯在《反杜林论》和《自然辩证法》中系统地论述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特别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对马克思主义产生40年来的哲学斗争作了科学的总结。
在19世纪末,德国工人哲学家狄慈根在总结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凭着自己的独立思考也发现了唯物辩证法。狄慈根和德国的f.梅林、k.考茨基,法国的p.拉法格,意大利的a.拉布里奥拉,俄国的普列汉诺夫等人积极地学习和宣传马克思主义哲学,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批判了庸俗唯物主义、新康德主义、马赫主义以及种种修正主义、机会主义哲学,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虽然,他们中间某些人的某些著作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错误,但他们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早期传播和发展都做出了不同程度的贡献。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资本主义的内部矛盾日益激化,进入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的时代,社会发生了急剧动荡。已得到广泛传播的马克思主义面临着许多新的课题,这时第二国际内部出现了一股修正主义思潮。列宁和他的战友坚持和捍卫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批判了第二国际修正主义理论和形形色色资产阶级思潮,从哲学上对这些理论和思潮进行了清算,从而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
列宁十分重视总结自然科学的新成就,他揭示了物理学危机产生的原因,彻底地批判了与物理学唯心主义紧密相关联的马赫主义及其修正主义理论,指出克服危机的途径就是以辩证唯物主义去代替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列宁制定了本体论和认识论相统一的物质定义,指出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这个定义不受人们对物质结构的具体的历史的认识所局限,它反映无限丰富多样的物质表现形式的共同的深刻的本质,在现代科学的发展中不断得到证实。
列宁深刻地具体地分析了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各种错综复杂的矛盾,批判了修正主义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观点,捍卫和发展了唯物主义的辩证法。他提出了两种发展观的重要原理,批判了否认事物内部矛盾,把事物的运动看作是由外力推动的纯粹量变过程的形而上学发展观,指出辩证的发展观把对立统一规律看作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看作是客观世界和认识发展的基本规律,认为发展是一个充满丰富内容的事物自己运动的过程。列宁批判了把辩证法当作实例的总和,把辩证法和认识论割裂开的错误,指出辩证法就是认识论,辩证法的科学性要靠人类全部认识发展史来验证。他强调了生活实践的观点是唯物主义认识论的首要的和基本观点,指出认识是在实践基础上不断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现象到本质、从第一本质到更深本质的无限发展的辩证过程,是从相对到绝对的辩证过程。列宁提出了辩证逻辑的基本原则,强调真理的具体性,指出具体分析具体问题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他还发挥了辩证法、逻辑与认识论的统一的思想,对马克思《资本论》中的辩证法作了透彻的论述。列宁在他的著作中,对辩证唯物主义的许多原理和范畴都作了深刻的论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哲学。
各国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和马克思主义者通过结合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总结科学发展的新成就,对发展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都做出了各自的贡献。中国共产党和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特别重视普遍真理和具体实践的结合,特别强调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批判了教条主义和经验主义,创立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和中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毛泽东思想。毛泽东在他的著作中,深刻地论述和丰富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辩证法。他着重地阐明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是能动的革命的反映论;强调社会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发展的动力,同时是认识的目的以及检验真理的标准,指出正确认识的形成和发展的过程,往往需要经过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的多次反复。毛泽东阐述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核心——对立统一规律。他着重研究了矛盾的普遍性和矛盾的特殊性的关系,强调了研究矛盾特殊性的极端重要性。他指出不能把辩证法当作死背硬套的公式,而必须把它同实践、同调查研究密切结合起来,灵活运用;对不同性质的矛盾,要用不同的方法去解决。毛泽东在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中使哲学进一步成为无产阶级和人民群众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锐利武器。中国共产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沿着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在实践中检验真理和发展真理这条思想路线前进,不断地使马克思主义哲学得到丰富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