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学习中一定要善始善终,只有总结才标志工作阶段性完成或者彻底的终止。通过总结对工作学习进行回顾和分析,从中找出经验和教训,引出规律性认识,以指导今后工作和实践活动。那么,我们该怎么写总结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个人今后的总结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篇一
1月11日至15日,本人有幸参加了在天津南开大学举办的“企业转型升级专题培训班”,先后听取了孙立群教授所做的《以史为鉴感悟人生》、段文斌教授所做的《从高增长到新常态》、杨斌教授所做的《管理创新思维与方法》、赵道政教授所做的《互联网+与中国制造20xx》、薛红志教授所做的《中小企业成长规律与瓶颈突破》等八个讲座、以及医药产业项目对接会和参观了天津空港经济区、空客320组装线等学习参观活动。通过学习,对新常态下我国经济发展的方向、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目标等,有了进一步的深刻认识,对于自身今后的发展具有积极意义和重要作用。
一、 对当前经济形势总的看法
“新常态”是我国新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突出标志。改革开放30年以来低成本扩张为主线的高速增长模式现在已无以为继,从高速增长转为中高速增长是我国当前经济发展的一个必然选择,也是未来相当长一段时期经济发展的一个常态化结果。如果过去我们的企业是以做大为基本追求目标的话,新常态下我们企业应当以做强为根本宗旨,也就是要大力转变增长方式,从过去简单粗放的外延式发展转变为精雕细琢的内涵式发展,加大科技投入,掌握核心科技,把产品做精做细,不断降低生产成本,增强竞争能力,提高全要素生产效率,只有这样,我们企业才能立于不败之地。
1
二、 企业转型升级的内涵
企业转型升级并不等于一定要转产或转行,企业转型升级应当更多的是强调发展质量和效益,转行、转产与转型并没有直接的对等关系,产业升级的内容既包含了产业之间的升级,也包含了产业内的升级,转型与升级之间是相互促进的,转型的方向是升级,升级的目的是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
三、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
企业转型升级的目标最终是提升企业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使企业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下具有更强的生命力和竞争力,让企业走的更远、活得更久,企业社会地位更高、价值贡献更大,企业员工更体面、更有尊严、更幸福地工作和生活,离开这个目标和最终落脚点来谈论和谋划转型升级,无异于“黄梁一梦”。
四、 企业如何转型升级
任何一个企业或产业的转型升级都必须要在现实和长远当中准确的找到平衡点,这其中既有政策环境的影响,也有企业自身条件、历史、文化等因素的制约,既有整体行业能力水平、科学技术状况的节制,也有企业自身优势和企业管理者能力素质的牵引。转型升级不仅要看得远,还更要看得准、走得稳,走出更高的质量和效益,这才是企业真正意义上的转型升级,盲目地、缺乏科学和非理性地转产或转行,一味地追求好上、快上或快速膨胀,对企业来说,都将形成十分不利的影响,都必将为之付出惨痛的代价。
搏、产业政策倾向要能有一个精准的把握和研判,就是要清楚地知道企业现在所处的这个行业、从事的这个产业的未来空间和潜力,就是要清楚地知晓企业在整个产业价值链乃至整个经济社会发展当中的价值和地位。如若不然,企业的转型升级就充满了盲目性和随机性,这样的转型升级必然存在着巨大的风险和不可持续性。
二是企业转型升级工作重点应当围绕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来进行。企业是经济主体、市场竞争主体,必然是以经济效益和持续生存发展为中心,转型升级的核心和本质脱离不了这个中心,就是要提升发展质量和效益,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 “一切支出皆成本、一切成本皆效益”,说到成本和效益问题,企业的转型升级的核心、本质很少有不涉及到这个问题的。不论是抓公司管控转型,还是抓信息化建设、构建采购及电子商务平台,本质上都是在优化成本构成和增加效益来源。因而,就抓企业转型升级而言,如何占领成本优势至高点?如何拓宽效益增长点?应当成为企业立足自身实际、追求长远发展的一个十分重要的转型升级领域和内容。
好的转型也得不到有效的支撑和前进,再优的转型也只能成为“空中楼阁”和“海市蜃楼”,最终实现不了发展质量和效益的提升,企业的竞争力、生存力和发展力依然是“原地打转”。 四是转型升级工作应当是一个“量体裁衣”、统筹兼顾和稳步推进的系统组合。一个企业的转型升级,很少存在单一模式的转型升级,大多数是多种转型升级模式的组合,力求在转型中升级、升级中转型,追求的是发展质量和效益,体现的是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思维观念的创新。企业走转型升级之路重点要解决的问题应该是在转型升级和加快转型升级步伐的布置和落实上,要形成一条明晰的、具有自身特点特色、符合自身实际和切实可行的企业转型升级思路,明确一个统一的转型升级方向和目标,具体分解构建出一套有针对性的落地手段和措施。“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否则再好的想法也如空中楼阁,最终淹没在企业发展的惯性推动中,因循守旧、不知不觉中让企业走向发展困境。
五是转型升级工作要从机制上注入更多的新鲜活力。如何把握好机遇、应对好挑战?从根本上来讲,还是需要企业本身就要有一副充满激情与活力的肌体,如果在机遇和挑战面前,企业本身就是一副“麻木不仁”、“暮气沉沉”的样子,那即便外部有再多的机遇、再好的环境,也都是把握不住、顺应不了的,再小的挑战和风险面前倒下去也未尝不是不可能之事。因而,就公司的转型升级工作而言,我们更应当练就一身能够激发自身活力与潜能的“好身板”,通过机制、体制的创新带动公司经营管控、生产运营、管理和技术、文化塑造等方面的创新,最大程度上释放组织活力和个人活力,为公司转型升级工作的持续健康发展提供连绵不绝的动力。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篇二
近年来,随着科技的迅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变化,企业和个人都面临着转型升级的迫切需求。在这一过程中,我深感不断转型升级是一个必然而且艰难的挑战,但也是一个让自己不断进步和提升的机会。在经历了一系列的转型升级之后,我不仅获得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也积累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不断转型升级需要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当社会发生深刻变革时,我们不能停留在过去的舒适区,而是应当积极接受新知识,不断更新自己的技能和知识储备。只有通过学习新技术、新理念和新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实现自身的升级。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我曾因为没有及时学习新技术而错失了一些机会,这给我敲响了警钟。因此,我开始主动参加各种培训课程,阅读各类书籍和资料,不断扩充自己的知识面。通过这样的努力,我逐渐掌握了更多的技能,提高了自己的竞争力。
其次,转型升级需要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在一个瞬息万变的社会中,我们必须有勇气放弃过去的旧观念和方式,勇敢面对陌生和新鲜的事物。在我的工作中,我曾经经历过一次转型升级。起初,我对新工作方式感到非常陌生和困惑,甚至产生了不适应的心理。但是我没有放弃,而是尽管感到困难,我仍然全力以赴,积极学习和适应。最终,我成功地适应了新工作方式,并比以前取得了更好的业绩。这次经历让我明白,转型升级需要有坚定的决心和足够的耐心,不能轻易放弃。
此外,转型升级需要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在一个复杂多变的社会中,我们不能仅仅依靠个人的力量去面对转型升级的挑战,而是需要与他人进行积极合作,共同应对。在一个团队中,每个人都有各自的优势和不足,只有通过良好的沟通和合作,我们才能发挥出最大的效能。在我参与团队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与其他成员进行了充分的交流和讨论,共同制定了一套有效的工作方案,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次经历让我明白,只有与他人一起努力,我们才能共同做到更好。
最后,转型升级需要保持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态度。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遇到各种阻力和压力。但是,只有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我们才能以更好的方式面对这些困难和挑战,并找到解决的方法。在我的亲身经历中,我曾经遇到过工作中的多次挫折和困难,但是我从不灰心丧气,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办法,并最终战胜了困难,取得了成功。这次经历让我明白,积极乐观的态度是转型升级过程中最宝贵的财富。
总而言之,不断转型升级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需要我们不断学习和充实自己,有足够的勇气和决心,与他人保持良好的沟通和合作,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和态度。只有通过这样的努力,我们才能在转型升级的过程中不断进步和提升,实现个人和企业的发展。让我们共勉之,不断转型升级,迎接未来的挑战。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篇三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看法,在制定一套可测量可考核的指标体系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主观幸福感受与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要以客观指标为主,也要高度重视主观幸福感指标,特别要关注个别群体的不幸福感源自何处,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二是将经济指标和人文指标结合起来。三是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特别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
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幸福广东的手段,要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改变过去片面追求gdp、以物为本的旧观念。一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转型;二是加快推进空间结构调整,主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政府转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社会等几方面的关系;四是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加快公民转型,大力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
幸福广东要重视人本和均衡发展
本质:要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基础上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三大抓手:均衡发展,重视人本;凸显公正,直面矛盾;主客结合,渐进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战略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这是广东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对建设幸福广东的决策给予高度评价。
正确理解幸福广东本质
对于建设幸福广东这个命题,可以从三个端口来理解:从经济基础的端口来看,就是要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上层建筑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引入人民群众的主观幸福感受来对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价;从发展模式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础上、物质日益丰富的条件下,让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人本身,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幸福广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推进幸福广东建设的进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三对矛盾。
一是要处理好低级满足与高级烦恼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或欠发达地区里,人们的需求层次可能偏低,当地党委和政府应当优先满足其基础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尽量推动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提升;而在那些相对开放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基础层次已得到较充分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已开发出来,这些地区的群众在一定阶段会产生比欠发达地区更多的?高级烦恼?,当地党委和政府就要花更大的气力去帮助群众解决这些?高级烦恼?。而就总体而言,建设幸福广东要立足于需求层次发展的高级阶段来进行谋划。
二是要处理好痛苦感觉与幸福指数之间的矛盾。由于不同区域之间人们的需求层次不一样,将导致具体个人的痛苦感觉和总体幸福指数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机构最近发布的关于幸福广东的主观感受的调查结果表示:发达地区群众的痛苦感觉要比欠发达地区高,让一部分人为此感到困惑。其实,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点也不奇怪:一个人开始对人生的种种痛苦变得敏锐,进而产生种种思考,本身就是其在精神层次上实现了更高发展的体现。这种层面的高级烦恼,恰恰是经济社会进步的结果与反证。对此,任剑涛指出,调查机构在对幸福感指数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地区的差别;在制定幸福广东考核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
三是要处理好个人欲望与社会引导之间的关系。中国有?不患寡而患不均?和?不患贫而患不安?的传统,对此,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维护社会的安宁,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必须高度重视并逐步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对于个人的欲望,既要看到充分尊重并有序地满足个人的欲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也要看到相对于个人欲望而言,社会资源总是相对匮乏的,要引导民众理性看待社会公平问题。
要重视用好三大抓手:一是要均衡发展,重视人本。特别是注重处理好经济内外协调发展问题,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均衡问题,人的欲望与社会公平的平衡问题。二是要凸显公正,直面矛盾。要大胆运用法律监督、网络问政、媒体监督等多元手段去解决日益多元化的各种社会矛盾,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三是要主客结合,渐进发展。在构建幸福广东考核指标体系时,要注重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并在建设幸福广东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调整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更好地引导幸福广东建设。
提升民众幸福感应成为政策目标
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七大要素
借鉴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盖洛普曾提出的幸福五大指标(繁荣程度、就业稳定、人际和谐、居民健康、社区建设)的模式,朱文晖建议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可由七大要素构成。
动工资增长不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等等。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标准,逐步缩小贫富分化程度。
第二个要素是建立以宽敞、舒适、便宜为标准的住房供应体系。在现阶段,关键是要完善公租房制度,创新经济适用房制度。
第三个要素是良好的生态和城市环境。要将绿色gdp相关指标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将食品安全、环境指标等纳入民生范畴,提高群众衣、食、行的供给标准和便利程度。
第四个要素是完善的公共服务。要注重建设民生型、服务型政府,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第五个要素是营造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
第六个要素是构建顺畅的民意诉求渠道。
第七个要素是营造平安的治安环境,为民众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富有机遇的发展环境。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篇四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 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
建设幸福广东不是一句口号,它是可测量可考核的,是要为人民群众谋求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幸福。
幸福是什么,一百个人可能有一百种看法,在制定一套可测量可考核的指标体系时,要做到三个结合:一是将主观幸福感受与客观指标结合起来。要以客观指标为主,也要高度重视主观幸福感指标,特别要关注个别群体的不幸福感源自何处,有针对性地加以解决。二是将经济指标和人文指标结合起来。三是将历史与现实、时间与空间等因素综合起来考虑,特别要注意到不同地区的工业化发展阶段不一样,不能一刀切。
加快转型升级是建设幸福广东的手段,要建设幸福广东,必须加快推进经济、空间结构、政府、社会、公民等五方面的转型,改变过去片面追求gdp、以物为本的旧观念。一是加快推进经济转型特别是产业转型;二是加快推进空间结构调整,主要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和区域协调发展;三是加快推进政府转型,进一步理顺政府与企业、政府与群众、政府与社会等几方面的关系;四是加快推进社会转型,加快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五是加快公民转型,大力提高公民整体素质,提高公民对公共事务的参与和监督。
幸福广东要重视人本和均衡发展
本质:要在物质日益丰富的基础上解决人的全面发展的问题
三大抓手:均衡发展,重视人本;凸显公正,直面矛盾;主客结合,渐进发展
?‘加快转型升级,建设幸福广东’这一战略的提出意义非常重大,可以说,这是广东在新的历史时期顺应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推动人的全面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任剑涛对建设幸福广东的决策给予高度评价。
正确理解幸福广东本质
对于建设幸福广东这个命题,可以从三个端口来理解:从经济基础的端口来看,就是要推动经济加快转型升级的步伐;从上层建筑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引入人民群众的主观幸福感受来对各地党委、政府的工作作出评价;从发展模式的端口来看,就是要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基础上、物质日益丰富的条件下,让发展的目标回归到人本身,解决人的全面发展问题。
人的全面发展?,就成为了新时代的主旋律。建设幸福广东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应运而生的。
在推进幸福广东建设的进程中,特别要注意处理好三对矛盾。
一是要处理好低级满足与高级烦恼之间的矛盾。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社会或欠发达地区里,人们的需求层次可能偏低,当地党委和政府应当优先满足其基础性的需求,在此基础上尽量推动人民群众需求层次的提升;而在那些相对开放及发达的地区,人们的基础层次已得到较充分的满足,更高的需求层次已开发出来,这些地区的群众在一定阶段会产生比欠发达地区更多的?高级烦恼?,当地党委和政府就要花更大的气力去帮助群众解决这些?高级烦恼?。而就总体而言,建设幸福广东要立足于需求层次发展的高级阶段来进行谋划。
二是要处理好痛苦感觉与幸福指数之间的矛盾。由于不同区域之间人们的需求层次不一样,将导致具体个人的痛苦感觉和总体幸福指数产生不一致的情况。比如,有机构最近发布的关于幸福广东的主观感受的调查结果表示:发达地区群众的痛苦感觉要比欠发达地区高,让一部分人为此感到困惑。其实,从哲学的角度看,这一点也不奇怪:一个人开始对人生的种种痛苦变得敏锐,进而产生种种思考,本身就是其在精神层次上实现了更高发展的体现。这种层面的高级烦恼,恰恰是经济社会进步的结果与反证。对此,任剑涛指出,调查机构在对幸福感指数进行评估时,必须考虑到地区的差别;在制定幸福广东考核指标体系时,要充分考虑如何处理好这种矛盾。
三是要处理好个人欲望与社会引导之间的关系。中国有?不患寡而患不均?和?不患贫而患不安?的传统,对此,要一分为二地看:一方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充分认识到维护社会的公正与公平、维护社会的安宁,是新时期人民群众的强烈期盼,必须高度重视并逐步予以解决;另一方面,对于个人的欲望,既要看到充分尊重并有序地满足个人的欲望是一个国家和社会进步的动力,也要看到相对于个人欲望而言,社会资源总是相对匮乏的,要引导民众理性看待社会公平问题。
要重视用好三大抓手:一是要均衡发展,重视人本。特别是注重处理好经济内外协调发展问题,物的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均衡问题,人的欲望与社会公平的平衡问题。二是要凸显公正,直面矛盾。要大胆运用法律监督、网络问政、媒体监督等多元手段去解决日益多元化的各种社会矛盾,平稳度过矛盾凸显期。三是要主客结合,渐进发展。在构建幸福广东考核指标体系时,要注重主观评价指标与客观评价指标的有机结合,并在建设幸福广东的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逐步调整和完善考核指标体系,更好地引导幸福广东建设。
提升民众幸福感应成为政策目标
幸福广东指标体系的七大要素
借鉴美国著名的调查机构盖洛普曾提出的幸福五大指标(繁荣程度、就业稳定、人际和谐、居民健康、社区建设)的模式,朱文晖建议幸福广东指标体系可由七大要素构成。
动工资增长不低于劳动生产率增长,等等。以基尼系数为衡量标准,逐步缩小贫富分化程度。
第二个要素是建立以宽敞、舒适、便宜为标准的住房供应体系。在现阶段,关键是要完善公租房制度,创新经济适用房制度。
第三个要素是良好的生态和城市环境。要将绿色gdp相关指标纳入城市管理体系。将食品安全、环境指标等纳入民生范畴,提高群众衣、食、行的供给标准和便利程度。
第四个要素是完善的公共服务。要注重建设民生型、服务型政府,提高医疗、教育、社会保障等公共服务保障水平。
第五个要素是营造健康向上的城市文化。
第六个要素是构建顺畅的民意诉求渠道。
第七个要素是营造平安的治安环境,为民众提供一个更加开放、更加富有机遇的发展环境。
转型升级工作总结篇五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国内的书店也面临着空前的转型。有些传统的书店打破了自己原有的模式,进行新的尝试。我在一家新型的书店里工作,深刻感受到了这种转型带来的变革。
二、书店转型,拓宽业务类型
时间回到两年前,我来到这家书店当一名普通的售书员。那时候,店里的商品主要以图书、文化用品为主。但是,店家意识到市场对这一单一经营模式的渐渐饱和,为了更好地同步市场,他们尝试着下一个新的“棋子”,于是,在店里开始经营了文具、礼品、小型玩具等日趋细分的品类产品,让书店成为购物的多元化场所。
三、网店经营,扩大销售范围
然而,上述转型仍显不够。为了让这家书店更好地应对互联网冲击,店主又尝试开设了网店,夹杂医学、科技发展、人文艺术、法律、心理学等日常生活中的种种内容,同时以网店的形式进行销售。这种转变不仅提升了销售渠道,而且让更多的读者通过网络平台了解和购买书籍。
四、增加文化娱乐活动
顾客不仅寻求产品,也越来越需要各种社交和休闲活动。书店转型的另一方面就是增加了自身的服务意识。基于实体文化的日趋广泛性,书店也开始提供更多的自己的文化娱乐活动,比如一些读者的聚会会议、派对、音乐会,等等。除此之外,店家还建立了自己的在线文章,发布时事评论、文化产品评价等,活跃起自己的口碑和影响力。
五、结论
正如现在的大多数行业需要更新科技不断更新产品和服务一样,书店也需要积极地进行转型。从上述这些经验,我们学到了,书店不仅仅是售卖商品,而应该将自己变为一种文化、社交娱乐场所和文化、思想、品位交流的重要载体。转型的过程是困难的,但只有经过升级后,书店才会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