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篇一
陶行知先生的一生献给了中国的教育改革,“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这正是先生一生的写照。陶先生为了“要使全中国人民都受到教育”,他毅然脱下西装革履,抛弃极其优越的大学教授的职业,穿上布衣草鞋,奔赴乡村,深入基层为中国最底层的劳动人民从事着他最神圣的教育事业。他的奉献精神为现在我们教师投身教育事业提供了一种巨大的精神动力,激励着一代代热血青年为实现陶先生的未竟目标而不断奋斗。
爱就意味着奉献。从古到今,教育在人们眼中都是充满无私奉献精神的神圣职业。从物质财富上看,教师是清贫的,但在精神上,他们却是富有的。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崇高的职业道德,如果没有崇高的理想和为祖国教育事业无私奉献的敬业精神,是不能担当培养现代社会需要的人才、造就人才的重任的。在知识大爆发的时代里,我们尤其要向陶行知先生学习,以一种奉献的精神提升自身的职业道德。
“真人”是陶行知先生最根本的育人目标,他告诉我们:“真”比一切都重要。真人在陶行知先生的思想体系中,指自立立人、求真实干、忘我为公、一心向农,为民服务,为民谋福利的有用之人。
陶先生用一个“真”字廓清了几千年来中国封建教育中存在虚假伪善的尘垢,陶行知先生指明了现代教育最重要最本质的属性。我们作为现代教育思想的实践者,应牢记陶行知先生的话,指导学生求真知,学真本领,养真道德,说真话,识真才,办真事,追求真理,做真人。以“真”字作为自己的立教之本,教好书育好人。因此,教人求真,学做真人,必须从教师自身做起,教师要以真教人、以真待人、以真做人。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中心。陶行知认为,生活和教育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和生活结合才能发挥作用。“社会即学校”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陶行知认为,在“学校即社会”的主张下,学校里的东西太少,不如反过来主张“社会即学校”,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环境,都可以大大地增加,学生、先生也可以多起来。“社会即学校”是与“生活即教育”紧密相联的,是“生活即教育”同一意义的不同说明,也是它的逻辑延伸与保证。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整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不消谈什么联络而它的血脉是自然相通的”。
“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和社会的联系,创办人民所需要的学校,培养社会所需要的人才。社会为学生的更好的成长创造最好的社会氛围。
早在上世纪二十年代,陶先生就提出了“教学做合一”的主张,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用陶行知的话说,是生活现象之说明,即教育现象之说明,在生活里,对事说是做,对己之长进说是学,对人之影响说是教,教学做只是一种生活之三方面,不是三我们要在做上教,在做上学。不在做上用功夫,教固不成为教,学也不成为学。”他还说“中国教育之通病是教用脑的人不用手,不教用手的人用脑,所以一无所能,中国教育革命的对策是手脑联盟,结果是手与脑的力量都可以大到不可思议”。因此,“手脑双挥”是陶行知创造教育的精髓。他曾经说过:“人生两块宝,双手和大脑。用脑不用手,快要被打倒。用手不用脑,饭也吃不饱。手脑都会用,才算是开天辟地的大好佬。”这是他创造教育的目的的集中体现。
陶行知以开拓创新的勇气,细心探索的科学态度,投身于教育教学实践之中,创造了一系列创造教育的原则和方法。教学中,教师必须贯彻理论与实践结合和学以致用的原则,注重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启发引导,因材施教。他提出了“要解放孩子的头脑、双手、脚、空间、时间,使他们充分得到自由的生活,从自由的生活中得到真正的教育。”
陶行知创造教育思想及实践是创造教育研究领域的瑰宝,对于我们今天的教育教学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陶行知认为旧社会的教育在教学方法上存在着许多弊端,其主要表现是教学领域中存在“重教太过”、“教学分离”等主观主义痼疾。这种主观主义的特征是教学过程被演化成简单的告诉与被告诉的过程。教师只知道自己做自己的教授,不管学生能否接受,只知道反复地一味灌输和强化作业。陶行知指出教学方法必须革新,用新的教学方法取代旧的教学方法。
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陶行知先生总结出一套科学的教育教学方法。这套方法在当时是水平极高的教育教学理论,对近代教育教学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他是现代教育的奠基人。同样,他的教育教学理论也适用于现代的教育教学。我们可以从中吸收、借鉴其教育教学思想的精华,用于现在教育教学当中。
陶行知曾经说:“不要教死书”,“不要读死书”,提倡让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他说:“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的责任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学校必须给学生注入生活的动力、活力,使他们能够单独或共同去征服自然,改造社会。”
他认为:“教育中要防止两种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将教与学的界限完全泯除,否定了教师主导作用的错误倾向;另一种是只管教,不问学生兴趣,不注重学生所提出问题的错误倾向。前一种倾向必然是无计划,随着生活打滚;后一种倾向必然把学生灌输成烧鸭”。在教育教学当中,陶行知非常重视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作用,要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要充分将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主体作结合起来,才能做到教和学统一,成为一体。实现教学。他要求教师要引导学生自觉地学习,有主动的追求,要求教师使用启发式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他说:“学生的生活,学习,倘都能自动,则教育之收效定能事半功倍。所以我们特别注意自动力之培养,使它贯穿于全部生活工作和学习之中。”
陶行知先生的教育思想,在中国现代教育史上写下了光辉的篇章,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也为我们指明了正确的教育教学理论和方法。让我们以陶行知教育思想为指导,学习陶先生的伟大精神,总结并借鉴他的教育理论,为深入开展课程改革、有效推进素质教育而努力!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篇二
陶行知先生说过:“教育是教人化人;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这句话明确了我们教师的神圣使命――教书育人的深刻道理。在我们日常的教学生活中,面对品性各异、思想单纯而复杂的学生,尤其遇到品行顽劣的学生,应该采取怎样的措施来感化和教育他们呢?以下就是我贯彻陶行知教育思想的一个成功的教育案例。一、案例内容初见他时,一个顽皮、可爱、好动的高个子男生。听说他在家里是个“宠儿”,于是我平时特别留意他的品行。经过一阵子的细心观察后发现,他身上有许多不文明的习惯。主要表现在:上课时不遵守纪律,除了做小动作还会招惹同学。好搞“恶作剧”,有时故意推别人,用蜗牛和青虫吓女生,又满不在乎,幸灾乐祸。课间追逐打闹,走路横冲直撞。爱吃零食,乱扔垃圾。据父母反映在家里表现为:任性、冲动;打电脑游戏痴迷;不爱学习,不认真、主动地去完成作业,成绩落后,语文、数学、英语都是“大红灯笼高高挂”。二、案例分析他的家庭条件比一般学生优越,爷爷、奶奶对孙子百依百顺,只要他提出的要求总是无条件的接受,父母虽然有时劝阻,但还是无济于事。长期的家庭溺爱造就了他任性、蛮横、贪玩、好吃的性格,心胸狭隘、自私,经常因小事和同学争吵、打架,而且屡教屡犯,家人拿他没办法,只有唉声叹气。学习目标不明确,态度不端正,认为学习是为家长和老师而学,因此没有学习的动力,上课不专心,作业马虎、拖拉,成绩落后。因缺乏对学习的兴趣和信心,而把精力转移到了打游戏上。三、转变措施1.理论学习,提高认识,立下决心“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思想武装头脑,才能指挥行动,为了提高他的思想认识,懂得做人的道理,我给他讲《小学生行为规范》,以规范自己的言行。端正学习态度,确立学习的奋斗目标,树立起“我要学”的决心,积极主动地学习,明白学习在今后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人像树木一样,要使他们尽量长上去,不能勉强都长得一样高,应当是:立脚点上求平等,于出头处谋自由。”根据他的实际情况,我要求他每周写好打算和近期奋斗目标,表明自己的决心。2.发现优点,赏识引导,给予信心“世上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各自奇特”。同样学生也各有所长。教师要用善于发现“美”的目光去捕捉、欣赏学生身上的闪光点,让每一位学生展示他们的风采,这就是我们教育的成功之处。后进生和所有的学生一样,也有其优点和缺点,只是他们身上的缺点多一些,更明显一些。教师不能只盯住他们的缺点,而是应该去发现他们的闪光点,并以此教育他们。我先后让杨某担任劳动小组长、劳动委员、纪律委员等职务,平时也让他帮助老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培养他的责任意识,教育他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维护班集体的荣誉。实践证明:半学期里他的纪律明显好转,老师和同学也喜欢他了。3.同学关爱,鼓励上进,奉献爱心“真教育是心心相映的活动,唯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动心灵的深处。”我们教师要想方设法创设条件,让后进生感动,心理想想激动,最后化为行动。学生的首要任务是学习,由于他欠缺的知识太多了,学习起来很吃力。我秘密地召开了班干部会议,开展了一个“互帮互助”的活动,同学们情绪高涨,出谋划策,自告奋勇地提出帮助他。学习委员提出与他同桌,提供学习上的帮助;各科课代表辅导、监督他的学习情况……通过大家齐心协力的帮助,他感受到了班集体的温暖,不良的习惯也渐渐改变了。4.及时鼓励,指正不足,需要耐心陶行知先生说过: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你别忙着把他们赶跑。犯错是正常的,因为失败是成功之母,学生就是在不断地犯错中进步的,成长的。学生年龄小,自控能力差,易重复犯错。为了使他不断进步,我不定期地对他的行为作一些评价,这种评价突出优点,指出缺点,并提出更高要求。例如:你是个思想单纯、热情善良、力求进步的学生。最近你表现很努力,要求上进,值日组长工作认真,老师很受感动,整洁的教室有你的一份功劳。但在某些方面还不够成熟,你渴望做个守纪律的学生,但又常常不能约束自己,上课时你喜欢说“悄悄话”;你渴望表现自己,但又缺乏勇气与能力;你渴望学习的进步,但又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但老师相信,只要你严格要求自己,有明确目标、不断努力,你终能尝到成功的喜悦,努力吧!老师期待着你的进步。通过这种赏识中带批评的教育,来激励他、完善他,帮助他树立起上进的信心,鞭策他不断进步。5.方式多样,触动心灵,需要恒心“教育的作用,是使人天天改造,天天进步,天天往好的路上走;就是要用新的学理、新的方法,来改造学生的经验。”陶先生指出教育需要讲究方法和持之以恒的精神。真挚坦诚的交流是转变后进生的主要方式,我除了面谈外,也采用书信或家校路路通,传递一些励志性的话语。当他遇到挫折气馁时,我会安慰他:人生就像爬坡,要一步一步来,要有信心,只要坚持不懈,终会成功的。当他学习上出现懒惰表现时,我会鼓励他:天才在于勤奋,学问渊博在于恒。这“勤”和“恒”就是你工夫下得还不够的地方。当他与同学闹矛盾,心里难受时,我会告诉他:宽恕是人最大的美德,谦让别人,也是赢得了自己。春分化雨,点滴入土,终于有一天,不善言辞的他在作业本里夹了一张纸条,上面写着:老师,我会努力的,不会辜负你的期望。看到他一天天的进步,我心中不觉升起美好的希望。6.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要齐心陶行知思想中指出:到处是生活,即到处是教育;整个的社会是生活的场所,亦即教育之场所。因此,我们又可以说:“社会即学校”。当然家庭是社会的一部分,它也是孩子受教育的重要场所。作为学校,有义务、有能力对家庭教育进行适时、适当的指导。建议父母亲要多看到小孩的优点和长处,平时工作再忙也要挤时间和孩子多交流,关注他的思想发展动态,及时给予指点。爷爷、奶奶要将疼爱藏在心里,不要让孩子产生依赖思想,做到爱孩子与严要求相结合。为了共同的目标,我们必须“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我们的教育才有效益和希望。四、转差结果在陶行知思想的指引下,我通过采取上述“六心”教育法和他本人半学期的努力,他渐渐地改变了好动、懒散、自私的性格,学期末被评为“文明之星”。在期末测试中,他成绩也达到了班级中等水平,荣获了“学习进步奖”。在同学之间也慢慢地树立了威信,找回了他的自信,让他感受到了自身价值的存在,为他今后的人身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他的转变让我由衷地感到老师只要给予真爱和信任,只要持之以恒,常抓不懈,我相信今天的后进生也能扬起理想的风帆,乘风破浪驶向成功的彼岸,他们将会成为明天的人才。在我十几年的教学生涯中,我深刻地感受到了陶先生富有哲理的教育思想和先进理念的实效性,它熏陶着一代又一代的教育工作者,他的思想对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意义深远。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篇三
陶行知的创造教育思想是其教育思想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其思想体系的主旨。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可以从陶行知的教育思想与教育实践中汲取丰富的养料,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服务。我学习了陶行知教育理论有如下的体会:
一、关注社会生活,实施生活教育。教育是为了生活,离开了生活的改进,教育就失去了意义。这就要求教育要从课堂和书本走出来,去关注社会生活,即关注生活重于关注书本。以生活为中心的教育,不仅使书本知识变活,而且使学生开阔视野,从社会生活中吸取综合的多方面的知识,从而获得思想和精神力量。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是全新的教育思想,他指出:生活教育是生活所原有,生活所自营,生活所必须的教育。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把日常的教育和教学都要和社会生活结合起来,在课堂教学中,书本知识要联系社会实际,引导学生关心家乡的建设、国家的发展、科学技术的成就和丰富多彩的社会文化生活。组织学生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在社会服务中去观察、去感受、去锻炼、去分辨,以吸取有益的思想和知识。
二、尊重学生主体,指导学生学会学习。会学习才能创造。学习的欲望和能力,即自己主动获取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是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的重要基础之一。学习是人主观的精神活动,要获取知识,人必须积极地使用并协调自己的感官,发动自己的大脑,并做出主观的意志努力。可是在我们的传统教学中,学生只是知识的容器和被塑造的材料,完全处于被动的地位。教师灌输花时多,效果差,学生听、记、背学得苦,求知欲没有了,创造力抑制了。这样的教学状况怎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呢?因此,在教学操作上,必须改变“老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 陶行知的教学思想,“教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教学生学。”“先生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生学的法子。”把学生放在主体的地位,探索“引导学生学”的方法,把教学过程变成“教学做合一”的过程。教学固然要发挥教师积极指导的作用,但决定教学效果的主要还在于学生的学习效果,只有学生愿意学、认真学、乐意学,才算是教学效果好。
三、实施爱的教育,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精神。陶行知说:“小孩子的体力与心理都需要适当的营养。有了适当的营养,才能发生高度的创造力。”人在小学阶段其心理的基本需要中,情感的需要是第一位的。师爱犹如心理发展的精神乳汁,哺育儿童的心灵发展。师爱能营造出和谐、温馨、亲切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师生关系中,学生不仅乐学,而且个性会得到充分发展,形成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这是创造能力形成的心理基础。不仅学习陶行知“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献身教育的品格,更要有“爱满天下”的高尚情怀,发扬“因为差,更要抓”“因为差,更要爱”的敬业精神。老师对特殊生更要倾注真诚的爱心,使学生感到老师的亲切、集体的温暖,从而树起生活的信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多给学生关照和温暖。对学习好的学生热心引导,对学习困难的学生及调皮的学生也是从爱开始,进行指导帮助,不歧视、不训斥、不讽刺挖苦。学生们感受到老师的爱,有了良好的情绪,学习的积极性也就提高了。
四、焕发学生活力,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要求人首先必须有活力,但我国的传统教育恰恰就有扼杀人的活力之弊端。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就需要在我们的文化、教育观念中,在我们的教育操作中,去检索并革除压抑、束缚学生个性的一切旧观念。创新教育是教育观念,又是具体的教学思想,它只有化作具体的教育教学的操作方法才能够实现。但教育教学无定法,因此它又是一个长期的实践过程。为此,今后我们更要认真学习陶行知教育思想与现代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素质教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主流价值体系观念,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自觉性。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篇四
健身这一概念,陶行知早在40年代就已提出来了。健身是渗透在人类社会生活中一个较为复杂的社会现象。它是人类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构成个人生活方式的一项重要内容。它是以运动为基本手段,辅之卫生与营养等,以追求身心健康并参与改造世界为目的的一项实践活动。
纵览陶行知献身教育的一生,他健身思想的内容是非常丰富的。他曾
[1][2][3][4][5][6]
如何培养幼儿的创造力篇五
“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陶先生的作品中随处可见他对好教师的殷切期望。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人求真,首先要教己求真,求真的知识,真的本领,真的道德。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现在的社会日新月异,我们周围时刻充满着变化。我们要跟上时代的步伐,而不被社会所淘汰。我们要心怀进取心,下苦功夫学。我们要虚心地跟一切人学,跟大众学,跟朋友学,跟大自然学,也跟大社会学。人类发展永无止境,科学永无止境。我们要时时更新自己的观念,及时获取相关的信息,不断进取,发展自己,完善自己。
陶先生提出“教学做合一”,“先生的责任不在教,而在教学生会学”、“教的法子必须根据学的法子”。好的老师不是教书,也不是教学生,而是教学生学。对于一个问题,不是要老师全现成的解决方法来传授学生,而是要把这个解决方法如何找来的过程,组织好,指导学生,使学生以最短的时间,经过类似的经验,自己将这个方法找出来,并且能够利用这种经验来找别的方法,解决别的问题。有了这种经验,学生才能自己去探求知识,从而成为学习的主人。
“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确,选择了教育,就选择了奉献。有人将教师比作园丁,但是,“园丁的汗水,在绿叶上闪光,教师的汗水,在心灵中结果。 “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惟独从心里发出来,才能打到心灵的深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陶行知为了使大众掌握文化知识,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开展文化教育活动。在我们前辈中间,也有许许多多平凡的教育工作者,无怨无悔地把自己的青春和一生精力挥洒在教书育人这块神圣的土地上。他们都是我们教师的一面镜子。
作为一名教师,我将永远牢记陶先生的教诲,不断更新教育观念,以陶行知先生的理论为指导思想,引导学生手脑并用,学会过硬的技能,使学生的素质全面发展,成为新世纪的创新型人才。(许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