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案篇一
(一)知识目标:
了解人才的含义、标准和分类;成才的因素、成才的有效途径等;人生的有意义的追求;
(二)能力目标:
认识成才的因素和有效途径,明确自己在成才中的作用和要求;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立志成才,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
1、重点:崃哦界人才的标准和含义、成才的有效途径;人生意义的实现等;
2、难点:认识人才的标准、人生意义的实现有什么要求等;
>
学生预习;教师布置预习思考题。
阅读书本p142材料回答问题,认识马克思讲的道理?学生可以充分讨论,教师点拨。
1、认识为什么要成才?
(1)从国家的角度看:是国家的需要
(2)从青少年的地位重要性看
(3)从个人的角度看:实现人生价值,自身的发展的需要。
2、什么人才?了解人才的分类、含义、标准等
在这里要提醒学生注意几句话。
3、对青少年的启示要求是什么?
(1)影响成材的因素有哪些?
(2)成才的有效途径是什么?
1、人生有价值的追求有哪些?
2、为什么是有价值的?
3、关于追求学习:
(1)为什么要追求学习?
(2)学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我们要如何学习、启示要求?
4、关于追求创造:
(1)为什么要有创新能力和创新精神?
(2)如何创新(见p88最后第二段的说明)
(3)创新对青少年的要求启示是什么?
5、关于奉献:
(1)奉献可以怎样表现出来?
(2)为什么要奉献?(意义本质是什么?
(3)我们应该如何学会奉献?(启示、要求)
6、总之,不懈追求,应该从现在做起,从小事做起。
(一)立志成才担重任
1、为什么要成才?
2、什么是人才?
3、成才的因素有哪些?
4、如何成才的有效途径有哪些?
(二)不懈追求,实现人生意义体学习(略)
1、有意义的追求有哪些?
2、关于追求学习、奉献、创新的具
3、不懈追求从小事、身边的事做起。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案篇二
第一章 学科基础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三大理论来源:德国古典哲学(黑格尔的辩证法);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创立了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学说);法国空想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
2、马克思主义不等于马克思恩格斯论述
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的精神实质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三个组成部分中“一以贯之”的具有综 合性特点的理论,是能够反映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的理论。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能够反映无产阶级人民立场、理论联系实际原则的理论,是经过实践证明的,具有普遍意义的理论,“是包含着一连串相衔接的阶段的发展过程的阐明”。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文本研究与时代发展、新的实际的结合,是实践之树的奇葩,是进行实践探索的科学。
4、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对立场的分析有两个维度——真理性的维度(怎样的立足点、出发点获取真理的认识);价值维度(怎样的立足点、出发点才决定着一种真理与另一种理论相区别的价值取向)
6、马克思主义的基本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方法;辩证分析法;在实践中发现、检验、坚持和发展真理的方法;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方法。
7、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本特征:整体性、时代性、实践性、阶级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什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基本特征:时代性、实践性、开放性
三、青少年心理学
1、青少年期含义:在一定的社会条件下,个人的身心发展从不成熟走向或成熟、从童年走向成人的一个过渡时期。
2、青少年期的三大生理变化:性机能发育成熟;身体外形极具变化;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3、青少年期的心理变化
心理特征:自我意识迅速发展;情感丰富却易冲动;性意识的觉醒和发展
心理矛盾:渴望独立与现实依赖的矛盾;心理闭锁与求得理解的矛盾;性心理发育迅速发育成熟与性心理相对幼稚的矛盾。
4、青少年的认知发展:思维概括能力增强,更善于思考抽象问题;思维不受现实事物的限制,可以运用假设进行思维;思维逻辑能力不断发展。
5、心理健康标准
少年的心理健康标准
有正确的自我观念,能了解自我,悦纳自我,能体验自我存在的价值
乐于学习、工作和生活,乐观积极的心理状态
善于与同学、老师和亲友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乐于交往,尊重友谊
情绪稳定、乐观,能适度第表达和控制情绪,保持良好的心境状态
保持健全的人格
面对挫折和失败具有较高的承受能力,具有正常的自我防御机制
热爱生活、热爱集体,有现实的人生目标和社会责任感
心理特点、行为方式符合年龄特征,能与现实的环境保持良好的接粗与适应
有一定的安全感、自信心和自主性,而不是过强的逆反状态
四、伦理学
1、道德的定义:依靠社会舆论、人们的内心信念和传统习惯,以善恶评价的方式来调解人与人之间、个人与社会之间的行为规范的总和。
2、道德的特点:历史性;阶级性或集团性;规范性;渗透性;稳定性;自律性
五、基本道德规范及基本道德领域
1、人们通常吧人类社会生活划分为社会公共生活、职业生活和婚姻家庭生活三大领域
3、社会公德的特征:基础性;方法性;继承性;发展性
六、职业道德
1、含义:从事一定职业的人应遵循的具有一定职业特征和调整一定职业关系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
2、主要内容: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服务群众、奉献社会
3、特征:多样性、具体性
七、家庭美德
1、主要内容:尊老爱幼;男女平等;夫妻和睦;勤俭持家;邻里团结
2、特征:家庭美德的内容具有历史性和现代性的统一
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是家庭美满的重要基础
早期的启蒙教育是家庭美德的重要内容
终身塑造
爱融于情、理、行
言传身教
八、法学(略)
第一章 学科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应用
一、国情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体现与分析
1、感觉时代脉搏(认识社会的巨变;了解经济生活;参与民主政治;把握时代坐标)
2、踏上兴国之路(树立科学发展观、实施科教兴国;坚持依法治国)
3、熔铸民族魂魄(民族大家庭;振兴民族文化、弘扬民族精神)
4、实现共同理想(最高理想和共同理想;共同理想与最高理想的辩证关系;理想的实现要靠艰苦奋斗)
二、心理健康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解析
1、正确认识自己,适应新环境
(自我认识偏差;内心较为脆弱——正确认识自己;主动开放自我;善于关心别人)
2、调解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向上的心态
3、纾解压力(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
4、学会沟通,跨越代沟
5、感觉青春律动,共享花季友情
6、珍爱生命
7、磨砺坚强意志
三、道德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体现
1、待人接物须明理(礼貌待人、平等待人、与人为善)
2、少年当自强(自尊是获得尊重的前提、养成自信自立的生态态度)
3、积极进取,共同进步
4、养成交往品德(诚实守信、尊重他人)
5、承担社会责任
四、法律知识在思想品德课教材中的解析
1、生活离不开规则(法律是特殊的规则、法律与生活)
2、珍视公民资格(公民的权利——人身权、财产权、消费者权利;保障未成年人权益;做守法的公民)
3、明辨善恶是非
4、感受法律权威(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寻求法律帮助)
第三章
学科观点与方法在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1、分析学生成长中的热点问题
客观评价与全面认识的关系;他人评价与自我评价的关系;自我评价与“人无完人”的关系
2、分析学生在交往中的热点问题
青春期早恋现象:详述早恋的危害;帮助调整心态;鼓励走出困境
3、分析学生在遵守社会规则方面的问题
青少年犯罪:保护性预防;堵塞性预防;控制性预防;改造型预防
4、分析学生在形成社会理想方面的问题
理想教育存在着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相脱节的倾向,具体表现:
从教育目的看,理想教育被等同于社会理想教育,而忽视学生的生活理想、个人道德理想和职业理想的教育。
从教育方式上看,理想教育一直只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教学进行的,而忽视理想教育其实也是其他各科教学任务之一。
案例:青少年迷恋明星: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的个人理想由自发升华为自觉;在学生个体经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让学生在现实冲突中建立社会理想。
模块二
第一章
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
1、课程性质:对课程本质属性的规定,即课程的基本地位、核心内容、目标和任务等等。
2、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对思想品德课程的本质属性的规定
3、思想品德课程性质的表述与理解:思想品德课程是一门以初中学生生活为基础、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的综合性课程。
4、思想品德课程的特点:思想性、人文性、实践性、综合性
6、基本理念:帮助学生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人的公民是课程的核心;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是课程的基础;坚持正确价值观念的引导与学生独立思考、积极实践相统一是课程的基本原则。
7、思想品德课程的课程目标:
总目标—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为导向,旨在促进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与发展,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能力目标
知识目标(见88页)
8、思想品德课程的逻辑结构
第二章
掌握思想品德课程的内容与框架
1、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之成长中的我自我认识;自尊自强,心中有法
2、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之我与他人和集体
交往和沟通;在集体中成长;权力与义务
3、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内容之我与国家和社会
积极适应社会的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法律与秩序
5、当前思想品德课的课程形态
综合课程:内容的综合性;呈现方式的综合性;目标体系的综合性
6、课程呈现形式的多样化
教材形式的多样化;课堂教学形式的多样化
7、思想品德课的课程结构:思想品德课程的要素之间的体系构成。思想品德课程的结构是思想品德课程的主要呈现方式,是思想品德课程得以落实和发挥作用的基础条件。
8、文本结构:课程标准、教材
9、内容结构:心理健康、道德、法律、国情
10、思想品德课的实施要求
含义:将思想品德课程的目标、内容落实到思想品德课教学实践中的方式和方法。
根据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思想品德课程的实施,主要包括教学、评价、教材编写和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1、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要求:
12、思想品德课的评价要求:
评价目标:考查学生打成学习目标的程度,提高教学质量,保证课程目标的实现,是评价成为促进教师教学、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与提高的有效手段。
评价方式:观察、描述性评语、项目评价、谈话、成长记录、考试
评价的实施要求:
评价不仅要重视结果,也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
各级行政、招生考试部门以及学校教师在设计思想品德课程评价方案时,必须以本课程评价标准与实施要求为依据,综合多方面获取的考查信息对学生的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做出合理的评价。
13、思想品德课程的教材编写要求
准确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坚持正确的导向;遵循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规律,体现思想道德学习的独特性;选取现实生活中的素材,突出教材与生活的联系;倡导以主题方式呈现课堂内容,激发学生思考、探索兴趣;应充分考虑和体现不同地区的特点。
14、思想品德课的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要求:
根据教学目标的需要,开发、选择一切可以利用的课程资源,为实现教育目标服务;
课程资源的开发和利用要服务于教学内容,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第三章 了解思想品德课程个模块的目标定位于教材处理
1、国情部分的目标定位:情感价值观目标定位;能力目标定位;知识目标定位;
4、心理健康教育部分的目标定位: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力目标;知识目标
5、心理健康教育部分的教材处理原则:疏导引领为主;能力目标为主;实践应用为主
7、道德部分的目标定位与教材的处理原则:力戒说教;坚持宽容精神;体现层次性
8、道德部分教材处理应注意的问题:注意立场;注意选材的时代性
模块三
思想品德教育教学理论知识与能力 第一章: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规律与特点
1、主要特点:思想性与人文性的统一;预设性与生成性的统一;重过程与重结果的统一
2、主要规律:认识的渐进性规律;认识的曲折性规律;师生互动规律
3、思想品德教学的基本理念:思想性优先;以学生为本;实践性原则;综合性原则
4、教学的基本环节:情景式导入;材料式导入;问题式导入;衔接式导入
5、组织课堂活动需要注意的问题:
课堂活动不等于身体活动;课堂活动形式可以多样化,但不能偏离课堂教学主题;课堂活动要有逻辑性;课堂活动在精不在多。
6、使用材料开展教学一般采用的方法:分解法;问题前置法;故事法;留白法
1、教学情境的主要类型:可体验情境;可在再现情境;可借用情境;可想 象情境。
3、活动教学的主要步骤:活动设计;活动准备;成果展示;引导、感悟与升华
4、活动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活动教学应该把握适度原则;活动教学应该坚持目的性原则;活动教学应坚持体验性与探究性并重。
5、体验式教学评价标准:是否确有体验;体验是否有意义;体验式教学需要考虑的效率
7、案例教学的主要步骤:目标确定;案例选择;案例开展;知识迁移与案例复归
8、案例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案例源于积累;案例需要提升;案例贵在出新
9、讨论式教学主要步骤:定题;分组;组织讨论;评价总结
10、讨论教学需要注意的问题:前期准备工作要充分;讨论过程要兼顾全体学生;讨论要防止“各执一墙”的极端化情况,而应该强调“重在体验和参与”
11、学导式教学主要步骤:自学、解疑、精讲、演练、小结
15、思想品德课教学中学生研究性学习的主要方式:
小组合作研究:开放式、半开放式、集中式 第三章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准备
1、教材分析的一般要求:懂、透、清、升
2、教材分析的基本方法:内在性解读;外在性解读;探究性解读
3、在以人为本的新教学观中,学生具有三重身份:教学对象;学习主体; 教学资源
4、思想品德课学生分析的几个主要方面:
5、教学内容组织设计,要注意的问题:
6、教学方法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务实高效;设疑启思;情理交融;知行统一
7、思想品德课的作业与活动设计需要注意的问题:适度原则;形式多样;评价科学
8、教案是内容:一般说明和具体说明(文字式教案、表格式教案、流程图式教案)
10、作业检查技术应注意:作业布置的时机应该得当;作业布置要坚持适度原则;作业形式应灵活多样;作业坚持反馈要及时;作业布置与检查要体现学生的个性差异。
12、班级授课教学过程要点:备课、上课、布置和检查作业、课外辅导、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
13、促使情境生成:文本研读;同学交流;社会观察;矛盾设置
14、教学处理的原则:就是论事原则;有效迁移的原则;服从教学的原则;尊重学生原则
15、问题处理的方法:个别化方法;迁移法;自我解嘲发;搁置法 模块四
思想政治教学评价理论知识与能力
1、思想品德课评价方法:
按评价基准的不同:相对评价、绝对评价、自身评价 按评价功能的不同:诊断性评价(教学前评价)、形成性评价(事中评价)、总结性评价(事后评价)
按评价分析方法的不同:定性评价、定量评价
2、教学评价的功能:导向;反馈;诊断;激励;调解;教育;发展
3、促进学生思想政治素质的协调发展,在展开思想品德教学评价时,要处 理好:“明理”与“分数”的关系;“育人”与“升学”的关系。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案篇三
《xxx》是人教版思想品德第x单元第x课第x个框题。本册教材的主题是学会交往。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我制定了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xxx。
能力目标:xxx。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xxx。
在吃透教材基础上结合着学生他们的认知结构及其心理特征,,我确定了以下的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xxx。
教学难点:xxx。
为了更好的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我采用“情感体验式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讨论法”进行教学。坚持以学生学习为主 以教师为主导的启发式教学原则。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个同学都能参与到其中。使平时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有表现的机会。
下面我具体来谈谈这一堂课的教学过程:
在这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注重突出重点,条理清晰,紧凑合理。各项活动的安排也注重互动、交流,限度的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主动性。
由上节课学过的知识和教材开头的情景设依据:一时很贴近学生的生活,可以吸引学置导入新课。 生的注意力,而是可以为后面要讲的教学内导语设计的依据:一是概括了旧知识,引出容做好铺垫 激起学生的学习热情新知识,温故而知新,使学生能够知道新知识和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二是使学生明确本节课要讲述的内容,以激发起学生的求知-。这是政治教学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
本节课我采用了图片(歌曲)导入法。导入
在讲授新课的过程中,我突出教材的重点,明了地分析教材的难点。还根据教材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教师的特长,以及教学设备的情况,我选择了多媒体的教学手段。这些教学手段的运用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生动化,乏味的知识兴趣化。
针对学生素质的差异,我进行了分层训练,这样做既可以使学生掌握基础知识,又可以使学有余力的学生有所提高,从而达到拔尖和“减负”的目的。
各位领导、老师们,本节课我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活动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的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我的说课完毕,谢谢大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案篇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感受中华文化的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培养热爱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增强对民族文化的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能力目标:描述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的特点及力量;列举中华文化的内容;提升思考、分析、综合的能力。
知识目标:知道中华文化的产生、内容和意义;知道弘扬中华传统美德的重要性、丰富内涵,了解中华传统美德产生的影响,知道如何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本课所依据的课程标准的相应部分是“我与国家和社会”中的“积极适应社会发展”“认识国情,爱我中华”。具体对应的内容标准是:“感受个人成长与民族文化和国家命运之间的联系,提高文化认同感。”“知道我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民族人民平等互助、团结合作、艰苦创业、共同发展。”“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传统,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对话的意识。”
本课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帮助学生认识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创造了悠久灿烂的中华文明。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东方熠熠生辉,对一个民族而言,其根基在于文化的力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根基。中华民族灿烂的文化形成了代代相处的美德。
教学重点:中华文化的力量。
教学难点: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当今时代,中外文化的交流碰撞不断深入,学生对于文化的认识和理解较浅,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解还停留在表面,对于中华文脉的延续链条还没有形成完整的印象。九年级学生处于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期,需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和力量,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和归属感,以实际行动弘扬中华文化和中华传统美德。
导入:
【阅读资料】
“干支纪年与二十四节气”
提问:你能说出“二十四节气”或者唱出“二十四节气农事歌”吗?
与同学讨论,为什么“二十四节气农事歌”流传至今?
教师归纳:中国人民勤劳智慧,长期以来,中华民族就在中华大地上劳动和生活,共同创造了灿烂的中华文化。
环节一:走近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
【探究分享】
2016年11月30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批准中国申报的“二十四节气”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
提问:你还知道哪些“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
分享交流这些“文化遗产”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价值。
教师归纳:独具特色的语言文字、浩如烟海的文化典籍、名扬世界的科技工艺、异彩纷呈的文学艺术等,共同组成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
环节二:探寻文化发展的脉络
【探究与分享】
为了帮助学生深入了解中华文化,学校决定组织一次“文化之旅”研学活动,向全校同学征集活动方案。请你设计一条路线,使学生沿途能够学习和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
提问:请你说明设计思路,并向同学介绍你设计的研学方案所蕴含的精神内涵和时代价值。
想一想,这三种文化之间存在什么样的精神联系?
教师归纳: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中华文化源自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
环节三:传承和发展文化
【阅读感悟】
奋发向上的革命文化——从井冈山精神,到雷锋精神,再到航天精神……
提问:怎样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
教师归纳:新时期传承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就要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定中华文化立场,立足当代中国现实,结合当今时代条件,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提问:为什么我们需要增强“文化自信”?
文化自信的底气何在?
如何提高文化软实力?
教师归纳: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自信是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坚定和增强文化自信,既要夯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根基;又要与时俱进、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还要在交流互鉴中丰富发展。
环节四:走近中华传统美德
【读书漂流瓶】
阅读中华经典,养天地浩然之气。
任务:请向同学推荐一本传承中华美德的好书,并说明推荐理由。
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是中华文化的精髓,蕴含着丰富的道德资源,是建设国家的精神力量。中华传统美德内涵丰富,博大精深。
环节五:中华传统美德的力量
【阅读感悟】
《朱子家训》摘录
教师归纳:中华传统美德已经融入人们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方式和风俗习惯,成为一种文化基因。
【探究与分享】
“宁波好人”
教师归纳:美德的力量在于践行。
站立在祖国广袤土地上,吸吮着中华民族漫长奋斗积累的文化养分。让我们一起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中华美德。
初中思想品德课教案篇五
一、努力及收获
1、支持学校工作,积极完成任务。
这一学期里,我们备课组积极服从学校安排,认真及时制定教学计划,按时进行集体备课,注重集体备课的实效性,积极落实各级各类教学观摩和教学研究活动,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常规工作。
2、坚持集体备课,不断钻研教材教学。
备课组的成员认真钻研教学大纲和教材,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努力做到精心备好每堂课。由于我组成员较少,所教班级较多,教学任务较重,我们充分利用集体备课这一机会,大家共同分析每单元、每一颗甚至每一框题的教学重、难点,通过个人谈想法,讲教法,其他人提建议,互相间交流研讨,互通有无,最终确定每单元具体内容的授课方法,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发扬团体合作精神,注重相互学习。
由于我组成员少,任务重,因此在日常工作中,我们互相合作,互帮互助。无论哪位教师在网上或其他渠道得到有用的教学资料,大家都能做到资源共享,这就大大提高了我组备课效率,从而为课堂教学效率奠定了一个好的基础。其次,我们还坚持组内相互听课、评课,为同组成员提出中肯的建议。另外,我们还利用课余的点滴时间互相讨论问题,及时解决教学中出现的问题,排除教学中的困惑,互相切磋,共同进步。
4、积极参加各种教研活动
听评课是一种很好的提高方法,因此我们每一位教师不仅听本组成员的公开课,还跨区、跨学校、跨年级、跨学科去听课,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极高。“他山之石,可以攻玉。”通过参加此类活动,让我们不至于坐井观天,及时发现别人的长处,弥补自己的短。
二、存在的问题
1、由于各种原因,参加科研活动的深度不够,忽视教学反思、教学体会的撰写。
2、教学中,不能有针对性地开展教学;课堂上还是较多地采用传统的教法,给学生主动探究和思考的时间、空间机会不多;平时对思品题目的训练和学法教法的指导不够,对学生应试指导不够,高分低能现象依然存在。
三、今后的努力
1、更严格地抓好备课组建设,不满足于小小进步,做到“没有,只有更好”。
2、继续学习新课程标准,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合理利用资源为教学服务。
3、使备课组内的教研氛围再浓厚一点,消除本组成员的惰性,鼓励本组成员多学习专业理论知识,多看多写,注重教学反思,积极写体会心得和教学论文。提升本组成员整体的教学科研水平。
面对课改,我们的路还很远,我们将始终抱着严谨、认真的态度,不断创新,努力将工作做得更好!
一学期来,本人认真备课、上课、听课、评课,及时布置学生搜整信息资料,做好课前后指导工作,广泛涉猎各种知识,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结构,严格要求学生,尊重学生,发扬教学民主,使学生学有所得,不断提高,从而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思想觉悟,并顺利完成教育教学任务。回顾本学期的工作,有成功的喜悦,也有失败的教训,为使今后的工作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