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可以帮助我们规划未来的发展方向,明确目标的具体内容和实现路径。方案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以下就是小编给大家讲解介绍的相关方案了,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育人方案篇一
思想品德课本中编排了不少与学生生活中所见所闻相关联的内容,其内容贴近实际,是帮助学生深化吸收课本知识的有效手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密切联系教学实际,了解学生的心理状况,把握年龄特点,按照课本上提供的内容和活动形式,适当安排学生开展一些社会活动,例如拜访革命先烈纪念馆、组织街头社会调查、开展学习道德模范的主题班会等等。这些实践活动使学生零距离接触了社会上的各色人物,了解了社会各界的真实状况,明白了学习思想品德要运用到生活实际中,在认识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道德认识和水平。例如:在教学“法律保护我成长”时,除了要把相关的法律知识完全介绍给学生之外,还可以联系一些社会上危害青少年人身安全的案例,要求学生结合在课堂上学习的法律知识,开展“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实践活动。根据教师的相关安排和要求,学生们有的上网查阅相关案件的资料和图片,有的在学校图书馆里寻找相关的法律法规,在教师的指导下明白了学生在受到社会上不法分子的侵害时,学校所应采取怎样的救助措施,家长应当如何保护自己的孩子,学生自己应该作出什么样的反应。这样的实践活动无疑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在活动中自主体验
在活动开展起来之后,教师除了要确保活动的广泛性之外,更应该让学生保持专注度,深入参与到活动中去,确保取得高质量的活动效果。新编思想品德课本中对于学生参与活动后是否有所收获,作了重点强调。参与、探索、思考是开展活动过程中的重要步骤,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得到提高,在活动过程中自主体验道德的冲击。在安排活动内容和步骤时,要充分考虑到学生的年龄特点、心理状况,以及当今的社会环境,让学生感受到良好品德的养成就在于自己每天生活中点点滴滴的培养。例如:为了增进家长和学生之间的关系,增强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之间的互动,教师可以开展名为“我爱我家”的实践活动,鼓励学生对父母敞开心扉,把自己想对父母说的心里话写成信,装在信封里,由教师郑重地教给家长,告诉家长这是自己孩子内心的呼声,从而让家长重视学生的内心感受,开展亲子交流,与自己的孩子进行心灵上的交流与对话。另外,针对那些与父母交流太少,平时沉默寡言、性格内向的学生,教师更要重视他们和父母的交流工作,让学生自己体验到活动的意义。
三、开展事例评析活动,引导学生关注社会
思品实践活动的最终目的,可以理解为让学生拥有独立思考社会问题的能力,从身边的各项小事中感悟出道理。教师要善于引导和发掘,引导学生多留心观察生活中万千百态,在每节课抽出一定的时间,选几个学生来回忆自己在生活中印象深刻、值得思考的现象,说出自己的看法,内容要真实客观,时间不宜太短也不宜太长,一两分钟就足够,最好让全班学生轮流发表,尽量保证每一位学生都获得发言的'机会,然后再让全体学生互相讨论交流,再发表自己的想法,点评发言学生的发言内容,教师再加以引导,最后达到共识。例如,有一位学生评析了小区里一些妇女在公园的人工湖里洗衣服的现象,他从保护环境和节约用水的角度去评析,教师就可以提醒学生结合《环境保护法》的相关法律法规,按照法律上的规定,去分析哪些现象和行为是遵循了保护环境的原则的,哪些是违反了相关规定,是要被取缔的。假使学生觉得生活中的事情太过琐碎,难以提取为案例拿来评析,那么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去阅读报纸,多看新闻,用书本上学到的知识去评判是非对错。事例评析活动,是要学生通过自己的思考去感悟生活中做人的道理。
四、促使学生道德践行,初步感悟人生价值
实践活动要能够让学生树立起服务社会的意识,并能够落实到行动中去。服务社会的形式有很多种,有社区公益、关爱孤老、普法宣传、环保活动、协管交通,还有各种志愿者活动等多项内容。公益活动的目的是在社会上发扬奉献精神,提倡关爱互助的良好风气,使人与人之间和谐相处。组织初中生参加这样的活动,看起来似乎很难有充裕的时间,其实完全可以融入到日常教学中去的,例如可以在课余时间安排学生参加街头环保宣传,组织一日爱心捐助等。此外,思想品德的课程内容也可以与之结合起来。例如:在教学“孝亲敬长是我们的天职”后,不妨在课后时间组织学生去探望城里的敬老院,让学生当一次关爱老人的志愿者,陪老人在阳光下聊聊天、说说话,替老人梳头捶背,帮老人的屋子打扫干净,在这样的志愿者活动中,让学生明白每一位老人都是值得去尊敬和关爱的,让他们在关爱老人的过程中感受到生命的短暂和时间的流逝,从而更加珍惜自己的青春年华,体会人生的真谛,懂得关爱他人,帮助他人,回报社会的道理。服务社会是思品教育核心内容的体现,让学生理解人生的意义。
五、总结
总之,思想品德教育要紧密结合实践活动才能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社会是一个大课堂,能够让学生学到许多书本上没有的知识,特别是做人的道理和人生的意义。思想品德教育是要培养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积极向上的好学生,这样才能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因此,我们要结合实践活动做好思想品德教学工作。
作者:石可伟单位:江苏省淮安市淮海中学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育人方案篇二
一、营造良好的情境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良好的教学氛围是教学成功的基础。和谐的教学必然要求教师精心设计课堂提问,击中学生思维的燃点,这样才能使学生很快进入角色,从而提高单位时间里的学习效率。教师通过优化情境教学空间,引导学生围绕创设的情境主线,结合教材特点、教学方法、学龄特征和具体学情,在一种富有情境的轻松氛围里,不由自主地投入到学科知识的学习之中。在这当中学生也能通过观察,不断积累丰富的感性认识,在实践感受中逐步认知、发展,乃至创造,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能力,享受到学习的乐趣。
二、注重教学的导课艺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新课导入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教师若能设计出一个新颖有趣的开头,就可以激发学生的思维和求知欲。如在教学《天下父母心》时,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强化对父母的重新认识呢?教师可用视频短片,向学生播放四川汶川地震中,母亲用瘦小的身躯为孩子支撑起狭小的生活空间的`视频材料。以及母亲死后,仍然用自己的奶水哺育婴儿的视频资料。让学生从视频材料中受到强烈的情感震撼和情绪感染,诱发对“父母感恩”的重新认识,提升自己的道德品质。这样的导入就能切入主题,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当然,多媒体导入也可根据教学内容的设计,引用诗歌朗诵、歌曲等形式。
三、突出主体地位,发掘学生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的课堂应该是具有时效性和时代性特征的课堂,也是自主、合作、探究式的课堂。所以应突出学生主体性,把学生看着具有多方面发展需要和发展可能的人,视为具有主观能动性、能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的人。教师应多鼓励学生参与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体验到平等、自由、民主、尊重、信任、友善、理解、宽容的同时,感受到激励和鼓舞,形成丰富的人生态度。这样,学生自然就愿意积极主动地参与教学活动。
总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激发初中思想品德课堂的活力的方法形式多样,需要我们不断探索,不断进取,反复实践、不断总结。只有这样,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不断创新、不断发展。思想品德课教学才会真正具有活力。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育人方案篇三
激发思考,课堂提问――关于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开展有效师生互动的思考文/郭婉岚
摘要:新课改以来,师生互动成为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提问是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的主要形式之一,当前存在着教师提问重“量”不重“质”、问答无实质性意义等问题。有效的提问才能真正体现新课改师生互动的精神和要求,这就要求教师提出问题是注意以下几点: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问题提出方式;把握难易度,留有思考空间;善于创设利于思考的问题情境。结合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例谈了关于课堂师生互动中课堂提问的体会。
关键词:师生互动;课堂提问;思想品德课堂
一、发现问题
新课程标准实施以后,教育部对初中思想品德教育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而目前的现状是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容易从“满堂灌”到“满堂问”,师生互动不到位。学生在中考压力下,疲于应付各种考试,在学习上处于被动,学生主体地位无从谈起。这样既不利于教学效果,也不利于学生的学生和理解。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最为常见的师生互动方式便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而在当前课堂上,很多教师仍然会提出“是不是”“对不对”“好不好”等类似质量低、无实质意义的问题。笔者通过听取了同科级成员的授课以及反思自身的课堂,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教师的提问往往重“量”不重“质”
以“满堂灌”为特征的应试教育课堂是遭人唾弃的,但以“满堂问”为特征的新课程课堂同样令人遗憾。教师在课堂上提问越多,是不是就意味着该课堂的互动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真正有意义的提问应该是能够激发学生思考的,并且在这种互动中,师生双方都能为对方提供启发,尤其是教师的提问要使学生在思考后有所收获,能够提高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以及可以培养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提问不是仅仅流于形式上的提问和回答。笔者观察,教师的提问不重“质”往往是因为提问随意性很大,有的提问过于简单,没有经过精心准备。例如,在讲初三“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这一框题时,讲到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的内容时,有教师会提问:“升国旗是不是一种爱国的体现呢?”“我们应该热爱祖国吗?”诸如此类的问题显然是比较随意的,每个学生都会回答同一种答案。没有经过推敲的提问,不仅没有实质的意义,还占用了课堂的时间,大大降低了课堂效率。
2.教师与学生之间无实质性问答
在师生互动问答中,教师一呼,学生百应,此类不当提问也成为课堂师生互动形式化问题的症结之一。主要表现为教师提问,“对不对”“是不是”“好不好”等,学生的回答通常也就是“对”“是”“好”等,不用理会教师究竟提出了什么问题,不用经过大脑思考,就机械作答,大部分学生根本没有真正掌握问题的实质。这样的互动是流于形式的师生互动,看似你来我往的很有活力的景象,实则是阻碍了学生的思维能力的培养。长此以往,还可能会养成学生不爱思考的不良课堂习惯。例如以下一个案例:初二下册第六课《终身受益的权利》中我们享有受教育权利。
【资料展示】小冬是八年级学生,最近迷上了网络游戏,上课不专心,缺交作业,对学习失去了兴趣。有一天他为了打游戏连续两天旷课,最后班主任告知家长。老师和家长问他为何逃课,他说:“上不上学是我自己的事,用不着别人管!”
师提问:案例中小冬说“上不上学是我自己的事不用别人管”,这种说法是不是错误的?
生回答:是的。
生回答:对。
……
二、对策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活动里,最为常见的互动方式就是教师向学生进行提问。而教师在课堂上所提出的问题应该具有一定的思考价值,是具有激发思考的课堂提问,而不是为互动而提出的流于形式化的问题和无价值意义的问题。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含量,才能引发学生真正的思考。因此,在课堂提问中需要注意的是:
1.要突出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问题提出方式
因材施教、以学定教是新课程的基本理念,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的起点应该是学生的实际情况。从这个角度出发,学生是主体,问题自然也应该是由学生自主提出。学生可以在课前预习中提出,也可以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提出。前者是教师进行教学设计的依据,后者是教师在课堂中调整教学进程的资源。
学生是提出问题的主体,但是不同学生提出的问题也是各有差异的,这就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如,对学生提出的问题进行甄别、挑选、整合、归纳。笔者在参加中山市初中思想品德优质课比赛时执教《竞争!合作!》,学生预习提出了60个问题,笔者根据课文和学情最后归纳为4个问题。这种问题的提出,既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又充分发挥了教师的主导作用,保证了课堂教学师生互动的'有效开展,克服了提问重“量”不重“质”、“满堂问”的问题。
2.把握难易度,留有思考空间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教师提出的问题难度要适宜。过于简单的问题,作为青春期的学生很多都不屑于回答,或者是闹哄哄的一片“热闹”,导致师生互动流于形式;过于复杂的问题,学生又无从下手,打击其积极性,导致课堂一片沉寂,不利于活化师生互动的开展。
另外,教师提出的问题要有思维的空间,以开放性问题为主。如,在讲到初三《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一课中关于关注生存环境问题时,教师即可提问:你所知道的环境问题有哪些?对保护自然环境你有哪些措施可以提出的吗?只有可以让学生有能力回答,并且有展示空间的问题才是有意义的问题。在这样的提问,才能使得师生互动过程有了实现的意义。
3.善于创设利于思考的问题情境
学源于思,思源于疑。没有适合问题的课堂是无法调动学生积极性和创造性的,是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的。提问是师生互动的主要表现之一,教师在思想品德课堂上对学生提问只重数量,不重质量,师生之间无实质问答等问题的存在,正是由于教师对问题情境的创设做得不到位。创设出让学生思考的问题情境,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如:
(1)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
笔者常用的提问形式主要有:悬念式提问、递进式提问、纠正式提问、抛砖引玉式提问。在思想品德课堂上,教师应该结合不同教学内容的特点以及学生的特点,使用不同的提问方式来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这就需要教师在课堂上综合运用不同的提问方式。通过这样不同方式的提问,问出更有意义、更有思考性的问题,使学生对一些问题有充分的感性认识,在提问回答的过程中熏陶情感。
(2)利用学生认知上的不平衡
“教学的一个重要出发点是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初中生有着强烈的求知欲,如果教师能在课堂上有合理的引导和推动,那学生在问题的思考上也会更为深入,学生的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强。因此,教师在创设问题情境时,要根据学生已有知识的基础,使学生清楚地看到自身已有知识的局限性,使其产生自觉学习的渴望,通过学习来完善自己的认知水平。
(3)联系实际,不脱离生活
在思想品德课堂教学中,更应该把思想品德教材内容和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起来,把抽象的思想品德课知识转变为学生看得见、听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在思想品德课创设问题情境时,只有将生活作为切入点,才能吸引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起,才能将学到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道德行为,才能达到知行统一,这样才能有效地为课堂师生互动打好基础。
参考文献:
[1]叶子,庞丽娟。师生互动的本质与特征[j].教学研究,(4)。
[2]陈爱芯。课程改革与问题解决教学[m].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
[3]叶婷。初中思想品德课堂师生互动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
[4]闫承利。素质教育课堂优化策略[m].教育科学出版社,-08.
(作者单位广东省中山市黄圃镇中学)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育人方案篇四
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学生的职业理想切合实际。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首先要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思想端正了,职业目标与为人处事才能跟进。要让学生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让他们懂得,在我们的社会,人人都是服务对象,人人又都是为他人服务的。开展“我为人人”活动,培养学生助人为乐的意识,如班级卫生日、各种义工活动,到福利院、养老院为需要帮助的人们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开展活动的同时进行思想、德育教育。同时让学生懂得理想必须与社会现实相结合,必须与所学的专业知识相结合。只有这样,经过努力,才能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
二、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在教学中,采用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对德育课感兴趣,他们才能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在课堂上,教师要恰当地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愉快的环境中学习,培养学生乐观、豁达、健康的心理。在教学中,教师要热爱学生、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这样才能拉近师生关系,形成和谐融洽的课堂气氛。有了和谐的师生关系,才会有和谐的课堂;有了和谐的课堂,才能顺利地对学生实施德育教育。
三、转变教育思想
教师要转变过去那种学生道德教育只依赖思想政治课的片面认识。注重挖掘日常生活中的各种德育因素,拓宽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我们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了“做文明学生,树文明形象”活动,要求着重抓文明礼貌用语及仪容仪表,在全校范围内张贴文明用语口号。班主任及任课教师积极引导宣传,展开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在校内可以举办书画比赛,爱国歌曲大赛,体育竞赛等。抓住一切可以利用的机会进行道德教育,在各种活动中加强学生爱集体、爱国的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
四、鼓励学生全面发展,树立坚强意志
老师应培养学生积极乐观的心态,引导他们与他人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教师在德育过程中,要加强锻炼学生意志的教育,在实际学习、生活中,锻炼学生改变做事怕苦、怕累的思想,及时发现并表扬有进步的学生,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教师要用实际案例教育学生遇事时不急不躁,学会用理智控制情绪,培养学生乐观积极的心态。德育教师要帮助学生处理好学校、社会的各种人际关系,其中包括与同学之间的交往,与老师、家长之间的沟通,引导学生自己处理好各种人际关系。
五、在实践活动中加强学生的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六、结语
综上所述,加强初中学生的道德教育,有利于减少我国社会生活中存在的道德失范现象,形成良好的社会道德风尚。因此,我们教育工作者要结合实际工作,采用多种教育手段和渠道,强化初中学生的德育教育。
[初中思想品德论文]
初中思想品德课堂育人方案篇五
王永奎
一、教学要紧紧与当前时政、社会生活紧密相连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和社会性时政性都很强的学科。脱离社会生活及当前时事政治,没有实践活动的思想品德课除了一味的说教之外就是缺乏生气的一潭死水。多年的教学尝试,我认为要有目的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观察、联系、分析、说明实际问题的能力,轻松愉快地形成对书本知识的综合、迁移、拓宽和加深,从而达到我们预期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并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实践活动能力,使学生感受到思想品德课不是枯燥无味的,而是就在我们的生活中,在我们的身边.使“理论联系实际”的朴素真理不只是漂亮的装饰,而真正成为我们行动的指南。
二、以学生为主,采取多种形式的教学,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传统的“灌输式”、“填鸭式”的教学模式,因其呆板、僵滞而早已被淘汰。必须不断地探索并采用符合中学生实际的教学方式,强调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克服教师为中心的倾向,激发学生的情感和兴致,变封闭型教学为开放型教学,从而使双方真正领略愉快教学的美学价值。在教学方法的改革探索中,我积极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组织学生开展了一系列活动并取得了很好的教学效果。
1、辩论赛。比如:九年级人民版第八课第二框的小辩论“权大”还是“法大”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分组进行辩论,这样可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原理分析实际的能力;辩证思维能力;表达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让学生在辩论中明辨是非,树立正确的观点。
2、专题讨论。如九年级思品课第六课第一框中想一想“你有过乘公交﹑到银行取款﹑在餐厅买饭或去邮局寄东西的经历吗?谈谈你对有序排队和无序拥挤的感受”让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可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引导学生运用所学分析实践中的重大问题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观察和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激发学生学习思想品德的兴趣。结合现实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或学生感兴趣的话题,让学生共同探讨,发表自己的看法。师生双方通过平等探讨,畅所欲言,沟通思想,从而就某一问题达成正确认识,澄清模糊认识,纠正错误认识。
3.社会调查。实际上,这就是要学生走向社会,参加一定的实践活动.理论只有和实际相结合才能永葆青春期的魅力,只有让学生走出书本、走向社会,才能让学生体会到理论不只是虚无缥渺的空中楼阁,而是来源于沸腾的社会生活。调查式的第一步是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调查课题,寻求符合实际的调查对象和调查步骤,明确社会调查的方式和方法。第二步:正式开展调查,掌握大量的和课题有关的数据和材料,并对之进行必要的分析和思考。经过“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然后再一次走向社会,加以进一步的充实和提高。第三步:撰写社会调查报告, 使书本知识得到检验和完善。
三、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
思想思想品德课教材中有许多看似浅显明白的道理,学生未真正领会。教师可以用恰当的“问题”创设一定的情境,激起学生思维的浪花,使他们于“无疑”处生“疑难”,产生新奇感和探索感,使思维向新的广度和深度发展。当然,教师的“问题”要提得准确,有一定的难度,又能使学生感兴趣。例如讲到“我国公民享有宗教信仰自由的权利”时,提出“共产党员和共表团员是否允许信教”的问题时,学生在分析中有分歧,带着这样的“问题”老师还可以让学生课外上网或查资料等,培养学生勤奋学习﹑善于思考的良好品德.但教师在适当的时候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得出正确的结论。
四、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教学质量 多媒体能把文字、图像、声音、动画和视频信息等众多信息集于一体,能在视觉、听觉上产生一定的刺激,引起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从而形成学习动机。能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静态的知识形象化,无序的内容系统化,使枯燥的哲学理论不再枯燥,也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获取、记忆。
总之,要想真正提高思想品德课的效果,构建高效课堂,还需要不断的探索,不懈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