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篇一
在当今社会,教育是人们最为关注的话题之一。众多研究人员们都在不断地致力于探讨教育领域中的新思想、新策略和新技术的出现。随着各种高校、研究机构、政府部门等的投入,教育研究逐渐成为了一项重要的学术研究领域,而读教育论文也成为了掌握教育前沿动态的一种重要途径。那么,读教育论文到底有哪些心得体会呢?下面本文将从个人的角度出发,谈谈在读教育论文中得出的心得。
第二段:梳理重点
在接触教育论文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术语和专业性较强的概念,这就要求我们首先对论文中的文字和专有名词进行仔细的分析和理解。在阅读时应当重点关注作者的核心观点,以及他们如何阐述、展开所研究的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在此过程中需要保持思维灵活性,在处理具体问题时借鉴合适的学科交叉知识和方法,以拓宽自己的认知范围和领域视野。
第三段:借鉴别人的经验
不局限于本身对于论文主题的认知和理解,我们还可以从其他读者的评论、经验和理解中获得一定的反馈,以此作为自己个人对论文分析的参考和补充。在读论文时,也可以参考作者的相关研究、著作和实践成果,以此比对论文的实际价值和正确性。在学习过程中,一定要学会提出问题并主动寻找答案,结合实际问题,把理论知识变为实践力量。
第四段:培养思考方式
读教育论文有利于培养思考模式和方式。此时,我们需要调整思路,尝试由一个个简单的概念和论点逐渐过渡到系统、深入的理解。在这之中,批判性思考和创新性思维尤为重要,这是我们逐渐跨越知识层级的必要思考模式。通过学习教育论文,我们可以拓展思维的广度和深度,并激发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潜力,为个人或团队的创新和创造营造有利条件。
第五段:总结感悟
总之,在读教育论文的过程中,我们应该始终保持一种务实的心态,并注重理解和思考,尝试接受和学习新的理论知识或实践经验,并把所学应用在实践中,获得更丰富的知识和经验。
通过读教育论文,我们可以拓展我们的思维深度和广度,并激发探究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潜力,不断推动自身创新和发展。希望本文对大家在掌握教育前沿动态和实现自我优势提升方面,起到一定的帮助和启示作用。
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篇二
教育论文是提升自身学术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读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拓展视野,增长知识储备,还能激发思维创新,提高论述能力。在探索教育领域的过程中,我读了许多优秀的教育论文,从中获得了不少心得,现将其分享给大家。
第二段: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育研究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从理论角度上审视实践,可以更准确地发现问题,提炼问题本质。而在实践中,理论的指导有助于我们更科学地安排计划,更有效地解决问题。因此,教育论文不仅要注重理论探讨,也应着重分析现实,探索解决方案。在读教育论文时,我深切体会到理论和实践相辅相成的作用,这启示我在学习教育理论以及实践过程中要相辅相成,取长补短,共同提高。
第三段:多维度阅读
教育论文需要全面的思考角度。我们应该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审视同一问题,探寻问题多元化的解决方案。可能会有的论文在理论性上相同,但在应用方面有所不同,这时候我们应该多维度阅读论文。这种多维度的思考方式可以让我们看到问题的更多面向,既不陷入狭隘的思维模式,也可以更充分、更准确地了解问题。在阅读教育论文的过程中,我经常会尝试从不同角度去解读论文,发现一些新的思考角度和新颖的观点,很重要的是,多维度的阅读有利于启发自身的创造性思维和创新性能力。
第四段:分析与思考
阅读了一篇好的教育论文,我们需要进行分析和思考,从而提高自身的思维水平。具体而言,我们可以针对自己感兴趣的内容,对论文进行深入剖析和思考。一方面,我们可以借鉴论文的研究方法和思维方式,提高自身的思维能力。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对论文所探讨的问题进行自己的思考和回答,从而进一步加深对课题的理解和掌握。阅读教育论文后,我也常将自己的感受和理解写成笔记,聚焦于一个问题或者工作,这样可以增加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和认识。
第五段:反思和总结
阅读教育论文不仅能够帮助我们掌握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方法技巧,还能帮助我们反思自己的工作和方法。在阅读完一篇论文后,我都会注意总结作者的思路和方法,进而思考是否有可以借鉴的地方。同时,也要认真聆听读者的意见和反馈,进行反思和总结。这样可以更好的在教育工作中运用所学,提高自身工作水平和能力。
总之,读教育论文是一项重要的学术任务。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把握好理论与实践的平衡,进行多维度的阅读和思考,不断地反思和总结。这些心得不仅是阅读教育论文的经验,也是提高自身学术能力和学习能力的重要指导。希望读者能够从中受益。
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篇三
摘要:校本课程开发已成为初中生物教学的重要内容,在分析生物校本课程必要性的基础上,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原则进行探讨。
为提升成效,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以生为本,立足本地实际情况;加强与其他学科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关键词: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
在素质教育理念的引领下,校本课程开发已成热点话题。
在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的支持下,一些学校已开始尝试校本课程开发,以体现自身的办学特色,提高课程对学生个性发展的有效性。
本文就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进行分析,以期对校本课程建设具有启示意义。
一、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必要性
就课程间的联系而言,目前,包括江西、安徽、湖北等在内的省份,初中阶段的地理、生物、物理、化学等课程都是作为单独学科而存在的,各学科间的知识有时会被打乱,知识点较为分散;就生物课程的内部属性而言,生物学科内部的关联性不强,一些知识点会被人为地打乱,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而校本课程具有一定的灵活性,能加强各学科间、生物学科内部知识点的联系,将各知识点有机地融入在校本课程中,有利于学生在自己的知识构图中形成一个较完整的知识体系。
校本课程能在一定程度上对生物、化学、物理等知识进行整理,让学生全面地看待问题。
如针对“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相关知识内容,校本课程设计“人体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实验方案,积极引导学生从不同学科的角度去思考:从生物学科知识出发,利用人体呼吸需要吸收氧气、放出二氧化碳的原理进行考虑;从化学学科角度出发,就二氧化碳遇到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解释;从物理学科中气体扩散的相关知识出发,加深对气体扩散的相关了解。
这样拓宽了学生的思路,加深了知识间的联系。
二、初中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原则
(一)选取教学内容要具有一定的趣味性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要让学生主动喜欢校本课程,其内容就应该有趣味性。
初中学生首先接触的实验就是生物实验,实验成为校本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
初中生对实验仪器、药品、材料、实验过程及实验现象都感到新奇。
因此,校本课程应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多开展多样化的实验操作,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夯实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二)选取的教学内容不能脱离教学大纲
如果将校本教材仅仅当作学科兴趣活动延伸或学科教学的零碎补充,那其课程开展会受到很多影响。
在校本课程开发中,应尝试将校本教材和中考有机结合起来,让校方、教师、家长、学生等均能接受,以实现互利共赢。
新余某初中就尝试开发《初中生物的实验设计》等校本教材,围绕实验等中考的重要内容开展相关教学工作,这既能让学生有兴趣,又能紧密联系中考内容。
有的校本教材则鼓励学生进行一些植物组织培养的研究,这既能联系初中生物知识点,又能让学生自己亲自探究,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生物校本课程开发的建议
(一)校本课程要以生为本,立足本地的实际情况
校本课程首先要进行调研,尽可能地让学生自主选择,让学生积极参与校本课程的选择,这体现了以学生为本,尊重学生主体地位的教育理念。
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的过程中,各学校要立足本地实际,发挥特色。
新课程实施以来,课程价值取向已由知识为中心转移到了学生全面发展上,课程内容选择要与自然、生活、社会实践相联系,使自然、生活、社会成为课程资源。
校本课程不应只是一本教材,各学校要充分利用校内与地方资源,如当地公园、校内风景等,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校本课程。
(二)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单独设立生物学科的情况下,在校本课程开设时,应加强与其他学科的联系,培养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应注重学科拓展延伸类课程的开发,如,一些学校在开发生物校本课程时,生物教研组与学校的化学教研组合作,围绕环境保护、综合实验等章节内容,强化了生物与化学等学科之间的联系。
同时,也可以将生物校本课程与物理、化学、地理等学科融合为一体。
这种形式的教学受到了学生的欢迎,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得到较好提升。
(三)精选课外作业,巩固课程成效
根据作业主题与教学内容的相关程度,笔者把校本课程的研究性作业分为三种类型:收集类作业、延伸类作业、自主类作业。
收集类作业需查阅相关生物专业书籍和教材,一般采用调查和资料收集的方法进行,鼓励学生自主阅读;延伸类作业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需要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创造性学习;自主类作业是在教师指导下,学生运用研究性学习方法,从生活实践中寻找相关主题,自主开展拓展性学习。
四、结语
校本课程的开发还属于新兴事物,各学校在校本课程的开发过程中应不断总结经验,以提升校本课程的开发质量,提升的学生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初中生物有效教学策略探讨【2】
摘要:广大教师要在新课程体系下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达到教学目的,就必须首先从自身做起,转变观念,同时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并采用实验教学、多媒体教学等先进、高效的教学手段,科学、有效地提高学生学习的效率。
关键词:初中生物;新课标;有效教学;实验
《全日制义务教育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颁布之后,对初中生物课的教学目标、教学方法等提出了新的要求。
但在具体的实施过程中,还有许多问题未能明确和深入。
笔者从事初中生物教学多年,对于如何在生物课堂上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实践能力等有自己的一些看法,愿与同仁们分享。
一、教师必须改变传统教学观念,多做教法探索
新课标对生物课程的实用性要求加强,对教师的教学、实践以及应变能力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必须深入钻研教学理念,找到一些新的方法来适应这些要求与变化。
笔者在具体教学过程中就适当地改变了教学流程的具体实施。
比如,对于课前提问,笔者特别将它细分为复习提问和预习提问两大方面。
复习提问是对之前学习的课程内容的回顾和扩展,考查的是学生对之前学习内容的吸收情况以及课后独自探索的成果;预习提问则是笔者在上节课程结束前根据新课程标准,对接下来要讲授的内容规划了提问的大致方向和可以适当了解的趣味知识。
这两种提问的设计加强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培养了学生独立思考的意识。
在此基础上,教师还应注意将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比如,将比较教学和辅助工具教学相结合,将提纲教学法、引导教学法和伙伴教学法相结合等。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适当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对每一节课都感到新鲜、有趣,又能将知识点较好地消化吸收。
二、教师要从多方面着力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创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学生都有过这样的经验,如果一门科目的教师十分和蔼或是幽默,就会对这门科目产生兴趣。
所以,作为教师,要努力拉近与学生的情感距离,让学生可以通过教师真诚的关心和贴心的关注感受到师爱。
当学生能够充分感受到教师对他们的信任与期望、尊重与体谅,自然就会信赖这位教师,从而积极地投入到该门课程的学习中去。
(二)要善用疑问教学法
质疑精神是人得以进步的'重要因素。
对于学生来说,学习过程中的“疑”是促进其产生学习兴趣、提高其学习能力的基础。
所以,作为教师,应该学会捕捉教学中的“疑”,从而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
设置疑问的教学手段在导入新课阶段是非常实用和有效的。
比如,在学习“裸子植物”时,笔者就讲了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松树与杨树、杏树、桃树的童话故事,用故事暗示了它们之间的不同点,让学生急于详细了解故事情节发展的真正原因,从而激发学生积极地进入知识点的学习中去。
(三)与生活实际相结合
生物学科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但是初中生学习生物,往往有种陌生感,甚至会产生“学生物有什么用”的疑惑。
此时,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把生物书本上的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相联系,自然就会激发出他们对生物学科的兴趣。
比如,可以把科学家通过研制“生物导弹”治疗肝癌,从而有效地延长了患者寿命的新闻讲给学生听,让他们了解生物技术的神奇,自然产生学习的兴趣。
(四)让学生多动手、多实验
新课标中特别强调了生物课教学中实验教学的重要性,而能够动手实践也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有效手段。
因为初中生正处于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的年龄阶段,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事物的形、态、质的变化,能够充分刺激学生的感官,让他们对其产生兴趣,进一步研究生物、利用生物,并从生物学习中体验到生活的乐趣。
(五)充分利用多媒体
多媒体这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通过立体的、多方位的影像呈现,充分刺激了学生的感官。
在生物课堂教学中,多利用多媒体创设教学情景,呈现相关知识点,能够扩展学生的视野,使他们感受具体的画面,受到声音的感染,从而激发求知欲望,使其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
三、结语
在新课程背景下,教师要想教好初中生物这门课程,就需要转变自身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针对学生特点,多方位激发其学习生物的兴趣。
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有效提高生物学科的教学质量,全方位提高学生的素质及能力。
参考文献:
[2]彭晓亮.提高初中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7):60.
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篇四
近年来,教育领域不断地出现新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这让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教育对一个国家和社会的重要性。阅读教育论文是教育工作者必不可少的职业素养之一,也是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的有效途径。我在阅读教育论文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了几点心得和体会。
第一段:定义教育论文及其在教育中的作用
教育论文是指关于教育领域的研究成果和学术理论的短文或长文。教育论文不仅可以总结历史经验,还可以开创新方法,推动教育的进步。它以严谨的思维和方法为基础,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为标准,涉及到多个教育领域和专业,包括教育哲学、教育心理学、教育管理学、教育技术学等。教育论文对于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指导性和启示性作用,能够提升自身研究能力和教学水平。
第二段:正确选择及阅读教育论文的重要性
选择好的教育论文,能够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理解教育问题的,进而为教育工作提供指导。正确的选择和阅读可以提高教育工作者的阅读能力和提炼能力,并促使学习者形成批判性思维和探究性思维。正确地阅读一篇教育论文也许可以帮助教育工作者更好地认识自己,理解自己的教育理念,并发掘自身的潜能。这样,教育工作者在工作实践中就能拓宽思路,丰富教学方式,增强教学效果。
第三段:教育论文阅读技巧及方法之一——理解文献的结构
在阅读教育论文之前,我们应该先对文献的结构、语言、风格和主要流派进行初步掌握,有助于更好、更快速地理解论文内容。教育论文一般包括摘要、引言、正文、结论和参考文献等几个部分,每个部分都有其独特的功能和特点。在阅读时,应该注重作者的思路和论证过程,同时思考作者写作的目的。熟练地阅读教育论文,能够让我们更快速理解信息,提高学习和思考效率。
第四段:教育论文阅读技巧及方法之二——借助科技与交互式学习
阅读教育论文不仅仅是读文字,还可以借助科技和交互式学习来达到更高的阅读效果。传统的读书方式过于被动,难以激发自身的思考能力。而通过科技手段,我们可以实现交互式学习,拓宽思路,更好地掌握论文知识。例如,在阅读的过程中可以多次停留阅读某些关键都句,进行思考和总结。另外,利用网络工具建立个人读书笔记,可以使知识获取的整合或共享,对于把握论文重点以及提高反应速度都非常有利。
第五段:教育论文阅读后的自我反思与总结
最后,阅读教育论文,需要心无旁骛,专注致力,逐层思考,反复推敲。看完论文后,还应该做一次深入的思考和总结。我们可以做一个笔记本,记录自己的思考和感悟,也可以通过与他人交流,拓宽自己的视野。总之,阅读教育论文不仅仅是为了了解教育研究动态,更是为了培养自己的批判性思考和探究性思维,进而提升自己的教育素质和素养。
通过以上几点心得体会,更为深刻地认识到了阅读教育论文的重要性。阅读是学习的基础,是世界上最好的老师,是获取新知识和领会新思想的有效途径。因此,在今后的学习工作中,我将借鉴以上经验,不断完善自己的阅读方法,一步步提升自己的阅读能力和领悟能力,为提高教育工作效益,做出积极贡献。
以人为本的教育论文篇五
生物统计学是南阳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的一门专业基础课,主要包括试验统计分析和设计两部分内容,是现代生物学研究不可缺少的工具。通过该课程的学习,可使学生掌握基本的试验设计和统计分析方法,培养学生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为以后的工作和科学研究打下基础。但该课程原理复杂、内容抽象、计算公式繁多且难记,加之教学内容的不断增加和学时的相对减少,开课时间又大多安排在大四,对大一所学的数学基础知识有所淡化,被许多学生认为是较难学习和掌握的一门课程,加之大部分学生又忙于准备考研,对学习该门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兴趣不浓,都给该课程的教学带来困难和挑战。因此,对生物统计的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对该课程重要性的认识,理解和掌握基本知识及技能,特别是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以进一步提高该课程教学效果。
1由考试型授课向实际应用型授课转变
生物统计学原理复杂,让学生完全掌握每个统计方法的原理、统计公式的推导较困难,且对于非统计专业人士是没有必要的。生物统计学的公式比较多,统计分析的方法也比较多,让学生把所有的公式记下来,既费时间、学生不易接受,也没有必要。在遇到生物、农林、生态、生化等实际问题时,一方面是如何设计实验方案,使实验既科学合理,节约时间和成本,通过统计分析,得出理想的实验结果;另一方面是面对已取得的实验结果,如何选择和使用统计分析方法。在大学科研中,有很多学生或在读研究生,在这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表现不足。因此,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比考试取得高分更重要。授课内容要深入浅出,多拿实际事例让学生选择统计分析方法,把不同的统计方法加以比较;或者把一个实验结果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同时进行分析,对分析结果加以比较,使学生充分认识不同统计方法的特点和不足,激发学生对统计学的认识和兴趣,把学生从繁琐的概念和复杂的公式中解脱出来。由考试型授课向实际应用型授课转变的另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考试方式的转变。考试方式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指挥棒。如果采取传统闭卷笔试的方式,学生往往在考前几天死记硬背公式以应付考试,考试过后又很快忘记。对于这门实践性较强的工具性课[1],教师尝试了“带纸开卷”考试法。即在考试内容上侧重以应用为主的考题,减少问答等概念性的内容,以引导学生掌握学习重点和方向,培养实际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学生的备考复习上,采用激发学生积极思考问题的方式,规定学生在2张a4纸上可单面手写自认为重要的公式供考试时参考,但不允许写有关基本概念、问答之类的内容。筛选和抄写公式的过程,本身就是一个深刻认真学习和思考的过程,这正是该课教学所要求的,促使学生把主要精力放在用统计分析方法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向上,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大大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2]。
2由纯理论型授课向软件应用实验型授课转变
统计学是一门相对古老的学科,在过去的授课过程中,因为计算多是笔算或由计数器计算,这就要求必须掌握计算过程,掌握计算的每一步骤,否则无法进行实际应用。但是随着现代计算机和计算软件的发展,使计算软件在工作和科研中的应用已经广泛普及。相反,如果不会使用计算机和计算软件,会给实际工作带来很多不便和困难,不能满足工作和科研的需要,特别是现代计算技术和计算软件突飞猛进的发展。在分析方法的多样性、分析结果的准确和详细性、分析制图的精美和完善性等方面,都是手工计算无法达到的。因此,必须改变传统的纯理论型授课方式,通过上机实习环节使学生应用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将学生从大量复杂计算中解放出来,提高效率,使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得到提高。适用于统计教学的计算机软件较多,目前主要有sas、spss、excel等,都提供了一个功能相对完整的数据分析工具[3]。但相比之下,从功能和可操性而言,spss是国际流行的统计软件,有强大的数据处理功能,操作简单,分析结果详细,还有很好的制图功能,得到国内外专家的`认可[4-5]。因此,在实践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要加大对该软件的应用。同时,老师要经常给学生介绍新的统计分析软件,扩大学生的视野。
3由完全依靠教材内容型授课向以教材为主、结合实际需要、拓展新内容型授课转变
生物统计学作为一门有一定学时限制的学科,在知识的组合方面,具有基础性、系统性和经典性的特点,所介绍的方法也是相对古老、常用、相对简单的,如假设检验、区间估计、方差分析、回归分析、相关分析、简单的正交实验设计等。而实际上生物统计的内容较多,如主成分分析、判别分析、聚类分析、对应分析、典型相关分析、通径分析等,实验设计中还有均匀设计、配合均匀设计等[6-7]。随着现代计算技术的飞速发展,许多新的计算方法不断出现,这些新方法是实践中非常需要的,而且新分析方法具有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统计方法不可取代的作用。因此,完全有必要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插入一些新的内容,扩大学生的知识视野,其中重要的途径就是介绍使用新方法的文献资料,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统计分析的重要性、广泛性,增加学生的实践能力。对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在实际应用时也有必要进行完善。如多重比较,虽然课本中介绍了多重比较的方法,对比较结果的显著性表示方法也做了介绍。但是在实际发表论文时,由于期刊文字的限制,用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所用版面太大,要求简明标出,这就提出了如何简化的问题。特别是很多组数据进行比较时,步骤较繁琐。如比较10组数据,用生物统计学所介绍的方法,需要45组数据来表示,显然占用版面较大,这时则需要启发学生用简明的办法进行解决。因此,要结合实际,完善课本内容,增强学生实际应用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4参考文献
[1]孙晓菲,李鑫玲.《生物统计》教学改革实践[j].科技信息,(18):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