确定目标是置顶工作方案的重要环节。在公司计划开展某项工作的时候,我们需要为领导提供多种工作方案。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方案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方案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小班宝贝宝贝音乐活动方案篇一
《大巨人和小矮人》音乐选自奥尔夫音乐,音乐富有趣味情景性,符合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孩子们都喜欢玩游戏,音乐游戏不仅给孩子们提供了情节,而且充满了趣味性,并且给了孩子音乐的享受。《纲要》中指出:培养幼儿喜欢艺术活动,并能大胆地表现自己的情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小班幼儿的思维正处于直觉行动思维向具体形象思维过度的时期,他们情感外露,不稳定,带有很大的情绪性。他们学习特点是只重过程轻结果。小班的教学活动应更注意游戏化、情景化,强调让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自娱自乐、玩中学、玩中获发展。因此,我设计了音乐游戏《大巨人和小矮人》想让幼儿在感知游戏情节的同时,用身体动作来表现音乐,并能感受音乐游戏所带来的乐趣。
1.能根据音乐做相应的动作,尝试用身体动作表现出大巨人和小矮人。
2.学会游戏的玩法,体验音乐游戏的快乐。
能根据音乐用身体变化大和小,并尝试用身体动作来表示。
学会游戏的玩法,遵守游戏规则。
知识经验准备:对大和小有初步的了解,玩过“躲猫猫”的'游戏。
物质经验准备:场景布置;操作图一个;沙球、响铃若干;音乐等。
一、直接导入,感受音乐
1.听伴奏音乐进场。
2.今天老师带来了一段音乐,请大家一起听听音乐里面出现了谁?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活动,使幼儿初步感受音乐的旋律。
二、分段欣赏,理解音乐
1.完整倾听音乐。
(1)听到了什么?
(2)用动作表现“大巨人”和“小矮人”。
2.听音乐第一段前部分表演一次。
3.最后“大巨人”和“小矮人”哪里去了呢?
(1)听音乐结尾
(2)商量并表现音乐。
设计意图:通过分段欣赏,表演音乐,使幼儿掌握和理解音乐中所表达的含义,为游戏做好铺垫。
三、完整游戏,体验乐趣
1.讲解游戏规则。
2.师幼共同游戏。
设计意图:通过完整表演音乐游戏,表达幼儿对音乐的理解,体验音乐游戏的乐趣。
小班宝贝宝贝音乐活动方案篇二
前段时间的“三.八”妇女节,幼儿园举行了“美味家长”活动,邀请了爱好烘焙的妈妈家长们来到班级里和孩子们一起制作美味的点心,享受了快乐的亲子烘焙时光,也让孩子真正接触到了点心制作。活动虽然结束了,而孩子们对制作点心却意犹未尽,班级角色区的“小厨房”,美工区的“泥塑”成了他们制作点心的天地。指南中指出:幼儿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同时也指出:要充分尊重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和学习兴趣,帮助幼儿养成积极主动、认真专注、不怕困难、敢于探究和尝试、乐于想象和创造等良好的学习品质。
因此,我抓住幼儿这个兴趣点,和幼儿相应的生活经验,设计了《狗熊吃面包》这一音乐游戏活动,将孩子们做点心的动作:“捏面团”“刷黄油”“撒果粒”“烤一烤”巧妙的融入到音乐和游戏中,在动作表演和快乐游戏中感受音乐,在音乐中自由的游戏、创造、想象、表现。
《狗熊吃面包》是由不同旋律演绎的二段体式乐曲。a段音乐简单活泼、形象鲜明、b段旋律沉重紧张,蕴含着丰富的变化,这样的音乐容易激起小班幼儿的表演欲望,而b段音乐中“狗熊”这一角色的出现,又将动作表演与游戏完美的结合起来。使幼儿在愉快、轻松、自由的游戏中获得发展。
“指南”艺术领域中“感受与欣赏”目标2指出:喜欢欣赏多种多样的艺术形式和作品,“表现与创造”的目标2提出:3—4岁儿童能用声音、动作、姿态模拟自然界的事物和生活情景。社会领域中社会适应目标2提出:3-4岁儿童在提醒下,能遵守游戏的规则。
本次活动的设计围绕这三点目标,结合小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创设游戏化的情景层层展开,我预设的本次活动的目标为:
1.感受乐曲a段音乐欢快和b段音乐紧张的不同风格,随音乐游戏。
2.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随a段音乐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
3.当熊来时控制自己不动,体验与同伴、老师共同游戏的快乐。
活动是围绕“做面包”开展的,这也是幼儿兴趣的根源,因此,根据活动的目标,我将活动的重点定位在: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随乐做制作面包的动作。而小班孩子年龄小,自我控制能力较弱,观察能力,推理能力都比较欠缺,所以我认为活动的难点是:狗熊来了,控制自己不动,根据位置猜猜谁被狗熊“吃掉了”。
为了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在情境游戏中有序地开展,本次活动主要准备如下:
经验准备:
1.有制作面包的经验,知道面包的基本制作过程。
2.玩过“猜猜谁不见了”的游戏。
3.了解躲避熊的方法。
物质准备:
1.面包制作步骤图。
2.大熊头饰。
3.音乐。空间准备:
活动前将幼儿的位置排成半圆形,以便于游戏。
“幼儿园教育应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促进每个幼儿的发展。”因此,本节活动以游戏贯穿始终,将游戏融入音乐活动中,让孩子在轻松、自然的环境下用他们特有的方式展示内心深处对音乐的理解和喜爱。使幼儿在快乐中感知和发展。
整个活动幼儿在宽松的氛围中自主的进行活动,活动注重动静的交替,使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热情。
活动中我还采用听、视、动相结合的方法。
从“视”入手。采用视听欣赏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理解音乐,例如:在导入部分,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味面包房”为背景,引导幼儿进入美好情境,让其心情放松。还有,活动中我出示的面包制作步骤图,让幼儿目有所见、耳有所闻,在不知不觉中带着喜悦、好奇之心进入音乐中。
从“听”入手。只有倾听才能正确地感知音乐的旋律、节奏、速度和表达的情绪。例如:在对比倾听的时候,设计这样的提问:“仔细听一听,两段乐曲有什么不同?”让幼儿带着问题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去听。
从“动”入手。根据音乐创编不同身体部位捏面团的动作,用此方法激发幼儿的想像力,让动作使音乐内容具体化、形象化。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随音乐做模仿动作,能加深幼儿对音乐的感知和表现。
另外,由于幼儿的知识水平、理解水平和实际生活经验都有所差异,每个幼儿对音乐的感受、理解和通过音乐产生的联想也都不一样。活动中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自己,教师逐步退出,使幼儿在活动中获得自主权。说说自己的感受、听听别人的想法,这样既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又有利于幼儿间的相互学习;既丰富了自己的知识经验又赋予音乐活动更丰富的思想内涵。
围绕本次活动的目标,我预设了以下几个环节:
1.情境导入
用动感的多媒体课件“美味面包房”为背景,教师情景化的语言引导幼儿回忆自己已有的做面包的经验。
教师:你们看这是什么?(面包)还记得它是怎么做出来的?幼儿根据已有经验自由表达,教师根据幼儿的回答逐一出示图片:(出示步骤图)
做面包首先要将面团捏捏软。捏完面团还要在上面刷一层黄油,再撒点自己喜欢吃的果粒吧,哇!做好了,把它放进烤箱。小小的面团就越变越大,越变越大。香喷喷的面包出炉啦,真好吃呀!我们一起来做面包吧!(此环节通过环境创设相应游戏情景帮助幼儿回忆做点心的过程,孩子们立刻兴趣盎然,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都得到了有效的激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为下面的学习提供良好的基础。)
2.根据图片匹配动作。
教师引导:“谁能一边说一边用动作表演出来?”
这一环节教师对幼儿的回答进行提炼,并从幼儿处提取动作:揉,揉,揉面团;刷,刷,刷黄油;撒,撒,撒果粒,烤,烤,烤面包。
(“指南”中指出“要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此时教师应让幼儿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来表现做面包的动作,避免千篇1律的表演,把活动的主导权交给孩子,教师则逐步退出)
3.熟悉a段音乐,创编在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
(1)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提问:现在我们的身体就是一个大面团,可以在哪里捏?
(幼儿小班时期是自我意识初步形成的时期,本环节通过游戏“把自己身体的某一部位当成面团捏一捏”,促进幼儿认识自我,同时创编身体不同部位捏面团的动作,既避免生硬模仿式教学方式,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满足小班幼儿爱玩的需求,有效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与乐趣。这也是本次活动的重点)
(2)在幼儿自由创编各种捏面团的动作后,尝试跟随a段音乐合拍地做面包(动作)。
(a段音乐旋律简单且重复,孩子一边愉快的做“捏、刷、撒、烤”的动作,一边感受音乐的节奏、旋律。此时,有节奏的说上一环节提炼出来动作口令,也能帮助幼儿迅速的和上音乐的节拍。揉,揉,揉面团;刷,刷,刷黄油;撒,撒,撒果粒,烤,烤,烤面包。越变越大,越变越大,面包做好啦!此环节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不知不觉的反复倾听音乐,而在音乐中,幼儿也会逐步规范动作的节拍,相互学习到同伴表演的不同动作,促进幼儿创造性思维的发展。)
(这样的提问,大大的激发幼儿的兴趣,“草莓面包”“苹果面包”“冰激凌面包”??孩子们各种关于美味面包的美好想象接踵而来,此环节幼儿根据音乐情景,大胆想象,按自己的意愿自由表现,体现幼儿的主体地位。同时,这样的提问再次点燃幼儿的兴趣点,将幼儿的原有的生活经验和音乐活动有效的结合,又因为每次做出面包的口味不一样而有更多的期待惊喜,充分体验游戏的快乐)
4.熟悉b段音乐,随乐玩“狗熊吃面包”的游戏。
此环节以对比欣赏的形式,通过提问:“我们的面包这么香,会发生什么事呢?”引导幼儿感受两个乐段两种不同的音乐情绪。听b段音乐后启发式提问:“这一段音乐和刚才的音乐有什么不同?”帮助幼儿进一步感受音乐表达的形象——大熊,体现了积极的师生、生生互动,营造了轻松、自由、平等的游戏氛围。为解决难点做好准备。
新课程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让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茁壮成长。幼儿园课程应该是游戏的——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游戏是对幼儿的成长最具价值的活动,是最适合幼儿身心发展特点的活动,也是幼儿最愿意从事的活动。
此环节“大熊”这一角色的加入,巧妙的将游戏融入到活动中,因为孩子们知道躲避大熊的方法,且有“猜猜谁不见了”的游戏经验。此处,可以直接累加“大熊来了”的游戏情境。
教师提问:哎呀,香喷喷的面包把大熊给引来了,大熊来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
(此时幼儿闭上眼睛,变成一块大石头,并保持身体不动,配班教师扮演大熊出场)教师提醒幼儿:我们赶快看看左右两边的的小面包有没有少!我们要记住自己身边的好朋友是谁哦!
(活动中没有变成石头面包的小面包就要被狗熊带走,这样的游戏环节设计既充满趣味性,同时也培养了孩子们初步的规则意识。巧妙地解决了活动的难点,而最后猜出被带走的小面包(小朋友)的名字,则能成功解救对方,这样猜谜的方式,激发了幼儿的好奇心,为游戏增加了悬念,也让游戏变得更加有挑战。)
5.完整游戏。
随乐完整游戏。(1~2遍)
教师:这次你又想做什么口味的面包呢?那我们一起来做吧。
在完整游戏的环节中,我提出的要求层层递进,在创编不同部位捏面团的的基础上,引导幼儿创造性的用动作表现面包在烤箱里变化时的样子。
此环节中无论是游戏化的情境创设,还是层层递进的启发提问,都能够激发幼儿去主动地体验游戏中的快乐,能很快地带动每个孩子参与音乐活动的积极性,在游戏中轻松、自然地表现自己。
小班幼儿的思维以具体形象为主,情感所指向的事物比较单纯,容易被生动有趣的情节所吸引,活动往往受环境、气氛的影响。因此,这一环节,教师也可以根据孩子猜的情况,适时变换幼儿座位,增加游戏难度,让幼儿在整个活动中都能保持好奇心,让他们始终处于充满期待的位置。
课程游戏化实施以来,我们一直倡导"让幼儿主动学习,让孩子成为学习的主人",本次活动以幼儿的自主学习为活动设计的主导思想,创设自主的学习环境,重视幼儿的快乐体验,通过在游戏中学习音乐、师幼互动,运用形象生动的角色形象和肢体动作配合轻快的节奏,以鼓励、赏识的方法来调动幼儿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使幼儿愉快地投入整个活动中,激发幼儿的快乐情感体验,让幼儿真正自主快乐地参与到音乐活动中。以上是我对《狗熊吃面包》这一活动的设计以及粗浅的认识,我会在今后的教育实践中,在新的教育理念熏陶下,不断成长。其中不当之处还请各位评委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小班宝贝宝贝音乐活动方案篇三
活动目标
1、体验歌曲中一条鱼的孤单和三条小鱼的快乐,引导幼儿知道和好朋友在一起玩是快乐的。
2、初步感受三段歌曲的不同速度。
活动准备
1、《鱼儿好朋友》的歌曲磁带。
2、小鱼的头饰若干。
3、盛水的鱼缸,实物金鱼三条。
活动流程
1、教师出示盛有一条鱼的鱼缸:你们看,鱼缸里有什么?小鱼长的什么样子?他是怎样游泳的?请小朋友学一学小鱼游泳的样子。
教师与幼儿一边做鱼游泳的动作一边提问:你觉得一条小鱼在鱼缸里快乐吗?(不快乐)那小鱼会怎样呢?引导幼儿理解第一段歌词。
教师用孤独、苦恼的表情演唱“一条鱼,水里游,东游西游找朋友”。
2、小鱼怎么了?我们应该怎么做?引导幼儿说出应该给他找个朋友,并请幼儿帮忙在鱼缸里再投放一条小鱼,让孩子们观察两条鱼在鱼缸里鱼儿的动作会有什么变化,并启发幼儿大胆想象并用简单的动作和表情表现出来。
3、引导幼儿说出第二段歌词内容并理解:两条鱼,水里游,摇摇尾巴点点头。教师在教幼儿演唱时要表现出高兴地表情。
4、现在鱼缸里有两条小鱼了,如果我再放上一条会怎样呢?教师要表现出比较神秘的样子,引起幼儿的兴趣。
请幼儿投放第三条鱼,让幼儿观察并鼓励他们用合适的动作和表情来表现。教师引导幼儿用欢快的语调演唱第三段歌词:三条鱼,水里游,快快乐乐做朋友。
5、播放音乐磁带,教师带领幼儿用不同的速度和表情表演唱歌曲。
为三名幼儿戴上头饰,按照三段歌曲的内容幼儿依次出场,表演小小音乐剧“鱼儿好朋友”,提醒幼儿注意表情和动作,以此巩固幼儿对歌曲的熟悉和理解。
6、教育幼儿在生活中多和好朋友一起玩,知道好朋友之间互相团结,互相帮助,这样才会生活得很快乐。
活动反思
本节活动课所达到的效果不但让孩子们学会了演唱歌曲,而且让他们知道了好朋友之间要互相团结,互相帮助的道理。在活动的过程中,孩子们对老师出具的小金鱼非常感兴趣,极力的模仿小金鱼游泳的样子,提高了他们的模仿力和观察力。但是在幼儿与老师一起演唱歌曲时,少数孩子对音乐的情绪和速度不能很好的把握,致使整个歌曲平淡无奇,这需要在以后的教学中慢慢的渗透,是整个作品变得丰满起来。
小班宝贝宝贝音乐活动方案篇四
活动目标:
1.初步培养幼儿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2.喜欢音乐,乐意随老师做一些简单的动作。
活动重点:
喜欢音乐活动,乐意跟随老师做简单的动作。
活动难点:
能连续随音乐做出简单的动作。
活动准备 :
音乐vcd
活动过程:
1.导入:问好时间
老师拍手说:你好小朋友。老师再边拍手边引导幼儿回答:你好,老师。老师还可以和个别幼儿拍手有节奏的问好。可以组织幼儿多练习几遍,为后面的活动做准备。
2.在玩游戏的过程中掌握节拍
(1)看谁做得对:
现在我们一起来玩一个游戏吧,看谁做得又对又快,老师说:拍手,你们就说:拍手,而且要边说边拍手,然后在幼儿熟悉拍手的基础上练习拍肩、拍头、拍腿、踏脚等。
(2)请你和我这样做:
刚才我们玩了拍手、点头、踏脚的游戏,小朋友都玩得特别的开心,今天老师还把刚才我们玩的小游戏编成了一首好听的歌谣,现在老师就把它边说边做给你们看,"请你和我拍拍手,你们和我一起说:我就和你拍拍手"。老师示范一遍,小朋友也和老师一起边说边做好吗?在幼儿熟悉拍手的基础上,以同样的方法练习点头和踏脚等动作。
3. 感受音乐
(1)初步感受音乐
(2)进一步感受音乐,表现音乐
老师播放音乐,和幼儿一起来表演《拍手点头舞》(2-3遍)
4.活动结束
今天老师和你们玩的很开心,你们玩的开心吗?和老师一起说老师再见。老师边拍手边说:再见,小朋友。幼儿边拍手边说:再见,老师。
小班宝贝宝贝音乐活动方案篇五
1、记住歌词,学唱儿歌。
2、唱儿歌的同时,体会儿歌带来的快乐。
3、通过学唱儿歌,学会如何团结合作。
学唱儿歌,初步感受儿歌带来的快乐。
学会用轻快的节奏去唱儿歌。
课件、音乐、大萝卜道具、头饰
小朋友同教师先一起玩一个手指游戏,让小朋友的情绪跟着教师活跃起来。
小朋友跟着教师的节奏,一起打拍子。提问小朋友,在这首歌里你们都听到什么呢?(表扬)
那我们再来听一遍,听听他们到底在做什么!
学唱《拔萝卜》,跟着教师,用轻快的节奏去唱歌曲,记得把歌曲里的每一个人物、动物都唱出来。
老师提问:
1、师:小朋友,刚刚我们在歌曲里听到了都有谁呢?(老爷爷,老奶奶,小黄狗,小花猫)老师请小朋友们来演一下他们好吗?(好)
2、师:小朋友,想要把萝卜拔出来的话得先唱一下我们神奇的咒语哦!是什么呢?(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
3、师:老师请一位小朋友来扮演老爷爷,老爷爷先来拔萝卜(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小朋友们,老爷爷拔得怎么样了?(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
4、师:那老爷怎么办呢?他喊了谁来帮忙呢?(老太婆,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5、师:再请一个小朋友扮演老奶奶,两人一起唱咒语,结果呢?他们又喊了谁来帮忙?(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小黄狗,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6、请出一位小朋友演小黄狗,哎呀,这个罗拔太大了,结果……(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不动.小花猫,快快来,快来帮我们拔萝卜.)
7、师:小花猫来了。好,让我们大声的把咒语给唱出来。(拔萝卜拔萝卜.嗨吆嗨吆,拔萝卜.嗨吆嗨吆,拔出来了)
8、师:哇!真厉害!终于拔出来了!小朋友们拔得开心吗?(开心)最后这个大萝卜需要几个人才能拔出来呢?(四个)如果自己一个人,拔得动吗?(拔不动)拔不动你开心吗?(不开心),如果遇到更大的萝卜怎么办呢?老师告诉你哦!我们可以请多几个人来帮忙,对吗!(对)嗯,我们可以请小朋友来帮忙,也可以请小动物来帮忙!
9,、小结:一个人办不到的事情,依靠大家的力量就能办得到,人多力量大。所以我们小朋友们平时也要互相帮忙,团结合作!
幼儿集体和教师一起听着音乐,唱起来!教师可以带领小朋友一起做着拔萝卜的动作唱歌,让幼儿更能感受到儿歌带来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