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不辞辛劳的人民教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教案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一
此次活动是一个以游戏为主的、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游戏,它充分反映了数学活动的重要目标——能让幼儿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活动中提供的材料“鞋子”袜子、手套、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必须使用的,从孩子关注自己的鞋子出发,来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的开始我创设了情境《帮兔妈妈整理房间》,让幼儿从关注鞋架上的鞋出发,通过先让幼儿观察自己脚上的鞋,使幼儿知道脚上鞋子有两只,两只鞋子是一样的,它们才一对好朋友。然后再引导幼儿根据鞋架上的单只鞋子到很多鞋里去找另一只一样的鞋子。在出现问题后,及时引导幼儿进行观察讨论,讨论使幼儿相互吸取经验,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接纳他人的观点,达到学习的目的。帮助幼儿解决了特征混淆的问题,使幼儿知道一样颜色、一样花纹、一样大小的两只鞋子是一双鞋子,丰富了一双的概念。在操作环节:材料的设计考虑到了鞋子大小花纹一样颜色不同、颜色花纹一样大小不同、颜色大小一样花纹不同,这几种在操作材料中都显示出来,由于在前面“整理鞋架”环节中幼儿出现了问题,幼儿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在第二环节配对袜子这一环节中幼儿都能正确的成双配对袜子。最后环节“帮手套找朋友”,因为幼儿已有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了,所以操作起来孩子们都能先找一找、想一想、再进行连线。
我想在以后的活动中,我会坚持以一个观察者、支持者的身份,关注幼儿与材料的互动情况,支持、推动幼儿主动学习。让幼儿在同伴的相互作用下进行学习,让他们共同交流中运用已有的知识经验互相启发、修正。这种相互的学习方式,使幼儿学会接纳他人的观点,获得心理上的安全通过幼儿的实践,来解决幼儿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把“数学”的概念渗透于生活,促进幼儿的发展。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二
《认识新朋友》活动反思
幼儿开学了,要加入集体生活了。离开了亲爱的家人,他们开始都有些不适应,我们为此准备一节《认识新朋友》活动,让幼儿知道这里有更多的好玩的,更多的朋友。在认识新朋友活动中,有些幼儿虽然只会轻声的说幼儿叫什么?但是只要他们能说自己的名字,就是一个很大的进步。我们希望幼儿在这个集体生活中,有很多的朋友,把我们老师也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活动中我们以游戏贯穿其中,其中以传球游戏来自我介绍,从而来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比较投入,有好多幼儿还争先恐后地抢着说呢!其中也有个别幼儿幼儿能清楚、响亮、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名字,但也有少数幼儿表达不清,甚至不能准确地说出自己的姓名。有些幼儿胆子比较小,所以话到嘴边又不感说出来。通过这次活动,老师对全班幼儿有了初步的了解,对一些胆子较小的`幼儿给予鼓励、帮助,多让他们在集体中表现自己。同时,教育一些胆子大、表达能力强的幼儿,帮助胆子小、表达能力差的孩子,缩小两极分化的差距,使全班幼儿共同进步。宝贝们加油!
活动目标
1. 认识三角形,了解三角的基本特征。
2.能找出生活中的三角形的物品。
3.会简单区分不同的形状。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对三角形的认知。
教学难点:会简单区分不同的形状。
活动准备
1.图形(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卡片若干,小三角形人手一个;
2.画有小三角形轮廓的图片人手一幅,油画棒人手一盒;
3.画有正方形,圆形和三角形的场地一块,录音机,磁带
活动过程
一.故事导入,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数学王国里,来了许多的图形宝宝,看看都是谁啊?
二.基本部分,请幼儿动手亲自操作,初步感知三角形的基本特征。
(1)师幼共同观察大三角形,引导幼儿通过点数的方式说出:三角形有三条边和三个角。师幼共同念儿歌:“三角形,三条边,三条边上走一走;三角形,三个角,三个角上站一站”。
(2)描一描,画一画。教师给每位幼儿一个三角形轮廓,让幼儿自己选择颜色为三角形涂色,巩固其对三角形基本特征的认识。
三.结束部分,游戏:图形宝宝找家
教师在地上事先画一个圆圈,一个正方形和一个三角形。请幼儿自选图形卡片,排好队,随着音乐逐个将手中拿的图形卡片放在其相应的“家”中。
四.延伸部分。教师和幼儿一起用一张正方形彩纸,用对折的方法,折出许多大小不一的三角形,在把三角形剪下来,拼一拼,看能拼出什么图形。
教学反思
上完本堂课,我最大的感触就是:
1.课堂上应该把班上孩子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在课程导入环节,可能是自己的引导不够全面细致生动,所以孩子们普遍表现平静,注意力很容易分散。在回答问题时,只有个别孩子配合。如果自己能够把开堂图形宝宝的出场设计的有新意一些,孩子就能跟上我的思路了。
2.没有及时的鼓励。以为开堂孩子们的积极性不高,我又着急了,所以当孩子们回答完我的问题后,我明显表现出紧张了,甚至忘记给孩子们鼓励了。原先,我的课程是有涉及鼓励的,结果一紧张,把这个环节忘记了。
3.各个环节线索清晰,但课程内容的连贯性不强,缺少有关联性的词语进行衔接。
4.授课环节我的口头语:“然后”在课堂中出现多次,今后必须要注意。
总体来说,需要改进的细节很多,平日里自己要多向右经验的同事们学习教学的方法与技巧,在实践中多多加强练习和巩固,以期成为一个出色的幼儿教师。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三
教育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导幼儿在身边中寻找好朋友,并激励幼儿勇敢讲述。
活动准备:
大书一本,自制图片若干,《找朋友》音乐带,阅读光盘。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逐页分享交流。
(2)第2~5页直接猜图,请幼儿看图说说好朋友还可以是谁?说说他们在一起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教师梳理内容整理句子。
(3)第5~7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好朋友在一起时喜欢做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内容边整理句子。
(4)第8~9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谈谈自己伤心难过时好朋友是怎样安慰你的?你有困难时好朋友怎样帮助你?教师整理句子。
(5)第10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和好朋友吵架时的心情。
(6)第11页: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吵架后怎么样了,说说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分享图画中两个好朋友和好后,受到好朋友游戏邀请时的快乐心情。
3、出示大书
欣赏“领读光碟”朗读一遍,集体有感情跟着老师读一遍。
4、总结分享
5、音乐游戏“找朋友”,活动结束。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四
教育目标:
1、熟悉故事内容,初步理解什么是好朋友,感受友情的温暖和美好。
2、初步引导幼儿在身边中寻找好朋友,并激励幼儿勇敢讲述。
活动准备:
大书一本,自制图片若干,《找朋友》音乐带,阅读光盘。
活动过程:
1、谈话导入课题。
2、出示图片,逐页分享交流。
(2)第2-5页直接猜图,请幼儿看图说说好朋友还可以是谁?说说他们在一起时表情怎样?心情怎样?教师梳理内容整理句子(好朋友可以是--------)。
(3)第5--7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好朋友在一起时喜欢做什么?教师带领幼儿边表演内容边整理句子(好朋友喜欢一起-------)。
(4)第8---9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谈谈自己伤心难过时好朋友是怎样安慰你的?你有困难时好朋友怎样帮助你?教师整理句子。
(5)第10页;观看图片,请幼儿说说和好朋友吵架时的心情。
(6)第11页:请幼儿看图说说他们吵架后怎么样了,说说如果自己遇到这样的问题应该怎样解决?教师和幼儿一起观察、分享图画中两个好朋友和好后,受到好朋友游戏邀请时的快乐心情。
3、出示大书,欣赏“领读光碟”朗读一遍,集体有感情跟着老师读一遍。
5、音乐游戏“找朋友”,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1、本次活动是分享阅读读本《好朋友》的第一课时,也是本学期分享阅读课中最难的读本。活动中孩子们的积极性高,在老师的引导下能围绕画面的信息大胆想象,大胆举手回答问题。课堂气氛浓,孩子们能积极发言,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2、老师能根据读本的情节分三部份进行,层层深入导出好朋友的事情。能抓住读本的难点和重点开展。
不足:
1、进行指读这一环节应让幼儿当小老师来带读。
2、教师注意“玩具”的正确发音。
评课意见:
1、读本《好朋友》在老师的带领下,能较好的完成。
2、教师在开展活动中能抓住读本的线索,大胆引导幼儿进行猜图。效果很好。
3、小朋友在活动中思维活泼,积极主动,心情愉快。
4、能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突出重点和难点。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五
情感交流——我们都是好朋友是本活动开展前的铺设。在《小公鸡和小鸭子》生动故事引题中幼儿 的“朋友”概念得到初步的认识和形成,如故事中教师提问幼儿:“小公鸡不会游泳是谁救它的?”“小鸭子啄不到虫是谁帮它的?”“它们是一对什么样的朋友?”孩子们都争先恐后的回答,炫宸:“小公鸡帮助小鸭子啄到虫;”张睿:“小公鸡和小鸭子是一对好朋友,小朋友也有好朋友;”玥琪:“弟弟是我的好朋友;”……。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孩子们在讨论、回答中知道了好朋友应该互相帮助、相亲相爱的道理。根据幼儿初步形成的“朋友”概念,我组织幼儿进行自我介绍活动:我叫××,今年×岁,我是×孩,我想和小朋友一起……,以及自由交友活动。由于有了之前对“朋友”的粗浅认识,幼儿的自主性、参与性得到了激发,气氛积极、活跃,幼儿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里也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孩子们非常的兴奋,沉浸在交友的乐趣中。这些为音乐游戏活动的开展奠定了基础,使幼儿对“找朋友、交朋友”产生了愿望与乐趣。
由于有了之前活动的情感交流认识,在本活动一开始,我采取了直接导入的谈话引题方式,孩子们的兴趣马上被调动了起来,开始悄声的讨论起自己的好朋友,形成了游戏的氛围。于是,我邀请了几位事先排练好的小朋友进行游戏的示范,孩子们看的津津有味,幼儿示范完后小朋友的游戏热情高涨起来了,林彬小朋友说“:老师,让我玩吧,我要找好朋友,”……。在这里我发现到原来哭闹的羽晴小朋友、不喜欢参与活动的卓凝、孙毅、艺磊等几位小朋友在音乐声、其它小朋友的热情参与的积极性感染下也都不知不觉的加入到活动中,这是活动收到的一个好效果——“让幼儿在与环境互动获得积极的发展、”“活动要以幼儿为主体,促进每一位幼儿在不同程度、不同水平上的.不同发展。”但是由于幼儿的游戏能力和年龄特征存在着弱强性和差异性,孩子在游戏的开展中能力强的幼儿能很好的随音乐大胆、开心的游戏,而能力弱的幼儿游戏进行到一半就无法进行,而有一部分幼儿由于兴趣、注意的转移也停止了游戏,这是本活动存在的一个不同能力、不同水平幼儿发展定位的困惑和难点,以及需要在今后的活动中注意加强幼儿游戏能力训练和培养幼儿大胆、活泼个性的重点。
活动结束后,在许多幼儿两两结伴的快乐脸上和日常生活中常有的自理能力强的孩子帮助自理能力弱的孩子穿鞋子、袜子以及游戏中互相合作的现象中(虽然这种现象并不占幼儿人数的绝大部分,但也说明教育成功的开始)我们可以看到,我们的活动目的收到了好的效果。可在活动中存在的不足和改进的方向需要教师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引起重视和关注,让幼儿在交朋友乐趣中、在好朋友的快乐合作、互相帮助、相亲相爱中战胜入园焦虑、体验交友的乐趣、爱上幼儿园,从而促进幼儿更加健康、快乐的成长!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六
《纲要》中指出:“为幼儿创设一个宽松、自由的游戏环境,能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主动性。”因此,在本次活动中,我针对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为幼儿创设了情景表演,让幼儿在游戏表演中学唱歌曲,学会和同伴结伴游戏。刚开始的时候,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不是太高,不太愿意表现自己,我又针对这个现象,运用儿童化的`语言和夸张的身体动作从而激发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在表演过程中,很多小朋友都很开心,知道要根据歌词的内容有礼貌地按要求进行表演,充分体现了幼儿的自主性和主导地位。
教材的选择:《找朋友》是一个韵律比较欢快的音乐。这个活动本身歌词很好理解,孩子一听就知道在唱什么,是什么意思,如:敬个礼,握握手等词,对小班孩子而言是有接触经验的,而且还很美好,所以孩子乐意去说、去唱。在动作方面,只要简单的走步、拍手、握手,并没有很规范的要求,而找个朋友拉拉手,彼此拥抱一下,让孩子觉得很有趣,所以他们都很想去找朋友。因此,这次活动很符合小班幼儿的实际,也很能抓住小班孩子的兴趣。
教法的安排:在学习《找朋友》的时候,我用了几次示范,一次是老师与老师之间的找朋友,另一次是老师与孩子之间的找朋友,反复的进行找朋友以后,让孩子更好地感知了根据歌词来做动作。记得当我第一次示范结束后,来邀请小朋友和我一起找朋友时,被我找到的那个孩子,很从容地根据歌词做完了所有的动作,配合很默契。所以,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多次地示范是有必要的,这样可以让孩子更好地,更直观地感知动作。
本次活动总的来说比较成功,思路清晰,基本达到了教学目标,但在环节的衔接上还有所欠缺,特别是当孩子回答到相应的歌词内容时,我没有及时将相应的图片贴出来,导致幼儿只能根据教师的动作来记忆并表演动作,形式显得有些单调。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吸取经验,改进缺点,将教学活动组织得更好。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七
长期以来我们发现每年新生入学后都会有一部分的同学产生不适应的现象,甚至哭着闹着不想来上学,特别是在我们这种寄宿制的学校里,这种现象就更为明显。其中我们发现原因之一是这类学生依赖性大,在家娇宠任性,到了寄宿制学校难以适应群体生活,不懂得该如何主动地去认识新朋友,不懂得怎样跟同学相处等。因此我们学校很早就开始每年开学前就对新入学的一年级新生进行“关爱新生”团队训练,通过快乐的团队游戏让学生认识新朋友,融入新集体。我们发现经过这样的培训,学生更容易适应学校的生活。而《认识新朋友》这节课就是在此基础上修改而成,让它变得更有针对性,更适合班级内开展。下面就来谈谈这节课的一些感受和体会。
一、活动适当创新,更适合一年级学生
我本人不主张照搬照抄一些已有的活动,因为活动是为教学目标服务,为学生主体服务。如果只是为了活跃气氛来开展活动,我觉得是本末倒置。如何设计一些符合教学目标有适合该年龄学生开展的活动是我一直思考的问题。就如有些人认为课前热身不一定要跟上课的主题相符,当然我觉得这也没有错,但是能设计与主题相符的'热身活动无疑是最好的。就如该课的课前热身“大朋友、小朋友”,这是我从“大西瓜、小西瓜”的游戏中得到的灵感,经我这么一改造,既与本课的主题相符,又起到课前热身的作用。另外,“朋友成群”的游戏也是从“人以群分”的游戏中修改而成,让他们先拉手围圈边走边唱儿歌“找朋友”。老师说找几个朋友,几个同学就抱在一起,并相互喝彩。学生非常感兴趣,找到朋友的同学特别兴奋。在这样的游戏中学生之间的感情迅速升温。
二、问题巧妙提出,让学生体会更深
我比较重视每个活动后的分享环节,虽然有些人认为,对于小学一年级的学生能分享出什么来呢?做做游戏就算了。虽然对于他们来说,谈不出什么高深的见解,只能谈到一些很表面的很浅层的东西。但是我觉得只要他们能谈出哪怕只是一点感受,这已经足够让他们体会到活动的真正意义。所以在本课当中每做完一个活动我都会设计一两个适合他们回答的问题,引导他们去思考活动的收获。我发现只要教师引导得好,学生还是能谈出自己的收获,就例如在“朋友成群”的活动中有同学就谈到“不要害羞,要大胆一点才能交到更多的朋友”。“要跟同学们一起玩,就能交到朋友。”等。他们都谈得不错,因为这些都是他们的切身体会。
三、抓住学生心理,激发学生的兴趣
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同样的内容,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学生接受起来会更加乐意和主动。在《认识新朋友》这节课里,我采取了低年级学生最喜欢的做游戏的方式,让他们通过一个个有趣的活动,认识新朋友融入新集体,掌握交新朋友的方式方法等。在课堂里,我发现这样的形式学生很感性趣,课堂活跃,学生参与度高。一堂课下来,他们之间的感情明显加深,彼此之间不再陌生。
四、不足之处
由于这一节是活动课,在心理活动室开展,以做游戏的方式开展,学生特别兴奋。所以对于管理学生课堂纪律方面显得有点吃力。学生往往在做完一个活动之后难以迅速静下心来认真听其他同学分享他们的感受和体会。另外,为了活动方便,我在活动场地没有放置桌子和椅子,学生是席地而坐,因此学生在坐姿方面显得有些随便。经过思考,我认为这两个方面是可以改进的。首先我可以开展小组纪律竞赛的方式,在上课之前给他们讲清楚比赛的规则。例如:坐姿端正,不随便插话,认真听别人回答,按老师的要求进行活动,活动后迅速安静坐好等。凡是做得好的组在小组的评分栏里加红花,凡是没有按照老师的要求去做的小组就扣除小红花。最后累计红花数最多的小组获胜。另外,在每个小组里设定一个小组长,当好老师的小助手,管理好本组学生的纪律,提醒他们按老师的要求做好等。相信这样的方式对他们的纪律会有很大的约束作用。
找朋友活动教案反思篇八
本次活动以一个故事为切入点,通过对故事中主人公处事方式适宜性的讨论,提升了孩子们对是非的判断能力及学习了用适当的方式表达对同伴的喜爱,所以很明显这是从关注孩子的心理健康出发的一个活动,尝试着让孩子能够表达自己的真实感受。这样的课程在以前涉及地很少,但今天孩子的表现告诉我们,却是十分需要,对孩子来说意义也十分重大,它让我从不同的方面了解了孩子的发展:
1、孩子们对对、错概念有一定认识,所以当抽到题卡时,孩子们能较快地判定行为的对与错、适宜与不适宜。
2、但结合幼儿的.实际行为,发现与这种认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这说明当孩子们将思想转换为行为时还需要一个介质,而产生这个介质的关键就是我们的教育,教育的不断引导、反复巩固可以让孩子们真正实现思想与行为的统一。
3、活动结束后,孩子们之中商量的语言、良好的行为明显增多了,虽然我们不知道这样的现象可以持久多长时间,但它却传递给我们一个信息,今天这个活动起到了一个及时效应,另一方面也促使我们进一步深思,以前孩子们有类似的冲突发生不能很好解决,不单单是孩子们的行为问题,之中一部分也是方法问题,因为不知道怎么解决,而使结果更激化。所以这样的课程对于孩子来说是十分需要的,一方面如果我们坚持这样的课程,相信对孩子们的及时效应一定会转化为长远效应,另一方面给了孩子们一个处理心理问题的方法,让孩子们遇到类似的问题再也不会手足无措,那么一定会更利于孩子的心理发展。
活动结束了,带给我们的思考却很久远:
3、遇到孩子们的行为冲突时,教师不但应该指出不对的地方,更应该告诉孩子遇到此类问题如何应对的方法,让孩子们学会自己处理问题,“授之于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