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一
《蟋蟀的住宅》是19世纪法国著名昆虫学家法布尔写的一篇观察笔记。作者怀着对蟋蟀的喜爱之情,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具体介绍了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修建住宅的经过。对蟋蟀的吃苦耐劳和不肯随遇而安,作者是十分赞许的。学习这篇课文,在让学生把握课文主要资料的同时,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的表达方法,并注意把这些方法运用到习作实践中去。要让学生学习作者认真观察事物的方法,激发学生观察周围事物的兴趣,体会作者是怎样运用富有情趣的语言来表达的。
本文的教学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围绕本课教学目标,我取得了以下教学效果:1。文中的题目比较新奇,引用课题质疑来引起悬念,激发阅读兴趣。利用动物和人类的“住宅”的联系及区别,引起孩子的学习兴趣。说说动物住处的称呼,让学生在拓展中积累,在比较中感受作者的感情。2。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也是本篇文章很大的亮点。此文不仅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课文中的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文章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我让学生多次找出拟人句并重点地指导朗读,训练了学生的语感。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作者喜爱昆虫、热爱自然的教育。3。透过重点词句学习语言。文中许多词语和句子都写得别有特色。比如:“蟋蟀和它们不一样,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我要求学生们反复阅读,运用上下文的互相比照的方法加深理解。结合体会段中的“临时”“隐蔽所”“得来不费功夫,弃之毫不可惜”等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再如:“当四周很安静的时候,蟋蟀就在这平台上弹琴。”引导这句话时,我给学生设疑:作者把蟋蟀挖掘的住宅说成是“住宅”,而且还说是个“伟大的工程”你觉得是不是有点夸张了?从而又引导学生认真读书,从蟋蟀住宅的外部和内部两方面的特点来感受蟋蟀的聪明才智和建造出这样的住宅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4。最后,我把课堂拓展到课外,让孩子成为蟋蟀住宅的建造者,再给蟋蟀提一些好的修建住宅的建议。并且在课后搜集一些科普短文来阅读。觉得这样一来学生能够把《蟋蟀的住宅》一课作为起点,再多接触一些科普文章。这样他们既能够增长课外知识,又能够锻炼读书潜力。从而实现语文与生活的衔接,语文与实践的融合。
在上这节课的时候,我最大的成功之处是:从“住宅”入手,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并适时地进行拟人句的学习,这其实是文章很大的亮色,它奠定了此文不仅是科学说明文同时也是一篇优秀的文学作品的地位。而我则显然是重前者而忽略了后者,因为这语言乍看平实,其实是涵盖着作者浓浓的情怀。当学生找出拟人句时我没有重点地来指导朗读,失去了很好的语感训练机会。如果有再一次的教学,我一定要加强对感情的体会和朗读指导,使学生在情感的感染之下学习观察,潜移默化地受到热爱自然的教育。
由于时间限制,在阅读上用的时间不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可以用“假如你就是课文中的那只可爱的小蟋蟀,请你向大家介绍自己的住宅”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同时也可检验学生了解蟋蟀住宅特点的情况。
如果我再重新上这节课的话,我会这样做:首先出示蟋蟀图片,根据课前查阅的资料说一说对蟋蟀的了解并揭示课题。接着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然后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最后拓展练习: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小学四年级《蟋蟀的住宅》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二
《燕子专列》这篇课文进述的是和燕子有关的一个感人的故事。有一年春天,欧洲的瑞士气温骤降,风雪不止。这时,从南方飞回北方的燕子经过瑞士,因找不到食物,饥寒交迫,面临死亡的危险。瑞士政府得知这一情况后,呼吁人们寻找冻僵的燕子,将它们送到车站,并用带有空调的列车将这些燕子送到了温暖的地方。这个故事表现了人类对鸟儿博大的爱心,呼吁人们要保护动物。
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比较满意的地方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入研读文本,走进语言深处。
二、营造了宽松、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
三、创设一个个情境使学生融入文中,把孩子们带中
四、注重对学生情感的关注,营造了一个“情感的课堂”、“感悟的课堂”、“对话的课堂”。
五、整个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读书方法。
六、运用多种形式的朗读.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的: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住宅、隐蔽、弃去、慎重、住址、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钳子、耐烦、宽敞。
2、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拿出一个方阵的塑料蟋蟀)认识这小东西吗?叫什么?
蟋蟀。对,这是它的大名,小名叫什么?(蛐蛐)
师:“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书空)
师:小家伙虽小,但人缘特好,早已是大名鼎鼎、家喻户晓,你知道它有哪些本领?(好斗、唱歌、建住宅)
板书:蟋蟀的住宅
二、初读课文,了解蟋蟀住宅的样子。
1、蟋蟀的住宅有多少平方米,有几层楼?小东西的住宅是什么样的?读课文,用“-”画出有关句子。
2、讨论后教师在黑板上画出蟋蟀的住宅。(在课题的右边画出蟋蟀的住宅,直观、形象)
三、变换角色,再读课文。
1、师:小家伙的住宅不就是个小洞,有啥了不起的?
你们认识王老师的住宅吗?(不认识)
2、要做好评委就要先了解各自的住宅。小家伙的住宅什么样?有什么特点?请各评委了解一下。要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我想了解一下各评委的水平。
分段读课文(让学习困难的学生读),每人找一位小老师帮助纠正读音。
四、再读课文,找出生词,讨论。
1、读课文,划出不理解的生词,写在黑板上。隐蔽、弃去、慎重、挖掘、搜索、骤雨、粗糙、简朴、干燥、耐烦、宽敞。
2、讨论词义。联系课文,学生理解哪个词义就请他讲哪个词,老师重点指导学习“随遇而安”。
(1)随遇而安,从字面看是什么意思?(随便找个地方就安顿下来)
第二课时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过程:
一、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
1、师:蟋蟀的住宅有什么特点呢?请各位评委再读课文,用“-”画下有关句子,并能把每一个特点用一个词概括出来。
2、学生自由读课文,找特点并概括。
3、请学生板书自己概括出来的蟋蟀住宅的特点。
4、讨论、比较住宅特点。
生:小蟋蟀住宅朝着阳光(向阳)
小蟋蟀的住宅隐藏在青草丛中(隐蔽)
师:小家伙真不简单,一个小洞也有这么多名堂,但是我的住宅里有电灯、电话、有线电视、电脑等等,它有吗?谁的住宅好?(当然老师的好)
二、了解蟋蟀是怎样建房的
1、我的住宅比它好,为什么没它有名呢?(引导学生再读课文)
2、读后再比。
生:蟋蟀建房子是一点一点挖掘的。
师:我建住宅得请瓦工、木工、电工、水工等等,一个人干不了。
生:蟋蟀不断修整住宅。
师:老师的住宅不常修整,要向它学习。
……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请你找出课文赞扬蟋蟀的语言,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三、换角色,指导说话。
1、下面请蟋蟀工程师介绍一下它是如何建筑住宅的,它建筑的住宅的特点等。
2、学生准备后,发言。(让学生把课本上的内容转化为自己的东西。)
四、深入了解,认识蟋蟀。
1、看学生收集的图片资料。
2、谈体会:看了图片、资料你懂得了那些以前你不知道的知识?
五、看文章,做练习。
1、读《秋虫音乐会》(有关蟋蟀的童话)
2、以下两题任选一道做:
(1)用以下小动物编个小故事(不要求全用上)
蚂蚁、蜜蜂、蟋蟀、蝗虫、萤火虫、蝴蝶、螳螂、蜈蚣。
(2)仔细观察一种小动物,写一篇短文。写出这种小动物的特点。
短文范例:
《小花猫》
我家有一只小花猫,它浑身长满了长长的毛,黑一块,白一块,真可爱。它有一双圆溜溜的眼睛,像玻璃球一样。白天,它的眼睛眯成一条线。晚上,瞳孔放大,像绿宝石一样发出绿莹莹的光。小花猫的耳朵很灵,只要有一点声音,它就把耳朵竖起来。它还有一条毛茸茸的尾巴,高兴的时候,就左右摆动,像耍花棒一样。它的脚上有5个小小的肉垫,走起路来一点声音也没有。它白天蜷起来,呼呼睡觉,晚上,它警惕地注视着鼠洞,只要老鼠一出来,它就马上扑去,把老鼠咬死后就大口大口的吃起来。我非常喜欢这只小花猫。
附:板书设计
打破常规,由师生共同完成,课题左边贴上放大的蟋蟀,课题右边画上蟋蟀的住宅,下边是由学生归纳的住宅特点。(做到美观、简洁、重点突出)
1.小学四年级《蟋蟀的住宅》教案及教学反思
2.5款去细纹眼霜推荐
3.蟋蟀的住宅教学反思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篇四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住宅的修建过程,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
2、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3、培养学生仔细观察的习惯。
教学重点:
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修建的经过,学习抓住特点形象生动地说明事物。
教学难点:
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预习课文,搜集相关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出示课件,提问:同学们,这画面上是什么动物?(蟋蟀)?“蟋蟀”两个字怎么写,老师忘了,谁来写一写?(一名学生到黑板上来写,其余学生用手指在桌面上写)请同学们打开这一课。上节课老师讲解了本课的生字词和文章大意,同学们都学得很认真,那么现在老师来检查一下你们上节课的掌握情况。
(出示生字词课件,全班读,男女生读)
(第5自然段)(出示课件----第5自然段)
1、这个自然段介绍了蟋蟀住宅的哪些特点?请同学们带着问题齐读第5自然段。
2、指名说你知道了哪些特点,并说说你是从哪句话中了解到的。(先分析句子,再归纳词语。)
a:大致位置:向阳、倾斜、隐蔽
【生:我发现蟋蟀的住宅很好,朝阳、隐蔽、倾斜、弯弯曲曲。
师:你对住宅特点感兴趣。你能把这两句话读读吗?(教师板书简笔画)
师:骤雨?知道什么是骤雨吗?
生:又大又急的雨。
师:又大又急的雨。这里竟然立刻就干了,怎么会这样呢?再读读这两句话,体会一下。
生:朝阳堤岸,排水优良。师:多会找地方呀,还有补充的吗?
生:隧道倾斜:向上倾斜,利于排水。
师:向上倾斜,利于排水,你真会抓住关键词语体会。
师:是这样的吗?咱们瞧瞧去!(课件演示)骤雨袭来,小家伙在这九寸深、一指宽的安乐窝里高枕无忧。有个安稳的住宅多好哇!你们抓住这些关键词体会到这一点,真能干。谁想读读这两句话?注意带点的词语。
生读。
b:门:总有、决不去碰
【学生谈到门前半掩的草
生:我发现蟋蟀很聪明,有门,是一丛草,安全。
师:噢,打了个比方,这丛草不正像咱们房子的门吗?多么形象呀!
师:刚才有个小组讨论到这个地方时,产生了一个疑问,请你们提出来。
生:蟋蟀为什么只吃周围的嫩草,决不去碰这一丛草呢?
生:出入方便、通风、利于光线投射,也好排水。
男生读。
师:小小一丛草,安全护家门。住这儿真够安全、真够隐蔽的。(板书:隐蔽)
c:平台:耙扫、平坦、弹琴昆虫中的艺术家,气度非凡
【生:我觉得蟋蟀很会生活,还在平台弹琴唱歌。
师:劳累了一天的小蟋蟀,他也懂得要放松放松呀。那你读读吧。
生读得不够好。
生:他可能在歌唱自己美好的生活。
生:他可能在赞美自己的住宅。
师:也许他还用歌声在找伙伴呢!还是请你来读,小姑娘。
生读得比前一次好。
师:有进步,你也被这小家伙的快乐感染了呀。
师:女孩子,带着我们再去欣赏欣赏。配乐女生读。
师:多么惬意的生活!多么舒适温暖的家呀!】
(墙壁光滑、简朴、清洁、干燥、卫生)
【生:慎重选址,一定…并且,不利用…(课件对比显示第二自然段整段。)
生接话:找个临时的隐蔽所。
全班接读:随遇而安,一定要慎重选址……
师:原来小蟋蟀之所以能有这样的住宅,和他不肯随遇而安、慎重选址是分不开的呀。而且这样宽敞舒适的住宅是他一点一点挖掘的。自己试着读读第二自然段,感受一下这与众不同的小蟋蟀。谁读给我们听听。
生有感情读第二自然段。
师:正因为如此,它才会有这样宽敞安稳的家,咱们一起读读黑色的文字。
全班齐读“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即使有骤雨,这里也立刻就会干的。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不过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用图画来说明蟋蟀会如何根据条件选址)
教师小结:咱们将前后文联系起来学,把蟋蟀和其他昆虫这么一比较,就觉着这小家伙和咱们人一样,很有头脑嘛,它给房子选的地段、环境还真不错!而且还是自己亲手打造的呢。难怪法布尔称这里是住宅!综上所述:(全班读)蟋蟀可真是了不起啊!
三、讲到这里,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住宅。你们知道我们的房子是怎么来的吗?蟋蟀的房子又是怎么来的呢?引导学生读第7、8自然段。
(蟋蟀的住宅是怎么样建造的呢?带着问题读文,分析挖掘时的动词。)
(出示课件----蟋蟀四肢挖掘的分配表)是不是蟋蟀把家建好后就不管了呢?不是的。而是精益求精,不断整修。
通过比较,让学生认识到建筑专家―蟋蟀住宅的出名,是靠自己长年累月不断修整,认真、辛勤的劳动换来的。综上所述:(全班读)蟋蟀可真是了不起啊!
课文中有一些赞扬蟋蟀的语言,请看电视,读一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投影出示课文中直接称赞蟋蟀住宅的句子:
(1)它的出名不光由于它的唱歌,还由于它的住宅。
(2)它的工具是那样柔弱,所以人们对它的劳动成果感到惊奇。
(3)假使我们想到蟋蟀用来挖掘的工具是那样简单,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
指导学生在朗读中,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精神,体会作者对这种精神的敬佩赞扬的思想感情。
四、对啊,我们把蟋蟀住宅的特点和它施工的条件作一个对比,就会觉得,这简直是一个奇迹,所以说它是伟大的工程一点也不夸张。“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了”,那么我们对这个工程的设计者、施工者应该怎么样评价呢?(出示课件)(供参考的词:精益求精、虫中贵族、吃苦耐劳、永不满足、乐观积极、持之以恒、不肯随遇而安)
1、蟋蟀真是个高明的设计师。
2、蟋蟀真是个出色的工程师。
3、蟋蟀真是个不怕苦,不怕累的工程施工人员。
4、蟋蟀真是个既能设计又会亲自施工的工程师。
综上所述:(全班读)蟋蟀可真是了不起啊!我们应该向它学习!
五、拓展延伸。
1、师:其实我们很多人并没有亲眼见过蟋蟀的住宅,那为什么读了这篇课文之后我们就如同亲眼所见而且兴趣盎然呢?这与本文的作者是分不开的。哪位同学能简单介绍一下本文作者法布尔?(详见资料袋)
2、全班读,请同学说说自己的体会,今后在学习上要怎么样去做呢?要不要更加努力呢?
3、总结:这是法布尔长期坚持观察的结果。法布尔之所以能成为著名的昆虫学家,这与他对科学的态度是分不开的。《昆虫记》是我们人类宝贵的财富,我们不仅要向蟋蟀学习,也要向法布尔学习,学习他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的精神。
六、学习了本文,你们还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呢?比如蟋蟀是真的会弹琴吗?弹琴是怎么回事?蟋蟀还有哪些生活习性等等,请同学们课后去查找资料,同学之间相互交流反馈,看哪个同学掌握的知识最多最全。
七、布置作业。
1、今天学习了本文,我相信你们应该掌握了很多关于蟋蟀住宅方面的知识。你们能将这篇文章的内容讲给你们的爸爸妈妈听吗?请你们把自己当成一只小小的蟋蟀,向你们的爸爸妈妈来讲讲你们是什么建造房子的吧。
2、我们要向蟋蟀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要学会整理自己的房间,让自己的房间也变得“简朴、清洁、干燥、卫生”起来。
3、找出文章中的设问句、比喻句和拟人句,并抄写下来。
4、有条件的同学课后阅读《昆虫记》。
教学反思:
一、这是一篇很难学的文章,因为内容是以法布尔的的观察为依据的,而不是以介绍蟋蟀的住宅的顺序来的,因此我对本课的设计程序是:住宅的地点―住宅的外部特点―住宅的内部特点―分析蟋蟀与别的昆虫的区别―赞美蟋蟀--蟋蟀挖掘住宅的过程―总结赞美蟋蟀―拓展练习,根据教案的设计,本课的结构应该是课本讲授占25-30分钟,其他时间为课堂拓展,拓展中分课文的拓展、情感的拓展,这些拓展是课堂三维目标的很好体现,可是由于前面引导学生的时间过长,最后的拓展没有达成,使本节课的重点没有凸显出来,很是遗憾。
二、因为本文是动物说明文,内容离我们生活较远,学生难以理解,所以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蟋蟀住宅的特点的时候,不是按常规说明文来设计,而是用图画板书的方式来加深学生的理解,可是在操作的时候,学生对文章的不熟练,导致了一些环节学生回答问题时脱离了课本,我在纠正学生的时候所花时间较多,影响了课堂重难点的达成。虽说有不了解学生的因素在里面,但我还是要清楚看到自身的原因。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多学习教学手段,多提高驾驭课堂的能力。
三、课后,我对四(1)班的部分学生进行了走访,他们一致反映课堂上的内容都听懂了,明白了蟋蟀住宅的特点,也清楚了蟋蟀的住宅会建在什么地方。居然还有几个学生在晚上很兴奋地告诉我,他们在学校操场上有坡的地方寻找到了几处蟋蟀的住宅!在学生看来,这节课他们还是很有收获的,呵呵!我想这与当时的图画板书理解是分不开的,这使他们对蟋蟀住宅的特点有了很深的理解。当时我就在想:如果当时能很好的拓展一下,这节课该多好啊!
小学四年级体育教案及教学反思篇五
上课之前,我进行了大量的准备:查找课件,寻找相关资料,准备教学流程,可谓费尽了周折,我对这篇课文的教学充满了期盼,却忽略了我最应该关注的群体——学生。上完之后,效果却令人失望,因为整个课堂气氛太过沉闷。面对此种结果,我静下心来寻找根由。哦,我没有把学生的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这节课,留给我的启示很多很多:
(一),课前预习必须到位,才能引导学生深入学习。新课标指出,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流程的设计必须符合学生的当前学习状况。这堂课前,因为我认为这篇文章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即使他们预习不好,也不会影响教学效果。所以,我只简单地布置了预习任务——读五遍课文,疏通文章的字词,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可我并没有认真地落实。结果,上课时,让学生去选择蟋蟀的住宅在北岸还是南岸时,当教师寻问可以从哪个自然段寻找到相应的帮助时,积极参与的同学很少。当学生选择好后,让学生体会“随遇而安”,“慎重”的含义时,主动回答的学生也不多。若上课前教师把预习落实到位,这样的局面必然不会出现。课上到此,教师似一只折翅的鸟儿,早已无法飞翔。
(二),学习方式必须多变换,才能激发学生潜力。语文新课标指出“将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发挥主体作用,主动参与教学,让学生培养学生分析,综合,应用,实践语言的能力。这堂课中,教师利用flash课件带学生去蟋蟀家做客,让学生根据文章内容说出蟋蟀住宅各部分的特点时,我让学生进行分组讨论,然后进行汇报。后来,进行“做导游”这一环节时,我又采取了这种探究方式。这种探究方式,虽然能够让学生加强合作意识,但也会削弱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让学生养成依赖的“恶习”。若对第一个教学环节采取独立思考的学习方式,可能学生的学习效果会更好,教学效果也会更好。正是学习方式的单一,使得学生的思维受到了束缚,教师的拓展受到了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