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优秀的范文该怎么写,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篇一
建成市第三医院烧伤门诊综合楼、武汉儿童医院妇幼综合大楼、市武东医院精神卫生康复中心、市汉口医院心肺康复综合大楼、市第六医院江汉大学老年医学中心、市优抚医院康复综合大楼等项目,谋划推进市第一医院皮肤病专科大楼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市区皮肤、烧伤、儿科、精神、康复、老年病等专科能力。
02.加快医院专科人才培养
打通特色专科人才进编绿色通道,实行专项招聘;打通医院特色专科学科带头人直接入选“武汉英才”产业领军人才的政策通道;打通优秀专业技术人员越级晋升、年薪制、协议工资等政策瓶颈。
03.加快医院专科科技创新能力提升
鼓励三级医疗机构设立研究型病房。鼓励医院围绕特色专科,与高校院所、企业联合成立新型研发机构,协同开展关键共性技术攻关。4.增强血液供给效能。改革无偿献血方式,推动建立“政府主导,多部门协作,全社会共同参与”的无偿献血工作机制,争取将无偿献血纳入精神文明单位创建内容。均衡布局献血设施,围绕“血液中心—分中心—献血点”三级建设目标,加快新建武汉血液中心江南分中心,扩建江北中心,建设献血点(屋)20个。健全“采集—检测—制备—供应”的血液全周期质量管理,提高输血相关传染病病原体和血液疑难标本的检测技术水平,降低质量不良事件发生率和血液报废率。到2025年,血液采集量43万单位,血液供给量50万单位,达到并保持全国前列,创建全国无偿献血模范市。
5.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立健全上下协同、平疫结合、分级分类救治、中西医并重的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充分发挥多学科协作诊疗模式、专家联合查房模式和中医药作用,减少重症患者,降低病死率。统筹医疗资源,满足封控地区、隔离点人员的日常医疗需求。对传染病专科人才建设和学科建设给予政策支持。全市储备重大疫情救治床位20000张,其中:部省属(管)医院病床4600张,市、区属(管)医院病床15400张,并按照10%储备重症监护(icu)病房,储备重症监护床位1850张、负压病房床位1240张。市、区属(管)医院常用床位1500张、平疫结合(可转换)床位9600张(含精神卫生、妇幼、老年、肿瘤等专科床位1200张)、疫时动员床位4300张。储备相应医疗设备、医用物资和防护物资,配备移动设备等。大型公共设施预设平疫结合改造接口。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篇二
到2025年,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全面加强,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全面落实,各级教育普及目标全面实现,学习型社会建设全面推进,教育发展短板有效补齐,制约教育发展的结构性体制性障碍有效突破,人民群众关心关注的教育发展热点难点问题有效缓解,教育服务经济社会发展能力显著增强,教育现代化总体水平显著提升,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3%,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7%,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3%,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55%,教育主要发展指标达到全国平均水平。
——立德树人成效明显提升。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更加健全,大中小幼一体化的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更加完善,素质教育全面发展。育人途径和方法进一步完善,学生爱国情怀、社会责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显著增强。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的新格局基本形成,科学的教育观念更加深入人心,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良好教育生态基本形成。
——教育资源供给能力稳步提高。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优质普惠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建成,义务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水平巩固提升,高等教育实现普及,服务终身学习、面向全体公民、满足不同群体需求、贯穿人的一生的高质量教育体系基本形成。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明显缩小,随迁子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儿童少年等群体受教育机会得到更好保障。
——教育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更加健全。学前教育优质普惠发展、县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多样化有特色发展制度更加健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更加完善,高等教育高质量人才培养和创新体系更加优化。教师综合素质和专业化水平全面提高,教育投入保障水平持续提升,教育与新技术实现深度融合。
——现代教育治理体系不断完善。在法治轨道上推进教育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水平和能力全面提高,科学的教育评价制度更加健全,教育治理效能显著提升。教育发展方式、教育投入结构从规模发展为主向提升质量为主转变,实现规模、速度、质量、结构、效益相统一。
——教育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能力显著增强。“双一流”建设任务深入落实,建设一批国内同类一流的高校和学科。高校学科专业结构、人才培养结构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更加契合,各类人才创新创业能力不断增强。建立健全与新发展格局相适应的高质量科技创新发展机制,推动产学研用深度融合。教育空间布局更加优化,区域教育发展政策支持体系与协作体系更加健全,服务能力全面提升。教育开放合作进一步提质增效,更全方位、更宽领域、更多层次、更加主动的开放合作局面基本形成。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篇三
根据“科学”课程学科特色,要求组织学生在“实验活动”中学习科学知识,严禁照本宣科,活动过程中要引导组织学生一边实验一边如实填写“学生活动手册”本课内容,不得教师讲答案学生被动记录;根据课堂实际活动情况填写“奖章记录单”。一、二年级的科学课堂作业由“学生活动手册”的批阅及“奖章记录单”两部分组成。三至六年级的科学课堂作业由“学生研究活动记录单”和“课堂笔记”两部分组成,要求小组长批阅和老师批阅相结合的办法检查作业,课堂小结练习就采用《基础训练》中的“同步检测”部分或自己设计的作业,这部分不要求批阅,但这部分内容要求在家长那里过关并签字,过关签字情况由组长和每班科代表负责。
(2)公开课
a、专职教师(文艳老师等同专职教师)每人全期上公开课2节(期中考试前后各1节)合计10节;一年级、二年级科学教师每人每期1节,合计16节,全教研组共计上公开课26节.
b、建议一、二年级科学教师把自己精心设计的备课内容教案公开课教出。
c、一、二年级的公开课采用“先自愿报名”和“后被动随堂听课”的方式进行;其他老师的公开课先提前一周通知教研组做安排。公开课流程:说课和研课----听课——评课。授课教师及时填写“集体备课活动记录”和“教研教学设计”。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篇四
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历来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十三五”时期,自治区召开全区教育大会,印发《广西教育现代化2035》及《广西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2018—2022年)》,大力实施“双千计划”和教育提升三年行动计划,多措并举促进教育事业发展,全区教育综合实力和整体水平迈上新台阶,教育面貌发生格局性变化。
教育普及水平大幅提升。2020年,全区学前教育毛入园率达到91%,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达到96%,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1%,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分别比2015年提高了、3、、个百分点,实现基本普及十五年教育的目标,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重要进展。
教育资源显著扩大。新建各级各类学校1500所,改扩建学校近2万所,新增学位114万个。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公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达到,“入园难”、“入园贵”问题得到缓解。义务教育“超大班额”全面消除,“大班额”基本消除。普通高中“大班额”比例逐年下降。建成14个高校新校区。南宁教育园区初具规模,桂林高校集聚区建设稳步推进,“两极带动、多点突破”的高等教育发展格局基本形成。
教育公平迈出重大步伐。全区所有县(市、区)通过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国家督导评估认定,城乡、区域、校际办学差距不断缩小。教育脱贫攻坚取得重大胜利,建档立卡贫困户义务教育适龄儿童少年实现失学辍学动态“清零”目标,建档立卡家庭学生全面实现“应助尽助”目标,新建改扩建农村义务教育学校1万余所,补充农村义务教育教师万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入实施,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明显改善。少数民族学生、农村学生接受优质高等教育的机会明显增加。城乡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实现全覆盖,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农村留守儿童、残疾儿童等特殊群体受教育权利得到保障。
教育质量明显提高。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有效落实,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持续向好。课程改革不断深化,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国家教学成果奖获奖总数位居全国前列。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实现所有县(市、区)全覆盖。现代职业教育加快发展,产教融合不断深化,国家和自治区高水平高等职业学校建设成效显著,4所高等职业学校进入国家“双高”建设行列。高等教育人才培养质量稳步提升,135个专业入选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新增23个本科专业点通过国家部委专业认证,新增20个博士学位授权点、66个硕士学位授权点。高校“双一流”建设和“部区合建”广西大学成效明显,14个学科进入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学科排名全球前1%,比2015年增加10个。
教育改革成效明显。教育领域综合改革不断深化,制约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有效破解。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稳步推进,高考加分改革平稳落地。学区制管理改革稳步实施,优质教育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逐步建立。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加快推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提升。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成效明显,民办教育分类管理、教育督导体制机制改革有效落实,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活力进一步激发。
教育服务能力不断增强。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0年,新增劳动力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年。“十三五”时期,累计输送高校毕业生万人、技术技能人才万人;全区高校共获9项国家科学技术奖,是“十二五”时期的3倍;广西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高校牵头项目获奖占比保持在40%以上,一等奖获奖占比达51%。
教育开放合作特色鲜明。以面向东盟为重点,教育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引进来”与“走出去”同步提高。与东盟国家近200所院校建立合作关系,在东盟国家建立8所孔子学院。“十三五”时期,以东盟国家留学生为主体的来桂留学生每年逾万人,“留学广西”品牌知名度不断提升。桂港澳台教育交流合作形成制度化、常态化长效机制。
党的领导全面加强。坚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各项学习教育成效明显,教育系统广大党员干部不断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自治区、市、县三级全部设立党委教育工作领导小组。教育系统党的建设深入推进,民办高校和中小学党建工作全面加强,全区高校80%的党支部达到三星级以上等次。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进一步健全,教育水平不断提升。党风廉政建设向纵深发展,持之以恒正风肃纪,全面从严治党进一步落实。意识形态工作扎实有效,教育系统长期保持和谐稳定。
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篇五
本学期工作的主要任务是:改进和完善教学研究制度和工作方式,努力建构民主、开放、高效的教研机制;认真研究课程功能、课程结构、课程内容、课程实施、课程评价和课程管理,深入了解并及时解决教学中的困难和问题;总结、推广教学经验,探索教学规律,在课程改革的实践中,不断提高教师的教学专业水平和中小学课程建设与管理能力。
一、本学期工作的策略是:“充分展开群众性教学研究,加强指导、完善服务”。科学学科的教学研究应确立以人为本的理念,充分调动广大一线教师的积极性,紧紧围绕课程实施中的基本问题,深入而全面、扎实而有效地展开,群策群力、共同探讨。把科学学科教师队伍打造成一个团结的共同体、研究的共同体、发展的共同体。
二、工作重点
(一)加强学习,提高教育教学理论水平
1.精心安排系列学习内容,讲求针对性、有效性。
(1)认真学习和钻研《科学课程标准》、系统钻研新教材,既有科学课程改革理念性、学术性思考;又有科学主题教育形态性研究。
(2)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有效教学策略和教学评价的理论和经验。
(3)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研究性学习、校本课程开发和推进校本教研的理论和经验。
(4)认真学习和钻研有关“做中学”教学案例专著。
2.精心组织各种学习活动,积极构建学习型组织。
(1)继续邀请省知名课程与教学专家为科学教师作教育教学理论学习辅导报告。从教师的不同需求出发,采取“参与式”“研讨式”等多种学习形式,提高理论学习的效果。
(2)不定期举办专题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二)加强指导和管理,提升课程实施水平
1.加强课程管理,引导学校及科学教师落实和执行国家的课程计划,杜绝违规行为。
2.加强新教材的培训力度。充分调动市(区)专(兼)职教研员、各校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教坛新秀的群体力量,在参加省新教材培训的基础上,在**市有序开展教材章节分析、教案设计、教学方法研究和教育资源建设等方面的研究。指导教师吃透新教材,全面把握新教材编写意图。
3.整合全市教科研力量,由市教研室牵头,针对课程改革中的重点和难点成立专题研究组,开展专项研究。本学期专项研究的重点是:中法合作“做中学”项目的深入研究与适度推广共进;二是“同题异构”多元化教学设计以及个性化教学实施;加强对课堂教学动态生成资源问题的研究,在实践中提高教师的教学智慧。
4.有序推进“春晖工程”,加强小学科学“精品课”建设,共建优质教育资源,促进全市科学教育协调发展。
5.根据地方课程资源整合和开发一些较有特色的地方性课程,如家乡常见动植物的研究、家乡水资源的调查研究、蚕桑文化等,进一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丰富德育的内涵。
6.结合科学学科基地的系统化建设,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基地活动,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基地研究情况。
(三)改善教研方式,提高教研质量
充分发挥教研工作对于创造性地实施新课程过程中的核心功能和原动力作用,引导教师充分、全面解读《科学》课程标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专业发展,提高学校课程建设能力。
1.改革传统教研方式,调动教师参与教研的积极性,与教师共同协商、平等对话,指导教师自主开展教研活动,充分发挥教科研基地学校和各辖市(区)科学学科中心组的研究与辐射作用,提高教研质量。
2.以各种形式,灵活、有效、充分发挥科学学科基地的引导功能,向全市学科教师展示学科基地研究氛围与榜样风范。
3.开展多种形式的课堂教学研讨和观摩活动,以期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科学课堂教学新模式。
4.切实加强具体实验项目的实施,培植典型,提高课程实施的研究水平。尤其要以中法合作“做中学”科学教育项目为抓手,在认真总结和深刻反思的基础上,进一步深入开展教学案例的模仿(大力倡导)与创生(适度尝试)。全面提高教师深度挖掘课程资源的能力以及课堂教学实践创新的技能。
5.加强对学校教研组工作的指导,根据“**市中小学教研组建设章程”,定期检查学校教研组的工作。
6.不定期举办各种专题性、主题性学术沙龙,营造良好学术氛围,为各种不同类型的科学教师交流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探讨自身素质提高的途径和方式提供条件和机会。
7.继续征集、优化、整理“教学情境设计、课堂教学实录及评析”,积极发现、总结、推广教学第一线教师的教学改革成果。
(四)重视教育科研,深化课题研究
1.探索小学科学学科课题研究的原则和方法,提高课题研究的实效性。科学课题研究应重视应用研究、行动研究、现场研究、微观研究;应重视质的研究;应以课堂教学、课程建设等具体问题为着眼点:强调结果价值与过程价值并重,提倡“过程即成长”的行动理念。
2.系统展开省级重点课题“科学探究中,渗透元认知要素的实践与研究”的结题工作。
(五)改革评价方式,完善评价体系
1.逐步建立起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以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为重要内容的课堂教学即时评价体系。
2.帮助部分学校逐步建立并完善学生学业(学生成长)记录袋,探索建立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性评价体系。
3.逐步成熟**市小学科学学科有效教学抽样检测调研工作,对符合科学教育规律的命题理论作出探讨,将命题科学化的研究引向深入。
4.探求小学科学实验操作考查的模式,是小学科学评价体系重点需要加强的环节。
(六)组织各类研训活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实施新课程的关键是要有一支数量和质量都能够得到保证的教师队伍。课程改革对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它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教师的业务水平。因此,组织必要的培训、调研、总结、推广和竞赛活动,能够推动教师队伍的发展。
1.继续承担小学科学教师继续教育任务,围绕课程改革这一核心内容充分展开,为新课程实施提供保障。认真组织各种形式的、行之有效的新课程培训活动,引导教师进一步转变教育观念,提升课程意识和课程实施水平,为新课程实施提供有力保障。
2.组织《科学》课程标准、新教材的学习和培训活动,引导科学教师明确科学学科课程改革的方向;组建学科性研究小组,攻克难关,提高课程理解能力。
3.以省级实验小学为龙头,积极探索提高小学科学学科教学质量的途径和方法,采取积极措施,大面积稳步提高小学科学教学水平。
4.加强对青年科学教师的培养,探索促进青年教师专业成长的新途径、新方法:以青年科学教师为主体,以课题研究为切入口,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主线,加大对青年科学教师培养力度;通过双向选择,为青年教师确定教学指导(以教研员、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主),有目的地开展“传”“帮”“带”和交流活动,促进青年教师健康成长;继续抓好青年教师的课题研究工作,引导青年教师开展小型课题研究工作。
5.根据省市教研室有关规定,有关学科组织教师教学能力竞赛、学科评优活动。
(七)加强自身建设,提高研究能力
1.加强教研员自身的理论学习,确立自身的研究方向和专题,提高专业研究水平。
2.进一步加强对辖市(区)教研员的工作指导,促进各地区教研水平的均衡发展。
3.教研员苦练内功,不断增强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努力提高自身的课程理论水平、专业论文发表质量、课堂教学研究与实践能力、教研活动水准,确保在新课程推进过程中专业引领的整体水平能够得到大幅度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