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尝试过写作吧,借助写作也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工作的申论篇一
“得申论者得天下”,相信这是经历过公务员考试的考生(无论是成功还是暂时失利)的共同心声,从中我们也可以想见申论考试在整个公务员考试中的极端重要性。因此,考试之前,对于申论热点问题的深刻把握,从而展开有针对性地复习,就显得尤为重要。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大概会在两个月之后进行,申论热点问题的确定原则有哪些?大概会考哪些方面的材料?这是大家特别关心的话题。这一问题主要是由申论考试的基本特点决定的。
申论考试是模拟行政机关的日常工作的能力型考试。考查考生能否在这种模拟行政行为中体现出岗位所要求的工作能力,能否以明确的自我身份认定(国家工作人员),以书面文字的形式将明确的意图(问题、分析过程和结果、解决方案等)传达给你明确的受众(领导、同事或行政对象)。
从申论考试本身的性质来看,申论考试是标准化和程序化的考试,绝不是求新求特的个性化考试。申论文章本身就是四平八稳的现代八股,具有中庸、平和、凝重、沉稳的风格,绝不需要凸现个性。“中庸”的考试,导致我们的申论热点不可能突破“中”的特点,具体就体现在申论热点要贯彻落实中央精神,选材是中等热度的,是中性的,同时又是中观层面的。
一、中央精神
申论考试自诞生之日起,其特殊的考试性质就天然地要求其主题必须贯彻落实(至少是体现)^v^的基本精神和^v^的工作重点。自2014年以来,申论每年的主题都属于近3年的社会热点、改革难点和政策焦点,反映着复杂而又长期存在的社会现象和社会问题。
中央国家机关公务员申论考试命题的一个重要规律就是近年来考查的热点问题多来自^v^和^v^近3年出台的重要文件。例如2014年非典事件的深刻教训之后,中央着力研究解决突发公共事件问题,并于2014年4月,^v^印发了《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当年国考即2014年国考申论就考查了突发公共事件问题。
2014年2月,中央“一号文件”,名为《^v^中央^v^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全面启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8月,^v^发出《关于加强土地调控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必须采取更严格的管理措施,切实加强土地调控,解决建设用地总量增长过快,低成本工业用地过度扩张,违法违规用地、滥占耕地等问题。2014年国考申论就考查了规范用地问题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
2014年5月,^v^发出《关于印发节能减排综合性开发工作方案的通知》,10月^v^把生态文明建设写入^v^报告,成为报告的一大亮点。2014年国考申论就以怒江水电开发为切入点考查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问题。
2014年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为新一轮中国农村改革指明了方向,尤其是在土地流转问题上的政策调整,为农村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2014年的国考申论,就用大量篇幅论述了土地问题和粮食问题。而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动力,也是2014年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在经济领域的重点工作。所以,2014年对这一问题的考查完全是在情理之中的。
就2014年^v^印发的文件来看,会成为2014年国家公务员申论考试热点问题的,可能有:如何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如何促进地区协调发展;如何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发展;如何发展社会事业(教育、就业、新型医疗改革、新农合、新农保等);如何促进产业振兴(尤其是文化产业)等等。
二、中等热度
申论考试,总是以社会热点为依托,综合考查考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知识储备和基本素养。因此,申论的背景材料一定会取材于社会热点问题,或者与社会热点问题密切相关。
当前最重大的热点理论问题,无疑就是科学发展观,因此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相关的问题,都有可能考到。从历年国考的真题来看,恰恰反映了这一特点。2014年国考申论考查了突发公共事件问题,2014年考查的是土地征用和土地可持续利用的问题,2014年考查的是生态文明问题,2014年考查的是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业问题(重点是粮食问题)。通过分析,我们能够发现这些热点问题都是围绕着最重大的热点问题也就是科学发展观而展开的。以当前重大理论为指导,以社会热点、难点和焦点问题为依托,选取具体的切入点进行命题的方式已经成为申论考查考生基本素质和能力的主要趋势。这一思路将继续指导2014年国家公务员考试的命题。
但是,申论的选材不一定是当年最热的问题。首先,最热的问题,社会关注度高,考生可以通过各种渠道和途径对其有个全面的了解,对该问题也可以发散出其他更高更大的问题。因此,选取这类最热的问题,往往会造成区分度小的结果,这样就不利于选拔能力强、素质好、知识面广的考生。另一方面,社会上最热的问题一般都是没有定论的问题。申论考试主要考查考生解决问题的思路成不成熟,考点不在于你能不能有效地真正地解决某一个特定问题。没有定论的问题,一般不会考到。
因此,关注中等热度问题的意义可能会更大。中等热度的问题主要包括两方面,即前两年的热点问题和当年的非最热问题。因为前两年的热点问题,反映了人们的关注度,说明该问题的影响面;同时,该问题很有可能已经基本解决了,因此,可以作为考查公务员解决问题基本思路的考试素材。当年的非最热问题(当然中央已经下发解决方案了),可以有效地选拔出那些广泛关注社会现实问题的考生。
三、中性话题
作为一种严格的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形式,申论试题的背景材料所反映的问题大部分都已有定论。一般不会涉及过于敏感的问题。因为申论考试不是单纯的知识型考试,也不仅仅为了特定和具体问题的结论而考试,它主要是试图通过以考题的形式,通过审阅考生的答案,了解考生的思维是否清晰,是否具有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因此,考题往往是大家在社会生活中比较熟悉的问题,而且政府部门已经有较为明确的解决方案。而某一问题争议太大,说明政府乃至整个社会都没有明确清晰的解决思路,所有人都在观察,都在慢慢摸索,逐步认识和解决。如果申论考题涉及到这类问题,不同的考生就可能会发表南辕北辙的观点,将无法真实地考查出考生的素质和能力。
申论考试的试卷需要专人去评阅,如果考题争议太大,阅卷人和考生如果持有针锋相对的观点,那么评阅试卷时很有可能有失客观,倾向于否定考生的最终结论,而忽略了考生分析论证的过程。因此,考生在复习时没有必要去浪费过多的精力于暂时没有解决的问题和正在发展、解决思路还不清晰的问题上。
四、中观层面
工作的申论篇二
赤道社区以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和县第十六次党代会精神为指导,以改善民生,提高群众生活幸福指数为目标,加快服务型政府建设步伐,着力解决百姓关心的社会矛盾,千方百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不断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推向深入,通过“三室一点”建设,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促进了幸福赤道建设。
近日,赤道社区上官庄村便民服务室、综治维稳室、文化活动室和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点率先正式启用,这标志着赤道社区“三室一点”建设进入实质性运行阶段。
便民服务室——把方便送到百姓家门口
为了加强区、村两级便民服务体系建设,赤道采取措施全力推进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一是召开村级便民服务室建设工作会,按照“六个一”标准,加强服务室软硬件建设;二是举办便民服务工作人员专题培训会,明确代办员、代办时间、代办事项,做到“五个统一”;三是实施村干部便民服务室坐班制度,在7个村级便民服务室分别落实专门工作人员1名,负责具体工作。
综治维稳室——农村稳定的“减压阀”
起由综治、警务、人民调解、流动人口服务管理等力量组成的“四位一体”的综治维稳室,为每一个维稳室配备一个专职综治主任,4名综治联络员。社区综治维稳中心定期举办综治人员培训班,讲授法律法规、基层矛盾纠纷调处技巧等业务知识,着力提高基层综治人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村级综治维稳室的设立是建设“平安赤道”的需要,起到了“减压阀”的作用。
文化活动室——精神文明建设的主阵地
为了大力发展社区文化事业,实现“文化旬邑”建设目标,社区今年在每个行政村建设了文化活动室。以此为平台,举办各类文化艺术活动。一方面,继承各村传统文化艺术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潜力,发扬光大;另一方面,通过文化活动室,传播现代文明成果和艺术精华,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提高人民幸福指数。
生活垃圾收集点——从根本上改善城乡环境
为了创建省级文明县城,促进“宜居旬邑” 建设,赤道社区建立了城乡环境综合治理长效机制。按照生活垃圾“村收集、乡运输、县处理”的整体要求,统一规划,各村筹资,高标准建设了村级居民生活垃圾收集点,从源头上遏制了城乡垃圾乱堆的现象,极大改善了城乡人居环境。
工作的申论篇三
论文摘要:申论已于去年被纳入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的正式科目,并在中央和国家机关公务员录用工作中首开申论考试的先例。申论考试虽然刚刚破土而出但是,由于它大多用于中、高层公务员即各级领导干部的录用工作在国家公务员录用考试体系中具有特殊的重要地位直接关系到领导干部队伍的生机与活力因而倍受世人关注一经产生就撞击出较大的社会反响。因此,对申论开展认真的研究就显得格外必要。又由于申论考试尚处于尝试阶段许多人对申论及其基本特征缺乏全面认识有的甚至有所误解导致本末倒置。有鉴于此,我结合组织申论考试的切身体会,想就申论的基本特征作一探析。
世界强化素质教育、能力教育的趋势。在发达国家,选拔较高层次的官员一般都采用类似申论的考核方式。申论被列为正式考试科目体现了我国公务员录用考试向国际标准靠拢的发展方向。以考核综合素质和务实能力为主的申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应运而生的产物。从这样一个基本认识、基本定位出发并通过与同类事物的比较和鉴别,我认为申论主要有如下基本特征。
涵盖性——博采众长、包容互补的特性
申论,取申述、申辩、论述、论证之意。申就是说明论就是论述。“申而论之”即为申论。申论要求应试者在阅读理解背景资料并融会贯通的基础上.用简明、准确的文字概括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针对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和对策;紧扣背景资料所提供的环境和条件及其主要问题论述对问题的基本看法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由此可以看出申论涵盖了作文和策论的功能但又有别于以往公务员考试中的作文有别于古代科举考试的策论。从广义上讲申论也是作文它保留了作文考试中考核分析解决问题和文字表达水平的功能。但是申论难度大于作文。应试者需要在阅读理解、分析归纳和把握给定资料的要点之后,才能自拟标题进行论述。如果说以往公务员考试的命题作文是一次性制成品那么申论则是二次、三次深度加工的产品。另外申论要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理所当然涵盖了策论的手法和功能。但是,申论较之策论增加了制定解决问题方案的考核环节,突出了对务实能力的考察。这主要表现为通过比较应试者所制定方案的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创新性鉴别其解决现实问题的实践经验、实战能力、实际水平以及开拓创新意识等。这种考核常常使只有本本知识的人捉襟见肘。这是传统策论所难以比肩的。
综合性——全方位测查综合素质的特性
申论考试的综合性特征,从根本上说是由各级领导干部工作自身的综合性所决定的。反映在申论及其考试中主要表现为:
是社会生活的简化版,更不是沙盘作业、纸上谈兵。相比之下虽然法学案例、管理案例、领导案例等也都提供案例资料但一般涉及面较为专一。
其二考核内容的综合性。应试者既要能去粗取精,去伪存真,敏锐、快捷地发现问题;又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方案,采取具体措施解决问题;还要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透过现象抓住本质作出理论分析、理性思考即从矛盾的特殊性入手抓点带面借题发挥研究其普遍意义。申论考试能有效地测查应试者阅读理解能力、分析归纳概括能力、提出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文字表达水平。相比之下一般考试中的案例分析,主要是要求考生按照试题所提示的几个问题写出对案例的判断和理由不要求进行系统的论述和论证。申论与之不同它既十分重视实际操作能力的考核.又十分重视理性思考。申论把很强的实用性与很高的理论性珠联璧合结为一体。
关联性——环环相扣,内容连贯,有机统一的特性
关联性是申论有别于其它录用考试的一个鲜明个性。
其一背景资料紧密跟踪社会现实。申论给定的背景资料一般都源于社会生活的时事热点.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其二r考试环节环环相扣。申论考试有三个环节。一是概括即概括出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二是对策即提出解决给定资料所反映主要问题的方案。三是论述即依据给定资料所反映的主要问题进行中心明确有深度、有内容、有说服力的论证。
申论的三个环节一脉相承、紧密相关、环环相扣。概括是后面提出对策和进行论述的基础。只有抓准了主要问题搞清了环境和条件,解决问题的方案才有针对性和可行性;只有提出切实可行的对策才能根据对策提出的思路有理有据地展开论述达到理论上明辨是非认识上得以升华。反之如果概括没有抓准问题对策必然隔靴搔痒,论述就会陷于言不及义。
真实性——客观度量基本水准,具有区别度较大,失真度较小的特性
真实测量考生的实际能力,客观反映考生的真正水准以达到甄别选才是任何录用考试形式所追求的共同目标。但事与愿违.高分低能的情况屡见不鲜。相比之下申论具有较强、较大的区别度和防伪打假的性能,能比较客观公正地度量出应试者的差异。
其一申论所给定的资料虽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但一般都是生活、工作中经常接触到的,或是发生在身边的现实问题:这些材料既不偏重于文科,也不偏重于理科没有学科、性别上的倾斜最大限度地实现了应试者的公平竞争。
工作的申论篇四
我县的行政复议工作之所以能取得如此好的成绩,是与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分不开的,与市^v^的精心指导分不开的,与全市兄弟单位的大力支持分不开的。同时,在行政复议工作中我们也不断开拓创新,并始终坚持抓好“三个注重”,即:
一、注重行政复议能力建设
加强行政复议能力建设,是认真贯彻行政复议法,不断加强和改进行政复议工作的前提。为此,我县从以下几方面,加强了行政复议机构——法制机构办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能力建设:
(一)不断加强机构建设。我县的法制机构建设起步早、规格高。法制机构成立时为县政府办内设机构,正科级。省编办66号文件下发以后,我县又将^v^由县政府办公室内设机构调整为归口县政府办公室管理,保留正科级建制;核定编制8名,其中行政编制7名,工勤编制1名,领导职数为一正二副。为便于协调工作,^v^主任还明确为县政府党组成员。
(二)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通过这些年的努力,我县^v^现已有独立办公用房4间,面积达180多个平方米;办公用车2辆;并配置了办公电脑、传真机、照相机、摄像机等办案设备。
(三)充分保障工作经费。行政复议法开始实施,我县就将行政复议经费列入县财政预算。前几年,每年核定行政复议专项经费为万元,去年又增加1万元,达万元。同时,县^v^所需的其他办公经费也都列入了财政预算,确保了县^v^能够顺利地开展工作,为办理行政复议案件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四)不断加强法制机构队伍素质建设。在注重法制机构硬件建设的同时,我县加强了法制机构队伍素质建设。严把“进人关”,选调专业人员进入法制工作队伍。县^v^现有工作人员6名,除一名工勤人员外,其余5人均为法律专业毕业,其中有2人具备律师资格。同时,我们积极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的方法,切实抓好行政复议人员的学习培训工作,积极引导行政复议人员开展自学,鼓励他们争做“学习型”公务员,不断提高行政复议人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
二、注重拓宽行政复议案源
如果没有行政复议案件,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法,那就是“无米之炊”。我县始终把拓宽行政复议案件案源作为贯彻执行行政复议法的关键来抓:
(一)思想观念上树立新意识。针对前些年复议案件比较少的状况,县^v^提出了以“行政复议工作为突破口和抓手,全面开展政府法制工作”的新思路。为开创行政复议工作新局面,县^v^改变了被动接受复议申请的传统做法,树立了积极宣传行政复议法,主动寻找案源的新意识。对来访、来咨询的群众,耐心接待,对符合行政复议受理条件的事项,积极引导群众申请复议;对不能通过复议解决的问题,除告知应去相应部门咨询办理外,也主动向其宣传复议法知识。例如:当事人张某某等6位三轮车业主就进贤县交通局收取交通规费是否合法一事向县^v^咨询,在县^v^工作人员的宣传和引导下,当事人选择了申请行政复议这一途径来解决这一行政争议。这样做,对同样被收取了交通规费的三轮车、板车业主产生了巨大的宣传作用,纷纷申请行政复议。
(二)在复议宣传上创新方式。宣传是拓宽行政复议案源的有效途径。针对行政复议申请人多为普通群众的特点,我县在做好普法宣传工作,加大领导干部带头学、执法人员集中学、宣传材料广泛发等常规宣传力度的同时,对行政复议知识的宣传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创新,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一是邀请律师、局等各界人士参加行政复议知识座谈会,并将其制作成电视节目,将抽象的行政复议知识变为通俗易懂、生动形象的电视节目,使普通群众乐于接受。二是加强了与局的联系,定期或不定期对上访人员和事件进行排查,对于能通过行政复议解决的,由局引导当事人申请行政复议。三是在案件办理中进行宣传,通过办理复议案件,向当事人及相关人员宣传行政复议知识。
三、注重创新审理方式
我县高度重视依法审理行政复议案件,力争通过对每一个行政复议案件的办理,达到消除申请人对政府的疑虑,实现法律效果、政治效果和社会效果的统一。近几年,我县在坚持依法、公平、公正原则的前提下,对行政复议案件的审理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和创新:
(一)注意调查取证以更好地查清认定事实。我县^v^在审理案件时,不局限于书面审理,注意调查取证。对每一个行政复议案件,办案人员不是简单地要求申请人填写一份申请书,还对申请人做了详细的调查询问,并制作调查笔录。如果遇到情况复杂的案件,双方当事人对事实有争议的,县^v^还组织人员进行实地调查取证。例如,我县2006年7月收到肖某某不服县林业局对其作出的非法占用林地处罚一案,经初步调查和审理,我们发现双方当事人争议的焦点是占用林地面积。为了进一步查清事实,我县委托县设计院在双方当事人、^v^人员都在场的情况下进行实地测量,查清了占用林地面积,并以此为依据作出了撤销的复议决定。因调查取证到位,案件的事实查清了,申请人对^v^的办案态度表示认可,被申请人对县政府作出的复议决定心服口服。
(二)注意办案效率以最短的时间化解争议。我们在复议案件办理别注意效率。对于复议请求明确的事项,我们一般都当天立案,当天制作、送达提出答复通知书;对于复议案件案情比较简单,双方对事实无多大争议的,我们在查清事实的基础上,尽快依法作出复议决定,尽最大可能地缩短办案周期。为申请人节约时间,减轻“诉累”。
(三)注意协调沟通以更好地达到行政复议目的。对所有的行政复议案件,我们都会在作出决定前,与被申请人进行沟通,把决定的事实和法律依据说透,让被申请人知道自己错在那里,使被申请人对我们的复议决定有充分的理解。从而,进一步增强被申请人执行复议决定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此外,对于被申请人主动纠错的案件,若当事人有协调要求和意愿,我们也会组织双方进行协商;达成一致意见的,申请人撤回复议申请,达到行政复议化解行政争议的目的。
(四)注意集体讨论以防止主观和片面。为了集思广益,防止主观和片面,防止因承办人员的个人因素影响对案件的公正、准确处理;也使同类型案件经不同承办人办理,在处理结果上做到基本一致,更好的体现公正性,我们建立了集体讨论制度。对于一些争议较大、疑难复杂的案件,我县法制机构都要进行集体讨论,并做到“五个坚持”,即:
1、坚持案件讨论范围。不是所有行政复议案件都要进行集体讨论,也不是所有法制机构的人员都参加讨论。在实践中,我们严格控制集体讨论的案件范围和参加人员。同时,实行回避制度,对与本案有利害关系,可能影响案件作出公正决定的,实行回避。这样一来,行政复议集体讨论的范围和参加人员不致于太大,便于意见的统一,也为提高办案效率提供了可能。
2、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讨论并不是“和稀泥”,而是始终坚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根据申请人和被申请人提供或提交的材料证据所证明的事实,并在法制机构调查的事实基础上进行集体讨论,依据法律、法规提出意见。
3、坚持法制机构负责人决定制。在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讨论过程中,参加人有平等的发言机会,都可以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当大家意见一致时,该意见就是所讨论案件的处理意见;当意见不一致时,应在案件讨论记录中载明各人意见,最后的处理意见由法制机构负责人决定。
4、坚持案件讨论纪律。我们规定参加集体讨论人员应遵守有关保密规定,不得向当事人或其他个人、单位泄露会议研究讨论的内容;应听从主持人的约束,不得因争辩而影响同事团结关系。
5、坚持案件讨论程序。在行政复议案件集体讨论过程中,我们坚持严格的程序规定:首先,案件承办人员介绍案情;其次,参加人员发表意见;再次,负责人作出决定;最后,制作讨论笔录,参加人签字认可。
工作的申论篇五
一、引言
预算管理在整个管理系统中越来越发挥着巨大的作用,但也同时存在预算松弛的困扰。为了解决预算管理中的预算松弛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教授weitzman(1976)提出了改进后的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其具体形式为:
其中:b表示可支付下级的薪酬;b0表示基薪;yh表示下级制定的目标或预算业绩水平;yt表示上级制定的预算目标;y表示实际的业绩水平;b为预算指标的薪酬系数;a为超额完成预算指标奖励薪酬系数;c为未完成预算指标惩罚系数。
但weitzman模型似乎忽略了预算下级可能存在的道德风险问题。在其模型中,产出水平是预算下级无法控制的随机变量。然而预算下级的努力水平是影响产出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因此预算下级可能不会尽最大所能完成任务,而是存在停止努力点,会导致其实施效果大打折扣。刘小雨等人(2011)针对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现有实验室研究和实际应用案例研究所存在的矛盾性结论,通过理论分析论证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所存在的制度性弊端——忽略了预算下级不能事先确切预计可以完成的预算任务指标,进而提出了进一步的研究课题。李欣悦(2011)按照刘小雨等人的理论分析思路,采用依托实际企业生产进行实验研究的方法,验证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制度设计弊端。
按照刘小雨等人的理论分析,由于无法预知预算下级可以完成的预算任务的确切数量,就会在实际工作中产生各种博弈或不良情况。此时,如何选择奖励系数就有了重要意义,因为奖励系数的选择将对预算下级的预算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产生不同的影响。
二、奖励系数影响的心理与行为分析
真实诱导报酬方案是依据理性经济人假设所设计的一种报酬制度。按照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由于超额完成任务的奖励薪酬系数小于预算申报指标的薪酬系数,而未完成申报预算的惩罚薪酬系数大于预算申报指标的薪酬系数,故此,理性经济人一定会按照自己可以实际完成的最大预算任务量进行预算申报,以期获得最高的薪酬。这时,只要奖励薪酬系数小于预算申报指标的薪酬系数即可,具体的系数确定对预算申报不会产生影响。但问题在于,现有的研究已经证实:预算下级无法准确地预先得到自己可以完成的预算任务的准确数量,而只能预知一个可以完成预算任务数量的范围。这一状况从根本上动摇了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设计前提,从而使预算下级处于一个艰难的选择之中——如何选择申报自己的预算数量指标呢?是按照可以完成的预算任务指标的下限申报,还是按照上限申报,又或者是按照其中间的某个数值申报,就成为预算下级必须决定的事。预算下级进行选择时,为了以最小的劳动付出获得最大的薪酬汇报,就必然会观察奖励薪酬系数和惩罚薪酬系数与申报指标的薪酬系数的差异。本文仅从奖励薪酬系数的角度分析。
奖励薪酬系数一定要小于预算申报指标的薪酬系数,但难题是小多少才能够引导预算下级申报并完成更高的预算指标。
从预算下级的视角出发,奖励系数如果远低于预算申报指标的薪酬系数,超额完成预算任务所获得的奖励薪酬就会远低于申报预算指标可以得到的薪酬。这时,预算下级会尽可能地提高预算申报指标的数量,以期获得极高的申报薪酬。但是,由于超额奖励系数非常低,预算下级在完成了自己申报的预算指标以后就会选择停止继续生产,或者在生产过程中动态调整生产投入程度以便能够保证在生产时间到达时正好完成申报的预算指标即可。这样的奖励系数虽然会在一定程度上提高预算申报数,但会导致“达到即止”的副作用。反之,如果奖励系数接近于预算申报指标的薪酬系数,超额完成预算任务所获得的奖励薪酬就会与申报预算指标可以得到的薪酬相差无几。这时,预算下级会尽可能地降低预算申报指标的数量,以期逃避万一完不成预算所受到的惩罚,因为低申报而高完成所获得的总薪酬虽然比高申报高完成所获要少,却少之有限。这样的奖励系数虽然不会导致“达到即止”的副作用,但会导致非常大的预算松弛,与真实诱导报酬方案的设计初衷相背离。
面对预算下级这样的心理行为选择,预算上级应该如何呢?如果根据预算下级的选择不停地调整奖励系数,不仅有违管理政策制度的严肃性,而且会导致预算下级的抵制,从而引发冲突等不利状况。为了制定能够有效引导预算下级提高预算申报数并不产生“达到即止”副作用的奖励系数,就必须首先验证奖励系数对预算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的影响作用,进而依据这种作用的规律设计新的奖励系数形成方案。
总之,从理论上分析可见:奖励系数的取值越大,预算下级的预算申报数会下降,但实际完成数将提高。这样的结论能否通过现实企业生产情况检验呢?本文选择了在实际企业生产过程中对奖励系数的影响作用进行实验研究。
三、实验设计
(一)实验目的
验证真实诱导报酬方案中奖励系数的影响作用(惩罚系数的影响作用由本项目的另组研究者研究给出)。
(二)真实诱导报酬方案模型简化
为了减少实验的影响因素,在科学合理的条件下应尽量简化报酬方案模型。刘小雨等人已经分析得出:上级建议数是与基薪直接相关的,所以本次实验中我们即设定基薪等于上级预算建议数与预算指标薪酬系数的积,从而将weitzman教授提出的报酬方案模型简化为如下形式:
y=bx0+a(x-x0) xx0时bx0+c(x-x0) x
(三)实验具体方案
为了验证奖励系数a的影响作用,实现固定系数b和c为1 000和1 250,而让奖励系数a在25到975的范围内以25为级差进行变化,统计每个奖励系数下工人申报的预算工作量和实际完成的工作量,进而分析奖励系数对预算申报数与实际完成数的影响作用。
四、实验过程与结果
实验在山西恒岳集团总装生产岗位进行,由15名熟练装配工人完成产品零件密封件(鼓型圈)的组装工作:把四个不同的零件组装成一套产品。实验中,15名工人作为预算下级,根据每次给出的奖励系数自主决定其本次实验中的申报数,达到规定的实验时间后统计每名工人的实际完成数。最后依据实验的模型公式计算每名工人所得的报酬基点数,作为计算其当天工作报酬的依据。由于其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直接决定了工人的日工资,所以整个实验过程中工人都极其认真地决定自己的申报数量,努力地完成装配工作。我们也就从中得到了一系列的实验数据。
为了分析奖励系数与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之间的影响规律,我们对实验数据进行了处理:将每一个奖励系数下的15名工人的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进行平均,得出其算术平均数;再将各个奖励系数得出的平均数整理成图表,以便观察和分析他们之间的变化规律。通过在40组不同的a值下,15名预算下级在实验过程中得到的数据统计中可以得出,在每一个a值下,标准差均不为零,由此可以得出预算下级实际完成数是一个区间分布,其实验数据完全具有代表性。不同奖励系数对应的平均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如图1。
从图1可见,随着奖励系数的不断增大,下级申报数会逐渐减小,而实际完成工作量却逐步增加,实际完成工作量与申报数之间的差额越来越大,以此来获取更高的奖励报酬。
为了进一步验证奖励系数与预算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之间的相关关系,我们还对实验数据进行了相关分析,得出他们之间的相关系数,如表1。
由表1可知,在惩罚系数c一定的情况下,奖励系数a与预算申报值在1%的水平上显著负相关,奖励系数越大,预算申报者提交的预算申报值越小;奖励系数a与预算申报者的实际完成数也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即奖励系数越大,预算下级就会越多地完成任务;奖励系数a与预算差额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说明奖励系数越大,预算下级的实际完成数超出申报数的差额越大;奖励系数a与最后收获的报酬也是在1%的水平上正相关,说明奖励系数越大越能促进员工工资的增长。
五、结论和建议
总之,通过上述的分析和实验可以得出一个基本结论:在惩罚系数一定的情况下,随着奖励系数的增大预算下级提交的申报数越小,而实际完成数越大。
基于此,管理者在采用真实诱导报酬方案进行预算管理的过程中,可以通过确定合理的奖励系数,诱导预算下级将预算水平确定在与其预期业绩水平最相近的水平,同时还可以很好地起到调动员工积极性的作用,降低预算松弛,使得预算更准确,有助于预算管理实现其计划与激励作用。合理的奖励系数不能由预算上级或所谓的管理专家来确定,应由实际工作完成者及其行为绩效来决定。因为按照预算上级或专家实验得出的因素来决定,会导致预算下级通过调整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来应对,引发针对奖励系数的博弈,从而使真实诱导报酬方案失去意义。为了消除博弈,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奖励系数的大小取决于预算下级的预算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使奖励系数与预算下级的预算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正相关,即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越大,奖励系数越大。这意味着,预算下级越高的申报预算并超额完成,不仅可以获得高于奖励系数的预算申报薪酬,还可以使超额完成的部分所获的奖励系数也随之提高。如此设计奖励系数以后,预算上级就可以放手让预算下级自己按照规则去申报并完成预算任务了,预算下级为了获得较高的劳动报酬,自会努力提高申报数和实际完成数,从而达到企业和劳动者双赢的目标。
还要说明的是,本文只进行了奖励系数影响的研究。要想制定合理的真实诱导报酬方案,还必须参考惩罚系数影响研究的结论,使奖励系数与惩罚系数相互配合才能达到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1] new soviet incentive model[j].bell journal of economics,1976(spring): 251-2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