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写教案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一
分数乘法应用题大致可分为两部分:一部分应用题中的已知数是分数,但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与整数应用题相同;另一部分应用题是由于分数乘法意义的扩展而新出现的。本节课教学就属于“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应用题。这样的应用题实际上是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的应用,它是分数应用题中最基本的。不仅分数乘法一步应用题以它为基础,很多复合的分数应用题都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的。因此,使学生掌握这种应用题的解答方法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学本课后的感受是:
1、开始结合复习题让学生回忆一个数乘分数的意义。对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加深认识。
2、复习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文字题,为学习相应的分数应用题做准备。
3、在教学中我只注重了根据分数意义来分析题意,而忽视了对单位“1”的理解,重点应放在在应用题中找单位“1”的量以及怎样找的,为以后应用题教学做好铺垫。
4、以后在教学前我还要深钻教材,把握好课本的度,向其他老师请教,取长补短。特别是多向同年级的老师学习,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5、在课堂上多激发学生的兴趣,课后多与学生沟通,了解他们的学习。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二
在教学较复杂的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是这样设计本节课教学过程的:
1、复习时我设计了找单位“1”和写数量相等关系式的练习,是为了学习新课做准备。
3、根据线段图,写关系式。
4、根据关系式列算式,并解答。
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列出了两种不同的数量关系式,根据不同的关系式,列出了两种不同的算式。但是,在讲解算式的每一步算的是什么时,有一部分人对第二种算法中括号部分算的是什么,有点模糊,不能清楚地表述出来。在教学后,我真正感觉到,要让学生理解一个分率表示什么量的重要性,虽然在教学中也注意到了这点,但因为单位1加几分之几这样的分率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到,因此要更为重视与注意引导学生理解它们的含义。
本课通过教学设计与实践操作,并反思教学过程,颇有收获。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更深入地研究理解教材,把握其重难点,更深入地研究理解学生,考虑他们的学习方式,理解不同的教学设计对学生成长的利弊,力求使教学设计得更有利于他们去体验、去理解,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学习情感的培养,从而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培养他们良好的学习与思维品质。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第二单元《分数乘法》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三
1、--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读准多音字"育"、"应";理解6个新词语的意思。
2、--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初步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3、--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4、--懂得学了本领要为百姓做事,初步培养爱憎分明的感情。
教学重点:通过比较,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正确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初读课文,了解大意;学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新词语的意思;完成作业本第1、2题;学习课文1-4自然段,了解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
一、揭示课题,简介作者(洪汛涛))
二、复习"单元提示":
1、怎样默读才会有好的效果?
2、"提示"告诉我们什么默读方法?
3、这样读课文有什么好处?
三、初读课文,初知内容
1、听录音,思考。
2、讨论:
(1)马良这支神笔是怎样得到的?
(2)马良用这些神笔干了哪些事?
3、小结。
四、自学字词,检查效果
1、读词。
2、多音字组词:育应
3、字形分析:
犁、浇、套、扇
4、辨字组词:
犁()旱()浇()咆()
梨()早()烧()饱()
5、解释词语:
出神、不知不觉、无边无际、咆哮
6、完成《作业本》第1、2题。
五、学习第1-4自然段。
1、--出示问题:马良用心学画的目的是什么?
2、--带着问题默读1-4自然段。
3、--讨论交流。
4、--引导学生明白:马良学画不仅仅是为了穷人,而且是有志气的表现。也正因为马良有志气,白胡子老爷爷才送给他一只神笔。
六、作业: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学习课文第5-14自然段。初步学会边读边思考,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
一、复习。
1、选择正确的读音。
着急(zhaozhuo)沉着(zhaozhuo)
坚硬(yinying)浇水(jiaoshao)
2、比较形近字组词。
烧赚
浇嫌
3、听写词语。
二、学习课文第5-9自然段。
1、默读课文,思考:马良怎样用神笔帮助穷人?划出相关词句,进行概括,写下来。要求简洁、明了。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马良用神笔。
参考答案:
(1)用神笔画大耕牛,让它帮助老农和小孩拉犁耕地。
(2)用神笔在监牢里画门、画马,帮助乡亲们逃出监牢。
(3)用神笔画水车,让它帮助农民浇地。
2、反馈评价。
1、默读课文,思考:
马良又怎样巧妙地用神笔惩罚大官的?划出有关词句。
2、列出回答提纲:借机夺笔--画大海--画金山--画船和狂风。
3、小组交流。
四、假如你有一支神笔,你会用它画些什么?让学生说说写写。
第三课时
教学要点:通过比较,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练习复述课文;完成作业本第3、6题。
一、复习:
1、指名说说全文的主要内容。马良用神笔做了哪些事。
2、读描写大海景像的句子。
3、听写描写大海景象的句子。并校对。
二、比较句子。
1、读课文后面的三组句子。
2、比较并思考:每组的两个句子意思有什么不同?
3、交流讨论,引导学生正确体会词语对句子的表达作用。
三、总结全文。
1、回顾全文内容。
2、小结学习这篇课文的主要读书方法--边读边思考。
四、指导复述。
1、出示复述提纲(各段小标题)
2、听朗读录音,理清叙述顺序,熟悉课文内容。
3、自由准备。
4、指名复述,集体评议。
五、作业:
完成《作业本》3、6题。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四
本节课呈现了世界文化遗产北京颐和园图片。图中包含的主要信息是:北京颐和园由昆明湖和万寿山组成,其中昆明湖占地219公顷,万寿山占地面积仅是颐和园的1/4。借助问题“颐和园的占地面积是多少公顷”引入对列方程解决稍复杂的分数问的学习。这节课主要解决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教学时,从游览世界文化遗产的话题引入文字信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然后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信息提出与本节学习有关问题,展开学习活动。
本节课是在简单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学生已有了一定基础,因此首先设计三道找单位“1”的复习题,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好辅垫。因为学生有了学习简单分数应用题的经验,因此在理解题意之后我放手让学生画线段图分析、解答试做,做完后让学生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解题思路讨论,讨论完成请学生上台展示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充分参与了课堂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口头表达、分析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学生展示时是突出重点突破难点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围绕重点难点精心设计提问,并充分利用线段图引导学生理清题中数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明确解题思路,掌握解题方法。并通过对两种不同的解法对比及课后小结,进一步突出本节课的重点、难点。
虽然在教学设计中我作了充分的考虑,也重视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与积极思考,但在教学中还是显露出了一些问题:反馈形式比较单调,缺乏激励性的语言和形式,学生明白但表述不清楚,个别学生表述单位“1”加几分之几,表示什么意思时,发现还很有点模糊。因此,我觉得今后在常态教学中更应注重学生个体表达,并且不必一定按照教师给的固定模式,应该允许学生用自己的方式、用自己的语言来述说解题思路帮助分析问题。
六年级音乐课教案篇五
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掌握了整数乘法,分数的意义和基本性质,以及分数加减法以及约分等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单元所学内容属于分数中的基本知识和技能,这些知识不仅可以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而且也是后面学习分数除法、比、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以及百分数的重要基础。所以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应切实让学生理解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意义,掌握一个数和分数相乘的计算方法,并能解决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实际问题,为后续学习打好基础。
学情分析
六年级共有24名学生,部分学生还没有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计算能力也还有待加强;大多数学生对新鲜事物比较敏感,喜欢动手操作,但思想不易长时间集中;有30%的`同学基础相对薄弱,对数学学习的兴趣不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理解分数乘整数的意义,经历探索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
2、能根据分数乘整数的意义推导分数乘整数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独立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体验成功的快乐和学数学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迁移类推能力和自主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和难点
教学重点:让学生体验分数乘分数、分数乘整数的简便计算方法(先约分后相乘)。
教学难点:分数乘分数或分数乘整数先约分再相乘的书写格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