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教案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一
生活中轮子无处不在,马路上的汽车、自行车、摩托车,幼儿的玩具车、滑板车、轮滑鞋,幼儿园的餐车、家里的行李箱等上面都有轮子。轮子既带给大家便利,也带给大家乐趣。小班幼儿很喜欢玩带轮子的玩具,但对轮子的特点和作用不甚了解。为此,我组织了这一活动,具体环节是这样安排的:
第一环节,感知、探索轮子的多样性及其会滚动的特点。考虑到如果给幼儿投放带轮子的玩具,幼儿可能会关注玩具本身而不是轮子,因此,我直接投放了材质、大小、花纹不同的轮子,以利于幼儿直接感知轮子的多样性及其特点。
第二环节,探索发现轮子的作用。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决定了他们的学习应是“玩中学”。活动中,我让幼儿通过玩“推箱子”的游戏,亲身体验推不同的箱子有不同的感受,从中发现省力的原因是轮子在起作用,从而在玩乐中达成学习目标。
第三环节,迁移经验,感受轮子在生活中的广泛用途。贴近生活经验的探究是幼儿感兴趣的,也是幼儿容易理解和学习的。因此,我组织了寻找带轮子的物品和观看其他带轮子的物品的课件的活动,以期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发现、讨论,更好地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进一步感知轮子的作用。活动结束,我还引导幼儿巧用带轮子的.箱子整理收拾材料,充分体现了科学“源于生活并服务于生活”的特点。
1.感受轮子的多样性,探索发现轮子是圆的、会滚动的。
2.了解轮子在生活中的作用。
3.喜欢玩轮子和带轮子的物品,对轮子产生探究的兴趣。
1.经验准备:幼儿玩过带轮子的玩具。
2.材料准备和场地布置:
(1)各种材质、大小、花纹不同的轮子分散放在活动场地中间。
(2)六个大小相同的箱子,其中三个是有轮子的蓝箱子、三个是没有轮子的绿箱子,把它们摆放成一排,对面8米处画有终点线。
(3)各种带轮子的物品。
一、自主玩轮子,感受轮子的多样性,知道轮子是圆的、会滚动
1.自主选择轮子玩。
师:这里有各种各样的轮子,你们先选两个自己喜欢的轮子找个空地玩一玩吧。
(教师鼓励幼儿看一看、摸一摸、滚一滚,并说一说轮子的外形特征。)
师:你的轮子和其他小伙伴的轮子一样吗和小伙伴交换轮子玩一下,比一比、看一看它们哪里不一样。
2.交流感知轮子的多样性和特点。
(幼儿将轮子一字排开摆放在教师面前,然后呈半圆形坐在轮子周围。)
师:这里都有些什么样的轮子它们有什么不一样轮子都是什么形状的它有什么本领
师(小结):轮子的样式有很多,材质、大小、花纹也会不同,但都是圆圆的,可以滚动。
二、游戏“推箱子”,探究轮子省力的原因
1.使用有轮子的和没轮子的整理箱进行游戏。
(玩法:幼儿两人一组,一名幼儿坐到箱子里,一名幼儿推箱子,看看哪些组快、哪些组慢,哪一组最先到达终点。游戏后幼儿交流自己的体验,进一步感知轮子的作用。)
师:刚才哪几组小朋友先到达终点哪几组小朋友后到达终点的
师:你推箱子时有什么感觉为什么会快为什么会慢哪种箱子更加省力为什么会省力
(引导幼儿自己寻找答案,发现更省力的箱子的秘密。)
师(小结):原来带轮子的箱子推起来又快又省力。
2.交换玩“推箱子”的游戏,再次体验带轮子的箱子省力的感觉。
(教师可引导先到达终点的幼儿不一样的感觉。)
三、找一找生活中带轮子的物品,知道轮子的广泛用途
1.寻找并操作活动室里带轮子的物品,进一步讨论轮子的用途。
师:找一找,我们活动室里哪些物品带有轮子轮子有什么用处
2.观看生活中其他带轮子的物品的课件,体验轮子的广泛运用。
师:你还见过哪些带轮子的物品让我们来看看视频。
师(小结):我们现在知道了,有很多物品都会用到轮子,带轮子的物品给我们带来了种种方便和乐趣。
四、结束活动
教师带领幼儿将没有轮子的箱子和各种轮子放到带轮子的箱子里推出活动室,进一步体验轮子带来的方便。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二
本班的孩子年龄小,而且“动手”、“动口”的能力不强,对于科学的知识缺乏。但他们喜欢新奇好玩的东西,我以活动的趣味性为设计的宗旨,重在让孩子在玩中获得粗浅的科学小知识,并激发他们对科学实验的兴趣。
1.通过动手操作,知道箱子里有空气。
2.培养幼儿对科学小实验的兴趣。
1.重点:能主动动手参与小实验
2.难点:知道箱子里也有空气
1.幼儿操作材料:纸箱两人一个,气球两人一个,纸巾若干,篮子若干,红花每人一朵。
2.教师操作材料:纸箱、神秘纸箱、红花、气球、篮子各一;操作音乐cd。
3.环境准备:“魔术”桌子一张,桌布一块。
一、幼儿观看有趣的魔术表演,引起幼儿参与的兴趣
1.观看老师用塑料袋子捉空气,引导回忆之前“捉空气”的小实验,并启发孩子说出“袋子里有空气”。
2.观看老师“纸巾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二、幼儿参与操作纸巾“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幼儿与老师探讨“纸箱里有没有空气?”
三、幼儿参与操作气球“飞起来了”的小实验
1.幼儿动手操作。
2.教师总结:因为箱子里有空气,手一拍箱子,空气就从洞洞里跑出来,气流就把纸巾和气球冲起来了。
四、老师表演“小魔术”:彩带飞起来了
本活动引导幼儿感知摩擦起电的现象,选材符合小班幼儿年龄特点。教师通过变魔术,提供丰富的操作材料,吸引幼儿投入活动,幼儿通过充分的操作活动,发现摩擦的神奇。活动气氛宽松热烈,幼幼互动,共享成功的快乐。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三
大小、长短、前后、上下
1.幼儿通过操作活动,复习巩固大小、长短、前后、上下的概念。
2.培养幼儿动作灵敏、反应迅速、动手动脑的能力。
大、小球(与幼儿人数相同)、大小盆各一个、长绳短绳各一条、长短毛线绳与幼儿人数相同、长桥短桥各一座、玩具娃娃(娃娃前放有8片雪花片,后放有8个易拉罐)、大树一棵(树上有与小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小果子,树下有与大圆点幼儿数相同的大果子)大圆点、小圆点的粘贴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附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
(一)开始部分
引起幼儿活动的兴趣,幼儿自由选择大圆点、小圆点进入活动场地。儿歌《大家拍手笑哈哈》导入。简单说明户外活动要求。
1、复习巩固区别大小。
出示许多大小球大盆小盆让幼儿观察。
师:场地上放有许多球,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这些球有什么不同?
幼:有的球大有的球小。
师:请大花把大球拿起来,放到大盆里,请小花把小球拿起来放到小盆里。
幼儿边操作,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拿的是大球还是小球?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之间互相比较,谁的大谁的小。
2、复习巩固区别长短。
出示二根绳子,一根长绳,一根短绳。
师:场地上放有两根绳子,请小朋友仔细观察着两根绳子有什么不同?
幼:一根绳子长,一根绳子短。
师:请大花走长绳小花走短绳。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仔细观察一下,你走的是长绳还是短绳?再交换活动一次。
幼儿每人取一根毛线绳,互相比较长短。说出谁的长谁的短。
3、复习巩固区别前后。
出示玩具娃娃让幼儿观察哪是前面哪是后面。
师:请大花去娃娃前面玩,请小花到娃娃后面玩。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玩.幼:我在娃娃的前面玩或我在娃娃的后面玩.再交换活动一次。
游戏:看谁反应快。师:小花站到老师前面,大花站到老师后面。再交换活动一次。
4、复习巩固区别上下。
出示大树,让幼儿观察树上有什么?树下有什么?
幼:树上有果子,树下有筐子。
师:请大花去摘树上的果子,小花去拿树下的筐子。摘到果子的大花,请把果子放到树下小花的筐子里。
幼儿边活动,教师边指导。如某某小朋友你在哪里摘的果子?要把果子放到哪里?再交换活动一次。
教师引导幼儿互相观察,说出头在身体的上面,脚在身体的下面。
游戏结束:幼儿按大小头饰分成两组,分别跑过长短两座“桥”大花去拿树下的大果子,小花去摘树上的小果子,再分别到玩具娃娃的前边与后边。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水瓶的秘密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通过实验,观察物体在透明容器装水前、后的影像变化。
2、注意幼儿安全的操作,培养实验的安全意识。
3、幼儿学习记录物体的影像变化。
活动准备:各种各样的透明玻璃瓶,图片,毛巾,记录纸等。
活动过程:
1、幼儿观察瓶子,了解瓶子的形状,材料。
提问:“小朋友们看,这些都是什么?”“你们看这些瓶子都一样吗?”“他们有什么不一样?”(注意引导幼儿从形状,大小,材料,等方面进行观察。)“刚才我们说了这么多不一样的地方,那么你们看看这些瓶子有什么一样的地方吗?”(注意引导幼儿说出瓶子的材料和透明的特点)
“原来这些瓶子都是玻璃做的,透明的。那我们拿瓶子的时候应该注意些什么?”
2、引导幼儿透过空的瓶子看物体,观察物体的变化并进行记录。
(1)幼儿透过瓶子看周围的'物体。
提问:“你们有没有试着用空瓶看东西?”“请小朋友们每人拿一个瓶子去看一看周围的东西,看看他们和我们平时看到的一样不一样?”(注意引导幼儿分批拿瓶子,以免过于拥挤)
(2)幼儿相互交流自己的发现。
提问:“你刚才是怎么看的?看到了什么?有没有变化?”
(3)幼儿透过瓶子看记录表上的图片并进行记录。
(2)“刚才我们看了周围的东西,我们的记录纸上有漂亮的图片,你们可以找一张自己喜欢的图片,仔细的看一看,可以想各种不同的方法来看,把你看到的记录下来。”
(4)幼儿相互进行交流。
3.引导幼儿在瓶子里装上水,透过装水的瓶子看图片,并进行记录。
(1)猜想:“刚才我们用空的瓶子看东西,请你们想一想,如果在瓶子里装上水,看东西会有什么变化?”
幼儿操作验证:“刚才小朋友们猜得都不一样,到底谁说得对呢?让我们来试试好吗?装水的时候我们要注意些什么呢?”(注意引导幼儿分批装水并帮助幼儿将盖子拧紧,将瓶子和手擦干)
(3)将观察结果记录在第二张记录纸上。
(4)幼儿相互交流,教师评价总结。
4.引导幼儿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物体,也能使所照成像变形。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四
小班科学活动教案《蛋宝宝,站稳了》活动目标:
1.能独立尝试借助辅助材料,用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让蛋宝宝站稳。
2.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3.乐于积极动脑筋想办法,体验让蛋宝宝站稳的快乐。
能独立尝试借助辅助材料,用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让蛋宝宝站稳。
能主动探索并大胆与同伴交流分享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
经验准备:知道蛋宝宝滚动的特点
物质准备:熟鸡蛋每人一个,装饰成蛋宝宝的形象;蛋挞壳、瓶盖、瓶子、毛巾、毛线、积木、纸筒、太空泥四份,报纸若干。手机微信与大屏幕联网。课件(呈现材料及方法的照片)。音乐。
引导幼儿积极思维,大胆猜想,为下一步探索做好铺垫。
二、通过操作尝试、分享交流等方式,了解借助于立体辅助材料支撑蛋宝宝站稳的方法
1.出示百宝箱,让幼儿自选一种或几种材料帮蛋宝宝站稳。
提问:这些宝贝会怎样帮助蛋宝宝呢?我们试一试。
2.交流分享,鼓励幼儿对照自己的照片说出挡、围、包、增大摩擦等方法。
提问:你用什么材料?蛋宝宝为什么能站稳了?
例如:用3块积木把蛋宝宝挡住了。
教师及时验证,帮幼儿总结提升挡、围、包、增大摩擦等关键词。
3.通过微信联网分享图片,了解其他材料和更多方法。
小结:要让蛋宝宝站稳了,除了今天百宝箱里的宝贝,我们还可以借助于班级里、家里、身边的其他材料,动动小脑筋,就有办法了。
三、探索只用报纸让蛋宝宝站稳的多种方法,学会创造性地使用报纸
教师引导:百宝箱里的宝贝们都去忙了,只有报纸了,它会怎样帮蛋宝宝站稳呢,其实也有很多办法,我们试一试。
此环节重点引导幼儿在限定条件下打破思维惯性,采取撕碎报纸、揉纸等非常规性办法,帮蛋宝宝站稳。
四、拓展提升,不借助材料让蛋宝宝站起来
教师引导:蛋宝宝在宝贝们的帮助下越来越坚强了,它想自己站起来,怎样能自己站起来呢?我们帮帮它。
最后通过教师演示,让幼儿了解哥伦布让鸡蛋树立来的典故,懂得遇事要敢想敢做,积极尝试。
本活动的名称最初是教材中的“蛋宝宝,站起来”,在第一次试讲中,我的引导语就是“怎样让蛋宝宝站起来呢?”很多孩子觉得用手一扶、或用别的东西一碰,蛋宝宝就会站,没有“站”的持续过程。
于是我把题目改成了“蛋宝宝,站稳了”,引导语也随之调整,并给孩子提示“蛋宝宝也想和小朋友一样站得稳稳的听故事、看动画”,让孩子们指导,要让蛋宝宝站得稳稳的,而不是一站就行。
活动过程中,孩子们面对许多探索材料很兴奋,大部分孩子一开始就选了简单的瓶子、瓶盖、纸筒等简单的材料一试就成,对于需要变形和组合的的毛线、毛巾、积木很少选择,我通过观察后,进行了重点提示,个别孩子尝试成功后非常自豪。孩子们对于报纸的使用还是非常有经验的,能大胆的撕条、搓条、围圈,这是在前几次试讲中没有的现象。
在观察中,大部分孩子不会用揉皱的方法给蛋宝宝做窝,小部分孩子拿着报纸无从下手,我通过个别指导帮他们找到了办法。在分享环节发现,微信连线功能让孩子们看到自己和自己的作品很兴奋、很乐于分享做法,但是现场操控的难度比较大。
孩子们的想象力很丰富,但是语言的丰富性还不够,对于个别用词把握不准。
本次活动让我深刻的认识到,每一个目标的确定、每一个环节的设计,必须在充分了解孩子的基础上进行不断的完善与调整,孩子们的经验水平、表现力,会让活动呈现出不一样的效果。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五
1、熟悉水果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2、根据水果的外形特征进行匹配。
熟悉水果的.名称和外形特征。
根据水果的外形特征进行匹配。
玩具卡:【水果接接排】
一、组织教学。
二、幼儿取下玩具卡的水果轧形,猜猜图卡上是什么水果。
三、一名幼儿独自游戏:先拿出一张水果图卡,再依图案上的线索找到另一半图卡,如此进行接排,直到排完所有的图卡。
四、两名幼儿一起游戏:一名幼儿先取出一张图卡,请另一名幼儿根据这张图卡上的线索找到另一个水果的图卡,并接排起来。如此轮流进行寻找接排,直到排完所有的图卡。
五、小结。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六
1、感知毛线柔软的特性及其多样性,运用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意将毛线变形,充分发掘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
2、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3、培养幼儿大胆尝试、勇于探索与表达的精神。
1、准备粗细、长短不同的彩色毛线若干2、瓶盖、土豆、泡沫、橡皮泥、积木、瓶子等材料活动难点:
尝试运用多种材料让毛线站起来。
一、激发幼儿的好奇心小朋友你们看,今天张老师给你们带来了一个神秘的口袋,小朋友猜一猜里面装了什么呢?幼儿猜:(好吃的东西、玩具、糖等)小朋友猜了这么多,你们想知道口袋里到底是什么吗?请小朋友上来摸一摸(指名幼儿摸口袋)
二、了解毛线用途:
幼儿从口袋里摸出毛线,教师提问:这是什么?(毛线)毛线像什么?毛线有什么用?教师总结:
三、玩一玩、变一变
1、今天张老师要用毛线来变魔术,请小朋友闭上眼睛,我们一起数“一、二、三”好了,请小朋友睁开眼睛看,教师将毛线弯曲成“s”形,问:看看它变成了什么形状?像什么?孩子回答。毛线好玩吗?幼儿答(好玩)我们可以根据自己的想法把它弯曲成各种各样的形状。你们想不想来变魔术呢?你们想变成什么呢?今天老师为大家准备了许多好玩的毛线,小朋友也可以用毛线来变魔术。
2、幼儿自由结伴弯曲毛线,教师观察指导。(孩子把毛线变成了o形、s形、w形、小鸟的形状、花的形状、蝌蚪的形状、草的形状、各种数字的形状等)
3、教师总结:你们的小手真厉害,能够变出这么多的东西来。
四、启发幼儿思考探索
2、幼儿自由讲述让毛线站起来的方法。(如借助胶带、橡皮泥、积木、袍沫等等)3、今天老师也为小朋友准备了许多的材料,有橡皮泥、积木、瓶子、盒子等,你们可以试试这些材料,看看能不能让毛线站起来。
4、幼儿分组尝试操作,让毛线造型站立起来。
五、画一画:
1、线宝宝除了摆造型,还会跳舞呢!我们请它在纸上跳个舞好吗?
2、教师捏住线宝宝的头,放到水彩颜料里浸湿,然后在纸上拖行或抖动。
3、请幼儿欣赏教师的作品,产生绘画的欲望。
4、幼儿作画,教师进行个别指导。
5、展示作品,请幼儿说说线宝宝是怎样跳舞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七
设计意图: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充分利用自然和实际生活机会,引导幼儿通过观察、比较、操作、实验等方法,学习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帮助幼儿不断积累经验。彩虹糖是幼儿常见并喜欢的一种食物,用彩虹糖作为实验材料,可以调动幼儿的已有经验,让幼儿有话可说。同时,溶化也是幼儿在生活中常见并感兴趣的科学现象。因此,我设计了该科学活动。在活动中,我通过创设“怎样让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情境,引导幼儿通过听听、看看、猜猜、做做、尝尝等多种方法,在亲历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彩虹糖遇到水就会溶化这一科学现象,激发幼儿的好奇心,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活动目标:
1.初步感知彩虹糖在水中溶化的现象,愿意用语言表达自己的发现。
2.能在教师的示范、讲解下按实验步骤进行操作,并能注意观察实验中的现象。
3.感受色彩变化所带来的惊喜。
活动准备:
彩虹糖若干,白纸盘5个(幼儿共分4组,每组用1个白纸盘;教师用1个),用玻璃杯装的半杯牛奶,装有小半杯水的一次性塑料杯、勺子各20份。
活动过程:
一、萌发兴趣
1.教师在口袋里摇晃彩虹糖,用声音激起幼儿的兴趣。
师:老师的口袋里藏着一个神秘的礼物。听一听,可能是什么?
2.教师引导幼儿模仿彩虹糖发出的声音。
师:声音是什么样子的?请学一学。(哗啦哗啦。)(析:利用摇晃彩虹糖发出的声响,一方面可引导幼儿用听觉初步感知彩虹糖的特征,另一方面可集中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二、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1.教师出示彩虹糖,了解幼儿的已有经验。
师:到底是什么?你们想不想知道?仔细看哦!变!变!变!哇!是什么?
师:你吃过吗?你吃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2.教师将彩虹糖倒在桌上的白纸盘中,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的颜色。
师:彩虹糖的颜色真的和你们说的一样吗?想不想看一看?
师:彩虹糖有哪些颜色?
(析:幼儿可能有吃彩虹糖的经验,对彩虹糖的颜色有一定的了解,但大多是无意识的。教师先让幼儿说一说自己吃过的彩虹糖的颜色。再进行验证,目的就是引导幼儿有意识地观察。)
三、明确实验步骤和要求
1.教师创设“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的游戏情境,初步激发幼儿实验的兴趣。
师:彩虹糖有这么多的颜色,我们可以用什么方法把彩虹糖上的颜色变没有呢?
2.教师出示装有水的塑料杯,介绍实验材料。
师:老师为你们准备了一种材料,你们看看是什么?(水。)
3.教师引导幼儿认识水是透明无色的。
师(小结):我可以透过水看到你们,所以水是透明无色的。
4.教师边讲解边示范,帮助幼儿明确操作的步骤和要求。
师:如果把彩虹糖放到水里,彩虹糖上的颜色会变吗?为什么?
师:有的人说会变,有的人说不会变。我们来试试看。
师:每人只能拿一杯水和一颗彩虹糖,先看看你拿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再把彩虹糖放在水杯里,用小勺子轻轻地搅一搅,不能吃。
5.教师带领幼儿共同复述实验步骤。
师:先做什么?(拿一杯水和一颗糖。)再做什么?(观察糖的颜色。)最后做什么?(把糖放进水里,搅一搅,看一看糖和水的颜色有没有变化。)(析:此环节有两个目的:一是观察水的颜色。小班幼儿很可能把水说成是白色的,所以,教师要有所预知,事先准备好牛奶。当幼儿不能正确描述时,教师可引导幼儿通过牛奶和水的对比观察,具体直观地了解水是透明无色的这一特性,而不是简单地告知。二是了解实验的步骤。因为小班幼儿记忆较长的实验要求有困难,所以,教师示范讲解后必须帮助幼儿用短句进行复述和强化,以便幼儿正确操作。)
四、幼儿实验,教师观察指导
1.幼儿操作,教师个别了解幼儿的发现。
师:你的彩虹糖是什么颜色的?
师:轻轻地搅一搅,看看水有什么变化?
师:再把彩虹糖舀上来看看,它变成了什么颜色?
2.教师引导幼儿交流分享。
师:有谁的发现是和他一样的?慢慢举起来给大家看看。(教师带领幼儿集体检查。)师(小结):原来彩虹糖上的颜色溶化到水里去了。
(析:小班幼儿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幼儿在实验过程中通过简单的搅拌动作,看到了水从透明无色到有颜色的变化过程,在惊喜的同时自然地获得了有关溶化的科学经验。另外,也因现象变化明显,幼儿有了交流的基础,因而有话可说,有话愿意说。)
五、教师实验,拓展幼儿的经验
1.幼儿猜测多颗彩虹糖放进水中的变化。
师:你们都做过实验了,老师也想做一个实验,你们想不想看?
师:如果把好多彩虹糖都放在一杯水中,你们猜会变出什么?
2.教师边在白纸盘中摆放彩虹糖,边带领幼儿点数。
师:和老师一起数一数一共放了几颗彩虹糖。(1o颗。)
3.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彩虹糖放入水中的色彩变化并进行想象、表达。
师:哇!现在彩虹糖变成了什么?看起来像什么?
(析:将不同颜色的彩虹糖放在一起溶化,不仅带给幼儿视觉上的冲击,而且赋予幼儿想象的空间,有的说“像生日蛋糕”,有的说“像彩虹伞”,有的说“像风火轮”……幼儿在进一步感受溶化这一现象的过程中获得了更大的惊喜。)
六、幼儿品尝彩虹糖,进一步感知彩虹糖遇水会溶化的现象
1.教师示范吃彩虹糖,并引导幼儿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2.幼儿吃彩虹糖,并和同伴相互猜测彩虹糖的颜色。
师:每个小朋友尝一颗彩虹糖,请你的朋友猜猜你吃的是什么颜色的彩虹糖。
师(小结):原来彩虹糖的颜色溶化到嘴里了。
(析:《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指出,要引导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认识事物。在该活动中,教师一方面引导幼儿用听听、看看、猜猜、做做、尝尝等多种方式认识彩虹糖,感受彩虹糖遇水溶化的特点,另一方面也满足了幼儿想吃糖的心理需求,让幼儿在不同的情境中感知溶化的现象,使活动更加具有趣味性和游戏性。)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八
一、摸口袋。
1、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些什么呢?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咦?哪位小朋友坐的好,端正,我就先让你来摸摸)-引起参与活动的兴趣。
师:"是橘子吗?我们来看一看。(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把橘子拿出来。)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
2、看一看:提问:(1)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三、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
2、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3、师:"我们先从哪一面开始剥呢
4、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咋看像什么呀?【剥开橘子皮的橘子像什么呀?】)幼:"花。"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老师:恩,橘子剥开来,里面的瓤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
四、游戏剥橘子。
师:"今天啊桌子上来了许多的橘子宝宝,它们有大、有小,我们来开始剥吧(师:"我们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放在盘子里哦!"
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老师:哎?剥好的小朋友可以先等一下,我们等其他小朋友都剥完了再一起吃好吗?"师:"那我们来尝一尝。"老师:"小朋友们刚才都尝过了,谁来告诉我,"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幼:"酸酸甜甜的。"
幼儿园小班科学活动教案篇九
1、谈话:我们知道的蝴蝶是什么样的。
教师:春天到了,花儿开了,蝴蝶也飞来了。你们看到蝴蝶了吗?在什么地方看到的?蝴蝶在干什么?蝴蝶是什么颜色的?蝴蝶的身上有花纹吗?我们一起到户外去找蝴蝶吧。
2、找蝴蝶。
带幼儿到小区花园里找蝴蝶,自由地追逐蝴蝶,观察蝴蝶。
3、给蝴蝶留影。(教师给幼儿寻找到的各种蝴蝶拍照)
教师:蝴蝶真美丽,小朋友找到蝴蝶以后,轻轻地过来告诉老师,老师给蝴蝶拍张照吧。这样,我们回去也能看到美丽的蝴蝶了。(教师拍摄正在飞的和停在花上的蝴蝶)
4、蝴蝶飞飞。
教师:小朋友们,蝴蝶飞来飞去真美丽啊!我们也一起学着蝴蝶快乐地飞吧。
教师带领大家模仿蝴蝶飞和停在花丛中的动作。
幼儿唱着春天的歌曲,在大自然中模仿蝴蝶飞来飞去。
教案设计频道小编推荐:幼儿园小班教案 | 幼儿园小班教学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