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范文吗?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岩石书的教学反思篇一
在本月的教学中,虽有不足,但也有可取之处值得以后继续发扬。
一、注意吸引学生兴趣
对于本周的教学,如果照本宣科地教,很容易让课堂变得枯燥乏味。本章学习重点是三种岩石(花岗岩、砂岩和大理岩),我在做练习题的时候也发现,天安门的华表、人民英雄纪念碑的材质很容易被问道,于是我在网上搜索相关视频,在课程进行完毕之后给学生播放,学生都被深深地吸引了。通过视频辅助,可以有效地吸引他们兴趣,也能让他们对知识点加深了记忆。
二、注重小组合作
在我任教的四个班里,我都进行了分组,一个大组分为两个小组,基本上就是7人一组,以便上课需要。在第一节《玩石头》的课堂上,我要求小组分工合作,带不同的石头给组内同学展示介绍,这样大家见到的石头就更丰富了,而且觉得别的同学的石头很新奇,无形中也扩宽了他们的见识。在辩论赛的时候,小组先讨论,分享观点,组织好语言之后,进行表述,这样有助于把观点集中到组内,既节省了每个同学回答的时间,也有助于观点提炼。
三、记忆方法巧用
在讲到《岩石的组成》这节课时,如果让大家死记硬背三种岩石的组成矿物,很容易记混,也容易记不住,于是我几经思索想出了记忆的好办法。花岗岩的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云母等,可以通过花岗岩的颜色来记忆,花岗岩是杂色,包括肉红色、白色、黑色,已知长石是肉红色,石英是白色、黑云母是黑色,将颜色与矿物一一对应,就很好记。砂岩的组成矿物有石英、长石等,妙记方法就是砂岩是两个字,它的组成是两个词,分别是两个字。大理岩的组成矿物是方解石和白云石,一看到大理便想到云南,白云山是云南的,白云山的白云石,一下子就把大理岩和白云石联系起来了,方解石是我们不熟悉但特征鲜明的(课上有专门讲解)。以上,这三种岩石的组成部分记起来就不费吹灰之力了。
科学学科的教学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搞懂并学透的,我只有不断地学习、积累,提高自己,才能不落后。一言以蔽之,愿所有人包括我在内,可以早日行动起来,丰富知识、充盈智慧,不吃没有文化的苦,也不吃没有文化的亏。
岩石书的教学反思篇二
十月份我进行了第二单元《岩石与矿产》的教学,在这个单元的教学中,我有一些困惑想来谈一谈。
一、实验材料短缺
每个科学教师都配备的有相应的教学用具,教学用具中有各个单元的教学用具,对于第二单元来说,教具尤为重要。前三课牵涉到岩石和矿产,如果没有具体的岩石和矿物,很难通过图片给学生描述清楚,我在网络上搜索相关视频,也没有描述很具体很贴合课本的。困惑之余,我想到“学在郑州”的平台,可以借鉴其他老师的优质课,但我打开学习之后我发现他们是以小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都有相同的材料盒,所以,关于实验材料的部分我还是无法借鉴,于是乎,每节课我都只能在讲相关岩石的时候给他们展示一下,下课前再逐一让他们观看甚至触摸,虽然会耽误一些时间,但总归他们是满意的。
二、学生发散无边无际
我在讲本周课的.时候我发现有的学生课外知识很丰富,去过很多地方,也见识过很丰富的岩石、矿产,这对于拓宽他们知识面来说,无疑是好的。但是,在课堂上,很容易出现思维、关注点跑偏的情况。例如,在开“人类能不能无节制地开采矿产资源”的辩论会时,虽然这是一个辩论赛,但我们都知道正确的理念是不能无节制地开采,毕竟资源有限,且过度开采会带来环境问题,然而学生的思维已经冲破了教室,直达宇宙,告诉我,人类只要熬过几百年,到星际文明的时候什么资源都是无限的,还有的同学补充道,人类的空间是三维的,但在其他平行空间,也可以无限开采。我及时给他们拉回正题,我们要考虑当下,考虑子孙后代,正确的做法应该是不能无节制开采。我不想做遏制学生思维的抓手,但现实是我又不得不像一把剪刀随意砍断他们思维飞跃的翅膀。我很困惑,也许一切都是笑谈,到真正考试的时候思维发散的孩子反而能写出最标准的答案,但无形中,他们也变成了我们经历过的最熟悉的双面人。
岩石书的教学反思篇三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的对话。
3.激发学生探究自然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点
识字、写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好人物对话。
教学难点
认识岩石这本大“书”,初步了解地质方面的有关知识。
教学准备
课件
课时划分
两课时
第一课时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2个字。
2.初步朗读课文,能够读正确、流利,读好人物的对话。
教学重难点
识字和写字,并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师手捧一本书)同学们,你们看,这是什么?
生:这是一本书。
师:今天,黄老师向你们介绍一本的书。请同学们看黑板。
(师板书课题:19的书)
生:老师,你写漏了双引号了。
(师给“书”字加上双引号)
师:哦,你们真细心,可是为什么这题目上的书字要加个双引号呢?
生:因为这里指的不是真的书。
师:说得真好!现在请大家齐读课题。
生:19的“书”。
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
师:好了,接下来就请同学们打开语文书,借助书的拼音自由朗读第19课。注意:一边读一边标出自然段序号,把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课件出示读书要求。学生根据要求开展活动。)
师:谁来说说这篇课文有多少个自然段呢?
生:这篇课文一共有13个自然段。
师:其他同学同意吗?
生:同意。
师:现在请在同桌之间把难读的句子互相读给对方听,互相检查字音都读准了没有,句子都读通了没有。一会老师再检查你们。。
(同桌合作学习。)
师:我的挑战要开始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生:准备好了!
师:看,这个句子你能读准确吗?
(课件出示句子:爬到半山腰,他们看见一位地质勘探队员,正趴在一块大石头上看着什么。指名读)
师:还有谁想读。(再指名读,点拔:“地质勘探”一词的读音。)
师:我们一起读一读这一句话。
师:读得真好!再来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岩石就是书啊!你看,这岩石一层一层的,不就像一册厚厚的书吗?指名读。)
师:你读得真好!把“!”和“?”的语气都读出来了。
师:(出示雨痕和波痕的图片)你们看,这是雨点留下的脚印,叫雨痕;这是波浪的足迹,叫波痕。
生:是眼泪留下的印迹。
师:伤痕是什么留下的印迹?
生:是伤口留下的印迹。
师:真聪明!再看第四句话。
(课件出示句子:它告诉我们,在很久很久以前,这里是一片长满树木的陆地。)
师:先请男生读。
师:请_读一读。
师:再看看这一句,谁想读?
(课件出示句子:“读了这本岩石书有什么用呢?”川川总爱刨根问底。)
(指名读)
师:什么叫“刨根问底”?
生:“刨根问底”是指问了很多次。
生:“刨根问底”是指川川老是爱提问题,直到把问题问清楚,问明白。
师:你说得真好!现在我们看看最后一句。这一句可难读了。
(课件出示句子:它能告诉我们,哪里埋着煤炭,那里藏着铁矿……把这本‘书’读懂,就能为祖国找到更多的宝藏!)
师:请大家自由读一读。
师:谁想站起来读。(指名读,点拔:“藏”字是多音字。)
师:现在请大家一起把刚才六个句子读一读。
(课件出示以上六个句子,指导学生朗读。)
师:同学们,你们看,我把句子中的生词抽了出来,你们能读正确吗?
(出示生字词课件:地质勘探趴在岩石一册书厚重脚印雨痕陆地
刨根问底埋着煤炭铁矿宝藏)
师:请大家同桌互相读,读错了帮助纠正。
师:_意做小老师带同学们读。
生:我愿意!
师:请全班齐读。
生:能!
(学生看着课件玩苹果树游戏。)
师:恭喜同学们,你们真棒。现在我们把这些生字放回到课文当中,你还能读的这么好吗?
生:能。
师:好,我们来试试看。请大家把书端起来,试着齐读课文。
三、学写生字
师:大家读得真好听,看来大家的生字和课文都能读好了,可是光动嘴巴可不行,我还要看看你的动手能力怎么样?下面我们就来写写这些生字吧。
(出示课件一类生字)
生:独体字穿紫色衣服。左右结构的字穿绿色衣服。
师:还有补充吗?
生:半包围结构的字穿浅蓝色衣服。“岩”和“宝”字是上下结构,穿蓝色衣服。
师:谁来提醒同学,怎样把这些这写好。
生:“岩”字的“山”要写扁一点,“石”的横要和“山”差不多长。
生:“册”要注意笔顺,最后写横,而且要穿出左右两边。
师:我们看看这三个字。要注意什么呢?(出示“质、厚、底”)
生:这三个字都是半包围结构的字。“质”第一笔是平撇,第二笔是竖撇。“底”,广字头,里面的笔顺要注意,最后不要漏掉点。
师:请大家看看老师写字。“印”,左右结构,注意左边起笔高一些,右边的竖写长些。“刨”左宽右窄,注意“包”字的笔顺。(师范写“印、刨”
师:现在请大家把这一课的字每个仿写两次。(学生写字。)
师:写完的同桌评议,对写得不好的字进行修改。
师:好啦,这节课我们上到这里,下一节继续学习
岩石书的教学反思篇四
关于岩石,学生非常感兴趣。他们常说:天上掉馅饼不可能见到。地上捡石头的事,天天都有发生。为什么地上有这么多石头?石头值钱吗?石头都有用吗?关于石头的话题说也说不完。于是,我想到开一个石头博览会。展览展览同学们的宝贝。也晒晒他们的问题。以便课上研讨探究。
一、充分准备,研究条痕。
课前让学生搜集各类石头。课上展览交流。课上,互相交换观察石头的颜色、质地、纹理、形状等。引出本课新探究问题——石头的颜色:条痕。
二、故事导引,研究成因。
学生对女娲补天的五彩石感兴趣。我带来了从南京买来的霸王石和五彩石,告诉他们:五彩石就是南京雨花石,也就是鹅卵石。学生提出问题:雨花石是怎么形成的?顺利进入本课第二个探究问题:鹅卵石的形成原因。
学生通过看书和课件,很快解决了问题。
三、补充练习,检测概念。
通过填空和判断练习,学生弄明白:上游的石块又大又有棱角,下游的石块小而圆滑,是鹅卵石。鹅卵石成因是河流的冲刷和搬运作用。
岩石书的教学反思篇五
本课教学设计力求体现孩子是科学学习的主体,在大量的亲历活动中,让学生能够认识岩石的多种特征,并在过程中体会科学观察、研究的一般方法。这节课中,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有以下几方面:
1、引导学生运用正确的科学方法进行科学探究。
在科学教学中,我们不仅仅要让学生进行科学探究,还要教会学生如何运用正确的、科学的方法进行科学探究,因此,当我指导学生观察一块岩石的时候提问:“你打算用那些方法去观察岩石?”让学生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当学生提出用眼睛看时,教师及时肯定好的,进一步追问:看什么,怎么看(看花纹、大小、形状、粗糙、光滑等)。当学生提出用手摸时,教师及时指导:用手摸,摸什么?用手还可以干什么?(光滑、粗糙、用手掂掂轻重)等。实践证明这样的设计为学生后面综合运用感官对岩石进行直接的观察,扫清了障碍。在学生观察的过程中,给学生提供大量的时间进行认识岩石的特征,并随时作好记录,我也参与到了整个学生探究过程中,引导学生去发现、去探究,帮助他们解决碰到的困难,体现了科学教学中教师的指导作用是不可替代的。我期望通过本课教学后,当学生捡到一块岩石时,不会随便看过后就随手扔掉,而使他们能真正像科学家一样尝试运用各种观察方法对它进行研究。
2、重视学生之间的合作、交流与评价。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分工合作的形式进行探究活动,体现了新课程提倡的合作学习的方法。在交流讨论岩石的特征时,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游戏的形式进行,让学生在猜岩石的'游戏过程中相互补充、评价,完善对岩石的基本特征的认识。并且让学生及时参与评价,及时进行自我反思,以便学会更加细致、准确的进行观察。学生通过这样的观察、记录和交流,不仅仅认识了岩石,而且最重要的是掌握了认识事物的方法,经历了研究问题的全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探究能力。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有:
一、时间安排不够合理:这节课前松后紧,拖堂了,合理的安排时间也是我今后教学中应该注意的问题。
二、没有及时抓住课堂的闪光点:课堂有一个细节,我没有处理好。在让学生观察完岩石的特征,并请学生汇报观察结果时,我让学生注意听听别人的发言,并对照自己的观察记录,修改自己的记录表,在学生修改完自己的记录表后,我问学生对于自己刚才观察的那块石头,有什么新的发现?有学生很快举起了手,但是我由于担心后面的活动时间不够,没有给机会让孩子说说自己的新发现,而是匆匆把这一环节过了。课后想想,这是多么遗憾的一件事情,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无形被我打击了,课堂上最闪光的地方没有让我抓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