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篇一
一、课的内容:《正面双手垫球、耐久跑》
二、指导思想:、以“健康第一”和“终身体育”为指导思想;根据新课标“目标统领内容” 和高二年级女生的生理及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内容,创设情景,实现学生自主、合作学练的探究式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观察、实践、创新、评价能力和具有终身体育健身的意识。
三、教材的选择与分析:
1、根据高中女生身心的发展特点,多数为独生子女,个性很强,缺乏团队意识和配合意识。
2、怎样才能让学生对排球运动和耐久跑感兴趣?
3、选择排球、耐久跑合理分配了上下肢运动负荷,以及选择学生相互协作的游戏作为教学内容,让学生通过“玩软式排球”、耐久跑,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能力。
四、教学目标:
1.运动参与:通过练习、学法的指导,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并积极参与。
4.心理健康:使学生在练习中充分体验运动“快乐”的心理感受,不断获得成功感;
五、学情分析:
教学对象为高二年级女生,该班女生纪律好,掌握技术的能力较强,并且学生的运动氛围非常好,学生个体之间对排球本身不存在差异性,学生集体荣誉感强。但该班学生普遍存在着技术动作不够,包括手型和击球点掌握不好,对排球运动兴趣不足,针对以上情况,本课在充分研究垫球技术要领的基础上,设计了用软式排球代替排球进行垫球辅助练习,使学生较快掌握垫球技术,同时,激发学生对排球运动的兴趣。另外,耐久跑是学生特别是女生不喜欢的项目,这次利用几何图形进行耐久跑,并且规定时间完成任务,改变枯燥的教学模式,锻炼学生的耐力并锻炼学生的意志力。
六、教法与学法:
七、课的过程分析 1.导入与热身
本堂课的学习内容是正面双手垫球,在上课之前,教师邀请一位学生与自己打配合,进行两个人相互垫球练习,这个目的就是为了让学生找出教师与学生的动作区别在哪里,并请同学回答问题,当学生回答完毕之后,教师进行纠正和总结,课正式开始。
教师讲解动作要领,并完整示范,把教学的重点和难点都要详细的说明,请同学按照教师动作进行模仿,教学重点垫球的手型,难点在击球点的位置。(4)学法采用合作法、尝试法、体验法、观察法、讨论法和互评法。
例如:在练习过程当中,教师和学生互动,采用巡回指导的方法,纠正学生的典型错误,并鼓励学生相互帮助,相互提高。合作法就是要求每个小组,由组长带头,帮助并纠正不正确的动作,把动作质量提高,各组成员商量并研究出正确的方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体验哪种方法最好,观察别组的同学她们是运用什么方法达到掌握技术的,最后讨论使用最好最快的方法掌握垫球技术。各小组之间进行评价。
3.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
对于初次接触排球运动的女生来说,她们的兴趣还是非常大的,但是往往因为不能很快的掌握排球的技术而想放弃练习,于是利用软式排球来代替排球,一方面气球易于控制,另一方面让学生探讨如何利用软式排球更好的完成技术动作。软式排球与排球的不用点在于重量的不同,那么在练习过程当中,软式排球在下降的时候比排球下降的速度要慢,学生可以在这个时候做好充分的准备,把动作做好,达到了巩固动作技术技能,并掌握了技术,同时激发学生的排球运动兴趣。接下去的耐久跑练习进行分组练习,以复习为主,另外,在耐久跑的设计上,以每个排头作为各组组长,带领自己的组完成任务,这样不仅可以培养小组骨干,而且改变了以往枯燥的教学模式。学法上还是一样,采用合作法,各组成员要注意观察别人如何在最快的速度最短的时间之内把3个不同的几何图形跑完,观察了别人的练习法,同时研究出最好的方法,相互合作,把最好的方案拿出来,完成教学任务。
4.放松与小结(挖掘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新精神)
以放松操为主,由学生自主创编动作,老师仅仅扮演了引导者的角色。在此过程中通过学生积极思考、实践,不断丰富课的内容和挖掘学生潜能,通过布置课后作业,实现课堂延伸,节省课堂教学的实用时间,提高课堂效率。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篇二
一、教育目的根据课程和初入学儿童的年龄特点,着重对学生进行生活常规和日常行为准则的养成教育。让学生从感性上了解学校;了解学校一日生活常规等。幷针对数学学科的特点进行相应的要求培养,通过一系列的教育课,为一年级小学进入正常的学习生活作好铺垫。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对学生课堂常规进行规范训练。
2、教学难点:通过一系列训练使一年级新生尽快适应小学学习生活。
三、教育内容安排
1、课前准备检查;
2、课堂常规学习;
3、学习常规训练;
4、检查巩固常规掌握情况。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课前准备检查
一、谈话导入
暑假已经结束,小朋友已经背上小书包,走进学校,正式开始“读书郎”生活了。小学生的生活跟幼儿园的生活可不一样。从天天玩到天天学,孩子从幼儿园到小学,在教学环境、教学要求、教学方法、作息习惯等方面都需要适应。在这一过程中,我们小朋友一定要从各方面做好准备。
二、老师自我介绍;学生自我介绍,说出姓名、年龄、家庭住址、家庭电话号码。
三、学习用品准备检查
书包、文具盒、铅笔(5枝,只削一头)橡皮、削笔器(放在家以备用)、语文练习本、小楷本,算术本(各三本),尺子,小棍,计数器。
一年级孩子年龄较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学习用品过于花哨 和功能的繁琐的建议不带,例如:一二年级不要使用自动铅笔,尽量不使用多功能文具盒,购买专用转笔刀放在家中使用,购买标签,在孩子的使用物品上标记班级姓名,购置儿童专用圆头剪刀,数学学具不要带尖锐的尖头,防止孩子之间互相戳伤,保护他人,(不给自己招惹麻烦)其实就是在保护自己。
四、课堂小结
我们已经是一年级的小学生了,让我们一起努力在学校快乐的学习,成长。
五、作业布置
回家和父母谈一谈今天的体会,说一说需要准备的学习用具。
第二课时 课堂常规学习
一、课堂行为习惯的培养
1、上课:上课铃声一响,学生应端坐在教室里,静候老师上课,当教师宣布上课时,全班应迅速起立,向老师问好,待老师答礼后,方可坐下。学生应当准时到校上课,若因特殊情况,不得已在教师上课后进入教室,应先轻轻敲门,得到教师允许后,方可进入教室。
2、听讲:在课堂上,要认真听老师讲解,注意力集中,独立思考,重要的内容应做好笔记。当老师提问时,应先举手,待老师点到你的名字时才可站起来回答,发言时,身体要立正,态度要落落大方,声音要清晰响亮,并且应当使用普通话。
3、下课:听到下课铃响时,若老师还未宣布下课,学生应当安心听讲,不要忙着收拾书本,或把桌子弄得乒乓作响,这是对老师的不尊重。下课时,全体同学仍需起立,与老师互道:“再见”。待老师离开教室后,学生方可离开。
二、行为规范的养成1、坐姿:身正、背直、肩平、足安;
正确的写字姿势是:上身坐正,两肩齐平;头正,稍向前倾;背直,胸挺起,胸口离桌沿一拳左右;两脚平放在地上与肩同宽;左右两臂平放在桌面上,左手按纸,右手执笔。眼睛与纸面的距离应保持在一尺左右。
3、站姿:身正、背直、肩平、足安;
三、课堂指令:
1、课堂作业认真做;抓紧时间不能拖;字迹端正且规范;反复检查少差错;
2、上课铃声叮铃铃,我们快步进课堂。书本文具放整齐,身体坐正精神好,静待老师把课上。
3、课堂上,认真听勤思考,积极举手勇发言,回答问题声音响,主动参与头脑好。
4、用心听,仔细想,身子坐正向前方。上课发言先举手,遵守纪律不要忘。
5、站要直,坐要正,手放平来脚放稳。
6、一二三。——请坐好。请你跟我坐坐好——我就跟你坐坐好。小眼睛——看黑板。小耳朵——仔细听。
7、下课铃声响铃铃,师生再见礼貌好!课间休息须做好,学习准备少不了。
8、下课了,要休息,别忘书本准备好。捡纸屑,擦黑板,摆桌椅,保整洁,人人争当关心集体的小主人。多喝水,上厕所,看看书,散散步,有益游戏要多玩,危险追逐别再玩。你帮我,我帮你,同学互爱互助要发扬。
9、孝敬父母听教育,热爱劳动有礼仪,先做作业后玩耍,按时作息有规律。
四、作业布置
回家和父母一起练习新学的口令。
第三课时 学习习惯要求
一、听的方面,一方面是能认真倾听老师的发言,做到眼睛跟着老师走不东张西望。评奖习题时能做到讲到哪指到哪;另一方面是认真倾听同学的发言,同学发言时,能完整能做到复述同学发言内容。
二、说的方面。能看情境图提取数学信息,能根据数学信息提出完整的数学问题;能简单表述自己的解题思路和步骤;能复述老师同学的发言。
三、读的方面。每道题能做到认真读题目,能按照题目要求回答问题;在读应用题的时候能圈出关键字,比如:题目上的数量、一共、比、多多少、少多少等。
四、写的方面。能按照老师的要求规范书写,做题是能做到卷面整洁,看不出明显修改痕迹;字迹工整美观,大小适宜。
五、改错方面。作业批改后有错的地方要进行及时的改错,改错不是把错题擦掉重改,是在错题旁边写个“改”字再改。
六、其他方面。上课前能做到一定程度的预习,能准备好学习用品以及学具;课堂上能积极举手发言,活动中能按照老师的指令一步一步的做,做到能收能放;作业能按时按量完成,口算练习能按照老师的要求定时完成。
七、课堂听说读写训练
第四课时 检查常规养成情况
一、预备铃前,在教室外观察学生课堂情况。(观察后课堂上进行反馈评价。)
二、针对常规课堂口令,进行训练。
三、游戏训练,检查学生适应情况。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篇三
学情分析:
本班共有人数52人,其中男生 28人,女生 24 人。之前从没有过排球学习体验。对排球的理解也仅仅限于在电视中和看高年级学生人打过,对排球规则也是一知半解。作为第一次接触排球,学生不可能很快掌握动作要领,因此本次教学应当以引导学生认识动作为主要目标,结合自主练习形成互动,达到锻炼和学习的目的。 教材分析:
排球是一项集体运动,个人技术是形成集体力量的核心。垫球是排球运动的基础,是链接整个运动技、战术的基础。本环节的`教学应该把握住四个字和三句话。分别为:插、夹、压、提和两臂夹夹紧、手臂伸伸值、击球在前臂。重点在于学生掌握击球部位,难点在手臂夹紧伸直。 教学设想:
本节课主要是根据学生的特点,结合学生主动参与也自主学习意识,通过五个小环节的设置让学生掌握垫球的基本动作。
1、通过游戏让学生掌握垫球的预备姿势和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
2、通过韵律操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和熟悉球性。
3、通过合圆和手臂上的标记让学生掌握和控制击球的部位。
4、通过不同形式的练习(抛接球、抛球接垫,击地起球练。主动迎接练习等)让学生了解和初步掌握动作的要点和特征。
5、通过起跳击打空中悬挂球增强学生的运动能力,形成良好的动作习惯,为今后的排球教学打下基础。预设目标: 学生能了解什么是体前正面双手垫球,以及动作的基本形式。掌握一点排球的规则。 三维目标:
知识目标:1、初步掌握正面双手垫球技术,体会击球手型和手臂击球动作。
2、初步掌握起跳击(扣)球动作方式。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篇四
安阳二十一 刘振
教学内容
1、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2、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对排球界的贡献。
3、排球运动简介。
4、排球的基本技术。
5、排球竞赛规则。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有关排球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良好习惯
教具
黑板、粉笔、1个排球
教学内容
教学方法
一、排球运动的起源与发展:
1、起源:一八九五年,美国麻省好利若城(holyke)青年会干事威廉·摩根willian ·morgan首创了排球运动。
2、传播:排球运动在美国问世以后,由美国的传教士和参加战争的美国军官和士兵带到了世界各地。
二、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对排球运动的贡献:
1、排球在中国的发展:排球运动于二十世纪初(1905年左右)传入我国。先后经历了十六人制、十二人制、九人制,到五十年代初,才采用国际上通行的六人制;中国女排五连冠:81年第三届世界杯、82年第九届世锦赛、84年第二十三届奥运会、85年第四届世界杯、86年第十届世锦赛。
2、中国对世界排球运动发展的贡献:首创快攻、发明“插上”战术、创造“平拉开”、“单脚背飞”、“盖帽”拦网。
三、排球运动简介:
1、比赛方法与特性:排球比赛是两队各六名队员在长18米、宽 9米的场地上进行集体的攻防对抗。比赛场地由一条中线分为两个均等的场区,中线上空架有一定高度的球网。比赛的目的,是队员根据规则的规定,将球击过球网,落在对方场区的地上。
(1)比赛场地:长18米,宽9米的长方形。
(2)? 网高:男子2.43米,女子2.24米。
(3)? 球:一色的浅色或彩色,圆周65—67厘米,重量260—280克,气压0.30—0.325公斤/平方厘米。
(4)标志杆、标志带
(5)比赛队组成:十二名队员,一名教练员,一名助理教练员,一名训练员和一名医生。
2、比赛由后排右边的队员在发球区内发球开始,使球从过网区直接越过球网,每方最多击球三次。比赛不间断地进行直至球落地、出界或某一队员犯规。
3、正式比赛采用五局三胜制,每局均采用每球得分制;1---4局要打满25分,无最高分限;第5局打满15分,无最高分限。
四、排球的基本技术:
1、排球基本技术是指在排球基本规则允许的前提下,符合人体运动科学原理,能充分发挥身体潜在能力,合理而有效的各种特定的基本击球动作。
2、排球基本技术主要由步法和手法两部分组成。步法指脚步移动和起跳;手法是指各种击球和控制球的动作。
五、排球的竞赛规则:
1、发球:发球8秒? 发球掩护?
2、轮转与轮转错误:接发球队获得发球权后,该队队员必须按顺时针方向轮转一个位置。若没有按照轮转次序进行发球则判为轮转错误。
4、替换:每局每队最多可替换六人次,自由防守人无此限制,但只能替换后排队员。
5、界内球、界外球、连击、持球、四次击球、过中线、触网、过网击球、后排进攻违例
6、暂停和技术暂停
(1)第1~ 4局,每局有两次技术暂停,各为1分钟,每领先队达到8分或16分时自动执行。另外每队还有两次30秒的普通暂停。
(2)决胜局(第五局),无技术暂停,每队可请求两次30秒的普通暂停。
7、局间休息和交换场区
(1)所有局间休息均为3分钟。
(2)每局结束后交换场区,决胜局某队获得8分时交换场区。
1、老师手上拿一个排球,提出问题让学生进行讨论回答
2、问题:请问同学们知道哪些关于排球的知识?
3、向同学们讲解排球起源
4、趣味性提问排球是怎样传入中国的,同学们猜猜排球比赛有几人参加?
5、同学们知道那些战术是我国发明的?
6、讲解排球在中国的发展及我国发明的排球战术
7、问题:同学们有谁知道排球器材的规格?
8、把同学们的答案写在黑板进一步讨论
9、在黑板上画出排球场的示意图进行讲解
10、先讲解排球基本技术的定义然后导入问题
12、结合同学的回答进行详细讲解
13、问题:同学们知道哪些排球竟赛的规则?
14、学生讨论并回答,将学生知道的规则的关键字写在黑板上
15、向学生介绍排球的竞赛规则,并把学生没回答的规则则写在黑板上
课堂小结? 与课后安排
排球课准备活动教案篇五
排球正面上手发球(普通球),排球模块教学第12学时。
1、80%的学生在端线内利用正面上手发球的技术动作发球过网。
2、提高学生的身体协调性。
3、让学生体验成功、体验乐趣、增强自信。
抛球、引臂、击球三个动作的协调配合(即人球合一问题)
(一)、准备部分(略)
(二)基本部分(四步走)
1、示范(完整示范—分解示范—简要讲解)。(让学生初步建立完整动作表象)
2、抛球与引臂技术环节(解决抛球稳定的问题)
3、尝试正面上手发球技术动作。(体会肌肉感觉)
4、上网和过网。上网距网1米、3米击球到网上。过网:距网3米、6米击球过网。
(三)、结束部分(略)
(四)、教学方法:递进教学法、逆进教学法、重复练习法、示范法、提示法等。
(五)运动负荷预计:40%
(六)小结
1、表扬、肯定学生成绩;
2、指出不足;
3、改进提高;
4、布置作业:课后多做徒手的抛球,引臂、击球动作练习,以提高身体协调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