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一
本课教材是浙美版第一册12课《大鱼和小鱼》的内容,是一堂造型表现课,本课的重点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整体观察能力,在感受和认知中,学会比较和鉴别物象的大小特征。所以在本课的教学中不仅仅是认识了解鱼的结构、外形特征,画出单纯的美丽的鱼,而是在此基础上,通过观察、比较大鱼和小鱼,理解大鱼和小鱼的差异,将大鱼和小鱼和谐、自然地组合在一起,充实在画面中。
为了更好地解决这些问题,这节课我共设计了五个大的环节,接下来我从各个环节的设计上进行课堂教学上的思考:
在课堂的引入部分我选择了《海底世界》记录片中的一个小片段,让学生领略现实生活中美丽的海底世界,原本考虑过以动画片《海底总动员》的片段进行导入,在课堂上动画片所引发的可能是孩子们对主角的关注而忽略了我所希望学生对海底的观察,同时从动画片到现实的跳跃对让学生对现实中的鱼类的观察也存在偏差。
这一环节是本课的重点也是难点,所以我做了精心的设计,首先由看上去差不多的鱼的图片和大小反差较大的鱼的图片对比,让学生初步地感知比较;再从事先准备好的三条大中小不同的鱼中选择中等大小的鱼出示在板书上,请学生来说大小,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是希望不管学生说的是大还是小我都能对它进行改变,说大我还有更大的,说小我还有更小的,我相信这样的设计学生对比较的认识会进一步加深;最后是引导学生在身边发现大小,找一个孩子站在我的边上,学生会发现他是小的,可是再找一个更小的孩子之后,发现原来他还是比较大的,再由学生举例说教室里发现的大小,学生说黑板大,那么跟墙比它就是小的,跟墙面上的瓷砖比它又是小的。同时在原有板书上添加大大的“大”字,和小小的“小”字。
在这一环节的设计上我一步步地让学生认识大小、感知大小、发现大小并能寻找大小,不管是在图片的展示上、教具的展示上、还是在板书的设计上,我尽量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感知大小之间的对比,同时在教学中从孩子们身边的事物出发,能让他们更具有亲切感。
这一环节主要是认识鱼的组成部分、外形和花纹的特征以及海底世界的表现方法。在这些环节中出现了一些小问题,比如:在认识鱼的外形这一环节上,我在课件中出示了不同形状的鱼并用几何形进行加强,这样的设计较好,但是对鱼尾和鳍的部分的外形展示可能有点多余,或许会让学生偏离对鱼的主体形的感知,不过在板书基本形让学生上来添画的环节不但让学生对前面结构的认识进行了实践,同时也让学生对不同形的设计有了更深的印象;而在对鱼的花纹的认识上,尽管有图片的欣赏和板书的示范,但是对花纹的讲解却没有,只提到了如何装饰却没有说装饰什么,是圆形的或是条纹的等等,这是这一环节上缺失的地方;最后在对海底的描绘上,我从孩子们的想法上出发,孩子们说什么我就在黑板上画什么,同板书上原有的鱼相结合,这样的板书展示首先让孩子们知道,“哦,原来水草……还可以这样画!”,同时也能让学生对老师的绘画能力有所肯定,我相信只有让学生产生崇拜,才能让学生对老师的所教更认真地学。
感受范作,展开想象。
在作品欣赏前,我先给学生提出了对于作业的要求,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欣赏作品,我想这样对于问题的解决会更有帮助,在这一环节上我提出了想象大鱼和小鱼在一起干什么,但缺少让学生去思考回答的过程,因为我在考虑思考回答好还是思考之后在绘画作品上进行表现好,我想两种方式都可以,因为目的是相同的,只是在形式上有所区别。
作业展示,师生互评,总结延伸。
在作业展示这一环节,我是在学生作业中选择了各种不同形式的作业,有整体画面较好的,有鱼画得特别漂亮的,也有海底世界画得特别美的,当然也会有比如大小比较不明显的,花纹设计还有待加强的等等,在这些不同的作品中让学生选择最美的画、最美的鱼、最美的孩子,同时我来指出画面中的小问题,在评价的环节上我缺少了一个学生自我评价的过程,如果能将自评、互评、师评更好的结合在一起的话,这个评价会更加地完整,同时我还需要思考的是如何提高学生的作业效率,怎样在有限的时间里面尽可能快地出现完整的作品。
每一堂课的设计都是一个学习的过程,同样每一堂课都是对自己学习过程的一个实践,而对自己课堂的思考又是一个更深层的学习,从不同的欣赏角度看都会发现不同的问题,而自己的眼光总是狭隘的,所以希望能够得到更多的批评指正,能让我在这一过程中可以学到更多。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二
本月,我们进行了“亲亲小动物”这一主题活动,在这个主题中有一个语言教学活动《小小鱼的桂花发夹》,整个教学活动我是按照一下一个环节来进行教学的。
第一个环节是出示桂花引出主题,桂花掉到河里了小鱼会把它当成什么?
第二个环节是教师讲述故事,提问:故事里有谁?这个故事里发生在什么季节?小小鱼怎么会有桂花发夹呢?第三环节是依次出示挂图,再次讲述故事并提问,帮助幼儿理解故事内容。第四个环节是再次完整讲述故事。第五个环节是讲自由讨论:最喜欢故事里的哪幅图片?为什么?最后环节是请幼儿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故事书。学学老桂花树和小小鱼的对话。
第一个环节因为课前有了一定铺垫。这个活动之前,已经做了铺垫,让幼儿认识了桂花,并且仔细的观察了桂花的形状、颜色、大小,并对桂花充满了很大的兴趣。所以,在活动的一开始,我出示了桂花,引出了故事,幼儿都听得非常认真。对于我提出来的问题基本上大部分幼儿都能够回答出来。由于前面已经有过桂花的铺垫,幼儿对于桂花发夹有了一个概念,能够很好的理解故事的内容。幼儿对桂花发夹有了一个的概念,所以能很快的进入主题中。但是,在说到秋天这个季节的时候,虽然幼儿都知道故事发生在秋天,由于课程的推迟,桂花树上都已经没有桂花了,导致幼儿对于秋天的一些特征感受不是特别深,对于这一块的生活经验,如果能提早的让幼儿看到桂花树上落下桂花的样子,那效果会更好。
第二个环节在听完故事后,幼儿的回答还是很积极的,对于小小鱼的印象很深,大多数幼儿都能回答出提问。在后面几个环节中,幼儿也都表现出了很大的兴趣,愿意积极地进行讨论,表达自己的想法,学习故事中的角色对话。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三
数学活动对幼儿来说是一种比较抽象、枯燥的活动。在平时的教学中发现:幼儿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不是很高。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对幼儿园的数学教育活动提出了新的规定和要求:即“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平时会觉得在小班上数学活动,比较适宜采用游戏方式,让幼儿在游戏情境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概念。所以本次活动是在小班下建构式课程《朋友你好》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改动和修改,设计了本次活动《小鱼你好》。现对本次活动做反思如下:
一、创设游戏化的教学情境,调动幼儿的操作兴趣。
一堂活动的成功与否,不是看教师完成了多少,而是看孩子学会了多少。而从小班幼儿的最近发展区看,孩子们最喜欢做游戏,所以根据孩子们的心理特点我设计了晒小鱼、变小鱼、饲养小鱼等一连串的游戏活动,让孩子们在有趣的游戏活动中反复操作,从而建构数的概念。设计这些旨在通过这些游戏促使幼儿主动练习用“添上”或“去掉”的方法把不一样多的数量变成一样多的数量,学习5以内数量多少的比较,让幼儿在游戏中既自然地形成数学概念,同时也使数学活动更具有情趣性。从今天的活动看孩子们特别的感兴趣,都很用心的投入到了游戏活动中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二、材料准备充分、简单易操作。
选择既简便又符合幼儿兴趣的操作材料是本次设计的一大宗旨,本次操作活动的主要学具——小鱼,(彩纸剪成的.小鱼),然后选用了方便的吸管,(吸管上贴上双面胶,便于孩子操作),小鱼我用了两种孩子们喜欢的颜色(红色、绿色),在整个活动中的游戏操作中就围绕这两样学具,轻轻一贴就成了一根鱼竿来玩“晒小鱼的”游戏,轻轻一贴就围成一个鱼缸来玩“饲养小鱼的”游戏。
三、环节设计由浅入深,多次操作,发展思维。
在每个环节的安排上不但考虑了这个数学活动的整体递进要求,更重要的是对每个环节适合哪层能力的幼儿操作,进行了严密的思索和定位,希望通过我的这样一个探索,让每个孩子都能参与进来,让孩子能够成为活动的主人,激发他们对数学活动的参与积极性,而且能在他们原有的基础上得到一个提升。
不足的地方:
1、在第一个环节中我用的时间过于长了,用了8分钟,实际上这里可以缩压一点,用不着出现数字1,在巩固5以内的数量时,可以出现主要的几个数字如3、4、5、而跟几条小鱼打招呼,也可以省略不要。以后再活动中开始的导入部分应该控制在5分钟之内比较好。
2、对于小班的孩子来说活动过于饱满,第二环节和第三环节也许可以合并成一个环节,(以后可以试一试)。我是第二环节是让幼儿学会“添上”第三环节是让幼儿学会“去掉”两个活动我是单一进行,也可以在一个环节中就解决“添上”和“去掉”的方法。这样可能时间是就正好,也不至于出现活动时间过长的弊端。
总之,在小班的数学活动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教学,提高幼儿的操作能力,将在以后的活动中继续探索,有待加强。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四
学习粘贴的方法,感受粘贴活动的乐趣。
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各种颜色的彩纸、胶水、小盘、印有鱼图案的绘画纸、各种不同的鱼的图片、小毛巾等。
1、谈话引题:
(2)刚才我听见鱼宝宝说话了,他说,别人都穿上了衣服,他还没有衣服穿呢!
2、给鱼宝宝穿衣服
(1)观察不同的鱼宝宝,讨论给鱼宝宝穿什么样的衣服
(2)尝试用简单的材料进行粘贴:
教师介绍材料、 引导幼儿尝试粘贴。
教师指导粘贴方法:胶水抹在背面;用多种彩色的纸给小鱼粘衣服;手上有胶水用毛巾擦掉,尽量不要粘在画面上。
3、幼儿动手操作:教师将材料分发给幼儿,幼儿进行操作活动。
4、展示作品:
幼儿完成作品,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展示并互相欣赏。
首先,我感觉这次活动设计还是很适合小班孩子的,因为90%的孩子能有持续兴趣的完成作业,而且有60%的幼儿表示愿意在区域里继续进行类似的活动。
这次活动班里所有的孩子都分组参加了,所有的孩子都对活动感兴趣,表示乐意参与活动,活动中多数孩子能心情愉快的完成作业。有的孩子作品很细致(纸片撕的很小,粘的很多);有的孩子虽然纸片撕的很大很粗犷,但是也完美的完成了自己的意愿,对自己的作品很满意;只有个别孩子在粘贴的过程中给退缩了,作品中只粘有很少的几片纸,就不乐意继续下去了。
通过了解,发现不乐意完成作业的孩子不是不想完成,一部分是感觉自己做的不够好,而感觉气馁而不愿意进行了,还有一部分孩子则是(因为手部小肌肉发展不完全,容易产生疲劳感)吵着说自己累了,要求休息。
综合孩子们的特点,我把感觉累要休息的孩子的作业给留到了区域里继续完成;而感觉自己做的不好的孩子,我进行了鼓励,让他们自己选择时间继续完成自己想做的事情。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五
经历了在学校和同年组老师的研讨,使我对《这条小鱼在乎》这篇课文有了进一步的认识。按照研讨完的教案和教学思路,我对自己的教学环节及自己已经形成的教案也进行了修改和调整。
在上完这堂语文课之后,结合着自己教授讲解的情况和学生接受理解的情况,从整理来看,我感觉还是不错的,最起码学生大多数都感悟到了小男孩的行为是感染了文中的人,感染了我们大家。虽然课文很简短,但却很容易理解。重点就是透过课文内容挖掘那颗美好而又善良的心。
当教到小男孩在一味地、不知疲倦的捡起一条又一条小鱼时,学生都感受到了旁人的劝告对他来说是毫无意义的。小男孩的这种单纯和这种让人又惊叹的举动让我们都为之竖起大拇指。小男孩在乎的可能不是拯救所有的小鱼,而内心却是有着无比的力量驱使着他,要挽救回所有小鱼的生命。在他的心里始终就有着一个坚定的信念,要救回所有的小鱼。因为他认为即使是一只小鱼,它也是有生命的生物体,如果真的救不回它们,我想,他一定会很担心,他一定会很惋惜,不忍心看到那些鲜活的生命就那样逝去。
不足之处:
结合着自己的教学,我从学生的听课状态及课上参与的情况,总结了以下这节课的不足之处。
1、首先,学生最开始没有很好的进入到学习课文的状态,也许是课前预习了课文,对待课文的内容有了认识和知晓,在课上已经没有了新鲜感,对于学习课文也没有了很高的学习兴趣。
2、课上回答问题的学生还是那么几个,也许还有很多同学都已知道问题的答案,但就是没有勇气举手回答,今后还应该多多关注这样的学生,给他们鼓励和勇气,让他们勇敢的站起来回答问题。
3、板书这方面,设计的不是太好,可能是没有整理好层次,导致学生也没有过多的关注板书。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六
张庆先生在阅读教学上有一个著名的“经纬论”,其基本理念是:教一课书,要以指导学生读书为“经”,以字词句的学习为“纬”来组织阅读教学,使字词句的教学寓于读书训练之中。今年,我又回归了一年级,如何在低年段落实先生的思想,怎样把低年级的第一课时上得简单、扎实、真实、有趣,成了我想探索的一个问题。于是,选择了《北风和小鱼》一课来进行研究。
记得上半年徐州培训会上,张庆先生也提出了课改八字方针,其中很关键的一条就是“倡简”,提倡上简简单单的语文课。因为语文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语文能力的形成就是靠大量的实践,在实践中习得语言。
本课从目标来看,只有两个要求。一是读通读顺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大意。二是识字与写字。
从设计来看,对应目标做到了简洁,主要分为两大块,一是识读结合,寓识于读,把课文读好。二是识写结合,使字形教学和写字教学紧密地结合在一起。课堂中避开了冗余的教学环节,为的就是节省大量的时间有效落实每一个教学目标。
从过程来看,也显得简单、平实,追求简单课堂,丰富表现以及有效教学。
大家都知道,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和发展。语文素养是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素养。就语文学习而言,首先是要学会使用语言文字这个重要的交际工具。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识字与写字更是显得尤为重要。《语文课程标准》就明确指出:识字写字是低年级教学的重点。
在阅读教学中进行识字与写字的要求,必须正确处理“识字”、“读书”、“写字”三者的关系,坚持“寓识于读”、“以识促读”、“识写结合”的做法,力求同步发展。
本课为第一教时,必须做到读通读顺,在读通阶段突出识字写字教学,遵循的便是“在语言环境中教学识字”的原则。从自由读准提出的多读生字要求,到拿出生字词单独练习,再到生字放到课文中读会,最后又继续巩固,让生字词在课文内外走了几个来回,真正地体现“寓识于读”、“以识促读”。
而写字教学时,再与生字见面,此时生字就变成了老朋友。在教学字形及书写时,从笔顺认读开始,到记忆字形,再教学读帖,辅之以写字姿势和习惯的指导,规范的生字就会出现在学生的笔下。长期坚持,学生就会养成扎实的写字习惯,影响今后做事的风格。
语文课追求的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在课改实践中,加强对语文课程、语文教学规律性的认识,不断地“求是”,“求真”。这是课改成功、语文教学产生质的飞跃的前提和保证。在本课教学中,选择了第一课时,没有要求学生对课文进行预习,并努力不把第二课时的内容加入进来,就是为了做到纯正,让第一课时能真正地落到实处,而不是为了公开课便变得什么都可以装。就是要通过课堂把读的方法教给孩子,让他们自己会操作,做到真正能读,真正自己会读。
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要坚持把培养学生阅读兴趣放到“阅读教学”的首位。喜欢阅读被《语文课程标准》放在阅读教学起始目标的第一条,就是要求我们能在学生阅读起跑线的“起点”上,采取多种手段让每个学生喜欢读书,主动地要读书,逐步让他们把读书当做一种乐趣和享受。
激发情趣,引起学的兴趣。从课的开始,一直贯穿着课的始终。时刻注意自己和学生的状态和言行,以全身心投入到到课堂,以此来激发、影响学生,让课堂充满生命的活力,真正让学生想,爱读。有效的评价也是激趣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功能,鼓励成功。相信每一个学生都有发展的潜力,爱护每一个学生的自尊,激发每一个学生的上进心。在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用整个心灵去拥抱生命,让他们在不知不觉中培养学习兴趣,找到学习方法,找到自信,找到快乐。
有了简单、扎实、真实、有趣作为低年级阅读教学的思想指导,再加上孙景华老师和杨新富校长在教材培训中提到的第一课时教学步骤为方法指导,通过自己对课堂的不断打磨,努力使张庆先生的“经纬论”在低年级阅读教学第一课时内得到有效的落实。
无须多说什么,一幅插图改变了孩子的认识,这比千言万语的说道要强多了,可见读图是多么重要,图也能我们教学的指路灯啊。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七
在《小鱼游》这一教学内容中,我根据幼儿爱玩好动的年龄特点,上课之前通过和幼儿手指游戏的互动来调动他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他们的求知欲。
从幼儿已有的知识出发,充分运用幻灯片教学,创设生动有趣的故事情境:让幼儿在了解小鱼颜色不同的基础上,引导幼儿通过观察、判断、分析、得出10的第一种分法。再通过一首小儿歌的穿插引入“分小鱼”教学情景,引导幼儿动手操作发现规律,让幼儿通过摆一摆、记一记、分一分、说一说等生动有趣的活动,自主尝试操作,亲自实践,得出10的其他几种分法,初步培养孩子的动手操作能力及判断能力。
在“分小鱼”这一环节中孩子们的兴趣很高,大多数孩子都能自主操作并统计。但由于我在让孩子们操作时,没有给孩子指导具体的操作方法,从而导致有部分幼儿没有按照小鱼颜色的不同进行区分,而是拿出期中一种颜色进行分解,也有一些幼儿出现没有亲自动手操作而是直接写出了分合式的现象,动手能力和参与意识较差。
幼儿来汇报,让幼儿都有展示自己的机会,同时让他们能体验收获的快乐!
复习巩固中,为了让孩子们更好的牢记10的分解组成,我运用“开火车”“找朋友”的游戏,让他们在游戏中巩固新知,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在这个环节当中总体来说孩子们的积极性不是很高,我认为原因有两种:第一,我所制作的课件出了一些小问题,由于我的不细心课件中把10的分解写成了9的分解,从而导致孩子们在开火车说分合式时说的不是很好,第二,在玩游戏“找朋友”时没有给孩子讲清楚游戏规则,所以孩子们在玩游戏时没有积极性,兴趣不高。
在教学方面我存在不足的地方有:
1、没有关注细节,做事情不认真、不仔细。
2、板书书写不规范,课堂用语不简洁。
3、没有面向全体,给孩子指导不到位。
针对于以上不足,我会努力改进,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多阅读一些有关教学方面的书籍,多和同时交流学习,丰富自己的专业素养,更好地完成各项教育教学任务。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八
【反思】
课堂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教育活动,预设是课堂教学的基本特性,是保证教学质量的基本要求。这就需要教师课前心中要有学生,对教学目的、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有一个清晰、理性的思考和安排。我们应对课堂上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和学生心理的、情感的、知识的需要进行全面的预设,设想各种可能出现的问题及多种创造性的应对策略,以便能够随时做出富有创意的调整。
课堂是一门艺术,是一门交织着预设与生成的艺术。课堂不是教案的展开过程,也不是师生的即兴生成表演。没有弹性的预设就不会有动态的生成。很多时候,我们过度强调学生“自主论”,不管生成有没有价值,都任凭学生上天入地,就会使语文课堂丢失语文味儿,成为无根的生长,无魂的漂游。“生成”中“生”指“草木长出”,见《礼记·月令》,引申为一切事物的产生。”既然这样,那么生成就必定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它消极的一面,有它有效的一面,也有它无效的一面。在字、词、句、篇中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能力,感受中华文化和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这是语文学科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最重要的标识。
教师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回答没有做出周密的预设,对学生生成的语言没有作出创造性的应变,丧失了一次绝佳的训练学生思维、发展学生语言、培养学生正确价值观的机会。学生存在于各自不同的内心世界里,有的学生渴望变成童话世界里聪明勇敢的小精灵,有的学生希望自己是虚幻世界里最厉害的一个……不管是什么,都是学生真实的展示。所以教师不妨这样处理:“是啊!那么就请你当一回厉害的北风,其他小朋友做勇敢的小鱼,分角色读一读课文吧!”然后组织学生互动:“勇敢的小鱼,面对厉害的北风,你害怕吗?你最想对北风说什么呢?”在小鱼坚定的回答、与北风的对话中,更有效地利用了课堂生成资源,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和人文素养的提升。
小鱼的梦教案及反思篇九
今天我所执教的这节课是冀教版语文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中的第二篇课文《“这条小鱼在乎!”》。本单元的主题是保护自然,珍爱生命。如果说第一篇文章《湖滩上有一对天鹅》描绘的画面带给我们的是清新,那么《“这条小鱼在乎!”》在童真的背后带给我们的则是心灵的震撼。见到海边被暴风雨卷上岸的残存在水洼里的一条条小鱼,成人一般不会在乎,但当我们看到小男孩儿把一条条小鱼扔回大海,并告诉我们“这条小鱼在乎!”时,谁能不为之心动?小男孩的言行告诉我们:生命无论大小,生命无论贵贱,都应去珍视。
作为教者,该引导孩子们读懂些什么内容呢?该借助文本对他们进行怎样的教育呢?
在孩子们的生活中,一定有过很多和小动物的接触,如小猫、小狗等,在与小动物的接触中,和小动物产生了很深厚的感情,会因小动物的'离去而悲伤。但这些毕竟是因为他们和小动物有过和睦的相处,有了深厚的感情,而大海边的小鱼,对于大多数孩子们来说只是新鲜而已,不会有那么深厚的感情,所以对于小男孩的举动也许不会有太深刻的触动。
真正的领会作者、编者的意图还需要我们教师的相机点拨与引导,毕竟面对的只是三年级的孩子,他们的体会可能没有承认那么深刻、深远。解决这个问题,有待于教师在课前及情境的设计中巧妙布局,不能将学生的思维仅仅局限于对小鱼生命的关注!
大海、小鱼、小男孩都是小孩子熟悉的事物。一个天真的举动,一个发人深省的故事,内容贴近儿童生活实际,利于挖掘儿童的生活经验,努力实现情趣交融。教者应有意识地整合课程资源,挖掘情感因素,以读促思,以读悟情,引导学生在合作交流思考中相互影响,受到正确价值观的引导。所以本堂课我利用中年级学生爱说、爱动、爱表现的特点,创设说话情境,训练学生口说我心,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把课文延伸并拓展,加强对话。使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让学生想象,巧妙地让学生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语言并加以运用,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用,不仅丰富了词汇,发展了想象力,发散性思维、求异思维也得到了很好的训练,融情于语文训练,使语言训练与情感熏陶有机结合,相得益彰。体现了新课标“重积累,重迁移”的思想。我认为课堂教学中训练学生想象力我做得比较出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