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使用范围很广,按照上级部署或工作计划,每完成一项任务,一般都要向上级写报告,反映工作中的基本情况、工作中取得的经验教训、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工作设想等,以取得上级领导部门的指导。报告的作用是帮助读者了解特定问题或情况,并提供解决方案或建议。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新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情况报告篇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本文是本站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教育实践活动心得,欢迎参考!
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这是在xx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这就要求我们每个党员牢记宗旨、不辱使命,把“为民务实清廉”主题贯穿于实践活动始终,践行到为党和人民服务的日常工作中。
党的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发展壮大的法宝。回顾我们党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其中最为宝贵的一条经验,是必须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坚持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群众工作,将党和群众的关系,比之如鱼水,喻之为血肉,视之为种子与土地。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的成就,都是通过团结带领人民共同奋斗取得的。党和人民事业能不能顺利发展,关键就在我们党能不能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能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党的群众路线要处理好传承与发展的关系。虽然在不同历史时期和不同发展阶段,群众工作会有不同的具体特点。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群众工作对象更加多样化,群众工作内容更加丰富,群众工作环境越来越复杂,群众工作组织网络需要进一步健全。这就要求我们把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不断增强群众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学习贯彻党的群众路线就是要干好本职工作。作为一名普通的党员,做好群众工作就是要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努力解决为人民服务的问题,真心实意为群众谋利益,扎扎实实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时时处处、切切实实关心群众生活,紧抓民生之本、解决民生之急、排除民生之忧,这是密切党群关系的治本之策,也是最根本的群众工作。在工作中,坚持和人民群众紧密联系在一起的作风,始终注意工作中的新变化和群众工作的新特点,善于从群众的实践中汲取经验,从群众的意见中汲取智慧。主动经常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老老实实调查研究,老老实实听取群众意见,老老实实改进工作,集中群众的智慧和力量去解决工作中的问题和难题。不要有靠边看的思想,不要认为解决群众困难是领导干部的事情,从自身做起,从自己身边的小事做起,把党的方针政策扎扎实实的落到实处,时时刻刻起模范带头作用,始终把群众的冷暖疾苦放在心上,始终坚持群众利益无小事,始终解民忧、帮民富,解决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为党的执政根基贡献自己的力量。
群众是党和政府的衣食父母,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是我党一贯倡导和坚持的群众路线、群众观点、群众观念。一切为了群众,一切相信群众,一切依靠群众,是我们做好党和政府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施政要领。的一句“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是衡量政府工作的唯一标准”,再次将群众观点、群众观念摆在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同时也是对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提醒。
一、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而实践中最有发言权的是人民群众。
坚持“群众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这“唯一标准”,是求真务实、科学行政的具体表现,是党的实践观、群众观的生动实践。群众说好,才是真的好,群众满意才是最高目标。目标对了,标准明了,才能指导和推进党和政府的各项工作,否则,一旦目标不对、标准不明,则会使我们的工作失去方向、偏离重心。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最强大的后盾,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党的报告中“人民”一词出现145次,这充分体现了党的人本理念、为民情怀。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在社会转型期和矛盾凸显期,走好群众路线,进一步密切群众变得尤为重要。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物质财富的丰富、办公条件的改善、执政环境的优化,现在工作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好的现象:有的党员干部发生角色错位,由“公仆”变为“主人”,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看不起群众,认为群众无知、野蛮,不讲理、是刁民,怕接触群众、对话群众,从心理上拒绝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不关心群众,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等等。
尽管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这些行为,损害了党的形象,败坏了党的声誉,腐蚀了党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在发展与改革面临拐点的关键时刻,中央看到了问题的所在,及时启动自我教育、自我净化、自我校正程序,果断部署在全党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十分及时、相当关键,体现了中央的政治眼光、群众情怀、忧患意识。
作为一名党员,我也在学习的过程中深刻体会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二、坚持群众满意的唯一标准,必须始终坚持“群众第一”、“群众至上”的原则。
必须将民意、民情真正吸纳、充实到方案、标准的制定中,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充分尊重民意,广泛征求民意,将评判的标准和标尺交给群众,让群众说话,让群众说得上话,让群众说话管用。群众满意、高兴、答应的唯一标准,不是放在嘴上说说而已的,它必须落实到党和政府的每一件事情中、每一项工作上。无论是征求对政府工作报告的意见,还是做好其他一切工作、做出其他有关决策,都要广泛、全面、真实地听取群众意见,并将结果交给群众评判、让群众打分,只要群众不满意、不高兴、不答应的,就坚决不做、不出、不行、不施。
新时期的群众路线是要各级领导干部真心真意的和老百姓交朋友。主动深入到群众中去,做群众的知心朋友,把群众当成我们的亲人,把老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作为我们工作的重中之重。新时期的群众路线不是简单的送温暖,是要各级领导时刻关注大众民生。想群众之所想,忧群众之所忧,解群众之所难,真正的为老百姓做实事,真切的为百姓排忧解难。
新时期,新要求,时代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科学角度走群众路线,“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不管是在什么时候群众都是我们最有力的后盾,这也是我们党永葆生机的力量源泉。
新时期,新任务,党给我们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我们要从更加合理的角度做群众工作“依靠群众,服务群众”,不管任何时代群众都是我们最坚实的支撑,这也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不竭动力。
坚持走群众路线,和群众坐在一条板凳上,将权力受用于群众之中。权为民所赋,亦当为民所用,权力就是责任、服务和奉献。党的群众路线没有捷径可走,也不是纸上写写、嘴上说说、墙上挂挂的空洞理论。基层干部是党直接面对群众的窗口,走“群众路线”的方向正不正、步伐稳不稳、路子宽不宽,关系着民心向背,左右着党群脉动。
要保障“路线”不走样、不走调,必须要提高走“服务路线”的能力,党的全部工作的出发点就是为人民服务、使群众得利,基层干部要真心实意当人民群众的服务员,在涉及民生的问题上,切实做到“民困我解、民需我帮、民求我应”。
必须提高走“发动路线”的能力,党的所有工作和一切发展都需要群众参与,基层干部要发挥宣传的作用,通过建立党群思想沟通和合理有序反映意见、建议的新平台,把群众组织调动起来。
必须提高走“倾听路线”的能力,群众的意见和建议是改进党的领导、实现科学执政的最好助推剂,需要在思想上尊重群众,怀揣包容之心,倾听不同意见,从牢骚话中找寻“表达意境”,从质疑声中听出“画外之音”,在抨击语里发现“诉求真意”。
三、密切党群干群关系,是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内在要求。
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定信念、求真务实、一心为民、清正廉洁、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积极探索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的新路径。忠心对党、真心为民、清心律己、公心用权、用心干事包涵了我们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是指导我们工作生活的行为准则。做好本职,服务群众。群众工作就是民情工作,基层工作就是民生工作。服务群众,要弄清楚群众要我们做什么,能为群众做什么,认识清楚,坚持群众路线,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才能多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党长期执政的历程,是一部为了群众、服务群众的鲜活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
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就是要乘着“创先争优”活动的势头和东风,通过系列办法举措,让党员干部深刻剖析在贯彻群众路线中存在的问题,摆正同人民群众的关系,知道“我是谁”;借助鲜活有效的活动载体,让党员干部走基层、接地气、转作风,始终与群众站在一起,明确“依靠谁”;加强制度建设、作风建设,将深入基层、走进群众固化为党员干部的常态行为,一切为了群众着想,弄懂“为了谁”。通过扎实有效的实践活动,让党员干部增强宗旨意识,真正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四、努力实践“三个一切”的群众路线,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一切服务群众”这一群众路线主题教育活动,集中体现了党的群众路线、群众立场和群众观点。“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些表述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民主体地位的尊重,体现了我们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是党生存发展的根本,体现了我们党把人民放在最高位置的宗旨信念。
纵观我们党九十多年壮阔历程有力证明,只要在我们党领导的伟大事业中,坚持为了人民、依靠人民,持续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使人民群众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利益,党就会取得永不枯竭的力量之源,就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做好群众工作。人民群众是历史前进和社会变革的最终决定力量,是实践的主体。广大党员干部都要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拜人民为师,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要高度重视并切实做好新形势下群众工作,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真诚倾听群众呼声,真实反映群众愿望,真情关心群众疾苦,依法保障人民群众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项权益。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是指引、评价、检验我们党一切执政活动的最高标准。要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使我们的工作获得最广泛最可靠最牢固的群众基础和力量源泉。
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就要坚持深入基层,发挥基层党组织作用。基层是提高干部的“大学校”,是锻炼干部的“大熔炉”,是服务群众的大舞台。要坚持工作重心下移,经常深入实际、深入基层、深入群众,做到知民情、解民忧、暖民心。要把基层一线作为培养锻炼干部的基础阵地,引导干部在同群众朝夕相处中增进对群众的思想感情、增强服务群众本领。要把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作为基层党组织的核心任务和基层干部的基本职责,使基层党组织成为推动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
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是我们党永远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在实现“”宏伟蓝图、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中,只要我们坚持“三个一切”,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更加奋发有为地为创造人民的幸福生活、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就能书写无愧于历史、无愧于时代的新篇章。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紧紧围绕新形势、新任务、新特点,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高度,探索建立新时期践行党的群众路线的长效机制,着力解决如何激发内在动力、如何推动有效落实、如何完善实现方式三大问题。
在价值层面,突出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教育,解决内在动力的问题
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在革命、建设、改革的长期实践中创造和发展起来的,来自我们党的实践自觉,也来自我们党对实践认识的理论自觉。这是一个实践不断深化的过程,也是一个认识不断升华的过程。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要进行一次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和群众观点的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这种再学习、再教育、再武装,既要着眼于认识层面,又要跳出认识层面,从确立信念、构建文化、知行统一等三个方面加以强化。
促进认识到信念的转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现在缺的不是“认识”,而是“信念”。讲到党的群众路线,似乎都耳熟能详,“讲”得非常好,“说”得很到位。但在不少党员干部中这种认识并没有真正在思想深处扎根,并没有做到真讲、真信、真遵守、真落实。信念是一种更牢固、更稳定、更持久的认识。从认识转化为信念,最为关键的是要促进思想理论的自觉。要紧紧围绕“为了谁、依靠谁”这一根本问题,深入进行唯物史观和党的性质、宗旨教育,帮助广大党员干部真正确立起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的基本观点。要用好历史这本“最好的教科书”,从1940年陈嘉庚的延安警示到延安整风和《甲申三百年祭》,从1945年毛泽东和黄炎培的“周期律”对话到1949年的“进京赶考”和“两个务必”,从上世纪50年代一代新风的开创到后来的曲折探索,从“文革”的重大挫折到改革开放以后不靠“运动”靠“制度”的新路……正反两方面的经验教训深刻地启示我们:我们党的发展、成长始终与党的群众路线相伴随行,群众路线贯彻执行得如何,直接决定我们党的兴衰成败。此外,还要结合现阶段党所处的历史方位的深刻变化,党员队伍尤其是干部队伍结构的深刻变化,长期执政条件下党所面临的“四大危险”“四大挑战”以及党的作风建设存在的突出问题,从保持党的先进性、纯洁性,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执政地位的高度,把这个问题讲到位、讲清楚。
促进认识到行动的转化。践行党的群众路线重在实践。检验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得如何,不仅要看“说得如何”,更要看“做得如何”。因此,要重在帮助广大党员干部自觉实现由“知”到“行”的转变,实现在理论自觉、文化自觉基础上的实践自觉,做群众路线的自觉践行者。坚持以科学认识引领实践、指导行动,不摆“花架子”、不搞“一阵风”、不做“应景文章”,深入基层、深入群众、深入生活,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心里装着群众、凡事想着群众、工作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多干让人民群众满意的好事实事。坚持在实践基础上不断丰富和深化对党的群众路线的认识,更加自觉地从根本立场、世界观和党性高度上牢固确立宗旨意识和群众观点,实现“内化于心”与“外化于行”的有机统一。
在实践层面,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解决有效落实的问题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要与坚持党的思想路线相结合,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面向群众、面向基层、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增强“问题意识”,以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着力解决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影响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
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相结合。社会管理的基本任务是协调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公平、应对社会风险、保持社会稳定。在新的历史时期,我国的社会管理面临许多新的课题和严峻的挑战。社会的主体是人,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坚持人民主体地位,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群众工作作为社会管理的基础性、经常性、根本性工作来抓,积极探索结合社会管理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要进一步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引导各级各类社会组织加强自身建设,支持人民团体参与社会管理和服务,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性作用。要围绕科学发展和社会和谐这一主题,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科学有效的利益协调机制、诉求表达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
与解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问题相结合。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党的奋斗目标。要把党的主张与人民群众的意愿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政策与人民群众的利益更好地结合起来,把党的目标与人民群众的追求更好地结合起来,正确把握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现阶段群众的共同利益和不同群体的特殊利益的关系,统筹兼顾各方面群众的利益关切。以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为重点,坚决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高度重视并切实解决在住房、就业、教育、医疗、收入分配、食品安全、环境保护、征地拆迁、涉法涉诉等群众关注度高、与切身利益联系紧、关乎社会和谐稳定的实际问题。
在制度层面,不断完善体制机制,解决实现方式的问题
坚持党的群众路线,关键在于建立长效机制;长效机制的建立,关键要解决制度层面的问题。要在政治制度、干部制度、组织制度的整体框架内形成良性互动,使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制约干部权力的“铁笼子”与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发挥综合效应,使党的群众路线获得有效的实现方式。
政治制度方面,使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真正成为代表人民意志的“主渠道”。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坚持群众路线,密切党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要支持和保障人大代表依法执行代表职务、充分发挥代表作用,使人民的意志更好地通过人民代表大会得以实现。人大代表要树立群众观点,真心诚意地对人民群众负责,密切联系群众,与群众打成一片,与群众广交朋友,围绕群众关心的问题开展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民情、充分反映民意、广泛集中民智。同时,要发挥人民代表的桥梁纽带作用,积极参政议政,监督政府依法行政,积极回应人民群众的关切。
干部制度方面,真正把干部的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提高制度设计的科学化水平。进一步完善干部评价体系,不仅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抓经济发展,更要看领导干部会不会做群众工作、会不会抓社会管理,不仅要算经济账,更要算政治账、民生账、发展成本账、群众满意账。进一步改革干部评价机制,逐步改变干部考核工作中“上考下”“官考官”以及社会组织和社会公众相对“缺位”的状况,真正把对干部的评判权交给广大人民群众。完善权力约束机制,坚持从严治党、从严治吏,“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引导广大干部敬畏手中权力、慎用手中权力、用好手中权力,逐步形成不敢腐的惩戒机制、不能腐的防范机制、不易腐的保障机制。
组织制度方面,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党群干群关系不是一种“抽象”的存在,广大人民群众评价党的作风,是从一个个“具体”的个体出发的,正是这一个个具体的“个体”状况,构成了党的作风建设的“整体”风貌。党要完成历史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首先必须始终保持党自身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体现在组织建设上,不仅要重“量”,更要重“质”。一方面,要严把“入口关”,针对“有的党组织对发展党员把关不严,发展党员质量需要提高”的状况,进一步收紧入口;另一方面,按照党的“健全党员能进能出机制”的要求,加快构建党员队伍建设的“退出机制”,畅通出口,把“理想信念动摇、宗旨意识淡漠、组织纪律不强,甚至思想蜕变、腐化堕落的党员”及时清理出党的队伍,切实增强党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为人民执好政、掌好权、服好务。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情况报告篇二
近年来,随着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公民意识也逐渐增强。越来越多的人积极参与到教育实践志愿活动中。在这次教育实践志愿活动中,我有幸参与其中,深受启发。下面我将从活动的组织筹划、工作的实施、问题的解决以及自身的收获等几个方面,写一些个人的心得体会。
首先,组织筹划是一场成功活动的重要保障。在这次教育实践志愿活动中,组织者充分考虑到参与志愿者的人数和时间安排,使得活动得以有序进行。他们提前做好了调查研究,确定了活动的目标和内容,并制定了详细的实施方案。通过他们的精心安排,我们志愿者能够深入实践,发挥自己的特长和优势。
其次,工作的实施需要团队的合作与配合。在教育实践志愿活动中,我们志愿者分为若干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一项具体工作。我们通过分工合作,合理安排工作时间,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互相合作、相互帮助。这样的经验不仅在活动中有用,而且在以后的生活和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第三,解决问题是一次自我成长的过程。在这次教育实践志愿活动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比如活动场地的安排、志愿者人员的不足等。但是我们并没有因此而气馁,而是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我们逐渐学会了分析问题、找到问题的根源,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解决。这样的实践过程,不仅提高了我们的智力和思维能力,还锻炼了我们的应变能力和执行力。
最后,我从这次教育实践志愿活动中受益匪浅。首先,我了解了社会需要并主动参与到社会实践中,培养了自己的社会责任感。其次,通过与不同年龄层次的人接触,我学会了换位思考和关心他人,提高了我的沟通和交流能力。同时,也加强了我对教育的认识和思考。通过实践感受到教育对个体成长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我决心将来要从事教育工作,为社会培养更多有用的人才。
综上所述,这次教育实践志愿活动让我收获颇丰。我深刻体会到,只有通过亲身实践,才能更好地认识自己、了解社会、提升能力。同时,这次活动也让我更加理解教育的重要性,并且激发了我从事教育工作的热情。通过这次活动,我相信我能更好地为社会做出贡献,并为自己的成长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情况报告篇三
一年来,我校在市教育局及学区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十六大”精神为指导,紧紧抓住“创建平安学校”、“争创语言文字示范校”的契机,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走“办规范加特色学校,培养创新型学生”之路,进一步贯彻“以人为本”的教学思想,规范教育管理,深化教育改革,推进教育创新,提升教学质量。在全校教职工的共同努力下,出现了学校管理得心应手,校园面貌日新月异,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高的喜人景象,较好地完成了预定工作目标。现将一年来的工作简要总结如下:
(一)强化德育工作,营造优良育人环境
我们主要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
1、强化思想政治工作,夯实和谐向上的思想基础。
我校高度重视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长期有效地发挥德育教育主阵地作用,把思想教育渗透于课堂,溶解于平时。充分利用晨会、思品课、校会、国旗下讲话宣传教育,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我校还运用专题讲座、报告会等形式,深入进行法制教育;运用主题班会、文艺演出等形式,组织学生自我宣传、自我教育,强化法制、安全观念。
2、发挥校园文化建设的德育效能,创设优美和悦的校园环境。
近年来,我校立足实际,把整治校园环境,建设优美校园作为工作重点,加大改造力度。宽敞、洁净的校园,多品种的绿化,得体醒目的标语布置,让每个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接受教育,虽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却有着明确的德育导向性。
此外,学校还不断完善校园文化设施、设备,维修了音响设备,及时更新学校黑板报,创办书画手抄报展室,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提供了必要的条件。我校办起了自己的“红领巾广播站”,弘扬正气,鞭策后进,激发了全体学生上进的热情。“红领巾监督岗”也几年如一日地正常运转着,使学生日常行为更为规范,使学校德育管理得到了进一步完善。新创办的“新芽报”校报,每月一期,内容丰富,有教育,有知识,有表扬,有批评,有活动方案,有活动总结,样样贴近学校工作,贴近学生实际,陶冶情操、增长知识、展示特长。另外,各种展览也发挥着应有的作用:“学生作品展”展示了我校“小能手”们的制作、绘画、书法、习作等作品;队室中的“活动剪影”成了学生表演的舞台,留下了他们文艺演出、演讲、各项竞赛、游戏活动的身影;“手抄报展”向学生们介绍百科知识、人文地貌……这些内容,既丰富了课余生活,又拓宽了视野,有效地提高了同学们的思想政治素质。
3、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活动,形成多方面教育、塑造新人的氛围。
4、实现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和谐统一,营造大德育环境。
我校坚持通过家长会、家访等形式同学生家长经常联系,紧密配合。还经常发放致家长的一封信,与家长沟通联系,对学生进行跟踪教育。这些年来,我校坚持每学期召开至少三次家长会,定年级、定内容、定地点,认真组织,积极准备,座谈会气氛和谐,效果明显。现在,家长会已成为我校与家庭联系的纽带,成为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交流的桥梁。
(二)强化教研工作,取得历史性突破
以往,教研工作是我们学校的薄弱环节。今年我们排除了老师们的畏难发愁情绪,鼓励教师踊跃参加教研,积极撰写论文,争取在这方面有所突破。为强化对教研工作的领导,学区成立了小学教研领导小组,作了明确分工,并要求领导带头搞教研、写论文。在教研室教研员的支持帮助下,西板石完小郝智慧主任的心理健康论文获省二等奖;车吉军同志的论文获市优秀论文奖;还有两位老师的论文、课件分别获市优秀奖。这些成绩,在别的学校可能微不足道,但对我们却是历史性的突破。这将树立起我们教研教改的信心,也将促进更多的老师积极投身教研教改工作之中。
(三)加强活动课管理,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今年,我们又完善了活动课机制,扩充了活动项目,使学生参与率达到100%。活动场所、设备、时间、辅导老师,学校都作了总体安排。由于措施得力,方法得当,所以今年我们的活动课成效显著。其中,航模比赛荣获滕家赛区第二名的好成绩;合唱比赛获市乡镇组第五名;一项小发明获市科技节二等奖。
(四)教师基本功训练常抓不懈
海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优秀奖,参加市教师书法比赛获三等奖。
(五)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
今年,我们多次到帮扶单位走访,积极争取帮扶单位支持会议桌10个、椅子20个,dvd一台,针式打印机一台,图书等一宗,较好地改善了办学条件。
(六)节约资金,办好微机室、多媒体教室
我们学校基础差、底子薄,缺少各类专用教室及设备,为了使信息技术课正常开课,我们勒紧裤腰带过日子,投资2万多元,办起了微机室、多媒体教室(达到荣成市电教示范校标准),使三、四、五年级都上起了信息技术课。
(七)立足本地实际,办好特色学校
首先,我们结合地处农村这一特点,研发了“我做林果小博士”校本课程,使学生学有所用,长大后为家乡建设服好务。其次,抓好特色教育,发展学生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写作、舞蹈、航模、体训、英语、科技等兴趣小组,既抓了普及面,吸引更多的学生参与,又抓了提高层,并争取在各类竞赛中获奖。
1、完小杂费提取部分上缴学区后,学校所剩资金已寥寥无几,维持学校正常运转也捉襟见肘,所以导致必要的教育设备不能及时添置和更新,校舍无法彻底修缮,图书和体育器材严重不足也无钱配置。现在,我校班级仍缺少电教设施。
2、现在,荫子镇各完小规模较小,学生、教师人数较少,严重制约着课改及学校的发展。如,无法开展集体备课,老师们工作量分布不均。而教师队伍的严重老化,也影响课改工作的快速、高效发展。现在,学生乘车上学已经普及,建议加快学校布局调整步伐。
3、教师工资福利(如:烤火费的发放、乡镇报纸向教师摊派)的城乡差别,影响着教师的情绪和工作积极性。
4、校舍严重老化,急需维修,房顶普遍漏雨,瓦片风化易碎,门窗腐朽夏天不能打开,不安全隐患不断出现,不时影响着学生的安全。学校缺少根除隐患所需资金,镇政府财力紧张无力解决。建议:实行教育经费的统筹,并适当向贫困学校倾斜,缩小城乡差别。
5、今后发展思路:立足本校本地实际,不畏难发愁,真抓实干,艰苦创业,稳打稳扎,逐步缩小与优秀单位的差距。在办学思想方面,我们以双基教学为主线,在此基础上,开展特色教育,积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
1、车吉军、郝智慧同志身处落后环境不畏难发愁,带领教师搞科研,撰写的论文分别获省、市奖项。其中,郝智慧同志的心理健康论文获省二等奖,车吉军同志的数学论文获市优秀奖。
2、王杨老师,精心研究课件制作,热心为他人服务,牺牲了不少休息时间,不计个人报酬,深受大家好评。苦练教学基本功,代表我市到威海参加小学美术教师基本功比赛获优秀奖,参加市书法比赛获三等奖。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情况报告篇四
实践教育志愿活动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感和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之一。我参加了一次志愿服务活动,通过这次活动,不仅锻炼了自己的实践能力,而且让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在活动中,我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提高了自己的沟通与组织能力,并意识到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性。
第二段:个人体验
在志愿活动中,我选择了参与一个为留守儿童开展的积极心理教育活动。通过与孩子们互动、交流,我了解到他们的生活环境和心理问题。我尝试鼓励他们积极参与活动,让他们感受到关爱和温暖。通过亲身体验,我深刻认识到了留守儿童精神上的孤独和缺失,认识到了自己作为一个大学生应该如何去帮助他们。
第三段:锻炼实践能力
在志愿活动中,我深刻体会到了实践能力的重要性。在活动中,我需要主动采取行动,发现并解决问题。作为组织者之一,我负责活动的组织与安排。我需要与其他成员协作、沟通,确保活动的顺利进行。通过这次实践,我的组织能力和团队合作能力得到了锻炼和提高,我也更加意识到实践对自身发展的重要性。
第四段:感悟奉献的快乐
在志愿活动中,我不仅收获了技能的提高,还感受到了奉献他人的快乐。通过为他人服务,我能够让自己的力量产生更大的意义。看到那些在困境中的留守儿童们脸上的笑容,我感到无比地欣慰和幸福。志愿服务不仅是一种付出,更是一种收获。在帮助他人的过程中,我也得到了教育和成长。
第五段:对社会问题的认识和思考
通过这次实践活动,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我认识到留守儿童问题并非个别现象,而是一个需要社会共同努力解决的问题。我深刻理解了社会发展的重要性,以及每一个个体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我决心将来在自己的专业领域中为社会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为解决社会问题而努力。
总结:
通过实践教育志愿活动,我体验到了奉献的快乐,并提高了自己的实践能力。通过这次活动,我对社会问题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思考了自己在社会发展中的角色和责任。志愿服务是一种互相互助的形式,不仅能改变他人的生活,也能改变自己的价值观和人生态度。我会将这次志愿服务的经历铭记于心,并发扬志愿精神,将奉献的快乐传递给更多的人。
党员干部直接联系群众制度落实情况报告篇五
镇坪县初级中学开展 “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活动总结一、指导思想 为深入贯彻落实安康市教育局《关于在全省中小学深入开展“爱 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教育的通知》 ,进一步扎实有效地开展我校 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培育和践行我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深化中国梦宣传教育,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 人生观、 价值观, 以贯彻十八大精神为主线,围绕学校中心工作,在广大师生中深入开 展“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为建设祖国作奉献”的主题教育实践 活动,大力加强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热爱劳动和为人民服 务教育。通过“三爱”教育,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热爱劳动,乐于奉 献,形成强大的精神动力,从而投身到学校各项事业的建设与发展, 投身到建设美丽祖国,建设美丽校园的伟大实践中去。
二、活动内容 (一)开展思想道德教育活动 1、围绕“三爱”教育主题,开展主题班会。
通过开展主题班会,加强学生的理想信念、思想道德、民族精神 和时代精神教育,提升学生的思想、文化素质及道德素养,不断激发 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自信心和创新活力,培养热爱劳动习惯,促进学 校学风教风纪风校风建设。
各班以不同的形式扎实有效的开展了主题 班会,效果很好。
教案
, 在各班进行了专题讲座。
3、围绕道德教育主题,开展系列活动。
利用班会课组织广大学生收看央视 20xx 年“最美孝心少年颁奖 典礼” ,观看后学生深受感动,有些班级的学生泪流满面,并写出观 后感,交校团委。
(二)开展爱劳动活动 以校团委牵头,校卫生部组织实施的“校园就是我的家――弯弯 腰”活动,自开展以来学校的变化很大,学生的卫生习惯以及思想认 识都有了很大的改观。走进我校,几乎看不到垃圾,在运动场还能看 到有学生主动捡起地上的垃圾,丢进垃圾桶里,这些现象在以前是看 不到的,这些变化都足以说明此项活动的开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组织学生参与实践活动。
初三
体会
深刻。
“三爱”教育活动将在我校长期开展下去。
镇坪县初级中学 20x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