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教育信息化的论文题目篇一
高效的运营团队,能为枢纽平台生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本年度,信息中心在工作中,一如既往重视与运营团队的高度协同,提供完备的运营运维保障。
1.保障高效运转。在做好系统标准运维、教育业务数据维护以及应用系统的有效推广应用等工作的同时,运营团队逐渐壮大,为枢纽平台生态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主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梳理业务流程。将一期二期的业务进行了系统性梳理,分成了恒常性工作和发起性工作两部分,实现了运营工作自动化流程。教育局与风云公司也增补了教育运营条款;二是落地服务保障。2020年运营客服接待及解决问题约3万余次,整理平台账号超过14万个,处理数据约400万条目,有效地保障了教育平台正常运转;三是组织运营招标。未来三年将继续采用采购第三方专业运营服务的模式进行管理,三年期的招标已在2020年9月完成。
2.保障应用推进。一是加强平台培训。重点强化了基础数据库、易加互动、易加评价、网络安全、线上教育等区级培训,培训人数达500多人次;二是完善业务运营。教育业务运营量持续增加,运营团队积极参与智慧门户管理、易加评价问卷、易加分析网阅与分析、易加招聘现场服务、基础库数据验核、易加互动数据报告等,2020年服务中小学质量监测4轮8个学科,高质量完成了网络市、区网络阅卷12次,扫描87000余份试卷,输出报表288份;同时园区教育党委组织青年教师“百堂好课,献礼七一”评选活动提供支撑,设计了专题汇聚页面及通栏链接,百堂好课通过平台上传共享。
3.优化平台性能。一是多方与园区大数据管理中心沟通、协调,撰写专题申请,争取了平台专项运维经费136万,用于13个平台的优化工作;二是认真监测平台常态化应用情况,采集用户体验问题400多条,及时对接平台供应商予以解决;三是形成智慧教育应用报告,形成50份周报、12份月报、4份季报,促进了平台优化和常态应用。
4.常规服务落地。按照常规完成了e卡通管理系统、省教师信息管理系统、校园监控系统等平台的管理工作。做好教师发展中心的网络、门禁管理以及政府采购相关工作。
教育信息化的论文题目篇二
自2020年以来,园区教育精心打造“易加”品牌,深入推进融合应用,智慧教育取得了阶段性成果。2020年,在教育局领导的指导下认真思考智慧教育三期建设项目。
1.完成智慧教育三期平台咨询。在深化两期枢纽平台应用的同时,根据教育发展需要,2020年启动“易加”三期的设计工作。上半年完成预调研。先后组织两轮问卷调查,组织教研员、教师、学生代表座谈会7次,采集需求数据400多条,形成“易加”三期的建设汇报文本及ppt,并及时向信息化领导小组汇报,争取立项。下半年,根据园区大数据管理中心要求,又开展了“易加”三期的咨询设计。经过4个月的时间,组织了48次调研会议,收集了40份调研表,共梳理出447条需求,形成了“易加”三期的平台架构、数据架构以及平台的功能设计。“易加”三期重点打造具有学科特色的“易加学院”,以及满足集迅捷采集、便捷统计、精准分析、精确表达、高效应用为一体的“易加数据”,为“立德树人”“减负增效”“科学决策”“精准管理”等为核心内涵的“适合的教育”提供支撑性服务。
2.研制构建学生发展素养图谱。2020年9月以来,多次组织召开园区智慧教育平台三期学科成长图谱、学生综合素养图谱构建研讨会。教师发展中心主任室、研训人员、信息中心、相关公司共同研讨学生成长图谱相关研发工作。依据教育部最新颁布的《课程标准》和北师大发布的《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组织学科专家研制了语文、数学、英语、物理等学科的核心素养图谱,阐释“易加学院”学科特色的教学场景与流程,为常态化地记录学生的学习行为数据,多方位地诊断学生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智能化地推送适合学生的学习资源,找到了适合教育的实践路径。同时,在多方调研、深度研讨的基础上,围绕学生“思想品德”“学业水平”“艺术素养”“体质健康”“社会实践”等方面的评价指标,构建了学生综合素养“小五星”评价构架。
教育信息化的论文题目篇三
良好的网络基础、设备配置很大程度促进了信息化的应用绩效。完善信息化基础环境构建成为本年度信息中心的重要工作。
1.落实网络更新改造工作。2020年,根据园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制定的统一标准,汇总了各学校改造需求,研究实施方案并汇报至园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并根据相关流程做好配合工作。上半年,根据园区大数据管理中心的实施计划,完成了跨塘小学、娄葑学校、教发中心等单位的sdn接入及设备安装调试工作;完成了东沙湖新校区、西交xx附属初中等新建学校的城域网接入工作。下半年,协调园区大数据管理中心完成西交附属初中、文萃小学、星港学校等单位部分网络设备的安装及配置。
2.实现校园网络常态运维。本年度,在实施校园网络标准化改造的同时,推进常态运维,做好教育城域网网络和云资源管理工作,梳理运维体系框架,优化相关流程,确保相关系统能够正常运行。同时针对学校的网络问题能够积极帮助协调解决,累计完成工单493个,新增虚拟服务器152台,虚拟服务器扩充资源85台。
3.强化网络信息安全保障。一是履行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工作小组职责,组建园区信息安全管理团队,确保园区校园网络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二是健全学校网络安全管理规章制度,切实让相关人员担负起对信息内容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责任;三是组织网络安全培训。先后邀请园区网警、市电教馆领导、网络安全公司专家莅临园区指导网络安全工作,提升学校网络安全意识和处置能力;四是处理处置网络安全事件,xx省网信办建立了网络安全通报制度,每天扫描学校网络系统的安全漏洞,园区信息中心全力配合省、市两级网信办负责同志,做好网络安全事件的及时处置。一年来对园区学校做了21起网络安全提醒,因为处置及时,没有造成网络安全事故。
教育信息化的论文题目篇四
应用是最大的建设。2020年,继续坚持“应用驱动建设”的理念,深化亮点项目的建设与应用。
1.“在线课堂”深入推进。为了充分发挥33个在线课堂在教师研训、同步课堂教学和优质课堂资源共享方面的作用,2020年3月27日在斜塘学校召开中小学在线课堂应用培训推进会,以此继续推进园区在线课堂项目的应用推进工作;同时,积极协同各学科教研员开展课堂教学、教研应用研究,推进在线课堂的常态应用。一年来在线课堂共开课2200余节,开设区域教研活动19场,常态化应用效果良好。
2.“互动教学”广泛开展。与教研中心协同,各学段深入开展基于“易加互动”学习的平台和未来教室环境下的翻转课堂实践研究及一对一互动教学应用,探索平台平板端的在线管控功能、实时推送功能及白板互动工具在学科中的应用,扎实开展课程创建与实施研究活动。一年来,“易加互动”平台每天上线应用2万多人次,师生登录总量超443万人次,建设课程27846个,创建在线作业(测试)27400项。
3.“ar/vr技术”尝试应用。为推进ar/vr项目实验学校应用研究,推进相关学科ar/vr技术的创新整合研究,本年度与教研中心协同,在景城学校组织了“基于ar/vr技术课堂创新应用”教学研讨观摩活动,引领探索ar/vr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同时也发挥了试点学校的辐射和带动作用。
4.“智慧校园”创新评估。为全面实施教育部《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根据省市文件精神,信息中心全程组织了“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申报与评估工作。2020年9月下发通知,指导全区中小学以《xx省中小学智慧校园建设指导意见(试行)》为依据,完成自评与申报;12月11、12日分别组织了园区小学段、中学段专场评估,21所中小学达成标准,加上2020年3所“xx市智慧校园示范校”,共24所学校达成标准。本次评估采取了“参与式评估”方式:由参评学校校长或分管校长汇报,参评学校信息中心主任现场抽签答辩,他方学校信息中心主任现场点评,他方校长或分管校长评分,当场公布结果,过程公开公正透明。本次评估既是一次考核,也是一次交流与学习,更是一次有效提升,为今后的建设与应用深化拓宽了思路。
5.应用培训深入有效。一是常态培训稳步推进。根据xx市电教馆通知精神,组织了2020年能力提升工程春、秋季班网上在线培训的报名工作,春季班培训共有89所学校,1144名教师报名参训;秋季班培训共有88所学校,1637名教师报名参训。培训期间,信息中心定期反馈学员学习情况,做好过程化管理。二是专题培训全面启动。根据期初制定的培训计划,本学年配合培训处,在星汇学校举行了分别以“大数据驱动教育变革与创新”“从传统课堂到数据驱动的课堂转变的思考”为主题的园区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第一、二期)培训活动;在星澜学校举行了分别以“从经验到证据:基于学习分析的有效教学与数据深度应用的建议”“教育大数据与中小学学科教育”为主题的园区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第三、四期)培训活动,园区小学语文、数学,中小学艺术、体育学科相关教师400多人参与培训,效果良好。
6.常态应用成果丰硕。积极组织区内教师和学生参加各级师生信息化竞赛活动,成绩显著,有效促进了师生信息素养的提升。教师方面,荣获市级以上奖项1266人次,其中国家级奖463项(一等奖40人、二等奖133人、三等奖290人),省级奖37项(一等奖4人、二等奖17人、三等奖16人),市级奖766项(一等奖187人、二等奖12人、三等奖8人);学生方面,荣获市级以上奖项159人次,其中国家级奖项21项(一等奖2人、二等奖14人、三等奖5人),省级奖项77项(一等奖4人、二等奖10人、三等奖63人),市级奖项61项(一等奖13人、二等奖20人、三等奖28人)。园区教师发展中心先后荣获7个项目组织奖,信息中心荣获xx市突出贡献奖!
教育信息化的论文题目篇五
课题研究为教育信息化的不断发展提供有力助推。本年度,信息中心全心管理课题研究,认真做好各级各类课题的开题、研究与结题工作。
1.申报国家重点课题结题。2020年12月,国家级重点课题《智慧教育的区域推进与生态运营实践研究》、专项课题《基于云平台的小学平板互动课堂研究》按照中央电教馆课题管理要求,汇编发表、获奖论文38篇,汇编优秀教学课例44篇,并撰写近1万字的结题报告,申报课题结题。
2.组织省级信息化课题开题。结合《xx省教育信息化研究课题开题报告》相关要求,立足课题研究目标、结合工作实际、积累课题资料,通过《区域智慧教育枢纽平台支撑下的适合教育实践研究》,提高园区教育信息化水平,更好地为学生服务。信息中心在认真撰写开题报告基础上,4月25日组织开题论证会。高校专家、市馆领导亲临指导,与园区教育局沈坚局长一同对课题进行论证,给课题研究进一步指明了方向。
3.参与教育局重点项目研究。信息中心积极参与沈坚局长主持的省级重点研究项目、重点研究课题的方案撰写和子课题的研究。参与沈坚局长主持的“xx省基于测试分析的跟进式改革重大研究项目”《基于区域性质量监测的教学评价改革及跟进式教学管理创新的实践研究》子项目五的研究,2020年10月26日圆满结题,研究成果得到与会专家高度评价;参与沈坚局长主持申报《大数据促进适合的教育实践研究》子课题3的研究,成为全省基础教育教学改革重大研究项目,立项xx省第七批教育改革发展战略性与政策性研究课题,2020年12月8日成功开题。
4.推广课题研究管理经验。应xx市电教馆邀请,信息中心参加了xx市电教馆在常熟市报慈小学举行的“2020xx市教育技术研究课题研讨会”。会上,信息中心作了经验交流,介绍了园区在课题的研究以及课题管理方面的具体做法,得到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