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中,肯定对各类范文都很熟悉吧。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篇一
1.引导幼儿在活动中能感知3以内的数量,能够手口一致的点数
2.学习按数量来分配,感知3以内数量的相应物品的排列顺序
小篮子三个(篮子上分别印有1~3的点子),动物卡片,食物卡片.
1.集体活动.
1)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
a.学习手口一致的点数,点小篮子的数量和篮子上的点数.
t:小朋友来看一看这儿有几个篮子啊?
s:有三个
t:那我们来看看这个篮子上有几个小黄点啊?
s:一个(两个,三个)
2)按数量物品匹配
a.再次引导幼儿观察篮子上的点数,数一数每个篮子上的点子.
b.引导幼儿将食物送入相应点数的篮子中去(如.一块饼干住一个点子的篮子中)
c.引导幼儿说x块饼干在x个点子的篮子中.
2.幼儿操作活动
1)送食物
引导幼儿将按篮子中的动物数量送食物,完成后说一说,如“x条小鱼有x碗米饭”
2)检查幼儿完成的效果
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篇二
彩旗飘飘
科学领域
正确感知10以内数量,巩固10以内数字的认识。将相应的数量与数字相匹配。体验成功后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活动目标:
学习10以内的数,能按群计数,初步建立数群的概念重点难点分析:能按群计数。
幼儿每人一套教具(10面小旗、插板)活动过程:
1、接龙游戏:分别唱出单双数,进行接龙游戏。
2、游戏“插彩旗”,学习两个两个的按群计数。
(2)教师提问问题引导幼儿讨论除了一个一个数彩旗,还可以怎样数速度更快。
(3)教师出示教具带领幼儿一起数彩旗,先一个一个的数彩旗,再两个两个的数彩旗
比较使幼儿感知两个两个数速度较快。
3、游戏“夺彩旗”,再次感知按群计数,学习以2为单位计数。教师拍一下手,请幼儿拿掉2个彩旗,让幼儿练习两个两个的数,直至把彩旗全部拿掉。活动反思:
在活动过程中还可以让幼儿两个两个按群计数的方法点数自己及同伴手指的数量,能力强的幼儿还可以采用五个五个的点数方法计数)。
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篇三
活动目标:
1、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学会用学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初步养成有条理整理事物的习惯。
2、初步感知分类的意义,通过操作学会按数量分类。
3、培养幼儿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观察、分析、比较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活动准备:
课件、录象、操作图片、小动物图片、小房子、实物若干、玩具柜、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一、游戏“一家人”复习巩固数字
师: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小朋友,我们玩一个一家人的游戏呀?老师先说游戏规则。
游戏:“你有家,我有家,我们都有一个家;数一数,拉一拉,我们几个是一家。”念完儿歌,幼儿赶紧找到相应数目的小朋友手拉手站在圆圈内。(教师说10以内的数量)
师:小朋友一家可以在一起玩游戏,你们想不想知道小熊一家在做什么?
二、幼儿通过看课件,初步感知按数量分类的意义
2、幼儿动手操作各种分法后汇报自己是怎么分的。
3、师幼共同观看课件中小熊的分法,说一说小熊是怎么分的?
4、教师小结:小熊是按数量分类的,就是把数量相同的物体放到一起。
三、通过操作游戏巩固按数量分类
1、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2)教师说游戏规则:请小朋友数一数小动物的只数,有几只小动物就送到几号房子里,每个小朋友只许选择一种小动物。(教师提醒幼儿要数准小动物的数量后,在把他们送回家。)
(3)幼儿集体游戏
(4)师:你把小动物送到哪座房子里了?为什么?
2、游戏:“娃娃家超市”
(2)幼儿分组操作,教师巡视指导。
(3)教师与幼儿一起总结分类情况。
3、扩展:按其他标准分类
(1)师:小朋友,你去过超市吗?超市里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2)幼:把吃的分一类,把玩的分一类……
(3)师:我们一起来看一段超市的录象,看看录象中的物品是怎么摆放的?
4、教师小结:超市里的东西可以按种类、用途、颜色等标准分类,这样摆放可以方便顾客买东西,看起来也比较整齐。
5、幼儿按照自定标准把物品重新分类。
6、分好后,幼儿分组完娃娃家超市游戏。
四、自然结束
幼儿数学活动分类教案
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篇四
不受物体摆放位置的影响点数20以内的数量。
不受物体摆放位置的影响点数20以内的数量。
1.《我的数学》第27页。
2.挂图:《小狗的地洞》。
3.胶水。
一、教师请幼儿翻开《我的数学》到第27页,各自数一数小狗的地洞里皮球、小汽车、积木各有多少个。教师随机和他们分享点数不规则排列的物体的方法,并运用挂图,让幼儿随时去介绍自己的点数方法,让幼儿掌握更多的点数方法。
1.皮球有多少个?你是怎么数的?
2.谁有不同的方法?
3.你是怎么保证自己不漏数、不重复数的?
二、请幼儿取下玩具卡上的数字,贴到相应的框框里,完成练习。
中班数学活动分类篇五
活动目标:
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和对操作活动的兴趣。
培养幼儿分析、比较、概括能力。
学习5以内按数量分类,巩固对5以内数的认识。
发展幼儿的观察、分析能力、动手能力。
幼儿能积极的回答问题,增强幼儿的口头表达能力。
依据:根据教学任务从品德、能力、知识三方面培养而确定。
重点:根据物体数量的多少,将物体分别归类。
难点:能用语言完整讲述
依据:按物体的数量分类是本节课的主要任务,但是幼儿刚升入中班完整讲述能力差,在活动过程中语言表述相对更困难一些,因此做为难点突破,使幼儿达到既会分类又会讲述的效果。
教学方法:
1、观察法
2、情景谈话法
3、游戏法
依据:观察是幼儿认识世界,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幼儿通过直接观察和直接体验能从中发现事物之间简单明显的联系和因果关系,在教师有目的的引导下,能帮助幼儿形成全面清晰的概念。
在活动中教学方法综合使用,取长补短,才能使教学效果更好,为进一步调动幼儿观察兴趣,设置有情节的谈话使活动更加生动、有趣。
另外,因为游戏能使幼儿获得知识和能力得到进一步的巩固和提高,能充分调动幼儿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幼儿学的主动,学的愉快,所以整个活动又以3个游戏贯穿始终。
教具:
圆点卡片每人一张、动物图片每人一张、车票(分别标有数字可挂在脖子上)每人一张、数字卡片1-5、小房子(分别标有数字1-5)5个、磁带(音乐开火车)
依据:每人一套学具,使幼儿在活动中有静有动,动手动脑,在游戏、操作过程中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
活动过程:
导入:出示数字卡片组织
幼儿认读
展开:
1、通过游戏《找朋友》学习按物体的数量分类。
在以往教学中直接将数3个圆点对应放入数字3位置下幼儿难以理解,所以这个活动的学习部分非常关键。为了使幼儿理解,设计了游戏《找朋友》。
幼儿自己数点卡上的数量,用数自己表示,教师举起相应的数字,介绍---你的朋友是~
教师举数字问:3的朋友在哪里?幼儿举起数量一致的卡片。
互相纠正错误,若对了送给老师。
2、为了巩固联系这一知识设计了游戏《送小动物回家》
介绍玩法:1号房子表示数量为1的小动物的家,依次介绍。
个别幼儿送:提问图片上有几只什么?哪是它的家?
引导幼儿完整回答:图片上有3只小猫,它该回好房子。
分组送,送完后教师和幼儿共同检查,检查的同时要求幼儿完整讲述。
3、为了愉快的结束本次活动,设计了《开火车》游戏。
请5名幼儿分别当1.2.3.4.5号小火车。
其他幼儿拿上车票坐上相应的小火车。
扮演火车的检查自己的乘客。
结束:放音乐开火车出教室。
活动反思:
幼儿园的数学活动相对于其他活动枯燥、单调,容易使幼儿失去学习兴趣。因为这个时期的幼儿年龄小,逻辑思维尚未发展,于是就需要教师在选择和设计数学活动时要多花心思,采用游戏的形式,让幼儿在寓教于乐的氛围中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