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中班音乐活动祖国祖国我爱你教案篇一
活动目标:
1、能借助图谱理解歌词,学习用连贯、优美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关心他人所带来的快乐。
3、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4、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5、对音乐活动感兴趣,在唱唱玩玩中感到快乐。
活动准备:
自制泥娃娃一个,图谱
活动过程:
一、引入
1、出示泥娃娃,激发幼儿的兴趣。
2、师:你见过这样的娃娃吗?你们知道这个娃娃是用什么做的吗?
3、师:这是一个泥娃娃,我们和泥娃娃打个招呼吧。
二、欣赏歌曲
1、教师演唱歌曲,理解歌词内容。
师:歌曲里唱了什么?
2、教师根据幼儿回答出示小图谱。
三、学唱歌曲
1、教师范唱,幼儿轻声跟唱。
师:小朋友们轻轻地和我一起唱好吗?
2、教师引导幼儿有感情地用优美的声音演唱。
师:听完这首歌,你心里有什么感觉?你喜欢这个泥娃娃吗?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这首歌曲,让泥娃娃感受到我们对她的关爱。
3、再次演唱歌曲
4、分组表演幼儿分组分别扮演泥娃娃和真娃娃,当演唱到最后一句的时候,泥娃娃和真娃娃相互拥抱,表示关爱。
四、教师小结
师:泥娃娃现在有人疼了,也有人爱了,真得很高兴,谢谢各位小朋友。
活动反思:
本次活动前,我先将原教案进行了修改,增加了图谱这一教学材料,从而帮助孩子理解和记忆歌词。在图谱设计时,我尽可能地使用简易的.图片帮助幼儿理解,并运用了“1”“x”“真”“假”等一些明显的符号加以辅助。活动时,孩子们能被多样的图谱所吸引,正确地理解并用声音优美地歌唱,活动目标有效达成。但是在活动中我也发现了活动氛围并没有预期得好,如果我能在肢体动作、脸部表情等更加活跃一些,也许孩子们也能被我的情绪所感染,使本次音乐活动的氛围显得更加活跃欢乐一些。这是我下次要注意的地方。
中班音乐活动祖国祖国我爱你教案篇二
在这次的园内优质课评比中,我展示的是一节中班的音乐活动“小牛哞哞”。这是一节音乐游戏,其活动目标为:
1.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并能尝试创编简单的小牛动作。
2.喜欢和同伴共同表现小牛各种动态,感受音乐活动的乐趣。其重点为:感受音乐欢快的节奏,尝试创编简单的小牛动作。难点为:能和同伴共同表现小牛各种动态。
活动以游戏“猜猜乐”导入,让孩子们用肢体动作表现各种动物,在音乐的陪衬下,孩子们模仿着自己喜欢的动物,兔子、老虎、鹤、猩猩、小蛇……在孩子们的演绎下,都栩栩如生的被表现出来。接下来出示小牛图片自然地进入下个环节,在老师的引导下,孩子们大胆的表述着可爱的小牛,模仿着可爱的小牛。当音乐播放时,孩子们能将可爱的小牛动作和音乐相结合,积极主动地跳起了小牛舞。虽然在创编上还是比较欠缺,对于这个音乐本身可能创编的空间就比较有限,但孩子们还是能尝试着创编出几个简单的小牛动作。
熟悉了小牛舞之后下个环节就是一个“逗牛”游戏”,音乐选择上我选的是斗牛舞,对于斗牛很多的孩子不是很了解,老师通过自己的讲述来告知孩子,其实在这个地方老师的课件可以播放一个简短的斗牛视频,所有的问题可能就迎刃而解,直观的看课件远比老师的口头讲述要来的有效果。对于“逗牛”孩子们比较喜欢,但在操作中,老师扮演的斗牛士动作可以在夸大点,指令可以在明确点,这样跟孩子们玩时可以衔接的更好。
活动的最后环节我是让孩子们边听完整的音乐,边做动作,从小牛舞到逗牛,两段音乐是截然不同的,在表演中让孩子表演中时两段音乐有点脱节,在这个地方应该在考虑一下,让过度在自然点。
总体来说,从课堂的实际操作中看,今天的活动还是成功的,孩子们参与的积极性很高,孩子们玩得也比较开心。目标达成的也不错。但也存在着很多的不足,老师们也为我的这节活动提出了宝贵的意见,我会虚心接受,我也会深刻反思今天的活动,让自己有更大的突破。
中班音乐活动祖国祖国我爱你教案篇三
1、感知音的高低,能随高低不同和乐句做相应的动作。
2、学习轮廓剪的技能。
3、感知乐曲的旋律、节奏、力度的变化。
4、培养幼儿的音乐节奏感,发展幼儿的表现力。
5、乐意参加音乐活动,体验音乐活动中的快乐。
高人矮人的轮廓图片、剪刀、回形针
1、听音乐引题,让幼儿感受乐曲的不同
让幼儿说说有什么不同,听起来感觉怎样,好象看到了什么?
游戏“高人矮人”
2、幼儿运用轮廓剪和连接的技能,自制指偶玩具高人和矮人。
4、让幼儿左右手各套一高人和矮人的指偶,听高低不同的音乐,分别出示高人和矮人,并即兴地做动作,高音出高人,低音出矮人。
5、鼓励幼儿运用身体动作表示音的高低,启发幼儿创造性得表演。
我觉得在整个活动中小朋友都能非常积极主动,没有过多的约束,只有快乐的表现,其实,当一节活动的设计符合孩子好动好奇的年龄特点,相信孩子会很快乐。
中班音乐活动祖国祖国我爱你教案篇四
以前,上完一个活动,常常习惯从执教者的角度来看。但,往往觉得身在其中看不透。于是,我想到也许可以换个角度来看,以听课的老师身份来看这个活动。
《问答歌》是一节音乐领域的活动课。目标设定为:
1、学唱问答歌,感受一问一答的演唱乐趣。
2、创编新的歌词,体验歌词变化的挑战。
《纲要》中指出,应让孩子“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艺术表现活动”,歌曲《问答歌》的歌词是问答歌,是一种传统的语言游戏,读起来妙趣横生,容易为孩子喜爱和接受,从而也有利于他们对歌曲的掌握。
当然,《纲要》中也指出,教师在指导艺术活动时,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重视“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和态度倾向”“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要求的倾向”。目标2的设定,鼓励了幼儿对歌词的个性创造,同时在他们接受挑战,克服困难的过程中,不断开动脑筋,勇于尝试,积极表现,自身也获得了积极的情感体验。
本次活动中,教师始终围绕着预设目标,引导组织幼儿学习问答歌和歌曲,鼓励幼儿的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重视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幼儿也较好地掌握了这首歌曲,并能够大胆运用重组法创编新的歌词进行演唱,因此目标达成度较好。
幼儿喜欢唱歌,能感受、表现较容易的节奏,喜欢表达与创造,能初步感受艺术活动中的美,这为他们掌握这首问答歌歌曲作好了情感和技能上的准备。
1.重组法
《纲要》中指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在引导幼儿创编歌词时,运用了重组法。即,照搬原来歌词的语句形式,重组里面的内容。教师将这个“重组法”融入到游戏中,采用了动物合唱队表演的形式,将幼儿的位置调换成一个动物演员。将歌词进行更替从而达到将歌词重组的目的。
2.体验法
所有的活动都应注重幼儿的体验。因此,在这个活动中,教师让幼儿真正体验了回编导的成功感。教师用开放式的提问,给了幼儿充分的思考创造空间。幼儿在一边演唱一边角色表演的过程中,尽情体验了自己编歌的乐趣。
中班音乐活动祖国祖国我爱你教案篇五
音乐活动《倒霉的狐狸》是根据一个生动幽默的故事,幼儿结合音乐进行创编、游戏活动。活动中的故事与音乐相辅相成,缺一不可。与其说是音乐欣赏,更合适称为音乐游戏。从总体看,活动比较成功,完成教学任务,幼儿参与的积极性也很高。
提问设计的开放性与有效性:
这是一个音乐活动,提问不多,因此我们可以有针对性的分析每一个提问。从活动设计来看,这些提问是必要必须的。但是从活动实施的过程看,提问的作用没有完全发挥。
提问1听到谁的叫声?有一部分幼儿回答狗的叫声,这和教师设想的完全不同,后又又一个幼儿说是母鸡的叫声,于是教师马上公布正确答案。这是教师临场反映不足,正确的做法是让幼儿在听一次是谁在叫。
提问2故事中,狐狸都遇到了哪些倒霉的事情?教师帮助幼儿回忆故事内容。
提问3老师做了哪些动作?狐狸的倒霉还可以用什么动作表示?在这里,教师表现出的也是比较匆忙,没有很仔细的帮助幼儿分析动作表达的内容。在后面幼儿游戏的过程中表演狐狸倒霉的事没有针对性,有点可以前后套用。
提问4我的手势1、2、3、4、5告诉你们什么?教师应该让幼儿来回答而不是匆忙的公布答案。因此图片及数字没有发挥相应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