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社会,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要注意报告在写作时具有一定的格式。报告的格式和要求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秀的报告范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篇一
电子课程设计是在先修理论课:电路理论、模拟电子、数字电子,以及与其相对应的实验课: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以培养学生的设计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为目标的必修课。
我国经济、科技的发展和国际范围内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新产品的涌现,对电子类人才的培养提出了一个更高的标准和要求。而我国传统的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中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人才培养的需要。实践教学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特殊的作用。
1.改革的理念
(1)以“走出去,用得上”为目标,顺应现代科技的发展态势出发,采取工程集成的教学观点,加强课程设计的数字化、综合化、系统化实验。
(2)重视设计方法学的变革,逐步培养学生熟练应用现代互设计工具,增强学生应用大规模复杂系统的能力。
(3)在理论课教学和基础实验教学中,注重加强基础拓展知识面,增强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
(4)以人为本,把情感因素考虑进去,充分发展个性,因材施教。把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放在核心地位。
实践环境和实践仪器设备。
2.实验教学新方法
(1)分层次。把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和课程设计融为一体,做到一条龙、不断线、重基础、分层次。在新的教学模式中,电子技术分为三个层次:基础理论教学,基础实验教学,综合应用实验教学和科技创新实验教学。其中电子设计课程属于第三层即综合应用层。
教学内容有着必然的连续性,“我要的是葫芦”使不得,既不能像传统的教学体制中重理论、轻实践,但也不能“改革过度”,片面强调实验的重要性。学理论是为了应用,实验也是为了应用,仅仅是在实践中所起的作用不尽相同而已。
基础实验教学又分为两个小的层次:基础实验和设计型实验。基础实验是为了验证理论,使学生对理论有更深的理解,并加固记忆;提高型实验运用某一或某几个理论,设计小型的电子产品,或电子产品的一个模块,对近期学的知识点加以综合应用。
综合应用层实验是在学完电路理论、模拟电子和数字电子及电路理论实验、模拟电子实验、数字电子实验后开设的一门必修课。通过分层次的实验,使学生综合利用所学的知识,学会电子系统设计的基本步骤、硬件安装方法、软件调试方法,学会应用新型的设计工具和仿真工具。使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设计素质方面大幅度地提高,将比较分散的知识点能综合运用到实际中去。
科技活动层主要包括各类赛事。例如全国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科技竞赛以及众多公司举办的电子设计大赛。
(2)充分利用网络资源,在时间和空间上予以开放,改变传统课程设计运作模式。以往进行电子课程设计,具有时间和空间上的局限性。教师和学生任何一个环节出现问题,就不能达到交流的目的,且时间规定得较为严格,从教师给出题目到交实验报告为两周的时间。新的模式是一个学期:实验题目在学期初就发布到网上,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进行在线选择,实验室提供通用的、常规的元器件,其它的器件鼓励学生自己到电子市场去选购器件,让他们熟悉电子器件市场,学会成本核算,为工作后的工程设计做一个“小热身”。学生根据自己的时间到实验室调试,到期末完成即可。
(3)将电子设计新技术、新方法融入到设计中。要求学生对自己的设计先进行软件仿真,根据仿真给出相关器件的参数,以及输入输出数据和波形图。做到虚拟仿真和硬件实验相结合――先虚拟后硬件,淡化软件和硬件设计界限,使学生体会和掌握设计方法学革命所带来的科学化和高效率。要求或建议学生掌握eda方法,以及常用的mutisim、protel等仿真软件使用。
(4)本着“多样化、综合性、研究型、趣味性”的原则,精心设计实验题目和内容。设计多个题目,学生选做的实验空间加大。每一个题目都和当前新技术、新产品甚至生活中常用品有联系,有的是学院正在进行的项目的一个子模块。难度和工作量适中,设计的内容和所学的理论知识紧密联系,又有一定的提高,这样既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不使他们在中途望而却步。通过这些待探索性和研究型的设计题目的锻炼,学生将学过的知识串联起来,加以综合和应用,以理论指导实验,理论得到了运用、加深和升华。
(5)改变考核制度。考核的公正性是教育的公平性一个重要体现。由于目前我国的教育现状,分数对学生来说很是重要,所以考核公正有利用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根据课程设计的特点以及不同的侧重点,对环节进行细分,分为设计、仿真、参数的设定、安装、调试,对遇到问题的解决能力、实现的功能、性能指标测试和试验报告、总结答辩等内容,借鉴“以考促教,以考促学”的思想,每一个环节有不同的分值。
3.结束语
实践证明,新模式的建立和实施,改变了学生的知识结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设计和工程实践能力,为后续层次的学习例如科技创新实验和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实施新模式后学生在各类竞赛获得的奖项和用人单位的好评是最好的见证。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篇二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与高职教育相适应,可以成为高职教育教学的指导理论。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布线课程的实践教学就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典型代表,通过典型任务模块、实训教学、生产实习及与其相配套的教学保障机制、评价机制,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在“做中教”,让学生自主构建综合布线意义,同化、顺应和平衡综合布线图式,自主掌握综合布线技术与技能。
综合布线系统是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基础上成长起来的,它是计算机及通信网络的物理基础和信息传递通道。综合布线系统将建筑物内部的语音交换、智能数据处理设备及其他广义数据通信设施相互连接起来,再通过通讯设备同建筑物外部数据网络或线路相连。综合布线系统能够传输模拟与数字的语音、数据、图形、图像等信息;能传输电视会议与安全监视系统信息;能传输建筑物安全报警与空调控制系统信息。对于现代建筑物来说,采用标准的通信布线材料及通信设备,以模块化的组合方式组成的综合布线系统恰似智能建筑体内的神经系统,起着协调与控制智能建筑物内各子系统的运转,保持与外部系统的联系,并对内外部环境变化做出及时准确细致的响应。没有了综合布线系统,智能化建筑只能是一个普通的建筑框架,综合布线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现代化智能建筑的品质与等级。
综合布线课程包含的主要内容是:综合布线系统的工业标准、网络传输介质和连接设备、网络总体规划设计、综合布线的工程设计、综合布线的施工技术、综合布线的检测技术、综合布线的验收与鉴定等。由此可见,综合布线课程实践性非常强,技术与技能培训是综合布线课程的教学核心。高职学院的综合布线课程,更是把实践技能放在首位,培养的是生产第一线所需的高技能专业人才。
随着多媒体计算机和internet网络教育应用的飞速发展,将学生作为知识灌输对象的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已经让位于将学生看成是信息加工主体的认知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研究成果是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倡导在一定的情景下,以学生为学习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同化、顺应和平衡知识图式。而教师则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
定位于能力型和就业型的高职教育,在课程设计上应充分运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实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通过具体工作项目或典型工作任务,引导学生“做中学”,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能动性、创新性,做到理论融于实践、动脑融于动手、做人融于做事,实现所学与所用零距离,自主地构建专业知识与平衡专业图式体系。教师在“做中教”,充分体现高职教育在理论上够用,技能上高人一等的特性。
根据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和综合布线的课程特点,结合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综合布线课程教学实践,我们总结出“三段式”综合布线实践教学法。第一阶段:认知实习,通过参观各类综合布线工程,形成综合布线基本图式。第二阶段:模拟实习,同化综合布线基本图式,细化综合布线框架。在学院的“综合布线模拟实训室”,利用模拟软件进行仿真设计与电脑布线,利用基于vrml技术建立的三维虚拟实验系统,让学生在与真实环境相似的虚拟情景下感受与体验。第三阶段:生产实习,一是在学校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实习,二是跟随网络工程公司的综合布线施工队施工实习。以此顺应综合布线图式变化,最终平衡形成完整的综合布线技能体系。
1.学院的综合布线实训室实训。综合布线实训室建有各种材质各种形状的建筑物和框架,以及各种综合布线设备与线缆,完全按照“工作中需要什么,实训室就有什么”的要求进行配备。学生在实训室要掌握各种仪器的`使用,如线缆测试仪、光纤熔接机、光时域反射分析仪等;各种信息模块及插件的连接。如rj45水晶头的连接、光纤的连接、配线架和机柜的连接等;各种线材的选择,如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等;各种综合布线模块的布线区域,如工作区子系统、水平干线子系统、管理间子系统等;各种线槽和管道的安装,如金属槽、pvc塑料槽、桥架等;各种综合布线系统工程施工管理和文档管理,如工程安全管理、工程质量管理、网络结构文档等;综合布线工程的验收与鉴定,如环境检查、器材检查、缆线的敷设与保护方式的检查及验收文件的准备。通过实训室实训,不仅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综合布线技能,还增强了学生的团结合作意识,培养了学生协同工作能力。
2.综合布线工程现场施工跟班实训。经过模拟实训和实际技能实训,学生已经掌握了综合布线工程各项工序的基本技能,能够承担基本的布线任务和解决综合布线工程施工中的常见问题。但是,现代建筑各具特色,万紫千红,百花争艳,从建筑风格,到建筑材料、框架结构都是千变万化,每个业主的要求也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学生必须走出课堂,走出校园,在实际的布线工程中锤炼自己,接受各种考验与锻炼。在综合布线工程现场,学生进行分组,学生分组不固定,完成一项工作以后重新组合。要求每位学生轮流承担不同的分组角色,如组长、施工员、技术员、检验员、材料员、档案管理员等,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的技能全面发展,也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沟通能力、协调能力和服从能力。分组以后,每个小组分到相应的工程施工班组,学生根据该班组的当天工作任务先拟定完成该任务的技术设计方案、施工方案、所需工具、设备和布线材料等。然后与工程公司施工队的相关施工计划进行比对,找出差别所在,进行分析研究。在现场教师的指导下各组修改自己的方案,并试图指出工程施工队施工方案的优缺点。经过这样反复求证式训练,学生的理论水平和技术水平将快速提高,很快就可以参与工程队的工程设计与开工的准备工作了,并融入工程队成为其中一分子。施工方案确定以后,在班组的企业实训教师指导下,进行实际操作。实际施工中注意检验理论设计优劣,找出设计的偏差所在,提高设计水平。实际施工中会遇到许多突发事件,这正是跟班实训的目的之一,它可以锻炼学生的预测能力和应变能力,养成学生沉着冷静的工作态度,丰富学生的工作经验;实际施工不仅使学生的技能逐步形成,也使学生体能得到增强,为学生完成高难度的攻坚任务打下坚实的基础。综合布线课程结束以后,学生熟悉并掌握了综合布线工程的各项技术要求、工作程序、施工要领和检验验收标准,成为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经验的高技能的综合布线人才。当他们走上工作岗位时,上岗就能顶岗,成为生产第一线的高技能骨干人才。
实践性教学不同于传统的课堂理论教学,必须要建立与实践教学相匹配的保障补偿机制,以保证实训教学在规定的时间内圆满完成,并保证学生获得最新最先进的技术与技能。
1.高水准的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实训教学得以开展的前提。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是具有较高的专业理论水平,深厚的专业实践经验,同时又具备了丰富的教学经验的高职教育工作者。实践教学指导教师有两个来源,一是高职学院专任教师,他们的特点是理论性比较强,大部分具备了硕士博士学位,但是实践性和动手能力相对较弱,学院可以通过访问学者的方式,派他们去企业锻炼,增强他们的实践操作技能,以获得较高的职业资格证书为锻炼培训要求,使他们成为又红又专的高职教育专家。二是企业的工程技术人员,他们有较强的理论知识和扎实的生产实践经验,缺乏的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学院可以和企业合作,对满足一定条件的工程技术人员进行教学培训,发放校外实训指导教师资格证书,聘请他们为学生校外实训指导教师。具有充足且高品质的实训指导教师队伍,是开展实训教学的坚实基础。
2.实训场地是实训教学得以进行的物质基础,综合布线生产性实训基地主要在网络工程公司,实训场地随公司布线工程施工地点的变化而变化。一般情况下,施工场地混乱且狭小,人多了难以施展,也容易出现安全隐患。所以,对布线公司来说,接受学生实训,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负担,弊大于利。要想企业积极接纳学生实训,只有本着“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谋发展”的原则,与企业资源互动,深度合作,弱化弊端,强化互利。学院最大的资本是人才,人才是企业发展的第一要素,学院和企业可以建立定向培训机制,企业参与人才培训,对学院培养的高技能人才具有优先选择权。当然,合作办学的企业必须具备一级资质,掌握一流的综合布线技术水平,有较高的社会知名度,并热心教育事业,它们既是学校实训基地的合作伙伴,也是学院发展的重要参谋,而学院则成为企业发展的智囊,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的提供者。
综合布线的教学方法是“典型任务推动型”,学生完成了各任务模块,也就完成了整个课程的学习。学生是在做中学,学中做,教学是以学生为主导、教师为指导的方式展开。所以,对学生的课程成绩,不能沿用以往,只是一张试卷,几句问答就可以得出的,而是从课程的开始到结束,对每一模块的意义构建、技能水平状况做出综合评价,既要考核布线工程的设计能力,还要考核实际施工能力、施工质量、应变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组织领导能力。综合各项能力,得出各模块考评成绩,平均各模块成绩,最终得出该学生综合布线课程的总成绩。各项能力的评价分成个人自评、小组互评、施工指导教师评价和任课教师评价四个部分,根据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学生个人自评和施工指导教师的评价占有较大的分值,各占30%,学习小组互评和任课教师评价各占20%。
各项能力的考核内容:施工能力是学生能够进行实地考察,并与客户进行需求分析,拿出工程技术设计方案和施工方案;施工质量是布线工程的生命,它必须符合客户要求并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应变能力是我们在施工过程中,经常会遇到意外情况,这时如何应对?施工人员的职业素养高低也就一目了然了;团结协作能力是在布线工程中,几乎所有作业都需要一个团队共同去完成,离开了团队,个人的力量微不足道。因此,在学生实训中,教师要有意地培养学生的协同工作能力,锻炼他们的沟通能力和相互包容能力,建立起融洽的同学同事关系;组织领导能力是每个团队都需要管理,管理出效益。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及创新等手段,综合人力、物力、财力、信息等资源,在最短的时间内,用最少的资源消耗实现团队目标。高职毕业生只有具备了组织领导能力,才能够有效放大自己的潜能,承担各种复杂而艰巨的工作任务,充分体现高技能人才的真正价值。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篇三
自动化控制系统的研究,几乎涵盖所有应用科学知识与技术的结合,领域范围及牵涉的科学知识与应用工具相当广泛,作为交叉学科,自动控制与其他很多学科有关联,尤其是数学和信息学,在制造,医药,交通,机器人,以及经济学,社会学中的应用也都非常广泛。自动化控制的应用领域一般可分为下列几类:
1、工厂自动化控制,又称为生产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生产设备,一贯作业的生产方式,从事有效率的产品生产。2、设计自动化控制,即利用电脑软件技术及应用,将所需设计的资料,转成控制程序或生产流程,而且以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或执行制造过程的自动化控制的运作。3、实验室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应用,或可编程控制器等设备,结合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将实验室的控制程序或生产流程,及所需实验结果的资料,转成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或执行实验室的自动化控制作。4、检测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检测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温度、湿度、压力、流量等传感器设备,能自动地检测样品,并将检测的物理量的资料,转成简单的图或语言,来表示检测结果。5、办公室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软件程式技术及应用,将办公室的文书资料或文书档案,做有效率的管理。6、家庭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家庭用设备,提高家庭舒适度与居家安全。7、服务自动化控制,即利用自动化的设备与电脑软件技术及程式应用,结合各式各样的自动化设备或传感器,监测、纪录、转接、通知、执行运作等,以供顾客或使用者,能快速处理相关作业或快速处理所遭遇的问题。
上述七大类自动化控制的范畴及其相关产品与设备,占社会经济产值相当比重,对国家社会经济影响很大,非常值得深思研究与发展应用随着自动化技术的发展与应用。
经典控制理论虽然具有很大的实用价值,但也有着明显的局限性。其局限性表现在下面二个方面:第一,经典控制理论建立在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的基础上,而传递函数和频率特性均属于系统的外部描述(只描述输入量和输出量之间的关系),不能充分反映系统内部的状态;第二,无论是根轨迹法还是频率法,本质上是频域法(或称复域法),都要通过积分变换(包括拉普拉斯变换、傅立叶变换、z变换),因此原则上只适宜于解决“单输入――单输出”线性定常系统的问题,对“多输入――多输出”系统不宜用经典控制理论解决,特别是对非线性、时变系统更是无能为力。
现代控制理论正是为了克服经典控制理论的局限性而在20世纪50、60年代逐步发展起来的。现代控制理论本质上是一种“时域法”。它引入了“状态”的概念,用“状态变量”(系统内部变量)及“状态方程”描述系统,因而更能反映出系统的内在本质与特性。从数学的观点看,现代控制理论中的状态变量法,简单地说就是将描述系统运动的高阶微分方程,改写成一阶联立微分方程组的形式,或者将系统的运动直接用一阶微分方程组表示。这个一阶微分方程组就叫做状态方程。采用状态方程后,最主要的优点是系统的运动方程采用向量、矩阵形式表示,因此形式简单、概念清晰、运算方便,尤其是对于多变量、时变系统更是明显。特别是在kalman提出的可控性和可观测性概念和极大值理论的基础上,现代控制理论被引向更为深入的研究。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三部分:多变量线性系统理论、最优控制理论以及最优估计与系统辨识理论。由于篇幅所限,有关现代控制理论研究的具体内容请参见有关文献,这里从略。
自动控制(automaticcontrol)是指在没有人直接参与的情况下,利用外加的设备或装置,使机器、设备或生产过程的某个工作状态或参数自动地按照预定的规律运行。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和其他高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技术的水平越来越高,应用越来越广泛,作用越来越重要。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以下几个发展阶段:40年代到60年代初,该阶段以市场竞争、资源利用、减轻劳动强度提高产品质量、适应批量生产需要等因素为需求动力。主要技术特点为各种单机自动化加工设备出现,并不断扩大应用和向纵深方向发展。60年代中到70年代初期,该阶段以市场竞争加剧,要求产品更新快,产品质量高,并适应大中批量生产需要和减轻劳动强度为需求动力。主要特点为主要以自动生产线为标志,在单机自动化的基础上,各种组合机床、组合生产线出现,同时软件数控系统出现并用于机床。70年代中期至今,该阶段以市场环境的变化,使多品种、中小批量生产中普遍性问题愈发严重,要求自动化技术向其广度和深度发展,使其各相关技术高度综合,发挥整体最佳效能为需求动力。主要特点技术特点是把分散独立的单元自动化技术集成为一个优化的整体。
随着现代应用数学新成果的推出和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适应宇航技术的发展,自动控制理论跨入了一个新阶段现代控制理论。主要研究具有高性能,高精度的多变量变参数的最优控制问题,主要采用的方法是以状态为基础的状态空间法。目前,自动控制理论还在继续发展,正向以控制论,信息论,仿生学为基础的智能控制理论深入。在现代科学技术的众多领域中,自动控制技术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总而言之,在经济高速发展、高新技术更新换代频繁的现代社会,自动控制技术已经成为促进各个产业发展的主导力量。自动控制技术水平是反映一个国家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标志。人类在推进自动控制技术的发展和应用的同时,要实施绿色制造战略,发展绿色经济、循环经济,加大环保力度,提倡、引导和推进资源节约的现代生产模式和健康文明的消费模式,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篇四
《儿童画》校本课程设置为:
1、动物画。
2、植物画。
3、人物画。
广泛选取有价值的教学内容,借鉴已有的课程资源,针对学校、学生实际,有选择的选取一些学生喜欢的教学内容。
目前教学内容主要来自三个部分:
一是订阅三种杂志与报刊:《少儿书画》、《美术儿童画》。
二是义务教材《美术》1~12册。
三是从书店购买的或学校图书馆借用各类儿童画指导书籍中选取合适的内容。
在实践基础上,确定适合我校学生教学需要的内容,画出范画,并选拔二至六年级的学生共三十人,为《儿童画》校本课程实验活动的对象。每周活动时间在星期三下午第三节。
以人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充分发掘学生的个性潜能优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校本课程开发的方向。它有三个立足点:即学校特色,教师特点,学生特长。
通过开设《儿童画》校本课程,让学生了解儿童画特点、价值和在社会上产生的作用,引导崇尚书画艺术,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学习儿童画的内容和途径,使学生受到精彩的艺术教育,增强学生学习儿童画的动力,升华学生儿童画艺术的志趣境界,加快学生在儿童画方面成才的速度。长大为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独有的灿烂文化作贡献。
1、《儿童画》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增加学生学习中自由选择的空间。儿童画课程开发不仅仅是为了增长学生的见识,也不仅仅是为了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更重要的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中具有更大更自由地选择空间,以适合其特长发展的需要,让其自主选择喜欢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有效地发挥其学习潜能。
2、《儿童画》校本课程开发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情境化和体验性。儿童画课程的开发过程也是学生学会学习的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的学习更多地建立在活生生的经验和体验基础上,在亲身经历的各种丰富的实践中把所获得的现实经验整合学科知识,提高综合能力,促进情感和人格的发展。儿童画课程开发特别注重学习情境和氛围的创设,增强学生情感体验及其感受。
1、实效性原则:在校本课程的开发中严格执行国家的课程政策,严格遵循课程开发的发展规律,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2、互补性原则:校本课程的设计要充分体现出对国家课程的补充作用,发挥其自身优势,使国家课程和校本课程能相互协调地发挥整体育人功能。
3、针对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要注意从学校的实际和学生的需要出发,强调有利于形成学校的特色,发展学生的个性特长和生存需要。
4、可行性原则:校本课程的开发不能只强调“因人设课”,又不能不顾教师资源,强教师所难勉强开设。校本课程的开发应在得到教师人力资源支持和保证的同时,也能得到必要的教育教学设备条件的保证与支持。
5、灵活性原则:教学内容、方法以学生的实际情况而定,灵活的做内容、形式上的调整,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
6、开放性原则:体现在目标上的多元性、内容的宽泛性、时间空间的广域性、评价的差异性。
1、成立领导机构。成立了以校长为组长,副校长、教导主任为副组长的课改工作领导机构。具体领导、组织、实施校本课程的开发与实施。
2、充分利用我校部分老师在书画方面有特长,请他们担任校本课程实验教学工作。
3、抓好教师培训。采用举办讲座、研讨、专项学习、外出考察学习等形式,加强对实验教师的培训工作,帮助教师掌握有关校本课程的理论,懂得实施校本课程,搞好校本课程评价。
4、根据校本课程开发、实施方案,担任校本课程任务的教师写出课程计划,编写校本课程教材。学校做好开发、实施的协调、检查工作。
1、对于初学儿童画的学生,先采用临摹作品为练习,看谁摹仿最像,坚持练好基本功。学生每次作业全部放在一起比较,评出优、良、中让学生自己找出作业的长处,并找出存在的问题。教师进行讲评,讲评时鼓励、表扬为主,增进学习书画的兴趣。
2、有一定儿童画基础的学生,同层次分组进行比赛练习,看谁进步得快,进步快的学生上台表演练习,每一个月评比一次,评比三名进步快的学生,老师奖励《少儿书画》杂志和写字用具,调动学生学习书画的兴趣。
3、儿童画较好的学生,他们的作品采取竞争上学校书画专栏,激发学生进取意识,推动学生学习书画的热潮。
4、让学生走向社会,借助社会活动教育和各类书画比赛的检验,培养一批书画新苗。
a、参观书画展览,加强学生学习的动力。
b、鼓励学生参加各级书法比赛,加速书画新苗的培养。
c、结合重大节日,至少每年将举办一次学校儿童画大型的竞赛,从中发现与选拔人才。
5、举行书画现场表演,举办小雁塔小学毕业论文儿童画作品展览。
6、召开校本课程研讨会。邀请其他老师、学生家长到会参加探讨,不断地完善校本课程,形成一套校本课程的评价标准。
7、营造书香校园的良好氛围。
1、(20xx年3月——20xx年4月)准备阶段,查找儿童画知识与作品的资料、并积累资料,学习有关书画校本课程开发的理论,确定校本课程开发内容。
2、(20xx年4月——20xx年5月)制定校本课程方案,计划,初步拟定校本课程教材的初步编写工作。
3、(20xx年9月——20xx年6月)实施阶段,根据书画校本课程的教材认真实施。
4、(20xx年6月——20xx年7月)继续实施并完善书画校本课程,总结,完成实验报告。
我校的校本课程还处于实验阶段,还有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比如说:学生的层次不一,如何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以现有的班级授课形式不能很好地解决这一问题。另外,教师的工作量太大,要实验研究一门新的课程,需要各方面给教师的大力支持。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篇五
在开学的第一周,我参加了院里组织的数据库课程设计,这项任务是分组分工完成的,我们组有五名成员,分别是我们班学号的后五位同学,很荣幸地我被推荐为我们组的组长,在组长的“英明”指导下,全体组员团结奋斗,使得任务完成地比我们预期的要稍早一些,也比预期要漂亮一些,这一点我们都感到很高兴也很自豪。
王婆卖瓜时间过了,言归正传吧。凡是都要有个总结,以下便是我在这个课程设计中的一点心得。
首先我分析一下我们组任务顺利完成的成功之处并总结一些经验,供以后反省参考用。
凡事预则备,不预则废。这是我的座右铭,也是我深有感悟的几句古语之一。在这个项目的开始阶段,老师便让我们做了个进度安排表,我很好的利用了这次机会,花了较多心思作出了一个很详细的进度安排表,之后我们组任务的完成也是严格按照这个进度表进行的。当然我后来去了解了一下别的组的情况,有些组的进度安排表没我们组做完善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他们对这一周的数据库课程设计到底还没什么概念。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很多方面,一个是基础太差不能理解老师安排的任务(当然这种人比较少),一种是缺乏交流,这个交流包括组内的交流,也包括组间的,更包括与老师之间的,这也就引出了我的第二个心得。
多交流,这是我这次项目的第二个心得。对于这种分工完成的项目,组员之间的交流是极其必要的。如果组员之间不能很好的沟通,不仅会做很多无用功,而且也会做很多重复的工作。组员之间很好的互通有无,表明自己正在做什么,下一步要做什么,才能使工作很好的开展开来。而我们组这次就做到了这点,我们每天都会在qq上或者见面相互交流,并及时修改进度安排表;除此之外,我们还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或者共同解决问题,比如说这次的概念模型的设计,我们组负责设计概念数据模型的同学(赵xx)和负责数据需求分析的同学(左##)就经常沟通(因为两者的任务联系比较紧密),共同解决问题,才会做出令我们组员都比较满意的数据概念模型和漂亮的数据需求分析文档;当然最重要的是我们也常会去与老师沟通,老师也在关键的设计地方也给了很多很多的宝贵意见。当然不得不作出检讨的地方是组长这次与老师交流的比较少,反而不及组员,希望在接下来的项目中能有所改观,起好带头作用。我同样也有观察别的组完成情况,发现有些组出现了组长包干或者组长与个别组员的包干的现象,我觉得导致出现这种可怕现象的主要责任在于组长,组长的任务不仅仅参与部分任务的完成,更重要的是分配任务并协调组间关系,是沟通交流的一根主要管道。通俗的讲就是组长上要联系老师,中要与他组交流,下要与组员积极沟通,我觉得这也是组长这个角色的设置的必要所在吧。我真心地希望在我们下一个创新课程j2ee的训练中我们班不要再出现这种现象,每个人都有平等得到锻炼的机会,组长不认真分配任务不积极与组员沟通在某种程度上剥夺了组员得到锻炼的机会,而更可悲的是很多组员还没有意识到这一点。
以上很简单的三点让我们组在这次设计之中顺利完成了任务,下面谈谈我们组在这次任务中做的不足的地方吧。
首先得从组长自身谈起,刚有说到组长与老师交流较少是第一点,第二点是组长一直以来的老毛病了,就是基础不扎实,数据库的理论知识很多考完就忘的干干净净,在项目的开始阶段又返工去补习部分数据库的知识,而且我们的组员大部分也这样,甚至班里有很多同学也是这样的。所以以后对于重要的专业基础课一定要牢牢把握,绝不能追求过一门算一门。不过话说回来,组长这次返工还是较有成效,很快的理解了设计任务,并以最快的速度做好了详细的进度安排表,需要被鼓励一下呵呵。第三点就是组长对问题的解决程度缺乏完美的追求,说通俗一点就是不求甚解,其实在我们的设计模型中,有一些地方还可以做调整的,数据的完整性和合理性将会进一步提升,如果我带领组员朝这个方向再多努力一点,水平就不仅仅提高几个档次了,但是组长鼓励组员去解决了一部分,且在一些地方确实做了修改。
怎么办呢不足之处真还少,可能是组长反省的还不够吧,等以后反省彻底了再和老师说说吧。
课程设计总结报告篇六
在我看来,通过这次的课程设计,可以巩固我们对数据库基本原理和基础理论的理解,掌握数据库应用系统设计开发的基本方法,进一步提高我们综合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当我们这组决定做大学生就业咨询系统时,我们并没有着手写程序。而是大家一起商量这个系统概述、系统目标、系统需求、业务流程分析、数据流程分析和数据词典。当这些都准备好了之后,我们进行模块的分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模块设计,而且写出来的代码要求可以实现相应模块的功能,得到理想的效果。当每个人都把自己的分工做好了,最后会由一个人把这些全部组合搭建在一起。我们使用的是html和php相互嵌套使用,当一个系统做好了之后,我会好好地把程序都看一遍,理会其中的奥秘。
我所负责的是数据库的备份和还原还有一些界面的实现。还记得自己刚接触html的时候,觉得很感兴趣,所以有一段时间几乎到了痴迷的程度。然而php是我刚接触不久的一种编程语言。不过觉得它的功能真的很强大,可以开发出很多大型的系统。但是在做备份和还原的时候,要考虑的东西还是很多的。当我遇到错误的时候,感到很受打击。值得欣慰的是,在同学的帮助和大量参考书的查阅下,我把自己的模块做好了。这就是我收获最大的地方。而且,我明白了遇到困难永不放弃的重要性,我知道了团队合作的重要性,我领悟了只有坚持不懈才会取得胜利。
知识的获得是无止境的,只要你想学,只要你行动,没有什么会难倒我们的。回首这一个多星期的课程设计,我很欣慰。因为我有了动力,有了勇气。谢谢老师对我们的不懈帮助,谢谢学校给了我们这一次实践的机会,也谢谢组员们的关怀。这些美好的回忆美好的东西将永远伴随着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