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后感是种特殊的文体,通过对影视对节目的观看得出总结后写出来。那么该如何才能够写好一篇读后感呢?下面我就给大家讲一讲优秀的读后感文章怎么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成为有思想教师的读后感篇一
从没有一本理论书籍令我读的如此废寝忘食,从没有一本理论书籍令我如此手不忍释卷,从没有产生过这样一种强烈的向别人推荐一本书的冲动。《成为有思想的教师》的确是值得一读的好书。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是肖川教授主编的一本助力名师成长的书籍,其编选的文章,既有先贤大儒的黄钟大吕之作,亦有后起新秀的振聋发聩之言。
这本书,主要从“理想的教育”“受过教育的人”“教师与知识分子”“师生之间”“读书、作文、修身”“快乐的工作”“诗意的生活”等七个方面阐述了教师应怎样成为有思想的,有思想的教师具有哪些特质。其间,古今中外的教育家、哲学家、思想家、文学家、大学教授等均以自己深邃的思想,睿智的语言给读者以启迪和深思,使得肤浅者读之深刻,深刻者读之智慧,智慧者读之通达。
或许问及我们周边的同仁,为什么会选择教师这个职业,可能很少有人说是因为喜爱。
正因为此,徐平利在《教师是知识分子吗》一文中犀利的指出:“当今中国谁做教师?据我观察,进入教师队伍的'一般都是保守求稳者,因循守旧者和怯懦胆小者,这些人对外界信息缺乏敏感度,并对未来缺乏想象力,至少是对生命缺乏激情。总之,如今在中国做教师的大都是不敢或不愿意接受风险挑战的人。”
而被誉为“全美教授”的里哈尔大学英语教授彼得
成为有思想教师的读后感篇二
《成为有思想的教师》这本书看了大半,感慨颇多。有在自我修身养性方面的,有在讲教师的责任和使命方面的,也有讲该怎么更好地教育孩子方面的。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苏霍姆林斯基说“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都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只有教师的思想才有可能去点燃它。”书中有一段话:“学校啊,当我把我的孩子交给你,你保证给他怎样的教育?今天清晨,我交给你一个欢欣诚实又颖悟的小男孩,多年以后,你将还我一个怎样的青年?”作为老师,我们是将饮之以琼浆,灌之以醍醐,还是哺之以糟粕?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更应该成为有思想的人。
教师应该勤奋、善学,善于反思自我。当成绩不够理想时,不应该抱怨自己运气不好,没碰到聪明的好学生,而应该想一想:是不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了问题;当学生范了错误时,不应该挖苦、讽刺学生,而是帮助他们找到原因,正面的教导他们。有思想的教师应该热爱生活,热爱教育,更应该爱我们的学生,就像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说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有思想的教师,要不断汲取、学习新的知识,要有怀疑、批判的精神,要有独立思考、反思自我的品质。面对现实世界我们不应该回避,而是敢于提出自己的见解,敢于批评不正之风。面对学生,我们要以身作则,让他们从小就懂得尊重事实,追求真理,做塌实、勤奋的好孩子。有思想的教师要给学生思想,让他们找到学习的目标和方向;给学生鼓励,让他们产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给学生方法,让他们找到学习的途径和成就感。
是啊,书上说的真好,记得去年刚参加工作那会儿,我对我的未来充满激情,我立志一定要当个好老师,我要让所有的学生都喜欢我,我要做让家长和领导们都称赞的模范教师······生活好累,我累孩子也累。经过一年的工作,通过与有经验的老教师共事,在她们的影响下,我不禁反思,我是不是太着急了,任何灿烂都是需要时间的洗礼才能够成就,我们看到的蝴蝶很美丽,可是它不是也需要从蛹经过时间的蜕变才能幻化成蝶吗?我不能着急,只要一步一步脚踏实地,积蓄能量,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吧,那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绚丽多彩。
成为有思想教师的读后感篇三
读了肖川教授主编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感受颇深。在这本书中,肖川教授对教育进行了深入地观察与剖析,以平实的语言告诫我们每个教师应尽的责任,指导我们在关注学生生命成长中成就自己的职业幸福,在诗意的教育生活中实现专业成长。读他的文章让人感觉有如春风拂面,清新悦目,让人尽情享受心灵丰收的愉悦。也使我明白了我们常常无法做伟大的事,但我们可以用伟大的爱去做些小事,为自己人生的价值不懈努力,让自己的生命充满诗意。下面就将自己的读书过程中感受最深的两点与大家共享:
肖川教授在“教师的学习与成长”专题中提到:作为教师,要能在新的历史条件下胜任自己的工作,就必须做到“六个学会”即学会等待、学会分享、学会宽容、学会选择、学会合作、学会创新,只有当我们的教师具备了这些素质,人类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未来。
等待,是用发展的眼光看学生,用从容的心态对工作,当我们学会用等待的心情看学生时,我们就能对学生少一点苛责、失望和冷漠,多一份理解、信心和亲切;分享,是展示,是引领,是平等的给予,而不是居高临下的施舍,学会分享,就是努力学会一种新的表达方式和学会用欣赏的眼光看他人。宽容,是努力使自己变得胸襟开阔、气度恢宏,是心智不那么闭锁,头脑不那么固执,思想不那么僵化,眼界不那么狭隘;我们要学会选择教育的内容,选择教育的时机,教育的途径和方法。当然,有取必有舍,在专业化成长的过程中,我们更要学会适时地放弃,也许转一个弯,就是柳暗花明又一村了;作为教师,需要很好地和同事合作,和学生合作,和家长合作,这要求教师不断探索和改进工作,不断尝试新的教学方式和教学风格,学会创新,才可能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
学习会使人进步,学习会使人出色,只有不断地学习才能有所作为。我想,“六个学会”是优质教育对教师的要求,是新世纪对教师的厚望,也是衡量教师专业成熟与否的标尺。
孩子天生是要被关爱的,被呵护的,所以爱孩子是教师的天职。爱孩子已成为绝大多数教师的信念和习惯。关键是要让孩子们懂得你在爱他,让孩子们“感受被爱”,这就需要教师的智慧,从而不会出现“一片真心为你好,可我又受不了”的尴尬局面,或者是“恨铁不成钢,反而生锈还差不多”的无奈与悲哀。
教育的过程是教师施之以爱的过程,爱生,是教育好学生的前提,“没有爱就没有教育”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教师观察学生的优点,扑捉教育契机,这是爱;教师信任学生,给学生一份支持,这也是爱;学生有了一点点进步,教师及时给予鼓励,这还是爱……作为教师,要关注细节,抓住各种机会关爱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温暖和光明。肖教授说:“教师脸上的微笑有多少,学生心中的阳光就有多少。”教师付出了爱,学生回报给你的一定也是爱。在师生情谊中,我们会体味到教师职业的幸福感,体会到一种他人无法感受到的快乐。
目前,教师的职业倦怠,正在消磨无数教师的工作热情。我们周围有很多教师,当下班之后,就像个泄了气的皮球,整个人瘫坐在电视前面,生活的很无奈。这种人一定是摆错了位置,他可能想赚更多的钱,想爬得更高,或者有更多的欲望,由于不知道割舍,想要的太多,结果反而跌入痛苦的深渊。所以说,要找寻快乐,就要懂得做出选择。快乐是一种生活的态度。假使一个人一辈子有钱、有权、有名,却没有快乐,仍旧算是虚度此生。
物质上如果保持恬淡,精神上就能有更大的空间去丰富。而且,物欲上的东西“边际效益”递减速度反而特别快。我们常常感叹,人生无奈,总是有牵扯不完的琐事,不是担心这个,就是担心那个。在短暂的生命中,每个人应该留一些空间做自己想做的事。而且,只问耕耘,不问收获。
幸福不仅仅来自工作,更来自生活。家人、朋友、闲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缺少的。也许我们并不富裕,但还得学会舍得用杯水车薪中的一水一木去买些喜欢的书、买件心仪的衣服,和家人、朋友一起去逛街、泡吧、旅游。幸福是一种感受,敞开心灵去感受,幸福无处不在。因此,肖川教授提出:“对教师而言,要养成专业心态中的良好心态,就是‘接受现实、悦纳自我、心存感激、追求卓越’,用积极的心态来看待世界。”
在这本书中,肖川教授给我们上了一节关于教育、专业成长、人生幸福的课,发人深省,令人受益,我坚信:我努力,我幸福。就让我们拥有一个积极的心态,去享受自己幸福的人生。
成为有思想教师的读后感篇四
工作二十多年,做了18年的数学老师,语言和思想也如同数学一般,言简意赅,简单明了。很少仔细想这么有深度的问题,只管踏踏实实的教书,这次读着这本《成为有思想的数学教师》,感慨很多!
读这本书对我影响最深的也许就是职业的感受吧!在这个世界上也许除了教师之外,没有哪一个职业的誓言会像入党宣誓的誓词一样,隐含着牺牲,隐含着奉献。这里的善良、爱与奉献,应该可以成为教师这份职业的最经典的诠释。
做一个有思想的老师,思想从哪里来?在学习中不断丰富,在实践中不断积累,在反思中不断升华。前几天读肖川老师的《教师的幸福人生和专业成长》曾提出教师的成长公式是“经验+反思=成长”;我们应常常“三省吾身”,认真地解剖自己:当学生违纪时,我是否采取了适当的教育方法;当学生上课打瞌睡时,是否由于我的课上得不好;当学生未完成作业时,是否由于上课未听懂根本就不会做……只有勤于学习和反思的人,才能不断丰富自己的思想内涵,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思想。
做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课程改革中出现了很多新的理念,传统教学中也积淀有宝贵的实践经验,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全盘否定传统,课改理念也在实践当中不断澄清本质,比如,新课改一开始提倡“合作交流、自主探究、动手实践”三大学习方式,教师就变的不敢讲授,实际上有意义的讲授也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同时课程改革不是简单的拼盘教育,当前数学公开教学中,教学环节越来越多,每一节课都要有一个生活情景创设,每一节都要合作、探索、动手操作一番,每一个课尾都要加上一个数学文化的内容,数学教学变成了一个个教学理念的简单叠加。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才能够根据教学的本质所在,坚守本真的应有的教学做法,不人云亦云,亦步亦趋;一个有思想的数学教师,才能够用教材教,而不是机械的教教材,才能做课程资源的开发者,而不是呆板的搬运者。
从理想境界来说,有思想是有自己的教学思想和教学主张,但那只能是我们一线教师共同的奋斗目标。从普通教师个体来讲,我更倾向于将“思想”作为一个动词,也就是有自己的思考,形成一定的主见。
思想不会在年复一年的简单重复教学中自动生成,它需要行动,需要学习、实践、反思、提高。每每读到这样的语句,便也忍不住心潮澎湃很想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但感觉似乎要求高了点,平时的工作态度,全凭自己的良心和对工作的热诚。想做一个无愧于自己学生的老师,相形之下,似乎自己没有思想,不过,呵---也许好好努力不完美的人带着不完美的人去追求完美,也是很不错的。
希望我们的教育,引领着我们,引领着我们的孩子,一起走向富贵的人生,活出一个高贵的生命。为了我们的学生,更多的也是为了我们自己。
成为有思想教师的读后感篇五
每个人都是昨天的孩子,每个人都是曾经的学生。当我们还是孩子的时候,坐在教室里,用纯真的眼神仰望讲台上的老师的时候,心里想着,这个老师我喜欢,或者这个老师我不喜欢。每个孩子心中都有最喜欢的老师。然而,当我们成为了老师,就逐渐忘记了当年那个小小的自己,也忘了当年有关理想教师的种种期待。最近,阅读了肖川教授主编的《成为有思想的教师》一书,书中的许多故事让我受益匪浅,让我又重新审视自己的职业,思考怎样才能成为孩子最喜欢的教师。
这句话是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说的。作为老师,要使我们的优秀习惯习以为常,变成我们的第二天性。让我们习惯性地去创造性思考,习惯性地去认真做事情,习惯性地对同事、学生友好,习惯性地欣赏周围的一切。
许是因为从小喜欢语文,许是因为从事了十几年的语文教学,我一直把阅读当成了一种习惯。除了阅读自己感兴趣的作品,学生们适合读的书籍,喜欢读的书籍,也是我常常阅读的内容。因为阅读,我与孩子交流的话题更广泛了,沟通更容易了。上一届,班上有一位同事的女儿。一天,同事告诉我,“女儿骄傲地对我说,没想到你知道她们喜欢什么书,甚至连书的内容都知道!”我淡然一笑,“这是语文老师必须具备的,想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自己首先就得养成这样的习惯。”
幽默的人是最受欢迎的人,幽默的老师是学生最喜欢的老师。常看到有的老师面对犯错的孩子歇斯底里地训斥,我总会反思自己,告诫自己,不可用这种简单粗暴方式摧残孩子们。中国有句俗话,响鼓不用重锤。当学生出现了这样或者那样问题的时候,何不幽默一下,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自省。
这个周末,女儿又给我讲了她们老师的故事。学校要召开艺术节了,她们班准备的节目参加了学校的复赛。晚自习,老师走进教室,“我要告诉你们两个消息,一个坏消息,一个好消息,你们要先听哪一个?”“坏消息。”同学们异口同声地说。班主任语重心长地说:“坏消息就是我们班准备的几个节目在复赛时全部淘汰,无缘艺术节的展示活动了。”全体失望、沮丧。班主任接着说:“不过我还有一个好消息要告诉大家。你们的节目全部淘汰了,你们就可以尽情地欣赏艺术节的所有节目。你们看,凡是当领导的,都是在台下看表演的,哪有领导在台上又唱又跳的?所以,我还要恭喜你们都有当领导的潜质。”同学们失落的心在老师幽默的话语中释然。
每个孩子都有优点、也都有缺点。我们要拿放大镜将孩子的优点放大,再放大,这样,他们才会更加自信。每次批改作业的时候,我总爱在孩子们的作业上写上一两句简单话。这周末,遇到了一名学生的妈妈,她告诉我,“儿子现在学习劲头可足了,他说他一定要让自己的小宇宙爆发!不能辜负老师。”呵呵,想起来了,我曾在他的作业上曾写过:你是小宇宙,期待你爆发的那一刻!
生活中有许多令人感动的故事,“感动,为善良和美好的人性感动,为高贵的情怀感动,于是便对自己有一分感动着的感动。”做为一名小学教师,我们每天都会面对孩子,对于那些天真活泼的孩子,我们又何不被他们感动了。
这学期,我任教一年级,这是十几年工作中最辛苦的一段时间。孩子多,习惯差,以前用在高年级学生身上的很多方法用在他们身上根本不管用。每天课也比较多,为了让每个孩子尽早进入状态,每天我总会不厌其烦地跟孩子们交流。一天,一个孩子跟我说:“老师,你太辛苦了,你的嗓子都哑了,明天我给你带点儿药来,你要好好照顾自己哟。”第二天,他果然带来了一盒西瓜霜含片。那一刻,我深深地感动。
教育就是要直面人心,感动人心。全心投入,真诚地对待孩子,孩子们自然会真切地感受到,爱是相互的,只有爱孩子的老师才能受到孩子的喜爱。
很多时候总有“书到用时方恨少”的感觉,“滴水成河,海纳百川”,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多读书,重要是能自觉反思。只有不断反思,找到自己的不足,才能做一个有思想,有个性的老师,才能做一个孩子喜欢的老师。闲暇之余,阅读,让我们获得净化心灵的甘露。让阅读成为我们人生中旅途中一直相随的点点星光,指引我们走向理想老师的彼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