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范文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实践的论文篇一
摘要:基于中国古典园林的艺术之美以及园林美与音乐美之间的关系,对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音乐凝固之韵和律动之美进行了简单介绍和探讨,以期增进人们对古典园林艺术的认识。
关键词:古典园林;艺术美;园林美;音乐美
就审美原理角度来看,园林和音乐虽属于2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是二者之间却存在很大的关联性和共通性,这在结构、创作法则、处理手法上都有所体现,从音乐艺术角度来理解和品鉴中国古典园林艺术,更能够为人们所接受,而且对现代园林设计也具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实践的论文篇二
在音乐中展开飞翔的翅膀――浅谈高中音乐教学实践文/陈丽红
摘要: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音乐教师,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音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让音乐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与领悟,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最愉快的学习乐园。
关键词:音乐;主体;多媒体教学;音乐资源
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四有”新人,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音乐教师,如何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同时让音乐放射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值得我们每个人的探究与深思。下面我结合自身的教学经验,浅谈一下关于音乐教学的几点思考:
一、充分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学生在课堂教学活动中占据绝对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教师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力求在课堂上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及积极性,使他们更自觉、更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并在此过程中不断发挥他们内在的潜能和优势。
新课标下的音乐课,教师应当积极鼓励学生增强对音乐艺术的体验,在情感的指导下,去领悟音乐,去细细体会和品味音乐所蕴含的意境。这样的话,不仅能培养学生在音乐上的创造力跟想象力,更重要的是能培养学生独自鉴赏音乐的能力和感悟力。
这样一来,学生的主体地位得到了充分尊重,这就促使他们在学习兴趣和积极性的指导下,自主展开想象,去领略和体会西北独特的文化和风情,不断提高自身在音乐上的感受水平和鉴赏能力。
二、合理利用多媒体教学
多媒体可以通过图片、声音、影像等手段将知识点生动、形象、直观地展示在学生眼前,能在最短时间内迅速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和学习兴趣,在最大限度上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而且还可以将教学中的难点、重点化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使学生更加轻松地掌握教学知识,实现优化课堂教学效果的目的。
比如,在学习“草原民歌”的时候,我会在课堂上向学生播放有关草原的画面:辽阔的草原,一望无际,羊群如白云朵般点缀在草地上,雄俊的骏马奔驰着,(本文出自范文.先.生网)星星点点的帐篷散落在其间,形成了一幅壮阔、辽远的草原美景。这个时候再配上雄浑、嘹亮的草原歌声,学生瞬间就会被这浓浓的草原气息所感染,对草原的风土人情、文化会有一个大概的了解。使学生在观看画面、聆听歌声时就可以轻松理解音乐所要表达的具体事务,这对展开音乐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领略草原民歌中所蕴含的感情和意境有极大的帮助。
高科技术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我们的生活、工作、学习带来便利的时候,同时也带给我们很多的不良影响。课堂上使用多媒体教学也是这样,如果教师应用得当,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领略音乐的魅力与风情。但是稍有不慎,就会产生不良后果:比如,教师如果过分依赖多媒体等教学设备,在课堂上经常用视频播放音乐作品取代教师的演唱与伴奏,会严重影响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跟沟通。学生在观看视频资料的时候往往会更多地关注画面效果,而削弱了对音乐作品本身的体验与感受,这样一来,就很难培养学生形成聆听音乐的良好习惯。长此以往,就会严重阻碍学生对音乐作品展开合理的想象与联想,学生对音乐作品本身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也在很大程度上有所下降。
因此,教师在使用多媒体等教辅设备的时候,一定要坚持“适度”的原则,并结合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实际认知水平,合理安排、使用多媒体等先进技术,使其尽可能发挥最大的良好作用。
三、合理安排音乐教学资源,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
其实,流行歌曲是一个很大的音乐宝库,它的风格多变、形式丰富多彩,内容又比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在学生群体中自然会受到欢呼和热捧。因此,音乐教师在日常的教学过程中,应当合理引用那些积极、向上的流行歌曲,让教学在优秀的流行歌曲中轻舞飞扬。比如,在学习“乐坛新区”这部分内容时,我会引用周杰伦的《听妈妈的话》和《蜗牛》作为补充教材。《听妈妈的话》这首歌曲,前半段鼓励小朋友要听妈妈的话认真努力学习,后段则表达对妈妈最深最浓的爱。歌词简洁明了、浅显易懂,在温馨动人的感觉中表达了对妈妈最真挚的爱和感情;《蜗牛》则教导学生遇到困难时,不能颓废,要乐观进取,坚韧不拔,这样才能看到阳光和希望。像这类优秀流行歌曲,我们音乐教师应当大胆引用,合理教学,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发展和进步。
针对经典民歌、红歌、老歌等,教师应当转变教学策略,不应只局限于歌曲原先所有的曲调和演唱唱法,而应该“老歌新唱”,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带给学生更好的听觉感受。
比如,在学习“独特的民族风”时,我会让学生听一些《沂蒙山小调》《南泥湾》等经典民歌、红歌。这些歌曲承载了我们革命先辈的奋斗岁月,对于现在的年轻人来说那段峥嵘岁月可能稍微有点陌生,但是经过新创作、重新改编翻唱的新民歌、红歌,不但缩短了年轻人与那段岁月的距离感,更重要的是新唱法里糅合进了更多的时尚和流行元素,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也从侧面反映了如今的年轻人也正努力实现与老一辈的交流和沟通,因此受到很多年轻人的欢迎。
总之,音乐教师应当合理安排、利用现实生活中的音乐资源,不断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在音乐上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体验与领悟。
音乐课是构成学生思想、情感教育体系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及培养“四有”新人,都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和作用。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教师,我们应该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同时,让音乐散发出独特的魅力和光彩,充分发挥音乐作品在学生思想品德上的塑造作用,培养学生在情感、道德上的更好发展和进步,让音乐课堂成为学生成长和发展最愉快的乐园。
(作者单位福建省仙游县华侨中学)
实践的论文篇三
1、实践教学的基本条件缺乏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合理的实施实践教学,既要建设校企合作的实训基地,又要配备相应的实训设备设施,同时还要有相应的模拟操作软件、物流综合实训中心、实训指导教材、仿真的企业物流业务操作流程等软件做支撑。这样的实训条件需要学校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尤其是资金的投入,如果没有政府的支持和企业的合作,一般的院校很难承受。即使有这实力,由于各方面的原因导致教学设备设施利用率很低,维护成本比较高。近年来,由于很多高职院校比较重视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但由于实训实习的学生数量逐年增多,而校外实习基地能接纳学生实训或实习的场地有限,造成实习基地数量相对缺乏。另外,校内实训与校外实习不配套、产学研结合差、缺乏配套的实习实训指导教程、实践教学师资队伍薄弱,并且忽视了“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等,这些实践教学基本条件的不足都将影响物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
2、实践教学体系不完善
高职物流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一般包括物流企业的认识实习、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习、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实习和毕业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由于缺少校内外的实践教学场地,又缺少实践经验丰富的双师型实训指导教师,更缺少配套的实训实习教程和实训指导书,使得物流认知实习和校内单项技能的模拟实训环节不能有效的开展,甚至很多院校典型工作岗位的技能综合训练课程都不能正常的开展。毕业顶岗实习大多数是“放羊式”地让学生自己联系单位,独自实习,既没有统一的组织安排,又没有教师的跟踪指导,实践教学效果很不乐观。
3、实践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
国内物流教育起步较晚,物流人才已被列为我国12类紧缺人才之一。目前,各类大专院校物流管理专业每年的毕业生在5万人左右,步入教育领域的高校物流专业毕业生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双素质”教师很少。再加上高校扩招,学生和专业的增加,导致很多高职院校物流教师的缺乏。目前高职院校物流专业的专兼职教师,真正是物流专业毕业的和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更是凤毛麟角。从事物流专业教学的教师多半是半路出家,自身缺乏对理论知识的精通,更不谈上丰富的实践教学经验了;企业兼职教师所占的比例不足20%,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40%的水平。
4、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尚未完善
随着我国物流行业的发展和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目前的实践教学管理体制已经不能控制实践教学活动过程,不能评价实践教学的效果,这是很多院校比较棘手的问题。虽然很多高职院校,已经出台相关的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但尚未形成完善的实践教学管理体系,实践教学管理没有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致使学生的实际技能水平与专业培养目标有很大的差距,导致毕业不能就业这一现象的发生。
二、高职物流管理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举措
1、积极建设校内外实圳基地,丰富实践教学手段
我国职业教育的发展方针是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职业实践为主线,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规划及实施,建设设施先进、技术含量高,具有真实或仿真企业氛围和产学研一体化的功能并形成系列软硬件配套,能满足学生职业技能、能力训练需要的校内实训基地。加强校企合作增设校外实习基地,为学生实战性操作提供专业平台,这样既检验学校办学效果,又检验学生实践操作技能。
2、加强校企合作,共同实施高职院校实践教学
依据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以订单企业对专业人才“规格、道德、能力、素质”等方面的要求,以工作过程为导向,全面分析职业岗位所需的能力、素质、知识,构建“基本素质模块+专业必修模块+订单模块+选修模块+实践模块”五个模块的课程体系,基本素质模块是侧重学生的基本职业素质的提高;专业必修模块侧重学生岗位核心能力需要;订单模块侧重企业典型工作岗位的需要;选修模块侧重拓宽和加深学生的专业技能、增强综合应变能力和创新发展能力;实践模块侧重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
3、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
高职院校必须有足够数量的“双师型”专兼职教师队伍,才能保证实践教学质量的提高。首先多鼓励专职教师寻找机会,积极到企业挂职锻炼,参与企业产品研发、技术改造和岗位操作等工作,做到理论教学与实践技能相结合,做到学以致用,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技术应用水平;其次,还要聘请一些具有实际工作经验又具有一定的教学能力的实际工作岗位的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担任兼职教师或实习指导教师,不仅使学生对于本专业的相关需求了解的更为直观具体,而且又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实现学校教学与企业技术要求之间的“无缝对接”。再次,建立长期稳定、优良的校企合作关系,通过“产学研结合”、“订单式培养”、“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等方式与企业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
4、健全实践教学管理体制
高职院校保障实践教学质量的有效措施是完善和严格执行实践教学管理制度,不仅可以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监控水平,而且使实践教学管理制度科学化、规范化。实践教学制度的制定主要是适用于实践教学计划执行和指标评价等环节,可以针对教师和学生两类不同的群体来制定。实践教学计划是关键,因此在制定过程中,要注意对实践教学目标、实践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要求、实践教学步骤、组织管理体制、考核机制和奖励机制等都应有明确的规定。并对一系列关于实训、实习、毕业设计、职业资格认证、学科竞赛、顶岗实习报告等方面的实践教学项目都要制定明晰的实践教学标准和考核标准,这样才能使实践教学有序、科学的进行。
总之,物流实践教学要结合企业岗位需求特点和高等职业院校学生具体情况,在教学过程基本规律以及教学基本原则的指导下,坚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并寻求更加适合物流管理专业教学新的教学模式,在提高物流管理专业教师实践教学水平的基础上,不断完善物流实践教学体系,促进我国物流实践教学进一步的发展,从而培养出适应我国物流业迅猛发展的物流管理高素质技能型专业人才。
实践的论文篇四
毕节试验不仅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探索和推动的重要成果,同时它也开创了一条贫困地区科学发展的探索之路,是多党合作推动贫困地区发展的成功范例。随着全面深化改革实践的不断推进,民主党派在试验区所进行的社会服务的内容也在不断完善和拓展,各民主党派积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会服务,已经成为试验区建设对口帮扶多党合作高地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充分认识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的重要性
社会服务工作作为一种党派职能,是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及民主监督工作的延伸,也是参与试验区合作共建的载体。这项职能是党派直接面对社会、面对基层、面对群众的有效渠道。
真正体现了参政党维护多党合作的政治制度,为经济建设服务,为社会全面发展服务的参政职能,同时也是毕节试验区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示范探路的特色工作。
1、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是试验区坚持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的需要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它是以共产党领导、多党派合作、共产党执政、多党派参政为显着特征的。各民主党派主要是以教育、卫生、科技、文化、法律以及经济等界别的中、高级知识分子组成的政治联盟,她聚集了人才、智力的优势,各民主党派是共同致力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是参政党,不是旁观者、座上宾,而是要发挥她的人才、智力优势,积极参与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伟大实践中,做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建设者、参与人。解决毕节困苦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发展就是一个国家和地区不发达状态向发达状态的过渡,加快发展加速转型实现与全国同步小康是试验区当前的第一要务,也是各民主党派参与毕节改革建设的第一要务。从政党制度的效应看,民主党派对毕节的长期帮扶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建言献策、参与毕节社会服务的能力。各民主党派汇集了许多专家学者,具有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等方面的优势,可以通过这些优势作用的发挥和优势资源的转化,在毕节积极开展各类咨询服务,努力发现问题,积极开展调研、参与服务,切实推动毕节试验区党委和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
2、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是试验区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的需要
从毕节试验区的建立,发展、深化的历史进程可以看出,各民主党派依托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以试验区的建设平台为载体,建立了党派干部思想淬炼和实践锻炼机制,使得试验区不仅成为多党合作服务科学发展的实践之所,而且成为民主党派成员信仰锻造和干部淬炼的基地。如今,全面深化改革业已成为全社会的最大共识与需求,更是推进试验区摆脱贫困跨越发展的动力。多党合作作为试验区改革发展承上启下、协调左右、沟通内外的重要部分,既是试验区改革发展的“参谋长”,又是服务试验区群众的“贤内助”,对于毕节试验区来说要真正做到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只有发挥多党合作优势,凝聚改革共识,汇集发展力量,树立服务理念,才能看清试验区改革发展的症结所在,才能找准方向创造性的拿出改革发展举措;在政治层面上充分体现改革发展事业在政治空间与区域空间的双层运行,在社会层面上增强像毕节一样的贫困地区自我发展、自力更生的底气、骨气和志气。
3、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是试验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的需要
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我国经济正在向形态更高级、分工更复杂、结构更合理的阶段演化,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认识新常态,适应新常态,把握新常态,引领新常态,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经济发展的大逻辑。在这样的大逻辑下,作为助推毕节试验区跨越发展的外部力量,毕节的多党合作实践必须抓住新机遇、适应新常态、开创试验区决战贫困转型发展的新境界。这既需要充分发挥各民主党派参政党的政治力量,也需要提高民主党派参与毕节试验区改革发展和合作共事能力。通过提升党派社会服务实践的质量,促进和保障试验区改革事业的稳步前进,为试验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和发展提供有效的支持和协助。另外,要发挥参政党人才、智力密集优势。紧紧围绕试验区决战贫困,同步小康主线,在产业培育、项目合作、智力支持、人才培养等方面发挥应有的作用。
二、不断完善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的新思路
新时期、新阶段多党合作参与毕节社会服务实践的路径必须要以理论与实践结合、重点与一般结合、整合与扩容结合这个思路来走,这是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工作的社会环境变化所决定的,也是党派积极主动适应新常态的新思路。
1、毕节试验区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的理论研究要理论与实践结合
多党合作参与毕节改革发展实践的28年,不仅推动了毕节试验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同时为民主党派的社会服务工作理论研究提供了可靠、可信和鲜活的实践素材,为了进一步推动毕节试验区的社会服务工作进步,提高参政党履职水平,需要对社会服务工作进行深层次的结合实践的理论探讨。如社会服务工作如何与参政议政相结合;探索和研究试验区经济发展新常态下民主党派社会服务的定位、职能和途径;如何在试验区改革发展中围绕决战贫困、同步小康,在政策项目争取、智库人才锻造、产业招商合作、服务改善民生上发挥多党合作的社会服务职能作用等。
2、毕节试验区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要坚持重点与一般结合
毕节市各县(区)的情况不一样,各党派参与的情况不一样,这就决定了多党合作社会服务工作要根据各个党派自身特点和所参与地方的具体实际,把资源投入到最需要的方面,实现产业重点培育与地方区域实际相结合。一是坚持发挥党派界别优势促进社会服务工作向前发展。界别优势是八个民主党派各自的特色,一定要根据各党派自身的优势,用己所长、避己所短。二是坚持因地制宜发挥试验区区域优势按需供给促进社会服务的有效性发挥。就毕节试验区总体来看,八个县(区)经济发展不同、社会服务需求也不尽相同,需要民主党派开展社会服务前实事求是认真分析,不可统一模式照搬其他地方的方式方法。三是坚持人性化的服务模式促进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质量提升。工作模式较为单一社会服务已经不太适应全面深化改革的形势,捐钱捐物不如捐智慧。随着城乡一体化建设和同步小康建设进程的发展,人民的需要随着时代在变化,这就要求党派的社会服务模式需要探索新的人性化、多样化的服务,如产业扶持、生态保护、推进城镇一体化建设活动等。因此必须在实际工作中特别是在城镇化建设中不断充实多党合作社会服务的内容,不断完善多党合作社会服务的内涵。
3、毕节试验区各民主党派社会服务工作要坚持整合与扩容结合
俞正声主席来毕节考察时曾经谈到过“智力扶贫很重要的是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建言献策,但也要办一点招商引资的事情,办一点基础设施的事情,办一点民生改善的事情,给当地群众带来看得见的实惠。”这就要求我们的社会服务做好整合与扩容,一是要整合社会资源,扩容政治力量使得社会服务要与参政议政紧密结合。围绕参政议政开展党派社会服务工作,把社会服务作为履行职能的重要任务来抓。这必须通过在参与毕节试验区合作共建的实践中深入了解情况,在试验区社会服务工作中调查思考,集聚更为广泛的社会力量,对上接通天线向党和政府提出切实可行的意见建议;对下更接地气满足老百姓的现实需求。二是整合工作载体,扩容工作空间使得社会服务工作与试验区实际更好地结合。从过去的单打独斗铺摊子的帮扶形式向集团体系合作建设强内涵的模式转变。在长期的多党合作社会服务工作中,注重服务可持续性,以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制度贯彻落实为契机,不断加大多党合作在毕节的社会服务工作力度,在减贫摘帽、同步小康,产业培育、群众增收,生态治理、美丽毕节等方面扎实做好每一件实事。
三、开拓创新多党合作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新路径
在新常态下,推进多党合作社会服务工作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相结合,是创新多党合作参与社会服务实践的突破口。以往狭义、单纯的社会服务模式已经不再适应当前的改革发展需要,因此,各个党派的社会服务职能向广义的、综合的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相结合并重转变已成定局,通过树立社会服务与参政议政、民主监督和自身建设一盘棋的工作理念,确立多党合作参与毕节试验区社会服务建设的整体发展思路,重点在与试验区的同步小康建设有效结合上下功夫。
1、完善统战部牵头的社会服务实践核心路径
统战部门牵头各民主党派资源开展社会服务的路径是带有试验区战略和全局意义的,同时也是带有试验和攻坚性质的'工作,具有挑战性。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充分发挥统一战线的“法宝”作用,组织统一战线成员联系上下的桥梁作用,深入各自联系的群众,畅通民意诉求渠道,多做解疑释惑、维护稳定的工作,把有利于发展的因素汇聚得更多、团结得更紧,把不利于改革的因素消减得更少、转化得更快。同时要积极贯彻执行好试验区已经出台的27项多党合作服务改革发展制度,最大限度地为毕节试验区的全面深化改革、全面建成小康营造好环境、凝聚正能量。
2、整合民主党派中央牵头的社会服务实践主要路径
民主党派中央牵头开展的社会服务路径是目的性明确和行业特点突出的工作,具有影响性。这条路径充分发挥民主党派智力的奉献作为,是展示民主党派良好的政治形象,是提高民主党派多党合作的社会影响的重要途径,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通过整合各民主党派中央、全国工商联牵头合作,试验区能主动争取上级支持,将中央高层的改革推动和顶层设计,转化为试验区自身的改革发展机遇,切实通过高位推动将党中央、国家各部委针对试验区出台的差别化政策转化为生产力,打通政策落实最后一公里。
3、扩容东部十省市协同的社会服务实践协同路径
要在更广范围、更深程度开展社会服务工作,不仅要开展纵向的多党合作,而且必须开拓和创新横向的东部十省市与毕节试验区相关部门合作共事,共同开发社会服务的新路径。这条路径是多党合作社会服务协同路径的一种补充形式。一方面,充分发挥东部十省市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机制以及统一战线参与毕节试验区建设服务机制的作用,搭建与东部十省市点对点的沟通桥梁和与港澳台地区的精准对接桥梁,使得先发地区的先进理念、优强企业、产业资本源源不断的注入试验区,实现试验区自身力量与外部力量点与点的铆合、片与片的呼应,带动试验区的经济产业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进一步巩固四级统一战线联络联系工作机制聚合外力,同时推动建立多党合作服务系统中的多元沟通、精准衔接、多方支持工作机制,从而形成一个多党合作连动支撑,积极承接东部优强产业转移,实现服务改革发展的效能提升。
【参考文献】
[1]刘红凛.我国政党制度的创造性[j].求是,.10.
[2]秦玉.多党合作政治协商制度在新时期的理性完善[j].北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5.
[3]《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人民出版社,.
实践的论文篇五
一、提交时间:8月31日(周三)晚上9点前
二、提交内容:
1、调研报告(字,每小组一份)
2、实践ppt(每小组一份)
3、实践心得体会(1000字,每人一份)
4、优秀摄影照片(每人均需提交,数量不限、不建议超过5张)
5、《广东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每人一份,请在博客日志中自行下载打印填写)
三、提交形式:
1、上述5项内容均须提交电子版。
(电子版文件名为“班级+所在队伍+姓名+提交内容名称”如:“10建1珠三角顺德队xxx心得体会”,若为调研报告或ppt则姓名为队长名字)
2、其中调研报告、实践心得体会、《广东工业大学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登记表》需提交纸质版。
四、提交方式:
1、由学院组织的队伍(即珠三角居住调研顺德代表队、清新县扶贫队、工地专业实践队、党员实践队、韶关调研实践队),队员们将个人及小组所有成果递交给该队队长。各队负责人如下:
a、珠三角居住调研顺德代表队(郑州孝)
b、清新县扶贫队(谭敏倩)
c、工地专业实践队(吴武铭)
d、党员实践队(黄琳)
e、韶关调研实践队(郑慧湘)
2、珠三角居住环境调研自由组队队伍(即除了顺德代表队以外的队伍)、自主申报团队及剩下所有实践人员将实践成果递交给所在班级班长。
五、提交注意事项:
1、每位同学在各自的'成果中要明确标注自己所在的班级、队伍、姓名。
2、每位同学提交的实践成果将一并参与到院级、校级评奖表彰中,请同学们认真对待。
3、请各班班长、各队队长收集成果过程中,将电子版成果归类为:“调研报告”、“实践ppt”“实践心得体会文章”……等文件夹,将同学们的成果归类整理好,并汇总在一个文件夹中,标明班级。
六、提交负责人:
1、纸质板交至:
何泓浩15899972338(662338)4栋413
陈漾15899972183(662183)综南410
实践的论文篇六
园林艺术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与音乐艺术的节奏和韵律有共通之处,二者都集点、线、色彩、质感等效果于某一特定空间,继而营造出或是表达出特定的思想情绪、格调氛围,景观配置和音乐韵律的高与低、曲与直、完整或零散、严肃或活泼,都带给人一种美的感受。中国古典园林的景观配置,具体细化为各要素的布局,都是通过对局部的建构来达到整体的平衡,其中运用到的结合、对比等创作法则和艺术处理方法,都是通过形象思维产生的艺术效果,符合音乐艺术传递出的节奏和韵律的艺术效果,由此可见,二者存在着内在的联系。
1.2古典园林音乐化的艺术处理和乐律性的景观编排
音乐艺术中有强弱、缓急、重复、高低、曲折、停顿等创作手法,这在中国古典园林艺术中也有所体现,如景观的高低配置能够在空间上产生层次感,内外配置能够给人一种曲径通幽的感觉,楼台亭榭便是园林艺术的停顿,这些都与音乐化的艺术处理有着异曲同工之妙,走进中国古典园林,领会园林艺术巧妙的布局,仿佛间是在聆听一首让人赏心悦目的乐曲,换言之,游人是在音乐化的空间里行进。以苏州留园为例,该园虽小,却将时空化的艺术处理方式体现得淋漓尽致,别开生面,错落有致的空间体系赋予了整个园林丰富的色彩感和节奏感,仿佛是一首轻音乐,收放自如的艺术处理手法,让人叹为观止。中国古典园林在景观编排上更具乐律性的特点,主要体现在时空的.连续和变化上,都与音乐的节奏感不谋而合[1]。
实践的论文篇七
虽然我们这个时候放假了,不过幼儿园还没有放假,因为这个时候家长们还没有放假,所以孩子们还是在学校做托管。因为我还没有毕业,没有拿到毕业证,也没有拿到教师资格证,所以我肯定是不能当带班老师的,再说我也没有那个能力,毕竟还是一大一的学生,所以我的工作就是助教,协助老师上课。也是通过工作,我才知道工作上班的艰苦,它不像我们在学校有课的时候才起,没课想干嘛就干嘛,上班不一样,每一天固定时间上班,无论刮风下雪。要对得起自己这份工作,对得起大家的信任。
在实践里面,我要协助老师处理上课工作,每一天来的时候,带着他们做早操活跃身体,跳一些幼稚的舞蹈,上课的时候注意他们的学习,管着他们上洗手间、洗手注意卫生,午休的时候注意他们盖被子的问题等等。有时候看着这些问题特别的幼稚,不过我知道,这种想法是十分不对的,我们是幼师专业的学生,是迟早要面对这些工作的,我们要学会改变心态,把这些看作为正常的事情。
幼儿园里面,我们每一天面对的都是小孩子,他们看待问题的角度跟我们不同,充满好奇心你与想象力,所以精彩会问我一些奇怪的问题,是我平时不会注意到的问题,像汽车为什么叫汽车之类的。虽然小朋友们的问题特别的多,不过跟他们在一起,感觉自己又回到了童年一样。
虽然这一次的寒假社会实践工作只有一个多月的时间,不过真的让我体会良多,让我知道了工作的不容易,要保持时间观念;让我知道了面对孩子,要细致要认真,关系爱护他们;让我知道了,对待孩子我们要学会用他们的角度看待问题,不能把自己的看待问题方法强加到他们身上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实践的论文篇八
音乐表演专业声乐教学与社会艺术实践的整合,既是声乐科学自身的需要,也是21世纪声乐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最终趋势.重视培养声乐专业的舞台实践能力,让学生在艺术实践中发展自己存在的`问题.有针对性的在声乐教学中解决问题,走出只学无用的教学误区,通过有效的艺术实践贯彻与实施,最大限度的发挥学生的个性与特长,最终达到理论与实践的完美结合.
作者:李爽作者单位:黑龙江省教育学院刊名:北方音乐英文刊名:northernmusic年,卷(期):“”(5)分类号:关键词:声乐教学艺术实践声乐专业实践的论文篇九
摘要:人才培养是高校的主要职能,而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是人才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高校应从应用角度出发,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其将书本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自身勤学、善思、创新、图强的良好习惯,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从而提高大学生的素质能力。
关键词:创新能力;社会实践;素质能力
一、社会实践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意义
1、有利于提高大学生思想意识水平
社会实践活动可以让大学生走出象牙塔,深入基层与生产实践中。通过大量的社会实践,大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国情、社情,分析社会现实需求与自我价值间的差距,从而有针对地加强自身的能力。高校开展社会实践,能够在增强教育实效性的基础上,丰富大学生的社会经验,并在很大程度上促进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2、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意志品质素养
社会实践内容丰富,涵盖内容广泛,在丰富大学生社会生活的基础上,很好地锻炼了还未真正进入社会的大学生。“三下乡”、扶贫类志愿服务、社会调研等实践可以很好地磨炼大学生的意志,使其在实践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自身抗压的能力、调节心理状态的能力,并能够全面、客观地认识自我、评价自我,从而保持健康、良好的情绪以适应未知的将来,承担相应的义务和责任。
3、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科学素养
大学生进入高等学校前接受的大多为书本上的知识,社会实践能力较弱。理论需要接受实践的检验才能得到更好的理解和再发展,因此开展各类社会实践不仅可以帮助大学生加深对理论知识的掌握,还能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发现并解决新的问题。在这一过程中,大学生可以了解科学研究的过程,理解科学精神,从而形成严谨的科学作风、认真负责的科学态度,全面提升科学素养。
4、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合作精神和创新能力
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往往需要接触社会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人群,也需要得到校内外相关部门工作人员的协作,共同完成社会实践的内容。因此,社会实践需要大学生具备良好的团队合作能力以及较强的人际协调能力。通过社会实践,大学生可以发挥自身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激发自身的创新创业意识,提高创新能力,为今后的学习研究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存在的问题
1、人才培养方案设置重理论轻实践
人才培养是大学职能的核心,而人才培养方案是基本纲领。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应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占据重要地位。高校在设置人才培养方案时,总是将大部分精力花费在如何设置理论课程、如何设置课程顺序和课程学时、如何进行课程考核等方面,而对于课程实践(实践教学)的考虑严重不足。实践类课程在大部分高校的总课程数中占比极低,即使设置了实践课程,但教学质量相对较低,并没有真正达到实践课程对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重要性。
2、教学模式单一,实践性教学质量低
大部分高校课程仍然采用满堂灌式的传授性教学,严重忽视将科学问题生活化、情景化、社会化的实践性教学,对学生的参观、调查、练习、实验、教学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课程设计、毕业设计等环节重视程度不够,甚至直接省略某些环节,造成人才培养与社会需求脱节等不利影响。
3、素质能力平台建设不足,缺乏规范
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需要学校为学生搭建保质保量的平台,而这正是高等教育中最容易被忽视的。高校学生的社会实践平台、科技创新平台、职业发展平台等素质能力发展平台往往处于弱势地位,而这些往往是学生亟须加强的素质。各高校对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评价比较模糊,没有形成体系,往往只对学生的课程成绩进行度量,缺乏对学生素质能力的综合评价,也没有建立引导性、规范性的文件纲领,无法引导学生更加全面地发展。
三、大学生社会实践中存在的问题
1、社会实践缺乏支持度
社会实践作为大学生了解社情、国情的主要途径,应当受到高校的重视,而现实情况是高校对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这导致部分高校教师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的支持程度不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社会实践活动的有效开展。同时,社会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教学也不够重视,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区不太愿意接收和安排大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此外,大学生自身也没有充分理解社会实践的教育意义,积极性、参与性、配合度不高,导致社会实践仅流于形式,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2、社会实践缺乏规范的组织制度
社会实践顺利开展的前提是高校要进行细致周密的组织安排。结合实际情况,大部分高校组织的社会实践活动缺乏创新性,组织形式枯燥、单一,对当代大学生缺乏吸引力。此外,目前我国高校对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实际效果和开展情况缺乏有效指导和科学监督,考评机制尚未形成,这进一步导致学生的社会实践仅停留在表面。
3、社会实践活动成果缺乏实效性
长期以来,由于社会实践活动在社会、高校、学生层面都不受重视,导致实践活动主体的针对性、适当性均存在较大的问题,不能很好地与专业培养目标和培养方案进行对接。同时,高校缺乏对社会实践教学环节的专业性指导,没有有效的管理和考核机制,导致学生在社会实践过程中产生不规范情况。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也基本局限于假期的短期实践,这类社会实践难以得到各方支持,无法达到培养的效果。
4.社会实践缺乏连续性
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不属于系统的教学环节,仅依赖于经费、人员、场所等客观因素的影响时断时续地开展,没有形成稳定、有效且能够被社会、高校、学生三方共同接受和普遍认可的学习生态。此外,由于高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和高校指导教师数量有巨大差距,社会实践不能在人员、制度、经费等方面得到保障,且受到多种因素限制,难以进行有效组织并达到预期效果。
四、在社会实践中培养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对策
1、提高各方对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的重视
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社会对大学生素质能力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素质能力提高方面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这要求企事业单位应给予大学生社会实践足够的重视,使大学生的勤工助学、志愿服务、挂职锻炼、社区共建、教学实习等各类活动日益常态化。高校也要对大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让大学生在思想上认识到位,并鼓励大学生群体积极投身社会实践,促使其在社会实践中进行学习锻炼,发展素质能力。高校教师也应当深刻认识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对大学生培养的重要意义,实行全员重视、支持、参与,提升大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力度。
2、将社会实践纳入教学体系,规范素质能力发展体系
高校要将社会实践纳入到完整的教学方案中,使之规范化、制度化,在人才培养的纲领性文件中加以体现,从而得到制度保障。在制订社会实践的整体教学方案时,将必要的社会实践活动与相关课程进行对接,使其成为一门必修课,进行学时和学分认定,从而进行有计划性、针对性、目的性、保障性的实践教学活动。同时,高校要建立激励管理和评价机制,定期对大学生的社会实践活动进行检查、监督、总结、表彰,形成长效稳定的运行机制。
3、完善实习实践基地建设,提供素质能力的场地保障
社会实践需要长期有效地开展,才能使其真正实现理论和实践经验的结合。因此,高校要不断开拓社会实践基地,整合校内校外优质资源,协调各方,保障大学生素质能力发展的有效场地。同时,高校和地方企事业单位要进行资源配置优化,实现优势互补、互惠互利,共同培养学生的素质能力,满足社会和企事业单位的发展需要。同时,学生要在社会实践活动中发挥聪明才智,创新思维,推动科技成果创新,将自身成长与企业和社会发展有效结合起来。
4、丰富社会实践内容,全面发展素质能力
社会实践要强化其教学功能,必须加强设计,使其活动主题、内容、形式多样,促进实践成果的多样化。除了设计和大学生理论课程相关的社会实践,还应当设计学生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人际交往能力等综合方面的能力,使学生在完成系统的社会实践和理论课程学习后成为拥有良好专业素质、人文素养、综合能力的合格的服务者和建设者,也使社会得到一批高素质的实践者,从而有效促进和推进专业领域和地方经济的发展。
5、加强社会实践指导教师队伍建设,使大学生素质能力指导专业化
高校需要建立一支政治强、业务精、能力强、勤思考、善钻研、敢创造的教师队伍,使得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深入、扎实、有效。指导教师在实际指导学生参与社会实践的基础上,进行仔细规划、全面评估、经验总结,不断发现并解决其中存在的问题,创造性地开展社会实践活动指导,不断结合社会实际、企事业单位实际和学生实际,进行科学决策,满足各方需求。综上所述,社会实践是高校培养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可有效地提升大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了能满足新时代高层次人才培养的需求,高校应日益发展和完善社会实践体制研究生,加强社会实践组织和引导,对其活动内容与形式等进行不断改革和创新,这样才能真正全面地提高大学生的素质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周贞琪.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的学生主体性激励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5):213-214.
[2]刘兼唐,沈伯秀.推进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的关键问题研究[j].科教文汇(下旬刊),(2).
[3]李杰.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重庆:重庆理工大学,、
[4]张志伟,安静,李炳焕.思想政治工作实践中的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j].科技资讯,(1):226-228.
[5]杨萍.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素质能力的养成[j].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6):75-76.
[6]李宏宇.如何发挥共青团组织在大学生素质能力培养中的作用[j].河南教育(高校版),2008(9).
[7]刘洋.论大学生社会实践中的思想政治教育[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8.
[8]李秀美.关于加强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建设的思考[j].山东省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5).
[9]谢红.新时期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探析[d].成都:西南财经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