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
苹果蹲教案反思篇一
活动设计背景
苹果红了
院子里有棵苹果树,树上结了很多很多的苹果,伸手就能摘到。
伟伟很想吃苹果。妈妈说:“苹果要红了才好吃”伟伟等呀盼呀,苹果就是不红。他想了想,跑回屋子里,拿来了爸爸绘画的笔,把苹果涂得通红通红。“妈妈,苹果红了!苹果红了!”伟伟大声的喊。妈妈笑了笑,伸手摘下一个苹果,放在水里洗洗,苹果变青了,水变红了。。。
妈妈望着伟伟,伟伟的手也红红的.,伟伟很不好意思,他用双手捂住了脸蛋。。。这下,伟伟的脸蛋也变成了红苹果啦!
活动目标
通过了解,掌握故事内容,学会有条理地讲述故事,发展幼儿思维的流畅性及述事的条理性。
丰富词汇:通红通红。
教学重点、难点
1学习故事,让幼儿明白伟伟的脸为什么变红了,能根据故事的情节变化,想象出新的情节和对话。
活动准备
苹果红了的配乐故事磁带和录音机。来源:http://
故事挂图一幅。
表情头饰及苹果树图画若干。
活动过程苹果红了(语言)
提问引入
小朋友喜欢吃苹果吗?喜欢吃什么颜色的苹果?伟伟家院子里有棵苹果树,他很想吃树上的苹果,可是苹果还没有熟。你们想知道伟伟想了什么办法嘛?下面老师给小朋友讲这个故事。
2. 感知欣赏
· 带着问题听配乐故事录音。伟伟的脸为什么变红了?你最喜欢故事中的哪个词语?
3. 讲述故事
· 幼儿集体跟录音机讲故事。
· 分组讲述故事。
· 请幼儿戴上头饰表演故事。
4. 续编故事
5. 分析讨论法
你喜欢这个故事吗?为什么?
四.各领域渗透:艺术:欣赏音乐(甜蜜的苹果);绘画(苹果丰收啦)
五.生活中渗透:鼓励幼儿多吃水果,特别是苹果。因为苹果的营养价值很高,对身体有益处。
六.环境中渗透:与幼儿一起布置秋季主题环境,在活动室内做一棵苹果树。
七.家庭中渗透:有条件的家庭可带幼儿到果园去感受丰收的喜悦。
教学反思
让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自己学有收获,而且学得更快乐
苹果蹲教案反思篇二
小班的绘画活动不仅是儿童对一种技能的练习,更重要的是儿童情感表达的一种方式,儿童通过自己的方式绘画创作过程,所创作的内容是儿童对外部世界的感知、理解。在我这次的活动中,我鼓励孩子大胆尝试,通过自己的意愿大胆的画出苹果的`形状,在这个过程中,大多数孩子都能认真的投入,大胆的表现。当作品完成后,孩子们的脸上呈现出了满意的笑容。
在本次活动前,孩子们已经学过了歌曲《苹果》,也有过谈话活动《甜甜的水果》,知道苹果是什么形状,有哪些颜色,有大小,有苹果柄等,在孩子们对苹果有了一定的经验的基础上,开展了美术活动《苹果》。
在讲解示范画苹果时,我利用儿歌,让孩子了解画苹果的步骤——“一个大皮球,挖坑种树苗,”然后再引导孩子给苹果涂上饱满的颜色时,我让孩子们先围着轮廓图一圈,再一笔一笔来回涂色,可以横着来回涂,也可以竖着来回涂,只要让他们不涂到苹果圆圆的轮廓外去,孩子们在操作时也都按照老师的方法,一笔一笔地认真涂着颜色。尽管有的孩子画的苹果比较大,但由于油画棒的关系,孩子还是很快的就图好了自己画出来的苹果。
由于之前对苹果的认识,孩子们潜意识中只有红色和绿色两种颜色,作画时孩子们都只选用了这两种颜色的苹果,看起来也比较地单调。其实可以让孩子们进行自由想象,他们希望的苹果还能是什么颜色的,这样就不会过于局限。小班孩子的绘画,还处于涂鸦期,不应该刻意的去模仿教师的范画,而应多尊重孩子的想法,多给孩子想象和创造的机会,能让孩子可以施展个性,促使孩子个性化成长。
通过这个活动,让我深刻的感受到,小班的绘画要把目标放在幼儿的创造性上,充分发挥幼儿绘画活动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帮助幼儿在自我表现与所表现的事物之间建立起关系。幼儿正处于一个创造和发展的时间,我们应为他们打开创造的大门,让幼儿在这个广阔的空间里自由地进行创造。
苹果蹲教案反思篇三
实施整合课程已成为幼教工作者的共识。新《纲要》也明确提出幼儿园教育内容具有“全面性”、“启蒙性”、“渗透性”的特点,这反映了新的幼儿教育课程整合观念的导向。
《红苹果》是一首深受小班幼儿喜欢的歌曲,旋律简单活泼,幼儿经常哼唱。我根据本班幼儿喜欢仿唱的兴趣特点,将科学、语言、社会、艺术领域的教育内容相融合,设计了整合活动“仿编歌曲——红苹果”。让幼儿利用自己熟悉喜欢的歌曲,进行歌词创编,并能对照旋律自己演唱出来。
活动目标:
1、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编歌词,并将创编歌词唱出新的歌曲。(知识技能目标)
2、能分辨常见水果的不同外形特征,初步了解它们的不同生长特点。(知识技能目标)
3、能大胆演唱自己仿编的歌曲,体验仿编活动带来的乐趣。(情感态度目标)
活动准备:
1、幼儿已学会歌曲《红苹果》。
2、自制水果树四棵(每棵树上贴有可向后翻动的树冠若干,每个活动树冠上贴满某种水果许多)并分散放置于活动室。
3、挂图两张(内容为藤上葡萄和藤上西瓜)。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1、律动《摘果子》进入活动室。
2、复习歌曲
指导幼儿在已学会歌曲的基础上有感情地演唱。
师:“你们摘到的苹果是什么样的?”(很大、很红)
师:“又大又红的苹果一定很甜很好吃,让我们一起用甜甜的好听的声音来演唱歌曲《红苹果》。”
二、创编部分
1、幼儿尝试歌曲仿编
(1)出示“梨树”(即翻动树冠,展示贴有黄梨子的树冠),让幼儿尝试将《红苹果》的歌曲改编为《黄梨子》之歌。
师:“果树上长满了什么水果?”(梨子)
师:“它们是什么颜色的?”(黄色)
师:“想摘到好吃的梨子就要把歌曲《红苹果》改唱成《黄梨子》,小朋友快试试看。”(对于仿编成功的幼儿,教师即请他摘下“黄梨子”贴在身上以示鼓励。)
(2)出示“荔枝树”,提高难度让幼儿继续进行仿编。
(3)幼儿分组进行仿编活动。
教师展示四棵“果树”上的水果(未编唱过的.水果),幼儿根据自己的喜好选择想仿编的水果并站在相应的“果树”下进行仿编活动。
(4)引导幼儿学习仿编长在藤上的水果。
师:“水果都是长在树上的吗?”
师:“你见过哪些水果是长在藤上的呢?”(葡萄、西瓜……)
师:“我们试着把它们编到歌曲里吧。”(藤上许多紫葡萄,一串一串摘下来……)
三、结束部分
分享游戏——摘果子
鼓励幼儿到自己喜欢的果树下进行仿编活动,并进行“采摘”,提示幼儿将自己“采摘”的“水果”送给同伴、老师等自己喜欢的人。
四、活动延伸
1、可将水果歌编成其他内容的歌曲,如在日常生活中让幼儿仿编各种蔬果歌,从而教育幼儿多吃蔬果,做个健康宝宝。
2、结合绘画的形式,表现自己仿编的歌曲内容,展示幼儿的作品后,将其装订成册,给画册起名为《我们的歌曲——好吃的水果》,把它放在音乐角供幼儿自由演唱。
五、活动反思:
1、幼儿将自己仿编的歌曲大胆地在集体面前演唱,每个人所唱的都不是教师教授的歌曲,而是他们自己编的歌,幼儿从中体验到的创造与快乐,带给幼儿的将是成长中的勇气与自信,这也是幼儿艺术教育所追求的整合目标之所在。
2、在活动中,自然而贴切地融合了幼儿对水果的观察、比较、点数、描述、表达、演唱、情感以及对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认知,有效地引发幼儿在动手、动口、动脑的活动过程中,体验仿编的乐趣。活动并未按领域进行,却将各领域自然而有机地相互包含,这充分体现了新《纲要》倡导的“课程整合观”。
3、每一课程单元内的活动都会从某一点切入,侧重某一个或者两个领域的内容,但是其中所包含的促进幼儿发展的因素应当是全面而有效的。在此次活动中,幼儿在学习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艺术方面的信息,同时也获得了有关科学、语言、社会等各方面的信息。
苹果蹲教案反思篇四
10月15日,迎来了工作后的第一次公开课。像往常一样,我精心地准备着,遵循着幼儿的发展规律,依照《纲要》中的目标及《指南》中的目标制定了适合幼儿发展的教案。制作着适合幼儿的教具。
我制定的目标是:1.能按口令做“下蹲”动作2.在游戏中培养幼儿的反应能力,体验游戏的快乐。制作这条目标的时候,我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找到适合他们的玩法。此次活动,是一次小班的“蹲”的活动,我的最终目的是幼儿听口令蹲下,培养他们的反应能力。正式开课前,我在小一班进行了试教,选择的场地为户外。一次试教下来我发现,选择户外场地,没有明确讲清要求,幼儿会随便乱跑。即使不要乱跑很强调,他们还是会在大灰狼来的时候跑出制定范围。所以在正式上课的时候,我选择了教室,这样活动范围小,就不会随便乱跑。所用的情境创设,是水果妈妈带水果宝宝一起去散步,在试教时,我并没有散步时的场地布置。也采纳了老师的意见,加一些场地布置,这些布置是帮助幼儿活动前的锻炼。所用的水果是苹果、葡萄和西瓜。采纳了鲁老师的建议:层层递进。先是两种水果的.蹲,最后再加一种水果,变成三种水果。在制定活动的时候各个环节都觉得很流畅,而当我真正运用的时候,却发现问题重重。
这一天,活动要开始了,我早早地布置好了场地,准备好了教具。我们等在教室外面。时间一到,我便带着水果宝宝去散步。走到山洞,我们蹲下来钻了过去。走到小水沟,我们双脚并拢跳了过去,走到小桥,我们便在桥上走了走。走到了大草原上,我们坐下来休息一下。便开始一起探讨大灰狼来后的逃生方法。否决了“跑”的方法后,我们先一起来:蹲一蹲。蹲完后,我便把幼儿两两分开,一对在苹果这里,另一对在葡萄这里。让他们各自站到各自的呼啦圈内,游戏便开始了。大灰狼来的时候,我便抱起他们让他们往下蹲。重复多次后,游戏结束。
活动结束后,我对自己的教学进行了检讨与反思。反思如下:在游戏的时候不限制幼儿的活动范围,所谓尊重幼儿的“游戏性”,就是要引导孩子走出圈外游戏,把游戏权交给孩子。在引导的过程中使用的话语应更简洁更明了,不需要太强调一下语句,说多显啰嗦。活动中要让幼儿自己发挥(即幼儿的自主性),且活动次数还应增多……对于本次的教学,有许多的不足之处,在以后的活动设计中,我会吸取经验,谨尊教诲,采纳各位老师的意见,我相信在以后的教育生涯中我也能突破。
苹果蹲教案反思篇五
《小鱼的梦》是一首很优美的歌曲,词曲内容丰富,富有意境,便于幼儿想象与理解,旋律优美婉转。在歌曲的学习中,每个幼儿有充分表现和乐意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我让幼儿在理解歌词内容环节中,运用故事再现法,师配乐讲述故事,请幼儿完整的欣赏故事,引导幼儿思考:“故事里有谁?小鱼梦见了什么?为什么?”并且又运用了图片,依次出示故事的四个画面,个画面设计几个有关歌词内容的问题。让幼儿熟悉歌曲的旋律,通过听听、看看、讲讲等多种方式让幼儿熟悉歌词,初步学唱歌曲,引导幼儿尝试用肢体动作大胆表达表现。曲的学习中关注幼儿学习方法与策略的运用,更培养了幼儿大胆探索、迁移与创造的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我还设计了这样的问题:“天上星星落下来,为他盖了条什么被子?为什么?”引导幼儿结合画面及自己的生活经验表述。“小鱼在这舒适而又优美的环境里睡觉,定睡得很香很甜,你们猜猜,它会梦见什么呢?”这时孩子们的眼睛亮了,语言也丰富了。有的说:“小鱼梦见妈妈在给它唱歌。”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和星星再玩,月亮玩捉迷藏的游戏。”还有的说:“小鱼梦见自己在幼儿园里和大家一起玩游戏、写字。”孩子们天真烂漫的回答着,小鱼的梦正如他们彩虹似的梦。这些开放性问题的设计具体、明了,每个幼儿通过思考能得出一个较合理的结论,都能有话说。在这种自由、宽松的语言交往环境中,幼儿想说 、敢说,喜欢说,同时语言表达能力,想象力也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之后又结合图片,让幼儿自己设计表示歌词内容的图画,使幼儿的积极性快速增加。最后,在歌表演中,引导幼儿根据歌词表现歌曲,提供了充分表现和乐意表现自我的机会,使孩子真正成为活动的主人。
“鱼儿,鱼儿玩了一天,池塘妈妈怀里睡……”,一听到这首优美的曲子就能引起人的共鸣。同样在活动开始我就清唱了这首曲子,孩子们个个都竖起了耳朵认真倾听。在听完曲子后,孩子们肯定是跃跃欲试也要来唱唱。在教授这个活动时,我运用了区别以往的教法。让幼儿在自己的想想、听听、画画、跳跳中学会了此歌曲。
在用清唱的形式引起幼儿学习兴趣之后,我让幼儿再次仔细听我弹琴唱,在我的歌声中记住自己最喜欢的一句歌词。虽然自由让幼儿听,可能使得幼儿烦躁,这就需要我们教师用最动听的.声音来吸引幼儿,但也不能唱太多次,听两次就足够了。这样不仅不会使得幼儿分散注意力,同时也考验幼儿的记忆能力,看他们在两次的倾听中到底记忆了多少。
在学习《歌唱春天》这首曲子时,我运用了简单的图谱让幼儿记忆歌词,效果非常不错。这次我想再用这种方式来进行教学。但当要准备图谱时,我突发奇想,何不尝试让幼儿自己制作图谱呢,这样说不定能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于是我只提供了表格,上面除了歌曲名字之外没有任何图文。在让幼儿倾听完曲子之后,我让他们一一说了自己所喜欢的句子,并且共同为句子添上简单的图,有时我会帮忙把他们的创作的图画在图谱上,有时他们自己来。在这样以说说、论论、画画中我们共同完成了自己的图谱。孩子们很有成就感,因此他们在快乐的成就感中,跟着图谱完整的唱出了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