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工作中的某一方面或某一问题进行的专门性总结,总结某一方面的成绩、经验。总结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总结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幼儿园生活实践活动反思总结篇一
“古厝” 是我们晋江特有的建筑,开展这一活动《闽南古厝》,主要是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幼儿走出教室,亲近自然,通过观察,感知古厝上各种形状的图案及颜色,让幼儿欣赏和表现古厝的建构艺术,感受古厝的古朴美。
一、在内容的选择上,这一写生活动不仅丰富了幼儿进行艺术创作活动的形式,满足了每一位幼儿的表现欲望,而且培养了幼儿发现美、创作美的意识,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
二、在目标的定位上,我根据我们班幼儿的实际能力,在绘画的知识、技能、情感等方面上进行制定,符合了幼儿的年龄特点。
三、在准备活动中,我们班从小班开始就进行了线描方面的学习,具有一定的线条作画的.能力。且在之前的秋游活动中,我有意引导幼儿观察古厝上的图案、花纹、及其颜色,让幼儿学习了观察的顺序,提高了幼儿的观察能力,为本次活动做好了准备。
四、在活动过程中,我通过让幼儿回忆秋游的情景,引导幼儿有顺序地观察古厝。我先让幼儿整体观察,感知古厝的高矮及外形,然后再局部引导幼儿观察燕尾式屋檐、屋顶、弧形的门、雕花的窗及上面的图案,接下来通过让幼儿近看、触摸,进一步感知古厝上的图案及颜色。观察中,我以儿童的眼光让幼儿赖观察,如:你觉得屋檐像什么?活动中,大部分幼儿都能抓住古厝的细部特征进行作画,懂得把高矮错落的古厝连在一起,并能画出古厝上瓷砖的线条。活动收到良好的效果。
虽然这节课我觉的是比较成功的,但也存在着不尽人意的地方。如: 线条运用讲解的不够详细,评价活动中没能对作品进行知识、技能上的提升等等。以后我将更多方面地进行思考、提升幼儿的作画技能,挖掘活动本身更多的亮点,从而提高活动的质量。
幼儿园生活实践活动反思总结篇二
护绿行动
小班
1、乐意参加护绿行动,愿意与社区人员交流,体验共同相处的快乐。
2、尝试了解植树节的意义,懂得保护绿化,爱护周围环境。
活动地点:新源幼儿园
教师:各班老师、小班组长
幼儿:小班幼儿
家长:年级组家长委员会成员
其他:沁富社区义工
1、收集各种马夹袋、准备好各种工具。
2、制作护绿行动的牌子、准备护绿行动的马夹。
3、各班对幼儿进行爱护绿化的谈话教育。
1、教师交代本次活动的目标、任务和注意事项。
告诉幼儿护绿行动的目的,并提出注意事项。
给幼儿穿上护绿行动的马夹,激发幼儿争做护绿小卫士的愿望。
2、谈话:今天我们要去干什么?护绿小卫士可以为幼儿园做些什么事?
等会儿老师就要带着小朋友一起去进行护绿行动。
请小朋友仔细找找哪儿有脏东西、捡到垃圾装在马夹袋、小手要注意安全和卫生,小脚走的.时候要注意绿化,结束的时候再看看幼儿园的环境整洁情况。
1、老师带领小朋友在各自的环境区域进行护绿行动。
2、鼓励幼儿争做护绿小卫士。
3、将幼儿护绿行动用照相机拍下活动情况。
4、将护绿行动的牌子插在各班的环境区域。
1、刚才我们做了什么?说说各自的感受。
2、你觉得做护绿小卫士开心吗,说出来和大家一起分享。
3、喊出我们的口号:护绿行动,从我做起。
小结:教育幼儿要保护绿化,爱护周围环境。人人争做护绿小卫士。
幼儿园生活实践活动反思总结篇三
一、
在意大利瑞吉欧教育风靡全球和《纲要》颁布实施的今日,我国幼教界也掀起了学习瑞吉欧教育取向和课程改革的热潮,我园全体教师也在全面贯彻实施《纲要》的同时,渴望了解和运用瑞吉欧教育的理念,克服现行教育教学的弊端,努力促进幼儿自主性的充分发展,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我们制定了“幼儿自主性培养”课题计划,并先行开展了“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研究”,在幼儿已有一定自主能力(自由选择内容、自主选择伙伴、自主选择场地、自主进行活动)的基础上,进行了“生成活动中幼儿自主性培养”的研究,尝试让幼儿自主提出活动内容、自主进行材料准备、自主开展探索活动,以使幼儿主体性得以更好地发挥,自主能力得到更好的发展。
为使幼儿园的生成活动有效地开展,我们采用教师行动研究的方法,让教师边学习、尝试,边反思、整改,不断挖掘幼儿感兴趣的素材、调整活动内容,由浅入深、由近及远,进行尝试:
对生成活动特点及教育价值的认识程度,很大程度规定了生成活动的开展水平。刚开始,我们认为生成活动是幼儿喜欢做什么就做什么,造成不是材料环境的跟不上,就是教师的不着边际,出现了一些反复和低效教育的情况。因此,我们组织教师学习瑞吉欧方案教学的理念、实践和反思的有关文章,如《方案教学释疑》(http://陶英琪,陈颖涵译)、《瑞吉欧学前教育的八大特征》(卡罗琳·埃德华兹.王晓燕根据http://的观点编译)、《瑞吉欧艾米莉亚教育取向及其启示》(潘洁);我们还学习了《生成活动:对预成活动的继承与超越》(张金梅)、《探究课程中预定与生成的平衡关系》(石桂红)、《生成课程的内容从哪里来》(柳志红编译)等文章。通过学习,我们了解到瑞吉欧教育是先进的,它的核心问题是“教师要读懂孩子、要激发孩子内在的生命力,要最大限度地发挥孩子的潜能”。借鉴瑞吉欧的教育理念,分析我园的具体情况,我们也认识到:生成活动是一个动态的师生共同学习、共同建构对世界、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和认识的过程。并且这一过程具有高度的动态性、灵活性和开放性。教师可以在教育活动过程中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随时调整目标,并将这种目标转化成幼儿学习的内在动机,激发幼儿更主动、更自由地去参与活动并进行积极的探索、创造,以促进能力的形成和个性的发展。但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不仅仅要关注幼儿自身成长的潜能,还必须注意社会文化背景、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幼儿园、家庭和社区互动等各方面因素的影响及幼儿在其中主体地位,才能使教育观念转为教育行为,把幼儿成为教育的核心,做到“以儿童发展为本”。
生成活动是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和兴趣需要来确定活动的主题,并以该主题为中心加以扩散,鼓励幼儿与环境发生有意义的互动,让幼儿通过自己的探索进行学习。由于长期积淀的传统教育模式和教育观念及幼儿自主潜能的未充分发挥,要实现完全意义的生成教育、使幼儿能对自己兴趣和需要的主题进行全面的、深入的探索,难度是很大的,于是,我们从小处着眼,从局部入手,逐步学习在日常活动中根据或引发幼儿的兴趣和需要产生新的内容,并在较成熟的时机引导幼儿对主题进行深入的探索,改变完全按老师预定的教育教学内容进行学习的教学模式:
(2)、日常生活中挖掘生成活动的内容。在他们丰富多彩的而稚拙的活动中,可以发现他们对生活的、对周围世界的认识,可以了解他们必须掌握那些知识和技能,必须培养那些相关的情感和态度,如每日必须的自由饮水,就有等待互让、接水节水、整洁卫生等问题,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情况,引导幼儿讨论、体验、建立必要的行为规范,掌握相应的技能技巧。
(3)、在集中教育(主题活动)中诱发幼儿的经验,产生新的活动内容。由于新的课程模式还没有确立,有目的、有计划的集中教育活动仍然是我园教育活动的主要形式之一,且幼儿的自主性还没有充分地发挥,完全让他们自己提出问题进行活动困难挺大的,我们就尝试结合我们的预定目标,创设环境、设计问题,诱发幼儿的生活经验,使活动既符合我们的既定目的,又符合幼儿的认识发展水平,如,设计安全标志,我们在认识各种安全标志的种类、意义、用途后,引导幼儿发现周围环境中的安全隐患,提出“如何让每个人都知道并注意安全呢?”,诱发幼儿提出制作标志提醒人们注意安全,并对标志的形式、特点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和再创造。
(
在整个生成活动的探索过程中,我们感到棘手和茫然的问题很多,经过不断的实践尝试、讨论反思,我们逐步明确和解决了一些问题,主要有:
生成的内容是幼儿感兴趣的、需要的,它不仅是现行需要,也有终生发展的基本能力和知识经验的问题,因此,他不仅表现在幼儿提出的问题中,有时则隐藏在幼儿的行为表现之中,生成的内容不仅有普遍性问题,也有个别需要的问题。我们不仅要从幼儿的话题中发现孩子的兴趣,还要从幼儿的行为动作中判断孩子的需要,不能因为幼儿没有提问题就觉得无措,当然作为“自主性培养”的渠道,我们更为关注的是幼儿主动地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我们还要视普遍性问题或个别性问题确定对幼儿进行集中指导或个别教育。
首先,要明确预设是生成的基础,生成是预设的超越,老师预想的越多,与幼儿生成的就有越多的吻合之处,因为有意义的周密预设是根据幼儿、教师、教材的特点进行的,关键是老师不要“套死”在自己预设的活动中,而是要把预设的内容通过问题的设计、环境的创设来诱发幼儿的活动需要,并把这种需要引向深入。
幼儿生成了新主题却因材料与预设的发生冲突而无法正常开始时,老师必须设计问题引导思考和搜集资料,让幼儿在搜集资料和操作材料的过程中维持和深化幼儿的兴趣。但要注意的是教师要预设充分,把幼儿可能想到的预设到,然后因势利导,以物代物,调整内容,避免幼儿兴趣的丢失。
4、
在生成活动尝试过程中,我们虽然解决了很多问题,但还有许多问题有待解决,如教师的有效的判断和指导、幼儿集体需要和个别需要的处理和协调,资源的.开发和利用、家长的参与等。但我们也取得了很大的成绩:
1、教师方面
(3)、懂得尊重儿童是非常重要,认识到只有做到这一点,教师才能成为好教师,才能把儿童的潜能开发出来。
2、幼儿方面:
(3)创造能力也有很大的进步。能提出合理化建议,如“要让我们把玩具收拾好,就要给我们充分的时间”;能进行更多更好的创造,如制作,已经能从简单的组合到能根据材料特征的复杂黏结,创造出更新更难的作品。
(4)合作交流的能力获得很大程度的提高。经常互相交流自己的成果和搜集来的资料,并共同探讨同伴之间共同兴趣的问题,如:天线宝宝,幼儿互相交流自己电视中所看到的之后,提出要表演,就一起搜集制作材料,布置场景,一起表演。
总之,生成活动的开展,对教师的潜能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它有利于激发教师的创造热情,促进其专业成长,但它对教师群体素质的要求很高(较新的教育观念,较高的知识储备量,严密的思维,较高的观察力,足够的驾御能力以及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因此,要开展有效的生成活动,教师不仅要更新教育观念,还必须娴熟地掌握幼儿教育学和心理学,了解幼儿的精神哲学,才能正确判断幼儿的兴趣和需要,才能接纳幼儿的种种行为和表现,才能为幼儿提供开放的内容和开放的时间和空间,才能采用有效的指导方式,促进幼儿更好地发展。
幼儿园生活实践活动反思总结篇四
尊敬的各位领导、老师:
大家好!很高兴能在这里和大家一起来探讨综合实践活动这门知识。感谢学校和领导给我这次机会。下面我就《生活中的垃圾》的活动设计与思路向各位做个简单的介绍。
我们知道综合实践活动课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作为一门主要由学校自主开发的校本课程,具有很强的开放性,自主性,实践性和生成性。综合实践活动的具体内容最好是来源于学生的生活,贴近学生的认知和兴趣。目前环境污染已经严重影响了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水污染、空气污染等……这一连串的问题成了学生们探索实践的动力。此外,综合实践课程体现的是学校的特色,我们安石一中根据本校的特色,充分开发和利用学校的课程资源,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所以,最后确立了本次综合实践活动课的主题——生活中的垃圾。
学生具有活泼好动的特点,他们具有初步的社会意识和环保意识,能够运用现有的知识认识社会和回报社会。但是他们的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还没有完全确立,还需要加以进一步的引导与帮助。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给了他们接触社会、了解社会、回报社会的契机。
作为教师我觉得,在整个活动过程我只是一个普通参与者。在整个实践活动中,我也是和学生一样是活动的开发者也是活动的实施者。
活动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了解垃圾的种类,认识垃圾与生活环境的关系;提高环境保护能力、社会实践能力;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上网,走访调查,实施考察等活动,考察身边的环境,认识人们日常生活环境中的问题;再组织学生开展社会宣传活动,增强社会责任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热爱大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意义;自觉的从身边小事开始,关注周围、国家乃至世界性的环境问题;提高环保意识、养成环保习惯。
重点: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和利用信息的能力。
难点:学生通过学习活动,正确看待人与自然的关系,加强环境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
重难点的突破:在教师的有效指导下,引导学生从生活实际出发,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通过亲自开展调查、考察和社会宣传活动,关注环境问题,增强社会责任感。
这次实践活动其实是一次长线活动,共分为四个活动阶段。
第一个阶段就是活动主题的'确定阶段。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指出:改革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因此我结合《综合实践活动7——9年指导纲要》中指出的密切学生与生活的联系,推进学生与自我、社会与自然之内在联系的整体认识与体验,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以及良好的个性品质。增进学生对自然的了解与认识,逐步形成关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思想意识和能力等要求,依据学生的自身爱好,分立好每个小组的子课题。
第二个阶段是活动的实施阶段。
学生分小组制订活动计划和实施方案,然后通过调查,采访,查阅资料,请教老师家长,走访社区等等各种方式,了解我们身边环境的现状。在这个过程中,强调的是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获取知识和能力,在实践中体验情感。它带来是一场学习方式的革命,使学生能够经历以往不曾领略过的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学生在观察,采访,查阅,体验,讨论等学习的实践活动中,培养和锻炼了很多能力。比如说,学生学到了采访记录的技巧,懂得了如何设计调查问卷,知道了可以利用ppt来反映调查的成果,体验到了如何与人更好地沟通。让我最高兴的是班上有位特别腼腆文静的女孩,在实践活动过程中也变得自信起来了。她在课堂上的表现,也让我非常惊讶。
那第三个阶段就是活动的总结阶段。
学生们把自己讨论交流,查阅资料,亲身实践,调查访问的成果,用不用的方式表达和交流出来,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认识和收获。我原本设计的过程是先分组汇报成果,再展示成果,但是考虑到为了让整个活动过程很流畅,我就引导学生在汇报成果的同时就直接展示出自己最得意的调查结果。课到了这里,就结束了。
接下来就是第四个阶段,活动的延伸阶段。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过程取向,强调的是随着活动过程的展开和活动情绪的变化不断生成新的活动目标和主题。我想,这一阶段,更重要的是总结,评价,反思和拓展吧。学生们在完成今天这一系列的交流展示活动过后,一定会有更多的问题和想法,接下去我设计的就是拓展学习:我们如何“变废为宝”。学生又提起了新的兴趣,以上的感受和体验就可以促使学生进一步学习下去,探索下去。我们的综合实践课程就有了下文。
最后,我想用六个字结束我的说课:我希望综合实践活动课可以让学生们“想学,会学,学会!”
幼儿园生活实践活动反思总结篇五
本次周末活动"来我家"得到了袁子正一家人的大力帮助,不仅为我们提供了做客的场地,爸妈还特意请假在家恭候我们,更是为大家准备了很多玩具和美食。子正的爸爸更是成为了本次活动的全程摄影师,使得我们的活动得到了圆满的成功。
、阿姨好!"。进了家门,有序地参观、礼貌地问好、安静地分享。还有的孩子,特意带了自己的玩具,作为小礼物送给小主人,小主人也毫不吝啬地拿自己的玩具进行交换。孩子拿出自己带来的食品主动送给"叔叔、阿姨"分享,得到了他们的声声称赞。当短暂的做客时间结束,孩子们依依不舍地离开是,孩子嘴里不停地说:叔叔、阿姨,辛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