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优秀教案范文,欢迎阅读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自画像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一
本次“习作”教学,是围绕秋天的一幅图画进行描绘,写出秋天景物的特点。这篇写景作文对于三年级学生来说,是一个全新的开始。对于很少到野外去的城里孩子来说,困难可想而知。如何训练学生按总分的顺序写一段完整的话,把自己喜欢的景物写具体、形象就成为本次习作的难点。
由于学生对秋天的景物了解很少,本节课,我运用大量的多媒体动画、图片,展示乡村的田野、果园、森林,丰富学生的认知,弥补了地域方面的缺陷。看着一幅幅美丽的'画面,学生惊叹、赞赏着、陶醉其中。在此基础上,我让学生用一个最贴切的词说说自己对秋天的感受,学生众说纷纭,各有千秋,让人可喜。我乘胜追击,让学生用一句话写出自己对画面的感受,为写好中心句作好了充分的准备。
由于小学生思维发展还不完善,“作前”指导要打开学生的思路,让学生能有方向、有线索地抓住重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观察思考,这对于三年级的学生犹为重要。我重点引导学生对果园的观察,在学生对果园有个整体印象之后,展示葡萄园,引导学生从葡萄园进行观察葡萄的色、形、数量、味道入情入境地去体验,一句一句地练习把看到的、感受到的,把自己要描述的景物练习说完整、生动。景色描写要有选择,抓住最突出而又独特的现象,写出景物的形状、颜色、声音、运动和变化。若在写作中运用想象,就可以在“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通过想象表现出来,还要运用恰当的打比方和拟人方法,才能把景物写得生动具体,有真实感。因此,在本课教学中我抓住学生说话中比喻句和拟人句,加以鼓励赞扬:“瞧,他多会想象,竟然把晶莹剔透的绿葡萄比作美丽的珍珠。丰富的想象,精彩的比喻,把葡萄的样子写活了。”这鼓励激发了广大学生的兴趣,教会了学生联想,让他们插上了想象的翅膀,学生的思路被打开了。
自画像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二
今天,我很轻松地完成了习作6的教学,而且我收到的事半功倍的效果。其实,要想在习作课上让孩子们不怕说,不怕写,还得功在课前。在上19课〈〈航天飞机〉〉这一课时,我已经有意识地在阅读教学中渗透的作文教学。
在课堂上,我设计这样一个教学环节:假如你是航天飞机,你怎么向别人介绍你自己?因为孩子们对课文内容很熟悉了,对航天飞机的特点和用途了如指掌,所以大家一下子就能完成这个练习。
这个教学设计,为我今天的作文教学起到了铺垫的作用。习作里有一篇范文,范文的格式和我让孩子们完成的课堂联系:介绍航天飞机大同小异。这次习作要学生向别人介绍一种文具。
在教学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文具有哪些,你打算向别人介绍什么文具,这种文具有什么特点和作用。当孩子们纷纷举手回答了这些问题之后,我又让他们观察19课和习作中的范文是用什么手法写的,孩子们都知道是用拟人的手法写的。我问大家:“你们想不想把你们想向别人介绍的文具写下来呢?”大家跃跃欲试,我马上给时间给他们打草稿。大约十分钟左右,小菲同学的习作完成了。我让她给全班同学念念她的习作,嘿,好家伙!写得还真不赖。接着,又有几个学生写好了,我一一让他们念自己的'习作,每个孩子的习作不仅语言流畅,词汇还特别丰富,每一篇都不一样。
不到三十分钟,同学们几乎都完成习作的草稿了,看到孩子门自信的目光,我知道我今天的作文教学的成功源自于功在课前!
自画像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三
本次习作是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有条理的记叙变形后的经历,把重点部分写详细。
对于六年级学生来说,他们已掌握了一定的语文学习方法和写作技巧,联系生活经验,展开丰富的想象对于学生来说不是难点,但是,想象可以大胆地去想,怎样合理是习作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因此在教学中,我利用课文《花之歌》为范文支架,引导学生用另一种眼光去看周围的.事物,你最想变成什么呢?为什么?既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大的东西,也可以把自己变成小的东西。以课文谋篇布局的特点,帮助学生解决习作中的难点。
在习作中把自己的真实感受写出来,同时还要具有一定的意义,这是学生习作中最大的难题。在教学中,我接着以问题讨论为支架,说说对意义的理解,学生从身边的事说出了对有意义的理解,让学生从自己生活实际入手,帮助学生选材。让学生明白哪些材料可以表达中心意思,再让学生根据题目进行选材,由扶到放,既对学生进行了方法指导,又为学生后面的习作奠定基础。解决了学生习作空洞的困难。
不足之处是对学生“变的内容”上的指导还不够,因为学生“变的事物”并不多,说明老师的启发还不到位。这其实也是学生一种不关心生活,对生活的态度不认真的表现。造成习作和老师课堂中提到的雷同,这是今后要注意的问题。
自画像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四
长期以来,作文一直是令学生头疼教师心痛的问题,学生感到头疼,是害怕作文;教师感到心痛,则是因为看到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实在是太差了。随着语文课程改革的发展,小学作文教学有了起色,然而,小学生的作文状况依然不能令人满意,内容重复单调,语言空洞贫乏,不能表达真情实感。面对这种情况,我认为应该倡导求异的个性化思维。
个性,是创新的基础,它体现了自我独特的观察、思考与独特的创造。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说:“我们要让学生研究同一事物,既能从一个角度看问题,又能在必要时,改变角度看问题,或者从几个角度看问题。”个性化思维是进行创造性思维的核心,有个性的内容才能有所创新,《语文课程标准》要求“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作为教师应该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培养个性思维能力。
通过个人对“个性化思维”的理解,以及《语文课程标准》的理解,对苏教版五年级下册习作7《星空遐想》进行了自己的设计,力求能在习作教学中鼓励学生自由表达和有创意的表达。教学后,对课堂教学中的现象以及学生习作的情况进行了自我反思,其中有值得肯定的方面,也有值得改进的方面。值得肯定的方面,比如:
一、创设情境,营造放飞空间。
对新鲜事物新奇,是儿童的天性。作文教学可以利用生活、实物、图画、音乐、语言、表演等途径,创设丰富的、形象生动的情境,然后引导学生对情境进行细致观察,引导学生大胆来说。这样,既提供了丰富的写作素材,又使学生获得愉悦的感受。充满情趣的'活动情境,全方位地调动学生的手、脑、口,使学生全身心地沉浸在活动过程中。所以在教学中,我利用与星空想象有关的圆形与波浪线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让学生尽情的来说自己想象到的事物,学生十分新奇,参与率也相当的高,每个学生都鼓足劲来表现自己,发表自己的想法,例如,我让学生说说这条波浪线像什么,有的学生说像海上波浪,有的学生说像头发,有的说像连绵的小山,有的说像一根快餐面……这样的语言实践活动,促使学生对说话产生兴趣,创造了一个融洽而又活跃的课堂气氛。而作文教学一个敢说、想说的氛围是十分重要的。
二、积极评价,激发表达欲望。
学生都是好表扬、爱模仿的。教师只有善于运用评价,才能拨动学生的情感之弦,激发他们强烈的表达欲望。教育家第斯多惠说:“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起学生的想象精神,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使学生认为教师是在与我们一起学习,认为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产生超越的自豪感。”及时鼓励,哪怕只是一个好词、一个好句或只是只言片语,都能诱发他们潜藏的情感。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充分运用这鼓励的机制,让学生充分放开心怀来大胆的表述,没有压力,一个宽松的氛围,每个孩子在表达的过程中都能接受积极地鼓励,心里十分的开心。像一个孩子他述说着自己对星空的构思,我及时表扬他“想象力真奇特,充满了神话的色彩,你也可以成为一个出色的写神话高手!”此时这位孩子十分激动,下半节课他的收总是举得高高的。由此可知,作文教学中适时的鼓励对他们无疑都是一种莫大的鼓舞。儿童的作文大多是表述“儿童语言”,幼稚但又富有情趣。教师要常常蹲下身来,用心去倾听学生的心灵,用眼去观察学生的生活世界,以儿童的认知水平接纳、赏识我们的学生。
但在本次习作教学中也产生了许多令我深刻反思的方面,例如:
一、学生想象个性化的欠缺
德国著名哲学家黑格尔说得好:“最杰出的艺术本领就是想象”。想象力是每个孩子最杰出的才能,他们的想象会与众不同,会别具一格,会别出心裁。在这节作文教学中,我侧重作文构思的指导,同时列举了两篇范文来详细指导,从选材到确立中心到列提纲,面面俱到,一一板书,一节课下来学生重点段落能构思好并书写好,看似学生作文水平蛮高,可是一读学生的作文草稿发现全班几乎是一个模子套下来的,这样的作文不是学生内心的流露,只是用学生的手写老师的心,这脱离学生生活实际的作文怎么能有个性呢?我深深的反思着,力求在这方面有个比较好的突破,期盼能让学生的作文每篇都有个性的色彩,虽然没有华丽的词藻,却能写出了自己的个性,表现了孩子们真实的情感。
二、学生表达的语言个性化的缺乏
小学生的语言要个性化是说语言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认识特点和个体特点等。因此,个性作文的一个秘诀是说自己的话,抒自己的情,写自己独特的见解。叶圣陶先生也说过:“作文要说真话,说实话,说自己的话……”因此,在指导学生作文时,我要求学生要敞开心扉,表现自己的个性。但在这节作文教学中,可能是范文引路了,发现学生在遣词造句方面比较单一,模仿力比较强,而属于自己的语言,自己的个性化言语则荡然无存。这也不禁让我深深反思,范文引路需要吗?如果没有范文引路,学生的思维似乎是枯竭的池塘无法书写好一篇文章,而引路之后就发现事与愿违,模仿性之强,令人乍舌。由此可见要慎用范文引路的方法,让学生在自主中进行构思、表达,写出有个性的语言来。而这需要教师宽容的胸怀,不要精心追求每篇习作的“高要求”,要蹲下身来像学生所想,思学生所思。
这次尝试性的作文教学不禁让我想到,作文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现的过程。我们的作文教学要多点开放,少点束缚。让我们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尽情放飞学生想象的翅膀吧!这样,学生的心情将会更愉悦,表达更生动,思维也会更活跃。
自画像美术教案教学反思篇五
身为教师,我知道学生的习作训练源于实际生活,丰富多彩的亲身体验是习作训练的源泉,要使学生循序渐进地提高习作水平,必须学会观察生活中许许多多的具体事物。《写一处校园景物》习作教学指导课的设计本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以习作教学为契机,注重习作教学的实践性与开放性,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以真实的校园环境为指导蓝本,让学生学会观察,善于观察,善于发现生活中的美。以此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语言组织和表达能力,实际动笔的写作能力。
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四篇课文均是写景课文,文笔优美,写出了祖国景物优美的特点。这次习作就是要求学生去实地观察一处景物,按一定顺序写下来,要求内容具体,语句通顺。教学前,我已经安排学生实地到校园的各处地方走走看看,观察观察。在教学过程中,我分为四大环节。
我联系了前四篇课文的写作方法,让学生回忆了《桂林山水》中,作者抓住水的特点,将漓江的水写具体。联系《记金华的双龙洞》,让学生指导习作的时候可以学着叶圣陶先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引出本次习作的指导重点,抓特点,写具体;按顺序,写通顺。这样子,整个导入自然流畅,汲取课文养料,做到读写结合,这是教材赋予语文教学的一个重要任务。我用自然亲切的语言将学生引回到课文中,注重阅读和习作的有机 结合,顺利导出景物描写的方法,使学生学有所得,学以致用。
课前,我已经安排学生观察现在,课堂上再引着学生观看学校景物视频,并用自己生动的语言为景物作简单的介绍,一下子激起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原来每天熟悉的校园在镜头底下是这样美,他们眼前一亮,内心惊喜,大大减弱了对习作的畏难心理。我顺势而导,告诉学生其实只要平时我们细心观察,肯定能够发现生活中更多的美。兴趣是习作训练的第一动力。学生随着老师一起欣赏校园的景物,他们惊喜地发现原来我们每天熟悉的校园在镜头底下是这么美,学习的.欲望一下子就来了,注意力也集中了,对课堂充满了期待,带着热情学习,课堂效率事半功倍。
在习作教学中,如何指导学生把事物写具体是很关键的,这个环节,也是我整节课的薄弱点。引导学生说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景物时,我出示小作者写的《美丽的四合院》,先让学生自由读,再一起分析。从范文中,我抓住四合院里的荔枝树展开习作指导,如何把荔枝树的特点写具体呢?通过师生互动,让学生知道要把荔枝的特点写具体,可以从荔枝花(花的气味、形状)、荔枝叶、荔枝果(大小、形状、颜色等)等方面着手,适当地运用一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的句子,就这样把荔枝树的特点写得更具体些、生动。我还注重学生运用自己喜欢的表达方式来表达,学着小作者的写法,换一换,将描写荔枝树叶子,果子等句子,换一种表达方式,避免范文的时候学生一味地模仿抄袭,缺乏自己的想象空间,这个环节我容易被学生牵着走,课堂容易跟教学设计偏离,上着上着环节就变了一个样,因为师生互动的时候,孩子们的思维比我想得还要活跃,我自身的课堂驾驭能力还是有待提升的,而且在分析荔枝树的时候,我讲得较多,应该将更多的时间交给学生。
在荔枝树的掩映下,有两个小池。我顺势引导学生观察假山水池,我们现在一起来观察它,将它说一说,然后写一写。我先让学生说说所观察到的景物,这是他们乐于参加的活动。本环节针对手写结合进行梯度设计,从易到难,先让学生说说自己观察到的景物,指导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练笔,能有效地克服学生下笔难的心理,再让学生把自己练笔精彩的部分读给同学们听,互相交流,一方面是为了满足学生表现自己的欲望,同时也让大家从同伴中得到一些启发,能拓展自己的思维。我随堂观察,孩子基本都能够动笔,有的学生写得还很棒!
到了最后小总结的环节,我利用范文做蓝本,点拨习作技巧和方法。范文一出,学生的习作思路渐渐地清晰,这时,我必须结合板书又一次突出了本次习作的要求,既突出的重点,又简洁明了,能在视觉上给学生一目了然的感觉。整节课如果上到这里,还留有时间的话,我还会让学生进行定题,一个好题目,是习作成功的开始。
作为一个新老师,这次习作课让我获益匪浅,校园写景的习作课就应该这样实实在在地去上,结合自身学校特点,培养学生日常生活中的观察能力和动笔能力,指导学生将景物写具体,不脱离实际而有话可说,有话可写,从易到难,让学生告别习作的畏难心理。我还要将更多的课堂空间还给学生,少说少分析,让学生多说多动笔,这样的课堂,才会更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