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的选材不能求全贪多、主次不分,要根据实际情况和总结的目的,把那些既能显示本单位、本地区特点,又有一定普遍性的材料作为重点选用,写得详细、具体。总结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总结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总结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介绍礼仪教学反思总结篇一
礼仪展风采教学反思在《礼仪展风采》这一课中,要让学生懂得什么是礼仪,礼仪有什么作用。掌握基本的社交礼仪,并能够在交往中加以运用。乐于以礼待人,形成讲文明、讲礼貌的交往态度,从内心愿意做讲礼仪的人。上完本课后,我有如下的一些感想:
一、教材内容要敢于整合。
老师在备课时,必须的一个工作就是阅读教材,弄清楚本课的教学目标。基础课程改革后,使用的新教材与老教材的不同点就在于新教材更形象,不如老教材的知识体系清晰。所以初一第一年使用新教材,当我亦步亦趋的跟随教材的时候,有的课却是别别扭扭的,仿佛已变成了教材的奴隶了。现在适应了新教材,我也不再迷信教科书了,我想在大的教学目标方面一致就可以了,而不必完全拘泥于教材内容,所以我对本课的教学内容大胆作了整合、加工、处理,使本课的结构层次更加的紧凑、清晰。我对教学内容重组后,分成四块:礼仪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讲究礼仪的意义(重要性);正确对待中国传统礼仪和少数民族礼仪;社交礼仪的形成。
二、活动设计要为教学目标服务。
日常生活中,我们每天都能看到、听到、感受到礼仪,礼仪是一种美,我应该让学生表现这种美,欣赏这种美,接受这种美。所以我设计了两个学生的表演活动,表演展示的就是日常的给长辈打电话的礼仪,招待同学的礼仪。学生对礼仪的了解不会那么详细,为了教学的需要,我事先要把礼仪的细节设计好,达成教学目标。这里我要说明的是,在礼仪的教学方面,我觉得用正面的表演要比反面的效果要好。班杜拉曾经作过一个实验证明人是可以通过观察来学习的。学生观察到正面的积极的刺激越多,对他们的积极的行为的影响就越大。所以课堂上要慎用表演,表演虽然能令气氛热烈,但如果内容不恰当,反而不利于教学目标的达成。每个表演活动完之后,我设计了两个问题,一是表演活动中体现了哪些礼仪细节,让学生从同学的表演中自己说出基本的礼仪要求,在这个环节中,我充分运用了学生的教学资源,引导学生学习,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第二个问题是,表演中如此讲礼仪的意义是什么,因为情节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很近,所以学生也很容易分析讲礼仪的意义,那么就把表演深化了,达成本课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目标。
三、教学资料要勤于创新
我就把这个问题抛给学生,课前问好有无必要?学生还是知道尊师的。由此达成了教学目标:礼仪不仅仅是一种形式,而且是一个人,一个集体乃至一个国家精神文明的象征。所以,教师的教学资料在拿用其他教师资料的同时,还要勤于创新。
介绍礼仪教学反思总结篇二
对于诵读欣赏类的课文应该怎么上?说起来其实很简单,不就是一诵读二欣赏嘛。可在实际操作中,很多老师却对诵读欣赏类的文章不予重视,总觉得这些内容只是在试卷的默写题中会出现,知识点比较呆板,只要学生背诵出来了就可万无一失。于是,这类文章的上法就变得很简单化,教师往往草草开头,疏通串讲一下文意,能帮助学生理解记忆背诵就匆匆收场了。“赏析”的训练真是少之又少。
针对这种状况,我选择这篇课文作为公开课,意在与同行们探求诵读欣赏课文的上法。在备课过程中,我把重点放在了读的方面,交给学生读的方法,自由读、齐声诵,示范读、听诵读,对这两首诗歌学生读的确实很多,以至于他们当堂都能背诵出来。但在“赏析”方面,虽然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赏析,但学生的表现却很不给力。今后应从字词的运用、语言的优美、意境的深远等方面引导学生训练学生。
介绍礼仪教学反思总结篇三
小学生写作文也是一种模仿的过程,模仿范文,模仿遣字用句,模仿建段成文的过程。当学生内心有感而发,有话想说时,都会跃跃欲试,可经过交流,才发现自己的不足,尤其是语言组织上的,或者不能把意思讲清楚,或者说了一点又忘了下一点。这节《介绍自己》习作指导课,我先让学生学习范文,了解习作的一些要领,扑抓文中的精彩句段以及习作题目的精选,使学生明确本次习作的方向。前半段,一切按照我的预设教案有序进行,在后半节课,一方面由于我未深思到底如何“评中引导”,但是,我想:这主要还是因为自己对课堂的学习设计不够深入、细致而造成的,只想着见机行事,却忽视了自己应围绕学习目标而发挥的主导作用;此外,还缺乏较高的教学机智,没有随机应变,灵活调控好课堂学习的进程与节奏,这就造成了需要课后弥补的遗憾。
虽然说,课堂教学是遗憾的`艺术,可是我还是得思考如何改进“评中引导”这个教学环节。我想:在引导学生从分析例文入手之后,明确本次习作要做到“思路清晰,表达清楚”地“真实、多方面地介绍自己”。点评习作中,我引导学生紧扣习作内容与相关语言,进行针对性明确的引导,即点拨学生如何把表现特点的事例描述清楚,将自己当时怎样“说、想、做”的表达清楚。如此设计,将有利于学生,尤其是学困生理解写作要求,帮助他们努力提高表达水平。
修改习作的一些思考:
1、改病句。方法:学生自己多读两遍,不通的句子改过来,不会改,可以请教老师和同学。
2、添词句。方法:小组讨论,互提建议。
3、自评办法:自己读读修改前后的作文,觉得有进步就给自己贴上一颗星。
4、互评办法:请小组其他成员或班上其他同学读两篇作文,有进步就贴上一颗星,看谁得的星多。
介绍礼仪教学反思总结篇四
新课程下的语文口语交际教学对学生的倾听、交流、应对等能力的综合发展有了新的要求。它同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一样,是语文教学重要的一部分。如何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促进学生有效地进行口语交际呢?今天听了叶老师《介绍我的小制作》这堂口语交际课,面对三年级孩子们,把课上得有条不紊、扎实有效,让学生在轻松的课堂中学会与人交际的能力,我感慨良多。下面就叶老师的这节课谈谈我的感受。
一、注重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能力。
口语交际课是以口头语言为载体的语文课,口语交际的教学有利于发展口头语言,培养良好的语言习惯,促进学生语言素质的发展与提高。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因为赶课时而把重心放在环节的设计上,总认只要把每个教学环节拉下来就完成任务了。对于学生在表达交流中,常出现用词不当、语句颠倒重复、语句不完整、表达不够准确,不够清楚、不够条理等现象,教师发现了有的也是蜻蜓点水式一带而过。而叶老师在教学中,就十分注重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素养。当学生介绍小制作时,语言不够规范,只说“我是用废旧瓶子做的,还有彩纸做的。”叶老师能及时引导学生说完整“两种材料对吗?那我们可以说:我的小制作是用废旧的瓶子和彩纸做的'。那就更完整了。”还有很多次,叶老师在教学中都能应敏锐关注,并引导学生倾听、发现、修正。我相信,只有关注细节,关注学生的语言文字规范,才能做到还“口语交际课”的本真目的。
二、给学生创设真实的交际情景。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境中进行”,“让学生承担有实际意义的交际任务”。因此,我们都努力把口语交际的训练置于一个情境中,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安排给学生交际的任务,用任务驱动学生积极参与交际,在交际中体验语言的魅力,获得身心愉悦和审美感受。但是,这里的“情境”,我们不能狭隘地认为一定是生活中某一个场景的再现或者虚拟情境的创生。这里的“情境”应该是有利于交际的任何一个“对话场”,学生在这样的“对话场”中能全情投入倾听,激活表达欲望,灵活进行应对,与人文明和谐地进行交流。从叶老师的教学环节中,我能感受到她对情景创设的用心推敲。“世博”这一大环境是既新奇又时尚的,能激起学生交际兴趣。其中“外国来宾”这一设计更可以感受到叶老师教学设计的匠心独运。学生都不由自主地被这有趣的外国来宾深深吸引了,开口交际就不再是什么难题了。
三、注重培养学生倾听习惯。
“学会倾听”是日常口语交际基本能力中的首要能力,也是口语交际教学的基本目标。然而,在口语交际教学实践中,教师往往把“说”放在首位,“学会倾听”仅仅停留在板书上或者偶尔的口号式提醒中。其实,倾听能力与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学生口语交际能力与水平的高低。教学中,叶老师时时注意培养学生倾听习惯。“谁来给他评一评?”,“你觉得她说得怎么样?”……叶老师看似不经意的话语,其实在提醒同学们认真倾听。既培养了学生的倾听能力,同时认真倾听才会获取更多的信息,为下面的“交际”打下基础,从而更好实现“互动”交际的目的。
当然,叶老师的课堂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例如给学生交际的时间不够多;小组介绍也过于仓促;情景的创设中的“互动”还不够强烈等。小学语文口语交际教学的研究是一个丰富趣味的课题,值得我们进一步探讨与实践。
介绍礼仪教学反思总结篇五
“介绍一种事物”是部编版第九册第五组教材的作文题。本组教材选编了三篇说明文和一份说明书,分别是《太阳》《松鼠》《鲸》和《风向袋的制作》。通过学习这几篇课文,学生对列数字、举例子、作比较等常用的说明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为学生的具体运用做好知识准备。
要介绍一种自己熟悉的事物,可以是动物、植物,也可以是一种蔬菜或一样电器。为了让孩子们既能生动形象地把事物特点、用途、好处、使用方法等方面有顺序地介绍清楚,又能运用本单元学习的列数字、打比方、举例子、作比较、分类别、假设等说明方法学写一篇说明文,同时让孩子们有章可循,我反复阅读习作要求后,眼睛落在书上的这样一句话上:写之前,细致观察要写的事物,并搜集相关资料,进一步了解这个事物,想清楚从哪几方面来介绍。于是,我想把一种新型而又易操作的蒸蛋器带到课堂,通过看与说相结合、演示与操作相结合的方法,让孩子们把文字变成实际的操作能力,并把说转化成习作的互换能力。
的确,新型而又易操作的蒸蛋器通过教师情景化的引入,孩子们的眼球立刻被抓住了,好奇心也被吊了起来。阅读说明书后,说明书提供的内容让孩子们有话可说。依据说明书,再加上一两个学生的操作,孩子们较快地明白了物品的使用方法。他们课后进行的习作,写得充实而又有条理。
本节课还通过补充了句子:远远望去,小熊蒸蛋器像。这样的句子补充,孩子们在实物前的说话训练,让他们运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有了真刀真枪的实战训练,这比再三口头强调要用打比方的说明方法要实在得多。
另外,本节课的下水文起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教师要求孩子们用本课学到的方法自主选材习作,只为提供广阔的习作空间,实现习作的个性化。
但是,本节课也出现了前面的部分教学环节所占时间较多,而后面的内容匆匆拉过的现象,由此学生失去了思考的时间,失去了参与的机会,这种急功近利的做法要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