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古诗说课课件篇一
学习目标:
1、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2、通过反复朗读体会情感。
学习重点:
学会通过想象,感悟古代诗词的意境
学习难点:
体会作品表达的人生哲理
学习过程:
温故知新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教师过渡:好一首大江东去,历史的巨浪淘尽了古今多少王侯将相,才子佳人,却淘不尽苏东坡那横空出世般的亘古豪情,今天让我们再次走进这位特立独行的旷世奇才,带着满腔热情开始我们的豪放之旅,一起来见证苏轼豁达的人生体验,激进的人生态度。学习目标,(教师出示课件)诵读:——通过赏析《密州出猎》《定**》两首词来感悟东坡风骨。学生解释风骨,教师评价:非常好,风骨不光指苏轼词的特点,更多的是苏轼的人格魅力,我们要通过感悟苏轼的人格魅力来指导我们的实践。
上节课我们通过学案了解了苏轼的生平,并且根据三级达标层次预习了《密州出猎》《定**》,(教师出示课件)预习成果展示:
a级(诵读)层次:有感情的背诵,准确的默写。b级(鉴赏)层次:再现画面、鉴赏手法、深品情感。c级(评价)层次:选准切入点,进行探究评价。
下面跟往常一样进行我们的预习成果展示。(教师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一)
温馨提示:借助交流,完善自己学习成果。进一步提升自己对两首词的理解,培养自己的审美感知,丰富自己的内心体验。
好,先请两位同学有感情的朗读一遍。(生朗读,生评价,师评价:字音准确,节奏鲜明,感情充沛。生齐读《密州出猎》)
下面给大家5分钟的时间,小组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取长补短。下面请同学交流自己的预习成果:
生展示,生补充点评,教师点评,全班学生做好记录。我们先来交流《密州出猎》:
教师过渡:这首词是苏轼豪放词的开山之作。对于苏轼,沉痛是豪放的奠基石,东坡一生多遭磨难挫折,仕途几经沉浮。宋神宗元丰三年(1080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由此,苏轼的生命才发生了质的飞跃,才真正成为苏东坡,下面我们一起赏析他的另外一首豪放词《定**》,齐读一遍,然后生展示,生补充点评,教师点评,全班学生做好记录。
教师总结过渡:这场雨是苏轼一生中一场温暖的经历。人生不经几番风雨,便难彻悟。通过刚才的预习成果展示,我们了解到此时苏轼性格已不单单是狂放不羁所能概括的了的,他性格中更多的是多了一份洒脱与旷达。在预习的过程中有同学提出了以下问题,我们一起来解决一下,帮助我们更好的来了解东坡风骨。
(教师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二)温馨提示:
在质疑探究中,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尊重他人的成果,并能集思广益,培养探究能力和发现问题的敏感性。
1、两首词当中都出现了“何妨”,这两个“何妨”有区别吗?
内容和感情的不同。仔细揣摩一下两个何妨的意思有区别,一个是没有什么妨碍,一个是为什么不?《密州出猎》中的何妨尽管“老夫”老矣,鬓发斑白,又有什么关系!以“老”衬“狂”,借出猎表现出作者壮心未已的英雄本色,表达自己强国抗敌的政治主张,抒写了渴望报效朝廷的壮志豪情。《定**》中的 “何妨”似在劝别人,实际是在劝自己:这样的小风小雨又算得了什么呢,它不但不值得逃避,反而可以让人好好地享受一下,吟诵诗文,慢慢行走。真是不一样的襟怀,不一样的感受啊!不是经历大风大雨,焉能如此?由此可见苏轼的旷达。
2、《密州出猎》的感情仅仅是狂放吗?
联系作者身世,诗中关键词和典故来理解。还有一种不得志的激愤。密州时期,他的生活依旧是寂寞和失意的,郁积既久,喷发愈烈,遇事而作,如挟海上风涛之气。“老夫聊发少年狂”总括了自我形象所独具的精神面貌,表达了作者的豪壮感情,又蕴涵了作者内心的矛盾、苦闷。还有他所运用的典故,都能体现这种复杂感情。
3、“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如何理解“谁怕”?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有的版本是问号,这是个反问句,“谁怕”?我不怕自然界中的风雨,我也不怕人生中的风雨,这是对荒唐世界的嘲笑,也是对以后艰苦环境的一声掷地有声的呐喊!一蓑一笠,平生快哉!该是怎样的一份从容啊!
4、《定**》中的“归去”如何理解?
从苏轼和陶渊明归的结果上来看显然是不同的。在苏轼现存的360多首词中归字出现了一百多次,李泽厚先生说苏轼表达出来的归,既不是对政治的逃避,也不是对社会的退隐,他的归比任何口头或事实上的退隐更深刻,更沉重,他是在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情。和陶潜的刻意不同,苏轼的从容是随意的,一切都是面对烟雨人生后从容回眸。“归去”,是挑战,是新的选择,更是从容的态度。
5、“也无风雨也无晴”如何来理解“也无晴”?
„风雨‟和„晴‟指的是什么?„风雨‟是打击,是一种不幸;„晴‟是温暖,是幸。„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意思是,无论打击和不幸也好,无论是温暖和幸福也好,对他的心都没有干扰,都不能转移和改变他。在他的心中,既没有风雨,也没有晴天。就是说,他现在已经超脱于风雨阴晴之上了。此时的苏轼是一个大智者,他已经不只是通观,而且有了一种超然的旷观。这让我想起了一句话,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苏东坡词的特点:豪放,具体表现在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形式上:题材的豪放(以小见大,国家危亡,人生体验)表述方式的豪放(以议论入词,表达方式上的记叙议论抒情相结合,)内容上:人物形象的豪放(外在形象和内在思想)
旷达的人生哲理(这是苏轼豪放词的根基)教师过渡:(出示课件)王国维认为中国最伟大的四个诗人是:屈原、陶潜、杜甫和苏轼:“三代以下诗人,无过屈子、渊明、子美、子瞻者。此四子者,若无文学之天才,其人格亦自足千古。”(《文学小言》六)
四伟人中,每人所代表的时代与思想又有所不同。如果说,屈原和杜甫表现了儒家的忠君、爱民、“致君尧舜”等进取的观念,苏轼的人生观念,则提供了如何使儒家的进取与佛老的退避批判地结合统一的范例;如果说,陶潜是封建社会前期的产物,提供了以归隐批判现实的方式,苏轼则是封建社会后期的投影,提供了比归隐更高一层次的批判现实的道路。既用出世的心情去做入世的事情,这样的内心才不会痛苦。昔年东都一试名动朝野,策论天下而成一代鸿儒,十几年的宦海烟尘与翻转,尊崇与嫉妒的背后,我们看到了一个全新的苏轼!不见了鸿儒往来和琴瑟相和,黄州那一片寂寞的山水因为苏轼而变得灵透俊秀,一切的苦难不因生活的窘迫而变得苦涩,一切还原了世俗生活中难以拥有的从容。从容中天地朗阔、风生水起,从容中淋漓痛快,苏子以昂扬从容之态站立于中国文学史中。那么下面请一位同学用几个词来概括东坡风骨:
苏东坡的风骨,用几个词概括:豪放、旷达,超然,淡定
在赏析苏东坡两首词之后,请两位同学有感情的把这两首词美读一遍。
教师过渡:中华几千年的文明史中,名垂青史的文人多如牛毛,被后人格外喜欢的诗人亦不计其数。但往往诗文作得好,可人并不可爱;人品相当不错的,诗文却不过尔尔。而像苏东坡这样诗文书画和人品都趋于完美都富于魅力者实在是凤毛麟角。苏东坡让无数后人崇敬和偏爱,除了他的才华盖世,还因为他的既智慧又仁厚,既旷达又幽默,既儒雅又豪放,既富于正义又富于情感的天性所致。我个人比较喜欢苏东坡,喜欢他那大气而豪放的诗词,更叹服于他的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的生活观。如果让我打个比方的话,我觉得苏东坡像向日葵,一株随太阳回绕的花,在阳光下闪耀着凄艳的色彩与火热的激情,正如苏东坡,山头斜照却相迎,疯狂的向着太阳,坚定地迎着希望,点亮这世界最热烈的光芒,是文学艺术的宠儿,是仕途的弃子,疯狂执著的不是他的身体,而是献给理想而追求的灵魂。我想在学完这两首词以后,你们跟老师一样,也有自己的感悟,请完成写作提升(100字左右):教师出示课件学习活动三温馨提示:在写作提升中,深悟其词作的丰富内涵,思考人生的真谛,提升自己的审美创造力!
10分钟以后当堂交流,学生有整理,有记录。教师结语:„„
作业:结合自己对苏轼的理解以及课上的交流选择5个物象来形容我心目中的苏轼。
《文赤壁》
《苏东坡突围》
《苏东坡传》序
古诗说课课件篇二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古诗的主要含义,学习按照古诗的韵律、节奏朗诵。
2、感受古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学会体贴、孝敬母亲,激发心中热爱母亲的情感。
【活动准备】
《游子吟》背景图
【活动过程】
一、听故事《游子吟》,渗透古诗意境。
1、听故事引题
从前唐朝有个诗人叫孟郊,有一次,他要出远门了,他的母亲忙着给他缝制着衣裳,夜深了,母亲还在油灯下一针针一线线地逢着,她想,儿子这次出远门还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第二天清早,母亲把孟郊送到村外,她望着儿子说;“郊儿,你可要早点回来呀。”孟郊听了不住地点头,他看到母亲的头上又多了几根白发,眼睛湿润了,孟郊无摸着身上的衣裳,注视着那又细又密的针脚,心里想,母亲的慈爱就象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无论怎样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母亲的爱孟郊永远铭记在心理,就在他五十岁那年写成一首著名的古诗叫《游子吟》。
2、提问理解古诗意境
提问:故事里有谁?他们都干了什么事情?
古诗的题目叫什么?是谁写的?
二、初步欣赏、理解古诗。
1、教师有感情的朗诵古诗,把握古诗的韵律、节奏,请幼儿欣赏。
提问:你在古诗里听到了什么?(老师根据幼儿的回答用完整的诗句回应)
2、借助图片再次欣赏古诗,熟悉理解古诗。
帮助幼儿理解“游子、寸草、三春晖”等词语的含义,幼儿尝试跟念古诗。
三、通过朗诵古诗《游子吟》,进一步理解古诗。
1、根据图片,引导幼儿完整朗诵古诗。
2、请个别、分组、集体等朗诵形式进行朗诵表演。
3、根据图片,教师给幼儿解释古诗《游子吟》的意思。
四、联系生活,情感迁移。
1、情感迁移,师幼互动,幼儿说说母亲关心自己的事情以及自己帮母亲做什么。
2、结束语:晚上,小朋友可以把古诗作为礼物朗诵给妈妈听,并向妈妈说:“妈妈您辛苦了,谢谢妈妈”等话语表达对妈妈的爱。
附《游子吟》
唐.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活动反思】
本次期中开课是开展古诗教学,我选择的是《游子吟》,活动的目的在于让幼儿乐意欣赏古诗《游子吟》,感受诗中所表达的母子情意,大概理解《游子吟》的意思,从而教育幼儿从小学会体贴,孝敬父母,懂得要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我在活动过程我首先对古诗的理解上做到胸有成竹,深透了解古诗内涵,然后设计适合自己班的教学方法,用故事的形式让幼儿了解古诗《游子吟》诗中意思及作者的表达的母爱思想感情。用欣赏古诗《游子吟》的情感,诵读《游子吟》,然后师生互动说说母亲的关爱及自己以后怎样报达母亲。通过活动,使幼儿进一步知道母亲的母爱是伟大的,任何力量都替代不了的。教育幼儿长大以后一定要好好报达母亲。活动中对于多媒体的有效运用还值得深入去挖掘,对于如何让幼儿理解古诗也是有待改进。
古诗说课课件篇三
1、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赠刘景文——苏轼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5、海棠——苏轼
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只恐夜深花睡去,故烧高烛照红妆。
6、春宵——苏轼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阴。歌管楼台声细细,秋千院落夜沉沉。
7、浣溪沙——苏轼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8、磻溪石——苏轼
墨突不暇黔,孔席未尝暖。安知渭上叟,跪石留双骭。一朝婴世故,辛苦平多难。亦欲就安眠,旅人讥客懒。
9、守岁——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10、大秦寺——苏轼
晃荡平川尽,坡陀翠麓横。忽逢孤塔迥,独向乱山明。信足幽寻远,临风却立惊。原田浩如海,衮衮尽东倾。
11、石鼻城——苏轼
平时战国今无在,陌上征夫自不闲。北客初来试新险,蜀人从此送残山。独穿暗月朦胧里,愁渡奔河苍茫间。渐入西南风景变,道边修竹水潺潺。
12、蝶恋花——苏轼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为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古诗说课课件篇四
1.教学目标
1、会认“菊、残、君、橙、橘、径”6个生字,会写“首、刘、枝、记”4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培养积累、背诵古诗的兴趣。
2.教学重点/难点
背诵课文,体会诗人对秋天的赞美之情
3.教学用具 4.标签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现在是什么季节?喜欢秋天吗?你能用一些词句来说说你所看到秋天的景色吗?
2、从你们的话中,我感到大家都很喜欢秋天,古人也很喜欢秋天,他们常常吟诗作词来赞美秋天。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习一首描写秋天美丽景色的古诗——《赠刘景文》(出示诗人、题目):知道这首诗是谁送给谁的吗?学习生字:赠、刘。
3、介绍诗人及写诗的背景:
苏轼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学家,别人又叫他苏东坡。一天,他和朋友们聚会,其中一个叫刘景文的与他很谈得来。苏轼喝着酒,非常高兴,就写了这首诗送给刘景文,所以题目就叫《赠刘景文》。(学生接读,提醒注意后鼻音)
二、初读古诗
1、自由读古诗,要求读正确、流利。
2、同桌相互听一听,看看他读得对吗?
3、反馈:
(1)指名读(谁愿意把这首诗读给大家听一听?)
评价:听了他的朗读,你有什么评价?
(2)引出生字教学:菊残君橙橘
你用什么方法记住它们的?
(3)学生说说识记生字的方法——读生字卡片
4、朗读这首诗(谁能大声地再来读读?——大家再自信地读给自己听听——齐读)
三、细读品味
2、反馈:(根据学生的回答相机教学)
(1)荷尽
出示2幅图片:为了帮助大家读得更好,进一步感受秋天的美景,老师给你看这两幅图。
让学生说说哪幅图写出了诗意,并说说理由。(理解“尽、擎雨盖”)
讨论:荷花凋谢了,荷叶枯萎了,诗人为什么还要写这里?
指导朗读:那你能通过朗读把荷花池的美丽表达出来吗?(个别读——女生读——齐读,教师随机评价:真好啊!真是看了还想看。)
(2)菊残
出示图片,说图意,理解“菊残、傲霜枝”。
秋风中,菊枝仍精神抖擞地挺立着,你想对它说什么?
(3)橙黄橘绿
读了这几个字,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出示图片
3、苏轼看到的秋天就这些景物吗?发挥你的想象,帮诗人说说他看到却没有写出来的景色。
学生交流——一起观赏这些美景——学生说感受:秋天真是一个的季节!
4、引出诗句:看来秋天的美景才不止这二十八个字呢!怪不得诗人说:“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你现在明白这两句诗的意思了吗?学生说诗意,悟诗情,教师板书:爱秋天。
5、齐读古诗:现在再来读这首古诗,相信你头脑中的这幅画会更美。带着对秋天的赞美语气来齐读这首诗。
四、熟读背诵
1、说说方法:这么美的诗你想不想把它背出来?你有什么方法告诉大家?
2、熟读背诵。
五、书写指导
1、出示要写的字:首、刘、枝、记
2、学生认读
3、让学生观察,说说书写时要注意什么。
六、交流已经积累的描写秋天美景的诗。
教学反思:
传统的古诗文教学是“字字落实”,解释词句成了古诗文教学的主要任务,结果是把一篇篇充满着深刻意蕴、丰富情感和诗情画意的古诗文肢解得支离破碎。其实,古诗具有“一诗一画”的特点。“一画”,就是当初诱发诗人有所“感”的场景。我们学习古诗首先就要带领学生看到诗人所感的那个场景,才能由此进入诗意的境界,诱发学生的情感。在本次教学中,我借助音乐、图片,让孩子们进入了诗所描绘的景象之中;在此基础上,引导孩子们去看、去想、去说、去听、去悟。学生的思维在扩张,认知在深化,每个孩子眼中有画,心中有景,此时此刻他们的情感也在不断积淀、不断升华,对秋天的赞美之情自然溢于言表。
当然也有不尽人意的地方。在本节课中,由于学生从未接触过这首诗,初读时疙疙瘩瘩,我就在生字教学中花费了较多的时间,虽然学生较为扎实地掌握了这些生字,读通了课文。但是积累拓展的环节就显得匆忙,学生书写生字的时间也没有了。这些都有待于进一步优化设计。
古诗说课课件篇五
1.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惠崇春江晚景——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萎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3.饮湖上初晴后雨——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4.水调歌头——苏轼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