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下面是小编带来的优秀教案范文,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科学有趣的天平教案篇一
1、知道电动玩具需要用电池。
2、自己感兴趣的东西有探究的欲望。
电动玩具车,电池。
1:提供电动小汽车若干辆,其中有1~2辆车没有装电池。
幼儿玩汽车,发现问题:“小汽车为什么不会动?”
2、寻找原因:“为什么有的小汽车能开动,而有的不能开动?”
幼儿各自发表自己的想法,罗列幼儿的几种想法:“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引导幼儿思考。
3、尝试实践:“我们给这两辆不会开动的车装上电池试试。”
老师与幼儿一起给汽车装电池。
请幼儿试一试,现在汽车是否能开动。
师生共同得出结论:电动汽车装上了电池就能开动了。
老师留疑:“是不是装上电池,汽车就一定会开动呢?请你试一试。”
让幼儿知道每一样电动玩具都是需要电池的,如果没有电池电动的玩具是开不起来的。
科学有趣的天平教案篇二
1)认识常见的蛋,了解蛋的构造。
2)引发探索的兴趣
(出示鸡蛋、鸭蛋、鹅蛋、鹌鹑蛋)
1)孩子自由观看、自由讲述,教师倾听、观察。
2)分享经验
a、你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蛋?
b、你还有什么不认识的蛋吗?(幼儿互相解决问题)
c、比较蛋的大小、外形和颜色
1)把相同的蛋放在一个家里。(幼儿归类)
2)验证
1)这些蛋有大有小,幼儿园教案颜色也不一样,但是在蛋壳里面它们一样吗?(幼儿自由讲述)
2)自由操作探索
3)交流
你刚才敲了什么蛋?里面有些什么?每个蛋的里面都一样吗?(探索蛋的构造)
4)小结
观看图片
1)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古老的是什么蛋吗?(观看恐龙蛋模型)
2)你们知道世界上最大的是什么蛋吗?(鸵鸟蛋)
3)鸵鸟蛋是什么样子的呢?世界上还有很多动物妈妈也是生蛋的,旁边有很多图片,它会告诉你答案的,你们自己去看看吧!
科学有趣的天平教案篇三
图形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孩子们经常会对老师或同伴说:我发现养殖角里的小房子是三角形的,我们吃的桔子是圆形的,我们教师的门是长方形的,为了使孩子进一步对图形有所了解,激发兴趣,我设计了数学活动《有趣的图形》在活动中,通过让孩子说、看、寻找,培养他们的观察、分析、判断的能力。
1、启发幼儿运用多种感官,观察周围环境,加深对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认识。
2、步培养幼儿分析、判断能力。
1、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找找周围环境中的几何图形。
2、室内墙饰增添几何图行拼成的作品。
3、图片一副,小动物卡片。
4、音乐磁带《郊游》、《划船》音乐、录音机。
1、激发幼儿参与活动的兴趣。
(1)师:太阳公公咪咪笑,花儿草儿弯弯腰,今天天气真正好,小动物出来玩了?
(2)师:有那些小动物要到公园去玩耍?
(依次出示小兔、小鸭、小猫)
它们还带了许多好吃的点心,请大家仔细看看有什么形状的点心?
(互相讲,个别讲)(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
它们放好了点心背好了小包出发了!放歌曲《郊游》
(3)钻近几何图形大门
a师:看公园的大门多神气!这些门的形状棒吗?有什么形状的门?
b“小动物们造了自己喜欢的大门进了公园。”
提问:小动物分别是从什么形状的大门进了公园。
科学有趣的天平教案篇四
《纲要》中指出:科学教育的内容应从身边取材。引导幼儿对身边常见事物和现象的特点、变化规律产生兴趣和探究的欲望。正值寒冷的冬季,空气干燥,经过物体间的摩擦会产生有趣的静电现象。例如有个小朋友在关灯后脱毛衣,听到了噼里啪啦的声音,问老师为什么;有女孩子老师给小朋友梳头时,看到好多头发站了起来。生活中的这些静电现象吸引了孩子们的兴趣,也引起了孩子们的好奇,因此,本次活动从孩子们的兴趣出发,设计了这次探索静电现象的科学活动。帮助孩子们通过自己动手动脑实验探究来解决发现的问题。
1、愿意主动参与探究,体验动手操作的乐趣。
2、了解摩擦产生“静电”,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3、能动手动脑大胆进行实验探究,并交流实验探究的过程和结果。
活动重点:幼儿尝试探索不同的材料摩擦产生静电的.现象。
活动难点:对实验结果进行记录,并交流实验探究过程及结果。
知识经验准备:理解摩擦的含义;有观察到过身边的“静电现象”。
物质材料准备:记录表,大小碎纸屑,塑料小勺,塑料梳子,铅笔,水彩笔,吸管,塑料玩具。
牙签为什么会随着吸管动起来呢?
(一)第一次实验,幼儿初步感知静电的产生
1、设置情境:小小魔术--吸管吸纸屑
(1)刚才杨老师是怎么把纸屑吸起来的呢?引出摩擦的概念。
(2)吸管还可以在哪里摩擦吸起小纸屑呢?引发幼儿猜想。
2、幼儿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第一次实验并做记录。
3、小组展示实验结果。
4、小结:原来在有毛的如毛发,毛衣或绒布上摩擦容易产生静电,然后就可以成功地吸起小纸屑啦!
(二)第二次实验,探索生活中常见物体的静电现象。
1、出示材料,提问:除了吸管外,这些材料都能通过摩擦产生静电吗?
2、幼儿第二次实验,并做记录。
3、交流、分享实验结果
4、小结:经过摩擦后,有的物体容易产生静电,有的不容易产生静电。
观看ppt,了解生活中常见的静电现象。
区域活动:幼儿利用活动区的材料进行静电实验。
家园共育:家长和幼儿一起搜集资料,了解静电与我们生活的关系。
在干燥的秋天,小朋友们常常会发现这样的现象:和别人猛的一碰,会感到被电击了一下,还有脱毛衣的时候会听到“滋拉滋拉”的声音,还伴有亮光。小朋友们对这些现象都充满了好奇心,很有兴趣随老师一起去探索。
在本次活动中,我首先以魔术视频导入,用吸管摩擦后将牙签控制的左右转。小朋友都感到很神奇,一副不可思议的表情,继而欢呼起来,一个个跃跃欲试。所以接下来我让孩子们自己动手尝试,用小棒棒去吸小纸屑。通过与自己身体或衣服摩擦产生静电,大部分幼儿操作成功,很有成就感。接着我便让幼儿继续用其它物品去吸小纸屑,看看哪些是可摩擦起电物品,哪些是不可摩擦起电物品。最后我还让幼儿了解电对人类的危害以及如何防止静电。
通过此次科学活动的展开,让我认识到科学活动要与日常生活紧密结合,要多引导幼儿去观察生活、发现生活,从而热爱生活。
本次活动中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在活动中,有两次幼儿进行实验探索操作的地方,我通过让幼儿边做实验边填记录表来记录实验的过程和结果。但对孩子们记录的结果没有充分地进行探讨。
科学探究活动是对幼儿进行科学教育的重要形式,幼儿在对自然事物的探究活动中,不仅获得丰富的感性经验,而且形成受益终身的学习态度和能力。
科学活动的过程是发现问题-提出猜想-验证猜想-总结交流。在本次活动中,在验证猜想的环节没有给与孩子们充分讨论自己实验验结果的机会。在今后的科学探究活动中,要注意以幼儿为主题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鼓励幼儿进行大胆的科学实验探究活动。
科学有趣的天平教案篇五
1、尝试测量周围的物品并表达测量结果。
2、了解测量工具的长短与测量结果的关系。
1、测量工具:数字条、苦瓜、黄瓜、丝瓜等适合测量的食物
2、ppt课件
(一)活动导入
小猫想请小朋友帮个忙,它想去吃鱼,这有两条路可走请小朋友为它找一条更近的路。(小朋友用目测的方法回答了问题)下面我们学习一种新的方法来检验你们用目测法判断的是否正确那就是自然测量。
(二)量一量
1、教师用数字条(测量工具)示范量一下。
师:刚才小老师是怎样测量的谁会说说。
生:用数字条
师:你说了老师想说的了,这个叫测量工具。
师:还有谁看仔细了,请他来说说
生:对着那条路量的
生:有做记号的
师:你们都说得更好了,观察得更认真了,都看到我有做记号了,还有要补充的吗?还有一个小朋友没有发现。
师:那老师来告诉你
2、师再演示,一边讲解一边操作(强调注意测量时应注意的事项。测量时工具要和被量的物体一边要对齐,每次测量都应做记号,测量中不能留有间隙,也不能重复测量)。这就要自然测量。
3、出示记录表,讲解如何使用并记录次数。
4、幼儿用数字条工具测量苦瓜、黄瓜的长。
师:请小朋友用数字条这个测量工具量黄瓜和苦瓜的长,并在记录表上记录。
(1)幼儿尝试用测量铅笔并在表(一)做记录。
(2)请全班幼儿展示记录表,集体验证测量结果。
师:请小朋友来说说长量了几次?为什么?
生:因为他们苦瓜、黄瓜长所以量的就长
师小结:刚才这个小朋友说得很好,动脑筋了,当我们用同种测量工具测量不同物体,次数多的较长,次数少的`较短。
5、幼儿用数字条测量丝瓜的长度。
师:请小朋友量一量并做好记录。
(1)幼儿进行测量并在表(二)做记录。
6、幼儿说说:还有什么东西可以当测量工具?
(三)结束活动
请小朋友回家的时候用不同的工具测量量量家里家具电器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