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范文怎么写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孩子自我评价篇一
本人待人诚恳,能做到堂堂正正做人,踏踏实实工作,担任长,能协助好校领导做好工作,协调好教师与教师、教师与校领导之间的关系。使每个教师都有一个舒适的工作和学习环境,提高他们工作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工作的原动力,在工作中我更是尽心尽职,克服困难,虽然工作单位离家较远,生活不方便,但我能克服困难,不管春夏秋冬,不管风雨晴天,每天都能坚持早到校,教学上更是积极钻研教材、教法,认真备好上好一堂课,对学生能做到循循善诱,担任班主任,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在加入党组织之前的群众意见征求时,同事们给了我很高的评价,我把它当作是鞭策我今后生活、工作的一笔可贵的精神财富。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孩子自我评价篇二
“从觉察到自我,了解自我的性质和运作方式,到抛弃自我或达到无我,是一个超越的过程。也许这是自我认知的最后终结,而生命体的死亡只是自我认知的停止或中断。”
当年的我坐在慕尼黑大学的教室里,听着讲台上的白皮肤蓝眼睛的教授用英语说出这段话的时候,脑海里出现的是佛家的老僧。
每一个人降临在这世上,问自己的第一个问题必然是“我是谁?我在哪里?我属于什么地方?”,犹如很多失忆者在醒来之后的第一句话一样,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首先会需要确认自己的存在,自己的归属,然后就是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的判断以及对我们内心状态的预估。
自我认知从字面上理解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简单的说,自我认知是指个人对自己的了解和认识、对自己的情绪和感受的认识与调节,以及自我评价、自我规划的能力等,其中包括认识自己的长处与缺点,意识并调整自己的情绪、意向、动机、脾气和欲望,并对自己的行为进行自律和反省,人的一生都在进行,它是一个漫长的旅程。
可我们是否对于“自我认知”有一个非常客观和清醒的了解吗?我们经常会谈论自己的孩子不自信、胆小,做事情没有目标,不能很好和别人合作。我们风风火火的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到了要求孩子大胆,鼓励孩子自信,帮助他们设定目标上而忽略了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帮助您的孩子认知他自己。
去年,一个非常胆小的孩子进入了我们的视线,她在陌生环境中显现出的恐慌和自我保护让我们觉察到在她经历中的颠簸。果然,由于父母的工作关系,她从小就更换了不同的城市与学校,让她在大脑里没有办法回答自己的“归属问题”,她的胆小在我们不断的让他感受到自己的归属感中慢慢的消失了。
如果说人对个体存在的认识和归属感的影响了他的安全感,那么孩子是否能够准确的认识自己行为和能力上的水平则体现在孩子的目标设定和自信感。当一个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估计偏低的时候,他的目标设定就会差强人意并且体现出不自信,当他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估计过高的时候,孩子就会出现我们经常说的“眼高手低”的状况。
每个人定义的快乐与幸福都是不一样的,到底什么工作什么生活状态能让我们快乐与幸福?作为父母,我们都希望孩子能够快乐与幸福,这个答案则来自于人对自己心理状态的认识。我们是否经常机会整理一下自己的心情,我们是否会帮着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绪?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需要帮助孩子分析自己的情绪,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到使用自己的情绪。
这几年,我们越来越多地关注到“自我认知”的重要性,同时也存在些误区:首先,是对“自我认知”的误解。人们把自我认知和通常意义上说的自负、有个性、自我为中心等同起来而忽略了它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其次,个体缺乏进行“自我认知”的时间和空间。在我们的家庭和学校里,很少有涉及这样的教育内容,很少有人会问孩子他会因为什么开心,因为什么难过,愤怒和兴奋,很少有人问我们现在的情绪如何,很少有人倾听我们的感受和想法。最后,个体对自己的认知来自于外界对自己的评价(社会机会、学校机会、家庭机会),而缺乏自己对自己评价的机会。关于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我的需要是什么,我要怎样的生活等等这些似乎更多的是经由别人来告诉给我们的。来自于父母、老师、同伴等重要他人对我们的成长和发展至关重要,但也可能导向负面的结果。
那么,如何在家庭教育中帮助孩子提升对自我的认知?我们为父母提供几点建议,这些看上去很小的细节如果能坚持成为父母和孩子交流中的习惯,就能有效的帮助孩子们分析自己、认识自己。
第一,告诉孩子他的祖国,他的家乡和他的家庭。和孩子讲家族的故事和他自己的故事。通过述说家庭成员及祖辈的故事,孩子能够了解到家族的历史,强化身份的认同。孩子也很喜欢听自己更小些时候的故事,了解自己的历史。一本相册,可以成为父母和孩子回忆、分享、交流的美妙时刻,有促于提升孩子的归属感。一个玩具、一件衣物都是重温旧日时光的好东西。
第二,在与孩子制定目标和计划执行过程中调整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能力”的认识。制定目标中我们能够较容易看到孩子对自己能力的认知是偏高还是过低,这个时候我们不用进行干扰,而是在孩子执行计划的过程中通过和他分析和思考自己的行为结果来让孩子对自己有一个准确的认识。通过调整后的孩子会更好的做出自己能够达成的目标和计划,这样目标的达到率的提高自然就会激发孩子的自信并且创造了各方面能力提高的机会。
第三,鼓励孩子自我反省和自我评价。比如,晚上睡前和孩子一起简单回顾一天的活动,反省做得满意的地方和不满意的地方。在这过程中,父母也对自己的某些事情进行反省,比如“我也许应该换一种方式来做这件事情”之类的话,能够帮助孩子以这样的方式内省。父母不要总是在给孩子评价,当孩子完成某件事情,试试让他(她)来谈谈自己是如何看待这件事情的,重要的是孩子如何看待自己和自己所做的事情。
第四,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心理感受。在和孩子聊天的过程中,和孩子交流他最喜欢的,最烦恼,最不开心和最有成就感的事情都有哪些。在孩子看电视看电影和获取一些信息的时候,交流他的感受。让孩子把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并且我们需要帮助孩子总结和归纳他的感受能让他更好的了解自己,逐渐的他能进行自己喜好的选择,自己需要的选择。
人的存在是一个系统,人的成长是一个过程,在认识世界的过程中了解自己,是一个美丽的旅程。孩子们在这个旅程的起点跃跃欲试,而我们也同样在这个旅程中,让我们就在这样的搀扶中,帮助孩子认识自己的过程也是我们更加了解自己,了解人生的过程。
旅程中,有你,有他,有我们,真好!
孩子自我评价篇三
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自己生理、心理及外部行为做出的一种判定,是自我意识的重要组织部分,是个体重要的心理素质之一。恰当的自我评价对人们的心理活动、行为表现、协调社会生活中的人际关系、适应社会发展等都具有很大的影响。
在平时的教育活动中,我也十分注重孩子们自我评价的培养。在经过尝试之后,我明显地觉得幼儿的自我评价能力逐渐增强,很多幼儿都能客观地看待别人,也能客观地看待自己。比如,在评选文明孩子活动中,我发挥全班幼儿的主动性,让他们自己进行评议。以前,幼儿在讲评中,只爱讲自己的长处,揭别人的短处。现在,通过“七色花”的评选活动,学会了一分为二地地评价自己和他人。同时,恰当地自我评价对培养幼儿的自信心、转变他们胆怯和畏缩等很有效。一些原来性格孤僻、害怕与人交往,对自己估价不足的幼儿变得活泼大方了,他们愿意与同伴一起玩,乐意当小老师,上课也敢于举手发言了。
孩子自我评价篇四
昊昊是我们比较调皮的孩子之一,最近对他的行为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攻击性强、逆反心理严重,喜欢随心所欲这些都是昊昊身上的一些明显特征。别人走得好好的偏偏要推他一下,老师说起床了吃餐点了,他偏偏不肯吃。有时也真拿他没办法。最近我们在班级里开展寻找优点缺点,在说到昊昊的缺点时他着急得哭了起来,嘴里一个劲的说:“我没有缺点,我没有缺点。”这是宝贝对自己的评价。从他的表现可以看出他的思想还是积极向上的。只是还不会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这使我想到其实让孩子能够客观、正确的评价自己对他们来说很重要。正确的评价自己是幼儿学会自我肯定的基础,也是树立自信心的前提。
于是当宝贝出现一些不好的行为时,我马上提醒孩子:“这是优点吗?”孩子也会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行为不对,马上改正过来,效果还不错。我帮他记下每一天中犯下的缺点,当孩子有进步了,缺点少了就给予表扬。这样的方式在昊昊身上还是挺管用的。从那以后孩子的逆反心理也有了很大的好转。其实像这样的孩子他们一方面自控能力差,另一方面也缺少自我评价的能力。让孩子在恰当的评价中进行自我肯定、自我激励、自我调节,孩子才能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孩子自我评价篇五
刚下发了《幼教名师成长案例解读》一书,便匆匆地翻阅了几页,第一章“幼儿成长的四个关键期”中的案例〔1-2〕便让我产生了共鸣。每周五我们中大班的孩子都会评选下周的“阳光宝宝”,竞选过程中包含了孩子对自己的评价。
场景一、二中不难发现区别所在,场景一的竞选标准关注自身“吃饭好、睡觉好、乖”等外部表现,未涉及到自己内心活动和个性品质。评选过程中,教师不是单单的观察者、倾听者,更是引导者,要时刻关注孩子的言语与行为,适时适宜地引导孩子往更高更好的方向发展。场景二的开始雷同于场景一,但教师的一句话“请小朋友想想,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好的表现外,你觉得你还做了哪些值得大家学习的事情呢?”指引着孩子从外部表现的评价向内在品质评价过渡,开始透过外表的行为,评价一些能够表现内在品质的抽象行为,这样的评价才能升华孩子的自我评价,才是评选“阳光宝宝”的真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