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大家想知道怎么样才能写一篇比较优质的教案吗?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会算数的小猫教案篇一
《说话算数》是语文s版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中的一篇略读课文。本文通过记叙圆圆小朋友收到表哥林林从南方捎来的龙眼,想起了自己曾经许下的诺言,后来也用自己的零花钱买了山里红送给表哥,兑现自己诺言的事,表现了两位小朋友说话算话、诚实守信的好品质。
说话算数既是传统美德,又是现代人必须具有的品质。这篇课文比较贴近学生生活,是从最简单的“说话算数”来讲守信的问题。事情不大,围绕着龙眼和山里红展开,圆圆只是“忘了”说过的话,表哥只是说了就能做到,但是这一差别却使圆圆心情沉重,“羞愧极了”,可见圆圆把说话算数还是不算数看得极为重要,从这一点上看圆圆也还是个好孩子。
再和同学共同商讨。运用这些方法去默读课文,以利于形成学生自我读书的能力。
在学生都读懂课文之后,我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课文里的.两个小朋友,你更喜欢谁呢?话音刚落,大部分同学都大喊:“我喜欢表哥!”我接着问:“为什么?”很多同学都讲明了自己的理由,只有一位同学却说喜欢园园。听了他的回答,同学们都笑了,说他喜欢不守信用,说话不算数的人。他反驳道:“我喜欢圆圆是因为她想到自己把说过的话忘得一干二净而觉得‘羞愧极了’,并倒出自己存钱罐里的硬币买山里红寄给林林,这说明她知错能改,是个好孩子。”
听完他的解释,同学们不笑了。有的同学低头沉思,有的同学站起来马上认同。我说:“你的想法与众不同,很有道理。是呀,人谁无过,只要知错能改,同样也是个好孩子。”
为了帮助学生更加深刻地认识园园,我要求他们再次默读课文,找出描写园园神态、动作和语言的词句,用心体会圆圆的纯真可爱,感悟圆圆年龄虽小,却很有羞愧感,是一个努力做到言而有信的孩子。让学生在体会感悟圆圆的情感变化中,在体会圆圆和表哥相约的认真中,感悟到应该从小培养自己良好的道德观念,受到诚实守信的思想教育。
课后,回想起刚才课堂上的情景,让我又一次感受到: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我们老师要把学生看成是独特的人,尊重学生之间的差异,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并把这独特感受当作是一种财富予以开发,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在课堂上发表自己富有个性的见解,敢于打破常规。而我们的课堂才能不断地绽放出创造的火花,充满生命的活力。
会算数的小猫教案篇二
这节课的主要目标是:1.引导幼儿能积极愉快地参与音乐活动;2.学习根据歌词内容做相应的动作;3.在教师的提醒下,不能随意走动,培养幼儿的一定的自制力。
这节《找小猫》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开始部分以游戏导入,“今天猫妈妈要带你们去抓小老鼠,小猫们,你们高兴吗?(高兴),我们去抓老鼠时一定要(轻轻的),不能被小老鼠听见哦。(钢琴伴奏猫走路)幼儿学小猫走找座位。”自始至终是以猫妈妈的身份进入游戏的,孩子们游戏的积极性很高,在活动时提出明确的要求,如小猫藏起来的时候一定要找个安全的地方;藏的时候不能让小老鼠听见声音;猫妈妈来找的时候不能发出响声等。从活动目标上看:大多数幼儿能在教师的提醒下没有乱动,遵守游戏规则的能力较强,游戏时能愉快的参与到活动中,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但是,第二个目标达成度还不够好,幼儿歌曲不是很熟悉,没能很好的跟上节奏做相应的动作,总是沉静在“做迷藏”这个游戏中。
整节活动各个环节连接的较紧密,幼儿的参与性也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小花猫,并且能快乐地做动作。活动中,我觉得在一些环节的设计上,还不够巧妙,在一些细节上把握的还不够,如没有找到的小猫怎么请出来?找到的小猫怎样应答等,没有思考清楚。对幼儿的要求还不是很到位。在整节活动中,小朋友们能积极地配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在动作发展和快乐情绪的培养中,音乐游戏顺利结束。
会算数的小猫教案篇三
1、活动开始前,我让幼儿听找小猫音乐进活动室并按节奏拍手,初步感受这首歌曲的曲调和节奏,然后用“啦”、“呜”、“啊”等让幼儿跟曲调唱,一方面是练习发生的方法,另一方面也增进了幼儿对演唱的兴趣。通过这两种形式,即增加了情趣、降低困难,又使幼儿们在不知不觉中充分地感受并掌握了这首歌曲的曲调和节奏。
2、利用手偶表演的形式也是抓住了我班孩子的兴趣点。当我出示这些可爱的小猫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就被吸引住了,于是我把歌词编成故事用手偶表演,幼儿们认真地听、看并跟着一起讲。我带领幼儿们用手指谣学记歌词,幼儿边用手指做边记歌词,动作帮助幼儿快速记忆歌词,在操作手指中幼儿掌握了歌词。
3、孩子们最感兴趣的莫过于后面的'游戏环节。在游戏前我明确地交代了游戏的规则,躲的时候提醒他们可以躲在小椅子后面。而当游戏进行的时候,我发现孩子们不满足于仅仅藏身于椅子后面,有一部分孩子一唱到“找个地方躲躲好”的时候,就已经往边上的小桌下、钢琴后面躲藏了。见此状况,我也未加阻止,依旧扮演大花猫“镇定地”去找小猫,而被我摸到头以后,小猫们也乖乖地回到了座位上。可见孩子们在游戏中会有自己的想法和创意,他们的兴趣很可能会转移到躲藏的地点上去。针对这样的状况,我觉得可以适当满足孩子们的需要,让他们在遵守规则的情况下,有所创意的游戏。
会算数的小猫教案篇四
这节《找小猫》是一个音乐游戏活动,主要以游戏的形式进行教学。
从活动目标上看:大多数幼儿能跟随音乐有节奏的做动作,游戏时能愉快的参与到后动中,体验音乐游戏带来的快乐。
整节活动各个环节连接的较紧密,幼儿的参与性也很强,能跟着我积极模仿小花猫,并且能快乐的学唱歌曲。活动中,我安排了表演的内容,让幼儿在唱唱跳跳中熟悉歌曲旋律,在游戏情景中理解歌词内容。但是在一些细节上把握的'还不够,不够关注幼儿的个体发展。
整节在活动中,小朋友们都积极的配合。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积极的参与到游戏中。在动作发展和快乐情绪的培养中,音乐游戏顺利结束。
会算数的小猫教案篇五
1、我认真地钻研了课文,确定本文的教学重点是引导学生理解说话算数、诚实守信。
2、教会学生在默读中提问题、理解问题。
3、为了让学生们更好地认识圆圆是一个知错能改、诚实守信的孩子,我联系实际,列举了本班几个学生知错能改、诚实守信的行为,通过他们的言行品质,让学生们感悟、体会诚实守信的可贵。
4、我知道学生的心灵是洁白、透明的,他们对老师的承诺是很期待的,老师的行为是他们的一面镜子,因此,老师的诚实守信是举足轻重的。
5、我能尊重学生独特的阅读感受,对课堂上的“另类”声音不粗暴对待。
6、由于这节课的内容较多,学生讨论的时间短了。
7、如果让我重新上这节课,我会安排两个课时,用一节课的时间引导学生对诚实守信的认识以及它的可贵,让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发言,多举例子。
会算数的小猫教案篇六
首先创设“小猫钓鱼”的故事情境,以趣导入,设悬引思,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活跃学生的思维。所有学生都被有趣的故事所吸引,全身心地投入到故事情节和教师的问题中去,“0的认识”自然引出。
教师用铅笔进行猜数游戏,让学生进一步体会0作为一个数,表示“没有”的意思。游戏中所隐藏的拆、分数的行为,为以后加减法的学习打下了伏笔。同时,猜测激发了学生的好奇心,培养了学生的数感。
教学设计采用了2人的小组合作学习。教学本课时,学生刚入学不久,多人小组合作有困难,因此从2人小组合作开始培养合作意识,同时教师通过评价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
在教学“0”的书写时,教师在学生描红后,请学生说明写“0”时的注意事项。学生能够根据自己描红时遇到的困难,结合老师先前说过的注意事项,一针见血地提醒其他同学写“0”时需要注意些什么。
在“0”的意义教学中,先要求学生独立思考“你都在哪儿见过0”,为学生提供了独立思考的空间,然后再通过小组交流使学生体会到“0”的丰富含义。
小组汇报时不允许重复其他小组已经说过的内容,其目的是为了训练学生养成认真倾听他人发言的好习惯,也有助于开阔学生的思路,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有利于课堂控制。
由于六七岁的儿童无法做到注意力集中40分,因而教学中设计了中场游戏让学生恢复体力和精神。
从整节课来说,教学中教师应该采用更多的评价方式,如通过表情(如微笑)、手势、肢体接触、小奖品等多种形式表扬或提醒学生,控制课堂。
会算数的小猫教案篇七
《小猫钓鱼》是一年级数学第一单元的内容,主要在实践中体会从有到无的变化过程,知道生活中“0”表示的.几种含义,能正确书写“0”。我一直认为培养孩子讲数学故事的能力是非常重要。一开始上课,在导入部分我想让孩子们自己说说图意,让他们用自己的话说一说图中的故事。学生一听这个要求都懵了,不懂得如何下手,因此我赶紧改变方法,开头由老师讲,学生接着讲,师生配合着讲。很快学生就把图意给说得很完整了,紧接着我也就引出了“没有”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为了检验学生对“0”的这一含义的理解程度,我让学生举一些生活实例。一开始学生说不出来,我就举了“老师有一个苹果,吃掉了就没有苹果了可以用数字0来表示”,学生很容易就理解了,说的例子就更加多样、准确了。
但是在讲到“0”的另外一个含义“起点”时遇到了不小的困难。因为投影仪和电脑出现故障,没办法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理解这一含义,只能让他们自己从书上来说自己的发现。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也没有认真观察图,没有突破这一难点。因此我布置了一个课后作业,让他们课后去收集生活中的“0”。在下一次的课堂中多给与他们观察图的时间,加上他们已有了一些生活经验,自然这一难点就突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