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教学反思培训讲稿篇一
近年来,教学反思已成为一种不可或缺的教育教学活动。教学反思从教师个体的视角出发,探索和改善课堂教学方法。本人最近参加了一次教学反思培训,通过深入学习和实践,深有感触。以下是我对教学反思培训的体会和心得。
第一段:意义重大
教学反思作为一种持续性的个体心理活动,对教师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在培训过程中,我意识到教学反思不仅是课程改进的关键,也是教师自我增值和发展的途径。通过反思,教师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的教学方式和风格,并针对自身的不足进行调整和改进。此外,教学反思也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能力和创新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二段:整体流程
教学反思培训以学校为单位进行,由专业的导师负责指导和组织。培训的整体流程包括教学观摩、教学模拟、个案分析等环节。在观摩环节中,教师有机会进入其他老师的课堂,观看和记录他们的教学过程。这不仅可以拓宽教师的视野,还能够从中学习到不同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在模拟环节中,教师需要扮演学生的角色,体验学生的学习过程。通过这种方式,教师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学生的需求和学习难点。个案分析环节则是教师针对自己的一堂课程进行深入的反思和分析,找出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第三段:启发和收获
在教学反思培训中,我受益匪浅。首先,我意识到教师应该从学生的角度出发,关注学生的需求和差异,并根据学生的特点和能力进行个性化的教学。其次,我明白了教学反思需要多角度思考,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还要关注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教育教学资源的利用情况。另外,我也学会了如何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和评价体系,以达到优化教学效果的目的。
第四段:应用与挑战
教学反思在实践中虽然有诸多挑战,但也带来了许多实际应用的机会。我意识到教学反思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坚持和努力。虽然在培训中学到了很多,但真正的应用和实践还需要不断摸索和总结。此外,教学反思还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观察力和判断力,才能够客观地评估自己的教学效果和改进方案。
第五段:展望未来
教学反思培训给我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学习平台和思考空间。在未来的教学实践中,我将继续坚持教学反思的原则和方法,不断探索适合自己的反思模式。同时,我也期待能够和更多的教师一起分享和交流,共同进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总结:教学反思培训给我带来了重大的启发和收获。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实践,我意识到教学反思对于教师来说是一项重要的任务和自我增值的途径。虽然在实践中会面临一些挑战,但我坚信通过不断的实践和思考,必将能够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为学生的学习带来更好的效果。
教学反思培训讲稿篇二
教学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教师而言,教学反思是不可或缺的一环。近期我参加了一次教学反思培训,受益匪浅。在此,我想分享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并希望能够在教学工作中更好地应用教学反思的理念和方法。
第二段:教学反思的重要性
教学反思是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过程、方法和效果进行分析和总结的过程。通过反思,教师能够深入思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选择与运用,从而进一步完善自己的教学工作。教学反思使教师能够意识到自己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和教学效果,及时发现问题并积极寻求解决方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第三段:教学反思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反思包括自我观察、问题分析和解决方案的制定。首先,教师需要对自己的教学过程进行仔细观察和思考,记录下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所见所闻和所想所感。然后,教师需要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查找原因并找到解决方案。最后,教师需要将解决方案付诸实践,并观察效果并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反思过程,教师能够更好地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第四段:教学反思的应用案例
在培训中,我学到了一些教学反思的实际应用案例。比如,在一次数学课堂上,我发现学生对一个概念理解困难,于是我意识到自己的教学方法和表达方式可能有问题。我通过反思,发现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充分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和学习习惯,导致教学效果不佳。于是,我改变了教学方法,采用了更多的实例演示和互动讨论,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了这个概念。通过教学反思的应用,我成功地解决了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段:总结与展望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成长的关键环节,通过教学反思,我深刻地体会到了教学工作的细节与重要性。未来,我将继续应用教学反思的理念和方法,不断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我相信,通过不断地反思和改进,我将能够成为一位更出色的教师,并为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做出更多的贡献。
总之,教学反思培训给了我宝贵的机会去反思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从中获取新的启示和思考。通过教学反思,我更加清晰地认识到教学的重要性,也意识到自我反思对于提高教学能力和水平的重要性。我相信,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我将持续进行教学反思,并不断完善自己的教学方法和策略,为学生的学习成果贡献更多的力量。
教学反思培训讲稿篇三
教学反思是一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方法,通过深入思考和分析教学过程和学生学习情况,不断总结经验,优化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近期,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教学反思的培训,以下是我对于这次培训的心得体会。
首先,这次培训让我深刻认识到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在培训中,讲师通过一系列的案例和教学经验分享,引导我们思考教学过程中的问题。通过反思,我意识到教学不只是单纯地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探索精神。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发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和不足之处,并且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
其次,教学反思需要具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在培训中,讲师讲解了一些常用的教学反思方法,比如教学日志、教学观察和教学记录等。这些方法都可以帮助教师系统地收集和整理教学情况,找出问题所在并提出解决的办法。在培训结束后,我开始尝试使用教学日志来记录自己的教学过程和学生的反应。通过查阅日志,我可以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和进展情况,为下一步的教学调整作出合理的决策。
第三,教学反思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在培训中,我了解到教学反思并不只是指教学失败时才需要进行,而是需要贯穿教学的始终。无论是教学成功还是失败,都需要进行反思。教师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勇于直面自己的问题,并且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只有接受自己的不足,才能不断进步。
第四,教学反思需要与同事进行交流。在培训中,我有幸和其他教师进行了交流和讨论。我发现,与他们的交流可以帮助我更全面地认识到教学中的问题和解决办法。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独特的经验和教学方法,通过与他们的交流可以拓宽自己的教学视野。因此,建议教师应该积极参与教学社区和教研活动,与其他教师共同反思和探讨教学问题。
最后,教学反思需要坚持不懈。在培训中,我认识到教学反思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没有任何一个教师能在一开始就达到完美的状态。只有坚持不懈地进行反思,不断地去改进自己的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效果。因此,我决定将教学反思作为我教学生涯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不断地去完善和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综上所述,通过这次教学反思培训,我深刻认识到了教学反思的重要性,并且学到了一些方法和技巧。教学反思需要保持开放的心态,并与同事进行交流。最重要的是,教学反思需要坚持不懈。只有不断地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才能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我将积极应用这些心得体会到我的教学实践中,以期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
教学反思培训讲稿篇四
4月15日下午,外语组在二楼会议室召开教研组会,对刚刚进行的月考进行成绩反馈及教学反思。
组会中,各年级根据本年级情况针对考试内容、学生情况进行细致详细的分析和反馈,并根据月考成绩初步制定后面的教学思路和教学计划。
自上学期期中以来高一年级学生流动较大,学生人心浮动,情绪浮躁,高一备课组4位任课老师在教学的同时对学生通过聊天、做思想工作等形式稳定学生英语学习的情绪,在备课中加强英语基础的学习和巩固,通过词汇小卷测试等方式让学生反复记忆词汇,为阅读和完型类题型打基础;根据学生能力有针对性的挑选阅读理解、完形填空练习,并督促学生每天完成,课堂上讲解,课后归纳总结。
高二年级在学考复习的基础上,从头带领学生学起,查漏补缺。在讲解教材重点的同时,精选高考原题进行完型、阅读等题型的实战练习,并对每一篇阅读进行精讲,让学生通过阅读记忆掌握所背诵的词汇,并真正做到理解运用。年级备课组老师通过学业水平考试较好的成绩,对学生学好英语有了更大的信心,在今后的教学中仍然以鼓励和引导学生增加学生学好英语的信心为重点,做好高考复习。
在高三年级刚刚进行的模拟考试后,高三年级老师对试题及学生答题情况进行及时分析和反馈,根据教学情况制定了最后复习阶段的措施:做好学生思想工作,稳定学生情绪。在教学中精选题目,加强练习和指导,尤其是加强高考套题练习,让学生习惯高考题型和题量,克服烦躁心理,适应高考英语的节奏。
这次组会各年级备课组对本年级的学情和教情分析和反馈,组内在交流中互相学习借鉴,在教学中将有效的方法通过实践,不断进行互补,在教学中不断反思、纠正,以期为学生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提供充足和合适的学习材料和学习方法,让学生学有所获,不断进步!
教学反思培训讲稿篇五
1.教师面临新的机遇与挑战新一轮的课程改革对每位教师来说,既是一种严峻的挑战,也是不可多得的一次机遇,教师是新课程的开发者,是“用教科书教,而不是教教科书”,重新认识、定位自己的角色。教师们迫切更新理念,提高整体素质,重研讨、重实践、重反思、重互助的新型教研氛围蔚然成风,新课改有力促进了教师的专业成长。
2.学生更喜欢数学了新课程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比传统教材关注学生的兴趣与经验,更关注学生的现实世界,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的“自我需求”,密切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相联系,引导学生亲身体验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课堂呈现勃勃生机,教学方式灵活多样,师生之间平等交流、共同学习的民主关系逐步形成,学生更喜欢数学了。
但是新课程的教学改革一方面取得可喜的成绩,另一方面也出现了不容忽视的问题。可以说,成绩与问题就像一个硬币的两面,是新课程教学改革过程中无法回避的一对矛盾统一体。对于成绩,必须给予肯定,同样,对于问题,也必须给予正视。
教学过于追求“情境化”教学情境的创设是引发学生主动学习的启动环节,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有目的此创设教学环境,不仅可使学生掌握知识、技能,更能激活学生的问题意识,生动形象的数学问题与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于追求情境化,“上游乐场分组玩”、“上街买东西”,单纯用“生活化”、“活动情趣化”冲淡了“数学味”,忽略了数学本身具有的魅力。新教材提倡设置问题情境、活动情境、故事情境、竞争情境等,但教师不能简单化机械理解新课程理念和教学方法。“境由心造”——富于时代气息的情境的设置只有在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及认知规律的前提下,学生才能学会从数学角度观察事物和思考问题,真正由情感体验激发有效的数学认知活动。
新课堂与旧课堂的一个重要区别就是“活”起来了,课堂充满了生命活力,呈现出了生气勃勃的精神状态,思维空气浓厚,情理交融,师生互动,兴趣盎然。学生“小脸通红,小眼发光,小手直举,小嘴常开”。但是一些课堂虽有温度,却没有深度,虽然让人感受到热闹、喧哗,但极少让人怦然心动,究其原因,就是课堂缺少思维的力度和触及心灵深处的精神愉悦。更令人担心的是,有些教师非常自觉地拒绝这样的深度:精彩、深刻的讲授被视为不尊重学生,对课文的深入拓展被当做应试的产物;宁愿要肤浅的热烈,也不要片刻的思维的沉静。
有些教师常讲“我们要蹲下来与学生对话”,如果是平等的,有必要蹲下来吗?部分教师常重教案的精心设计,注重从如何教的层面考虑,照“案”宣科时,更关注的是教学进度和当堂的教学效果,忽略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做数学”的过程,置学习过程中的“想不到”于不顾,只是形式上的牵着学生去合作、探究,不愿放手让学生去体验问题、发现问题和提出问题,淡化探索,重模仿,教师实质上还是“解题的指导者”,走出了新课程倡导的学生是探索知识的“主动建构者”的意境。
,乐于与他人合作交流是新课程教学中评价一个学生的重要指标,但评价要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尤其是定性部分更要关注学生是否真的有效参与、独立思考,真正获得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部分教师刻意追求上课气氛热闹,笑声越多越好,小组讨论流于形式,讨论问题数学思维层次低,指向不明,为讨论而讨论,以问代讲,“双向交流”太多太滥,教学出现盲目性、随意性,教学过程匆忙零乱,缺乏整体性。课堂教学贯穿新课程理念必须重视“三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学科基本思想方法,重视教学目标多元化: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鼠标代替粉笔计算机辅助教学作为现代化教学手段能处理好静与动、局部与整体、快与慢的关系,适时选取有探索意义的.课件和内容能调动学生的学习情绪,提高兴趣,扩大知识的信息量,启迪思维,提高效率。有的教师整天忙于制作的课件只是课本搬家,替代了小黑板,有的数学课应用多媒体手段,视听图画晃动频繁,学生眼花缭乱,仅仅让五彩缤纷的图画增强学生的感官刺激,课件只是一种点缀,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和理性思考。教师应把现代化教学手段与传统的教学手段(教具、学具、黑板)结合起来,优势互补方能使教学手段整体优化。
在传统课堂教学中,教师往往把教材当成学生学习的唯一对象,为了达到这个目标,教师就牵着学生的鼻子去“钻”教材、学教材,甚至去背教学参考书。教材被神化了、被绝对化了,教学变成了教书。这是一种极其狭义的教学。新课程改变了教师仅把课程当作教科书或科目的观念,教师不再是课本知识的可怜的解释者、课程的忠实执行者,而是与专家、学生等一起构建新课程的合作者。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得好,“花草是活书。树木是活书。飞禽走兽小虫微生物是活书。山川湖海,风云雷雨,天体运行都是活书。活的人,活的问题,活的文化活的世界,活的宇宙,活的变化,都是活的知识宝库,都是活的书。”这部宏大、深邃的“无字书”走进了新课程,成为学生阅读、思考、探究的对象。这是新课程十分可喜的变化。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出现了教学内容的泛化现象。
在新课程中,教材不再是一个封闭的、孤立的整体,而是开放的、完整的“课程资源”中的有机构成部分,教材成为了学生与他人、生活、社会、自然等发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有些专家据此把教材比喻成为教学的“引子”,这是对传统教材观的超越。教材是引子,依然强调了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超越教材的前提是基于教材,但是不少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却忽视了学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过早、过多地补充内容,海阔天空,甚至偏离文本大谈从网上查阅到的资料,教材受到了冷落,教学活动失去了认知的停靠点。
设置适当的情境,赋予知识鲜活的背景,使学生在把握知识来龙去脉的过程中获得情感的体验,更能体现知识的教育和人文价值。然而,情境设置必须自然地呈现这种紧密联系,而不能“为了情境化而设置情境”,如某教师在讲“两步计算式题”时,课始,创设了去游乐园玩的情境。课件演示:两个学生乘车来到游乐园门口,遇到了“拦路虎”,要求学生闯过“迷宫”才能进门,教师充满激情地问:“同学们有信心闯过吗?”同学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有!”课件显示迷宫图:把算式和正确的答案连起来,连对了就能走出迷宫(只有一题是两步式题,其余均为一步式题)。学生顺利闯关后,教师表扬:“真能干!”追问,“这些题目中哪一题是与众不同的?”从而揭示课题“两步计算式题”。可以说,这种情境与教学内容并没有任何内在的实质性的联系,只是外加的一顶“高帽子”。
加强教学与社会生产和生活实际的联系,是改善学生对知识和知识学习的情感体验与价值认同的必要途径之一。然而,教学内容所联系的实际,必须是真正的实际,而不是给知识教学所穿的一件“外衣”。一些课堂上,教师牵强附会地联系实际,反而防碍了学生对知识的正确理解。
本次课程改革坚持以人为本的指导思想,以弘扬人的主体性为宗旨,将实现学生充分的、有个性化的发展放到了突出的地位,尊重每一个学生做人的尊严和价值,关注每一个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学生多样化、个性化的学习。应该说,无论从理念还是从实践角度说,这都是很了不起的进步。但是,对这个过程出现的问题也不容忽视。
强调了学生的独特见解(体验)却忽视了对文本的基本尊重
在数学课上,有十几种解题方法;在人文课程里,对文本有十几种理解。有的方法巧妙,有的较为繁琐;有的切中主旨、视角独特,而有的却是牵强附会、浅尝辄止,真可谓众说纷纭,而教师在此是“听其不语”,结果一节课下来,学生或是各执一词,不及其余,或是莫衷一是,无所适从。
应该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
独特体验,鼓励学生自由地、创造性地、个性化地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尽可能地提出自己的个人理解,富有独特、个体性地来把握这个世界的真谛和意义,这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策略。但是由于学生自身认识的局限性,从而不可避免地出现了各种主观性偏差。
新课程强调尊重、赏识,其实质是强调教师要相信学生的发展潜力,要保护学生的自尊心,要尊重学生的人格尊严,要给学生创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成长氛围。应该说,相对于传统教育对孩子吝于肯定、褒奖,过于批评、严厉,新课程倡导尊重、赏识,这对于保护学生的自信心,激发学生的上进心,无疑是很有必要的,实践上也确实起到应有的作用。但是,强调对学生的尊重、赏识,并不意味着对学生要一味表扬。课堂上,经常听到一些教师对学生取得的一点成绩大夸其口:“你很聪明”、“你回答得最好”,这种过多的“廉价”奖励过分注重形式,缺乏激励性,甚至会误导学生,以为自己的答案真的很好而沾沾自喜,习以为常,听不进不同意见,还可能导致学生浅尝辄止,不再探究,这便是误区。
正如一味惩罚并不可取,一味地夸奖学生同样弊大于利。对学生而言,过多的夸奖会导致上瘾,迷恋夸奖对学生发展绝对无益;同样过多的夸奖也会让学生习以为常,无动于衷,也起不到鼓励的作用。完整的教学既需要表扬,又需要批评。
传统的不一定都是糟粕,流行的也未必全是精华。传统是继承的基础,承前方能启后,教学教育改革和创新亦是如此。
最后,我想用一个故事作结。“有一个放羊娃,人们问他为什么放羊,他回答:赚钱。人们问他赚钱干什么,他回答:要媳妇生孩子。人们又问他:孩子长大干什么,他回答:放羊。”多么朴实,但又多么悲哀!
新课改如果不引领教师彻底更新教育理念,不冲破原有传统教育思想。那么,无疑也将走进一个怪圈,演绎一出新悲剧!坚信课改的冬天必将过去,课改的春天即将来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