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告,汉语词语,公文的一种格式,是指对上级有所陈请或汇报时所作的口头或书面的陈述。那么报告应该怎么制定才合适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报告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定密管理自查报告篇一
2.柏拉图,希腊人,《理想国》,雅典学院,理念世界和现象世界;
3.康德,德国人,德国古典哲学,三大批判;
4.笛卡尔,法国人,理性主义,我思故我在;
5.黑格尔,德国人,辩证法,历史哲学,绝对精神;
6.阿奎那,意大利人,经院哲学,没有任何智慧是可以不经由感觉而获得的;
7.洛克,英国人,自由主义,经验主义,《政府论》 《人类理解论》;
8.休谟,英国人,怀疑主义,《人性论》《自然宗教对话录》;
9.奥古斯丁,出生于阿尔及利亚,《上帝之城》《基督教要旨 》《忏悔录》;
10.斯宾诺莎,荷兰人,理性主义,自然神论,政治的目的是自由;
12.苏格拉底,希腊人,伦理哲学,哲学家是爱智慧的人;
13.叔本华,德国人,唯意志论,伦理学,美学;
14.贝克莱,爱尔兰人(当时属英国),经验主义,《人类知识原理》;
15.尼采,德国人,权力意志论,上帝已死,我是太阳;
16.霍布斯,英国人,机械唯物主义,《论政体》《利维坦》;
17.罗素,英国人,分析哲学,逻辑学,《西方哲学史》;
18.卢梭,法国人,启蒙主义,《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社会契约论》;
19.普罗提诺,生于埃及,新柏拉图主义,太一为万物之源;
20.费希特,德国人,德国古典哲学,《全部知识学的基础》《自然法权基础》;
*._哲学家也被列入西方哲学行列,得分最高的是伊本西那的15分。
定密管理自查报告篇二
46.教育受制于社会,因此教育的目的、内容、方法取决于社会的现实要求。
【参考答案】
错误。
教育目的是指教育要达到的预期结果,反映了教育在人的.培养规格、努力方向和社会倾向性等方面的要求。它主要回答两个问题:一是规定教育“为谁培养人”;二是“培养什么样的人”。前者是关于教育活动的质的规定性:后者是关于教育对象的质的规定性。
社会本位论把满足社会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德国的纳托普、凯兴斯泰纳,法国的涂尔干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不应从人的本位出发,而应从社会需要出发,根据社会需要来确定。(2)个人只是教育加工的原料,它的发展必须服从社会需要。(3)教育的目的在于把受教育者培养成符合社会准则的公民,使受教育者社会化,保证社会生活的稳定与延续。(4)社会价值高于个人价值,个人的存在与发展依赖并从属于社会,评价教育的价值只能以其对社会的效益来衡量。社会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社会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社会出发,满足社会的需要,具有一定的合理性。但它过分强调人对社会的依赖,把教育的社会目的绝对化,完全割裂人与社会的关系,极易导致教育对人的培养只见社会不见人,单纯把人当做社会工具,而不是把人作为社会主体来培养,造成对人发展的严重束缚和压抑。本题比较倾向于社会本位论。
个人本位论把满足个人需要视为教育的根本价值,以法国的卢梭、瑞士的裴斯泰洛齐、德国的康德、法国的萨特为代表。他们主张:(1)教育目的的根本在于使人的本性、本能得到自然发展。(2)重视人的价值、个性发展及其需要,把人的个性发展及其需要的满足视为教育的价值所在。(3)个人价值高于社会价值,社会只有在有助于个人的发展时才有价值,教育的价值应当以其对个人发展所起的作用来衡量。
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重视教育的个人价值,强调教育目的从个人出发,满足个人的需要,具有一定台勺合理性。特别是在文艺复兴以后的历史条件下,它对于打破宗教神学和封建专制对人的束缚,倡导人的自由和个性解放,提升人的价值和地位,使教育回归到人间等方面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但激进的个人本位论者离开社会来思考人的发展,无视个人发展的社会需要和社会条件,甚至把满足个人需要和满足社会需要对立起来,把教育的个人目的和社会目的看成是不可调和的,这极易导致唯自由论和个人主义倾向。可见,个人本位的价值取向与社会本位论一样,具有明显的片面性。
47.教育应与人的天性合作。
【参考答案】
正确。
人的成长是在人与外部环境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实现的,教育在人的成长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外部条件,而人的天性则是人成长的内部依据。天性即人的身心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指人与生俱来的、自然形成的特性,是不可改变的;而教育的目的直接指向的是受教育者含有对人的素质发展的要求,这种要求不仅要依据社会现实及其发展来确定,也要依据人身心发展的规律和需要来确定,否则就会导致实际的教育活动脱离学生身心发展水平,难以有效促进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必须符合人的天性,遵循人身心发展的规律性。人的天性虽然是隐而不露的,但是在教育的过程中天性是不能够被压抑的,如果人的天性受到压抑和侵害,教育培养人的目的就很难实现。所以教育应当以人的天性为前提,尊崇天性、顺应天性,通过天性教育,采取符合人天性的教育内容和教育方法,才能促进人的和谐发展,全面发展。
48.认知风格就是认知策略
【参考答案】
错误。
认知风格又称认知模式,指个体在信息加工过程中表现在认知组织和认知功能方面持久一贯的特有风格。它既包括个体知觉、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方面的差异,又包括个体态度、动机等人格形成和认知能力与认知功能方面的差异。个体的认知风格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场依存性与场独立性;分析性与非分析性概念化倾向;对认知域宽窄的选择;对两可与非现实体验的不容忍;复杂认知与简约认知;记忆过程中信息的整合与分化;扫描与聚焦;冒险与保守;解决问题的滞阻与畅通等。由于个体的认知风格不同,教学中有效的学习指导方法也应有所不同。
认知策略是学习者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其基本功能有两个方面:一是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加工与整理;二是对信息进行分门别类的系统储存。认知策略是指运用有关人们如何学习、记忆、思维的规则支配人的学习、记忆或认知行为,并提高其学习、记忆或认知效率的能力。认知策略是加工信息的一些方法和技术,有助于有效地从记忆中提取信息。包括注意策略、复述策略、精细加工策略、编码与组织策略。
因此,认知风格不是认知策略。
定密管理自查报告篇三
2.希波克拉底,希腊人,体液说,希波克拉底誓言,早期遗传论;
3.科赫,德国人,病原体研究,传染病防治;
4.盖伦,生于土耳其,活体解剖,外科手术,总结希腊罗马医学;
5.帕拉塞尔苏斯,瑞士人,将医学和炼金术原理结合,奠定了医疗化学的基础;
6.埃尔利希,德国人,自体免疫,侧链学说;
7.雷奈克,法国人,听诊器,胸腔医学;
mccollum,美国人,维生素,小白鼠研究;
9.弗莱明,英国人,青霉素,溶菌酶;
10.帕雷,法国人,现代外科和病理学,医疗器械发展;
11.贝林,德国人,血清疗法,被动免疫;
12.约瑟夫·李斯特,英国人,手术消毒技术,创口感染研究;
13.北里柴三郎,日本人,鼠疫杆菌,血清疗法,发展现代日本医学;
,英国人,医学教育,疾病分类法;
15.维萨里,比利时人,人体解剖,人工呼吸;
16.多马克,德国人,磺胺;
17.卡雷尔,法国人,器官移植,优生学;
18.弗洛伊德,奥地利人,精神分析理论;
hunter,英国人,活体解剖,淋病和_研究;
20.塞麦尔维斯,匈牙利人,妇产科消毒法,做手术要洗手;
定密管理自查报告篇四
以上结果并没有强烈拒绝“无时间效应”的原假设,但仍有确定了时间效应的存在,因此我们试图通过建立re模型来排除个体效应以re的形式存在。
上表显示,lm检测强烈支持“不存在个体re”的原假设,即认为在“re”与“混合效应”二者之间,应选择“混合效应”。
作为对照,我们也对re模型进行mle估计。
同时,我们使用豪斯曼检验,进一步确定究竟使用fe还是re模型。
5
通过精确的数学模型分析,我们认为,中国与美国、法国、德国的关系变化影响因素分析,应当适用固定效应模型而非随机效应模型。
定密管理自查报告篇五
2.开普勒,德国人,行星运动三定律,天文望远镜;
3.威廉.赫歇尔,英国人(生于今德国),恒星天文学,天王星,巨型望远镜;
4.拉普拉斯,法国人,天体力学,太阳系起源的星云说;
5.哥白尼,波兰人,日心说;
6.托勒密,生于埃及,一般归于希腊人,地心说,《至大论》;
7.第谷布拉赫,丹麦人,天体观测记录,第谷宇宙体系;
8.哈雷,英国人,哈雷彗星,南天星表,在天文研究中引入牛顿物理;
9.乔.卡西尼,法国人(意大利裔),巴黎天文台,光速有限说,太阳系天体测距;
10.喜帕恰斯,生于今土耳其,一般归于希腊人,天体测量,星表,星等,岁差;
11.巴德,德国人,星族,造父变星分类和星系测距,超新星研究;
12.哈勃,美国人,哈勃定律,宇宙膨胀,星系分类;
13.贝塞尔,德国人,天体测量,恒星测距,星表;
14.哈金斯,英国人,光谱学,区分星云、星系光谱差异,观测到红移;
15.海尔,美国人,建造天文台,海尔望远镜;
16.爱丁顿,英国人,广义相对论的观测证明,恒星内部结构研究;
17.赫茨普龙,丹麦人,赫罗图,恒星演化;
18.奥伯斯,德国人,小行星和彗星观测,奥伯斯佯谬;
19.柯伊伯,美国人(生于荷兰),行星天文学,柯伊伯带;
20.赫维留,波兰人,星座命名,月球观测,巨长望远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