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优秀的教案都具备一些什么特点呢?又该怎么写呢?这里我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教案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一
情境教学是把儿童的认知和情感活动结合起来,将儿童带入一种思想境界,以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积极性、创造性,使之在探究的乐趣中激起学习兴趣的一种教育教学方式。《火车开了》是一年级第一册中的歌曲,一年级的学生好动、好玩、我抓住这一特点,以游戏和视唱、听唱相结合的方法进行教学,效果非常好。教学中,我设置学生坐火车去旅游这个情境入手,在车厢里进行模仿火车开动时的三声部节奏训练,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在情境中玩、学,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歌曲。
在本节课的教学中,我在以下两点有了点滴突破:
1、首先,我引导一年级学生进行了三声部的节奏训练。一年级的学生在节奏上只需掌握由四分、八分、二分音符组成的四小节节奏即可。但在这节课我尝试着组织学生模仿火车开动时的节奏训练。一组用“呜-”模仿汽笛声;一组用“hong hong hong……”模仿慢慢开动的声音;另一组用“咔嚓咔嚓咔嚓……”模仿快速行进的声音。学生在我的引领下有序的进行着,开始有些合不上,但经过讲解与练习,最终三个声部完成的很好。在这可以看出孩子的可塑性是很强的。
2、其次,带领学生试着视唱歌曲旋律,以培养学生初步视唱的能力。视唱旋律应该在二年级进行,我把这一环节在平时的课堂中逐一渗透,这样不仅有意识的培养了学生的视唱能力,还对口琴教学有了很大的帮助。我先弹两小节歌曲旋律,让学生仔细聆听,然后在视唱,不仅培养学生的聆听能力,也慢慢培养了学生视唱的能力。
在教学中还存在着不足:在孩子唱会歌曲后,我带领孩子做了一个开火车的游戏,孩子一边唱一边模仿火车开动的动作。在学唱歌曲时,我采用的是中速。孩子们都能够有表情的演唱,在表演唱这个环节,歌曲的速度突然提到了快速,有的学生适应力很强,可以有节奏的唱起来、动起来;但还是有部分学生只会做动作,而忘记了歌词。这一环节没有达到我所设想的效果。一年级的孩子年龄小、气息不够稳。第一课时学生能够准确地随音乐有表情的演唱歌曲,就很棒了。学唱歌曲要由慢到快,表演歌曲可放在第二课时,这样孩子有一个适应的过程,我想效果会比较好些。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二
《小猪问路》是一篇常识性的小童话。篇幅中等,内容浅显易懂,语言生动有趣。依据本单元听说读写的目标,制订了适合本班的教学目标,即:生字识记要求、词语积累、新笔画的认知、朗读要求及说话训练,均在课堂上一一达成。可见,依据教材内容所设定的教学目标,比较合理、贴切、有效。因此,课堂气氛活跃,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
在学习生字“猪”时,学习了新的部首“反犬旁”,并复习了带有反犬旁的熟字,如:猫、狐狸、狗……学生对熟字的回忆比较清晰,回答范围较广。认识了新笔画“弯钩”,学生描红两遍后,就出示了课题、齐读。从学生朗读课题的情况看,他们已经开始喜欢这个故事了。整个复习导入环节,紧凑有效,同时也一定程度上激起了学生想进一步了解主人公,了解故事的兴趣。
接着,利用媒体课件,播放课文动画,整体感知全文。这样有利于养成学生良好的收看与倾听习惯,还很自然的将孩子带到课文的情境中去。在学习生字的板块中,教师设计为小组合作学习,要求学生按照自学要求,逐一完成。学生的讨论十分热烈,纷纷交流自己独特的识字心得,真正起到了合作互助的目的。
在朗读环节中,教师通过指名读、合作读、男女生赛读、引读等形式,很好的做到了不加字不漏字的朗读。再通过抓住关键词,进行指导朗读。课文中的知识点是关于本文中提到的乌龟与大象的基本知识,既是对课文内容的总结,又为“小猪应该这样问路”进行说话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
在课堂教学中,也有一些不足之处:比如生字教学在时间把握上,还不够紧凑。如在教学中能突出重点,有详有略,那就更好了。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三
在识字教学课上,我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达到识字的目的。
1、看图识字低年级学生具体形象思维比较活跃,特别是一年级学生,如果通过生动而有趣的图片,并结合生活实际联系身边的人和事物引导学生认识事物将有利于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
2、比较联系识字在生字中有许多形近的,在学习时,不让学生单独去认字,而把形近的字一并出现,在比较中识字,在联系中区别。
3、游戏识字学生学过的字很快会忘记,在教学过程中,巧妙利用游戏设计丰富多彩情境使学生乐学,喜欢学,有主动学习的意愿,能够主动识字,快乐识字。
4、结合生活识字汉字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让学生养成留意周围的事物,学习生字的习惯,我让学生在校内,在家里,在街上,在社区,通过读书,看报,看电视,看广告字??只要见到汉字,就鼓励学生自己去识记,不认识的字主动回家问家长,达到识字目的。
5、指导学生正确理解字义在识字教学过程中,我还根据汉字字义方面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指导学生联系实际生活,用具体事例加注明,我用直观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字义,把抽象的知识变成学生看得见,摸得着,听得到的东西等,帮助学生在理解字义方面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四
《识字2》是人教版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的一篇识字课。该课借鉴传统“三字经”的语言形式,利用传统《三字经》押韵上口、好读易记的特点,将识字写字教学与爱长辈、爱家庭的教育融为一体,并赋予爱的教育以新的内涵。
这篇韵文节奏感强,读起来琅琅上口,学生朗读积极性很高,正确流利地朗读比较容易。文章所蕴涵的爱的教育不容我们老师忽视。特别是现在的小孩子以自我为中心,不懂得关爱他人。本课教学我我从激发学生的朗读兴趣入手,采用多种形式朗读,师生对读、生生对读,男女生分读等方式,营造宽松、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孩子们在朗读中读懂诗文。孩子们也一遍一遍地读着,乐此不疲。孩子们那么喜欢读“三字经”,何不让他们自己也来编一编。
于是在让孩子说好怎么样才是有礼貌的孩子后,我让孩子们把内容编成三字经,有些孩子是这样编的: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爷爷早,奶奶好,父母走,说再见。
小朋友,正年少,尊长辈,懂礼貌,老师早,同学好,对不起,没关系。
在让孩子们说完你会做什么家务事后也让孩子们自编三字经: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自己事,自己做,洗手帕,穿鞋子。
家务事,愿承担,洗碗筷,扫庭院,擦桌子,倒垃圾,不叫苦,不叫累。
我还鼓励他们读读、背背自己编的三字经,使孩子们在快乐中学到了知识,学懂了道理,锻炼了语言表达能力。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五
上下。
1、知识与技能:能确定物体上、下的位置与顺序,会用上、下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
2、过程与方法:在具体的活动中,让学生体验上、下的位置与顺序,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初步培养学生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和按一定顺序进行观察的习惯是难点。
自主、合作、探究。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的上面是谁呀?”“你的下面是谁呀?”
二、掌握新知、合作探究
活动一:先出现小鸟和小兔图,把松鼠从情境中去掉,重点观察小鸟和小兔的上、下位置关系。
(学生小组活动,充分自主地说出小鸟和小兔的位置关系)说出谁在谁在上面,谁在谁的下面。
言的完整性)
“你的下边是谁?”
“小兔的上面是谁,下面是谁呀?”
“小兔在小鸟的哪面?”
“小鸟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兔的哪面?”
“小松鼠,你在小鸟的哪面?”
3、如果森林的医生啄木鸟也落在这棵松树上,该怎样描述这些小动物的位置呢?(小组讨论、合作交流完成)
活动二:摸鼻子,眼睛游戏
学生用右手食指指住鼻子尖,老师喊让学生自己摸,喊:“嘴巴!”学生指嘴巴,老师喊“眼睛”学生摸“眼睛”
,摸完以后同桌说出“眼睛”“鼻子”“嘴巴”三者的关系。(自由发言)。
活动三: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说一说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活动四:请同学们说一说教室中物品的上下位置关系。
三、巩固练习、扩展思维。
1、说一说65页3题(投影片)
2、请你分房子(第65页的4题)(设影片)(要求把确定的位置与简单的推理结合起来)
3、第59页的5题:小红住在小英楼上,小英住在小兰楼上,谁在最上面?谁在最下面?
四、课堂总结:
体验到:一个物体的上下位置不是绝对真理的,而是相对的,并且还可以变化。在我们生活中,有许多这样上下关系的例子,数学就在我们身边,让我们用自己的眼睛去发现我们身边的数学吧!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六
今天停电,昨天准备好的课件一个也没法用。用上了久违的黑板,没想到孩子们都学得挺认真的,效果也很好。
看来跟孩子们得时常换换口味,不能天天吃肉,也得吃吃青菜,这样营养才全面。
教学前先复习声母表,再复习六个单韵母,接着就告诉孩子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
六个单韵母非常爱交朋友,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一他们交朋友后产生的新朋友。出示aieiui.指出这种韵母叫复韵母。让孩子们自己谈谈对复韵母的理解。
接着教学aieiui的发音方法,孩子们学得很认真。
学习它们的四声的时候,借鉴了大家的方法,特别指出ui是最懂得谦让的孩子,他们排队,谁在后,声调高标在谁的头上。
因为看到今天孩子们学得很认真。竟然没有要组织教学,于是心大了,把ai的拼读出提上来教了。于是学生写的时间就少了。
上完后心里很后悔,实在不该贪多的。不少孩子没有在课内完成写字任务,留到了下课,坐在那儿看孩子们写作业,心里很不是滋味,我占用了他们本来不多的玩的时间!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七
中华民族拥有几千年的文化传统,民间文化具有多元性,童谣是非常有中国特色的艺术之一,童谣以其灵动的想象力,丰沛的游戏精神为孩子们构筑起一方快乐的天空。以民间童谣为载体的民间童谣游戏,将生动有趣的民间童谣以游戏的形式呈现,更是极富研究价值的乡土文本,对于今天的孩子,它还是一座传承民族文化的桥梁。
我园在阅读节活动中开展了童谣游戏教学,这对于我这个十多年教龄的教师而言也是一次尝试、一种挑战,童谣大多数来自于民间,而这些儿时的游戏渐渐的淡出了我们的视线,可现在却又再一次重拾,给了我更多回忆童年的时刻,也在追忆那些逝去的青春。这一次的教学要求是童谣游戏,于是我了选择简单、有趣,与动物有关的童谣《点点虫》,让幼儿在巩固动物特征的基础上学念与表演,在游戏中感受学童谣的轻松、愉快。
整个活动我设计了三大块内容,以层层递进式的方式让幼儿感知、体验与游戏。
一、情境导入式。创设小动物举行才艺比赛的情境引幼儿进入本次活动中来,运用直观的图片,让幼儿巩固对小动物特征的认识,知道毛毛虫会什么本领,然后学一学,使幼儿在边玩边学中学习新知。并以相同的方式让幼儿说出公鸡、小狗和鸟的本领,这一并列式的提问,能让幼儿回忆起不同动物的特征,对于幼儿来说是知识的巩固,所以在这里用的时间也相对较少,孩子们很快就能说出来,而且乐于用动作表现,使活动气氛一下子就活跃了。
二、表演游戏式。这首儿歌是比较简短的,对于幼儿来说学念是非常容易的,那么如何让孩子们更有兴趣的念呢,我采用了演一演和集体游戏的方式。对于每一种动物我都让幼儿进行模仿表演并学说该句,使幼儿在动作表演中巩固认识,这一环节孩子们特别感兴趣,模仿得都很到位,很多幼儿特别喜欢表现毛毛虫爬,总是手脚着地的表演,非常的形象。趁着这一活跃的气氛,我将活动的形式进行进一步的提升,玩集体游戏——点点虫。在我的预设中是先由老师来做点虫人进行一次游戏,对于幼儿来说是一种游戏规则的介绍,接着请一名幼儿来当点虫人,然后再请2人或3人来当点虫人同时开始,但在活动中,幼儿对于被点到后做什么动作不是很理解,所以在第一次游戏时,我进行了语言的提示和动作的指导,接着我就请了2名幼儿当点虫人,这对于幼儿来说还是很有难度的,因为要边念童谣同时顺着一个方向点,个别幼儿还是会有一点迷惑,所以在此环节,我觉得幼儿没有很好的感受游戏带来的乐趣,这是本次活动中需要进一步优化的环节。
三、想象创编式。因为童谣内容相对比较短,而且非常适合进行内容的拓展,而且语言游戏中应该动静交替,所以在活动的最后环节进行创编,是让幼儿对自己的情绪及时进行一个调整,从动转换成静,进行一个拓展性思维游戏。活动中孩子们想的很多,说的也很好,使活动得到了一个很好的延展,也使幼儿的思维得到了拓展。
整个活动中,我特别感受到的是幼儿在活动中特别的兴奋,特别是在表演环节,所有的孩子都能融入到情境中自由的转换角色表演,这是活动的一个亮点,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如:在表演时幼儿念一念童谣的积极性就降低了,在游戏环节如何让幼儿有更多的表现机会等等。我想在以后的童谣教学中努力探索游戏化的教学形式,使幼儿学得扎实,玩得开心。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八
1、讲评前一定要做好学生答卷的记录,哪些题目是答得好的,哪些题目是失分较多的;哪些是因知识性失分,哪些是因技巧性失分;哪些是普遍现象,哪些是个别现象等等。
2、讲评试卷不能面面俱到,要根据题目的中出现问题的情况,有主有次分层次进行点评。
3、点评的过程要教会学生解题的思路,并且加强对学生答题方法的指导,一般来说:第一,指导学生学会读题、审题、理解题意,正确把握答题方向;第二,指导学生理清答题步骤,注意答题的条理性和规范性。
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数学考试是对学生数学学习阶段结果是否达到预期教学目标的一种评价方式。在考试之后,往往需要把评价的结果反馈给学生,这就需要有试卷讲评课。
进行了第五单元人民币的认识(一年级下册)的考试,改完试卷后,我把试卷中出现问题最多的题目记录下来,并将学生出现的错误答案一一进行分析,然后设计了一节讲评课的,流程大概是这样的:
一、导入。小结本次考试的情况,让所有的学生都知道自己的考试成绩在考试中自己处于怎样的地位。
二、讲评过程。开设“数学门诊部”,让学生充当小医生,为小“病人”诊断病症,从中找到自己的错误,从而改正,例如:我出示“5角+8角=58角”,问“这道题目哪里有问题?怎么治疗?”把错题进行整合,比如人民币换算的题目,解决问题的题目等,进行归类讲评。
三、巩固拓展。讲评错题之后,还要针对错的较多的类型,再出题进行巩固,对于一些较好的学生还可以出一些拓展题进行练习。
这些都是自己一些初步的思考,通过网上交流,我又学到了其他老师一些讲评课的“绝招”,比如刘老师的“学生反思小结”法,黄老师“对差生的单独辅导”法,梁老师进行的“一题多变”,陈老师的“归类讲评”。今后的讲评课,相信我一定能从容面对。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九
整堂课,我创设了多个学习情境,学生始终处在愉悦的状态里,在游戏中,不知不觉认识了许多汉字。
刚入学的一年级孩子注意力不稳定、不持久,常常受兴趣和情绪支配。了解他们的心理特点,知道孩子爱动、爱玩、爱做游戏,我在课上巧妙地创设了多个有趣的情境,让孩子们在情境中和游戏中,不知不觉地认识事物、认读词语、学习汉字。
例如,指着黑板上美丽的贴图(图上有茂密的树林、鲜艳的花丛、碧绿的田野,四五个孩子有的手拿放大镜在地上蹲着,有的拿着蝴蝶网兜在田野里跑着……)对大家说:“让我们也跟着这些小朋友一起到树林里转一转,到花丛中钻一钻,到田野里跑一跑,好吗?”学生的注意力一下子被吸引了过来。老师指着贴图(蝴蝶躲在花丛里,螳螂掩映在树叶上,蚂蚁暗藏在落叶上……)对大家说:“请小朋友仔细观察,你看到了什么?”学生们瞪大了眼睛,仔细看着。一会儿,有的学生像发现了新大陆,激动不已:“我看到了一只美丽的蝴蝶停在花朵上。”“那片树叶上躲着一只螳螂。”“两只蟋蟀在落叶上做游戏。”“一只知了正在树上唱着动听的歌。”……老师顺势抓住契机,表扬学生:“小朋友眼睛真尖,观察得真仔细,发现了这么多昆虫,让我们一起来读读这些词语。”随即把“螳螂、天牛、蝴蝶”等词语贴到了相应的昆虫图旁,图文对照,让学生练读词语。这样的认读汉字活动多么富有情趣!孩子们一个个指指点点,读得摇头晃脑,浑然忘我。
在这节识字课中,我巧妙地创设了情境,让学生在玩中练说话,在认识汉字的同时,训练了思维,发展了语言。如:接着上面认读昆虫的词语后,老师说:“小朋友,你们想不想上来捉一捉这些昆虫?”小手立即举起了一大片。“把你捉到的昆虫用一两句话向大家介绍一下。”学生们兴致勃勃,走上台去,有的捉到了“蝴蝶”(贴图,下同),有的捉到了“蚂蚁”,有的捉了“天牛”……拿着这些“战利品”,仔细观察外形后,学生的发言令人惊讶:
生1:我捉到了天牛,天牛穿了件硬硬的衣服,它头上还有两根长长的触角。
生2我抓到了一只蝴蝶,蝴蝶穿着一件五颜六色的衣服,真好看!
生3:我好不容易捉到了这只小蚂蚁它很小,穿着一件黑黑的衣服。
……
学生们一个个抢着上来捉,一个比一个说得精彩。
就这样,轻轻松松地,孩子们既认识、了解了事物,复习、巩固了词语,又丰富、发展了语言。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让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逐步培养独立识字的能力”。因此,教师必须具有崭新的学生观,相信学生是具有巨大潜能的命体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用自己的方式研究。金老师在教学中,没有过多地包办代替,而是放手让学生自主学习汉字,自主探究汉字,在自主感悟中发现一些汉字的规律,培养识字的能力。
如,在小朋友认识了昆虫,初步认了有关昆虫及本课的词语后,就进入了学韵文、识写汉字的阶段。金老师让小朋友认真朗读韵文,仔观察汉字,说说自己发现了什么,有什么地方要提醒大家或教大家的。学生认真自读韵文后,纷纷举手:
生1:我发现蚂蚁两个字,只要在“马”和“义”旁都加上一个“虫”字旁就成了“蚂蚁”,大家跟我读“蚂蚁”。
生2:我发现“蜻蜓”两个字,也只要在“青”和“廷”旁都加上“虫”字旁就成了“蜻蜓”,大家跟我读“蜻蜓”。
生3:老师,我发现大部分昆虫的名称都有“虫”字旁!
师:呀!你真了不起,你的发现是“伟大的发现”!
生4:我教大家记“林”字,一个“木”,再加一个“木”就是“林”,大是林子里树木比较多。
生5:我教大家记“”字,只要把“青菜”的“菜”字去掉草字头,就是“采”。
生6:我们家用的洗发水是“采乐”牌,就是这个“采集”的“采”。
生7:我奶奶家在昆山,“昆虫”的“昆”就是“昆山”的“昆”,我早就认识了。
……
师:小朋友真了不起!平时认识了那么多汉字,今天每个人又用自己的办法记住了新的汉字,我们一再来读一读。
这是教学的一个瞬间,看似简单,却很精彩!尽管是一年级上学期的孩子,但对于许多汉字,他们并都是白纸一张,他们自己开动小脑筋,观察字形,研究字形,展开联想,组织语言,说出了那么多答案,有了了不起的“伟大发现”!真的,我们千万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因为他们生活的环境里处处都有汉字。
一年级科学教案及反思篇十
生:粉笔、糖、……
师:其实里面装的是铅笔。上课之前老师想跟你们玩猜铅笔有多少的游戏,愿意和我玩吗?
生:(兴趣极浓,大声回答)愿意!
生:(自由猜测)6,9,15,…
师:同学们猜了这么多,那到底谁猜的对呢?怎么办呢?
生:数一数就知道了。
师:好,我们数数看,(把铅笔拿在手上边数边摆在桌上)
1,2,…,15,有15枝,你猜对了吗?(台下猜对的学生发出一阵欢呼声。)
师:好,我们再来猜,(教师在桌上再添铅笔)现在有几枝?
生1:20枝。
生2:5枝。
师:原来有15枝,再添上去,应该怎么样?
生:肯定比15枝要多。
(自由猜测,在猜测的基础上数数发现有20枝。)
(评析估计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广泛的应用,在本环节中,教师通过创设“猜一猜铅笔的数量是多少”,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和初步的估算技能。当学生把估算当成胡乱猜测时,教师不失时机地加以引导,使学生体会到检测估算正确与否的策略与方法,加强对学生数感与合情推理能力的培养。)
师:我们再来猜。
(变20为26,重复经历猜――数的过程。)
师:好,我们猜最后一次。(教师在桌上拿掉了4枝)现在猜猜有几枝呢?
生1:肯定比26少了,18枝。
生2:20枝……
(教师与学生一起兴趣浓厚地一枝枝数着:1,2,3,…,22。)
生1:很麻烦。
生2:很累……
师:对呀,一枝一枝地数这么麻烦,那有没有好办法使铅笔摆起来别人一看就知道有多少枝呢?可以和同桌的同学讨论讨论。
(师巡视,加入学生的讨论中。)
师:好,现在谁愿意把自己的方法介绍给其他同学呢?
(集体交流,教师根据回答板书几种数法并标上序号。)
生1:2枝2枝地数。
生2:5枝5枝地数。
生3:把10枝扎成一捆。
……
师:同学们真会动脑筋,想出这么多种数法,你们比较一下,觉得哪种数法最好呢?
生:把10枝扎成一捆的好。
师:为什么把10枝扎成一捆,就能很容易看出有多少枝呢?
生1:2个2个或者3个3个也要数好几次,也比较麻烦。
生2:10枝扎成一捆,一看就知道有10枝了,然后就接着一捆一捆地数:
10,20,30,…
师:对,一捆就是1个十即10,二捆就是2个十即20,三捆就是3个十即30,……,九捆就是9个十即90(板书:1个十是一十,2个十是二十,3个十是三十,……,9个十是九十,学生齐说),再数数有几个一,合起来就是几十几了。
(评析这个环节通过多次猜铅笔,然后一枝枝地数铅笔的活动,使学生感觉到当铅笔数目多时,一下子不容易看出是多少,激发学生去寻找好方法,以便解决这个问题,不仅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使学生经历数学知识“再创造”的过程。在反复数的过程中,学生领悟到10枝扎成一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