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定计划前,要分析研究工作现状,充分了解下一步工作是在什么基础上进行的,是依据什么来制定这个计划的。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计划很难写?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最新的计划书范文,方便大家学习。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一
3.解决问题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联系学过的数与计算、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的知识和方法从生活中提出并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数学应用意识。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乘、除法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借助摆学具、画图形等方法理解题中的数量关系,初步学会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已知条件;在测量物体或线段长度的过程中,初步学会选择合适的测量工具、计量单位和测量方法;在简单的统计活动中,初步体会可以用不同的方法收集、整理和描述数据。
(3)使学生在拼图形、测量长度、描述物体的位置和方向、观察物体以及简单的调查等活动中,进一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学会与他人交流自己的想法和做法。
(4)使学生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并在交流中更清楚地认识解决问题的过程和结果。
4.情感态度方面。
(1)使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主动参与编制乘法口诀、观察和发现简单平面图形的特征、测量物体或线段的长度、确定物体的位置和方向、增强对数学的好奇心,获得一些成功的体验,初步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2)使学生在用学过的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测量或估计物体的长度、描述物体间的位置关系,初步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活动过程的探索性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3)使学生在教师的鼓励和帮助下,主动克服数学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初步养成发现错误及时改正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二(1)班原有情况分析(双基掌握程度、智力水平和学习态度、习惯等)
二(1)班现有学生46人,经过一年的学习,孩子们都养成了比较好的学习习惯,已经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和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数,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大部分学生已经初步的具备了观察、理解、思考的能力和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基本知识技能也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
但二年级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严重,后进生面大,在书写、学习品质等方面还存在较大的缺陷。如肖辉、陆子安、褚翠、刘洪海等小朋友上课注意力始终不集中,手上老是在摸东西,家长比较忙,平日也没有空辅导孩子的学习。伍梦凡、夏东硕等小朋友学习能力较差,缺乏自信心,遇到难题就停滞不前了。因此关注这些孩子,尽可能转化后进,提高先进,发展后进是本学期重点。对于基础很差、上课不遵守纪律、作业习惯不太好的学生,更要认真对待,尽量做到鼓励他们的点滴进步,多与家长联系沟通,与优生结对子,力争使他们取得进步。
四、教学措施
1.进一步深入学习新课程标准,认真贯彻落实“学程导航,以学定教”的教学理念,刻苦钻研教材,认真备课。
2.加强常规教育,教育学生遵守课堂纪律,养成良好的学习、行为习惯,提高每堂课的课堂效率。
3.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借助于恰当的教学情境,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让学生在探索、发现中不断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把操作、思维、语言表达紧密结合,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活动。
4.让学生通过交流学习方法相互影响、相互吸收、相互评价等,充分展示学生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自主的比较中进行方法的概括与优化。
5.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充分的预设,同时关注好每堂课的生成资源,以便对自己的教学过程作及时的调控和优化。
6.分层目标,分层作业,开放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科学安排培优补偿。
7..培养认真、仔细的计算和及时进行检验的学习习惯,特别要重视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培养。
8.加强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联系,适当教给家长一些正确指导孩子学习的方法。
二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计划篇三
一、学生掌握知识情况:
二年级(5)、(6)班共有学生92人,一年来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课时能积极思考,积极发言,作业认真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熟练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单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知识也能较好地掌握.个别学生还没达到计算正确、迅速,今后要加强辅导.
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
(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对算理的理解.
(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
(四)、表内乘法一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
(五)、观察物体本单元包括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轴对称、镜面对称.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难点是在学生“按对称轴画出另一半”等动手实践活动.关键是按照知识引入-----概念教----适应应用的顺序逐步展开教学,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
(六)、表内乘法二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
(七)、统计本单元是在一年级学习简单的统计图表的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重点是让学生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难点是让学生把收集来的信息转化为统计表和条形统计图.关键是根据实际灵活选取素材进行教学.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合作创新精神.
(八)、数学广角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三、教学目的要求
1、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
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3、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
4、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线段、角和直角.
5、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并能在方格纸上画出简单图形的轴对称图形;初步认识镜面对称现象.
6、初步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2个单位)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分析及推理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教学措施
1、以学生经验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2、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3、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多设计一些探索性操作活动,培养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二
克和千克是国际上通用的质量单位。计量较轻的物品的质量时,通常用克计量较重的物品质量时,通常用千克作单位。
1千克=1000克、1千克=1公斤、1公斤=2斤、1斤=500克、
1斤=10两、1两=50克
估计物品有多重,要结合物品的大小、质地等因素。
第九单元数学广角
推理时,先根据条件确定必然情况,再用排除法确定其他情况。
小学二年级上册数学《认识时间》知识点
1、认识时间
(1)钟面上有时针和分针,走得快的,较长的是分针;走得慢的,较短的是时针;
(2)钟面上有12个大格,60个小格,1个大格有5个小格。时针走1大格是1小时,分针走1大格是5分钟。
(3)时针走1大格分针要走一圈,所以1时=60分;
(4)半小时=30分,一刻钟=15分钟
(5)时间的读与写:如3:30,可以读作3时30分,也可以读作3点半;8时零5分应写作8:05。
2、运用知识解决问题
(1)要按着时间的先后顺序安排事件,时间上不能重复。
(2)问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先要读出现在是几时,再推算过几分钟后是几时几分。
(3)时针和分针能形成直角的时刻是3时和9时。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三
二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上进心和求知欲都很强。这就要求利用品德与生活课做好思想教育工作,教育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学会做人,树立班集体荣誉心。用科学的方法指导每个人去学习。
本册教材大体分为五个单元,第一单元(第13课)主题“开开心心每一天”;第二单元(46课)主题“让我的身体更棒”,第三单元(79课)主题“我会照顾自己”,第四单元(1012课)主题“我生活的地方”,第五单元(1315课)主题“我爱绿树,我爱蓝天”。
第一单元:
1、知道生活学习中常驻常驻会有不顺心的事,有困难,不要怕。
2、能欣赏自己的优点和长处。
3、能在成人的帮助下控制和调整自己的情绪。第二单元:
1、知道初步的健康常识,养成正确的坐立走资势和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
。2、了解常见的卫生保健设施的作用,并能在成人的指导下利用。
3、了解一些基本的锻炼身体的方法。第三单元:
1、了解天气、季节变化对生活的影响。
2、认识常驻见的交通和安全标志,遵守交通规则,注意安全。
3、知道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危险,知道最基本的紧急求助和自救办法。第四单元:
1、知道自己家乡的名称,能描述家乡的大致方位。2、知道家乡的风景名胜、资源、公共设施,并爱护它们。
3、关心家乡的.发展的发展变化。第五单元:
1、咸受身边环境对自己生活的影响。2、爱护家庭和公共环境卫生。3、节约水、电、纸等资源。
4、为保护周围环境做力所能及的事,有初步的生态意识。
1、通过活动培养学生体验学习的快乐和习惯的养成。
2、言行一致,落实到位。四、教学措施:
1、准确地把握教材,从认知和行为两方面,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
2、结合班队,团队活动进行教学。
3、充分利用参考资料和书上的习题开拓创新。
4、充分利用教学挂图、课件、录音机等教学手段达到最佳效果。
第一周:1、有勇气,不怕难;我真棒。
第二周:2、我能行,我快乐。
第三周:3、天天好心情;爱越多,快乐越多。
第四周:4、坐立走,有精神。第五周:国庆节放假。
第六周:5、爱清洁,讲卫生。
第七周:6、我的手儿真平干净。
第八周:7、伸伸腿,弯弯腰。
第九周:8、伸伸腿,弯弯腰。
第十周:9、出门看天气。
第十一周:10、红绿灯,在站岗。遇到危险怎么办。
第十二周:11、我的家,在这里。
第十三周:12、童年的乐园。
第十四周:13、请到电我的家乡来。
第十五周:14、明天更美好。
第十六周:15、身边的环境第。
第十七周:16、爱惜资源。
第十八周:17、美,就这么简单。
复习第十九周:18、考试。
二一年九月十五日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四
经过一年的学习,二年级儿童已经懂得了如何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学生已经学会了一些知识,培养了能力,并养成了一些好的行为习惯。初步掌握了儿童与自我、与社会、与自然的基础知识和某些技能。学生能在老师的引导下观察生活,发现问题,并能及时的整理反思 。潜能生滞后的原因主要是没有充分体验生活,领悟生活。
品德与生活是一门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教学要体现生活性、开放性、活动性。
本册教学内容分5个单元主题:自己拿主意、献出我们的.爱、我们去发现、你好,祖国妈妈、愉快的收获。每个单元下设若干二级活动主题,有的二级主题下又分设了三级活动主题,各活动主题既相对独立,又互相联系,整体地为单元主题服务。每个单元内容结构呈树状分布。
各个单元的目标主要体现如下:
能初步分辩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选择生活和学习用品时有自己的判断,不盲从。体验帮助他人、给他人提供方便的快乐,有同情心,愿意帮助他人。通过各种活动了解生活中常见的自然现象和其他科学常识。尊敬国旗、国徽,会唱国歌,为自己是中国人感到自豪。能与他人合作、交流,分享感受、想法或活动成果。
教学重点:
1、能分辨是非,能为解决问题提出自己的看法或建议。
2、乐于帮助他人。
3、学习用观察、比较、小实验等方法进行简单的探究活动。
4、能用多种方法收集资料,并 简单的整理和应用。
教学难点:
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习惯和优秀的品格:
1、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热爱科学。
2、自信、诚实、求上进。
1、认真学习《全日制义务教育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把握课程的实质。
2、树立开放的、综合的课程观。
3、树立科学的学生观,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创设宽松、和谐、活跃的课堂氛围。
4、确立新的教学观,教学方式服务于学习方式。
5、尊重学生的差异,进行开放性的、发展性的、鼓励性的评价。
6、创造性的使用教科书,开拓性地寻找和使用教学资源。
周次 内容 周次 内容
1 让我想想 9 我们的科学小组
2 相信自己 10 可爱的祖国
3 学习、生活有计划 11 国旗国旗真美丽
4 我们手拉手 12 敬礼、人民英雄
5 爷爷奶奶,你们好 13 我在长大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五
二年级共有学生31人,其中男生15人,女生16人,其中,优生占70%,中等生占20%,差生占10%。这些学生活泼好动,经过一学期的学习教育,他们懂得了怎样团结同学,尊重老师,热爱劳动和自觉遵守课堂纪律。本学期要针对优生、中等生和困难生的特点,因材施教,充分发挥优等生的优势,使他们更上一层楼。同时做好困难生的辅导转化工作,使他们尽快成为优等生,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
二、教学目标
(一)总目标
1、知道乘法的含义合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熟练的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
2、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会用三角板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初步学会画直角和角;能辨别直角、锐角、钝角。
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是中各部分的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熟练的用乘法口诀求商。
4、能辨认不同方向和辨别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并能根据一个方向辨认其余方向;会看路线图。
5、了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分析的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并能按不同的类别分类整理。
6、了解并掌握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熟练计算。
7、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8、养成认真完成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9、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二)各单元教学目标
第一单元观察物体
1、使学生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
2、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学会欣赏数学美。
第二单元加减混合运算
1、使学生掌握在算式里有加(减)法的运算顺序。
2、加强训练,使学生牢固记住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及其他数学知识。
第三单元表内乘法(一)
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
2、使学生知道乘法的口诀是怎么得来的。熟记1-5的乘法口诀。
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乘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苏教版二年级品德教学计划篇六
数学是一门基础学科,我们从幼儿园开始,一直到大学都需要学习。作为数学老师,在平时数学教学时不能只单纯地传播数学知识,而应该更加重视数学的内在功能,重视数学文化素质的培养。下面是本站小编整理的苏教版二年级下数学教学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班级情况分析
二(1)班的学生23人,相对调皮了一些。但大多数学生已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能认真听讲,及时完成作业。数学方面冒尖的孩子较少,后进生比较少。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认真听讲,及时上交作业,检查和订正作业的习惯也逐渐养成。个别后进生也能在老师的帮助下完成学习任务,有几个孩子对奥数有着浓厚的兴趣。
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有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 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方面
(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认识“剩余”,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一定比除数小的规律。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
(2)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认识百位和千位,理解三位数的意义,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应用数概念和口算进行简单的估计和判断。
(3)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索三位数加、减笔算方法,掌握计算要领,并会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会对加、减计算进行验算。
(4)经历探索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掌握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
(5)能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感受在不同的位置观察同一物体的不同形状。
(6)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在已经认识东、南、西、北的基础上继续认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根据东、南、西、北四个方向中给定的一个方向,辨认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描述物体所在方向,能看懂、会设计简单的线路图。
(7)结合生活情境认识角,知道角的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认识直角,会辨认锐角与钝角。
(8)在测量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测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
(9)经历统计活动的过程,学会对比较熟悉的事情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收集整理表格,获得有意义的信息。
(10)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表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预测。
2、数学思考方面
(1)运用千以内的数、已经掌握的运算或简单的图表描述生活中经常见到的现象,认识一些比较简单的规律,在这些活动中继续发展数感、符号感和抽象思维。
(2)通过观察物体和观察生活环境丰富对图形和现实空间的认识,继续发展空间观念和形象思维。
(3)在熟悉的生活环境中,参与收集有意义的信息并适当归类整理等活动,体验活动的结果在不同标准下的多样性,继续发展统计观念。
(4)为解决问题经历观察、猜测、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继续发展推理能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楚地讲述自己的思考。
3、解决问题方面
(1)在教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社会货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
(2)初步具有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积极地通过各种思维活动解决简单的问题,感受解决问题往往有不同的方法。
(3)在教师指导下初步学习反思和评价。
(4)与同伴的合作交流中,体会合作的益处,增强参与合作交流的积极性。
4、情感与态度方面
(1)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现象。初步具有愿意接近数学的态度,学习数学的愿望,学好数学的信息。
(2)经历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体验数学思考的合理性。
四、教学重、难点
1、进一步了解乘除法的含义及其相互关系,掌握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计算表内乘除法。掌握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比较熟练地进行计算。
2、认识计数单位百、千和万,了解相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学会比较数的大小,掌握万以内的数位顺序,能比较熟练地读、写万以内的数。
3、掌握加法的笔算法则和两位数加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能比较熟练地进行万以内的加法笔算和百以内的加法口算。掌握用调换加数位置验算加法的方法,初步具有验算的习惯。
4、认识长度单位分米、厘米、毫米和质量单位克,掌握相邻单位间的进率,学会简单的转化。直观认识直线和线段,会量线段的长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
五、提高教学质量的措施
1、继续加强学习常规和学习习惯的培养,比如认真审题和计算、重视验算、规范书写格式等的教育。
2、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学习数学。在教学中,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问题情境,鼓励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活动中学习数学。如:组织学生进行“数一数”的活动,帮助学生体验乘法的含义;开展“分一分”的活动,在大量平均分的过程中,体验除法的含义,等等。
3、引导学生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帮助学生积累参加数学活动的经验。在具体的数学活动中,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勇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善于倾听别人的意见,与同伴进行交流。同时引导学生在小组内进行分工合作,以提高数学活动的纪律。
4、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以及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本册教材提供了很多要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的实际问题,在教学中充分利用这些素材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材中还安排了一些实践活动,如“找一找生活中哪些问题可以用乘法解决,哪些问题可以用除法解决,并与同伴说一说”,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5、注重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根据学科特点,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有机地进行思想品德教学和相关思想的渗透。
6、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在教学中,根据本班学生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设计教学过程;根据本班学生的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确定合理的教学起点和重点,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生活经验选择适当的教学素材创设教学情境,同时,适时地记录自己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反思,以不断改进自己的教学观念和教学方法。
7、加强对学困生的辅导和优等生的培养。采取生生互帮与教师辅导相结合、数学学习与其他学科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多角度、多层面的对学困生进行辅导。
一、 教材分析
本册包括以下内容:1、有余数的除法 2、时、分、秒 3、认识方向 4、认识万以内的数 5、分米和毫米 6、两、三位时的加法和减法 7、教的初步认识 8、数据的收集和整理9、期末复习,以及两次实践与综合应用活动:测定方向和了解你的好朋友。
二、班级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25名学生,男生13名,女生12名,大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较好,上课认真听讲、积极动脑,能认真完成作业,对于他们来说,学习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情。也有一些学生上课纪律欠缺,他们上课不愿意动脑,不举手发言,作业质量也不尽如人意,成为班级中的后进生,对于这些学生,改正他们的学习习惯是关键。
对于上学期的知识掌握尚可,同时也存在着个别人计算不过关、走进生活题说理不清、变化题不懂思考方法等问题。通过本册知识的学习,锻炼他们的思维、口头叙述的能力、动手操作的能力是一个重要的时刻。
三、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方面
1、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通过对钟面的观察,认识时间的单位:时、分、秒,知道1时=60分,1分=60秒,并能说出钟面上所显示的时刻,初步建立时间观念,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3、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4、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
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5、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6、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
11、会对同一组数据按照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单的判断、联想和预测。
(二)、情感与态度方面。
1、进一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的意义与作用。在教师的组织下,能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积累对数学的兴趣和求知欲。
2、初步具有认真思考的习惯,在教师、同学的鼓励帮助下,努力克服数学活动中遇到的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自信心。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掌握有余数除法的基本求商方法。
2、掌握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计算及验算方法,发展估算的策略。
3、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逐步建立分米和毫米的表象
难点:
1、理解和掌握有余数除法的试商方法。
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
3、比较角的大小
五、教学措施
1、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吃透教材,学习资料,更好地发挥教材的作用。
2、用学生喜闻乐见的儿歌形式教学乘法口诀,从编儿歌再编口诀,降低口诀的难度。
3、在课堂中适当穿插一些数学日记,通过寻找其中的数学知识,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学以致用的意识。
4、尊重学生,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师的指导下,争取做到自己能学懂的知识,让他们自己学,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索、交流和练习,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在具体教学时,要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鼓励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充分利用思考题,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激发学生动脑筋钻研问题的兴趣,对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开发智力上有促进作用。
一、班级情况分析
这两个班级学生好学上进,有部分学生思维敏捷,有一小部分学生比较顽皮,对学习不太自觉。在教学时,要充分发挥优等生的特长,又要照顾后进生的特点,采取多种多样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促进全班学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
二、整册教材分析
1、数与代数领域:
认数方面:千以内数的认识
对千以内数的认识,有助于数感的培养
运算方面:有余数的除法、三位数的加减法、两位数乘一位数、两步计算的简单实际问题。结合表内乘除法有利于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也为学习笔算除法打好基础。在两位数加减和认识千以内数的基础上学习三位数的加减。具备学习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知识基础(表内乘除法、三位数的认识)。已经学会解决一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并有解决简单两步实际问题的生活经验。
2、空间与图形领域
确定位置(确定物体的方位、简单的路线图):通过对物体方位和简单路线的判断和表述,发展空间观念。与学生的实际生活联系紧密,可以发展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
测量方面:认识分米和毫米。这是在学生认识了米和厘米、初步形成了长度的观念的基础上安排的。感受长度量的实际意义并加强测量的实践性。
图形的认识方面:认识角和直角。这是在认识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的基础上学习的
认识角和直角是进一步学习图形特征的基础。
3、统计与概率领域
数据统计方面:简单的统计表、不同分类进行统计。在学生初步学会收集数据、整理数据的基础上学习用简单的统计表表达数据。让学生体会可以根据不同需要进行分类统计数据。
4、实践活动领域
实践活动安排两次、两种类型:
操作实践型:测定方向
问题研究型:你能跳多远
主要考虑结合学习内容相机安排相应的实践活动内容。让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感受数学的应用与价值。体会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发展学生的数学意识。培养学生探索问题的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 通过把一些物体进行平均分的操作活动,体会余数产生的过程,初步理解余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知道余数一定比除数小,会用竖式计算除数和商都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式题,会用有余数除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2、 通过学具操作,认识1000以内的数,知道千以内的数位顺序,知道千以内数的计数单位以及相邻单位间的进率;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千以内数的大小;能根据数的意义口算整百数加整百数(和在1000以内)以及相应的减法,整百数加整十数以及相应的减法。
3、 通过自主探索,掌握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和在1000以内的加法以及相应的减法式题,会口算整十数加整十数(和超过100)以及相应的减法,会估算一些三位数加、减三位数的式题,会对加、减法的计算进行验算。
4、 在现实情境中,进一步理解数量之间的相差关系,能应用加、减法正确解答“求比一个数多(少)几的数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5、 探索并掌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方法,会用竖式计算两位数与一位数相乘的式题,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以及不需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算一些两位数乘一位数。
6、 联系乘法含义,理解“倍”的概念,会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以及“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简单实际问题。
7、 在现实情境中,初步掌握分析数量关系的方法,能运用乘法和加(减)法正确解答一些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
8、 联系生活经验,在观察和操作活动中认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之间的关系,会进行一些长度单位之间的简单换算,会选择合适的长度单位测量并描述物体的长度。
9、 联系对东、南、西、北的已有认识,进一步认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能运用学过的方位词合理描述现实情境或简单平面图上物体之间的位置关系;能看懂简单的路线图,并能根据要求描述简单的行走路线。
10、联系一些典型物体的面,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知道角是有大小的,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