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反思篇一
1.在地图上指出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考情分析】
本节内容初中已经学习过,学生已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简单的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初中阶段只是注重地理事物与现象的表面认识,即简单的知道“是什么”,但不注重分析现象背后的原因,而且,现在学生有些内容也已遗忘。
本区在高考中的常规设题,往往是以青藏地区的空间位置、产业发展状况、资源利用、各项设施布局为切入点,考查本区自然地理环境、经济发展条件、主要面临的发展问题及应对措施。
因而,在复习过程中,要注意唤醒学生已有的记忆,结合高中必修一、必修二所学的原理、理论以及必修三的案例教学,引导学生解释青藏地区的自然、人文地理现象,即要明白“为什么”,从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还要本着可持续发展原则,分析制约本区发展的生态环境问题,并能提出解决措施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教学目标】
1.通过阅读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2.运用各种图表,分析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特征,并能归纳最突出特征;
3.运用事例,说明青藏地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4.通过案例,分析制约青藏地区经济发展的环境问题;
5.针对本区环境问题,提出今后发展方向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1.“高”“寒”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2.本区环境问题及生态保护措施。
【教学难点】自然地理环境对其他各地理要素的影响及相互关系。
【课型】复习课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案例分析
【教具设计】多媒体、地图册、导学案
【教学过程】
【情境导入】
《我要去拉萨》mv
每当听到这慷慨激昻的歌声,每当看到这神奇壮美的风光,我都会被深深得感染。我要去拉萨,我想去拉萨,同学们,你想不想去?(想去),可是,拉萨在哪呢?(在青藏地区)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青藏地区。
【板书】青藏地区
【承转】下面我们通过这幅图来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
【动手填图】请同学们在导学案的图上填出图中的山脉及省区名称。
【展示成果】好,现在我们共同说出这些地理事物。(指图)
【学生回答】齐答。
【教师引导】根据我们刚才的回答,请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与范围。
【学生回答】青藏地区大致位于昆仑山、阿尔金山、祁连山以南,横断山脉以西,喜马拉雅山以北;主要包括青海省、西藏自治区和四川省西部。
【教师启发】除此之外,我们还可以怎么描述青藏地区的位置?
【学生回答】经纬度位置:大致30°n——40°n,80°e——100°e。
【教师点拨】还有“我国的西南边陲”,与印度、尼泊尔等国相邻等。
【承转】知道了在哪里,我们关键要知道它有什么独特的特征。首先,我们来看地形图。
【教师引导】青藏地区地形以什么为主?(高原)哪个高原?(青藏高原)
(出示三级阶梯图)青藏地区位于哪一级阶梯上?(第一级阶梯)
海拔大致多少?(平均4000米以上)
因而,青藏地区被称为——“世界屋脊”,
如果用一个字来概括(其地形特征),那就是——高。
世界上14座海拨超过8000米的高峰全部集中在青藏地区。
【板书】“世界屋脊”高。
【承转】我们都知道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那么,如此高的地形对当地的气候有什么影响呢?请大家来看这两幅图——我国年平均气温、七月平均气温图。
shapemergeformat
(较低)这里是我国夏季气温最低的地区。
【设问】由此可见,青藏地区气候最大的特点是什么?(寒冷)
【板书】寒
【提问】以上差异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因为海拔高)
【板书】高寒
【教师补充】对,因高而寒。因此,这里冰川广布,雪山连绵,是名副其实的“雪域高原”。
【板书】雪域高原
【承转】我们通过一组探究活动进一步加强对气候特点的认识。
【问题探究一】读右图,
(1)思考:图中的服装反映了青藏地区的气候还有什么特点?
(2)请运用必修一“大气受热原理”,分析该气候特点的成因。
【分组点拨】我们来分一下组,前后相邻两排同学一组,分组讨论。讨论过程中,及时记下知识要点,并选好代表作为发言人;讨论结束后,“发言人”向全班同学做汇报,向全班展示小组的智慧结晶。“发言人”汇报完毕,请其他同学点评;若其他同学有疑问,请“发言人”予以解决或者老师帮助解决;若“发言人”对问题分析全面、细致、到位,请全班同学送上掌声,以示鼓励。
【学生回答】
【教师点拨】海拔高——空气稀薄,透明度高——(白天)削弱作用弱——气温高
(夜晚)保温作用弱——气温低
因此,昼夜温差大。
【承转】青藏高原有“亚洲水塔”之称,由于海拔高,冰川广布,青藏地区孕育了许多大江大河,呈放射状向四周奔流,因而这里成为大江大河源头。
【板书】大河源头
【教师点拨】(指图说)其边缘地区,地处阶梯交界处,落差大,因而水能丰富。(出示“水能”图片)另外,由于本区处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活跃,地热资源也很丰富。(出示“地热”图片)
【教师小结】水能、地热能、太阳能是本区比较丰富的三种清洁能源,开发利用价值潜力很大。
【承转】当然,这里的矿产资源也很丰富,主要分布在哪呢?
【学生回答】柴达木盆地。
【教师点拨】因而,它被称为“聚宝盆”。
【师生小结】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青藏地区最突出的自然特征是什么?(高寒)
因此,这里的气候、河流、土壤、植被都深深地打上了高寒的烙印。
“高”与“寒”当中,谁是主导因素呢?(高)
也就是说,形成青藏地区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因为“高”,所以气候“寒”;因为“高寒”,成为“雪域高原”;也因为“高寒”成为“大河源头”。由此可见,组成青藏地区地理环境的各自然要素是不是孤立存在的?(不是)它们的关系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共同构成一个(整体)。这印证了我们必修一第五章所学到的——自然地理环境具有整体性特征。
【承转】高寒的自然环境对当地人们的生产、生活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首先,我们以农牧业为例分析对生产的影响。
【板书】影响高寒农牧业
【教师讲解】同学们请看这两幅图,我们再想象一下那美景“在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之下,在巍峨的雪山、绵延的冰川之间,广泛分布着厚厚的草甸草原”,在这种情况下,(本着因地制宜的原则),本区的农业主要发展的是——畜牧业。
shapemergeformat
青藏地区植被图青藏地区农业图
(1)结合本区植被分布,说出青藏地区的主要农业生产部门。
【教师点拨】本区以畜牧业为主,但牧场与我国其他牧区的牧场还有所不同。青藏牧区是高寒牧场,当然这里有与之相适应的特有畜种,(展示牦牛、藏绵羊、藏山羊图片)这是本区分布最广泛的三大畜种。
【课内探究活动二】请结合必修二所学习的“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进行分析。这个问题,同位之间进行讨论。
问题探究二:河谷农业
2.结合“影响农业的区位因素”,分析青藏地区的主要种植业区为什么分布在河谷?
【学生回答】
【师生点评】可以先让学生评价,老师再对回答问题的同学、评价的同学进行评价,要以鼓励为主,不要轻易否定学生。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反思篇二
徐老师上的是一节初二复习课,平时听复习课听的比较少,这次是一次极好的学习机会。
课上,徐老师的课件简洁明了,以图为主,上课富有激情是徐老师的特色。这里主要谈谈我的收获与体会。
1、复习课可以采取多课对比的`方式。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有一些共同点,学习方法也大致相同,在复习课中,将两课放在一起,用同样的学习方法,搭建好框架,既减轻了老师和学生的负担,还提高了复习效果。
2、尽可能请学生回答问题。老师提问,有问必有答,如果自问自答,那么就起不到让学生思考的作用,以前学过的知识他们就不会努力的让自己去回忆,提问的效度就不高。其次,请学生回答,还可以让学生时刻保持警惕感,不易分神,还有利于让学生提高自信心,体会到学习的乐趣。
3、复习课多一些知识迁移。徐老师在复习过程中还顺势提问了温度带的划分、季风区与非季风区的分界线、三级阶梯等知识,将以前学过的知识运用到本课中。
4、留给学生大量的时间自己做练习。在课的最后是习题时间,徐老师留了三分之一的时间给学生做题。在复习课中,除了将知识点依次回顾清楚之外,必要的自主练习是十分必要的。学生听老师讲的时候都会,一考就错,原因可能就是缺乏练习。今后,无论是新授课还是复习课,都不能忽视学生独立练习的时间,复习课上练习时间所占比重应当更大。复习课可以采取边讲边练或者先讲后练的方式,但一定要让学生独立去做。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反思篇三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运用地图指出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范围。
2、明确西北地区是一个以干旱为主要自然特征的地区及其形成原因。
3、通过阅读西北地区的地形图,明确我国西北地区的范围和以高原、盆地为主的地形。
4、理解我国西北地区从东到西自然景观的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形成原因。
5、通过阅读青藏地区的地形图明确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并分析出其以“高”、“寒”为特色的自然地理特征。
6、了解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农牧业特点及分布,并比较它们的自然地理差异。7、通过对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自然环境的比较,了解两区的自然地理差异及对其它地理事物的影响。进一步锻炼学生的读图能力及相关的的分析思维能力,使学生掌握阅读和使用地图的基本技能。
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分组自学,组内讨论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加强学生读图、用图的能力。同时让学生认识到地理环境中各要素之间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对立统一关系,树立辨证思想,获得正确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地理的科学态度和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西北和青藏地区的地形、气候和自然景观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西北地区自然状况的认识,从而理解我国西部大开发的必要性及开发边疆、建设祖国的雄心壮志。
[教学重点]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各具特色的位置、范围、地形和气候特征等自然地理特征、成因及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难点]
西北地区干旱为主的气候特征及其形成原因,青藏地区“高”“寒”的气候特征及其对当地生产生活的影响。
[关键]
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教学方法]
探究讨论法、指导读图法、启发引导法、分析比较法。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教师提问]同学们都喜欢旅游吗?
[学生回答]喜欢
[教师]其实老师也很喜欢旅游,而且老师不仅喜欢欣赏各地的美景,还喜欢品位各地的特色美食!下面就让我们一起从视觉上来欣赏几幅特色美食的图片吧!
[教师]出示风干牛肉干、奶酪、那奶酒、羊肉串、烤全羊的图片
[教师提问]吃过吗?好吃吗?这些特色美食它们都属于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哪几个?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
二、讲授新课
[学生回答]畜牧业
[教师]出示标题西北地区是以牧业为主的地区
[教师提问]那西北地区的农业生产方式为什么以畜牧业为主呢?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
[提示]如果学生不能直接回答出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教师可以几幅超链接的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和提示(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图、中国气候类型图、中国降水量分布图、西北地区地形图)让学生能够理解西北地区因为干旱,所以农业生产方式是以畜牧业为主。
[学生讨论]西北干旱的原因
[提示]教师为学生提供两幅图片:西北地区的地理位置和西北地区的范围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深居内陆,距海遥远,因此来自于海洋的湿润气流无法到达
[教师引导]还有其他的原因吗?演示西北地区的范围图,带领学生读图找出西北地区的一系列山脉大兴安岭、长城、祁连山、阿尔金山、昆仑山。
[学生回答]再加上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所以西北地区的主要特征是干旱。
[师生共同总结]西北地区干旱的原因
深居内陆,距海遥远
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难以到达降水稀少,气候干旱
山脉对湿润气流的阻隔
[学生回答]不一样
[教师引导]与什么有关呢?
[提示]出示西北地区降水量分布图和“西北地区的自然景观”草原、荒漠草原、荒漠图。
[学生回答]西北地区东西距离很长,由于距海的远近不同,从东到西降水越来越少,地表景观也出现了一定的差异。
[教师引导]因此说西北地区的内部的景观从东到西依次是?
[学生回答]草原—荒漠草原—荒漠
[过渡]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西北地区最主要的特征是干旱,但是由于西北地区的内部景观不同,所以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让我们来看一下西北地区的牧场类型。
[课件出示]中国的四大牧区,教师指图新疆牧区、内蒙古牧区、青海牧区、西藏牧区。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教学设计总的指导思想是:“根据地理课程标准新理念,把义务阶段的学生培养成认识地理环境,形成地理技能和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根据学生的心理发展规律,我首先在教学思路上贯彻了正确的教学观,以“新课程改革的突破口――改变学习方式,倡导自主学习”为基准(新课程教学观的基础),创设让学生真正自主学习的情境,伴随着轻松愉快的音乐声学生开始自己动手,组内讨论,通过感知现象、读图分析、理解现象、学习探讨的自学步骤,使学生抓住“干旱”、“高寒”这两个区域特征,培养学生分析、归纳区域特征的方法,并把这一方法应用到其它区域的学习中去。
教学手段的运用应尽量直观,变抽象为具体。在这方面我采用了多媒体教学。
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的教学反思篇五
一、课程标准中对《青藏地区》学习的基本要求
1)运用地图指出青藏地区的范围,比较它与其他地理单元的自然地理特征和人文特征。
2)说出青藏地区自然地理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学生通过运用地图及图表对青藏地区的学习,掌握学习区分地理的方法和步骤,了解青藏地区的位置、范围、山脉、河流等基本情况,掌握青藏地区“高”、“寒”的自然环境特征,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根据青藏高原农牧业的特点,培养学生具体分析和掌握地理环境差异性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使学生能在地图上找出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训练学生学会用分析与归纳的方法学习中国区域地理。
2)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方式,培养学生分析与归纳的地理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读图、阅读等活动,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因地制宜观和可持续发展观。
2)通过多媒体展示,让学生感受青藏地区的美丽、神奇,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
3)通过对青藏高原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的讲述,使学生了解青藏高原是我国一个重要的资源宝库,激发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开发边疆,建设边疆的雄心壮志。
三、.重点难点
1.青藏高原是世界最高的高原(海拔平均4000米以上),被称为“世界屋脊”。“地高”、“天寒”是本区主要的自然特征,是引起地理环境各要素变化的主导因素、抓住了“高”和“寒”对地理各要素的影响,也就抓住了各自然景观形成的根本原因。
2.“高原农牧业”,青藏高原独有的农牧业生产特点是受其气候影响而气候又是受其地形地势的影响,对于这个问题要层层分析,使学生掌握形成高原农牧业的根本原因在哪里。
四、教具:多媒体展示平台
五、教学环境
多媒体教室。
六、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师:那同学们请回答老师刚才的问题,你都看到了哪些地理景观?
生:回答略
师:这些地理景观都来自哪里?
生:青藏高原
师:青藏高原属于四大地区的哪一地区?
生:青藏地区
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学习青藏地区。我们学习区域地理从哪些方面入手?(生答)现在就让我们做一下第一个小组探究活动——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请一个同学读一下小组探究活动)
(二)讲授新课
1.小组探究一:认识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结合导学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以前后位相互合作的方式初探下列问题:(时间:3分钟)
1)青藏地区的位置和范围及其包括的省区。
2)了解青藏地区人口、民族和面积。
3)找出青藏高原上主要山脉、地形区,说出其独特的地势特点。
4)根据青藏地区自然环境独特性,找出本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