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为教学中作为模范的文章,也常常用来指写作的模板。常常用于文秘写作的参考,也可以作为演讲材料编写前的参考。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问题学生分析记录表篇一
最近几年,各大幼儿园不仅重视自身的环境建设,同时普遍关注幼儿良好习惯的形成以及相关的智力开发,根据每个幼儿的具体情况,确定合适的教学内容,将教育行为融入丰富多彩的活动中,可是这个过程还存在很多问题,其重点体现在几个层面。
一、有智力开发超前的问题
幼儿阶段是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阶段。科学引导幼儿身心健康发展是至关重要的,其中开发幼儿的智力更是家长非常关注的内容,也是幼儿教育的重要目标。可是在针对幼儿进行智力开发的时候,需要具体关注到每个幼儿的身心状况是否符合他们自身的需求。倘若过分进行超前教育,反而使得幼儿不适应,不能达到很好的智力开发效果,造成幼儿对学习失去兴趣,甚至产生逆反心理,出现厌学现象。部分幼儿园直接开设了小学课程班,设置了小学阶段的学习内容,并且配套建设了相关的学科技能班等,要求幼儿提早学习读写算等技能。但是,对于幼儿来讲,对其进行小学授课已经严重超出了其心理接受范围,由于幼儿的记忆力不足,学习效果并不理想。即便存在一定的效果,可是当幼儿进入小学的时候,他们会失去对该阶段学习内容的新鲜感,会滋生上课开小差等不良学习习惯。部分幼儿园的教学方式比较呆板。如使用的.授课方式是直接灌输式,而且偏重文字,很少借助丰富多彩的图案或者色彩进行辅助教学,不懂得如何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更不懂得借助游戏的方式,增添幼儿学习的乐趣等,上述幼儿园状况在偏远的山区较为普遍。
二、幼儿的教育形式陈旧
通常能够将人的心理划分成两种思维方式,一种是叙事性思维,另一种是例证性思维,前者需要借助相关情境产生,展示的是人际上的各种场景,是针对真实环境的一种描绘。后者侧重从哲学以及逻辑学等层面进行思考问题,不受具体情境的影响。针对幼儿来讲,他们的思维实质是叙事性思维,需要依靠相关情感进行引导的,相比逻辑性,情境性能够给幼儿产生更为有效的影响。很长一段时间,幼儿教育大都偏重孤立的讲授方式,逼迫幼儿不得不转变自己的思维方式,造成很多幼儿出现早熟现象,产生的问题就是影响很多幼儿创造力的发挥,乃至出现厌学心理,严重不利于幼儿的心理健康发展。所以,幼儿时期,需要根据幼儿的心理状况,合理地进行思维的引导,不能只关注逻辑性的教育。能够合理地借助丰富的寓言、图案等吸引幼儿的学习兴趣。
三、忽视对幼儿心理素质的培养
解决好幼儿出现的自负问题,幼儿会有过分评估自身的能力情况。如在班上经常会有部分幼儿,由于擅长某个领域时常受到老师赞扬,就表现出目中无人的状态。对于这种现象,老师可以借助讲故事的方式,对其进行合理的引导。让其懂得每个人都有其长处,在生活或者学习中需要学会取长补短。并教育幼儿“不管自己在哪方面做得比别人好,还是生活条件比别人优越,都不能瞧不起别人,不可以骄傲自满”。逐步让幼儿们懂得“虚心使人进步”的道理。克服自卑心理:自卑的幼儿总是不相信自己。教师对此应引起足够的重视,并采取相应的教育对策,如幼儿的爸爸是火车司机,教师可以说我们有空去坐你爸爸开的火车,幼儿就会非常高兴,并树立自信。消除嫉妒心理:有的幼儿看到别人取得成绩或获得进步时,心理就不平衡。这时,幼儿更需要老师的关怀和帮助,找出容易产生嫉妒心理的各种因素,及时发现并制止嫉妒心理的萌芽。
四、忽视对幼儿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
很多幼儿园在幼儿基本生活能力以及良好卫生习惯的养成方面存在很大缺陷。表现出很多幼儿已经认得很多字,美术作品还获过奖,可是在幼儿园已经接受三年教育的幼儿仍旧不会使用筷子。上述种种问题都证明中国的幼儿教育在体能的训练和自理能力的培养上做得还不够。
五、存在品德教育知识化的现象
有的家长把灌输知识作为幼儿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于幼儿不良言行缺乏引导,造成幼儿独立性差,自私、摆阔气等。有的教师把许多传统美德的故事只是作为一种知识讲给幼儿,缺乏有力的行为指导。多数幼儿会背诵“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但当他看到不爱吃的食物,就会到处乱扔。这些现象说明我们在幼儿品德教育方面还需努力。六、结语“顺着孩子的天性走”,予之合理的方法教导,不要以大人的想法和思维教育孩子,学会换位思考,不盲目教育,多一些鼓励,少一些批评,做一个循循善诱的老师,不做一个严厉粗暴的驯兽师。在他面前树立好的榜样,给幼儿创造好的成长环境。
【参考文献】
[1]高贝贝.“教学做合一”在幼儿教育中的实践研究[j].当代教研论丛,(03):7-8.
[2]罗烧红.幼儿心理健康教育之我见[j].科技创新与应用,(06):278.
[3]李召学,姜春华.浅谈当前幼儿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几个问题[j].石油教育,(05):106.
问题学生分析记录表篇二
一、存在问题
(一)教育理念滞后
当前,计算机教育的重点是信息技术的掌握和应用,可是现在很多高校的计算机教育,还是以传授计算机操作知识和技能为主,没有根据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社会生产的需要设置课程,教育理念严重滞后,无法适应学生就业的形势。而且,高校计算机教育培养的方向主要是技术人员,没有将教育的目标定位为培养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复合型网络技术人才上,教育理念无法适应社会发展和就业形势的需求,严重影响了学生对于计算机知识的创新。
(二)教育方式落后
目前,我国大部分高校都已经建立了诸如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等先进的教学载体和手段,而且各高校都配备了相当数量的计算机。可是,反观高校计算机的教学过程,很多高校计算机教师还无法真正掌握现代科技的教学手段,无法发挥出高新技术教学手段的潜力。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还是使用原始的教学方式,还停留在黑板———粉笔、教案———课本的传统教学方式上,这也导致了教学的效果和作用大大下降,严重影响了学生实际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提高。
二、成因分析造成高校计算机教育滞后的原因很多,主要是由于高新技术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生产方式的变化,使高校计算机教育面临着越来越严峻的挑战。
(一)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无法适应计算机技术的高速发展
当前,随着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技术已经成为一切科技和经济活动的媒介和基础,也是世界各国综合国力和国防实力竞争的焦点和核心。而且,计算机技术的更新速度不断加快,很多高新技术的应用每时每刻都在进行着革新和发展,而高校的计算机教育对计算机技术的更新感知不强。高校的教学与科技更新之间缺少接触的渠道和途径,使高校的计算机教育相对滞后,无法适应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现状。而且,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水平受教学理念、师资力量、硬件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因素也无法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短时间内完成更新,这些元素的更新都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无法与计算机技术的更新同步。所以也就自然地造成了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滞后。
(二)高校计算机教育发展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急切需求
高校计算机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出社会需要的高新技术人才,实现学生的顺利就业。但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是,目前高校计算机教育还没有与社会生产紧密相连,还没有立足社会需求来进行学科设置、教学改革等。教师的教学还是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还是以知识的灌输和教授为主,学生在课堂上没有动手实践的机会,而课堂之外学生真正参与社会生产实践的机会又不多,知识与实践的连接不紧密。在这样的情况下,学生学到的知识无法得到社会生产的检验,这就造成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不足,无法适应社会生产提出的新要求,给学生的就业增加了难度。同时,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沟通也不紧密,学校在学科设置、教学内容设置等方面没有与企业需求为主,还存在“自拉自唱”的现象,教育的针对性、实用性和时效性都不强,这也就为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造成了不必要的障碍,也使高校的计算机教育无法适应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出的人才需求。
问题学生分析记录表篇三
在充满活力,日益开放的今天,越来越多人会去使用措施,措施是针对情况采取的处理办法。那么一般措施是怎么写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学生月考分析存在问题改进措施 学生月考分析及改进措施,欢迎大家分享。
各年级老师均对期中考试出卷表示满意,这得益于以下几点:
1、考前出卷老师与备课组老师进行了重难点把握。备课组老师拿出了本年级本期所学知识的重点与难点,并给各出卷老师以参考题型,这使各出卷老师较为准确地把握住了出卷方向。每篇课文中的“sally structure”是重点语法点,出题教师紧扣此中心进行设题,重难点自然准确扼要。
2、此次出卷,学校采取了临近两个年级的老师互相出题的方式,这也使出卷老师对教材有所了解,非常清楚学生对知识的消化情况,能一针见血地把握住试题难易度。
正因为出卷老师的认真态度,此次考试的试题得到了大多数学年的认同,并使各学年老师从试题中得到了很多启发:
1、出题的技巧性:一年级试卷中,教师灵活运用题型,不是死搬硬套,而是富于技巧,李宏宇老师将题目转了个弯,在学生熟知的.题型上增大了难度,这样处理既体现的出卷教师的良苦用心,也看出了老师扎实的教学功底。
2、出题的多样性:三年级试卷中,教师采用了非常多样的题目类型,既浅显易懂,又新鲜有趣,这样的题型既丰富了孩子们的考试体验,也给该学年教师打开了一扇风景独特的窗户,足以见方睿老师认真处理教材、灵活运用教材的水平。
试卷的优劣决定了考试的效果,决定了考试是否能起到正确评价和指引教师教学方向的功能。通过此次考试,老师们也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1、交际运用题要适当增多:相对于语法题,交际型题目应该适当增加题量,这样才会减少高分低能现象,作为小学英语教学,我们更应该注重孩子们运用语言的能力,动口能力的增强才达到了我们小学英语教学的基本目标。
2、各类题型的分值要平均,基本知识题型与技能题型占分比重至少要占90%,难度题型,特别是拉开分值的题目要控制在10%以内,综合题目要适合学生水平。
3、各个小题的分值不宜超过2分,各小题以1分为宜,以免学生不懂题型扣分太重。
4、试卷字体排版要适度,不能太密,留空要足,使用课外图片固然好,但一定要清晰易认。
5、试题答案要明确,不能模棱两可,答案要唯一。
采用a、b卷的确能使教师更为准确地把握学生水平,并知道自己教学中存在的漏洞,但只要出卷老师能比较好地把握试题的难易度,就能解决此问题。此次期中考试既较好地反映了学生的真实水平,也简化了考试形式,更有效率了。
期中考试,内容要使老师满意,成绩要使家长满意,的确是一件费力不讨好的事情,但是却是必不可免的教学环节,它能让老师更清晰地知道自己的教学中遗留的问题,与其他老师的差距,让学生更清晰自己的学习中的缺失,与其他同学的差距,让家长更清晰自己的能力水平,及时掌握孩子的学习动态。特别是英语学科,在教学资源短缺的情况下,各个老师把握教材的方向和侧重点各有不同,因此,整合资源,加强交流是非常重要的。
1、教学资源要共享,教学方法要交流,教学能力要互学。年级组内每个老师都应该拧成一股绳,一起研究合适的教学方法,一起制作教学资源,互相学习对方在教学过程中的态度、作风、观点,这样才能使整个备课组、整个年级整体超前发展。
2、摆正语法知识与综合语用的关系。小学注重的是听说,但是对我们的教材来说,不加强写不加强语法,单纯掌握听和说是不行的。但是如何在笔试试题中既考出学生的语法水平,又能综合孩子们的语言运用能力检测,这是值得出卷教师好好琢磨的事情,单一的题型不足以体现孩子的综合能力,只有采用更新的多样化的题型,让孩子们能感到新鲜而又富有挑战,这样的题目才更有质量。
3、把握各个难度的分值大小。基础知识题分值占60%,拔高题分值占25%,拓展题型分值占10%,难度题型分值占5%,这样的出题比率比较适合学生水平,才能达到既考察学生,又让家长满意的双重要求。
此次期中考试,老师们积极参与,成绩是次要的,我们从中获得的信息才是关键,好好总结经验,为后半段的教学找漏洞、做调整,使我们的教学工作更上一层楼。
问题学生分析记录表篇四
摘要:高校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一直是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然而层出不穷的问题学生一次又一次把高校推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尤其心理异常发生重大安全事故的情况更是让高校成为众矢之的。以一名问题本科学生个案为例,分析其产生心理问题的原因,通过多方合力帮助,以期能让学生的心理状态恢复健康并长久保持,通过真实个案分析也希望能对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研究略尽绵薄之力。
关键词:大学生;心理健康;分析
1案例
胡某是2016级英语教育专业的一名男生,19岁,独子,父亲是警察,母亲是企业财务人员。胡某高考时没有发挥好,分数只够二本线,本想继续复读但未得到父母支持,在填报高考志愿时胡某想报自己喜欢的物理教育,但是家长觉得英语更有前途,也利于以后考研究生,胡某就妥协报了英语教育。大一上学期胡某表现正常,专业课成绩班级排名中上,但是大一下学期开始,有同寝室友被作为交流生派往外校学习,还有同学准备考雅思出国,相比之下胡某感到事事不如别人,压力越来越大,也越来越沉默,最后直接闭口不言,老师多次心理辅导无果只好与家长联系带该生到医院检查,确诊为抑郁症,家长担心继续呆在原环境学生情况恐会恶化,影响学生正常毕业,于是给学生办理了留级转专业手续,希望学生能有一个新的开始。转入汉语言文学专业初,胡某话虽然较少但跟新宿舍室友关系还算融洽。由于胡某病情需要长期坚持服药,其母亲担心他不按时吃药耽误治疗,选择在校陪读,定时到宿舍监督胡某吃药,尽管胡某父母偶尔也会请室友小聚吃饭以免大家嫌烦,但久而久之宿舍其他室友还是产生了些许不满,认为家长不该这么频繁的随便出入寝室,甚至背后妄加揣测,胡某又回到了形单影只的生活。
2原因分析
2.1家庭原因分析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第一课堂。胡某父亲的职业是警察,平时工作忙,对孩子疏于管理,胡某日常起居均由母亲打理,致使胡某错认为只有自己考试好了父亲才会多关爱自己。高考的发挥失常让胡某在志愿填报上选择了被动接受,父母觉得高考没有发挥好选择次一点的学校成绩应该能更突出。可是家长不明白高中和大学的学习模式是不尽相同的,当胡某告知家长同寝室友有到外校学习的、有准备出国的,自己什么都不如别人的时候,家长并没有引起重视,更没有想到孩子的自信心在受到煎熬,只是告诫学生在校不要贪玩,认为别人能达到的目标自己孩子没有达到是因为没有用心去学,后来学生也不再跟家长交流学校的情况,开始自我封闭、沉默寡言。当家长知道学生患有抑郁症需要长期服药时,自然万分焦急十分配合医生,请长假在校陪读监督孩子吃药,家长的心情可以理解,但是忽略了学生在新环境的个人思想,也忽略了同宿舍其他室友的感受,给孩子本来正常的生活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室友对胡某家长的不满转嫁到胡某身上,胡某习惯性的接受父母做法,不知道该如何跟家长开口,结果致使自己在寝室不受欢迎。
2.2学校原因分析
2011年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印发《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的通知明确规定了普通高等学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基本要求,通知发出至今六年多的时间里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确实取得了大的进步,但对于真正实现高校学生心理健康还有很大距离。单单只是通过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并不能使学生及时认识到自己是否存在问题,加之外界环境影响,很少会有学生主动提出自己心理异常。更重要的是高校师生对心理异常学生没有正确认识,大家一听说某某心理有问题就避而远之,提供帮助更无从谈起。在实际工作中,很多心理异常学生在初期表现出来时如能及时干预,同学室友再加以帮助,很多是可以妥善处理的,如果干预不及时,病情一旦恶化后果就不堪设想。
2.3个人原因分析
胡某本身是一个比较听话懂事的学生,只是从小对父母言听计从的习惯让他对自己的生活没有很好的定位,一味按照家长要求来做,不会跟父母强调自己的意见,造成了我们所看到的父母比较强势、孩子比较怯弱的现象。原来高中成绩的自豪感到大学已成为过去,成绩不如室友让胡某一直好强的心理产生了心结,胡某并没有意识到术业有专攻,英语也并不是其强项。由于胡某的交际范围有限,在校没有很好的朋友,所以没有一个有效的泄压渠道,又不愿意主动与辅导员老师沟通,加之父母对胡某在校表现的不理解使胡某心理压抑却无处诉说,长时间自我封闭的情况下导致了抑郁症的产生。
2.4社会原因分析
社会根据成绩把高校分为了三六九等,同时也把考生分为了三六九等,向往好的教育机会是每一个有上进心的学子都想积极争取的,然而面对现实更多的是机会有限。社会对学习经历的看重、对优质教学资源的认可、对专业学术大咖的.推崇无疑让每一个有机会争取的人都跃跃欲试,网络媒体的宣传报道也让大家看到了差距所在,个别心理承受能力差的学生比如胡某就成了走入心理死胡同的“牺牲品”。
3处理措施
3.1家庭学校形成合力
因为很多家长并不了解心理学,对于学生突然出现的状况也是病急乱投医。作为辅导员,首先就是和家长联系沟通,告知抑郁症产生的原因和危害,力求让家长积极配合学生治疗工作。案例中胡某的母亲在得知学生病情时积极接受了医生的治疗意见,没有采取回避态度,对于学生病情好转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多数心理异常的学生当心理辅导不能有效改善学生心理状态时,配合医生进行药物控制和治疗尤为必要。同时也要告知家长对学生的关心要适度,不能影响学生的正常生活和正常交际范围,否则得不偿失。
3.2积极利用主体班会
利用主体班会对班级同学开展集体心理辅导,通过人人都发言的形式让班级学生增进了解,通过案例共享让大家正确认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自身可能存在的心理异常要理性对待、及时解决,并告知相关解决途径;对于周围出现的心理可能有异常的同学要积极伸出援助之手,不能冷眼旁观,更不能以讹传讹。要让班级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班集体大家庭的温暖,做到“不抛弃,不放弃”要让班级正能量传递到每一个成员心中。通过这种集体辅导的方式既能让大家了解心理健康知识,也让有问题的同学不会太尴尬,更重要的是每一个人对自己的心理状态有大概的了解,便于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调整。
3.3发挥班委骨干作用
班委是班级同学推选出来为班级服务的同学,当遇到困难时班委理应和老师站在统一战线上为班级服务。班级出现心理异常学生时,班委有责任第一时间告知辅导员老师,并在老师的支持下开展相关工作,同时也要告知其室友多些包容与理解,比如关注学生情绪和行为,多与学生聊天,多鼓励学生参与集体活动等,通过周围人的关怀和认可来打开问题学生封闭的内心。
3.4借助心理咨询机构
《中华人民共和国精神卫生法》第十六条规定各级各类学校应当对学生进行精神卫生知识教育;配备或者聘请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辅导人员,并可以设立心理健康辅导室,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胡某的问题在发现时辅导员老师与其谈话已经没有显著效果,与学校心理健康咨询中心联系,心理咨询老师与胡某交流后对其症状做了初步判断,建议辅导员告知家长到正规医院检查后做进一步治疗。辅导员的辅导能力有限,借助专业的心理咨询机构对于学生病情进行判断,以利于采取准确有效的措施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
3.5建立学生个人档案
作为辅导员,对于每一个问题学生都要做好档案管理,除了向上级部门汇报相关情况外,需要针对每一个可能有问题的独立个体做好应急处理方案。在平时管理工作中,多找学生交流谈心,及时掌握学生动态,多些鼓励与认可,制定校级———系级———班级———寝室监控体系,随时应对突发状况。对于胡某的情况,尽管家长配合医院,从药物控制到心理辅导都做了治疗,并且明显取得了好转,胡某现在不仅能看着他人眼睛回答问题,还有正常的面部表情比如微笑等,但这并不代表老师就可以完全放松了。只要胡某仍旧在校求学,作为学校的一员,辅导员老师就有责任和义务对胡某进行关注和监控,在季节交替时也要格外用心,争取让其在学校不再出现任何意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任重而道远。大学生阶段是青年个体身心发展最活跃、最剧烈的时期,同时也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且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他们没有形成稳定的三观,受外界因素影响大,如若没有正确的引导,很容易造成自我迷失,这种迷失会让学生感到混乱,表现在行为上就有可能是否定社会、否定学校甚至是否定自我。作为在学生工作一线的辅导员,有责任和义务去关注每一名学生,帮助每一个迷失的孩子找到正确的归途,借此呼吁家庭、学校、社会能形成合力将心理健康教育事业做实做强,希望每一位学子都能健康成长,最终实现自身价值。
参考文献
[1]万美容.青年学概论[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6.
问题学生分析记录表篇五
马雷军在学生伤害事故中,体育课上发生的伤害事故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这是与体育课自身所具有的运动性、激烈性、对抗性和开放性等特点分不开的。本文试从成因、法律责任以及预防及对策等几方面,对体育课伤害事故作一些简要分析。一、体育课伤害事故发生的原因1.因设施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伤害。是指因学校的场地、设施、器械等不符合国家或有关部门的安全标准,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1:某学校的体育课上,一男生在自由活动时跃起抓住足球门栏,但因该门栏固定不牢,导致门栏翻倒压在该男生的腹部,造成重伤。2.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是指因为体育课的教学内容、难度、强度等明显超过了学生的正常身体承受能力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2:某小学四年级体育课上,教师在32米的距离内用板凳设置四道障碍,要求学生越障碍往返跑。练习中,学生高某在越障碍时被板凳绊倒摔伤,被送往医院治疗。该学生家长与学校协商未成,向法院提起诉讼。经法院审理查明,该体育课教学内容安排违反了原国家教委《全日制小学体育教学大纲》的规定,其强度和难度均超过了四年级学生的承受能力。法院因此判决学校支付医药费、护理费、交通费等费用。3.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是指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因为存在某种过失,如未及时要求和提醒学生上体育课的注意事项,未充分进行运动前的热身,未采取必要的保护措施,上课过程中放羊式教学以及擅离职守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3:某中学一名高一女生在体育课进行前滚翻练习时,裤兜中装有的钩针扎入小腹,造成重伤。经查,该体育教师课前未对学生上课的装束、携带物品等做过必要的要求和提醒。4.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是指因为学生身体本身存在着某种不适于体育锻炼的疾病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4:某中学高一学生张某在400米跑测试中突然倒地,昏迷不醒。教师及时将张某送往医院,但终因抢救无效而死亡。后经查明,张某患有先天性心脏病,但其为了顺利被该中学录取,故意隐瞒了病情,而且为了不使学校发觉,坚持参加了体育测验。5.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在体育课进行当中,由于除体育教师和受伤害学生之外第三人的过错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5:某校初一学生正上体育课,一只狗突然闯进人群,将12岁的学生吴某咬伤。因当地医疗条件差,狂犬疫苗三天后才买到,吴某于一周后因狂犬病发作而死亡。6.意外事故导致的学生伤害。是指由于体育教师和学生不能预见、不能抗拒的原因发生的学生伤害事故。案例6:某校高二学生体育课上,体育教师带领学生做完准备活动之后,组织学生练习跳绳,教师在一旁看护。学生徐某在跳绳时不慎被绳绊倒,腹部着地,造成脾脏外伤性破裂。二、学校在体育课伤害事故中的法律责任体育课上的伤害事故同其他学生伤害事故一样,在确定学校是否承担责任时,应当依据的归责原则是过错责任原则,即有过错则应承担责任,无过错即无责任。因此,在上述的几种情况中,因设施存在故障或缺陷、教学内容超过学生的正常承受能力、教师在组织教学中的过失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学校应当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法律责任。例如在案例1中,因为运动器械存在安全隐患而导致学生受伤,学校存在明显的过错,而受伤的男生不可能预见到足球门栏有可能翻倒,不存在过错,所以校方应承担全部法律责任。又如在案例2中,体育教师超越《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小学四年级的学生进行越障碍跑训练,其教学内容的强度和难度明显超越了学生的负荷能力,法院因此判决学校根据过错责任原则承担责任。另外,如果出现混合过错情况,即除了学校有过错之外,受害学生或第三人也存在过错的,各方应当根据过错的程度分别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例如在案例3中,体育教师在上课前未要求、提醒学生检查是否携带危险物品,因此具有过错。同时,该受伤的女生作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应当预见到裤兜内携带钩针上体育课的危险性,但其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到,因此也具有一定的过错。所以在案例3中,学校和女生都应承担相应责任。同样,在因学生自身健康原因导致的伤害、因第三人的过错导致的学生伤害案件中,如果学校没有过错,校方就不承担责任。例如在案例4中,张某故意隐瞒病情,主观上具有过错,而学校对此毫不知情,并未违反自己的注意义务,因此不具有过错。据此,学校不承担责任。但假如学校在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学生存在不适于参加体育运动的'特异体质后,仍然要求或者同意该学生参加运动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的,就应当认为学校存在一定的过错。又如在案例5中,应当根据我国《民法通则》第127条关于动物致人损害的有关规定,由狗的主人(所有人或管理人)承担全部责任。值得引起注意的是第6种情况,即由于意外事件而导致的学生伤害事故。这种情况下学校是否应承担责任,目前在法学界还存在着争议,各地法院的判决也不尽相同。一种看法认为,由于学校在意外伤害中一般不具有过错,因此应当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认定学校不承担法律责任。另一种看法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不能根据《关于贯彻执行〈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60条的规定(即在伤害案件中,学校有过错的,应承担责任),推导出学校无过错就不承担责任的结论。因为法律和司法解释都没有明确规定在学校和学生都无过错的情况下,学校是否应当承担责任的问题,所以应当根据《民法通则》第132条的规定,由学校根据公平责任原则承担部分责任,即根据伤害的程度、双方的经济情况、社会舆论的因素,由学校分担部分责任。三、体育课学生伤害事故的预防与对策1.领导要重视,制度要健全。安全无小事,对于学校,尤其是体育课来讲,更是如此。2.学校应当注意校内的体育设施是否完善,有无安全隐患,并定期检查,发现隐患应当及时排除。3.学校应当严格依照《教学大纲》的要求开展教学,防止因教学内容超纲而导致学生受到伤害。4.体育教师应当增强责任心,提高业务水平,尽力避免因为自己的教学失误而导致学生伤害事故的发生。需要强调的是,在上课过程中,教师不应脱岗,不应让学生在失去教师监管的情况下运动。尤其是在分组训练时,教师不宜给自己未亲自辅导的小组安排一些具有危险性的活动,如投掷铅球等。教师在辅导某一小组的同时,应留心其他小组的情况,发现学生有危险举动时,应及时制止。5.学校应当提醒学生家长,如学生存在不适于剧烈运动的特异体质,应当及时向学校反映,以防止事故的发生。6.在体育课上发生伤害事故后,体育教师及学校的有关人员应当及时救治,以免因救治不及时而导致不良后果加重。无论是否对事故负有责任,学校都应当本着人道主义和教育工作者的职业道德,从各个方面关心、照顾、安慰受伤害的学生和家长,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他们给予必要的帮助,这样也有利于问题的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