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个人都曾试图在平淡的学习、工作和生活中写一篇文章。写作是培养人的观察、联想、想象、思维和记忆的重要手段。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一
在大力开展新课程改革实验教学的今天,为了使学生了解数学并非只是纸上谈兵,而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生活中处处离不开数学。使学生在自我探索中学会学习数学,并通过学习数学知识去拓展视野,发散思维,挖掘潜力,从而真正做到学以至用。大教育家比提曾经说过:“教育之目的,不在于应该思考什么,而是教人如何思考。”而新的课程理念恰好是以这一目标为终旨,进行教育改革的。所以教师必须按照新课程理念进行教学,用创造性教学唤醒、激发学生的创造力。下面是一个教学片段或许能给大家提供一点有益的启发:
本案例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人教版一年级下册)中第27页例2:“图形的拼组--摆一摆”的教学片段。
老师:“同学们你们都喜欢过生日么?”
学生:(齐声道)“喜欢!”
老师:“今天可真巧,我们班里有两位同学过生日。(教师手中拿着蜡烛)而且啊,这两位同学的年龄加起来,正好是我手中蜡烛的支数,大家数数看。”
学生:“一支、两支......十二支。老师,有十二支!”
老师:“同学们真聪明!你们想知道这两位同学是谁吗?现在就请这两位同学上前来,我们祝他们生日快乐!大家一起唱生日歌好么?”(媒体演示)
学生:“祝你生日快乐,祝你生日快乐......”
老师:“大家唱得很好!现在我们要将这十二支蜡烛摆成图形,大家想一想能摆出几种图形?请同学们分组讨论一下。”
(学生们拿出准备好的学具,十二根小棒)顿时,教室里热闹了起来,学生们你一言,我一语,你这样拼,我那样摆。一会儿后,学生们个个胸有成竹地举起了手。
老师:“同学们思考好了吗?”
学生:(齐声道)“好了!”
老师:“那好,这位同学你来摆一摆。”(媒体演示,让学生上来摆。)
学生1:“可以摆成正方形。”
老师:(板书:“正方形”)“你能说说为什么可以摆成正方形吗?”
学生1:“因为,正方形的四边都一样长,四条边的小棒的根数也一样多。”
老师:“很好!这位同学很聪明!同学们还有别的摆法么?”
这时,学生们都表现得相当积极,不少同学举起了手,一位男生大声道:“还可以摆成长方形!”
老师:(板书:“长方形”)“这位同学说得对!请你站起来告诉大家为什么可以摆成长方形好吗?”
学生2:“因为,长方形的对边小棒的根数也相等。”
老师:“答对了!请你坐下。同学们,还有别的方法么?”
这时,另一位女生也不甘势弱地站起来说道:“还有三角形!”
老师:(板书:“三角形”)“很好!答对了!请同学们再开动脑筋,想想还有没有别的摆法?”
学生们在底下热烈的讨论着,不少人你一笔我一划地摆弄着,有的学生望着手上的小棒做出很迷惘的样子,课堂气氛十分热烈。突然,一位学生兴奋地叫着:“我知道了!我知道了!还有一种摆法!”
老师:“好的!你来摆一摆!”
学生4:“还可以将6个三角形合在一起!”
这时,不少学生对于学生4的想法感到很奇怪,脸上露出了疑惑的神情,不少学生则在下面议论纷纷对此持怀疑态度。
老师:(先板书:“六边形”)“你真聪明!这种摆法很新颖!这个图形是由6个三角形合成的!大家鼓掌鼓励这位同学好么?”
这时,教室里掌声响成一片,大家露出羡慕的神情,那位学生红着脸坐下。有的学生顿时感到眼前“豁然开朗”,大家兴趣盎然,争先恐后地举手,想发表自己的意见。
学生5:(他满怀信心地走到媒体前演示)拿着十二根小棒摆着,一会儿便摆成了一个梯形。
学生6:(紧接着,又一名学生不等老师点名走到媒体前演示)他摆出了一个平行四边形。
学生7:他拿着十二根小棒,摆成了三个小正方形。
学生8:他拿着十二根小棒,摆成了四个小三角形。
突然,一位学生站起来说道:“学生7和学生8的方法跟前面的一样,不好!这样容易乱。”
老师笑眯眯地示意他坐下,感到十分高兴。
学生们通过分组讨论,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们也明白了用十二根小棒可以摆成正方形、长方形、三角形、六边形、梯形、平行四边形。同时,也说明了学生7和学生8的方法仅仅是“换汤不换药”,与原来的方法是一样的,并不是新的图形,因此这个方法不可取,在这同时学生们自己也进行了总结,并且,学生们为自己能够找到如此丰富多采的思考方法,感到无比自豪,同时,允许让每个学生获取了许多图案信息,新颖独特的教学设计、五彩缤纷的图案让学生充分感到几何美、数学更美。教师对他们的鼓励,也是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起到推动作用。,这样以来,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大大得提高了课堂教学效果,学生们学得轻松愉快,教效果比以前好上加好。
通过上面的教学片断:使我真正懂得了“智慧出自手指上”的含义。学生通过自己动手,自己思考使他们的思考问题的能力到底了进一步的认识,使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大大增强,真是一举两得!这样以来给了每个学生一个良好的学习空间,给了学生一个学习的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他们体验成功的乐趣。同时,让学生获得了自主学习的体验,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有如下心得体会:
1.“良好的开端往往是成功的一半。”
首先是要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先让学生对知识产生疑问,接着他们便会对解决此问题产生兴趣。一个刚刚入学不久的小学生,要学习课本上的枯燥无味的知识,这本身就是一种“压力”,但如何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只有通过教师的努力,通过讲故事、做游戏,先让学生们产生兴趣,然后在进行教学,在教学过程(本文来自优秀教育资源网斐.斐.课.件.园)中引导学生自己动手动脑进行思考,给学生创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使他们能够大胆地常识自己的想法,这才是新的课程教学理念所提倡的新教学方法。特别是学生4的想法,非常新颖,学生对他的摆法由不理解到由教师讲解后的明白到为学生4的新颖想法感到骄傲。作为教师应该把握住课堂上的这些机会,在向学生传授课本知识的同时让学生做课堂的主导,这样一来教学效果明显地提高了不少。
2.数学来源于生活。
将课本上的知识生活化,这对于学生来说不仅容新知识易接受,而且记忆深刻,很难忘记。由学生过生日而引出十二根小棒的摆法,它可以摆成正方形、长方形、六边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在解决问题的同时,学生与学生互相讨论,学生与教师进行交流,相互启发,从而找出更多的学习方法,给学生提供充分的思考空间,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的方法,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学习的乐趣。学生自己发现学生7、8的问题,并说出其间的矛盾。课堂里学生们积极发言,而有的老师来不及让其回答的同学甚至自己上前来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样学生再也不像以前那样接受“填鸭式”教育,由被动变为主动。学生丛中找到了思路,懂得了手脑结合的重要性。同时作为教师在课堂上更要不断地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从不同的着手点去深入问题的本质,让他们在教学中始终作为主体。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二
平面图形的拼组是在上学期“认识物体和图形”的基础上教学的,通过一些操作活动,让学生初步体会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的一些特征,并感知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间以及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间的一些关系。在教学中以活动为主,让学生亲身体验、合作交流,让学生在参与中体验和感悟。
针对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课的导入时,我选择了学生很感兴趣的风车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我的本意是让学生在动手折风车活动中,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从而了解到:长方形的对边相等,正方形的四条边相等。但是由于低年级学生只注意折风车,而忽略了老师让他们通过折找长方形和正方性的`边的特征。但在整节课的开头正是由于我导入设计的不够好,导致了在折风车时大多数同学只管自己做,根本没有听老师提出的问题,只有一部分学生体会出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如果在这个时候,我适当的加以引导,可能学生能很快的被引导过来。一节课上下来,我感觉自己没有很好的处理好知识和学生兴趣的关系,没有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真正地学到知识,做到学有所进步。还有就是感觉一年级的学生还有待于课堂常规的有效规范,怎样有效的规范,这将是我在近段时间内要好好思考和有效改进的地方。
我还感觉这节课的内容很多,很难完成,如果上校研课的话就需要好好处理教材。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三
教学目的: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
3、通过学生活动,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和想象、创新的意识。
教学重难点: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的实物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教具学具准备:课件;6盒各种形状的实物;图形卡片。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小朋友,瞧!谁来了?
生:机器人!
师:快打开盒子,看看吧!
生:哇,这么多礼物!
师:喜欢吗?
生:喜欢!
师:但是,小叮铛要考考我们,他说:“你能把形状相同的物体在一起吗?”
师强调: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一起,请小朋友合作分一分,在分的'过程中,比一比,哪个小组合作得好一些。动手吧!
二、初步感知,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分物体
(1)、小组活动(老师巡视并参与进去)
(2)、汇报
师:这个组小朋友已经分好了,而且从得非常端正。
问:哪个勇敢的小朋友来告诉大家,你们是怎样分的?
学生汇报:
我们组把肥皂、药盒、牛奶盒、小积木放在一起的;把魔方、骰子、化妆品盒子放在一起;我们把茶叶盒、易拉罐、小木棒放在一起;我们还把乒乓、皮球、玻璃珠放在一起。
师:这组小朋友分得真好,他们把相同的合在一起!其他小组和他们分得一样吗?
一年级数学《认识物体和图形》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四
本节课是一节数学活动课,教学过程融生活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体。本课以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通过学生亲手拼组图形,在操作中感受三角形的特征及三角形与其他图形的联系与区别,亲身体验图形的特征和转化规律。让学生在操作中丰富图形表象,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和动手操作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设了一个个和谐有趣,具有数学思考价值的活动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给足材料和时间,让学生在高涨的热情下,和谐有序地操作,积极思考。
上课一始,抓住学生平时比较喜欢拼图游戏的心理特点,以游戏为“借口”促使学生对三角形和四边形各种图形的观察、比较,加深对所学图形特征的认识;让学生积极动手,努力创新,用三角形拼组出不同的四边形,学生在积极思考中,不断发现拼组图形的方法和规律。
课中的操作活动,教师重视对学生的操作引导,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足够的材料,使得学生的合作学习有计划、有策略、有步骤、有秩序,能较好地完成操作任务。在小组交流小结中,以每一组完成一张图文表格为依托,启发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积极交流。学生通过自主操作,充分交流、积极体验,在交流中吸取、接纳、反思、创新,形成了良好的学习方法,合作交流能力得到有效的锻炼。在操作活动中,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得到培养,图形表象得到充实丰富,图形拼组经验得到积累。
小学数学一年级认识图形教学反思篇五
这一单元的学习内容比较少,安排的课时也不多,其中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学生在幼儿园的学习中也有初步的接触。这样容易给我们一种假象:教学内容看似简单,学生也好像全都会了,可以不用怎样教了。事实并非如此,学生以前所学到的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圆等知识只是很表面的,对于它们的主要特征、平面图形与立体图形的区别等知识学生是还没有深入掌握的。怎样才能让学生正确掌握这些知识呢?在教学这一单元时,我采取了以下几个步骤让学生动起来:
一、课前,让学生与家长动起来:
在教学学这一单元时,我提前一天布置学生一个任务,让学生动手准备学具:找生活中常见的、各种形状、颜色的小盒子;各种小球等。家中有现成的学生很快就可以找到了,家中没有现成的学生就让他们发动家长的积极性,让家长和他们一起想办法找、做。通过这样一发动,学生和家长都迅速行动起来,让他们各自身边的资源整合成一个整体资源,很快就找齐了该节课所需要的各种各样的学具、教具:长方体、正方体的牙膏盒、饮料盒等;圆柱体的纸巾筒、汽水罐等;皮球、乒乓球等。
二、课堂上,让学生动起来:
各种课前准备工作就绪,开始上课了。在教学中,我注重让学生从直观的事物中抽象出各个图形的本质特征,因此,每教学一种图形,我都注意让学生首先动手摸一摸已准备好的学具,然后说一说、议一仪,最后学习用完整、规范的'数学语言来描述他们的特征。由于老师给与了学生充分的动手操作实践的机会,学生学习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他们在自主探索中很自然就认识了这些物体的特征,然后通过老师的逐步引导,逐一把立体图形与平面图形的特征概括总结出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