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写范文的时候需要注意什么呢?有哪些格式需要注意呢?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我们来世间走一遭篇一
1、文明可以改变爱情的方式,却永远不能扼杀爱情。
2、胸藏邱壑,城市不异山林;兴寄烟霞,阎浮有如蓬岛。
3、所以人类是一种好奇的、梦想的、幽默的、任性的动物。
4、世上无人人必读之书,只有在某时某地某种心境不得不读之书。
5、所有的婚姻,任凭怎么安排,都是赌博,都是茫茫大海上的冒险。
6、一个人心中有了那种接受最坏遭遇的准备,才能获得真正的平静。
7、智慧跟人事很少关系,因为人事多数是受我们的动物热情所支配。
8、人生譬如一场滑稽剧,有时还是静观而微笑,胜于参与其中一份子。
9、大概凡是古老、纯熟、熏黄、熟练的事物,都是我得到同样的愉快。
10、短短横墙,矮矮疏窗,花渣儿小小池塘。也有些风,有些月,有些凉。
11、人生的盛宴已经摆在我们的面前,现在唯一的问题是我们的胃口怎么样。
12、人世间如果有任何事值得我们慎重其事的,不是宗教,也不是学问,而是吃。
13、一人如恨一本书之作者,则读那本书必毫无所得。学校教师请记住这个事实。
14、人生必有痴,而后有成。痴各不同,或痴于财,或痴于禄,或痴于情,或痴于渔。
15、任何现实主义的生命哲学必定涉及关于人类生存的一些特定的生态事实,生与死。
16、生命是某种东西刹那之间的表现,是永恒的精神在刹那之间存在躯壳之中的形式。
17、梦想不论怎么模糊,总在我的心底,我的心永远得不到安宁,直到它们一一成为现实。
18、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每个人都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世界里充当配角。
19、所有的宗教都是灯,照亮世界,但基督教是太阳。太阳一升起来,其他的灯都失去了光彩。
20、我总以为,不管何处,只要人道精神在,宗教即可再兴。人道精神一死,宗教也随之腐烂了。
21、我若说一提到苏东坡,在中国总会引起人亲切敬佩的微笑,也许这话最能概括苏东坡的一切了。
22、理想的人并不是完美的人,通常只是受人喜爱,并且通情达理的人,而我只是努力去接近于此罢了。
23、苏东坡若回到民间,那他就犹如在水中的海豹。在陆地上拖着鳍和尾巴走的海豹,只能算是半个海豹。
24、大概英国式的陶养,性格越养越刚,中国式的陶养,越养越柔,到了优柔寡断的地步,已经德高望重了。
25、人的生活也就是心灵的生活,这种力量形成的人的事业人品,与生而俱来,由生活之遭遇而显示其形态。
26、女孩子知道自己有人对她痴情,对大家会更文雅、更和蔼、更同情,因为她在爱人的眼光中找到了自己。
27、人生幸福,无非四件事:一是睡在自家床上;二是吃父母做的饭菜;三是听爱人讲情话;四是跟孩子做游戏。
28、在这城市的春天,人心已经发霉,志向也已染了痨瘵,流水已充塞毒热的微菌,柳絮也传布脑膜炎的小机体。
29、向来中国人得意时信儒教,失意时信道教,所以来去出入,都有照例文章,严格地说,也不能算为真正的言志。
30、但仍有区别,因为中国街头艺术家给你讲催人泪下的故事。而伦敦的则给你些快乐以报答你向他帽子投入了两便士。
31、有价值的学者不知道什么叫做“磨练”,也不知道什么叫做“苦学”。他们只是爱好书籍,情不自禁地一直读下去。
32、他并没有虚幻的憧憬,所以无所谓醒悟;他从来没有怀着过度的奢望,所以无所谓失望。他的精神就是如此得了解放。
33、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姿态上。姿态是活的,脸孔是死的,姿态犹不足,姿态只是心灵的表现,美是在心灵上的。
34、男人就像是一本书,看看封面呢,金光闪烁,再看看序言,引人入胜,可等你拿到手,净手焚香去读,也许就读不下去了。
35、男人就像这支笔,总想在一张白纸上挥洒丹青;而女人结了婚,就像白纸上有了痕迹,男人画得不好,就怪这白纸有毛病。
36、我想我和别人一样是个有道德的人,如果上帝有我母亲一半爱我,也就不会送我下地狱。如果我上不了天堂,地球就该死。
37、当然,男人宁愿要免费投入怀抱的女人,他们说这样的女人才有高尚的道德。所有男人都喜欢美貌多情而又分文不取的女人。
39、今日苏堤横卧湖上,此一小小仙岛投入水中的影子,构成了“三潭印月”,湖边垂柳成行,足以证明苏东坡在设计风景方面的奇才。
40、在这样的地方你不能不想到赋诗:在此地作诗人只需要心平气和,凝神致志,然后将诗意融入自己的思想,而不是急于去寻章摘句。
41、人生真正的目的,中国人用一种单纯而显明的态度决定了,它存在于乐天知命以享受朴素的生活。尤其是家庭生活与和谐的社会关系。
42、我在《生活的艺术》里说,理想的人並不是完美的人,而只是一个令人喜欢而通情达理的人,而他也不过尽力做那么样的一个人罢了。
43、艺术应该是一种讽刺文学,对我们麻木了的情感、死气沉沉的思想,和不自然的生活下的一种警告。它教我们在矫饰的世界里保持着朴实真挚。
44、女人是水,男人是泥,水渗进泥里,把泥塑造了,泥吸收了水,使水有了形体的寄托,使水可以在这形体里流动着,生活着,获得了丰富的生命。
45、一个强烈底决心,以摄取人生至善至美;一股殷热的欲望,以享乐一身之所有,但倘令命该无福可享,则亦不怨天尤人。这是中国人“知足”的精义。
46、我以为我像别人同样有道德,我还以为若上帝爱我能如我母亲爱我的一半,他也不会把我送进地狱去。我这样的人若是不上天堂,这个世界不遭殃才怪。
47、他恨邪恶之事,对身为邪恶之人,他并不记挂于心中,只是不喜爱此等人而已,因为恨别人,是自己无能的表现,苏东坡并非不才之人,因而他从不恨人。
48、真诚的友谊永远不会特别表白的。真正的好朋友彼此不必通信,因为既是对彼此的友情信而不疑,谁也不须要写什么。一年分别后,再度相遇,友情如故。
50、凡善于幽默的人,其谐趣必愈幽隐;而善于鉴赏幽默的人,其欣赏尤在于内心静默的理会,大有不可与外人道之滋味。与粗鄙的笑话不同,幽默愈幽愈默而愈妙。
我们来世间走一遭篇二
林语堂是中国现代文坛上一位伟大的作家、散文家、翻译家和思想家,他的作品以深邃的思考、流畅的文字和独特的观点闻名于世。读完林语堂的作品,我深感受益匪浅,从中收获了许多宝贵的心得体会。下面将从三个方面展开,分别是林语堂的人生态度、文化观念和人际关系。
首先,林语堂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是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他在《围城》一书中写道:“破一点茧,会得到一双美丽的羽翼。”这句话深深地触动了我。林语堂告诉我,面对困境和挑战的时候,我们要勇敢地去面对,相信自己的能力,坚持努力,就一定能战胜困难,获得成功。他的这种乐观向上的态度影响了我,让我学会了积极面对生活的一切。
其次,林语堂让我对传统文化有了更深的理解和认识。他在《国学小史》一书中谈到:“国学是让我们眼界更宽广,思维更开阔。”林语堂告诉我,传统文化源远流长,蕴含着丰富的智慧和价值观。我们应该继承和弘扬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将其融入到现代生活中。通过研读传统文化,我能够更好地认识和理解自己的国家和民族,也对人类文明的发展有了更全面的认识。
最后,林语堂的作品让我对人际关系有了新的思考。他在《人生》一书中写到:“人际关系是人生中最重要的一环。”林语堂告诉我,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非常复杂而又重要的。我们要学会善于处理人际关系,在与他人相处的过程中要做到理解、尊重和包容。只有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我们才能获得更多的支持和帮助,也更容易取得成功。
总结而言,林语堂的作品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对传统文化的独特理解和对人际关系的深刻思考,都给予了我很多启示和帮助。读完林语堂的作品后,我更加坚定了追求进步和成功的决心,也更加了解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人际关系的重要性。我将会继续阅读林语堂的作品,不断汲取他的思想和智慧,让它们成为我人生道路上的指南针。
我们来世间走一遭篇三
林语堂(1895-1976)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教育家和翻译家,他的著作广泛涉及文学、哲学、散文等领域,有着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学术价值。他的作品对于文学界和读者来说都具有重要的意义。在他的作品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真挚态度以及他对文学的热爱。通过阅读林语堂的著作,我也深受启发,下面将对林语堂的心得体会进行总结和探讨。
首先,林语堂的著作给我最深的印象就是他对人性的洞察力。他笔下的人物形象鲜活生动,如同置身其间。他不仅描绘了人们的外在形象和行为,更深入地分析了他们的内心世界。他的小说《围城》中的方鸿渐就是一个鲜明的例子,他生活在20世纪20年代的一个大家庭中,每天生活在误解和压抑中,最终导致了他的人生坎坷。通过这个小说,林语堂传达了自己对于人性的深刻理解,让我对于生活中的人性问题有了更深的思考。
其次,林语堂的作品也给我带来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关注。他不仅关注着人类的内心世界,也关注着社会的进步和发展。他的散文集《古花宝鉴》中充满了对中国古代文化的赞美和传承,他认为古代文化是现代文明的基石,应当尊重和传承。他同时也呼吁我们要关注当下的生活,发现生活中的美好和真实。通过阅读这些作品,我认识到了生活的价值和意义,生活不仅应该追求物质的满足,还应该追求内心的满足和心灵的丰富。
此外,林语堂的作品还给我带来了对于语言和文学的思考。他是一位出色的翻译家,翻译了许多西方文学名著,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的散文和小说都有着深刻的内涵和独特的风格。通过他的作品,我了解到了语言的力量和文学的魅力。他善于运用生动的语言和精致的文笔,将复杂的概念变得易于理解,让人们产生共鸣。在我的写作过程中,我也受到了他的影响,努力使自己的文字更加精细生动,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最后,林语堂的著作还给我带来了对于人生的思考和启示。他的作品中充满着关于人生意义和追求的思考,他呼吁人们要关注内心的世界,追求自己内心的真实和自由。通过阅读他的作品,我学会了如何对待人生中的困惑和挫折,学会了如何从失败中汲取经验,重新开始。他的作品给了我重新审视自己和人生的机会,让我更加坚定地去追求自己的梦想。
总之,林语堂的著作给我带来了很多的思考和启发,他的作品深深地影响了我对于人生、文学和语言的态度和认识。通过他的作品,我不仅更加热爱生活,更加热爱阅读和写作,期待自己能够成为像他那样有影响力的文学家和教育家。
我们来世间走一遭篇四
1895年10月10日,一代幽默大师林语堂出生。虽生逢乱世,但是他却活得快乐而通透。或许,他是真的找到了人生哲学的智慧。
民国不缺大师。在众多大师中,活得最快乐、最通透的一定非林语堂莫属。他的幽默,不是简单的戏谑,而是蕴藏了高超的人生智慧与哲学。
一个人彻悟的程度,恰等于他所受痛苦的深度。
没有幽默滋润的国民,其文化必日趋虚伪,生活必日趋欺诈,思想必日趋迂腐,文学必日趋干枯,而人的心灵必日趋顽固。
享受悠闲生活当然比享受奢侈生活便宜得多。
要享受悠闲的生活只要一种艺术家的性情,在一种全然悠闲的情绪中,去消遣一个闲暇无事的下午。
如果我们在世界里有了知识而不能了解,有了批评而不能欣赏,有了美而没有爱。
有了真理而缺少热情,有了公义而缺乏慈悲。
有了礼貌而一无温暖的心,这种世界将成为一个多么可怜的世界啊!
人生真是一场梦,人类活像一个旅客,乘在船上,沿着永恒的时间之河驶去。
人生是残酷的,一个有着热烈的、慷慨的、天性多情的人,也许容易受他的比较聪明的同伴之愚。
那些天性慷慨的人,常常因慷慨而错了主意,常常因对付仇敌过于宽大,或对于朋友过于信任,而走了失着。
人生是严酷的,热烈的心性不足以应付环境,热情必须和智勇连结起来,方能避免环境的摧残。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一位现代中国大学教授说过一句诙谐语:“老婆别人的好,文章自己的好。”
在这种意义上说来,世间没有一个人会感到绝对的满足的。
大家都想做另一个人,只要这另一个人不是他现在的现在。
我曾经说过,中国人对于快乐概念是“温暖、饱满、黑暗、甜蜜”。
即指吃完一顿丰盛的晚餐上床去睡觉的情景。
一个中国诗人也曾说:“肠满诚好事;余者皆奢侈。”
人生不过如此,且行且珍惜。
自己永远是自己的主角,不要总在别人的戏剧里充当着配角。
我们来世间走一遭篇五
归根结底,我们只能知道自己真正了解的人,我们只能完全了解我们真正喜爱的人。
婚姻犹如一艘雕刻的船,看你怎样去欣赏它,又怎样去驾驶它。
既娶之,则爱之。既处之,则惜之
恋爱是情感的流露,本质上控制着感觉,它可以成为内心的微鸣。
女人的美不是在脸孔上,是在姿态上。姿态是活的,脸孔是死的,姿态犹不足,姿态只是心灵的表现,美是在心灵上的。
一般人不能领略这个尘世生活的乐趣,那是因为他们不深爱人生,把生活弄得平凡、刻板,而无聊。
一个女子最美丽的时候是在她立在摇篮的面前的时候;最恳切最庄严的时候是在她怀抱婴儿或搀着四五岁小孩行走的时候;最快乐的时候则如我所看见的一幅西洋画像中一般,是在拥抱一个婴儿睡在枕上逗弄的时候。
一个人举止有礼,有度量有耐心有教养,这些都是在家庭中养成的。一个热爱世界但却无法与自己父母融洽相处的人,可说是一个很不适应的人。因为他甚至于在最切身的关系中都无法学着适应。
用爱情方式过婚姻,没有不失败的。要把婚姻当饭吃,把爱情当点心吃。
在灰烬里拾到一颗小珍珠,是比在珠宝店橱窗内看见一粒大珍珠更为快乐。
我们来世间走一遭篇六
林语堂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中的佼佼者,其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林语堂的散文具有细腻的情感和深厚的文化内涵,读者在阅读时常常会对一些问题有所启示。本文主要从五个方面分享我对林语堂散文的体会和心得体会。
首先,林语堂散文的诗意性很强。林语堂的作品以文字美为主,注重意境的表达,深入人心。像《惜秋》这篇作品,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景色与当时的心情。林语堂让读者在注重细节的叙述和对景色的描绘中,体会到一种细腻、轻柔、温馨的诗意,读起来舒适宜人,使人陶醉其中。
其次,林语堂散文的思想性很强。林语堂的作品不仅仅是抒情的文字,也传达了深刻的思想。在《蚂蚁》这篇文章中,林语堂通过透彻的剖析,反映了蚂蚁社会中相互依存和分工合作的精神,表现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同时,《困太阳》这篇文章通过对困境中的太阳的描绘,展示了人物的不屈不挠和百折不饶的精神,鼓励人们勇往直前。这些作品极具思想内涵与启迪价值。
第三,林语堂散文的清新自然令人难以忘怀。林语堂笔下的自然是纯粹、真实、和谐的,让人心旷神怡。在《海》中,林语堂运用夸张的手法描绘了澎湃的海浪和浩瀚的海洋,唤醒了读者内心的勇气。在《我和地球》中,他将自身与地球融为一体,写出悠扬精美的散文,表达了人类应该珍惜和保护大自然的理念。
第四,林语堂散文的历史文化性很强。林语堂作品中蕴含丰富的文化内涵,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中华文化的热爱与追求。例如,《中华文化与近代文明》这篇文章,针对中西文化的差异,提出了反思中华传统文化的思路,同时又强调了文化的多元与整合。通过他的作品,读者能够更深刻地感受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和灿烂辉煌。
最后,林语堂散文的名言警句是人们常常引用的地方。林语堂作品中许多句子都成为了人们经久不变的名言警句。例如《在巴黎的街头上》这篇文章中“有些日子,我感到人间尽可忍”这句话、《被刽子手带走的人》中“走向阴霾之处的,依然是黎明”等句,一直被人们引用和传达。
总的来说,林语堂散文是中国现代散文的佼佼者,其作品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其诗意性很强、思想性很深、清新自然、历史文化性强、名言警句传世,都体现了林语堂的优秀之处。他的作品不仅精炼、优美,更体现了社会、人生、自然精神的博大。我们应该通过阅读林语堂的散文,领略他独特的文艺风格,学习他的人文思想精华,吸收他传递的理性和生命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