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我为大家搜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一起来看看吧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一
时间飞逝,转眼间,又要迎来星期天了。由于时间紧迫,所以我们今天又要抓紧时间练了。
我们先练的是八字穿花。绳子“刷刷刷”地甩了起来,只见向兰一个箭步就冲了过去。秦小芳也紧接着冲了进去,到孟佳双了,可她远远地躲在张灿的后面,我推了她一把,她才敢进去,但她逃的太慢了,结果皮绳甩到了我的脸上。我只感觉脸上火辣辣的疼,但我还是忍住了。
接下来又练阳光伙伴。只见我们先排成一排,然后把带子系上,再顺着一个方向把手搭在另一个人肩上。张老师一声令下:“预备!跑!”我们喊着“一二一二”的口令奋力向终点跑去。不知是谁停下不走了,结果弄得我们“全军覆没”,伤痕累累。但我们不气妥,又排好把绳子系牢。“预备!跑!”张老师喊。我们跑了起来,结果有一个人绳子松了,我们摔了个“狗啃泥”。我的鼻子脸都被草蹭红了,但我什么都没说。
回到家里,已经是精疲力尽,浑身酸痛。虽然训练的很苦,很累,但我能坚持。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二
有人喜爱巍峨的高山,因为它厚重沉稳,可我却觉得它过于老成;有人喜爱广阔的蓝天,因为它空旷自由,可我却觉得它过于放纵;有人喜爱芬芳的泥土,因为它肥沃包容,可我却觉得它过于低调。其实,我最喜欢的是家门前的小溪,它兼具安静与热闹的性格,兼具沉稳与反抗的品质。但我喜欢它最主要的原因是:涌动着的它给我带来童年的喜悦和心灵的感悟。
小溪经过的路线不是笔直的,而是蜿蜒向前的。如同被扭曲的铁丝,可是,虽然惨遭蹂躏,它却依然充满活力和青春气息,让人的心灵备受感动。它像一条融入了人的感情的纽带,将闭塞的村庄与外界连为一体,却不骄不躁,依然保持着它固有的秉性:宁静、安详。
小溪的.两侧是茂盛的小草,他们脚并着脚,手挽着手,如同困境中相濡以沫、不离不弃的伙伴。草丛上聚集着大大小小的蜻蜓、蝴蝶。它们飞舞着,仿佛是小溪的守护神,又如同小溪忠实的观众,久久环绕,不愿离去。偶尔,草丛中还会有捉迷藏的小鸟,一听到路人的脚步声,它们就像淘气的小朋友一样迅速冲向天空,人经过之后,又一齐躲进草丛,甚是和谐。
澄澈的溪水是小溪最让人喜爱的部分。
溪水清澈见底,如同晶莹剔透的明珠,将万千事物尽收其中;又好像明亮有神的双眸,透视着整个世界。由此,我想到了那广纳万物的智者,小溪不也是智者吗?它有着智者的宽广胸怀,世间事物不论美丑,都被它一齐纳入怀中。
溪水中的人影、物影清晰可见,各种色彩的鱼缓缓的游着,人、树和鱼儿融为一体,仿佛鱼儿在人和树构成的画面中玩耍,又好像人在挑逗嬉戏的鱼儿和青葱的树木,乐趣无穷。小时候的我,总喜欢用双手去捧水中的鱼儿、虾儿,但屡屡不成功。这本是件让人扫兴的事,可是你却又会马上得到补偿。手触碰水的那一刻,水面像受惊一样,泛起层层涟漪,一圈圈向外延伸、延伸,像那象征着树木年龄的年轮圈,其实,水面不也见证着我成长的足迹吗?其次,水中的人影、树影也似触电一般,不断地左右摇荡、摇荡,像婴儿在摇篮曲的陪伴和摇篮轻轻的晃动下缓缓入睡;又似恐怖片中的幽灵,如同虚幻之境,一步步向你逼近,逼近。人影、树影及人影,你追我赶,像一群顽皮的小朋友,妙趣横生。
下雨天的溪面是小溪最独特的风景,尤其是在蒙蒙细雨的天气下。
镜子一般平静的溪面在蒙蒙细雨的抚摸下泛起点点星光,很小很小,很密很密,像成千上万安静待命的蚂蚁。鱼儿似乎很喜欢这种景象,纷纷浮出水面,呼吸着这特殊的空气。这时,往往会有一两只啄木鸟打破这片宁静,水鸟虽小,却很敏捷,它如同箭一般冲到水面,捕获到猎物后又似风一样飞离水面,鱼儿似乎受惊了,在一瞬间消失的无影无踪,仅留下了孤零零的蒙蒙细雨和泛起点点星光的溪面。
总有一些东西,无论距离你多远,却总让人魂牵梦绕;
总有一些东西,无论离开你多久,却总让人记忆犹新;总有一些东西,无论变化多巨大,却总让人难以忘却。就像雨天路面上的脚印,脚印总会消失,但其在心灵上留下的痕迹,却会永远存在。家门前的小溪就是如此。虽然分隔两地,但它永不停息的涌现的青春气息和新的希望却在我的心中埋下了深根,成为挥之不去的永恒的记忆。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三
生命的尽头是新的开始,还是漫长的等待?生命的终结是灰飞烟灭,还是疲惫的沉睡?前世的尽头,是在踏过奈何桥的那一刻,哭着看着对方化作一缕尘埃,消失在浩淼无边的银河系。我坚信组成生命的粒子是可以轮回的,会重新排列组合幻化成新的生命。
每一个人的生命,都是源于前世的轮回,都是由一个微小的粒子演变成长而来,这个等待是漫长的。前世离去的那一刻,只有一个心愿,就是要记住你的模样,今生能够找到你。等待是漫长的,每一秒钟都在期待下一秒钟的奇迹,沉睡的时间里,不知疲倦地数着时间。
多少个寒暑更迭,多少个春秋交替,等待是一座深爱化作的石桥,在我们前世走散的地方坚守,不敢也不愿意离开,只为等到你的出现。因为我坚信你一定会来,履行我们前世的约定,因为我答应过你,会用一辈子去照顾你。等你,是我不变的承诺。
就这样沉默了一千年,就这样沉寂了一千年,就这样枯等了一千年,就这样沉睡了一千年。我的脑海里只有你的轮廓,我一直在等待与你的相遇,我把我的爱紧锁,期待交到你的心灵里。是前世的未了情缘,是前世的深刻修行,是前世的牵挂难舍,是前世的不离不弃。
终于等到你,在20xx年的春天里,让我找到你,缘分再一次把你我牵牢。与你的相遇,在沉睡中跟随春天一起苏醒,你的模样是前世刻在我心上的记号,是打开我心门的钥匙。当印记再次吻合时,我的爱终于苏醒,沉睡太久的`爱恋如潮水般涌现,冲垮我的防御彻底沦陷。
终于等到你,你的出现再次激活我的心跳,终于盼到你,你的爱恋再次点燃我的生命。红尘中太多寂寞如冰封雪藏,都无法动摇我的等待;红尘中太多诱惑如过眼烟云,都无法唤醒我的爱恋。一千年的枯等,在那一刻逆袭释怀,一千年的执着,在那一刻修成正果。
最爱你的高傲,那是我找到你的密码,你的高傲是我前世给你的崇拜,是我给的骄纵。那是只有你才会有的魔力,高傲而高贵,也是我的生命里,最奢侈的享受。我很幸运能够拥有这种享受,并且让这种享受陪伴我生命的每一天,让我的世界精彩无限。
忘不了也删不掉的爱你的誓言还在书写,是前世埋下的伏笔,也是下一个轮回能够找到你的证据,终于被你唤醒。剪不断也抹不去的爱你的崇拜还在坚守,是命运完美的安排,在我们的命运的剧本里,你永远是我的主角。就这样让我为你而苏醒,就这样让我为你紧紧跟随。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四
总有一天我所明了的,能低得俗世宿业风轻云淡
总有一霎,我浅浅的笑,是无关前尘的疏漠静好,且待后事的淡然安和
就好像会越来越冷默,不是因为沉默,而是喜欢静默,
喜欢浅淡年华中,不带言语的,旁观,不露痕迹,冥想
我自认并不多情,但也不甚凉薄
情之一字,懂得起,方挑得起
当能看到星空的时候,莫名喜欢一句话
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不会弄脏你的手
可望不可即并不可惜
那时能陪我摘星的人早已逝去,也不可惜
星移斗转,沧海桑田,不变是变,变,便在变
不知是什么启导我放开,
或是我未曾留意,从未抓紧
当看到生命逝去,不相信轮回婉转
只放松,在万籁俱寂的虚无里,好像听得到未知的回音,
看得见,无味的争斗,触得到,刺骨的虚空,莫名贴合
我喜欢流逝
流逝并非永别的萧索
就如同现在,夜在流逝,我在流逝中沉寂,记录自己
想要伸手去摘的星,早已看不太清了,看清又如何
它也早不是,那年夏天,仲夏夜,和身边人玩笑的那颗
流逝的那个人,也只是一种思想的消磨,本来自无中,
既无形无意,谈何来去,有何悲喜,
只是牵扯,那年那些,人在局中的记忆
现在几乎每天在拍一张照片,一角屋顶,一棵老树,一片留白
日出的时候,日暮的时候,入夜的时候,
偶尔在凌晨,隐约的一线暖光
那一个地方,每每看着,熟悉的陌生,不可否认在变化
惊人的相像,只是心境
一天兴起,入夜后爬起录了一段一生一次的音频
那是在下雨,雨从所剩无几的瓦头滑落,
碎在愈发难见的老砖,和着稀疏的蛩呤
浅浅淡淡,偶尔是交响的热烈
有时候,我们并非需要壮阔
总有人有些许故事,执着一事,便是故事
入了一境,便生那些悲欢离合
有台戏,唱念做打是一生
旁观的人,总有免不了的,入戏
看得清并非要出的来
收一枚秋叶,吐出一长串淡白气息
一转身,背着阳光,笑笑
再把流光堆叠,就像是流年的'渐变
我们变大,故事变老
总是上演着,以离别为前提的遇见
每个人都在画着圈,各色的,远望去,果真繁花似锦
谁还想得起,我们来时本是独自
谁还会以为,那个人,仅属于自己的圈子
谁会因为害怕离别,而不出现在你面前
谁与谁度,谁在渡谁
佛指拈花,一笑,有缘人自得渡
于我看来,非佛渡人,人亦渡佛
世若无贪嗔痴者,何来有佛
人渡了佛,佛来渡人
若你信业,这又是怎修的业
我们总认为是时光让人成长,
并不是每个时候年轮和阅历一同在堆砌
你总会发现那些,被时光追赶的,遗忘阅历的人
因为执着一物,便就格外可悲
越来越喜欢静静看着,关己与否,都不愿纠缠其中
若生纠缠,即便笑得灿烂,也只是被薄如蝉翼的温和包裹
这一障外,便是争斗
争斗为何,何如不争
不论你选择争或不争,你便已经在斗了
争,守,均一念执着
不若自出其境,自得相安
荡一叶舟
去钓一场虚无
有时长存的,是境,并非苦思执念的物
从未真切有过一次旅行,独自上路,独自看风景
不论江南水乡,或是漠北戈壁,却依然在写
有些景,没去看,也已不必看了
就当我下笔的是矫揉造作
恐就怕,没了风景,失了心境
看过一句话,意思是说要多读书
我放下书,偶尔看人,说又能说我没在读
去看水墨山水,谁又能说只有书上才有此境
爱读书者,若囿于书,不若不读
爱读书者,若耀于书,不若远之
愿读书者,何处无书
若执意看本,死心读死书
有句话,身体和灵魂,总要有一个在路上
好个在路上
每一段流年,又有谁不曾上路
看着,经历着,懂着,总以为自己早已透彻
这宿业又岂是那么浅薄
于是又继续看着,经历着,懂着
到最后才明了,能看的有许多,要经历的有许多,待参悟的亦无止境
尘世繁景,车水马龙,不是笑语处就不奏离歌
乾坤锦绣,美人善舞,亦多放下,红尘陌上,永安山河
有人说知足的时候,有人反驳说知止
总要一境压过一境,总有辩驳
吾以为,安然则自足,放开则已止
描一双眸,且看浮生,笑意不减
净手奏长调,歌已逝,眺未央
掌心长空,即是有
合眸处,看透沧桑
仍勾唇,些许薄凉
提笔,不言世事,不忘浮生
且过,看云看景,看唱腔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五
透过绿色的纯净,仿佛看到了窗外蕴育着美的大自然。十五载岁月里,这位强壮的青年似乎蜕变成蹒跚的老人,带走了原本太多多彩的生命……无意里,纯净的绿色似乎脱离了时间的轨迹。
这个世界到底怎么了?
面对满目狼藉,不经意间想到了去年夏日的一次偶遇。在那个如花的国度里,两位白发苍苍的华人,在那个充满绿意的植物园里,窜梭着,拾起了每一个小小角落里的广告纸。他们用布满老茧的双手,裁剪着,翻折着,变幻着。本就五彩斑斓的纸,瞬间变成了翩跹的蝴蝶,飞翔的鸟儿……仿佛就是植物园的一部分。
那多彩的生灵们,成了游人们对于这片绿色自然最美好的回忆。
我小心从盒中取出那枚纸鸟,绿色的底纹刺痛着我的双眸,我不停的回忆着去过的每一个地方,是否有那么一位位智者,尊重着自然?然而,满是失落。
它折射着每一个人的善良内心。那个裹藏垃圾堆里的不是它,那个只活在孔子浪漫句子里的不仅仅是它,它亦活在我们一声声呼唤的“母亲”长河里!
绿色、那是大自然的凝华,它应与时间为伴!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六
有一天,我突然发现我的影子不见了。于是,我便马上沿着来时的路去寻找。
我先回到了家里问我的母亲:母亲,我的影子在你这里吗?
我母亲慈祥的答道:“孩子,在你出生之时我就已经把它交给了你,它怎么会在我这里呢?”
于是,我又去了我的老师那里:老师,我的影子在你这里吗?
我的老师和蔼的回答说:“我把我自己的影子都给了你们,它怎么会在我这里呢?”
我又来到我的女朋友身边:亲爱的,是你把我的影子藏起来了吗?
?她悲伤的答道:“如果是我把它藏起来了,那我日夜思恋的又是什么呢?”
我找不到我的影子了。我跌跌撞撞地像一个空壳一样的回到了我生活的城市,熙熙攘攘的人群里分不清谁是谁的影子,我独自游走着。
当我走到曾经走过的`一个路口时,却发现有一个影子正在那里彳亍,和我第一次经过这个路口时一样的彳亍。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七
凌晨五点,夜幕还没有褪去,后勤组员已经开始了他们新一天的忙碌,大概只有厨房那微弱的灯光知晓他们的艰辛,理解那一顿顿香喷喷的饭菜后所付出的汗水。
笔者去采访的那天要做的早餐是煮汤圆,那时水已经烧开,只需等待组员们来和面。后勤组凭着在家里妈妈做汤圆的经验开始了和面团。滚烫的开水使得和面的双手变得通红,他们回想起自己母亲的双手曾经也这样经历过,几番感慨顿时从中而发,自己原来一直都不了解母亲的辛苦。只有当真正自己亲手经历时,才发现,一切没表面看起来那么容易。
就这样,六个组员花了将近一个半小时的时间终于把汤圆都加工完成。但是,生活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容易,上帝时不时会跟你开个玩笑。当队员们品尝第一口汤圆时,才发现一个很严重的问题——和面的时候没有糯米粉,导致煮熟的汤圆没有嚼劲,口感很不好。看到伙伴们吃汤圆的种种表情时,组员们心里不禁有几分愧疚和无奈。
是的,生活的一切都没那么容易。一群从未真正去适应社会的90后要在短短的时间内学会如何去融入团体、统筹兼顾与分工合作,是一件极难的事情。“以前在家只是煮几个人的菜,现在一下子要煮几十个人的分量,光是炒菜就是很大的挑战,要费很大的力气。这里买东西也很不方便,加上要考虑花销问题、大家的口味等等,几乎每顿饭都要准备很多工作……虽然工作很艰巨,但我相信我们可以渡过难关,因为我们是最闪耀的。”后勤组队长群芳笑着说。
不过,不光是后勤组,其他组的组员也是如此,每天重复繁忙而复杂的事情。三下乡还在继续,“闪耀一夏”实践队的所有成员都在接受风雨的洗礼。成长的,不只只有小孩子,还有那一个个辛勤付出劳动的队员。
散文随笔投稿平台篇八
关于于丹,下面从受众的角度来谈一下。
我们把于丹讲座的受众分为以下几种:
第一种,别人都说这个好,跟风,将来和别人谈话的时候可以作为一个谈论的资本。这就像看电影,一部大片出来,不管评价好不好,总要去看一下。
第二种,不管出于什么一种情况看了于丹的讲座,觉得讲的很不错,讲的很有道理,但是这个讲座并没有给自己的生活带来什么改变。这种人就像没事在家里看了一个电视剧,自己感动得流点泪,但是纯作一种消遣。
第三种,我个人觉得是听讲座的最高境界,就是听了,信了,然后就照着去做了。现在有些评论说于丹是“文化奶娘”,听众是怎样的被麻痹了,怎么样的不能自己思考了。我觉得这个说法很有道理,但是真是这样不好吗?老子说:“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听了一个道理,就按着做了,这才是真正的上士。整天想来想去而不见实行的人才是最失败的,时间浪费了,精力浪费了。有人要问了,那听到的要是错的呢?我要说,如果一个道理你第一次听没有发现什么不妥,就说明它已具备了相当程度的合理性。如果能做到“定于一”,守住一个观念去好好地实行,你会发现生活原来是很简单的,是很轻松的。于丹讲的有道理吗?你也许会说她俗套,她讲的是老生长谈的那些东西。那么为什么大家讲了几千年还是这些东西呢?就是因为它们是真理。所以与其辛辛苦苦地再去找什么捷径,方法,不如老老实实地照着这些去做。但是这是很不容易的,非上智与下愚不能办,孔子说:“唯上智与下愚不移”,正是夸他们的意志坚定。
第四种,由于我们大部分是处于上智与下愚中间的普通人,所以我们很难做到第三种人。记得中央电视台做过一个关于于丹的节目,主持人是阿丘和张泉灵,张泉灵最后总结说:“我们可能学不到于丹的口才,可能学不到于丹的思想境界,但是我们可以学到于丹总结生活的态度。”学会于丹总结生活的态度,我把这作为第四种人。有一次看报纸,上面说于丹坚持写日记坚持了四十年,我觉得这正是她总结生活的明证,也可见她“定于一”的功夫。于丹的讲座,首先明确一点,不是学术讲座,而是“心得”,也就是个人的见解。当然很多人可能看到她教授的名头,往往不加细想就以为这是专家在研究的《论语》。但是《论语》本来就是讲生活的,从一个角度上,我们是不是可以说,把它仅仅作为一个学术来研究本身就是对它的不尊重?其实于丹也是借《论语》下蛋,借《论语》之名阐发个人的想法,也就是她总结生活的成果。之所以能借,是因为生活本身就是那些道理,所以她不但可以借《论语》,还可以借《庄子》,她再去借别的书来阐发思想我们也不用惊诧。于丹怎么可能对这么多的书都有这么深入的研究呢?做第三种人很难,做第四种人也不易,而且是一件很辛苦的事。聪明累,即是对此类人说。最令人烦心的是有时意识到一个道理很好,但是往往不得定下心来去实行。难得糊涂!真羡慕第三种人啊。(我不谦虚的说一句,我大概是第四种人了,但不是从于丹学来,而是另有一些原因。)
第五种人就是批评于丹的人,对于这一种人,我不再细分。这里的讲的“批评”,我们用专业的说法,包括“夸”和我们平时所说的“批评”。我上面之所以在自认第四种人时声明是“不谦虚”的说法,正是因为我还有一部分停留在这个阶段。这一种人是聪明而没有到一定程度(即上所谓的“上智”),或者自作聪明,他们没有像第三种人那样学到于丹的“质”(基本上就是生活的质,讲出生活的质并不是什么了不起的事,很多人都可以讲),也没有像第四种人那样学到于丹的“神”(总结生活的方法)。他们听了于丹的讲座,或是出于反思的精神,或是有抵触的情绪,不甘心直接接受。好点的,比较要强,不甘原接受嚼过的东西,要自己去找,或许可以成为第四种人;不好的,根本没想过于丹讲的东西可以用在生活中,就开始从什么社会意义,影响来讨论“于丹”现象。
大家看一下,受众中哪种人比较多呢?是第一种和第二种,有些人说什么大众被麻痹,于丹讲座中有什么政治意识,其实没必要那么杞人忧天,有多少人真正在关注于丹讲的内容?我说这话是带着遗憾和失望的。第五种好像也不少。不过也许我划的界线太分明,中间应该还应允许存在过渡,比如虽然没有达到第三种,但是对于丹讲的某些东西丢特别有感触。又每个人似乎都在总结生活,不过大多比较散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