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日常学习、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作文或者范文吧,通过文章可以把我们那些零零散散的思想,聚集在一块。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一
今天,听了胡老师的一节录像课———《有理数的乘方》。
我觉得有以下几点值得学习:
(1)胡老师在情境创设上下了一番功夫,通过让学生回忆珠穆朗玛峰的高度和折纸30次能否达到珠穆朗玛峰的高度这一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在课的结束时回归、解决这个问题,做到前后呼应。
(2)对学生的适时表扬、鼓励能进一步引发学生学习积极性。
(3)对学生易错点能准确把握并能及时纠正、巩固。如和、和的区别等。
(4)课后问题设计较好。
同时,还有以下几点个人观点,一起议一议:
(1)对于有理数的乘方,一定把握这是一种新运算,是继加、减、乘、除四种运算之后的第五种运算,所以务必让学生充分认识。个人认为,要进一步加强与这几种运算的对比,可以用下面的表格进行对比。
(2)加强对问题的设计。如自主学习中的问题可仿课本上的改一改。因七年级学生,对字母表示数接受起来还是有一定的难度的。可以先举几个数的例子,再到字母,从特殊到一般,便于学生接受。另,对于幂性质的得出的题目还嫌少。
(3)时间的分配再合理一些。在运算上多分一些时间。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二
有理数的乘方(一),下面把在备课中的困惑和课后的教学反思与各位同行交流,希望大家多给我提意见。
备课中的困惑
教材中的做一做是折报纸,一方面学生在折纸的过程中会不会沿着同方向对折纸,如果学生随意对折,那么对折后报纸的层数就不太好数;另一方面折纸活动和拉面的情景在某些方面是否重复?在和其他老师交流过,我最后舍弃了折纸,直接用拉面情景引入,具体做法如下:
生齐答:2根;4根。
(我给学生提供的绳子最多只能拉扣6次)
提问:(1)如果拉扣8次呢?你是如何得到这个数字的`?
(2)观察等式右边的算式,算式里的因数有什么特点?
(3)你有没有简便的方法表示它们?
(引出课题,板书:2.6有理数的乘方(一))
教材中的议一议是让学生举生活中的实例,学生一般只能举出正方形的面积表示为,正方体的体积表示为,那么表示什么呢?学生在现实中就很难找到它的现实意义。所以,我上课时回避了这个问题,直接由拉面的情景引入了乘方的定义。
课后的教学反思
本节课从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出发,具体地阐述了乘方的概念,在教学过程中应用了“自主―合作―讨论―探究―交流”的教学方法,教师始终发挥着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只是起到一个“引导―帮助―点拨”的作用。学生在小结时,对容易出现的错误概括地非常全面,甚至把课堂上没出现的错误也进行了举例,如:不能写成2×6。可见,本节课学生对新知的掌握情况教好,教师有效地完成了教学目标。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三
刚上了一节有理数的乘方的公开课,虽然课前也做了大量的准备,但是这节课还有许多要改进的地方,我也对这节课做了深刻的反思。
本节课整体设计比较合理,内容分为两部分。前一部分是定义,后一部分使计算。在本节课中定义讲完后即使做了大量练习,巩固了所学知识。在计算部分应该再多一些练习,同时找同学上黑板展示及时发现学生在做题中容易出现的错误,及时纠正。例如:学生对负数和分数的幂的书写容易出错,那么这一部分应该多练。在计算的书写方面应该规范书写格式。
通过本节课我返现自己在专业语言方面还有很多欠缺,数学是一门严谨的学科,在语言的组织方面也应该严谨,而自己在这方面有些随意,因此在以后的教学中我要规范自己的语言,用精准的数学语言来上每一堂课。
总之,这次公开课我受益很多,更意识到自己的专业知识还需要提高,以后我应该更认真的去研读课本,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多听一些优秀教师的课,努力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四
有理数的乘法是有理数运算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内容,“有理数乘法”的教学,在性质上属于定义教学,历来是一个难点内容,教师难教,学生难理解。有一个比较省事的做法是,略举简单的事例,尽早出现法则,然后用较多的时间去练法则,背法则。但新课程提倡让学生体验知识的形成过程。本节课尽量考虑在有利于基础知识、基础技能的掌握和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能最大限度地使教学的设计过程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不同层次的学生,使设计的思路符合新课程倡导的理念。
反思这节课,较好的地方在于:
1、创设情境,引入课题,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的理念。首先,由温度的变化问题,引导学生自己列出乘法算式,使学生体会到当数的范围扩充到有理数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运算是解决实际问题的需要,进而体会到数学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整个探究新知的过程,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理念。首先,引导学生根据有理数的分类,考虑有理数的乘法可能出现的情况,适当的向学生渗透了分类讨论的思想;接着对于学生归纳总结的六种情况,逐一的进行了讨论、研究,让学生自己探究每种情况如何进行运算,并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归纳总结;最后,再现学生叙述的每种情况,进而将六种情况归结为三种:即同号、异号及与零相乘,放手让学生自己总结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培养了学生的归纳、总结及语言的表达能力。
3、练习设计,让学生体验到成功的乐趣。整节课内容安排紧凑,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地突破难点。根据初一学生的思维特点和年龄特征,设计了“创设情境,引入新课”、“新知探究”、“巩固新知”、“总结归纳”、等环节,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并在教学中尽量用激励性和导向性的语言来鼓励学生大胆发言,面向全体学生,让学生在比较轻松和谐的课堂氛围中较好地完成了学习任务。
尽管最初的设计能体现一些新的理念,但经过课堂实践后,仍感到有许多不足。
1、课堂引入花时间太多。对于正数乘负数、负数乘负数、负数乘正数三种情况的探究,太浪费时间,直接从温度变化的实例引出可以节省一些时间用于合作学习的环节。
2、课堂时间分配的不合理,因为导入新知的过程太过详细,从而没有了练习的时间,整个教学过程显得不完整。
3、整堂课感觉教师启发引导的较多,给学生自主探索思考的空间较少,不利于学生思维的发展,不利于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
在今后的教学中,自己会克服不足,发扬优点,使自己的教学逐渐趋于完善。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五
本次公开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第一章有理数的乘方.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有理数乘方的概念,掌握有理数乘方的运算。
一.上新课前先回顾上节课的知识点,我是以直接指名学生回答的方式来提问有理数乘法法则以及有理数的加减乘除混合运算顺序的,我觉得不太好,如果能直接板书或者ppt展示一些相关的计算题来让学生做会更好,这样更能检查和巩固上节课学生学习的知识点。
二.情景导入
我提出了一个问题:一张足够大的纸的厚度为0.075mm,对折25次后它有多高有多厚?接着引人两个问题,求一个边长为a的正方形的面积和一个棱长为a的正方形的体积,这样显得过渡有点生硬。我觉得对折25次这个问题,可以通过学生得出结果为进而提出疑问,这么多个2相乘有没有更好的表示方法?然后通过a的.平方和a的立方延伸出几个a相乘的写法和读法会更好。
第三个不足之处是:ppt内容设置不太合理,练习和习题没有分开,以后的每一次新授课都应该将例题和习题分开,而且例题必须要有正确的解题格式和过程。
第四个不足之处是:在a的n次方中,对于哪个是指数,底数和幂只是在ppt中弹出,这是学生要掌握的重点内容,也是易混淆的知识,应板书在黑板,而且在练习题中遇到乘方应多强调哪个是底数,指数和幂以加深理解。
第五个不足之处:在讲解2的4次方和2的4次方的相反数的区别时,应该多给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加以巩固。
还有其他的不足:本节课讲的定义结论有点多,可以选择最重要的进行板书,其他的可在ppt展示,以免在课堂上浪费过多时间,由于个人知识点的疏忽导致最后一道习题(-2)(-2)(-2)(-2)中的乘号没有加上应多加注意。本节课的题目有点多,时间分配不是特别合理,原计划最后一道题让学生上黑板做,后来下课了没讲完而作为学生的课后练习题来完成。以后这方面我会控制好每节课的题量,那么整节课的课堂氛围跟平时相比,大部分学生比较积极主动,学生掌握得还可以,但整节课我讲得还是有点多,以后可以尝试让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
总的来说,不足的地方还要很多,我会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改进,多向其他有经验的老师学习,探讨教学方法,在这里,特别感谢来听我上课的老师和领导,感谢你们给予的宝贵建议!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六
1、知道乘方运算与乘法运算的关系,会进行有理数的乘方运算。
2、知道底数、指数和幂的概念,会求有理数的正整数指数幂。
二、怎样学
归纳概念
n个a相乘aa…a=,读作:。其中n表示因数的个数。
求相同因数的积的运算叫作乘方。乘方运算的结果叫幂。
例1:计算
(1)26(2)73(3)(—3)4(4)(—4)3
例2:(1)5(2)()3(3)(—)4
【想一想】1.(—1)10,(—1)7,(—)4,(—)5是正数还是负数?
2.负数的幂的符号如何确定?
思考题:1、(a—2)2+(b+3)2=0,求a和b的值。
2、计算(—2)+(—2)
1.某种细菌在培养过程中,细菌每半小时分裂一次(由分裂成两个),经过两个小时,这种细菌由1个可分裂成()
a8个b16个c4个d32个
2.一根长1cm的绳子,第一次剪去一半。第二次剪去剩下的一半,如此剪下去,第六次剪后剩下的`绳子长度为()
a()3mb()5mc()6md()12m
3.(—3.4)3,(—3.4)4,(—3.4)5的从小到大的顺序是。
4.计算
(1)(—3)3(2)(—0.8)2(3)0(4)—12004
(5)104(6)()5(7)-(—)3(8)—43
(9)—32—(—3)3+(—2)2—23(10)-18÷(—3)2
5.已知(a—2)2+|b—5|=0,求(—a)3(—b)2.
2.6有理数的乘方(第2课时)
会用科学计数法表示绝对值较大的数。
二、怎样学
定义:一般地,一个大于10的数可以写成的形式,其中,n是正整数,这种记数法称为科学记数法。
例题教学
例1:1972年3月美国发射的“先驱者”10号,是人类发往太阳系外的第一艘人造太空探测器。截至12月人们最后一次收到它发回的信号时,它已飞离地球1200000km。用科学记数法表示这个距离。
例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1)10000000(2)57000000(3)123000000000
例3.写出下列用科学记数法表示的数的原数。
2.31×1053.001×104
—1.28×103—8.3456×108
思考:比较大小
(1)9.253×1010与1.002×1011
(2)—7.84×109与—1.01×1010
学怎样
1.用科学记数法表示314160000得()
2.稀土元素有独特的性能和广泛的应用,我国的稀土资源总储藏量约为1050000000吨,是全世界稀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将1050000000吨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3.人类的遗传物质是dna,dna是很大的链,最短的22号染色体也长达30000000个核苷酸,30000000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a.3×108b.3×107c.3×106d.0.3×108
4.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表示:我国的总人口已达到13亿。请用科学记数法表示13亿为。
5.比较大小:
10.9×1081.1×1010;1.11×1089.99×107.
6.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下列各数。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七
本节内容是学生在小学学习过的乘法以及初中学习了有理数的加法,减法及混合运算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的基本运算,它既是对前面知识的延续,又是以后学习有理数除法等数学知识的铺垫,起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对经历有理数乘法法则的探索过程,使学生体验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在教学设计上,强调自主学习,注重交流合作,让学生在自主探索过程中理解和掌握有理数的乘法法则,并获得数学活动的经验,提高学习能力。
本教学设计教学目标明确、重难点突出,符合新课程的要求。我在备课时,钻研教材,从学生的认知水平和基础出发,精心编写学案,力求让每个学生在数学课上都能学习有价值的数学。以一个生动的例子引入课题,使学生对有理数乘法有较好的认识,达到在观察中感受、在尝试中探索、在练习中发现、并自主归纳的目的。学生刚认识“负数”这个新朋友,在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后,学习有理数的乘法,会有一定的困扰。
预期学生会在符号上出现问题,故在学案的编写中,注意这个环节的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上最大限度的把问题呈现,我及时发现并纠正这些问题,体现为每一个学生着想的理念。一节课下来,学生从生动有趣的“蜗牛爬行”例子入手,初步掌握有理数乘法法则的关键所在——符号的确定,然后就都是小学的乘法知识,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下自主学习。
同时,根据学生的个别差异,有效地进行分层,完成强化练习,有效地开展课内技能训练。本节课由情景引入,使学生迅速进入角色,很快投入到探究有理数乘法法则上来,提高了本节课的教学效率。在本节课的教学实施中自始至终引导学生探索、归纳,真正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
本节课特别注重过程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分析归纳能力。对有理数相乘法则的探究过程中,运用了分类的数学思想和方法,体现了数学建摸的过程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兼顾思想、方法和趣味。例题,练习以及思考探究题目的选择,兼顾了不同层次学生的思维水平,学生在讨论发言中的各种灵活方式成为课堂上的亮点。
本节课在新课引入和法则探究两个教学环节中,我的设计与教材完全不同,充分体现了教师是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这也是新课程所倡导的教学理念。既要有能力把问题简明地阐述清楚,同时也要有能力引导学生去探索、去自主学习。
本节课主要不足体现在:在探究法则的过程中,尽管在情景中的实际含义是由学生完成的,但教师的教学痕迹还是比较明显,可以更加开发一些;探究的程度不够。让学生过早的打开教材,学生过早的了解到了法则,在这方面处理的不适当。课堂组织语言还有待加强,课堂组织的不够严谨,有点松弛。对学生灵活方法的鼓励和及时评价,还要进一步提高。
有理数的乘方教学反思篇八
《有理数的加法》是有理数混合运算的第一堂课。正因为万事开头难,可见这堂课在接下来的教学中起着非常重要的指向作用。下面是我上这堂课的总结:
一.在引入部分和同学们共同探讨书上的问题,采用了让学生相互先探讨的方法,发现学生非常的投入,课堂气氛被充分调动起来了。由于问题的难度一下跨越太大,太抽象,所以在教学中采用了动画解析的过程,更为形象具体,让问题深入浅出,容易让学生接受。
二.在一些细节部分处理到位。比如说解应用题的步骤,应将它的完整步骤都在黑板上演示一下。电子白板大大的提高了效率和课堂容量。
三.在推导有理数加法法则时,学生的回答让学生说完他的思路,然后引导他将其他情况补充完整。这个说明课堂应变能力十分重要,整个课堂中,我注意力十分集中,真是耳听八方,眼观四路。
四.整堂课的语言需要改进,应更加精练,简洁。本堂是概念课,对于概念课来说,概念不要重复太多遍,尤其是一些说出来比较拗口的概念,容易混淆,所以当表述的差不多的时候就可以写出来,不必在这个问题上纠缠不清。这点需要改进。说,读,写结合,增强记忆。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