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相信许多人会觉得范文很难写?这里我整理了一些优秀的范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吧。
英语活动报道篇一
1993年秋国家教委实施的九年制义务教育课程计划明确指出:“课程包括学科课程和活动课程两部分”,正式把活动课列入课程计划,确立了活动课的地位。活动课已是学校课程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在施行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教育中,活动课与学科教学相互联系,相辅相成。但是至今仍有一些学校由于对开设活动课的意义不明确、认识不足而没有开设,少数开了课的学校也没有遵循活动课的基本原则而有名无实,偏离了活动课教学的目的和要求。下面谈谈开设活动课的意义和原则。
英语活动报道篇二
初中语文活动课实践初探周口市川汇区教体局基础教研室李红花
在传统的教学的观念下,语文教学一直处于高耗低效的状态。语文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有一定的脱节,缺乏现代生活气息,学生缺乏自主实践,导致了语文课堂气氛沉闷和学生学习兴趣下降的局面。因此,语文教学要走出困境,必须强调语文教学内容的开放性和语文教学方法的多样性,必须开展各种各样的语文活动课,让语文走向素质教育。
一、语文活动课的概念及特征
语文活动课是活动课的一种,它是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学生为活动主体,凭借言语交际手段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以此培养言语兴趣、能力和习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课程。
语文活动课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主要特征:
1.综合性
语文活动课的开展过程中,师生共同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融汇多种学科知识,打破常规和传统学科课程的单一化倾向。在语文活动课程中可以结合必修课内容,组织学生归纳作品的特点,人物形象及人物塑造、文化常识;可以结合学生学科内容进行讨论、演讲、表演、竞赛等活动。
2.社会实用性
语文活动课的教学内容往往涉及了语文应用的各个领域,特别是触及最新和最实用的领域,并与一定的生活实际相联系,有较强的时代色彩和生活色彩,因而能够弥补必修课课堂教学的不足,全面反映社会生活对学生语文知识和能力的要求,促使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又能带给学生具体生动的感受,有助于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3.学生自主实践性
在活动课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志趣自主选择,自觉参与。活动课的过程,往往是学生自己设计安排、学生自我活动为主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着重于让学生在各项具体的实践和运用中获取直接的.感性知识和生活体验,着重于让学生在活动中去感受、体会、理解。这样做,学生不仅得到的印象是深刻的,而且自学能力也得到切实的培养和提高。
二、语文活动课的主要作用
1.推进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在对学生的语文能力培养的时候,从思想、道德、身心等各方面对学生的素质进行培养,语文活动课在这方面有其先天的优势。一堂好的语文活动课,最终实现的教学目标不是单一的,而往往是多种语文能力的综合实现和锻炼,甚至是多学科的综合运用。而且在实施的过程中,教学目标是具有开放性,决不是仅限于语文科内。如我们目前组织的“语文第二课堂”表演课本剧活动,在表演过程中,我们发现这不仅需要学生对课本知识的掌握,而且在改编的过程中还要充分发挥想象力,表演中更要求学生的语言表达和一定形体表现的能力。
2.语文活动课有助于语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实现两翼齐飞
语文活动课能做到把思想性寓于知识性之中,用趣味性带动知识性,使知识活灵活现,更好地把语文教学的审美和人文因素挖掘出来。比如在诗歌的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充分感受诗歌的意境之美,可以开展配乐的诗朗诵,或者是一次为诗配画的比赛。我校国家级教学名师李宗玲老师的活动课《走进诗的世界》,就是在“诗韵无穷”这一环节让学生展示诗配画的才能,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诗歌的魅力。再如有些深受学生喜爱的流行歌曲,其歌词改编自古典诗词(如徐小凤的《相见时难别亦难》和周杰伦的《东风破》),从这类歌曲入手,引入诗词的学习,比较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在设计活动课《乘着音乐的翅膀》时就是从这类流行歌曲入手,充分调动了学生诵读诗词的兴趣和积极性,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教学效果。
三、语文活动课实践中要注意的问题
评价一个教学活动案例是否成功的重要标准是看它所取得的实际效果,语文活动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真正取得实效,必须在语文活动课的设计和实践中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要切实保证每个学生都能积极主动参与活动
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语文活动,坚决避免只有一部分学生在“活动”而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现象的出现。语文活动课要有可操作性,要认清学生的个体客观差异,在设计语文活动方案时,应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在组织活动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活动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学习和发展的机会。
2.既要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活动课要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开展自主活动,教师既不能越俎代庖,暄宾夺主,更不能不加引导,放任自流。教师要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做好课前活动方案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导和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各个环节。
3.要结合实际,精心设计安排教学目标
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活动的要求,以新的教学大纲为指导,有针对性地做好教学目标的安排。如在九年级下册综合活动课《走进小说天地》,我设计的教学流程就是围绕实现三个教学目的:一是激发阅读兴趣,扩大阅读视野,引导读书方法,陶冶高尚情操。二是能用普通话复述小说情节,介绍小说人物,叙述自己的读书经历和感受,尽量做到生动有趣,引人入胜。三是发挥想像力和创造力,学习虚构故事,尝试进行小创作。
4.要适当运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初中英语开设活动课的实验报告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英语活动报道篇三
一、问题的提出:
九年义务教育英语新教材的使用,打破了老一套的教学模式,变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旨在通过听说读写的训练,使学生获得英语的基础知识和为交际初步运用英语的能力。要想实现这一目的,教师需在教学过程中,加大听说读写的力度,增加语言实践,尽可能多地为学生创造语言实践的机会和环境。这些任务的完成,单单依靠课堂教学活动是远远不够的。
英语活动课作为课堂教学的一种形式,能够为教师更好地实现教育教学目的提供实践场所和环境,更有利于发挥学生特长,开阔学生的视野,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提高学生的智力和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上述情况,在县教研室的指导下,我们从1994年秋季开始,在我校着手进行了开设英语活动课的研究。
二、实验的目的和原则:
实验目的:创设语言环境,为实现交际而初步运用英语。以新教材、新大纲和新《课程计划》为指导,探索英语活动课的性质、内容和活动方式,全面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素质,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提高学生听说、阅读及书面表达能力。
实验原则:
1.注重基础知识和能力培养相结合的原则。活动课是对阶段教学活动效果的展示,它被作为常规教学的.范畴,但又有别于普通课堂教学活动。它主要以培养学生为交际运用英语的能力为目的,也必须为课堂教学服务。
2.注重知识的趣味性和实践性,注意发挥学生的特长。开展活动课,是让学生在乐中学、乐中思、乐中用,让有才华的学生有展示自己的场所,让他们体验到学英语的乐趣,感受到所学知识的使用价值。
3.注重学生的认识水平和活动课编排体系相适应的原则。初中学生的心理、生理发展既不同于少儿期,也不同于高中时期,对他们的要求不能过高,活动课程知识的选编一定要适应学生的认识规律、知识结构和英语语言的实际水平。
三、实验的主要做法:
(一)认真学习大纲教材,挖掘知识交叉点,确立活动课实施进度。
[1][2][3]
英语活动报道篇四
谈谈开设活动课的意义和原则欧阳业德
开设学生活动课在我国教育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因为它能纠正长期以来单纯重视学科课程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有利于增长学生的智力和能力。具体的来说有以下几点:
1.开设活动课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多年来我国课程设置和结构一直以学科课程为应试和升学服务,忽视了青少年自身的需要和广泛的实践及应变能力的培养,这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活动课的开设体现了教育现代化的趋势,从总体上改善和优化了课程设置,是教育现代化的必然结果。
2.开设活动课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轨的重要举措
我国的义务教育不仅仅是向高一级学校输送合格人才,更重要的是为各行各业培养合格的劳动者,达到全面提高民族素质的目的。义务教育必须通过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来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真正在德、智、体、美、劳诸方面都得到发展。
3.开设活动课是培养新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时代发展启示我们,对人才的培养要有三条主要途径:一是课堂教学的指引;二是课外读物的启迪;三是活动课中的实践操作培训。我校的活动课实践表明,学生动手动脑的实习操作活动对培养和发展学生特长,全面提高素质有着积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之一。
开设活动课应遵循的一般原则
1.相对独立性原则
活动课是一种培养学生兴趣与技能、发展特长和能力的实践性很强的活动;是在活动课老师指导下,放开手脚让学生自己去动手动脑进行实践、思维想象、再实践的.感知认识过程;是不同于学科教学的另一个教学范畴。活动课虽与学科教学相辅相成,但不可代替,应有其相对的独立性。如果将活动课当成课堂教学的补充和附属而去搞学科理论的深化或应考训练,这就违背了活动课的宗旨。因此活动课要有活动课的教学目标、计划、时间与内容安排。
2.实践性原则
实践是活动课的一个重要特征。实践才能出真知。活动课就是要让学生自己动手动脑去探求和感知客观事物变化的真实存在,借事物运动变化的机理,来为人类生产生活服务。活动课中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仅能使学生获得一系列直接经验,有利于课堂教学间接经验的理解和巩固,还能使学生在实践过程中面对一些具体的实践问题,从而培养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训练他们手脑并用的实际操作技能。由于要加强实践性,所以还要突破时间和空间的局限,拓宽学生视野和认识活动范围。只注重理论性研讨的形式也是不可取的。生物学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自然科学,有着更广阔的活动领域和前景,大有实践性可言。
3.自主性原则
活动课要求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重视学生个体的自主活动,并以尊重学生的爱好、兴趣为出发点,使学生既能在统一的组织活动中培养自主探索意识,发挥自我为主体的作用,又可自由选择适合自己兴趣的实践活动来发挥个性与特长。
4.多元性原则
生物活动课内容十分丰富。如动植物标本的制作;植物的栽培育种;家养动物及实验用动物的饲养管理与繁殖;野生生物观察与保护;环境与人口问题的调查分析等等。可不拘一格,多向性活动。活动形式也应多种多样,如大集体的、小组的和个人的活动。活动场地也应不限一室一地,可在室内也可去校外,可进工厂也可进某个家庭进行活动。总而言之要有多项内容,多种形式和多种途径,使得不同类型的学生各有所获,人人受益。
英语活动报道篇五
近几年来,中学教学中增加了活动课的内容,这无疑是一件好事。但如果不能把握“活动课是课堂教学的补充”这一宗旨,把活动课上成普通课,那就有违当初决定开设活动课的初衷了。现结合历史活动课中注重趣味性的问题,谈一谈笔者的一孔之见。
开设活动课的目的在于改变学生单纯接受教师传授的学习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多渠道获取知识并将知识加以综合、应用于实践的机会,并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活动课的开设,使学生能够主动地寻找和发现知识,在实践中学会学习,培养能力,有利于教学方式、方法的改革。
历史活动课,开设起来很不好操作,很容易变回老师讲学生听的授课方式,既降低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也觉得没多少意思。作为高中学生来说,思维活跃,不希望人云亦云,凡事总想提出个人见解是他们的共性特点,因此老师可以找一些同学感兴趣的话题,引导学生去研究、探讨,让他们在研究历史的过程中感悟历史的豪情与魅力,增强他们学习的信心与乐趣,提高学识修养,健全人格。下面举几个例子加以说明:
这样一节活动课,除了需要学生通读有关教材,掌握历史的阶段特征外,还要求学生去查阅相关的历史资料,充实知识,然后用自己的思路去论证所持观点。学生在大量的调查取证中既开阔了视野,又增强了学习历史、探究历史的浓厚兴趣,真可谓是乐在其中。与此同时,通过观点论证,可以培养学生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力地配合了历史学科的教学。如有的学生认为谭嗣同死得值,因为他的死唤起了民众,呼唤了辛亥革命的到来;有的认为他死得不值,白白作了无谓的牺牲,如果他不死,他还可以做很多的事情,说不定还会重整旗鼓,领导维新变法运动取得胜利;还有的认为资产阶级改良的道路已证明在中国行不通,即便谭嗣同不死,他还是不能改变中国历史的方向,说不定还会成为辛亥革命或社会主义革命的更大障碍……试想,这样的历史活动课,肯定是会受到学生欢迎的。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