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优秀范文,欢迎大家分享阅读。
武汉游后散文篇一
清晨的阳光,穿破黑夜的最后一层面纱,吹醒了万物,把万道金光洒向田野。碧绿的河塘,宛如刚从美梦中醒来的少女,清新而明丽。泛着微波的水面上,飘着淡淡的薄如轻纱的雾,一丝丝柔柔的风儿,轻轻拂过,顿时轻烟袅袅,如梦如幻!朵朵荷花点缀着碧绿的荷塘,更加显得风姿绰约,妩媚动人。恍若荷花仙子的降临,美妙无比!
清池碧玉连,年年荷花艳,出淤且纯洁,岁岁红满天。轻轻地叩响季节的门扉,顺沿着清新惬意的气息,漫步在青青的荷塘边上,那一池池清冽的水,波光潋滟,那池里孕育着的一汪汪碧叶,翠绿欲滴。粉嫩的花儿,轻轻地依偎着亭亭玉立的荷叶,更加显得情意绵绵,纯洁淡雅的荷瓣,幽香源源。这满池的荷,怜惜难得的潋滟,欣欣相连。这一切,不用你刻意去观察,也无需特别地关切,只是有意无意地瞧上一眼,便会有满心的欢喜,得到不一样的体验,享受到荷韵的特别。
荷叶圆圆,清香浅浅,藕根连连,在滢滢绿水之间;心语牵牵,如梦如幻,如影曳曳,脉脉相看永不厌。凝视的双眼,隔着悠悠的天涯,依然痴痴的遥望着,遥望着夏日温柔的荷塘。遥望着满池的水光滟滟。深藏红尘深处的邂逅,是否今生与前世的遥念?荷塘草畔连,巴巴望远,凝眸闪念之间,却发现,确是无缘,确是无缘!曾几何时,荷花的舒润与嫣红,就在一瞬间,扣动了心弦,住进了心间,落满了素笺。那一低头青涩的温柔,那一红晕浮面的娇羞,那一缕潺潺如水的温柔,仿佛一首优美隽永的曲韵,宛如一阙清新美妙的诗词,让人百读不厌,流连忘返,回味无边。那满池的聘婷,犹如一幅幅硕大的被点缀的碧玉。内心的真,那相遇的倾心,莞尔如初春。幽幽的荷香,尽染了灵魂深处的温欣。那浅喜深爱的悸动,那似曾相识的感觉,抵达了心灵深处温存的彼岸。彼此入骨的相互吸引,还有莞尔的一笑,醉了尘烟,醉了尘缘,颤动着渴望的初心,湮没了莫名地无望。
内心深处若无尘,习习清风自会来。时光仿佛清风扑影,浅读了这份素雅恬静的暗香。那翠绿的通透,于光影交错之间,轻轻浅浅,通于内心。寂寞孤魂,幽幽花影,月篱风清,心底的那一抹青绿,在恍惚的光阴里,浅释着一抹纯真。澄澈轻触着岁月的指尖,拨动着心弦。这一路奔忙中的清苦,还茫茫如云,浩瀚无边;这一路前行中的清欢,还温润如初,清新怡然。袒露的纯真,风过花飘香,飘荡成诗章,湿了双眸,惹了回忆,静了浮躁的身心。
此刻,伴着花香,静守安然,找回纯真的记忆,淡淡的微笑还在红尘深处。不必叹昨日,不用问明天,且惜今朝,抒写唯美的篇章。寻一处清幽,任时光飘摇,只当作红尘一笑,细品悠悠花儿香,独醉流年安好。
风儿自在来,荷花随风香。沿着池边走,涟漪荡过后自开颜,荷叶圆圆,翩翩起舞弄清浅。或许,每一个生命,都有它存在的理由。这满池的荷花,虽然只属于短暂的夏天,却能在飘逝的年华里轮回,芬芳莲池,醉染心扉。徜徉在荷塘边上,用单纯的心境,守着最初的萌动,把往日难得的悸动,悄悄存放在时光洁净的角落里,任红尘纷扰,任时光流淌。若梦的尘缘,无以熏染,无法续写,唯有,守一席风光,守一缕清欢,守一份安然,如此便好。
在时光的最深处,心语漫在光阴里,每次的优雅转身,也许只能作释然的一笑,风过不染尘。岁月的痕迹,深邃地刻在了你我的眉际。给时光一个清清浅浅的回眸,轻轻放下自然而单纯的岁月,把这温婉的从前,交给逝去的时光,悄悄的会意,深深的珍藏!
武汉游后散文篇二
不知从何时起,你喜欢上了苍茫这个词组,喜欢上了苍茫这种独特的境界。在你的眼里,苍茫是一种静,一种远,一种大美。苍茫就是苍凉和迷茫的完美组合,苍茫不同于苍凉,更不同于迷茫。在很大程度上,苍茫就是一幅悬挂在你前方的恢弘深遂的画卷。在这样的宏篇巨制里,你看到了自然的旷世美,你看到了自己长长的影子,你甚至体验到了人生终极的那种况味。
这种喜欢,首先源自于落日无声的启迪。在东北大平原上一小村落,少年的你纯净困惑的目光,不止一次好奇的凝视着庄严而壮丽的乡村日落。那是造物主潇洒的大手笔,那是大自然叹为观止神奇造化的一种。这是夕晖将尽之时,这是夜幕将要拉开的前奏,你呆呆的立在村头,你身后的村庄,已经披上一件朦胧的橘黄的外衣。你守望中遥远的西天,是光与影共舞的诗意的世界。伴随宁静而辉煌的日落,少年的你满眼惊诧,仿佛那浑圆的日落,就是某种神秘的昭示和预言。你被日落奇异的景观慑住了魂魄,那是来自自然深处无法征服的强大力量。这种力量推拥着你,逐渐寻找和接近自然之核。在古老的乡村,你就这样一次次守望着日落,守望着黄昏。但你并不知道,在光明与黑暗的交汇处,正在溅起一种超凡的声音,就像一种神性的启示。所以你许多次留连忘返,在巨大的夜空下,你身披一件黑色的外衣,对西天的日落充满了深深的敬畏。
但是,自然的神性启示不止于此。当你走过生命的早晨和上午,当你伫立在中年的高地上,你会惊奇的发现,有一种声音从来就没有离开过你日渐繁复的内心。在既往的旅程上,你每迈出的一步,都准确的踩在了回家的`路上。在青春躁动的驿站,你一个人出现在洪荒大野。你不知道,你再一次抵达了苍茫的境界,抵达了宁静致远。你站立在一望无际的沙海上,那层层叠叠的沙浪,从你的脚下扩散开去,一直伸展到无际的天边。你感到了自然的博大和自身的渺小,渺小的你就像沙海中的一粒沙,一阵大风就可以将你卷到未知的远方;你渺小的像瀚海里一只游弋的蝌蚪,你奋力的游啊游,却始终找不到坚实的岸。在大漠的腹地,你有幸观赏了奇异的大漠日落。在沙浪堆积的远方,在摇曳的地平线,你再一次看到了光与影神秘的舞蹈。此刻正在陨落的夕阳,就像垂垂老者眼里汪着的最后一颗泪,迟缓地眷恋地没入地平线的那端。就像回光返照的炫目的晚霞,有着一种穿透灵魂的力量。这时候,你蓦然惊觉,你无数次阅读过宁静的日落,你无数次困惑过的夜与昼的交汇处,其实就像生命的过程,就像生与死的临界点。只是太阳落山了,明天还可以周而复始;而生命的日出和日落,却只有唯一的一次……那次难忘的大漠之旅,使你逐渐贴近了一个无比真实、无比虚幻的词组。苍茫就像一首朦胧的抽象的诗歌,在你的内心深处,无数次被鼓荡的大风吟咏。
但不论怎样,苍茫是你无从抵达又必须抵达的人生境界。你苦苦寻觅的,或许就是一枚金黄落叶上的纹路,那里记载着你全部的痴情、梦想与渴望。就像真实的人生,就像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一样,那种神秘的虚幻之境,恰好是一个人漫长的一生。
武汉游后散文篇三
鸿鹜成群,风涛大作,浪高丈余,若林立,若云重――这是十七八世纪,清代人眼里的岱海,距今已有三四百年矣。当时的岱海,人们还称它“代哈泊”,乾隆皇帝则干脆美誉其为“天池”;称其“岱海”,是光绪初年之后的事儿了。
我的目光掠过苍苍岱海,掠过莽莽马头山,朝着东南方向的赤峰奔驰而去。
赤峰已经沧桑万年,但被世人熟知的,是它的红山文化时期。距今五六千年之前,当时的赤峰人,与周边地区的人们一起,在大约二十万平方千米的大地上,创造了举世闻名的文化,后人谓之“红山文化”,红山文化绵延长达两千年之久。而在栖息两千年之后,红山人却不辞而别,突然消失了。他们到底去了哪里,哪里又再次成为他们的家园?虽说红山人与后来的赤峰人,具体而言是两个“我”,但因了赤峰这片热土,又怎能说不是一个呢?你已经在土里长眠,一代复一代,我也要继续长眠到土里,一辈再一辈。那,我们就是乡亲。既然是乡亲了,不过隔代而已,还分什么你我,骨子里就是一个我啊。
经过学人们不懈的努力,红山人的谱系终于续上了。原来,他们在离开赤峰故园后,一路向西,后来到了岱海地区。红山称“山”,岱海叫“海”,那都是后来的称呼了,而在当时的红山人眼里,在红山后人眼里,山也好,海也罢,不外乎处处充满生机,适合人们劳作、休息、睡眠,名字就一个:家园。在赤峰,人们以农业为主,牧、渔、猎并存地生存;而到岱海,不也照样么?何况,经过世世代代的创新、传承,再创新、再传承,工具越来越精良,生产越来越进步,尽管自然条件仍然恶劣,但同时人们的生存更见顽强,此伏彼起,生齿日繁。在赤峰,红山人多居住在方形的地穴里,执石器而生产,用陶器而生活,石器逐渐改用锋利的细石器,而不再是蠢笨的旧石器了;人们渴了饮河水,饿了吃收获的植物果实;同时,自养的猪、牛、羊,时不时地也要屠宰掉,美餐上一顿。提起美餐,最鲜美的莫过于刚从水里捕捞上来的鱼了。赤峰有两大水系,北端的是西拉木伦河南端的是老哈河,小的河流则星罗棋布了。而在岱海,红山后人们更是三五成群,聚居在面水的山坡上,而且从地下来到地上,住在双间式的窑洞里了,窑洞里安着火灶,盘着火炕,尽管它与今天的窑洞无法媲美,但一样冬暖夏凉,非常适合北方黄土地上的人们居住,这肯定是古今同理的;从远处看,常常是十多个聚落一字儿排开,绵延长达二三十千米,实在蔚为壮观也。住的条件大有改善,吃上更甭说,单说吃鲜鱼,这时手里是先进的工具了,渔网上安装长、宽十厘米左右的大型纺轮,捕捞起来,较之以前不知强多少倍哩,以前那几乎是手工。甚至筑起石围墙,某种程度上,似乎有御敌于墙外的城的味道了哩。
惭愧,红山后人在这里生存的具体情形,由于我不是学人,了解得甚是了了;即使是学人,不也至今没有弄明白,红山人的先人们,由何处辗转而来嘛。人们在大地上的谱系,总是时隐时现。不过,有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这里的确是红山后人的家园。而关于红山后人们,再后来又怎样了,我则更几乎没有了解了。推测起来,红山后人的后人们,应该一样没有中断烟火,而继续在大地上繁衍至今吧,尽管人们辨认不出,到底谁是他们的嫡系传人。
一群人如此,一支人何尝不也如此?
我自然不是红山后人了。同时,红山文化时期,我的遥远的先人们栖息在何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王姓先人曾经在渤海、黄海之间的山东半岛,登州府莱阳县的一个小庄子里,生生死死多少代。因了王姓先人最早在此立庄,庄子便叫了“王家庄”。至于王姓先人,是哪朝哪代,由何处迁徙而来,不得而知了。反正,地下埋着的,无一例外是王姓的先人;地上繁衍的,无一例外是王家的后人。面孔红里透黑,手掌又宽又长,嗓门儿粗声大气,男的个个是标准的山东汉子,女的人人是标准的山东女汉子。虽说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总在传说中,但靠着黄河水的浇灌滋养,倒也生死两旺,阴阳两界绵延不绝。庄子里的一根草也姓王,一朵花也姓王,枝繁叶茂时姓王,干枯凋零时姓王。
清朝中叶,由于连年的水灾,生活实在难以为继;与此同时,朝廷发出号召,“尔等何不各赴丰稔地方,佣工觅食”,先人几经辗转,最后落脚到了赤峰北部翁牛特旗羊肠河畔,小孤山脚下,一个后来叫陪房营子的村子。而这里,正是当年红山文化的核心地区之一,红山文化的典型器物――中华第一龙,便出土于翁牛特旗乌丹镇郊,距离陪房营子村不足一百华里之近。从此,王家庄大鸭梨的清香,只能弥漫在先人的梦乡里了;而年糕、豆包,反倒成为王氏后人物质和精神上的必需。两个世纪过后,出关时只有兄弟两位的先人,而今已繁衍出何止百倍的后人!伴着羊肠河的水声,一代复一代地,王姓后人们,小时候在土里玩耍,长大了在土里流汗,老去了在土里长眠。人在地上柴米油盐着,鬼在地下风霜雨雪着。
在乡土中国,随便捧起一g黄土,便是捧起了先人。生命是一条奔腾不息的汪洋,一个人是一朵浪花,一支人是一股水流,一群人则是一段河流,而河流总是由上游而中游,汇集到下游,最终流向生命的汪洋大海。人们来到岸边,看见浪花,便看见了先人的容颜;听到涛声,便听到了先人的谈笑。
而所谓黄土,所谓水流,是否也可以用王氏家堂祖字上的两副对联来表述呢?其一:“春露秋霜启后昆;水源木本承先泽”,横批:“俎豆千秋”。其二:“绳其祖武;贻厥孙谋”,横批:“永言孝思”。尽管“绳其”与“贻”两处,字迹已无,是修编族谱时根据猜测、考订补上去的。是否可以这样说,这些话儿,扎根到王氏后人们骨子里了,字迹的有无,早已无关紧要。――何至于王氏一姓?哪姓哪氏的族谱不如此,哪姓哪氏的人们不这样?几乎用不着怎样猜测、考订,稍有家族观念的人,很容易就会补上去的`。
对联的含义,侠义是“孝”,而广义则是“生”了。
在编写族谱时,王氏人们想尽了办法,但还是有一个缺憾,由于年久岁深,烟熏火燎,虫吃鼠咬导致定居在此地的王氏家族,家堂祖字上第二代先人的名字,字迹漫漶不清,实在辨认不出来了,目前只好空缺。繁衍至今,已经传承九代的王氏家族,今天能记载的,只落下八代了。――今后能补救吗?难。这实在让人赧然,释怀不得。
这算得了什么呢?红山族群的人们,至少由成百上千的家族的人们组成罢,尚且前不见头,后不见尾,要么空白,要么渺茫,中间一段更是让人困惑不解,红山人是如何跋涉千山万水,最后长征到的岱海边的,至今学界也没有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则一姓一族的繁衍,缺失一代半代的记忆,大可不必耿耿于怀了;至少我心释然,尽管仍是不无赧然。何况,家族的人们还世代相传,诸如先祖哥俩逃出来时,为防止走丢,或者后代无法相认,一口破锅摔在地上,找出两块茬儿口对上的,你一块,我一块,包裹好上路的,之类的传说。尽管譬如这传说无法证实,许多姓氏多有类似的传说。如同早年走西口的人们,都认同洪洞大槐树为祖居地,且记载于族谱上,言之凿凿。走西口的与闯关东的,均是离开黄河,再去别处栖息的人们,只不过,前者离开的是中游,后者离开的是下游罢了。
“嘎、嘎、嘎嘎”鸿鹜们呜叫着、翻飞着、追逐着,水点儿溅到我身上了,翅膀刮着我的衣服了!啊,它们不正是我们永远的魂灵嘛,为了生存下去,在山苍苍、海茫茫的天地间,哪管什么天低云暗,哪管什么风高浪急,万古如斯地呜叫着、翻飞着、追逐着。
武汉游后散文篇四
都说时间太瘦,指间太宽。光阴总会在不经意间从我们身上掠过,当我们察觉时,张开双手,只留下满手的皱纹。也许这就是岁月的痕迹。
冬在处处寒,风来阵阵急。
岁走老童心,梦深弄发髻。
不知不觉来到丰顺已经七年有余了,在工作的七年多里,离愁别绪充斥着我的生活。多少个狂乱的夜,多少次夜深人独醉,多少次泪流满面,从没有那么的感性过,夜黑的彻底,人醉得干脆,也哭得痛快。
登高望远,又一年!
七年了,心似乎慢慢的平复,往事也似乎渐渐淡忘。
晚睡的铃声响起,校园恢复了宁静,窗外下着小雨,地面润润的,谁又能想得到刚刚还被几百上千人踩踏过。孩童们已然入睡了吧,冷冷的冬天,没有比睡觉更加诱惑的事情了。
而我却在如斯之夜,守着窗前,泪流满面,只因晚上在宝丰吃了一顿干炒牛河。软软的河粉,香香的牛肉,还有脆脆的豆芽,混在一起,一把塞进嘴里,陌生又熟悉的味道。这味道由嘴里到胃里,再到心里,打开了我记忆的闸门,思念之洪水汹涌而来,将我淹没。似乎我又坐在大学的宿舍里,戴着耳机,随机着音乐,吃着广州味道的干炒牛河。来到丰顺这个美丽的地方工作,从最初的不习惯这里的饮食,到喜欢上这个地方,真的走了很久很久,也走了很远很远。总不敢敞开心扉向别人诉说内心的离愁,怕眼泪藏不住,往下流,怕别人笑话,三十多的人了,还那么感性!但是人总是那么多情,总会被一些事情感动,然后眼泪就出卖了你的内心。
一直都在读史铁生前辈的书,深知人的一生,就像在不断的走路也只能自己走,背负的行囊,一个站到另外一个站,从生到死,当中会遇到无数的行人,有缘的便会并肩走上一程,便算是上天的眷恋。然而终不免于分离,最后夜只剩自己一个人在走,这便是人生的残酷,虽然我明白这个道理,也感激上天给予我的恩惠,但还是埋怨路走得太快,快的让我不能够从容的收拾我的行囊,不能了无牵挂的继续我孤独而漫长的行程。
虽然我还能微笑的转身,且找不到一丝丝的悲悲戚戚,但是心已经不平静!我花了七年多时间建筑的平静而孤寂的世界就在不久这个流行划过的夜晚,悄悄的倒塌,此刻心里有说不尽的怀念与依恋,酸楚但温暖。
曾经年少爱追梦
一心只想往前飞
当飞过就高山雨大海
青春多少遗憾又留在了哪里
回首过去
那里依旧开满鲜花
那里风景如画
而我却走过了美好年华
武汉游后散文篇五
柳树笑了,桃花红了,心陶醉了,梦醒了,绿水常青,我心常宁,美景依旧在,心如故……
时光隧道,时光是一条河,你总记得它,它却记不得你,时光如烟,存在之时,却消失殆尽,风烟俱静,山河依旧,纸上情怀。烟云日月,粉黛春秋,低眉翻开书卷,消逝的时光却还有余温,苍绿的时光,寂静的心声。
无情人生,带来的是什么样的人生四季,人生有多少个四季可以任意书写?人生四季有多少可以留恋的感动,可以驻足观赏的美景?人生的四季,有多少美丽永远停留在四季,四季轮回,却是岁月的沧桑,岁月的斑斑痕迹印在脑海里。
一个人,一句话,一个人,一个梦,一个人,梦里梦外,都是永远的诗篇。
一个人,一首不同的歌,一个人,一首游走的诗,一个人,梦难醒,一个人,人生如浮萍。
一个人,有多少时光能流逝,一个人有多少青春能荒废?一个人的语言有时却是苍白无力。
守候在春花雪月,却是空虚而无影。守候一缕阳光的出现,阳光给予人无限的希望与感动,守候抬头看见云淡见日出,守候那一片油菜花香,守候在湖边听二泉映月,湖边波光粼粼,心掀起无限涟漪。眼前看见的仿佛是景,不曾真实。它却在自己的脑海里烙上了深深的印记,印记不曾抹去。
桃花依旧展开它的笑颜,桃花依旧笑在春风里,诉说自己的心语,它能听懂我的话吗?如果它是个仙子的话,我愿把这祝福让仙子带到远方,捎给你,带给你,带去无尽的思念与牵挂。母亲,不知道你能否听见?母亲,不知道你能否知道女儿的心语?在离别时,才知亲情的'可贵,才知命运的残酷,才知生活对自己是这么地残酷。无论何时何地,都有种声音在耳畔响起,那是妈对女儿的呼唤,那是妈对女儿的鼓励。妈,女儿会好好的。
一个人的河流是波涛汹涌,一个人的河流是险滩无数,一个人的行走却是丢弃了拐杖,自己勇敢地向前行。经历了,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经历了,才知岁月带给人远远不止是教训,更多的是对生活的感悟。
人生如漫漫旅程,人生如漫长岁月,人生的旅程,看到很多的风景,沿途的风景自己观赏,风景在自己的心上,风景如画,这一路的风景却是人生的写照。旅程中的风景却观赏不完,旅程中的风景却是我们走走停停,风景再美,只不过是瞬间即逝。眉宇间的静默,显出了旅程的沧桑。可是,正因为沧桑,才显得这次的邂逅是多么珍贵。你我各擎着一枝净莲,涤一路的尘埃。
一个人的旅程是寂寞,是永远的思索,一个人的旅程是无止尽的。流星绚烂了梦的迷离。
走在阡陌上,感受花给春天带来的无限生机,守望着春光,在和煦的春光里陶醉,在和煦的春光里,感受生命的一抹绿色。
看着花香浮动,我的心却飘向远方,心属于这片土地,心属于四季,心没有陌路,只有对未来的希望,只有对未来的憧憬。只有自己的心声告诉自己,自己要加油。自己要努力。有时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的日子也不复存在,也要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