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记忆力会随着岁月的流逝而衰退,写作可以弥补记忆的不足,将曾经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记录下来,也便于保存一份美好的回忆。那么我们该如何写一篇较为完美的范文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优质范文,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一
这个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第一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听课后,我有以下收获:
优点:
1、由于一年级的孩子活泼和好动,喜欢做游戏,因此,吴志强老师在教学“10的加减法”时,设计了一些游戏活动:对数游戏、破译密码、找朋友等等。通过游戏活动既能活跃课堂气氛,又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知识的学习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进行。
2、注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在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的时候,如果学生表达不清楚或不完整时,老师要求同学们对的发言进行整理,让学生最终能按照自己的意思说下来,形成一个完整的表达思路,对于学生日后的对数学的发展完成更的桥梁作用。
3、在练习环节设计中,体现练习的层次性和严谨性。练习由易到难,形式多样,为学生的生成更好参与机会。
不足:
吴老师在教学减法时,缺乏说理,应留些时间让学生都说一下减法的来由,加强学生的对知识的理解。
总之,吴老师在课堂教学中体现他对教材的能深入钻研教材,把握前后知识的衔接十分到位,课上随机应变的能力、驾驭课堂的能力还较强,在数学问题设计方面严谨,能给学生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时间来参与学习。
附:其他课程教学反思
本课课本内容比较简单,在教学设计上根据课本要求,两个课时足以完成。但是,作为《旅游地理》作为专业基础课,是学生将来的专业学习基础,在内容上要更贴近学生。可以多找一些相关的视频和图片,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课堂上来,而不是老师自己在讲。在教学的过程当中,多用互动教学法。在课堂讲授中穿插组织一些课堂活动,变换角色,让学生当主角,来活跃课堂气氛,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如让学生先收集资料,自己总结出课程内容的教学内容;在展示旅游图片或旅游音像资料时,让学生开展讲解竞赛等。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二
在《8、9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设计上,我将教学目标定为:让学生掌握8、9的加减法,通过经历一图四式初步感知加减法之间的相互联系,并培养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
这一节课上下来,却让我充满了困惑。
困惑一:学生对于数学信息不够敏感。当我出示笑脸图时,让学生仔细观察,并说说你看到了什么,学生半天也说不到正题上来,无奈我只好又提示:你能用带有数字的话来说说这幅图吗?才勉强让学生说出图上有5个红色的笑脸,3个粉色的笑脸。
困惑二:学生不会提数学问题。在上《8和9的加减法》以前的教学中,我就有意识的培养学生提数学问题的能力,特别是一共还剩这类简单的数学问题,但是从这节课来看,收效甚微。学生还是弄不清楚什么是数学问题什么是答案,即使有一部分学生知道却不知道怎样表述出来。
困惑三:学生会计算,却说不出算法。当我出示一张口算题时,全班同学都会算,但是你要问他是怎样算出来的时,大多数学生都说:我是想出来的,你问他是怎样想的,学生却答不上来。
总之,这堂课是在慌慌张张中结束的。这节课开始引导学生提数学问题和说算式的意义,用去了较多的时间,导致后面的时间很紧,特别是下课铃声响起之后,尽管这节课还没下课,但是下课铃声把学生的注意力全吸引住了,这时,我也乱了,怕这节课的教学任务完成不了,匆忙之下把不该省略的部分省略了,把该省略的部分却又留了下来。
课后,我深深的感到,自己还需要进一步培养孩子们感知数学信息和提出数学问题的能力,同时还需要进一步培养自己驾驭课堂的能力。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三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这节课,是在学生已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与上一节课有很多相似之处。重点是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1、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学习数学。
计算教学是枯燥乏味的。新课开始创设“按要求种地”的活动情境,让学生在一张长方形纸上动手操作去涂色表示1/2和1/4,既复习旧知,又为后面的新知教学铺路。
2、操作体验,引导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3、数学知识只有通过学生亲身主动的参与,自主探索,才能转化学生自己的知识。教学中,教者能注意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空间,并借助动手操作,明白了1/2加1/4为什么要通分的算理。从而得出异分母分数的计算方法。整个活动过程,让学生始终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得以充分调动,学生通过自己和同伴的努力,明悟算理,掌握算法,经历了知识形成的全过程。同时渗透了转化思想。
4、把分数加减法和解决问题相联系,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体会分数加减法实际意义,提高学生计算的兴趣,进一步体会分数加减法的应用价值。
教学语言虽注意了启发性,但还不够明快,简洁。总是担心学生不会,或叙述不到位而想代替说,或者重复学生发言,影响了教学节奏。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四
门的金钥匙。小朋友如果对数学有浓厚的兴趣,就会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表现出对数学学习的一种特殊情感,学习起来乐此不疲,这就是所谓的"乐学之下无负担"。下面,我谈谈在教学8的组成时自己的几点体会。
教学8的组成时,我请幼儿每次拿八块小饼干(蛋糕盒剪的'小方块),然后将小饼干分成两份摆放到作业单上,每次分得要不一样。分完后检查是否有重复或漏分的现象,最后将分得结果记录下来,然后说说自己的结果,交流分享。通过这种有趣的实物操作,幼儿自然而然地了解了8的组成。接着我让幼儿们一起观察、讨论,发现规律,说说怎样能更快地记住数的组成,在肯定幼儿想法的同时,我进一步引导幼儿讨论说说那种方法更好、更简单易记,找出最佳的方法。在这样的动手操作中幼儿不仅掌握了8的组成,同时也锻炼了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思维能力,培养了幼儿的创新的意识。
幼儿期正处于数学学习的启蒙时期,幼儿学习的特点是离不开具体丰富的生活经验,因而幼儿园数学教育活动的内容与组织离不开生活实际。本次活动,我选取的操作材料来源于生活中常见的蛋糕盒,幼儿在分“小饼干”时各方面能力得到了提高,更重要的是幼儿学习变得轻松而有趣。
孩子活泼好动,喜欢动手操作,于是在教学中我就引导幼儿动手、动口、动脑培养幼儿数学能力,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兴趣。
游戏是幼儿的最爱,是激发幼儿学习数学的最佳手段,课堂上教师为
幼儿创设了宽松、民主、愉快的学习氛围,幼儿在各种游戏活动中一边游戏一边学习,玩中学、做中学,寓教于乐。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五
《8、9的加减法》是小学数学第一册的重点内容之一,它是在学生学习了7以内的加减法和8、9的认识的基础上安排的,是进一步学习20以内加减法的基础。它是本单元的重点,也是本册书的重点内容。
本节课一开始,复习和巩固了8、9的组成,为今后熟练地口算打基础。在新课环节,我用孩子最喜欢的卡通人物来设立三关,在学生闯关中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我通过让学生观察主题图,引导学生充分感受“一图四式”。由于学生已经有了看一幅图列出两个算式的基础,所以列出加法算式相对容易一些,而列出减法算式则是这部分的难点。利用老师的语言和动作引导,让学生以看图说话的方式搜集相关数据,初步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四道不同的算式。其次、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操作,通过摆小棒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四式”,并掌握了8和9加减法的计算方法。接着直接出示算式5+3、3+5、8-3、8-5计算,提问:你是怎样算出得数的?鼓励学生说出多种计算方法,使计算方法多样化(如:数数、想数的组成与分解、调换加数的位置、算减法想加法等)。最后,通过送信游戏和课堂练习来巩固和应用所学的知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且让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在教学中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良好的学习习惯,特别是数学语言的表达能力。指导学生从小养成善于发现数学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用准确、简洁的数学语言进行表述的良好习惯,并通过学生说三句话以及算式中每个数字所表示的意思让学生真正明白了加减法的算理。
在第一个环节,让孩子说的还是不够,8,9的组成不够熟练,在教学中,引导得多,放手让孩子自己自主思考的时间不够。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六
这节课如果按照传统的教学方法去上,大概是这样的一个过程:先复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明确两个分数相加,一定要分数单位相同才行。(1/5+2/5=3/54/7-1/7=3/71元+4元=5元1元+4分=1元+0.04元=1.04元),后面两题的元与分两个数的相加,对比显示出了对于单位不一样的两个数据是不能够进行直接相加的,必须要转化为相同的单位元或者分,才能够直接相加。为引出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做好一个铺垫。
然后让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该如何计算,总结异分母分数相加,分数单位不同,要先通分,再按照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方法进行计算。最后安排一定量的练习。
本节课的教学完全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方法,在情境中让学生发现问题,并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动手操作,学生在操作中发现:分数单位不同,无法相加,于是他们通过操作,把两个分数重新平均分,使他们的分数单位相同,再相加。上述过程,完全是学生自主探究的成果,在这一过程中,每一个小组的学生都在进行合作,每一个学生都在主动的探究,异分母分数相加要先通分这一知识点完全是由学生自己发现的。而且,在整个的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主动探究的能力、发现问题的能力都得到了培养。在整个的过程中,教师始终没有以知识权威的身份出现在课堂中,而是以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的身份出现。
为什么要通分?分数单位相同为什么可以直接计算?通过这个问题让学生探究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
新课标中不仅使用了“了解、理解、掌握、运用”等刻画知识技能的目标动词,而且使用了“感受、体验”等刻画数学活动水平的过程性目标动词,可见新课标对学生在数学思考、解决问题以及情感与态度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按图讲述,师生共同探索,让学生对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算理得到了进一步的认识:1/2是将一个圆平均分成两份中的一份,大小是这么大。
1/3是将同样的圆平均分成三份中的一份,大小是这么大。
那么它们能直接进行相加吗?(生:不能)为什么?(因为它们的大小不一样,大小不一样说明什么不一样生:分数单位不同师:分数单位不一样,能够直接进行相加吗?生:不能师:就像我们刚才做的第四题,对于单位不同的两个数我们不能直接进行相加,必须将它们转化为相同的单位才能相加。同样,异分母分数相加也要统一单位,用什么方法来统一分数单位呢?(生:通分)。
展示转化过程将单位圆平均分成6份,1/2占了其中的三分,为3/6,1/3占了其中的两份为2/6,那么现在每一份的大小一样了吗?生:一样了。师:这个过程就叫通分,通分就是让每一份的大小相同,分数单位统一。也就是将异分母分数相加转化为同分母分数相加。)
通过此讲,学生不仅掌握了算法,更加弄得了为什么要这么做的算理。“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既是一个探究过程,同时也是学生主动参与的一个特定的数学活动过程,作为一个活动过程,那就要特别关注学生的体验,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认识性质。
好的课题导入能引起学生的知识冲突,打破学生的心理平衡,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和求知欲,能引人入胜,辉映全堂。新课导入的艺术之一在于能把生活中的问题作为例题,使学生切实体会到学习数学知识的必要性,从而积极主动地学习。本课我利用萧山的环保情况来让学生进行知识的应用(我们萧山现在正在积极发展“绿色萧山”,要求我们要从身边的小事做起,不能随便扔垃圾,但是我们日常生活能产生很多来及,我们应该怎样处理呢?我们可以对垃圾分类处理。一般情况我们把生活垃圾分为四类(课件出示例1的垃圾分布图),其中纸张和废金属可以回收再利用,从而节约能源,减少环境污染。
1、请同学们观察扇形统计图,你了解到了哪些信息?
2、请同学们来解决提出的问题。
3、根据这些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根据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展开,让学生讲所学数学问题来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与认识数学数学的实用性。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七
我在《10的加减法》一课的教学中,致力于转变同学的学习方式与老师的教学方式,培育同学自主学习,合作沟通的看法和习惯,全课以同学为主体、在老师引导下的主动的学习活动,使同学在丰富的数学学习活动中感受到数学的好玩与有用,表达了新课程标准的基本要求。下面谈谈我的几点体会: 本课的教学设计以同学为主体,通过老师导思,探究新知,归纳总结,拓展练习四个环节为同学营造轻松自主的学习气氛。从同学喜爱的嬉戏入手,从同学的生活阅历动身,让同学通过小组合作探究,集体沟通主动参加到整个学习过程之中。注意培育同学探究学问的力量和归纳总结的力量,最终还能留意到理论联系实际,引导同学将所学的学问运用于实际生活当中。
我顺当地实施了自己的教学设计,课堂气氛活跃,同学都能参加教学活动,能够做到看一幅图列出四个算式。并能够较娴熟地口算10的加减法。
1.本节课上,在看图列式的环节中,同学已会看图列式,我却让同学自己用小棍摆,再说说,铺张了时间。
2.拓展练习的设计还可以更加有层次有深度,有针对性的使同学学习更加扎实稳固。
3.老师的教学语言,尤其是激励同学的语言还可丰富些,以便更好地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
1, 加强备课环节。仔细研读教材教参,多向同组老师请教,正确把握学问的重难点。使教学环节更加合理。
2.细心组织课堂教学。上课时仔细关注同学的反应,随时进行调整教学状态,使其更加适应同学的接受力量,做到精讲多练。
3.奇妙设计拓宽练习,使同学的力量都得到进展。
4.加强自身修养,不段提高自己各方面力量。
整式的加减法教学反思篇八
本节课是在学习了1-5的加减法和6和7的组成的基础上,学习6和7的加减法。教学时让学生充分动手操作,在摆一摆,写一写,说一说的环节中展开学习活动。课堂教学中渗透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意识的培养。
成功之处:
1、在教学6、7加减法时,我首先复习6、7组成,目的是为后续学习6、7的加减法做铺垫,利用拍手的方式把学生很快引入课堂学习中来。结合情境,引导学生理解图意,充分感受一图两式。感知根据一幅图可以列出两道不同的算式。接下来让学生运用知识的迁移结合情境图独立地解决得数是7的加法问题,进一步巩固和理解一图两式的意思。并让同学进行讲解怎样看图列式的,又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看图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的教学,使学生进一步从感知中树立一图两式的概念。这样处理,既给学生提供了观察的时间又有充足的思考余地,而且还有意识地渗透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数学思想。
2、在教学设计中,我把6 和7的加减法分开处理,先教学加法进行巩固。再教学减法进行巩固,这样,学生能够在很扎实的理解加法的一图两式的前提下,进一步学习减法。在最后的练习中,出现了看一幅图列一道加法算式和一道减法算式的练习(3+3=6,6-3=3),使学生能够整体、全面地理解巩固新知识。
不足之处:
1、对于4+2和2+4的同一幅图,设计意图是根据一样的图,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得出不同的算式。但是在教学中有些学生还是不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原因是教师在引导学生看图的过程中,叙述问题语言表达的不够精炼、准确,有的学生没听清,所以教师又重新开始复述。让学生从理解到体验明白一图两式的由来。
2、学生是第一次接触到一图两式,本节课学生对加法的理解比较透彻。但对减法的理解,还有个别学生分不清总体和部分的关系,原因是在教学时间分配上,理解减法的时间较少,对减法部分还应该让学生充分的说说一图两式的列式根据,对加法意义的理解时间应该相应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