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教案书写有哪些要求呢?我们怎样才能写好一篇教案呢?以下我给大家整理了一些优质的教案范文,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一
一年级刚由幼儿园进入小学校园,在各方面小朋友们还不能适应学校的环境,面对学生如此情况我对本学期教学目标计划如下:
一、教材分析
识字的编排,实行认写分开,多认少写。全册要求认识400个常用字,写其中100个笔画简单的字。
二、教材特点
1.综合性。
教材采用多种方式体现语文学科的综合性,以便使初入学的儿童受到比较全面的语文启蒙教育。例如,在学习汉语拼音阶段,适当出现短语、句子和儿歌,学生在学习拼音的同时认识部分汉字,把学拼音、识字、发展语言结合起来,不但增加了趣味性,及早获得成就感,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语文综合素养。练习设计也体现了语文综合性的特征,设计了读读说说、读读画画、读读做做、读读演演等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形式,体现语文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融合沟通。
2.科学性。
下一页更多精彩“小学语文一年级上册教学计划”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二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认识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了解课文主要内容。
4、正确、规范书写生字。
教学过程:
一、出示本课时学习目标
二、检查读书(20分钟)
1、教师范读课文。
2、各小组读书5分钟准备赛读。
师:各小组准备5分钟,看谁能像老师那样读书。等会各小组要进行读书比赛,看哪个小组读得好。
3、展示:小组之间比赛读书,力争人人正确、流利(一般让5、6号读)
4、认识字词:拿出学案,读学案上的字词。小组比赛读词语。
闷热 旷地 附近 纤弱 雷声大作 大雨如注
5、再读书。
师:这次相信同学们会读得更好!
自己读。小组之间比赛读。互相挑战。学生要互相评价。
三、写字
1、仔细观察红字
2、教师范写2——3个。
老师要在田字格里写。要分析起笔、顿笔,间架结构。
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
痛:要注意病字框的写法。
除了既要注意左右两遍等宽,“孙、挑、该、统”要注意左窄右宽,左边的偏旁不能超过字的三分之一宽度。
学生描红。注意要描的像,描完再在田字格里临写。
3、再临写两遍
4、教师检测
5、学生互改:1号改2、3、6号
2号改4、1、5号
老师给写错的纠正。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并且讲讲这个故事。
2、感悟萨沙一家人自觉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从中接受教育,养成良好道德行为。
3、写小练笔。
教学过程:
一、读懂课文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我不是最弱小的》(齐读课题)
自由朗读课文,想一想这篇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课文,感悟保护弱小者的高尚品质。
1、体会萨沙的美好品质。
(1)教师参与欣赏句子。(板书:萨沙说)
出示课文最后一句:“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说说这句话的实际意思。(板书:我不是最弱小的)
(2)猜猜看:老师为什么欣赏这个句子?
a从这句话的意思看,萨沙人小志气高,不想当最弱小的,他能保护弱小者。
b抓句子中的“现在”引导学习第7自然段萨沙用自己的行动保护了比他更弱小的野蔷薇。抓“朝着……掀起……盖在……”引导体会、朗读。
萨沙的态度很坚决,毫不犹豫地掀起雨衣盖在正受风雨摧残的娇嫩纤弱的蔷薇花上,他用自己所做的证明——我不是最弱小的。(板书:做)
c我们能不能从萨沙所说的、做的来推想他是怎么想的呢?引导学生朗读第3、5自然段中萨沙的语言,从中体会萨沙根本没把自己看作是最弱小的。
d萨沙所想的、做的、说的都证明了他不是最弱小的,所以他说——“现在我该不是最弱小的了吧,妈妈?”
抓“该……不是……吧”指导读好这个句子。
(3)假如你是妈妈的话你会怎么说?
师小结:细细读来,我们从这个句子中读出了一个要强、心地善良、懂得保护弱小者的好孩子。你们说,这是不是个值得欣赏的句子?当然欣赏也得有方法,抓住关键的词语联系前文细细欣赏,你的收获会更大。
2、体会萨沙家人的美好品质,表达内心感受。
(1)看图,听风雨声,说说图上情景。
让学生分别说说爸爸妈妈是怎么想的怎么做的,理解“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这句话的意思,懂得这是每个公民应有的人道主义精神。
猜想假如妈妈把雨衣披在了托利亚身上,她会怎么做?
(3)此时此刻,你是否想对萨沙,对妈妈说些什么,或是想对自己说些什么?
(4)看来“我不是最弱小的”不仅仅是萨沙所说的做的,也是我们的心声,一起自信地说:“我不是最弱小的”,我们“每个人都要保护比自己弱小的人”。
三、小练笔
同学们,学习了这篇课文后,你们想对萨沙说些什么?你还想到了什么?写一写。
板书设计:
我不是最弱小的
萨沙(说、做、想)
妈妈
爸爸 每个人都要保护
托利亚比自己弱小的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三
1、掌握本课的生字词,理解用生字组成的词语。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投影、录音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板书课题,导入新课
1、板书课题:
2、本课的课题是“一路花香”,这花香是怎么来的?是谁浇灌了这么多鲜花呢?
二、整体感知,指导读通。
1、出示自读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且有一定的速度;
(2)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3)在不懂的地方和写得好的地方作些记号。
2、检查自学情况
三、学习字词。
1、示范“罐、愧、瓶”的写法。
四、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练习朗读课文。
齐读课题
展开想象猜一猜
依照自学提示自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指名几人分小节读课文,检查是否读通顺。
(2)指名说说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描红,抄写生字词语。
3、同桌互相交流地生词的理解,也可查字典。
第四单元第十四课第二课时
一路花香教学时间
1、能分角色朗读课文。
2、精读课文,展开讨论,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体会寓言要阐述的道理。
投影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
2、说说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一个什么故事。
二、精读课文,明白道理
1、你们的故事讲得真好。印度挑水工的两个水罐分别有什么特点呢?再读读课文体会一下。
2、你是从哪里读出来的呢?
4、大家表演得真棒。那只完好的水罐为什么会如此骄傲,看不起那只破损的水罐呢?
5、讨论:破水罐是不是真的一点用都没有呢?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6、那只破损的水罐为什么会这么自卑呢?
7、它第一次跟挑水工道歉的时候,挑水工是怎样劝说破水罐的?
8、我请两位同学来读挑水工和破损水罐之间的对话,其他同学读旁白。
9、破水罐看到路旁美丽的鲜花感到怎么样?但到了小路尽头他又感到怎样了?
10、挑水工是怎么对他说的?他讲大道理了吗?
11、讨论: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三、拓展延伸:
1、学了本课,你想对完好的水罐和破水罐各说些什么?
水罐骄傲惭愧渗出
浇灌欣赏完好无损
自主交流汇报
(完好的水罐:骄傲自大;有裂缝的水罐:善良自卑)
从课文中找出原句读读
四人小组一人当导演、一人当编剧,还有两人当演员,试着把这个场景表演出来。
(因为它认为破水罐没有用。)
(不是。它浇灌了小路旁的花儿。)
(挑水工的话)
(因为它认为自己只能运半罐水,对不起挑水工,没有看到自己的价值。)
从文中找到答案
(并没有直接向“破水罐”解释、劝说,而是希望他“注意小路旁那些美丽的花儿”)
自读课文,交流
(不是讲抽象的大道理,而是循循善诱,启发破水罐从生活实践中去感知自身存在的价值。)
(世界上每一件东西每一个人都有自身存在的价值,我们既不要骄傲自大,也不要妄自菲薄,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作用。)
自主交流
围绕这些同学存在的自卑心理,积极引导他们看到自己的长处,认识自己的价值,使他们树立自信心。
14、一路花香
破水罐——浇灌花草——也有价值
物尽其用,人尽其才
人各有所长,要自信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四
一、导入并板书课题
师: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大地的话》,请同学们和我一起写课题。
二、出示目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目标是(请看大屏幕,指名读)
1.能够有感情的朗读、背诵。
2.能够仿照诗歌续写,独立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三、检查预习,交流前置性作业单。(第二大题)
出示自学指导(师读)
自学指导:
1.看看大地都想和种子、飞鸟、游鱼和小草说什么?并选出其中的一节练读。
3.背诵课文。
四、自学交流,展示点拨。
1.学生自学解决第一题。
指读答案。
2.生自读并解决第二个问题。
自说——同桌说——小组说——集体交流
3.解决第三题
自背——同桌背——小组背——男女赛背——指名背——集体背。
五、以说促写。
1.(课件出示)如果你是大地母亲,你一定还有很多话语倾诉,你还想对谁说什么?请敞开心扉,大胆地说出来吧!(学生小组合作交流。)
2.(课件出示)仿照诗歌前四节的结构和语言风格,将自己要倾诉的话语写一节小诗。全班展示交流。
六、学情检测(课件出示)课后继续修改自己写的小诗,准备活动课上评比展示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五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合作、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激发学生对母爱的报答
3、联系生活,组织学生根据实际写出一段与母亲相处的感受最深、记忆深刻的片段。
4、自编一首诗或儿歌写在老师已准备好的卡片上,作为贺卡送给妈妈。
教学重点:
学生通过自主探究体会伟大的母爱。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歌颂母亲,激发情感,训练语言文字的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录音机,磁带,投影片,带花边的卡片。
教学过程:
课前播放《世上只有妈妈好》歌曲。
一、导入
1、同学们,听着熟悉的歌曲,我们的心中涌动着一股暖流。每一个人,无论走到那里都放不下自己的母亲。歌颂母亲是永恒的话题。我们以前就学过有关歌颂母亲的课文,还记的吗?今天我们继续学习《第一次抱母亲》。请大家齐读课题。
(设计思路:通过歌曲激情,通过谈话让学生回顾学过的课文营造了一种和谐的气氛,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情绪,为进入新课打下了良好的心理基础)
2、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母亲生病住院,护士要换床单,母亲不能下床,便有了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可作者没想到母亲这么轻,差点摔倒。现在,请同学们打开书,轻声朗读第2-3自然段,找出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二、合作探究,体悟情感
(一)体悟难过
1、学生朗读第2-3自然段,找画描写作者第一次抱母亲后的心情的语句。
2、学生交流。师投影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的心里很难过。”(师板书“难过”)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再次进入课文,深入了解母亲的形象)
4、学生交流。体会儿子的难过与母爱的伟大。
通过交流引导学生抓住住手拉,背背,肩挑,翻山越岭等词体会母亲的坚强与伟大。
指名学生朗读欣赏令自己最感动的句子。
5、师总结指导说话:读到这里,我们已经被母亲的坚强而感动了,现在了解了儿子为什么会感到难受了吗?生自由交谈自己的感受。
(设计思路:通过对学生的追问,感悟,进一步推动学生的深入思考,引导学生由表及里,深入文字,揣摩人物的言行,正确把握人物的内心世界)
(二)感恩母亲
1、激疑:母亲虽然瘦弱,但却表现的如此坚强,不能不让人感叹母爱的力量。这力量实在是太伟大了,感染了我们每一个人,就不用说那亲生体验的儿子了。
(2)齐读第二处抱母亲的句子。体会儿子难过、愧疚的心情。
(3)激疑:母爱是伟大无私的,它不仅感动了作者,也让护士感动了,引读:护士
也动情地说:————。但是,母亲呢?
(4)投影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从中你体会到什么?生自由交谈。
2、激情:母亲是坚强的,母亲又是伟大的,她宁愿自己吃苦,也不让我们苦着
累着。而我却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承受着那
么重的担子。如今,母亲病了,病得不轻,连转身下床都很吃力。对此,我的
心中充满了深深地内疚。我望着母亲瘦小的脸,愧疚地想对她说——(师板书“愧疚))
师:望着母亲瘦小的脸,让我们深情地对母亲说一声……
(指名说两次)
(1)师投影出示最后一段的内容
我决定抱一抱母亲,就像母亲无数次抱我一样,为了让母亲入睡,护士不忍
离去,就在边上看着。我以为母亲睡着了,我忽然看见有两行泪水从母亲的眼角
流下来。(教师配乐深情地朗读最后一段。)
(2)母亲的泪水是母亲因为病痛而流下的吗?这是怎样的泪水?
(设计思路:引导学生入情如境,发表自己的想法,激发学生的感情积淀,让学生从各自的理解所进行的角度进行论说,在分享中丰富自己的想法)
(3)师:小时候,母亲从无数次的抱过我,而这仅仅是我第一次抱母亲,却给了母亲无比的激动和幸福,这是幸福的泪水,这是激动的泪水,让我们再读一读,让我们这个画面留住,留在我们每一个人的脑海里。生齐读。
4、自由表达,加深体验
(设计思路:让学生自由发言,引导学生体会母亲的对于子女伟大而无私的爱心,感受儿子动人的孝顺之情,进一步加深情感体验)
(2)带着这样的情感再读一读本段。
三、联系生活,表达情感、总结课文
1、这节课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无私博大的母爱。此时此刻,你们一定也情不自禁地想起自己的母亲。朝夕相处之中,母亲为我们付出了多少爱呀!我们难道不想送点礼物给妈妈吗?现在请同学们来编写一首诗或者儿歌或一句话写在卡片上,送给妈妈。(板书无私博大)
2、生练写展示结果
3、请大家把这份心意卡,轻轻地放在她的床头,她一定会非常感动的。请大家永远不要忘记这句话: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妈妈幸福安康。
(设计思路:发挥语文学习的情感功能,让学生懂的孝顺的美德,学会做人)
四、作业
1、课外阅读:.古往今来多少文人贤士都用优美朴实的语言歌颂母爱,赞美母亲,课后大家可以找几篇相关的文章来读一读。
2、小练笔:联系生活实际,写一篇有关和母亲相处的文章。
板书设计:
13 第一次抱母亲
难过
愧疚
爱
无私
博大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六
一、 看拼音写词语
沟渠 回荡 音符 版图 增添 清新
迈开脚步 参天大树
二、 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春风 ( )的脚步
( )的音符 ( )的空气
三、 按要求填空
1、“到处回荡着红领巾的欢声笑语”中“红领巾”指的是 。
2、今天栽下 ,明天长成 。叫风沙 ,让百鸟 。
四、按要求回答问题
一棵树就是一座绿色工厂,
片片枝叶都是快乐的音符。
给我们送来清闲的空气,
让每个人都健康幸福。
1、这段中有两句 句,分别把 比作 。把 比作 。
2、读了这段我们知道植树的好处是: 。
第二部分 阅读积累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菜、花草和树木。这里一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子里绿油油一片。一群群小鸟停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得茁壮,绽开着一朵朵金黄色的花,迎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着阵阵芳香,引来一群群蝴蝶和蜜蜂,它们翩翩起舞,纵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地里,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我感到小园十分可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子里的树木披上了白雪,地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变成粉妆玉砌的世界。我情不自禁地赞叹道:“好美丽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 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词语。
粉妆玉砌:
情不自禁:
2、 用“~~~~~”画出文中的中心句。
3、 概括地写出各季节小园中的景物。
春天:
夏天;
秋天:
冬天:
4、这篇短文按 顺序写了 ,读了这篇短文我感觉作者 。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七
一、生字词。
二、词语搭配。
(矫健的)身姿(欢快的)叫声(美好的)感情(美丽的)鸟儿(感人的)故事
(可贵的)精神(小小的)丘陵(薄薄的)烟雾(可爱的)鸟儿(胜利的)欢呼声
(有趣的)故事(暖和的)地方
三、句式练习。
1.把反问句改为陈述句。
a.难道你要违背人类的真理吗?(你不能违背人类的真理。)
b.这个瓶子怎么容得下你这样庞大的身体呀?(这个瓶子容不下你这样庞大的身体。)
c.遇到困难,我们共产党员怎么能退缩呢?(遇到困难,我们共产党员不能退缩)
2.缩句。
a.夜莺的歌声打破了夏日的沉寂。(歌声打破了沉寂。)
b.伽利略是17世纪意大利伟大的科学家。(伽利略是科学家。)
c.在那茫茫的大海上飘着的是一艘银灰色的军舰。(大海上飘着军舰。)
3.把下列句子改成比喻句。
a.海浪激起的泡沫,美丽极了。(海浪激起的泡沫像晶莹剔透的水晶球一样,美丽极了。)
b.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割草的孩子们的脸蛋红扑扑的,像一个个红苹果。)
四、照样子写词语。
1.有关“鸟”的成语:
一石二鸟小鸟依人倦鸟归还倦鸟归巢笨鸟先飞惊弓之鸟鹤立鸡群
式成语:勃勃生机沾沾自喜翩翩起舞井井有条洋洋得意
3.和“春夏秋冬”结构相同的词语:酸甜苦辣琴棋书画亭台楼阁阴晴圆缺
4.无无():无忧无虑无法无天无影无踪无边无际无依无靠、无声无息
5.一()一():一唱一和一板一眼一心一意一张一弛一来一去一收一放
6.如()如():如痴如醉如火如荼如诗如画如泣如诉
7.描写植物的成语:一叶知秋苍松翠柏枝繁叶茂野草闲花、金枝玉叶、绿叶成荫
五、按要求写句子。
1.有关“鸟”的诗句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唐·孟浩然《春晓》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2.关于生命价值的诗句。懂得生命真谛的人,可以使短促的生命延长。——西塞罗
3.有关团结合作的名言。
人心齐,泰山移。独脚难行,鼓掌难鸣。水涨船高,柴多火旺。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一块砖头砌不成墙,一根木头盖不成房。一根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一根竹竿容易弯,三根麻绳难扯断。一花独放不是春,万紫千红春满园。
六、填空。
1.《鸟语》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主要讲述了“我”与鸟儿的交流,倾听并揣摩鸟语的情景,体现了“我”对鸟儿的喜爱之情,以及人与自然的和谐。
3.《天鹅的故事》主要讲述了一群天鹅为了生存,在一只老天鹅的行动感召下,用自己的身体破冰的神奇壮观的场面,反映了天鹅勇敢奉献、团结拼搏的精神。
4.文中两个比喻“石头似的”“镜子般冰面”用得非常恰当。“石头似的”说明老天鹅用力之重,简直是奋不顾身。“镜子似的冰面”不仅写出了冰面的平滑和反光,也暗示冰面是可以破裂的。
5.接着是第二次,第三次……“中的省略号表明老天鹅重复着同一个动作,它也是在将生命的重量无数次扑打在这坚硬的冰面上。
6.老人没有向天鹅开枪,却把枪挂到肩上,悄悄地离开了湖岸,是因为他目睹了天鹅为了生存,齐心协力、团结一致,用身体和生命为代价,英勇破冰的战斗场面,他从心底里喜爱这些生灵。
7.描写天鹅齐心协力破冰的句子:有几只天鹅来帮忙了,很快整群天鹅,大约百十来只,都投入了破冰工作。它们干得那样齐心,那样欢快!水面在迅速地扩大着。湖面上不时传来阵阵“克噜—克哩——克哩”的叫声,就像那激动人心的劳动号子:“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
8.《天鹅的故事》中“破冰勇士”指的是老天鹅,它具有勇敢、奉献的精神;在它的带动下,天鹅群一起破冰,最终取得胜利,看出天鹅群具有团结拼搏的精神,这些都值得我们人类学习。文中3次写到天鹅的叫声:“克噜——克哩——”,第一次叫声是在说:“冰封湖面,没有吃的,怎么办?”第二次的叫声是说:“兄弟们哪,加油!齐心干哪,加油!”第三次的叫声是说:“胜利啦!我们有食物吃啦!”
9.《生命的壮歌》一文是由“蚁国英雄”和“生命桥”两则故事组成的一曲激动人心,感人肺腑的生命壮歌,讴歌了动物们在生命攸关的时刻所表现出的可贵的合作和献身精神。
10.《生命的壮歌》是由两个小故事组成的,讲的都是动物的故事。其中,“蚁国英雄”指的是蚁团外层的蚂蚁,它们在火中至死也不松动分毫,肝胆俱裂也不放弃自己的岗位。它们可贵的合作与献身的精神实在是可歌可泣!“生命桥”指的是老羚羊为了给年轻羚羊生的机会,用自己的死亡作为桥墩,跳跃时划出的一道道弧线。老羚羊舍己为人、自我牺牲的精神让猎人也目瞪口呆,放下了猎枪。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八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理解文中重点词语,理解、品读曼德拉在狱中不懈的斗争。
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能力,一定的分析文字,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体会文章中朴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感受曼德拉为了追求自由而倾注毕生心血,努力斗争的精神,激发学生心中向上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1、同学们,上节课老师和大家初学了22课,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第22课。
2、学生朗读课题
3、其中的“我”指的就是(曼德拉),他在课文中的身份是一个(囚徒)
二、分析课文第一部分
1、在书本中,电视中,你见过囚徒吗?他们过的是怎样的一种生活啊?
2、学生交流
4、学生读书,交流(苦役;艰难的时日;狭窄的牢房)
5、师:越是狭窄的牢房越是没有自由,它时时刻刻在提醒着囚犯:你是囚犯,你是罪人,你不配享有自由!
6、那么,在如此艰苦的时日里,曼德拉又是怎么做的呢?
7、交流:洗洗衣物------
8、他这样做的目的是什么呢?
(想方设法为每天的生活寻找些许慰藉;使狱中生活充实一点)
9、出示上面两句话,让学生体会他这样做的目的。
11、板书:乐观向上、积极
12、朗读课文第一部分
三、分析课文第二部分
(一)
1、是啊!曼德拉是一个乐观向上,积极生活的人,也是一个对菜园情有独钟的人。
3、朗读
4、交流:(亲密接触)读好这句话
5、是的,作者对菜园一直以来就是如此“情有独钟”,以至于他刚到罗本岛,他就要求_允许他在监狱的院落里开辟一方菜园。但是,这一方菜园他得来容易吗?读读课文第三小节,再来说说。
6、学生朗读第三小节,交流(多年来,一直拒绝,但是最终)
7、你从中又觉得曼德拉是个怎样的人呢?
8、板书:坚持不懈
(二)
1、对这来之不易的菜园曼德拉格外珍惜,格外爱护。他为菜园做了些什么呢?自己读读课文四、五、七按节,边读边做做记号!
2、交流
a)成天都在地里不停地挖掘
(谈谈自己的体会,抓住红色的字;朗读体会)
b)首先选种了---
(说说他这样做的原因;从产量增长中,你有什么感想)
c)订阅书籍,学习耕种,了解方法,更加可贵的是作者不怕失败
3、在曼德拉的辛勤劳作下,作者的菜园一片生机盎然,收获的季节到了,曼德拉来到了他的一方菜园。他看到了什么,他情不自禁地说----(出示图画,学生练习说话)
(三)
1.是啊!多么美好的一切啊!曼德拉辛勤耕作这一方菜园,收获的不仅是硕果累累,更是宝贵的精神财富。
2.读读第八节,谈谈自己的感受。
3.理解"一丝自由的滋味"(少有的;一方)
4.朗读第八节
四、分析课文第三部分
1.作者收获的不仅是心里上的自由,更加获得了生活中深刻的哲理。
2.收看录象
4.四人小组讨论,联系实际,说说你们的理解
5.指名交流
6.朗读这段话
五、总结课文
1.让我们一起记着这位为了黑人的解放事业,穷尽毕生心血,坚忍不拔的伟大领袖曼德拉,记着在菜园中发生的感人的故事。
2.记着他的这段响亮世界的话语:"斗争就是我的生活,我会继续为自由而战,直至我死。"
板书设计:
22、我的菜园
积极向上
坚持不懈
不辞艰辛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九
本课将有关冬天的特征及一些事物用“词串”的形式集中在一起,结合课文插图帮助孩子们认字和认识事物。课文由插图和12个词语和8个生字组成。12个词语分为4组,第一组词语表现冬天气候的特点;第二组词语介绍了三种适合冬天进行锻炼的体育活动。这12个词串连起来读,押韵上口,意义上有联系,便于记忆,有利于学生增长知识。积累语言,发展思维能力。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识字和写字。
二、说重点难点
1、学会本课的8个生字、认识1个偏旁。
2、通过看图,识字写字、诵读词串认识有关冬天的事物,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初步了解冬天气候的一些特征,懂得冬天虽然寒冷,但是仍然充满着勃勃生机和生活情趣,培养学生不畏严寒的顽强意志。
三、说教法学法
创设情境,在情境中识字。在教学本课时我运用多媒体创设了几个场景。
1、播放多媒体课件营造冬天的景象和氛围。把大家带进冬天。
让学生在直观感受寒冷之后,认读寒流,大雪,北风这一组词串。因为生活积累的关系。学生对于这些天气术语都是容易理解的。
2、播放翠竹,腊梅、苍松等画面。就是在这样寒冷的季节里,腊梅、翠竹、苍松、依然傲然挺立在冰天雪地里认读这三个词串。
3这么冷的天,动物们的都干嘛去了呢?接着播放课件,认读蟒蛇、蚂蚁、刺猬一组词串,让孩子们了解冬眠这种情况。
4、小朋友们在干吗呢?播放冬季运动的课件,认读一组词串:滑雪、溜冰、跳绳
5、本课写字教学主要引导学生怎样写好,左右结构的字。
范写:蜡、滑、绳要求做到左窄右宽。
苏教版四年级语文教案全册篇十
五、量词。
一(头)奶牛一(条)项链一(门)大炮一(个)苹果一(条)小溪
一(个)秘密(一张)课桌一(颗)五角星一(架)飞机一(台)电脑
一(件)衣服一(位)朋友一(篇)文章一(缕)阳光
六、词语搭配。
(晴朗的)天空(慈祥的)面容(晶莹的)露珠(清脆的)声音
(柔和的)阳光(尖尖的)船头(薄薄的)鸡蛋壳(美好的)生活
(哗啦啦的)小溪(红艳艳的)桃李(鲜为人知的)图案(深刻的)感受
(有趣的)发现增长(见识)增进(友谊)增添(光彩)改善(生活)
改变(方法)显示(本领)发现(秘密)吸取(教训)攻克(难题)
清理(思绪)(性能)优良(成绩)优秀(条件)优越(老人)优先
七、填上合适的关联词语。
1、从前,在大海中航行的轮船,(虽然)头是尖尖的,(但)总是开不快。
2、一个人握住一个鸡蛋使劲捏,(无论)怎样用力,(也)不能把它捏碎。
3、薄薄的鸡蛋壳(之所以)能承受这么大的压力,(是因为)它能够把受到的压力均匀地分散到蛋壳的各个部分。
4、建筑师根据这种“薄壳结构)特点,设计出许多(既)轻便(又)省料的建筑物。
八、巧用成语。
1、小明在阅读《三国演义》时一目十行,囫囵吞枣。结果,对书中的内容不甚了了,在回答老师有关“三国”的问题时总是张冠李戴。
2、那天,我从杭州回来,父母便要问我那里的景色如何。我说:“由于时间紧迫,我对于西湖的印象只是浮光掠影,要我详细描述,有些困难。”
3、在学习上,我们遇到问题时就要寻根问底,即便遇到掌握的内容也不能浅尝辄止,还应该勤加练习,这样就能熟能生巧。有道是“天道酬勤”。上天就是偏爱于勤奋的人。
九、按要求写词语。
1、与“轻而易取”结构相同的成语:
公而忘私望而生畏取而代之死而后已华而不实铤而走险
2、方位词的成语:
东山再起南辕北辙东鳞西爪南征北战左顾右盼思前想后上行下效
3、与“鲜为人知”意思相反的成语:
众所周知家喻户晓人尽皆知驰名中外名闻遐迩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