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一名教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既然教案这么重要,那到底该怎么写一篇优质的教案呢?下面是我给大家整理的教案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分享借鉴,希望对大家能够有所帮助。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一
这是一篇散文,写的是作者自家天井的石板缝里长出的小草,引起“我”的注意。“我”从这嫩嫩的弱小的绿芽中,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表达了自己对春天的热爱、赞美之情。这个小生命也给“我”的生活增添了勃勃生机和无穷乐趣。在教学中,我围绕教学目标,抓住重点词语进行教学,想让学生在反复读中理解课文。不只是学生紧张还是我的方法不得当,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学生的积极性没有发挥出来,课后我认真的反思一下,怎样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呢?在这节课的教学中,我还是没有给学生自由支配、自由发挥的空间,没有给学生学习的主动权。没有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主动地获取知识,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在这节课中如果我让学生在读中自己去发现问题,小组交流,鼓励他们抓住重点词语去理解,我想课堂气氛会高涨,学生都会主动参与到学习中去,效果会很好。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我感受到,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如何把一堂语文课活跃起来,有效地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质量,教师必须在40分钟内承担起自己的责任,努力改善课堂教学的氛围,千方百计地提高每一堂课的教学效率,进而提高整体教学质量。良好的课堂气氛对提高教学质量、减轻学生负担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课堂教学气氛异常紧张,使学生对课堂产生了厌倦甚至逆反心理,必将严重影响课堂教学效果,进而形成“课内损失课外补”的恶性循环,大大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所以强调一种活化的课堂氛围,在探求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中,让学生的思维“轻舞飞扬”。
1、课题入手收益大。刚刚开课,我就写了一个大大的“芽”字,问:“看到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维嘉说:“我仿佛看到种子发芽了。”晓儿说:“我想到了幼苗。”金恒说:“我想到了草芽、树芽。”为儿说:“春天来了!”“是啊,此时已是初春。虽然我们这里仍是白雪飘飘,今早来上班时我看到了道路两旁的杨树已经孕育了许许多多的芽苞。春天的确就在我们身边了。”我说。
2、润物细无声,“感恩”的种子植入心田。课文的第一自然段写到“天井的石板缝里,透出一条条蚯蚓似的泥土。这几天来,渐渐地有几株青青的芽冒出土来。”第二自然段有这样的句子“我从心底感激播种者,是他为我的小天井里送来了春天。空间虽小,谁能说这不是小天地里的一线生机,一点青青的颜色?”我紧紧抓住“感激”一词唤醒孩子们感恩的心。“我们从心底感激值日生,为我们();我们从心底感激生活委员,为我们():我们从心底感激纪律委员,为我们()......”经过这样的点拨,孩子们深深地知道应该感激身边的每一位为我们服务的人。
3、抓住由“渴望”到“不失望”的情感线,指导孩子们写作。文中写道:“......我欢呼了,我在小天井里发现了春天。我渴望着能出现更多的青芽。我找呀,找呀,找遍了每一条蚯蚓似的泥土。可是,没有。失望吗?不,一点也不失望。我只是恨自己力气小......”原本怀着“渴望”之情找呀找,到头来没有找到,按常理应该是失望的。由此,我联系自己找丢失的钥匙时的急切心情。孩子们也争先恐后地讲述自己的“骑驴找驴”的趣谈。六十多个孩子居然都跃跃欲试,课上时间有限,不可能人人讲到,为了节约时间,我趁热打铁请孩子们用笔记录下来找时间读给大家听。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二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什么是速度;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2)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3)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过程与方法:
(1)经历从生活中感悟数学、体验问题冲突及解决问题的过程。
(2)培养观察、比较和概括能力,促进学生数学思维的发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速度、时间与路程,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知道速度是复合单位,会正确读写速度单位。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小朋友们都跑过步吧,那你们知道我们班谁跑的最快吗?
我们就以50米为例,请5位你认为跑得最快的小朋友,说一说你所用的时间。
二、新授:
(一)路程相同时,比速度。
师:你们认为这5位小朋友中,谁跑的最快?
为什么?(生说理由)
师:可见,在路程相等时,谁用的时间短,谁就跑得快。
(二)时间相同时,比速度。
师:一年级的小a同学看到()号运动员跑的这个成绩,他乐坏了,高兴得说,我居然和三年级的大哥哥跑的一样快。
师:说说你的想法。(生说想法)
师:可见,在时间相同时,谁跑的路程长,谁就跑得快。
(三)路程和时间都不相同时,比速度。
1、学习速度的单位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揭题)谁跑得快
来看看小丁丁和小胖之间的pk赛,小丁丁说我3分钟走了180米,小胖说我5分钟走了250米,谁跑的快?说说你准备怎么比?(算出每分钟所行的路程)
师:请你在1号本上完成(1学生板演、校对)。
师:再来看看摩托赛车与小汽车之间的较量。
师:为什么?说说你的想法。(第一个60米表示的是小丁丁每分钟行60米,第二个60米是摩托赛的1秒钟行了60米)
师:我们光从数据上看,是一样的,这样很难区分,所以这时候,我们很需要一个能正确表示速度的单位,像小丁丁这样1分钟行使60米,指的就是他的速度(板书),我们把它写作60米/分。读作、表示?而摩托赛车的速度则应该是60米/秒。读作、表示?如果我们把速度单位这样来写,我们就能很好地进行区分了。
师:照着老师的样子,将自己本子上的单位修改一下吧。
师:思考这道题目,现在,你能尝试着用刚刚学到的这个本领来完整地解答了吗?(一学生黑板)
师:请你来说一说,你所计算的吉普车的速度表示的是什么意思?读作?
2、感受生活中的速度,并理解速度的意义
师:其实,除了我们刚才遇到的物体的速度外,在我们的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让我们一起到生活中去感受一下速度吧。
(当遇到狮子的追捕时,鸵鸟甚至奔跑的还要更快;豹子奔跑的技能,其实是一种生存的技能;遇到过电闪雷鸣吗?你能说一说,是先看到闪电还是先听到雷声呢?你知道为什么吗?)
其实生活中还有很多关于速度的信息,做一个有心人,相信你会了解更多。
3、概括什么是速度:
师:看来,2250米/分、340米/秒、4千米/时等等表示的都是速度,那么,你能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下,什么是速度吗?(物体在单位时间内行驶的路程。)
4、速度与路程和时间的关系
5、口答:
1)一列火车2小时行驶180千米,这列火车的速度是_____。
2)自行车3分钟行驶了600米,这辆自行车的速度是_____。
3)一名运动员8秒跑了80米,这名运动员的速度是______。
三、拓展:
四、回顾:
师:今天你有哪些收获?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三
教学一开始,我就创设情景引入新课:先播放一个动画,创设了一个故事情节,引发学生的兴趣。随着画面的静止,马上让学生反馈收集到的数学信息,由于难度较低,我主要请学困生回答,提高他们的参与意识,并获得成功的喜悦。这一过程培养了学生的观察和收集信息的能力。然后引出问题:“谁跑得最快”,让学生在小组内讨论交流自己的比法,对于不同的学生可以有不同的比法。
第二部分学习、交流、探究的教学,我主要分成两个层次进行:第一层次是通过比较谁跑得快引出速度概念。在学生讨论后,让他们说一说自己是怎么比的',不同学生可能比法也不相同,有的是算出每分钟跑的路程进行间接比较的,有的是根据条件中的关联先直接比较的,这些想法都是值得肯定的。并将学生的学法提炼出来,记录在黑板上,便于学生在学习中有选择地使用。在课件中我将学生直接比较的过程非常清楚地依次展现出来,能够让学生清楚明白地领会:在比较小牛和小象时,我并不是急于让学生计算,而是引入了线段图,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上原本安排在火车练习时才引出线段图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分析出速度与路程时间的数量关系,我认为不妨放在这里,让学生一开始就来认识线段图,有利于他们对速度与路程时间关系的认识,这样学生在后面完成火车练习并概括数量关系时就容易理解多了。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四
1、认识本课生字。能运用已知的方法理解,通过找近义词、联系上下文等方法理解“逬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的意思。学习并照样子积累词语。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小男孩于连立铜像的原因。
3、能照样子写词语;能照样子能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4、知道于连是比利时的小英雄。颂扬小英雄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5、能介绍一个看到过的雕塑,或者讲一个小英雄的。
1、理解文中重点词的意思,并照样子写词。
2、通过朗读课文,感悟文章的中心,知道比利时人民塑造雕像的原因。
多媒体工具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幻灯出示图片。
师:五百多年前,比利时有个小男孩叫于连,人们为了纪念他,就塑造了这一座铜像。
2、出示课题(集体读题)
3、你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这座铜像吗?
4、幻灯出示学习课文相关内容。
二、整体感知,学习字词。
1、听课文录音。
边听边想,文章写了小男孩一件什么事?(学生发言)
2、学习生字、词语。出示4个生字,“迸”、“涸”、“政”、“瞻”。要点:“迸”、“涸”要注意读音。 “瞻”指导书写,并理解其意。用学过的方法理解下列意思。 “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
3、集体读字词。
三、学习课文,朗读感受。
1、轻声读课文。
思考:
(1)于连在广场上玩,他当时闻到什么?看到什么?
(2)情况十分危急,从什么地方看出来?
(3)他想出了什么灭掉了导火线上的火花?针对上面这3个问题,请你划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2、指导有感情朗读这些语句。
3、体会小于连勇敢地拯救城市的全过程。(读课文第3节)
5、学生交流。
6、出示。直到今天,凡是到比利时游览的人,都要去瞻仰这座铜像。理解句意。练习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7、有感情朗读,领悟中心。
8、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9、学习了课文之后,你觉得小于连可爱吗?比利时人民为什么要塑造铜像纪念他?
10、交流体会。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五
除法的初步认识是学生学习除法的开始。教学建议中提到:让学生摆学具、看课件演示分的过程等活动,充分感知平均分与除法的关系,真正把突出重点和突破难点落到实处。
这部分内容的的教学任务很重,和乘法、平均分都有一定的关联。因此,我在教学中把学的权力交给学生,在设计教案时,把教学重点确定为通过实际分东西,使学生知道除法的含义。用平均分指导操作,让学生用12个小物品代替竹笋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几个。我请他们用上平均分来介绍自己的作品时,个个把手举得高高的,争着抢着要上来表现。课堂成了充满体验和乐趣的百草园,也许这样的课堂少了很多正襟危坐的课堂常规,但我却收获了孩子们放飞思维的惊喜。解决了平均分之后,教师指出把12个小物品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3个,可以用除法来表示,于是抽象出除法算式。结合除法算式教学除法算式的读法和意义。
将数学问题像串冰糖葫芦一样围绕着小熊猫请客串成串。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我一共安排了以下活动,有熊猫分竹笋、分饼干、分苹果、分西瓜。这些活动全都是在小熊猫请客中发生的,给学生一种整体感和亲切感,另外,将情境串成串,更便于学生系统的学习,使学生的思维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更加活跃,更容易理解数学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学习的内驱力,激发起学习数学的浓厚兴趣。
不足之处:
1、教师没有完全吃透教材,除法算式的写法也是本节课的一个重点,但教师只重视了口述,没有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算式。
2、除法算式的意义一带而过就行了,反而教师在此多次重复,还让学生跟读,耽误了不少时间,导致课堂容量小。
3、教师语言不够精炼。
4、低年级教学应注意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教师应要求学生用完学具及时收起来。
小学三年级数学《谁跑得快》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点击下载文档
搜索文档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六
教学目标:
1、读懂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4、掌握本课会认字、会写字和词语。
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
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自由、投入地读课文,尽力读懂课文。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
教学过程:
一、观图导入,揭题:
你们见过蜗牛吗?它长什么样儿?(生描述)就这样儿——「展示课件第一屏」(播放有关蜗牛的短片或图片供学生观看)
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认识的动物朋友——蜗牛。(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具体的动物形象最能打动孩子们,使他们产生愉悦的学习体验,进而激起探究的兴趣。
二、情感朗读,感悟:
(一)请大家自由、投入地朗读这篇课文,通过文字和作者对话,和小蜗牛对话。
1、师:读的过程中有没有遇到什么障碍?(生质疑,师生共同解疑答惑)
2、这篇文章的哪些段落特别吸引你?(三、四自然段)
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尽情地读读这些描写吧,去享受美好的文字带给你的精神盛宴。(生自主读文)
(二)师:此时此刻,你一定想说些什么吧,把你心里的话写在课文旁边的空白处,写完读给我们听听。
【设计意图】:教师作为组织者、引领者应给予学生充足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在读中生疑,读中自悟,只有当该“出手时”再“出手”。
三、回顾学法,识字:
1、师:在学习《山雀》一课的生字时我们一起来回顾、总结了学习生字的好方法——
【展示课件第二屏】出示生字的学法
2、好的学习方法就像是勇士手中得力的武器,可以所向披靡。那么,小勇士们还等什么呢?开始学生字。
(1)同桌合作试讲。
(2)学生依座位顺序讲生字,每人一个,其他同学可补充。
(3)师重点讲解、范写“袋、继、熟”三字。
【设计意图】:新增此环节将生字新词故事化,既有助于学生记忆、理解、运用字词,又是对构思和表达能力的锻炼。
四、学生练写生字,师巡视,及时指导。
五、作业设计:
(一)在作业本上写本课生字。
(二)有感情地练读课文,预习课后题。
六、板书设计:
6蜗牛
袋继熟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重点词句的意思和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作者认真、细致地观察事物的方法,培养学生用心观察事物的习惯。
教学重点:弄清作者为什么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体会作者情感的变化。
教学过程:
一、揭题,走进回忆:
师:一段美好的生活,总会留下一个难忘的回忆。而在美好的童年里,在潮湿的墙根儿下和蜗牛亲密接触的幸福和幸运可不是人人都能拥有的。如今,当蜗牛更多地被作为美味端上餐桌时,关于墙根儿下的抓蜗牛、看蜗牛的回忆就显得更加珍贵了。
一起走进郑晓东的回忆。(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回忆总是绵远悠长的,就像一声声轻轻的叹息。这篇文章中处处弥漫着作者的情感,既有对蜗牛的敬佩赞叹,又有对逝去岁月的惆怅感慨,在开课之初以接近于作者风格的语言创设一种回忆的情感空间,可以引领学生自然置身文境。
二、读文,品词析句:
预设:
1、我觉得作者有点儿难过,惆怅。
2、我发现课文的开头和结尾都写到了小青青唱儿歌。
(师结合现实帮助学生理解“惆怅”的含义,同时引导他们感受作者自然的文笔,渗透“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二)1、回忆是美好的。在回忆中,作者对蜗牛的感情经历了怎样的变化呢?请大家用心地默读课文的三、四自然段,寻找答案。
(起初认为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开始敬佩它了。)
2、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再读这两个自然段,思考:为什么“我”开始嘲笑蜗牛是胆小鬼,后来又敬佩它了呢?标出相关的词、句、段,好好体会。
【预设】:(1)“蜗牛总是藏在圆圆的螺旋形的硬壳里不肯出来。”
a、生朗读,谈体会。
b、藏在硬壳里的蜗牛当时会怎么想呢?(生想象、交流,体会蜗牛的胆小。)
c、师指导朗读:是够胆小的。谁来读读这句,读出小家伙儿的胆怯。
d、学生读句子。
a、生汇报。
b、师紧扣“探出”、“东张西望”、“巡视”、“慢慢”、“伸出”、“立即”、“缩”等词语,引导学生借助动作、想象的'方式理解词语含义,从而体会到蜗牛的胆小。
c、指导朗读、背诵。
(3)师:如此胆小的蜗牛后来却得到了作者的佩服,原因何在呢?
(生谈)(板书:不畏惧不退缩不放弃)
a、师生合作读第四自然段,体会蜗牛的精神。
b、生从文中寻找相应内容填表格——
爬行的角度
背上的负重
爬行的方式
摔下来的表现
所用时间
垂直平面
“壳像一块大石头”
挪动
“没关系,我没摔坏。”
几十分钟
c、师引导学生根据表格内容,再联系自身负重爬山的体验体会蜗牛的勇敢、顽强。
d、师生举例子(联系身边的、报刊杂志、电视节目中出现的具有顽强精神的人的事例),理解“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的含义。
【设计意图】:立足文本解读,超越文本感悟。
三、总结,欣赏励志:
师:儿时的观察、思考让作者写出了一篇情真意切的赞美蜗牛的回忆性文章,这段回忆又让我们认识并了解了可爱而顽强的蜗牛,作为锦上添花的礼物,下面我要把一首名叫《蜗牛》的歌送给大家。
「展示课件第四屏」播放周杰伦的歌曲《蜗牛》并出示歌词
「展示课件第五屏」“路在脚下,只要走,就有希望!”
【设计意图】:学习即生活,在生活中学习。
四、作业设计:
(一)采集课文中用得巧妙的词语补充在“词语花篮”里。
(二)日记《我___蜗牛》。
(三)阅读《语文同步读本》中《松鼠》和《喜爱音乐的白鲸》两篇文章,感受自然界动物的可爱。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七
教学目标:
3.在道德情感目标上,通过学习,激发学生彼此尊重,平等相处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
教学重点:
能认读本课2个认读生字,会写5个会写生字。
教学难点:
根据儿歌内容理解词的意思,背诵儿歌。
教学准备:
搜集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预习课文,自学生字遇到不懂的记下来。
多媒体课件、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同学们,把你们搜集的有关世界各国的资料展示给同学们看一看。
学生和老师把自己搜集的资料共同展示出来,并说说你所了解的内容。
你们谁能说说自己最熟悉的国家风俗。
人们常把儿童比作祖国的花朵,世界上不同国家的少年儿童就像开放在世界这个大花坛中不同颜色的花朵,你们就是最美丽的那一束。
板书课题:最美的花束
齐读课题。
二、初读儿歌,感知生字、词。
自由朗读这首儿歌,画出不认识的字。
这些不认识的字可以怎么办?
自由学习不认识的字,可通过问别人、查字典、猜字等一系列方法。
画出自己不理解的词,和自己认为比较好的词。多读几遍。
师巡视指导。重点指导学困生。
出示带生字的词,开火车读。
例如:漆黑、花冠
分小节朗读儿歌,读准字音。
学生分小节朗读儿歌,其余学生边听边看书,听一听他们读得是否正确,读音是否准确,读后学生互评。
三、创设情境,以境生情。
投影出示:课文中的图
1、你看到了什么?课文里是怎样说的?同位互相读一读。
在每一小节里有没有不理解的词?提出来。
2、课文中的“你”、“我”、“他”指谁呢?
3、分组读,喜欢怎样读就怎样读。
四、再现情境,读中感悟,体味语言美。
拓展延伸。
读了诗歌,你还想到了什么?
五、实践作业设计
回家读儿歌、并且要背过,把课文中好词好句多读几遍明白在怎样用。
六、总结。
《最美的花束》教学反思
一、采取多种形式的读,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因本课内容通俗易懂,学生又很喜欢这样的儿童诗歌,所以在预习的基础上通过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中,基本能理解诗歌内容。
二、突出本课的重点。
学生理解课文内容之后,我结合课文后面的思考题引导学生思考,理解“最美的花束”及文中的“你、我、他”指的是全世界的孩子,而“花园”指的是地球。
三、在学完课文后进行了相关的句式练习,强化平等的意识。
我给出例句:“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让学生填空。有的学生说“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漂亮。”“蓝眼睛和黑眼睛一样能看到美丽的世界。”等。我又让学生补充句子:“和一样。”有学生说:“男孩和女孩一样可爱。”
本节课存在的不足有:
一、虽然课文读得比较多,学生也能熟练背诵,但是在感情朗读方面还体现得不够。
二、在理解诗歌后,学生谈今后怎么做时,因思维局限谈得不够好。我发现学生对平等与尊重的理解还不够深入。
小学三年级思政课教案及反思篇八
教学目标:
1、认识生字6个,理解:“迸跳干涸急中生智瞻仰”等词的意思。
2、正确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为于连塑像的原因。
3、照样子写词句,用“凡是……都……”说一句话。
4、知道于连是比利时小英雄,颂扬他热爱祖国、机智勇敢的优秀品质。
5、介绍一个看到过的塑像或讲一个小英雄的故事。
教学重点难点:
1、用各种方法理解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塑像由来。
教学过程:
一、导入。
示题、读题。
质疑
二、整体了解。
1、自读课文,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交流解疑:
※是怎样的塑像?
(1)读第一节,指名读,齐读。
(2)用自己的话介绍塑像。
※为什么建塑像?
(1)交流。
(2)出示:五百多年前,比利时小英雄于连发现,他,如今,他的塑像屹立在,接受人们瞻仰。我觉得于连。
(3)理解词语:屹立急中生智瞻仰
三、学习课文。
1、从什么地方看出于连急中生智?
自读课文,用“”划出。
2、交流:
(1)夺目的火星迸跳着
理解:迸跳;夺目迸跳说明燃烧快、情况紧急。
(2)又长又粗干涸
理解:干涸
(3)火线连着市政厅地下室的大火药库
(有可能毁了整个城市)
3、这可怎么办呢?……来不及了
(情况危急)
4、指名朗读有关句子。
智:用小便浇灭了导火线上的火花。
四、复习巩固。
1、复习字词
2、完成词句活动室。
3、齐读全文。
4、说说小英雄的故事。
[一座铜像教案教学设计]